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貨車掛靠法律法規

貨車掛靠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5-31 19:31:22

Ⅰ 掛靠形式的貨車違反了什麼交通運輸管理法規

將機動車掛靠到某一企業名下,從法律上講,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企業承包經營。實行承專包經營的屬前提條件必須是該企業擁有對車輛的所有權;另一種是,該企業將營業執照出租給個人。按照我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64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塗改、出租、出借、轉讓營業執照」的規定,企業與個體車主之間如果不是承包經營關系,而是出租營業執照的行為,就屬於違法行為。(如果你有營運證,屬於合法的。)

Ⅱ 貨運車輛掛靠運輸公司合法嗎

1、貨運車輛掛靠運輸公司合法。

2、貨物運輸企業暫按照「緊密型」、「鬆散型」進行分類管理:

(1)「緊密型」,即符合財稅[2013]37號文件 「由被掛靠人名義對外經營並由被掛靠人承擔法律責任」 的規定,由被掛靠人做為試點納稅人進行統一管理,被掛靠人按其收取的全部應稅服務銷售額計算繳納增值稅,同時掛靠車輛購油、維修等以被掛靠人名義取得的進項稅額均可抵扣,掛靠人購入車輛取得的防偽稅控系統開具的《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上的接受方為被掛靠公司的,且車輛按照被掛靠公司固定資產管理,其購入車輛的進項稅額允許抵扣。

(2)「鬆散型」,即掛靠車輛與被掛靠公司無直接法律關系,系臨時性業務關系,這種運營模式下,掛靠人購買車輛、購油、維修等費用均由掛靠車輛承擔,被掛靠人取得掛靠人上述業務的進項稅額,不能申報抵扣。

3、個人車主將貨運車輛掛靠到運輸公司營運,因違法法律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無效。行為被確認無效後,應參照最相類似的法律規定解決掛靠所引發的交通事故、管理費等相關法律問題。

4、車輛掛靠經營是指個人或者個人合夥(以下簡稱掛靠者)出資購買車輛,為了交通營運過程中的方便,將車輛登記在某個具有運輸經營資格的運輸企業(以下簡稱掛靠單位)名下,並以其名義進行客貨運輸經營,由掛靠單位提供適於營運的法律條件,掛靠者向掛靠單位繳納一定的管理或服務費用,自行聯系業務,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一種經營方式。

Ⅲ 掛靠車輛所有權

掛靠車輛所有權屬於掛靠者(也就是出資人)。

車輛掛靠是指車主將自己的車輛戶籍登記在已領取營業執照的運輸公司或計程車公司名下,車主以該公司的名義進行經營,定期向公司交納一定的掛靠管理費。

車輛掛靠存在名義車主和實際車主。名義車主為掛靠單位,實際車主為掛靠者,掛靠單位雖為名義車主,但不具備所有權的四項權能,即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權。

因此掛靠車輛所有權屬於掛靠者。

(3)貨車掛靠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條:「國家對機動車實行登記制度。機動車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後,方可上到路行駛。尚未登記的機動車,需要臨時上道路行駛的,應當取得臨時通行牌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登記辦法》第三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經機動車登記機構辦理登記,核發機動車號牌、機動車行駛證及機動車登記證。未領取機動車號牌和機動車行駛證的,不準上道路行駛」。

Ⅳ 貨車掛靠合同有效嗎

摘要 您好

Ⅳ 貨車掛靠合同

法律分析:所謂車輛掛靠,是指個人出資購買車輛而掛靠在某客貨運輸企業,並以運輸名義進行客貨運輸經營,由掛靠單位提供適於營運的法律條件,並收取相應的管理費或有償服務費的經營方式。車輛掛靠經營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服務合同,即具有合法運輸經營權的經濟實體、企業法人給沒有取得合法經營權的個體運輸戶提供合法經營的身份和一定管理服務,並收取一定費用的合同,最高人民法院規定案由時將該類糾紛定性為「掛靠經營合同糾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Ⅵ 買貨車必須掛靠公司嗎

不是。掛靠公司不合法,根據《行政許可法》第七十九條規定,被許可人出租、出借、轉讓、倒賣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第八十一條也規定,未經許可而從事相關活動構成犯罪的也依法應該承擔刑事責任。

