檢驗檢疫法律法規
A. 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工作有哪些主要的法律依據
國家質檢總局主要依據以下法律法規履行出入境檢驗檢疫職責:
《中華內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容商品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原產地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細則》、《國際航行船舶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口岸檢查辦法》、《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此外,國家質檢總局的局令、公告等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也具有法律強制力。
B. 進出境肉類產品檢驗檢疫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加強進出境肉類產品檢驗檢疫及監督管理,保障進出境肉類產品安全衛生,防止動物疫情傳入傳出我國,保護我國農牧業生產安全和人體健康,維護對外貿易信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對進出境肉類產品的檢驗檢疫及監督管理。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肉類產品是指動物屠體的任何可供人類食用部分,包括胴體、肉類、臟器、副產品以及以上述產品為原料的製品(不含罐頭)。第四條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統一管理全國進出境肉類產品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工作。國家質檢總局設在各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以下簡稱檢驗檢疫機構)負責進出境肉類產品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第二章 進境檢驗檢疫第五條 向中國輸出肉類產品的國家或者地區政府主管當局應當與國家質檢總局簽訂檢驗檢疫議定書,確定相應的檢驗檢疫要求。檢驗檢疫機構按照檢驗檢疫議定書和中國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實施檢驗檢疫。
國家質檢總局根據需要可以派員到輸出肉類產品的國家或者地區進行預檢。第六條 國家質檢總局對向中國出口肉類產品的加工企業實施注冊登記制度。未經國家質檢總局注冊登記的國外加工企業生產的肉類產品不得向中國出口。第七條 國家質檢總局對進境肉類產品實行檢疫審批制度。進境肉類產品的貨主應當在貿易合同簽訂前辦理檢疫審批手續,取得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第八條 進境肉類產品只能從國家質檢總局指定的口岸進境。進境口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與進境肉類產品數量相適應的存儲冷庫。存儲冷庫的條件應當符合《進境肉類產品指定存儲冷庫檢驗檢疫要求》(見附)。直屬檢驗檢疫局負責對所轄地區用於存儲進境肉類產品的冷庫實行備案管理;
(二)進境口岸的檢驗檢疫機構具備實施進境肉類產品實驗室檢驗檢疫的必要設施,並配備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第九條 肉類產品進境前或者進境時,貨主或者其代理人應當持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輸出國家或者地區政府官方簽發的檢驗檢疫證書(正本)、原產地證書、貿易合同、信用證、提單、發票等單證向進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報檢。第十條 檢驗檢疫機構對報檢所提交的單證進行審核,符合要求的,受理報檢,並對審批數量進行核銷。
對無輸出國家或者地區政府官方檢驗檢疫證書或者檢驗檢疫證書不符合要求的,以及無有效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的,作退回或者銷毀處理。第十一條 對裝運進境肉類產品的集裝箱應當在進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的監督下實施箱體防疫消毒處理。
未經檢驗檢疫機構許可,進境肉類產品不得卸離運輸工具。第十二條 進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依照下列規定對肉類產品實施現場檢驗檢疫:
