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志願者服務規章條例

志願者服務規章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01 03:52:43

A. 黑龍江省志願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 為了促進和規范志願服務活動,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保障志願者及其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法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志願服務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的志願服務,是指志願者組織和志願者為促進社會文明與發展,自願、無償地服務於社會生產、生活的行為。第四條本條例所稱志願者組織是指從事志願服務的公益性組織。第五條本條例所稱志願者是指在志願者組織登記,參加志願服務的成員。第六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等應當支持志願服務行為,維護志願者組織和志願者的合法權益。第七條縣級以上共青團組織對志願者組織的志願服務活動進行組織、協調和指導。第八條志願服務使用紅底、白色愛心圖案標志。第二章志願者組織第九條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可以建立地方誌願者協會。行業根據需要可以建立志願者協會。第十條志願者協會應當具備國務院《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的條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依法登記成為從事志願服務的社會團體法人。第十一條社會組織提出申請並經志願者協會批准,可以成為志願者協會團體會員。個人提出申請並經志願者協會批准,可以成為志願者協會個人會員。第十二條志願者組織可以建立注冊志願者制度。第十三條志願者組織應當建立健全志願服務網路,制定、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對志願者進行招募、思想道德教育和服務技能培訓。第十四條志願者組織應當積極組織、推薦志願者到需要和接受志願服務的地方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為志願者提供適當的志願服務崗位。第十五條志願者組織可以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日、服務周、服務月及其他志願服務活動。第十六條有條件的志願者組織,可以根據志願者從事志願服務活動的需要,為參加志願服務的志願者提供必要的經費和相應的人身保險等。第十七條志願者組織可以按照有關規定開展與國內、國外志願者組織間的工作交流活動。第三章志願者第十八條符合以下條件的人員,經向志願者組織提出申請和志願者組織同意,可以登記成為志願者:
(一)身心健康;
(二)自願從事志願服務;
(三)具有相應的體能和服務技能;
(四)遵守國家法律。第十九條 符合本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的條件,每年參加不少於五十小時志願服務的志願者,可以申請成為注冊志願者。注冊志願者由所注冊的志願者組織頒發注冊證章。第二十條 志願者的權利:
(一)參加有關志願服務活動;
(二)接受教育和培訓;
(三)請求志願者組織幫助解決在志願服務活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四)監督志願者組織的工作,對志願者組織的工作提出批評、建議和意見;
(五)有困難時可以優先獲得志願服務。第二十一條 志願者的義務:
(一)履行志願服務承諾;
(二)遵守志願者組織的章程和其他制度;
(三)參加志願者組織安排的志願服務工作;
(四)不損害被服務者的合法權益;
(五)不以志願者身份從事贏利性或者違背社會公德的活動。第二十二條 志願者組織和志願者可以與服務對象訂立志願服務協議。第二十三條 志願者可以主動聯系志願服務崗位,經所屬志願者組織同意後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第二十四條 志願者開展志願服務時,應當佩戴統一的志願服務標志。第四章 志願服務范圍第二十五條 志願者組織和志願者可以在下列范圍內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一)扶貧濟困;
(二)幫老助幼,幫殘助弱;
(三)搶險救災;
(四)環境保護;
(五)社區服務;
(六)農村公益事業;
(七)大型社會活動;
(八)國際組織資助的工作項目;
(九)教育科技、醫療衛生、法律援助、文化、體育、經貿活動;
(十)其他需要志願服務的社會生產、生活領域。第二十六條 志願者組織應當通過適當方式向社會公示其志願服務范圍和聯系方式。第五章 志願服務經費第二十七條 志願者組織和志願服務活動經費來源於:
(一)國內、國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
(二)政府資助;
(三)其他合法收入。

B. 廈門經濟特區志願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志願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鼓勵和規范志願服務,發展志願服務事業,建設愛心廈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文明進步,遵循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廈門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廈門經濟特區范圍內開展或者發起的志願服務以及與志願服務有關的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志願服務,是指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和其他組織自願、無償向社會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務。第三條開展志願服務,應當遵循自願、無償、平等、誠信、合法的原則。第四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志願服務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合理安排志願服務所需資金和資源,支持和促進志願服務事業發展。第五條市、區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機構加強對志願服務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督促檢查,建立志願服務工作協調機制,組織開展志願服務宣傳。

市、區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的志願服務行政管理工作:

一開展志願者注冊管理、志願服務組織登記管理;

