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例通過機構
㈠ 自治區人大制定的自治條例需要經過哪一機關批准才能生效
自治條例是中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賦予的權力所制定的規范專性文件。依照當地民屬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通常規定有關本地區實行的區域自治的基本組織原則、機構設置、自治機關的職權、工作制度及其他重大問題。是民族自治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綜合性的基本依據和活動准則。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報省、自治區或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㈡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由哪一機構審定通過新稅法體現了個人所得稅的什麼特點
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定,新稅法體現了高收入提高稅率,低收入扣稅基數提高,從而減少應交個人所得稅。
㈢ 什麼機構能頒發條例
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條例是法的表現形式之一。一般只是對特定社會關系作出的規定。條例是由國家制定或批準的規定某些事項或某一機關組織、職權等規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團體制定的章程。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是從屬於法律的規范性文件,人人必須遵守,違反它就要帶來一定的法律後果。
規定:上級機關或職能部門對特定范圍內的工作和事務制訂相應措施,要求所屬部門和下級機關貫徹執行的法規性公文。一般主要是針對對某一法律、法規或加強某專項管理工作而制定的,內容細致,操作性較強。一般縣一級以上的政府和事業單位都可以制定發布。
根據憲法第一百一十六條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 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 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辦法作為應用最廣泛的法規性公文文件,適用於各級政府和部門,除了個人幾乎沒有限制,大到國家小到企業公司,如國家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地方政府的《***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工作試行辦法》、某公司的《**工程安全施工管理辦法》、《工資管理辦法》等等。
望採納!
㈣ 《聯邦條例》是由什麼機構通過的最明顯的弱點是什麼
1777大陸會議通過了《聯邦條例》,1781年3月開始生效。
聯邦政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它的最明顯的弱點就是各州結合僅由一根「沙土做成的 繩索」所聯系。《聯邦條例》沒有建立一個有效的全國性政府,聯邦只是 13 個州組成的 鬆散聯盟
㈤ 自治區人大制定的自治條例需要經過哪個機關批准才能生效
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2、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5)條例通過機構擴展閱讀:
健康飲食科普知識:豆漿油條的相愛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我們很多人看見金黃的油條都走不動路了,這美味我們還是拒絕不了,但是吃油條也是有代價的。我們應該知道很多食物經過油炸後,營養成分丟失很多,油條也不例外,而且有一些不法的商人會在油條裡面加入明礬,讓它更加的鬆脆,明礬吃多了以後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傷害,例如記憶力減退、抑鬱、煩躁,嚴重的可導致老年性痴呆。
所以我們吃油條的時候應該喝豆漿。原來是豆漿中富含卵磷脂,科學家發現給老年性痴呆患者服用一定劑量的卵磷脂,可以使他們的記憶力得到一定的好轉。所以吃油條喝豆漿,是有道理的。
健康飲食科普知識:綠茶解酒的錯誤觀念
很多人認為喝酒後再喝些綠茶能夠解酒,其實綠茶和酒一起飲用會傷身,染上胃炎還算輕的,嚴重的還有可能患上胃潰瘍。這是因為綠茶中的咖啡因含量比較高,與酒混合,兩者相互作用會刺激胃粘膜,不僅不能達到解酒的目的,反而會引發各種胃病,門診就有過病人就是因為酒後總喝綠茶「醒酒」,患上了胃潰瘍等慢性病。
健康飲食科普知識:餐後水果脹氣燒心
一般人們都知道吃水果養生,一般餐後也會上水果盤,殊不知,餐後立馬吃水果其實對胃的傷害很大。日常的食物主要是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這些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約為1-2小時,脂肪多達5-6小時,而水果停留的時間很短,這些先前吃進的食物就會阻礙水果前進,使水果停滯在胃裡,在胃裡的高溫環境下產生發酵腐敗變化,產生酒精及毒素,導致脹氣、便秘等症狀,給消化道帶來不良影響。
㈥ 國務院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的機構設置
國務院行政機構的設置以職能的科學配置為基礎,做到職能明確、分工合理、機構精簡,有利於提高行政效能。
國務院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適時調整國務院行政機構;但是,在一屆政府任期內,國務院組成部門應當保持相對穩定。 國務院行政機構根據職能分為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務院辦事機構、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國家行政機構和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國務院辦公廳協助國務院領導處理國務院日常工作。
國務院組成部門依法分別履行國務院基本的行政管理職能。國務院組成部門包括各部、各委 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和審計署。
國務院直屬機構主管國務院的某項專門業務,具有獨立的行政管理職能。
國務院辦事機構協助國務院總理辦理專門事項,不具有獨立的行政管理職能。
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國家行政機構由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主管特定業務,行使行政管理職能。
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承擔跨國務院行政機構的重要業務工作的組織協調任務。國務院議事協 調機構議定的事項,經國務院同意,由有關的行政機構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辦理。在特殊或 者緊急的情況下,經國務院同意,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可以規定臨時性的行政管理措施。 依照國務院組織法的規定,國務院設立辦公廳。
國務院組成部門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並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提出方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後,由國務院總理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 ,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 設立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務院辦事機構和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國家行政機構的方案,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設立機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機構的類型、名稱和職能;