(一)核對單證與貨物的名稱、數(重)量、集裝箱號碼、輸出國家或者地區、生產加工廠家名稱或者注冊號、包裝、鉛封號、檢驗檢疫標志或封識等是否相符;
(二)檢查集裝箱溫度記錄是否符合要求;
(三)查驗包裝:外包裝上應當有明顯的中英文標識,標明品名、規格、產地、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溫度、工廠注冊號和目的地等內容,目的地必須註明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封口處應當加施一次性檢驗檢疫標識;內包裝必須使用無毒、無害的全新材料,並標明品名、注冊廠號;
(四)查驗有無腐敗變質,有無異味、毛、血、糞污等雜質及其它有害雜質。第十三條 根據現場檢驗檢疫的情況,對進境肉類產品分別作如下處理:
(一)貨證不相符或者不符合我國標准規定的,作退回或者銷毀處理;
(二)腐敗變質或者受有害雜質污染的,作退回或者銷毀處理;
(三)疑似受病原體污染的,應當立即采樣送檢,並作封存處理。第十四條 進境肉類產品經現場檢驗檢疫合格後,運往檢驗檢疫機構指定的儲存冷庫存放。同時,檢驗檢疫機構根據有關規定采樣進行實驗室檢驗。第十五條 采樣應當遵守以下要求:
(一)采樣時,應當避免樣品被污染;使用專用樣品袋存放樣品,或者直接抽取原包裝;採集的樣品應當保持在與運輸環境近似的溫度下(可放冰內、冰箱的冷盒內或低溫冰箱內保存);
(二)采樣後在盛裝樣品的容器或者樣品袋上應當加貼標簽,標明樣品名稱、報檢單號、來源、數量、采樣地點、采樣人及采樣日期等,並出具《抽/采樣憑證》。
C.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法律法規
國家質檢總局負責組織起草有關質量監督檢驗檢疫方面的法律、法規草案,制定和發布有關質量監督檢驗檢疫方面的規章和制度。負責組織實施與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相關的法律法規,指導和監督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的行政執法工作。
主要依據以下法律法規履行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原產地條例》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工業產品許可證條例》
《國際航行船舶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口岸檢查辦法》
此外,國家質檢總局的局令、公告等部門規章及其它規范性文件也具有法律強制力。截止到2005年8月,現行有效的部門規章共316個,形成基本適應行政執法需要的質量監督檢驗檢疫法規體系。
D. 出入境檢驗檢疫封識管理辦法(2018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出入境檢驗檢疫封識管理,做好出入境檢驗檢疫監督管理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出入境檢驗檢疫封識(以下簡稱封識)的制定、使用和管理。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封識系指海關在出入境檢驗檢疫工作中實施具有強制性和約束力的封存和控制措施而使用的專用標識。第四條海關總署統一管理封識的制定、修訂、發布、印製、發放和監督工作。
主管海關負責轄區內封識的使用和監督管理工作,並對封識的使用情況進行登記備案。第二章封識的制定第五條封識的種類、式樣、規格由海關總署統一規定。封識的種類包括:封條封識、卡扣封識、印章封識三種。
主管海關如需使用其他封識,必須報經海關總署批准。第六條封識應當標有各直屬海關的簡稱字樣。第三章封識的使用和管理第七條封識應加施在需要施封的檢驗檢疫物及其運載工具、集裝箱、裝載容器和包裝物上,或存放檢驗檢疫物的場所。第八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根據檢驗檢疫工作需要可以加施封識:
(一)因口岸條件限制等原因,由海關決定運往指定地點檢驗檢疫的;
(二)進境貨物在口岸已作外包裝檢驗檢疫,需運往指定地點生產、加工、存放,並由到達地海關檢驗檢疫和監管的;
(三)根據出入境檢驗檢疫法律法規規定,對禁止進境物作退回、銷毀處理的;
(四)經檢驗檢疫不合格,作退回、銷毀、除害等處理的;
(五)經檢驗檢疫合格,避免摻假作偽或發生批次混亂的;
(六)經檢驗檢疫發現進境的船舶、飛機、車輛等運載工具和集裝箱裝有禁止進境或應當在中國境內控制使用的自用物品的,或者在上述運載工具上發現有傳染病媒介(鼠、病媒昆蟲)和危險性病蟲害須密封控制、防止擴散的;