二完善志願服務相關管理措施;

三開展志願服務統計工作,定期向社會發布本市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的發展狀況、志願服務活動的開展情況等信息;

四查處相關違法違規行為;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或者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管理職責。

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與志願服務有關的工作。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助民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做好與志願服務有關的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在資金、場地等方面為本轄區內的志願服務提供支持和幫助。

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有關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應當在各自的工作范圍內做好相應的志願服務工作。第六條學校、家庭和社會應當培養青少年的志願服務意識和能力。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學校應當將志願服務教育納入素質教育內容。鼓勵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將學生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納入實踐學分管理。第七條全社會應當尊重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以及其提供的志願服務,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鼓勵個人參加志願服務活動。

本市制定的市民文明公約應當有志願服務的內容。鼓勵在村規民約、物業管理規約、行業規范、學生行為規范中體現志願服務精神。

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應當積極開展志願服務宣傳,傳播志願服務文化,弘揚志願服務精神。鼓勵通信運營商、廣告運營商向社會免費發布志願服務公益宣傳信息。第八條每年3月5日為廈門市志願者日。第二章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第九條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活動,應當具有從事志願服務的意願、時間和相應的服務能力。

未成年人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的,應當與其年齡、智力、身心狀況等相適應,並經其監護人同意或者由其監護人陪同。第十條志願者可以將其身份信息、服務技能、服務時間、聯系方式等個人基本信息,自行或者通過志願服務組織在國務院民政部門指定的志願服務信息系統(以下簡稱志願服務信息系統)進行注冊。志願服務組織應當為志願者提供注冊服務。

志願者提供的個人基本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完整。第十一條志願者享有以下權利:

一自願加入或者退出志願服務組織;

二自主選擇參與志願服務項目;

三獲得所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的真實、准確、完整信息;

四獲得所參與志願服務活動必要的物質和安全保障;

五獲得所參與志願服務活動所需的技能培訓和專業指導;

六向志願服務組織或者通過國家規定的其他途徑無償獲取本人的志願服務記錄證明;

七對志願服務組織進行監督,對志願服務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八法律、法規以及所參加的志願服務組織章程規定的其他權利。第十二條志願者履行以下義務:

一履行志願服務承諾並完成志願服務工作;

二接受志願服務活動組織者的指導和管理;

三維護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的形象和聲譽;

四尊重志願服務對象,不得損害志願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不得侵害個人隱私;

五保守在志願服務中接觸的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

六不得向志願服務對象收取或者變相收取報酬;

七法律、法規以及所參加的志願服務組織章程規定的其他義務。

C. 我國第一部系統的志願服務法規是哪一年頒布的

法律分析:2017年。

法律依據:《志願服務條例》

第一條 為了保障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志願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鼓勵和規范志願服務,發展志願服務事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開展的志願服務以及與志願服務有關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志願服務,是指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和其他組織自願、無償向社會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務。

第三條開展志願服務,應當遵循自願、無償、平等、誠信、合法的原則,不得違背社會公德、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不得危害國家安全。