同時,《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

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或情節特別嚴重的,都構成非法經營罪,也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貨車(Wagon)是一種主要為載運貨物而設計和裝備的商用車輛,它能否牽引一掛車均可。

載貨汽車一般稱作貨車,又稱作卡車,指主要用於運送貨物的汽車,有時也指可以牽引其他車輛的汽車,屬於商用車輛類別。一般可依造車的重量分為重型和輕型兩種。絕大部分貨車都以柴油引擎作為動力來源,但有部分輕型貨車使用汽油、石油氣或者天然氣。

卡車(Truck)的正式名稱為載貨汽車(貨車,GOODS VEHICLE),是運載貨物和商品用的一種汽車形式,包括自卸卡車、牽引卡車、非公路和無路地區的越野卡車和各種專為特殊需要製造的車輛(如機場擺渡車、消防車和救護車、油罐車、集裝箱牽引卡車等)。參見英漢卡車字典和卡車圖鑒。

Ⅶ 貨車掛靠合同有效嗎

貨車掛靠合同是允許存在的,但是必須要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來辦理,不按照規定的話是不受法律的保護的,簡而言之也就是說不按照規章的話之後出現任何的問題。

就目前來說的話是沒有明文規定貨車掛靠合同是不合法的,同樣也是沒有明確的規定來保護,這就給一些不法分子有空子鑽,那麼對於貨車掛靠合同來說怎樣才算是合法的話,下面的話就跟著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2009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當前形式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第五條規定要正確適用強制性規定,穩妥認定民商事合同效力。理解、識別和適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中的「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時,人民法院應當注意根據《合同法解釋(二)》第十四條之規定,注意區分效力性強制規定和管理性強制規定。

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貨車掛靠合同無效;違反管理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具體情形認定其效力。人民法院應當綜合法律法規的意旨,權衡相互沖突的權益,諸如權益的種類、交易安全以及其所規制的對象等,綜合認定強制性規定的類型。如果強制性規范規制的是合同行為本身即只要該合同行為發生即絕對地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如果強制性規定規制的是當事人的「市場准入」資格而非某種類型的合同行為,或者規制的是某種合同的履行行為而非某類合同行為,人民法院對於此類合同效力的認定,應當慎重把握,必要時應當徵求相關立法部門的意見或者請示上級人民法院。

從目前有關掛靠協議的性質及規范來看,貨車掛靠合同管理是一種市場准入行為,各類規范也只是一種管理性規定。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掛靠的形式的出現有其社會經濟背景下的時代產物,有其發展與生存的空間。市場經營行為的合理性應當由市場來決定,法院不應當通過強硬的司法手段來管理本應由市場決定的行為。況且從當前司法實踐中的判例來看,最高人民法院、各地法院對機動車輛掛靠經營合同一般是作為有效合同來審理和判決的, 這一方面是出於對掛靠者與掛靠單位雙方真實意思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對受害人利益的保護。

從上面的內容可以看出貨車掛靠合同是允許存在的,但是必須要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來辦理,不按照規定的話是不受法律的保護的,簡而言之也就是說不按照規章的話之後出現任何的問題,不僅會有經濟的麻煩,同時也逃不過法律的制裁,詳細的問題需要了解的話可以可以咨詢律師365網站在線律師。

Ⅷ 貨車掛靠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所謂車輛掛靠,是指個人出資購買車輛而掛靠在某客貨運輸企業,並以運輸名義進行客貨運輸經營,由掛靠單位提供適於營運的法律條件,並收取相應的管理費或有償服務費的經營方式。車輛掛靠經營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服務合同,即具有合法運輸經營權的經濟實體、企業法人給沒有取得合法經營權的個體運輸戶提供合法經營的身份和一定管理服務,並收取一定費用的合同,最高人民法院規定案由時將該類糾紛定性為「掛靠經營合同糾紛」。
對於此類合同的效力,目前尚沒有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從行政管理規定上看,雖然交通部已經多次下發文件擬本著「先易後難、分步實施」的原則對道路客運掛靠經營進行全面清理,一些省市的地方性法規、規章也明令禁止機動車輛掛靠經營,但對於貨運機動車輛的掛靠經營,目前尚沒有部門規章或其他規范性文件的限制性規定,同時還有一些省市對機動車輛掛靠經營仍持鼓勵態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合同法第52條規定了在合同領域可以確定合同無效的五種類型。有人認為,掛靠行為系通過違法途徑轉嫁交通運輸安全風險責任,給道路企業經營和社會的穩定產生嚴重影響,依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4)(5)項規定,應當認定為無效合同。