(三)司級內設機構的名稱和職能;
(四)與業務相近的國務院行政機構職能的劃分;
(五)機構的編制。
撤銷或者合並前款所列機構的方案,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撤銷或者合並的理由;
(二)撤銷或者合並機構後職能的消失、轉移情況;
(三)撤銷或者合並機構後編制的調整和人員的分流。 設立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應當嚴格控制;可以交由現有機構承擔職能的或者由現有機構 進行協調可以解決問題的,不另設立議事協調機構。
設立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應當明確規定承擔辦事職能的具體工作部門;為處理一定時期內 某項特定工作設立的議事協調機構,還應當明確規定其撤銷的條件或者撤銷的期限。 國務院行政機構的司級內設機構的增設、撤銷或者合並,經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核方案,報國務院批准。
國務院行政機構的處級內設機構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並,由國務院行政機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決定,按年度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備案。 增設國務院行政機構的司級內設機構的方案,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
(一)增設機構的必要性;
(二)增設機構的名稱和職能;
(三)與業務相近的司級內設機構職能的劃分。
撤銷或者合並前款所列機構的方案,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撤銷或者合並機構的理由;
(二)撤銷或者合並機構後職能的消失、轉移情況;
(三)撤銷或者合並機構後編制的調整。 國務院行政機構及其司級內設機構的名稱應當規范、明確,並與該機構的類型和職能相稱。
國務院行政機構及其司級內設機構不得擅自變更名稱。
㈦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的解讀
中央編辦、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有關問題答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問《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2007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規范地方機構編制管理的行政法規,填補了地方機構編制管理工作的法制空白。為便於公眾更好地理解《條例》的有關內容和精神,日前中央編辦和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接受了中國政府網的采訪。問:對於社會上反映的行政機構職責不清、推諉扯皮等問題,《條例》是如何規范的?答:《條例》規定:一是地方各級政府行政機構應當以職責的科學配置為基礎,綜合設置,做到職責明確、分工合理、機構精簡、權責一致,決策和執行相協調。二是地方各級政府行政機構職責相同或者相近的,原則上由一個行政機構承擔。行政機構之間對職責劃分有異議的,應當主動協商解決。協商一致的,報本級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備案;協商不一致的,應當提請本級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提出協調意見,由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報本級政府決定。問:目前在一些地方超編進人等現象還時有發生,《條例》對此是如何規范的?答:近年來,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採取各種措施,嚴格控制機構編制膨脹,機構編制管理的總體效果是好的。為解決現實中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條例》規定,依照國家規定程序設置的機構和核定的編制,是錄用、聘用、調配工作人員、配備領導成員和核撥經費的依據。縣級以上各級政府應建立機構編制、人員工資與財政預算相互制約的機制,在設置機構、核定編制時,應充分考慮財政的供養能力。機構實有人員不得突破規定的編制。禁止擅自設置機構和增加編制。對擅自設置機構和增加編制的,不得核撥財政資金或者挪用其他資金安排其經費。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應按照編制的不同類別和使用范圍審批編制。地方各級政府行政機構應使用行政編制,事業單位應使用事業編制,不得混用、擠占、挪用或者自行設定其他類別的編制。同時,對超編進人等違反規定的行為,《條例》也設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及處罰措施。問:如何規范對事業單位的機構編制管理?答:對事業單位的機構編制進行管理,歷來是地方機構編制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有必要通過立法加以規范。由於各地事業單位的情況千差萬別,不宜實行統一的管理模式。同時,為解決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加大管理的力度,《條例》規定:地方的事業單位機構和編制管理辦法,由省級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擬定,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核後,由省級政府發布。事業編制的全國性標准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會同財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制定。問:《條例》的約束力是如何體現的?答:《條例》一方面要求加強對機構編制管理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另一方面強調追究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條例》明確了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和監察機關的監督檢查職責和程序;要求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應定期評估機構和編制的執行情況,並將評估結果作為調整機構編制的參考依據;規定了對機構編制違法違規行為的舉報制度。為切實懲治機構編制管理中的違法行為,《條例》針對擅自設立、撤銷、合並行政機構或者變更規格、名稱,擅自改變行政機構職責,違反規定審批機構、編制等八種違法行為,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㈧ 國務院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國務院行政機構的設置,加強編制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根據憲法和國務院組織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國務院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應當適應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遵循精簡、統一、高效的原則。第三條國務院根據憲法和國務院組織法的規定,行使國務院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職權。
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在國務院領導下,負責國務院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的具體工作。第二章機構設置管理第四條國務院行政機構的設置以職能的科學配置為基礎,做到職能明確、分工合理、機構精簡,有利於提高行政效能。