D. 浙江省志願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促進和規范志願服務工作,保障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的合法權益,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志願服務活動及其相關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志願服務,是指經志願服務組織安排,志願者自願、無償服務社會和幫助他人的公益行為。
本條例所稱志願服務組織,是指依法登記注冊,從事志願服務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公益組織及其分支機構、團體會員。
本條例所稱志願者,是指在志願服務組織登記注冊或者參加志願服務組織臨時招募,利用自身知識、技能、體能、時間等,從事志願服務的個人。第四條省、市、縣(市、區)設立志願服務工作委員會,負責指導、協調成員單位和志願服務組織、志願服務活動及其相關工作。志願服務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依照各自職責做好志願服務的指導和保障工作。志願服務工作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設在同級共青團組織。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志願服務事業納入社會發展規劃,為志願服務活動提供必要的保障,促進志願服務事業的發展。第六條倡導和鼓勵單位、個人宣傳志願精神,尊重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第七條每年三月五日為浙江省志願者日。第二章志願服務組織第八條省、市、縣(市、區)成立區域性志願服務組織,名稱為志願者協會。志願者協會應當依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依法登記成立。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居(村)民委員會以及其他組織,根據需要成立的志願服務組織,可以申請加入志願者協會,成為其分支機構或者團體會員。第九條志願服務組織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完善志願服務工作制度;
(二)招募、登記、培訓、管理、考核、表彰志願者;
(三)組織實施志願服務活動;
(四)建立志願服務檔案,制定志願服務評價制度;
(五)籌集、使用和管理志願服務活動資金、物資;
(六)維護志願者的合法權益;
(七)志願服務組織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條志願服務應當統一志願服務標識,實行注冊志願者登記制度。
注冊志願者管理辦法,由省志願服務工作委員會制定。第十一條志願服務組織招募志願者,應當公布與志願服務項目有關的真實、准確、完整的信息,並告知在志願服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第三章志願者第十二條志願者應當具備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參加與其年齡、智力狀況相適應的志願服務活動,但應當徵得其監護人的同意或者由監護人陪同。第十三條志願者享有下列權利:
(一)獲得志願服務的相關信息;
(二)獲得志願服務必需的條件和保障;
(三)獲得志願服務所需的教育和培訓;
(四)對志願服務活動提出批評和建議;
(五)自身需要他人幫助時優先獲得志願服務;
(六)志願者的個人信息未經志願者本人同意不得公開;
(七)退出志願服務組織;
(八)法律、法規及志願服務組織章程規定的其他權利。第十四條志願者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志願服務活動的管理規定;
(二)履行志願服務承諾並完成志願服務活動;
(三)參加志願服務所需的教育和培訓;
(四)按照規定佩戴和使用志願服務標識;
(五)維護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的形象和聲譽;
(六)不得向志願服務對象收取報酬;
(七)尊重志願服務對象,保守在參與志願服務活動過程中獲悉的隱私、秘密或者其他依法受保護的信息,不得損害志願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
(八)法律、法規及志願服務組織章程規定的其他義務。第四章志願服務第十五條提倡在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領域和社區、大型社會活動中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提倡為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失業人員和其他有困難需要幫助的社會群體、個人提供志願服務。第十六條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和志願服務對象之間應當根據平等、自願的原則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行指派志願服務組織提供服務,不得強迫他人從事志願服務活動。

E. 唐山志願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規范和促進志願服務活動,弘揚新唐山人文精神,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保障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本市實際情況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及其活動以及對志願服務活動的保障、激勵與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志願者,是指在志願服務組織登記注冊或者參加志願服務組織臨時招募,利用自身知識、技能、體能、時間等,自願為社會和他人提供服務和幫助的個人。
本條例所稱志願服務組織,是指依法在民政部門進行社團登記,從事志願服務活動的各級志願者協會及其分支機構、團體會員。
本條例所稱志願服務,是指經志願服務組織安排,志願者自願、無償服務社會和幫助他人的公益行為。第四條志願服務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合法、誠信和公益性的原則。第五條市及各縣(市)區應當設立志願服務指導委員會,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志願服務活動的總體規劃和協調指導,督促各行業和部門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指導本級志願服務組織依據各自章程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第六條倡導和鼓勵單位、個人宣傳志願精神,尊重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第二章志願者第七條實行志願者注冊登記制度。具體辦法由市志願服務指導委員會制定。
志願服務組織臨時招募的個人,在當次志願服務中享有和注冊志願者相同的權利和義務。第八條志願者應當具備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參加與其年齡、智力、身體、技能等狀況相適應的志願服務活動。第九條志願者享有下列權利:
(一)獲得志願服務的相關信息;
(二)獲得志願服務必需的條件和保障;
(三)獲得志願服務所需的教育和培訓;
(四)對志願服務活動提出批評和建議;
(五)未經本人同意,不得公開志願者個人信息;
(六)自願退出志願服務組織;
(七)法律、法規及志願服務組織章程規定的其他權利。第十條志願者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志願服務活動的管理規定;
(二)履行志願服務承諾並完成志願服務活動;
(三)接受和參加志願服務所必需的教育和培訓;
(四)按照規定佩戴和使用志願服務標識;
(五)維護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的形象和聲譽;
(六)不得向志願服務對象收取報酬;
(七)尊重志願服務對象,不得損害志願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
(八)法律、法規及志願服務組織章程規定的其他義務。第三章 志願服務組織第十一條市及各縣(市)區可以依法成立志願者協會(含各類專業性志願者協會)。
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居(村)民委員會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可以組織本單位、本系統、本社區的志願者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根據需要可以集體加入相關志願者協會,成為其分支機構或者團體會員。第十二條各級各類志願服務組織依據章程組織志願者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及其相關工作。
志願者自發的以集體形式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的,應當由發起人將志願服務計劃和志願服務活動情況,向其所在的志願服務組織申請和備案。第十三條志願服務組織應當履行以下職責:
(一)建立志願服務活動的規章、制度;
(二)建立、健全志願者和志願服務活動檔案,對有相關資質證明的志願者進行審核和登記;
(三)制定志願者登記准入條件並負責志願者的招募、培訓、指導、管理、監督和表彰;
(四)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負責志願活動中志願者的選擇,如實為志願者出具志願服務的相關證明;
(五)志願服務工作的宣傳與交流;
(六)為志願服務提供必要的安全、衛生、醫療等條件和保障;
(七)志願服務組織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四條志願服務組織可以根據志願服務的內容為志願者辦理相應的人身保險。第十五條志願服務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時,應當依照法律、法規以及志願服務組織章程的規定,不得從事非公益性活動。第十六條志願服務組織自行或者聯合招募志願者前,應當將招募的目的、范圍和有關要求向同級志願服務指導委員會申請並備案;招募時,應當向志願者公布與志願服務項目有關的真實、准確、完整的信息,並告知在志願服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F. 志願者工作制度和管理辦法有哪些