Ⅸ 貨車掛靠協議是在車管所簽嗎

貨車掛靠協議是在運輸公司簽。

車輛掛靠"指的是個人購買運營車輛後,因為某些原因無法辦理「道路運輸許可證」,這時,購買運營車輛的車主需要找一家運輸公司,將行駛證讓的名字登記為公司名稱,這個過程就是「車輛掛靠」。

「車輛掛靠協議」主要內容是:由車主和車輛掛靠公司簽署的「車輛掛靠協議」主要內容是雙方約定在掛靠車輛發生事故後,雙方的責任承擔問題。

以下為車輛掛靠協議合同範本,僅供參考

甲方:

乙方:

甲乙雙方本著自願、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汽車掛靠協議合同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就乙方購置車輛掛靠在甲方名下,為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達成如下協議:

一、由乙方出資購置的 車輛,車型號為 ,發動機號為 ,車架號為 ,車牌號為 ,掛靠在甲方從事運輸業務。汽車掛靠協議合同期限為自車輛登記之日起至車輛從甲方公司名下過戶出去為止。

二、甲方應為乙方辦理掛靠車輛上牌落戶、年檢、保險及營運證辦理等相關事項,所發生的一切費用由乙方承擔,乙方無權私自辦理車輛營運手續。乙方應向甲方交納車輛掛靠的管理費 元/年,每年交納一次,於每年的 月 日前繳納。掛靠期內因乙方原因解除掛靠關系的,管理費用不退回。

三、甲乙雙方辦理掛靠手續,乙方應一次性向甲方繳交 元/部車的履約保證金。乙方如無違約,保證金於汽車掛靠協議合同解除時返還給乙方。

Ⅹ 關於掛靠車輛的法律規定

關於掛靠車輛的法律規定:

1、民法通則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第一百二十一條: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一百三十條: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九條:雇員在從事僱用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3條: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掛靠集體企業並以集體企業的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在訴訟中,該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與其掛靠的集體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4、《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已失效)第31條規定:交通事故責任者對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承擔賠償責任的機動車駕駛員暫時無力償還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負責墊付。但是,機動車駕駛員在執行職務中發生交通事故,負有交通事故責任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承擔賠償責任。

5、部分省、市的有關規定。

一是江蘇省高院出台的《江蘇省2001全省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中規定,掛靠經營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連帶承擔賠償責任。掛靠人與被掛靠人之間約定被掛靠人對交通事故的後果免責的,僅在雙方之間具有約束力,不能對抗第三人。

二是廣東省高院出台的《關於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粵高法發[1996]15號)中規定,由於車輛不辦理過戶手續、掛靠登記、承包經營、分期付款購買或者租用、借用車輛等原因產生的機動車的實際支配人與機動車所有人不一致時,《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機動車所有人的各類責任(墊付責任或者賠償責任)由機動車所有人和實際支配人連帶承擔。

三是安徽省高院1998年12月25日下發的《關於審理損害賠償案件的若干意見》中規定,掛靠在單位的私有機動車輛造成他人損害的,車輛所有人承擔民事責任,掛靠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四是1998年6月25日天津市高級法院、天津市公安局《關於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98)5號(已失效)文件規定,掛靠登記的掛靠人發生交通事故並負有責任的,由掛靠人承擔賠償責任,被掛靠單位收取掛靠人管理費用的,由被掛靠單位在收取管理費總額內承擔有限連帶責任……2004年5月18日天津市高院《關於審理交通事故賠償案件有關問題的經驗總結》津高發(2004)64號文中規定,被掛靠車輛在運行中造成他人損害的,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1)若被掛靠單位收取了管理費或得到了經濟利益,由掛靠人承擔賠償責任,被掛靠單位在收取的管理費用和得到的經濟利益總額內承擔連帶責任。