國務院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適時調整國務院行政機構;但是,在一屆政府任期內,國務院組成部門應當保持相對穩定。第五條國務院行政機構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並,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事先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評估和論證。第六條國務院行政機構根據職能分為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務院辦事機構、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國家行政機構和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
國務院辦公廳協助國務院領導處理國務院日常工作。
國務院組成部門依法分別履行國務院基本的行政管理職能。國務院組成部門包括各部、各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和審計署。
國務院直屬機構主管國務院的某項專門業務,具有獨立的行政管理職能。
國務院辦事機構協助國務院總理辦理專門事項,不具有獨立的行政管理職能。
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國家行政機構由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主管特定業務,行使行政管理職能。
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承擔跨國務院行政機構的重要業務工作的組織協調任務。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議定的事項,經國務院同意,由有關的行政機構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辦理。在特殊或者緊急的情況下,經國務院同意,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可以規定臨時性的行政管理措施。第七條依照國務院組織法的規定,國務院設立辦公廳。
國務院組成部門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並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提出方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後,由國務院總理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第八條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務院辦事機構和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國家行政機構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並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提出方案,報國務院決定。第九條設立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務院辦事機構和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國家行政機構的方案,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設立機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機構的類型、名稱和職能;
(三)司級內設機構的名稱和職能;
(四)與業務相近的國務院行政機構職能的劃分;
(五)機構的編制。
撤銷或者合並前款所列機構的方案,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撤銷或者合並的理由;
(二)撤銷或者合並機構後職能的消失、轉移情況;
(三)撤銷或者合並機構後編制的調整和人員的分流。第十條設立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應當嚴格控制;可以交由現有機構承擔職能的或者由現有機構進行協調可以解決問題的,不另設立議事協調機構。
設立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應當明確規定承擔辦事職能的具體工作部門;為處理一定時期內某項特定工作設立的議事協調機構,還應當明確規定其撤銷的條件或者撤銷的期限。第十一條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並,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提出方案,報國務院決定。第十二條國務院行政機構設立後,需要對職能進行調整的,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提出方案,報國務院決定。第十三條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務院辦事機構在職能分解的基礎上設立司、處兩級內設機構;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國家行政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可以設立司、處兩級內設機構,也可以只設立處級內設機構。第十四條國務院行政機構的司級內設機構的增設、撤銷或者合並,經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核方案,報國務院批准。
國務院行政機構的處級內設機構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並,由國務院行政機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決定,按年度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備案。
㈨ 按條例規定徵信機構可以通過哪些渠道採集企業信息
【法律分析】
根據《徵信業管理條例》的規定。徵信機構可以通過信息主體、企業交易對方,行業協會提供的信息;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已公開的信息;通過調查公司採取隱蔽手段取得企業的經營信息採集企業信息。徵信機構不得採集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採集的企業信息。
【法律依據】
《徵信業管理條例》
第二條 在中國境內從事徵信業務及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徵信業務,是指對企業、事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的信用信息和個人的信用信息進行採集、整理、保存、加工,並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動。
國家設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進行信息的採集、整理、保存、加工和提供,適用本條例第五章規定。
國家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的規定,為履行職責進行的企業和個人信息的採集、整理、保存、加工和公布,不適用本條例。
第十三條 採集個人信息應當經信息主體本人同意,未經本人同意不得採集。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信息除外。
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其履行職務相關的信息,不作為個人信息。
第十四條 禁止徵信機構採集個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紋、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採集的其他個人信息。
徵信機構不得採集個人的收入、存款、有價證券、商業保險、不動產的信息和納稅數額信息。但是,徵信機構明確告知信息主體提供該信息可能產生的不利後果,並取得其書面同意的除外。
第二十一條 徵信機構可以通過信息主體、企業交易對方、行業協會提供信息,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已公開的信息,人民法院依法公布的判決、裁定等渠道,採集企業信息。
徵信機構不得採集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採集的企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