法律分析:志願者工作制度(一)及時、認真做好志願者活動信息的收集、整理、發布工作,掌握志願者活動發展動態,(二)科學總結志願者工作經驗,探索志願者工作規律,加強志願者工作機制建設,努力做好志願者研究工作。(三)積極協調社會力量支持志願者工作,妥善處理志願者工作中出現的相關問題,努力營造志願者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四)認真做好志願者工作檔案建設,及時更新、不斷完善、 充實志願者工作檔案。志願者的管理推行注冊志願者制度。志願者組織長期接納志願者的報名申請。

法律依據:《志願服務條例》

第三條 開展志願服務,應當遵循自願、無償、平等、誠信、合法的原則,不得違背社會公德、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不得危害國家安全。

第七條 志願者可以將其身份信息、服務技能、服務時間、聯系方式等個人基本信息,通過國務院民政部門指定的志願服務信息系統自行注冊,也可以通過志願服務組織進行注冊。

志願者提供的個人基本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完整。

第八條 志願服務組織可以採取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等組織形式。志願服務組織的登記管理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G. 成都市志願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和規范志願服務活動,維護志願者組織和志願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志願服務、志願者組織、志願者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志願服務,是指志願者出於自願,由志願者組織和志願者所實施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行為。第四條本條例所稱志願者組織是指依法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專門從事志願服務的公益性社會團體。第五條本條例所稱志願者是指在志願者組織登記注冊並參與志願服務的自然人。第六條市和區(市)縣應當設立志願服務工作委員會,協調和指導本行政區內的志願服務活動。第七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應當鼓勵和支持志願服務活動。第二章志願者組織第八條志願者組織應當接受所登記注冊機構的監管和社會的監督,並在當地誌願服務工作委員會的指導下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第九條志願者組織應當安排志願者從事與其年齡和身體狀況相適應的志願服務。第十條志願者組織的主要職責:
(一)負責志願者的招募、注冊、培訓、考核、表彰等管理工作;
(二)組織實施志願服務活動;
(三)建立志願服務檔案,評價志願服務績效,出具志願服務證明;
(四)倡導志願服務理念,宣傳志願服務活動;
(五)針對志願服務項目籌集資金和物資;
(六)開展與國內外志願者組織和機構的交流和合作;
(七)維護志願者的合法權益。第十一條志願者組織在組織志願服務活動時,應當對志願者進行安全教育,並為權益受到侵害的志願者提供必要的援助。第十二條志願者組織應當根據所開展的志願服務活動的具體內容和性質的需要,為參加志願服務的志願者提供相應的人身保險。第三章志願者第十三條符合以下條件的人員,經向志願者組織提出申請和志願者組織同意,可以注冊成為志願者:
(一)年滿14周歲;
(二)身心健康;
(三)自願從事志願服務;
(四)具有相應的體能和服務技能。第十四條未滿18周歲的志願者應徵得監護人的同意後,參加與其年齡、身心狀況相當的志願服務。第十五條志願者的權利:
(一)參加志願服務活動;
(二)接受與志願服務活動相關的培訓;
(三)對志願者組織的工作提出批評、建議和進行監督;
(四)請求志願者組織幫助解決在志願服務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五)同等條件下,有獲得志願者組織幫助和服務的優先權;
(六)獲得從事志願服務工作所需的物質保障和人身、財產受到保護的支持;
(七)可以要求志願者組織出具志願服務證明;
(八)可以退出志願者組織。第十六條志願者的義務:
(一)履行志願服務承諾;
(二)遵守志願者組織的章程和其他制度,維護志願者組織的聲譽和形象;
(三)不得損害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
(四)不得以志願者身份從事違背社會公德的行為。第四章志願服務第十七條志願服務的范圍包括扶貧濟困、幫殘助老、扶幼助弱、搶險救災、環境保護、社區服務、大型社會活動等社會公益活動。第十八條志願服務的主要對象是有特殊困難需要幫助的社會成員和大型社會公益活動。第十九條志願者組織可以根據服務對象的申請或者實際需要,提供相應的志願服務。第二十條志願者組織和志願者與服務對象之間是自願、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服務與被服務關系。第二十一條志願者組織與志願服務對象之間應當訂立志願服務協議。第二十二條志願者組織和志願服務對象應當為參加服務的志願者提供開展志願服務所必要的條件。第二十三條在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中,應當使用本志願者組織的標識。第五章支持與保障第二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志願服務工作委員會和有關部門應當對表現突出的志願者組織和志願者,以及其他對志願服務有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十五條志願服務經費由政府資助、社會捐贈和其他合法收入組成。志願服務經費應當專款用於志願服務事項,並接受社會和相關部門的監督、審計。志願服務經費的使用有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的方式使用。第二十六條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每年為志願服務活動提供專項經費支持,並由志願服務工作委員會負責統一管理和使用。