(七)對已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有證據證明可能導致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及生產、經營場所,需要進一步實施口岸衛生監督和調查處理的;
(八)正在進行密閉熏蒸除害處理的;
(九)裝載過境檢驗檢疫物的運載工具、集裝箱、裝載容器、包裝物等;
(十)憑樣成交的樣品及進口索賠需要簽封的樣品;
(十一)外貿合同約定或政府協議規定需要加施封識的;
(十二)其他因檢驗檢疫需要施封的。第九條海關根據檢驗檢疫物的包裝材料的性質和儲運條件,確定應採用的封識材料和封識方法。選用的封識應醒目、牢固,不易自然損壞。第十條封識由海關加施,有關單位和人員應當給予協助和配合。第十一條海關加施封識時,應向貨主或其代理人出具施封通知書。第十二條未經海關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開拆或者損毀檢驗檢疫封識。
貨主、代理人或承運人發現檢驗檢疫封識破損的,應及時報告海關。海關應及時處理,必要時重新加施封識。第十三條檢驗檢疫封識的啟封,由海關執行,或由海關委託的有關單位或人員執行,並根據需要,由海關出具啟封通知書。
施封海關與啟封海關不一致時,應及時互通情況。第十四條在特殊情況下,如需提前啟封,有關單位應辦理申請啟封手續。第四章附 則第十五條違反本辦法規定,依照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第十六條本辦法所規定的文書由海關總署另行制定並且發布。第十七條本辦法由海關總署負責解釋。第十八條本辦法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原國家商檢局1987年8月22日發布的《進出口商品封識管理辦法》同時廢止。過去發布的有關進出境動植物檢疫、衛生檢疫和食品衛生檢驗的封識管理辦法與本辦法相抵觸的,以本辦法為准。
E. 進出境集裝箱檢驗檢疫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進出境集裝箱檢驗檢疫管理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進出境集裝箱是指國際標准化組織所規定的集裝箱,包括出境、進境和過境的實箱及空箱。第三條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以下簡稱國家檢驗檢疫局)主管全國進出境集裝箱的檢驗檢疫管理工作。國家檢驗檢疫局設在各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以下簡稱檢驗檢疫機構)負責所轄地區進出境集裝箱的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工作。第四條集裝箱進出境前、進出境時或過境時,承運人、貨主或其代理人(以下簡稱報檢人),必須向檢驗檢疫機構報檢。檢驗檢疫機構按照有關規定對報檢集裝箱實施檢驗檢疫。第五條過境應檢集裝箱,由進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查驗,離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不再檢驗檢疫。第二章進境集裝箱的檢驗檢疫第六條進境集裝箱應按有關規定實施下列檢驗檢疫:
(一)所有進境集裝箱應實施衛生檢疫;
(二)來自動植物疫區的,裝載動植物、動植物產品和其他檢驗檢疫物的,以及箱內帶有植物性包裝物或輔墊材料的集裝箱,應實施動植物檢疫;
(三)法律、行政法規、國際條約規定或者貿易合同約定的其他應當實施檢驗檢疫的集裝箱,按有關規定、約定實施檢驗檢疫。第七條進境集裝箱報檢人應當在辦理海關手續前向進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報檢,未經檢驗檢疫機構許可,不得提運或拆箱。第八條進境集裝箱報檢時,應提供集裝箱數量、規格、號碼、到達或離開口岸的時間、裝箱地點和目的地、貨物的種類、數量和包裝材料等單證或情況。第九條檢驗檢疫機構受理進境集裝箱報檢後,對報檢人提供的相關材料進行審核,並將審核結果通知報檢人。第十條在進境口岸結關的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在進境口岸查驗的集裝箱,在進境口岸實施檢驗檢疫或作衛生除害處理。