(2)若被掛靠單位未收取管理費或未取得其他經濟利益,僅僅是基於地方政府管理的要求掛靠或強制掛靠,被掛靠單位不承擔賠償責任。

五是2004年8月20日山東省交通廳出台的《加強道路運輸掛靠租賃承包經營車輛安全生產管理規定》中規定,掛靠、租賃承包經營車輛發生運輸生產事故,由所在運輸企業負責處理事故,運輸企業先行進行賠償。

(10)貨車掛靠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侵權責任法》上述規定精神,我們可以推斷出這樣的一個結論,掛靠運行的車輛在交通事故中,被掛靠單位一般情況下不應承擔賠償責任。理由如下:

1、除登記車主為掛靠單位外,被掛靠單位並未實際掌控支配運行車輛,經營收益也不歸被掛靠單位所有,實際車主在運行過程中發生事故,被掛靠單位並沒有過錯。根據《侵權責任法》第49條、第50條規定精神,買賣車輛已經交付,在還沒有過戶的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原出賣人因不享有車輛支配權,因而免責,沒有過戶僅僅是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的債權。

借用或計程車輛的車輛所有人因不掌控支配車輛,也可免責。而掛靠行為,被掛靠人也是僅享有車主名義,出資購車的車主實際享有車輛完全支配權。為什麼被掛靠單位就不能免責呢?因為《侵權責任法》沒有規范掛靠行為屬性,所以應適用類推,被掛靠單位不承擔侵權責任

2、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種過錯責任,適用過錯責任原則,誰在事故中存在過錯,誰就應該承擔責任,有幾分過錯承擔幾分責任,沒有過錯,不承擔責任。《侵權責任法》中對交通事故貫穿了這一歸責原則。出借、租賃關系中,體現了這一歸責原則。出借人在出借行為中沒有過錯,出借人就不承擔責任,借用人過錯,借用人承擔責任。

機動車買賣關系中,出賣人將機動車交付給買受人,就是沒有變更登記,出賣人依然不承擔責任。依此類推在機動車掛靠關系中,被掛靠人盡管是名義車主,但他不享有機動車的運行支配權,在交通事故中被掛靠人沒有過錯,被掛靠人也不應承擔侵權責任,硬性判令被掛靠人承擔所謂連帶責任、補充責任或墊付責任,不符合《侵權責任法》法理,擴大了侵權責任的責任主體范圍。

當然,如果被掛靠單位對造成事故存在過錯,就應該對自己過錯承擔責任,但這個過錯責任完全不同於連帶責任、補充責任或墊付責任。

3、掛靠經營模式是政府主導、提倡的一種運營模式,1995年交通部召開了《培育和發展道路運輸市場工作會議》,會議認為:通過掛靠,能夠達到規模經營,集約化經營,符合增長方式的轉變,能夠加大汽車運輸覆蓋面,使他們能夠更好的為社會服務,採取限制排擠的措施都是錯誤的……從1995年運輸部的全國會議可以看出,是政府主導了機動車掛靠經營的模式。

而直到目前,國家法律對掛靠責任尚無明確規定,最高院先後兩個司法解釋僅從審判實務角度進行規范,但又過寬泛,而且相互不統一,因此才會有各省(市)區高級法院各不相同的規定,也才有各地法院同一事實的案件各不相同的判例。在這種情況下,法院判決被掛靠單位承擔各不相同的責任似有不公之嫌,也不利於掛靠經營模式的健康和完善。

4、掛靠關系實際上就是一種在政府主導下的雙務合同關系,掛靠方向被掛靠單位交一定量的管理費,被掛靠單位向掛靠方提供一些管理方面的服務。在這一合同關系中,雙方都應嚴格履行合同義務,如果一方未盡合同義務,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承擔違約責任並予賠償。

從這一合同角度講,被掛靠單位也不應對掛靠車輛承擔連帶責任、補充責任或墊付責任。也就是說,原則上被掛靠單位不承擔交通事故責任,如果未盡到合同義務,則對掛靠人承擔違約責任。

故此,建議最高院結合《侵權責任法》所確定的交通事故歸責原則,梳理以往的司法解釋,對掛靠責任重新做出明確而清晰的界定,以規范全國法院的審判行為。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