H. 合肥市志願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弘揚志願服務精神,普及志願服務理念,規范志願服務活動,保障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的合法權利,根據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志願服務活動以及對志願服務活動的支持與保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志願服務活動以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為主要內容,遵循自願、平等、誠信、合法和節儉、非營利性的原則。

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與志願服務對象之間是自願、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服務與被服務關系。第四條本條例所稱志願服務,是指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自願、無償地幫助他人、服務社會、保護自然的公益性行為。

本條例所稱志願者,是指不以獲得物質報酬為目的,利用自己的時間、技能等資源,自願參與志願服務的人。

本條例所稱志願服務組織,是指:

(一)依法登記注冊、專門從事志願服務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二)組織志願服務活動的機關、非營利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益性機構。第五條志願者及其提供的志願服務應當受到尊重。提倡、鼓勵公民和社會各界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第六條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引導、支持和促進志願服務事業的發展,將志願服務工作納入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並提供必要的保障。

市、縣(市)區志願服務工作指導、協調機構負責制定本行政區域志願服務事業發展規劃,指導、協調志願服務組織及其活動,管理志願服務基金。

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支持和指導志願服務工作。第七條每年3月5日所在的周為全市志願服務活動宣傳周。第二章志願者第八條鼓勵個人在志願服務組織登記注冊,成為注冊志願者。第九條志願者應當具備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和志願服務能力。第十條志願者享有下列權利:

(一)自願加入或者退出志願服務組織;

(二)根據自己的意願和時間、能力等條件,選擇參加志願服務活動;

(三)獲得與所從事的志願服務活動相關的信息和培訓;

(四)獲得與所從事的志願服務活動相關的必要條件和保障;

(五)請求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的組織幫助解決在志願服務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六)優先獲得志願者組織和其他志願者提供幫助的權利;

(七)對志願服務組織工作進行監督,並提出意見和建議;

(八)拒絕提供違反法律、法規和違背社會公德的服務;

(九)法律、法規及志願服務組織章程規定的其他權利。第十一條志願者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法律、法規,以及志願服務組織的章程和制度;

(二)參加志願服務組織的教育和培訓,接受志願服務組織的指導和安排,履行志願服務承諾,完成志願服務工作;

(三)尊重志願服務對象的意願和人格、隱私等權利,不得泄露在參加志願服務過程中獲悉的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和其他依法受保護的信息,不得損害志願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

(四)因故不能繼續從事志願服務活動時,應當提前告知志願服務組織;

(五)不得向志願服務對象收取、變相收取報酬、財物或者牟取其他利益;

(六)不得利用志願者身份從事與志願服務活動要求不符的行為;

(七)維護志願服務組織和志願者的聲譽和形象;