指運地結關的集裝箱,進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受理報檢後,檢查集裝箱外表(必要時進行衛生除害處理),辦理調離和簽封手續,並通知指運地檢驗檢疫機構,到指運地進行檢驗檢疫。第十一條裝運經國家批准進口的廢物原料的集裝箱,應當由進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經檢驗檢疫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簽發檢驗檢疫情況通知單;不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出具檢驗檢疫證書,並移交當地海關、環保部門處理。第十二條進境集裝箱及其裝載的應檢貨物經檢驗檢疫合格的,准予放行;經檢驗檢疫不合格的,按有關規定處理。第十三條過境集裝箱經查驗發現有可能中途撒漏造成污染的,報檢人應按進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的要求,採取密封措施;無法採取密封措施的,不準過境。發現被污染或危險性病蟲害的,應作衛生除害處理或不準過境。第三章出境集裝箱的檢驗檢疫第十四條出境集裝箱應按有關規定實施下列檢驗檢疫:
(一)所有出境集裝箱應實施衛生檢疫;
(二)裝載動植物、動植物產品和其他檢驗檢疫物的集裝箱應實施動植物檢疫;
(三)裝運出口易腐爛變質食品、冷凍品的集裝箱應實施適載檢驗;
(四)輸入國要求實施檢驗檢疫的集裝箱,按要求實施檢驗檢疫;
(五)法律、行政法規、國際條約規定或貿易合同約定的其他應當實施檢驗檢疫的集裝箱按有關規定、約定實施檢驗檢疫。第十五條出境集裝箱應在裝貨前向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報檢,未經檢驗檢疫機構許可,不準裝運。第十六條裝載出境貨物的集裝箱,出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憑啟運地檢驗檢疫機構出具的檢驗檢疫證單驗證放行。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七條在出境口岸裝載拼裝貨物的集裝箱,由出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第四章進出境集裝箱的衛生除害處理第十八條進出境集裝箱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作衛生除害處理:
(一)來自檢疫傳染病或監測傳染病疫區的;
(二)被傳染病污染的或可能傳播檢疫傳染病的;
(三)攜帶有與人類健康有關的病媒昆蟲或嚙齒動物的;
(四)檢疫發現有國家公布的一、二類動物傳染病、寄生蟲病名錄及植物危險性病、蟲、雜草名錄中所列病蟲害和對農、林、牧、漁業有嚴重危險的其它病蟲害的;發現超過規定標準的一般性病蟲害的;
(五)裝載廢舊物品或腐敗變質有礙公共衛生物品的;
(六)裝載屍體、棺柩、骨灰等特殊物品的;
(七)輸入國家或地區要求作衛生除害處理的;
(八)國家法律、行政法規或國際條約規定必須作衛生除害處理的。
F. 進境水果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2018修正)
第一條為了防止進境水果傳帶檢疫性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保護我國農業生產、生態安全和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我國進境新鮮水果(以下簡稱水果)的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第三條海關總署統一管理全國進境水果檢驗檢疫監督管理工作。
主管海關負責所轄地區進境水果檢驗檢疫監督管理工作。第四條禁止攜帶、郵寄水果進境,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五條在簽訂進境水果貿易合同或協議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海關總署申請辦理進境水果檢疫審批手續,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以下簡稱《檢疫許可證》)。第六條《檢疫許可證》(正本)、輸出國或地區官方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植物檢疫證書(以下簡稱植物檢疫證書)(正本),應當在報檢時由貨主或其代理人向海關提供。第七條植物檢疫證書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一)植物檢疫證書的內容與格式應當符合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准ISPM第12號《植物檢疫證書准則》的要求;
(二)用集裝箱運輸進境的,植物檢疫證書上應註明集裝箱號碼;
(三)已與我國簽訂協定(含協議、議定書、備忘錄等,下同)的,還應符合相關協定中有關植物檢疫證書的要求。第八條海關根據以下規定對進境水果實施檢驗檢疫:
(一)中國有關檢驗檢疫的法律法規、標准及相關規定;
