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規范不
Ⅰ 執法不規范存在的問題
法律分析:執法思想待提高,執法體系不完善,執法制度不到位,執法能力不適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第五十五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一)沒有法定的行政處罰依據的;(二)擅自改變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三)違反法定的行政處罰程序的;(四)違反本法第十八條關於委託處罰的規定的。
Ⅱ 民警規范執法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思想麻痹,戰前准備不足
接警後,民警應當在初步了解、核實現場情況的基礎上,迅速做出分析判斷,備足警力,帶齊裝備,及時趕赴現場進行處置。但是,實戰中少數民警思想麻痹,輕敵思想嚴重,不帶或者少帶武器裝備,為安全處置埋下隱患,甚至付出血的代價。
處置治安類警情不帶或者少帶裝備:毆打他人、打架斗毆、酒後滋事及其它擾亂社會秩序行為的警情常見常發,行為人多為青壯年,具有暴力傾向明顯,易沖動,人身危險性較大的特點,現場處置中稍有不慎,常易出現抗拒、阻礙民警執法,甚至暴力襲警的行為。
民警處置此類警情,本應提高警惕,備足警力,帶齊裝備,採取得力措施及時有效處置,但在實戰中,常有個別民警以單警裝備笨重、攜帶後行動不便為借口,不帶或者少帶裝備,為安全有效處置留下隱患。
處置刑事類警情不帶武器:扒竊、故意傷害、搶劫、搶奪和街頭詐騙等刑事類警情最為現場處置中常見,行為人主要為青壯年,其中青少年居多。與治安類警情相比較,此類行為人的主觀惡性更深,人身危險性更大,遇到民警抓捕,總是想方設法逃跑;一旦遇阻,一般都會暴力抗拒,如果處置民警准備不足,必然陷於被動,甚至流血犧牲。
可是,實戰處置中,總有少數民警由於對使用武器相關規定不熟悉,把握不準武器使用的對象和時機,導致不敢或者不願攜帶武器進行現場處置。「山東泰安襲警案」就是其中的代表。
2、心理素質差,臨陣慌亂
民警現場處置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是執行和維護法律的人民警察與各種違反或者對抗法律的違法犯罪行為人之間所進行的武力搏鬥或者武裝沖突。
這種激烈對抗不僅對民警的單警戰鬥技能、民警之間的協同配合提出很高要求,更對民警的抗壓能力帶來嚴峻考驗。實戰當中,確有少數民警在這種生死對抗之中過度緊張,行為失措,平時練就的對抗技能卻使不出來,更別提配合戰友協同作戰。
3、安全意識不強,不講協同而蠻干、硬幹
安全意識是現場處置的重要保障,應當貫穿於執法戰斗全程。實戰中強調安全意識,就是要求民警在現場處置中首先考慮保護人民群眾的安全和利益,不能為了抓捕某個緝捕對象而棄群眾生命財產於不顧,蠻干、硬幹,使戰斗傷及無辜或者造成財產重大損失。
更不能如「上海絆摔抱小孩婦女案」那樣以傷及群眾安全為代價換取戰斗勝利的方法進行現場處置工作。實戰中強調安全意識,還要求注意保護民警自身安全。
民警應當明確敢打敢拼絕不是不講戰術,不講協同配合,不顧自身安全的盲目硬拼、硬打,使我方受到重大傷亡。「河南洛陽襲警案」中,四名警務人員圍捕一名持刀襲警歹徒,由於各自為戰,在一名警員勇敢撲上,勒住歹徒脖子准備將其摔倒之際,被兇犯連刺數刀,當場犧牲。
4、處置言行不規范,激化矛盾
公安部強調,民警在現場執法中應當規范公正文明理性執法,使用法言法語,不說與執法無關的話,更不得使用侮辱性、歧視性語言,防止因言語不當引發沖突,激化矛盾。
但是,少數民警無視規定,在治安類現場執法中以居高臨下的態度,用訓斥性甚至是歧視性語言指責當事人,引起反感,造成對立情緒,激化矛盾;當執法對象無理狡辯、不配合執法或者口出臟言時,不能控制情緒,與當事人對罵,甚至採取不當措施控制當事人,非理性執法。
5、定性不準,程序不當,錯用處置措施
現場處置中,民警面對的警情並不像文字概括得那樣涇渭分明,很多警情是似是而非,甚至是相互交織的,這就為民警定性並採取適當措施進行處置帶來極大挑戰。如果民警沒有扎實的法律知識功底,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敏銳的反應,以及豐富的實戰經驗,很難在現場作出准確判斷,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應對。
如「河南臨潁處置醫鬧案」,患方家屬因家中幼兒在縣醫院醫治無效死亡,聚集親友近十人在醫院大門口張貼標語,手舉死者照片,圍坐一起哭喊吵鬧。
轄區派出所接警後由一副所長帶隊及時趕到現場處置,在三番五次勸解不聽、噴辣椒水驅散無效的情況下,該副所長拔出配槍朝天鳴槍警告,後將鬧事者帶到派出所進行處理。此案明顯出現定性不準、程序不當、處置不妥的問題。
Ⅲ 執法不規范如何處罰
法律分析:應當給予相應行政處罰。如果程序上違法的,行政處罰無效。不規范執法行為的產生過程 人的思想決定人的行為,正確的執法理念是規范化執法 的先導,而錯誤的執法理念會導致不規范行為的產生,不規 范行為的產生,首先是錯誤的執法理念指導的結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
第七十六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一)沒有法定的行政處罰依據的;(二)擅自改變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三)違反法定的行政處罰程序的;(四)違反本法第二十條關於委託處罰的規定的;(五)執法人員未取得執法證件的。行政機關對符合立案標準的案件不及時立案的,依照前款規定予以處理。
Ⅳ 執法不規范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損害
