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員法規及防護知識培訓試題
Ⅰ 放射防護基礎知識培訓內容
輻射防護基礎知識 * 什麼是輻射? 輻射是以電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傳播的能量。 (如聲輻射、熱輻射、電磁輻射、粒子輻射等),通常是狹義概念的輻射 電磁輻射 無靜止質量,包括無線電波、微波等。 粒子輻射 有靜止質量,包括電子、質子、中子、α粒子、β粒子等。 電離輻射認識 * 天然本底水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射線來源 天然輻射是人類的主要輻射來源 電離輻射認識 * 什麼是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是指與物質相互作用時,能夠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 典型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α粒子和β粒子。 電離輻射認識 X射線管電壓:加與X射線管陽極和陰極之間的電位差。通常,用千伏(KV)表示。 X線是從X射線管球中發出的,X射線管球有陰極側(燈絲)和陽極側(靶面),管電壓就是指載入到陰極側和陽極側之間的電壓,用來形成高壓電場,使燈絲發出的熱電子能在高壓電場的加速下高速轟擊靶面,激發X射線。 X射線管電流:入射到X射線管靶上的電子束流。通常,用毫安(mA)表示 燈絲加熱產生的電子,在陰陽兩級高壓電場作用下,向陽極高速運動,形成的電流,稱為管電流。 * 電離輻射常用的量化單位 定義 單位名稱 吸收劑量 (Absorbed dose) 表示單位質量物質受到電離輻射照射後吸收能量多少的一個物理量。 戈瑞 (Gray, Gy) 當量劑量 (Equivalent dose) 特定種類及能量的電離輻射在人體組織或器官中引起的當量劑量,就是該輻射在組織或器官的平均吸收劑量乘以該輻射的輻射權重因子;當多個種類或能量的電離輻射作用於人體組織或器官時,引起的當量劑量就是個別輻射所致的當量劑量之和。通常用於描述輻射對人體單一組織或器官的影響,並用於輻射防護和輻射危險度估計等。 希沃特 (Sievert, Sv) 有效劑量 (Effective dose) 體內所有組織與器官經組織權重因子加權後的當量劑量之和。
Ⅱ 輻射防護中隊外照射和內照射採取的基本防護措施有哪些簡答題
外照射防護三要素:時間、距離、設置屏蔽。所以外照射的基本防護措施從這三個方面出發,主要有:控制受照時間,比如提高操作熟練度,適當減少工作時間;增大與放射源之間的距離,如使用自動化工具進行操作等;在輻射源與操縱員之間設置有效的屏蔽物等。
內照射主要是放射性核素的吸入和食入,因此三要素同樣適用與內照射。比如減少在輻射工作環境中的停留時間(即居留因子),遠離輻射工作環境,佩戴口罩,穿著防護服,不要在工作區域飲水和飲食,不要使用受到輻射污染的食品等。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Ⅲ 職業健康,及勞動防護考試試題
職業衛生防護措施包括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以及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等。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是以預防、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場所的職業病危害。減少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損害,達到保護勞動者健康目的的設施、裝置或用品。
一、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
用人單位在勞動過程中應當採取下列職業病防治措施:
1.組織制度管理落實:(1)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2)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3)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2.對職業病危害設備和因素作警示說明:(1)向用人單位提供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的,應當提供中文說明書,並在設備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設備性能、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維護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2)向用人單位提供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化學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材料的,應當提供中文說明書。產品包裝應當有醒目的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貯存上述材料的場所應當在規定的部位設置危險物品標識或者放射性警示標識;(3)用人單位在設備及材料放置及使用處設立警示標識。
3.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職業健康檢查工作應當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對勞動者建立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按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4.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用人單位應當實施由專人負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並確保監測系統處於正常運行狀態;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定期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檢測、評價結果存入用人單位職業衛生檔案,定期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向勞動者公布。從事使用高毒物品作業的用人單位應當至少每一個月對高毒作業場所進行一次職業中毒危害因素檢測;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職業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評價。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由依法設立的取得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
5.定期進行職業衛生知識培訓。用人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接受職業衛生培訓,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依法組織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應當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6.對未成年工和女工實行特殊保護。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
7.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二、職業病防護措施
1.加強設施防護與配備防護用品。用人單位應當優先採用有利於防治職業病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逐步替代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必須採用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並為勞動者提供個人使用的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防護用品。
2.公告與告知。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後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含聘用合同)時,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勞動者,並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者欺騙。用人單位違反規定的,勞動者有權拒絕從事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用人單位不得因此解除或者終止與勞動者所訂立的勞動合同。
三、緊急救治措施
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用人單位應當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急救用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對放射工作場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運輸、貯存,用人單位必須配置防護設備和報警裝置,保證接觸放射線的工作人員佩戴個人劑量計。
禁止職業病危害轉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經營、進口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或者材料。不得將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轉移給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用人單位對採用的技術、工藝、材料,應當知悉其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對有職業病危害的技術、工藝、材料隱瞞其危害而採用的,對所造成的職業病危害後果承擔責任。
Ⅳ 我國現行關於輻射安全和放射防護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專污染防治法》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准》、
《放射源安全和保安行為准則》、
《放射源的進口和出口導則》、
《放射源分類辦法》、
《射線裝置分類》等標准和技術規范。
Ⅳ 放射法律法規培訓在哪裡考
經過輻射防護和法律法規培訓考核。
1、認真貫徹、執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主動接受並積極配合衛生監督和防護監測機構開展監督、監測工作。
2、建立健全放射防護責任制和放射防護規章制度。設置放射衛生防護管理組織,設有專(兼)職防護管理人員,並有效的開展工作,每半年至少對放射源、放射裝置及放射工作場所進行一次安全防護檢查並作好登記。
3、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經健康檢查,放射防護專業知識及相關法規知識培訓,持有放射工作人員證。
4、加強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監督管理,保障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和公眾的健康與安全,保護環境,促進射線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5、射線裝置的使用場所設置防護設施、設備及個人防護用品,入口處設置放射性標志和工作信號,定期對放射工作場所及其周圍環境進行放射防護檢測和檢查,制定並落實放射事故預防措施與應急預案,發生放射事故,應當按有關規定報告。
Ⅵ 放射工作人員須參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環境主管部門舉辦的輻射安全與防護知識培訓,考試成績合格,取得相應資格證書,並並做定期的職業病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