(二)中國政府與輸出國或地區政府簽訂的雙邊協定;
(三)海關總署與輸出國或地區檢驗檢疫部門簽訂的議定書;
(四)《檢疫許可證》列明的有關要求。第九條進境水果應當符合以下檢驗檢疫要求:
(一)不得混裝或夾帶植物檢疫證書上未列明的其他水果;
(二)包裝箱上須用中文或英文註明水果名稱、產地、包裝廠名稱或代碼;
(三)不帶有中國禁止進境的檢疫性有害生物、土壤及枝、葉等植物殘體;
(四)有毒有害物質檢出量不得超過中國相關安全衛生標準的規定;
(五)輸出國或地區與中國簽訂有協定或議定書的,還須符合協定或議定書的有關要求。第十條海關依照相關工作程序和標准對進境水果實施現場檢驗檢疫:
(一)核查貨證是否相符;
(二)按第七條和第九條的要求核對植物檢疫證書和包裝箱上的相關信息及官方檢疫標志;
(三)檢查水果是否帶蟲體、病徵、枝葉、土壤和病蟲為害狀;現場檢疫發現可疑疫情的,應送實驗室檢疫鑒定;
(四)根據有關規定和標准抽取樣品送實驗室檢測。第十一條海關應當按照相關工作程序和標准實施實驗室檢驗檢疫。
對在現場或實驗室檢疫中發現的蟲體、病菌、雜草等有害生物進行鑒定,對現場抽取的樣品進行有毒有害物質檢測,並出具檢驗檢疫結果單。第十二條根據檢驗檢疫結果,海關對進境水果分別作以下處理:
(一)經檢驗檢疫合格的,簽發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准予放行;
(二)發現檢疫性有害生物或其他有檢疫意義的有害生物,須實施除害處理,簽發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經除害處理合格的,准予放行;
(三)不符合本辦法第九條所列要求之一的、貨證不符的或經檢驗檢疫不合格又無有效除害處理方法的,簽發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在海關的監督下作退運或銷毀處理。
需對外索賠的,簽發相關檢驗檢疫證書。第十三條進境水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關總署將視情況暫停該種水果進口或暫停從相關水果產區、果園、包裝廠進口:
(一)進境水果果園、加工廠地區或周邊地區爆發嚴重植物疫情的;
(二)經檢驗檢疫發現中方關注的進境檢疫性有害生物的;
(三)經檢驗檢疫發現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過中國相關安全衛生標准規定的;
(四)不符合中國有關檢驗檢疫法律法規、雙邊協定或相關國際標準的。
前款規定的暫停進口的水果需恢復進口的,應當經海關總署依照有關規定進行確認。第十四條經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下簡稱港澳地區)中轉進境的水果,應當以集裝箱運輸,按照原箱、原包裝和原植物檢疫證書(簡稱「三原」)進境。進境前,應當經海關總署認可的港澳地區檢驗機構對是否屬允許進境的水果種類及「三原」進行確認。經確認合格的,經海關總署認可的港澳地區檢驗機構對集裝箱加施封識,出具相應的確認證明文件,並註明所加封識號、原證書號、原封識號,同時將確認證明文件及時傳送給入境口岸海關。對於一批含多個集裝箱的,可附有一份植物檢疫證書,但應當同時由海關總署認可的港澳地區檢驗機構進行確認。
貨主或其代理人報檢時應當提交上述港澳地區檢驗機構出具的確認證明文件(正本),提交的證明文件與港澳檢驗機構傳送的確認信息不符的,不予受理報檢。
G. 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管理,規范報檢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根據法律法規規定辦理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申報的行為均適用本規定。第三條報檢范圍
(一)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必須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以下簡稱檢驗檢疫機構)檢驗檢疫的;
(二)輸入國家或地區規定必須憑檢驗檢疫機構出具的證書方准入境的;
(三)有關國際條約規定須經檢驗檢疫的;
(四)申請簽發原產地證明書及普惠制原產地證明書的。第四條報檢人在報檢時應填寫規定格式的報檢單,提供與出入境檢驗檢疫有關的單證資料,按規定交納檢驗檢疫費。第五條報檢單填制要求為:
(一)報檢人須按要求填寫報檢單所列內容;書寫工整、字跡清晰,不得塗改;報檢日期按檢驗檢疫機構受理報檢日期填寫。