法律分析:執法不規范容易打擊市場信心,還會損害政府公信力和社會公平正義。當前,行政執法中存在執法不嚴、簡單粗暴等問題,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也不容忽視。要糾正這些不規范的行為,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 第五條 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開展工作,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推動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強過硬隊伍建設,深化智能化建設,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履行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主要職責,創造安全的政治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Ⅳ 民警執法不規范整改措施
法律分析:民警執法不規范整改措施主要包括:1、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自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和思想文化素質。2、牢記黨的宗旨,嚴格要求自己。時刻遵守黨的章程,認真履行黨員義務,積極參加黨組織活動,團結同志,自覺維護黨的形象,做到思想上、言行上與黨組織保持高度一致。3、增強創新意識,工作爭強當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進一步更新觀念,大膽工作,工作中勤於思考,多發現問題,多想辦法,多出路子。轉變作風,扎實工作,爭做實踐職業道德的模範,爭當先鋒黨員。4、加強道德素質修養,樹立文明形象。帶頭倡樹和實踐共產主義文明新風,敬業愛崗,甘於奉獻,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作風扎實,勤奮工作,做實踐職業道德的模範。5、勇於競爭,不怕挑戰,奮發進取,認真執行「九公開」和「六類事項辦理制」,行為規范,辦事效率高;辦件速度快,質量高,工作業績突出,靈活掌握方針政策,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 第四條 人民警察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活動准則,忠於職守,清正廉潔,紀律嚴明,服從命令,嚴格執法。
Ⅵ 如何解決執法不規范,不透明,亂作為的問題
對於行政機關執法不規范、不透明、亂作為的問題,可向有關部門投訴、復議或起訴,若行政執法部門因執法不當導致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相對人可就具體執法人的行為去主管部門投訴或在有相關有力的證據證明的情況下去紀檢監察部門監督舉報,或向上一級部門申請行政復議,撤銷或者更改其執法行為,對此不服的,可去法院提起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行政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作出行政復議決定,適用本法。第四條 行政復議機關履行行政復議職責,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第一條 為了防止和糾正違法的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Ⅶ 執法不規范問題整改措施
法律分析:如超出案件范圍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不及時將生效案件涉案款項上繳國庫,不將生效裁判未認定的涉案款物、超出案件范圍的案件當事人或者案外人合法財產及時退還,不及時解除查封、凍結等措施,未及時處理不規范扣押涉案財物的歷史遺留問題;辦案工作區、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執行點等場所安全隱患未能得到有效消除;不規范履行法律監督職責,隨意使用檢察建議書和書面糾正違法通知書等。省院要求全省各級院對照檢查,及時整改,並狠抓落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 第三條 人民警察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維護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Ⅷ 對民警執法不規范履職不到位的處理規定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8
Ⅸ 執法不規范問題的危害有哪些
法律分析:執法不規范問題的危害有:執法不規范不作為嚴重褻瀆了法律的尊嚴;執法不規范不作為將導致公眾對公安機關的信任度下降;執法不規范不作為將會給國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執法不規范不作為嚴重削弱了公安機關的執法戰鬥力;執法不規范不作為嚴重影響了警民關系。
法律依據:《城市管理執法辦法》 第三條 城市管理執法應當遵循以人為本、依法治理、源頭治理、權責一致、協調創新的原則,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