(二)報檢單必須加蓋報檢單位印章。第二章報檢資格第六條報檢單位首次報檢時須持本單位營業執照和政府批文辦理登記備案手續,取得報檢單位代碼。其報檢人員經檢驗檢疫機構培訓合格後領取「報檢員證」,憑證報檢。第七條代理報檢單位須按規定辦理注冊登記手續,其報檢人員經檢驗檢疫機構培訓合格後領取「代理報檢員證」,憑證辦理代理報檢手續。第八條代理報檢的,須向檢驗檢疫機構提供委託書,委託書由委託人按檢驗檢疫機構規定的格式填寫。第九條非貿易性質的報檢行為,報檢人憑有效證件可直接辦理報檢手續。第三章入境報檢第十條入境報檢時,應填寫入境貨物報檢單並提供合同、發票、提單等有關單證。第十一條下列情況報檢時除按第十條規定辦理外,還應按要求提供有關文件。
(一)凡實施安全質量許可、衛生注冊、或其他需審批審核的貨物,應提供有關證明。
(二)品質檢驗的還應提供國外品質證書或質量保證書、產品使用說明書及有關標准和技術資料;憑樣成交的,須加附成交樣品;以品級或公量計價結算的,應同時申請重量鑒定。
(三)報檢入境廢物時,還應提供國家環保部門簽發的《進口廢物批准證書》和經認可的檢驗機構簽發的裝運前檢驗合格證書等。
(四)申請殘損鑒定的還應提供理貨殘損單、鐵路商務記錄、空運事故記錄或海事報告等證明貨損情況的有關單證。
(五)申請重(數)量鑒定的還應提供重量明細單,理貨清單等。
(六)貨物經收、用貨部門驗收或其他單位檢測的,應隨附驗收報告或檢測結果以及重量明細單等。
(七)入境的國際旅行者,應填寫入境檢疫申明卡。
(八)入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在提供貿易合同、發票、產地證書的同時,還必須提供輸出國家或地區官方的檢疫證書;需辦理入境檢疫審批手續的,還應提供入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
(九)過境動植物及其產品報檢時,應持貨運單和輸出國家或地區官方出具的檢疫證書;運輸動物過境時,還應提交國家檢驗檢疫局簽發的動植物過境許可證。
(十)報檢入境運輸工具、集裝箱時,應提供檢疫證明,並申報有關人員健康狀況。
(十一)入境旅客、交通員工攜帶伴侶動物的,應提供入境動物檢疫證書及預防接種證明。
(十二)因科研等特殊需要,輸入禁止入境物的,必須提供國家檢驗檢疫局簽發的特許審批證明。
(十三)入境特殊物品的,應提供有關的批件或規定的文件。第四章出境報檢第十二條出境報檢時,應填寫出境貨物報檢單並提供對外貿易合同(售貨確認書或函電)、信用證、發票、裝箱單等必要的單證。第十三條下列情況報檢時除按第十二條規定辦理外,還應按要求提供有關文件。
(一)凡實施質量許可、衛生注冊或需經審批的貨物,應提供有關證明。
(二)出境貨物須經生產者或經營者檢驗合格並加附檢驗合格證或檢測報告;申請重量鑒定的,應加附重量明細單或磅碼單。
(三)憑樣成交的貨物,應提供經買賣雙方確認的樣品。
(四)出境人員應向檢驗檢疫機構申請辦理國際旅行健康證明書及國際預防接種證書。
(五)報檢出境運輸工具、集裝箱時,還應提供檢疫證明,並申報有關人員健康狀況。
(六)生產出境危險貨物包裝容器的企業,必須向檢驗檢疫機構申請包裝容器的性能鑒定。
生產出境危險貨物的企業,必須向檢驗檢疫機構申請危險貨物包裝容器的使用鑒定。
(七)報檢出境危險貨物時,必須提供危險貨物包裝容器性能鑒定結果單和使用鑒定結果單。
(八)申請原產地證明書和普惠制原產地證明書的,應提供商業發票等資料。
(九)出境特殊物品的,根據法律法規規定應提供有關的審批文件。
H. 檢驗檢疫有關法律法規
檢驗檢疫有關法律法規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屬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檢驗檢疫一般是指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商品檢驗的總稱。在專門設置了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出入境的貨物、人員、交通工具、集裝箱、行李郵包攜帶物等進行檢驗檢疫,以保障人員、動植物安全衛生和商品的質量。
I. 出入境快件檢驗檢疫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出入境快件的檢驗檢疫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出入境快件,是指依法經營出入境快件的企業(以下簡稱快件運營人),在特定時間內以快速的商業運輸方式承運的出入境貨物和物品。第三條依據本辦法規定應當實施檢驗檢疫的出入境快件包括: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以及有關國際條約、雙邊協議規定應當實施動植物檢疫和衛生檢疫的;
(二)列入《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出境商品目錄》內的;
(三)屬於實施進口安全質量許可制度、出口質量許可制度以及衛生注冊登記制度管理的;
(四)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實施檢驗檢疫的。第四條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統一管理全國出入境快件的檢驗檢疫工作。
國家質檢總局設在各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以下簡稱檢驗檢疫機構)負責所轄地區出入境快件的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檢驗檢疫機構對快件運營人實行備案登記制度。第六條檢驗檢疫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出入境快件的存放倉庫、海關監管倉庫或者快件集散地設立辦事機構或者定期派人到現場實施檢驗檢疫。第七條快件運營人不得承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禁止出入境的貨物或物品。第八條對應當實施檢驗檢疫的出入境快件,未經檢驗檢疫或者經檢驗檢疫不合格的,不得運遞。第二章備案登記第九條快件運營人應當向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申請辦理備案登記,並提交下列資料:
(一)備案登記申請書;
(二)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三)海關核發的《出入境快件運營人登記備案證書》;
(四)檢驗檢疫機構要求提供的其它資料。第十條檢驗檢疫機構對快件運營人所提交的有關資料進行審核,符合要求的,予以簽發《出入境快件運營人檢驗檢疫備案登記證書》。第十一條快件運營人取得《出入境快件運營人檢驗檢疫備案登記證書》後,方可按照有關規定辦理出入境快件的報檢手續。第十二條快件運營人如需變更備案登記的內容,應申請辦理變更手續。第三章報檢第十三條快件運營人應按有關規定向檢驗檢疫機構辦理報檢手續,憑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通關單向海關辦理報關。第十四條快件運營人在申請辦理出入境快件報檢時,應提供報檢單、總運單、每一快件的分運單、發票等有關單證。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還應向檢驗檢疫機構提供有關文件:
(一)輸入動物、動物產品、植物種子、種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的,應提供相應的檢疫審批許可證和檢疫證明;
(二)因科研等特殊需要,輸入禁止進境物的,應提供國家質檢總局簽發的特許審批證明;
(三)屬於微生物、人體組織、生物製品、血液及其製品等特殊物品的,應提供有關部門的審批文件;
(四)屬於實施進口安全質量許可制度、出口質量許可證制度和衛生注冊登記制度管理的,應提供有關證明;
(五)其它法律法規或者有關國際條約、雙邊協議有規定的,應提供相應的審批證明文件。第十五條入境快件到達海關監管區時,快件運營人應及時向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辦理報檢手續。
出境快件在其運輸工具離境4小時前,快件運營人應向離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辦理報檢手續。第十六條快件運營人可以通過電子數據交換(EDI)的方式申請辦理報檢,檢驗檢疫機構對符合條件的,應予受理。第四章檢驗檢疫及處理第十七條檢驗檢疫機構對出入境快件應以現場檢驗檢疫為主,特殊情況的,可以取樣作實驗室檢驗檢疫。第十八條檢驗檢疫機構對出入境快件實行分類管理:
A類:國家法律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檢疫許可證的快件;
B類:屬於實施進口安全質量許可制度、出口質量許可制度以及衛生注冊登記制度管理的快件;
C類:樣品、禮品、非銷售展品和私人自用物品;
D類:以上三類以外的貨物和物品。第十九條入境快件的檢驗檢疫:
(一)對A類快件,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質檢總局規定的檢疫要求實施檢疫;
(二)對B類快件,實施重點檢驗,審核進口安全質量許可證或者衛生注冊證,查看有無進口安全質量許可認證標志或者衛生注冊標志。無進口安全質量許可證、衛生注冊證或者無進口安全質量許可標志或者衛生注冊標志的,作暫扣或退貨處理,必要時進行安全、衛生檢測;
(三)對C類快件,免予檢驗,應實施檢疫的,按有關規定實施檢疫;
(四)對D類快件,按1-3%的比例進行抽查檢驗。
J. 保稅區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2018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和規范保稅區檢驗檢疫監督管理工作,促進國家經濟貿易的快速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對進出保稅區,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實施檢驗檢疫的貨物及其包裝物、鋪墊材料、運輸工具、集裝箱(以下簡稱應檢物)的檢驗檢疫及監督管理工作。第三條海關總署統一管理全國保稅區的檢驗檢疫監督管理工作。主管海關對進出保稅區的應檢物實施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第四條進出保稅區的應檢物需要辦理檢驗檢疫審批手續的,應當按照檢驗檢疫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第五條應檢物進出保稅區時,收發貨人(貨主)或者其代理人應當按照有關有關規定向主管海關辦理報檢手續,主管海關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以及相關的規定實施檢驗檢疫。第六條海關按照簡便、有效的原則對進出保稅區的應檢物實施檢驗檢疫。第二章輸入保稅區應檢物的檢驗檢疫第七條從境外進入保稅區的應檢物,屬於衛生檢疫范圍的,由海關實施衛生檢疫;應當實施衛生處理的,在海關的監督下,依法進行衛生處理。第八條從境外進入保稅區的應檢物,屬於動植物檢疫范圍的,由海關實施動植物檢疫,應當實施動植物檢疫除害處理的,在海關的監督下,依法進行除害處理。第九條海關對從境外進入保稅區的可以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舊機電產品、成套設備實施檢驗和監管,對在保稅區內存放的貨物不實施檢驗。第十條保稅區內企業從境外進入保稅區的倉儲物流貨物以及自用的辦公用品、出口加工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免予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第三章輸出保稅區應檢物的檢驗檢疫第十一條從保稅區輸往境外的應檢物,海關依法實施檢驗檢疫。第十二條從保稅區輸往非保稅區的應檢物,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不實施檢疫。第十三條從保稅區輸往非保稅區的應檢物,屬於實施食品衛生監督檢驗和商品檢驗范圍的,海關實施檢驗。對於集中入境分批出區的貨物,可以分批報檢,分批檢驗;符合條件的,可以於入境時集中報檢,集中檢驗,經檢驗合格的出區時分批核銷。第十四條按照本辦法第九條的規定在入境時已經實施檢驗的保稅區內的貨物,輸往非保稅區的,不實施檢驗。
按照本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從非保稅區進入保稅區的貨物,又輸往非保稅區的,不實施檢驗。第十五條從保稅區輸往非保稅區的應檢物,列入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認證證書,其產品上應當加貼強制性產品認證標志。第十六條從非保稅區進入保稅區後不經加工直接出境的,應當向保稅區海關提交產地海關簽發的檢驗檢疫合格證明,保稅區海關不再實施檢驗檢疫。超過檢驗檢疫有效期、變更輸入國家或地區並又有不同檢驗檢疫要求、改換包裝或重新拼裝、已撤銷報檢的,應當按規定重新報檢。第十七條保稅區內企業加工出境產品,符合有關規定的,可以向海關申請簽發普惠制原產地證書或者一般原產地證書、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書、專用原產地證書等。第四章經保稅區轉口的應檢物的檢驗檢疫第十八條經保稅區轉口的動植物、動植物產品和其他檢疫物,入境報檢時應當提供輸出國家或地區政府部門出具的官方檢疫證書;轉口動物應同時提供海關總署簽發的《動物過境許可證》和輸入國家或地區政府部門簽發的允許進境的證明。第十九條經保稅區轉口的應檢物,在保稅區短暫倉儲,原包裝轉口出境並且包裝密封狀況良好,無破損、撒漏的,入境時僅實施外包裝檢疫,必要時進行防疫消毒處理。第二十條經保稅區轉口的應檢物,由於包裝不良以及在保稅區內經分級、挑選、刷貼標簽、改換包裝形式等簡單加工的原因,轉口出境的,海關實施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以及食品衛生檢驗。第二十一條轉口應檢物出境時,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和輸入國家或地區政府要求入境時出具我國海關簽發的檢疫證書或檢疫處理證書的以外,一般不再實施檢疫和檢疫處理。第五章監督管理第二十二條保稅區內從事加工、儲存出入境動植物產品的企業應當符合有關檢驗檢疫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