(八)其他應當履行的義務。第三章志願服務組織第十二條符合志願服務組織章程的社會組織,可以申請成為志願服務組織的團體會員。第十三條志願服務組織應當做好下列工作:

(一)建立志願者注冊制度,為志願者配發標識和證件;

(二)組織和指導志願服務活動;

(三)負責志願者招募、培訓、服務記錄、考核、表彰等工作,發布志願服務相關信息;

(四)對志願服務的內容進行風險評估,為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活動提供必要的幫助,維護其合法權益;

(五)籌集、接受、使用和管理志願服務的資金、物資;

(六)開展志願服務的宣傳與交流活動;

(七)志願服務組織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

I. 寧波市志願服務條例(2021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鼓勵和規范志願服務,發展志願服務事業,弘揚志願服務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文明典範城市,根據國務院《志願服務條例》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開展志願服務以及與志願服務有關的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志願服務,是指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志願服務團隊和其他組織自願、無償向社會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務。第三條志願服務應當遵循自願、無償、平等、誠信、合法的原則,不得違背社會公德、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不得危害國家安全。第四條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志願服務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促進政策和措施,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經費保障機制,完善志願服務體系,推動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專業化、社會化發展。第五條市和區縣(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志願服務工作協調機制,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同做好志願服務工作,加強本行政區域內志願服務的統籌規劃、協調指導、督促檢查、宣傳表彰、經驗推廣等工作,並將志願服務工作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考核內容。精神文明建設的辦事機構承擔志願服務的日常工作。第六條市和區縣(市)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志願服務組織登記、管理規范制定、違法行為查處等行政管理工作。

教育、科技、文廣旅遊、衛生健康、社會保障、司法行政、體育、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公安、交通、應急管理、消防救援、退役軍人事務、發展和改革、財政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做好志願服務有關工作。第七條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協調本轄區的志願服務工作,推動村(居)民委員會建立健全社區志願服務工作機制,支持志願服務活動的開展。第八條共青團應當做好青年志願服務工作,具體組織大型活動的志願服務,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志願服務相關工作,參與志願服務信息化、教育培訓、宣傳等。

工會、婦女聯合會、紅十字會、殘疾人聯合會、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科學技術協會、慈善行業組織等團體、組織,應當發揮各自優勢,做好相應的志願服務工作。第九條市和區縣(市)依法成立的志願服務聯合會,是由志願服務組織、志願服務團隊、志願者以及相關單位組成的志願服務聯合組織,應當履行引領、聯合、服務、促進職責,按照章程規定,做好志願服務活動開展的指導和服務協調工作,維護志願服務組織、志願服務團隊和志願者的合法權益。第二章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志願服務團隊第十條志願者應當具備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參加與其年齡、智力、身心健康狀況等相適應的志願服務活動,但應當徵得其監護人的同意或者由其監護人陪同。

禁止組織未成年人參加搶險救災等可能發生人身危險的志願服務活動。

志願者可以參與志願服務組織或者志願服務團隊開展的志願服務活動,也可以自行依法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第十一條志願者可以自行或者通過志願服務組織、志願服務團隊,在統一的志願服務數字化系統進行注冊。志願者提供的個人基本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完整。

志願服務組織、志願服務團隊應當為志願者提供注冊服務。未經志願者本人同意,不得公開或者向第三方提供志願者個人信息,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二條志願服務組織可以依法採取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等組織形式。申請成立志願服務組織的,應當依法向民政部門進行登記。

志願服務組織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完善志願服務工作制度;

(二)依照章程和宗旨組織實施志願服務活動;

(三)招募、登記、培訓、管理志願者並做好志願者的注冊、志願服務記錄等工作;

(四)建立志願服務檔案並為志願者無償、如實、及時出具志願服務記錄證明;

(五)籌集、使用和管理志願服務活動資金、物資;

(六)維護志願者的合法權益;

(七)法律、法規和志願服務組織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三條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群眾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村(居)民委員會以及其他組織,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成立志願服務團隊。

J. 包頭市志願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弘揚和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鼓勵和規范志願服務活動,保障志願服務組織、志願者和志願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促進志願服務事業發展,根據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以志願服務組織形式實施的志願服務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市、旗縣區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志願服務指導委員會,對本級志願服務組織開展活動進行指導。
志願服務指導委員會成員單位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支持和指導志願服務工作。
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機構負責其區域內的志願服務工作。第四條志願服務指導委員會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志願服務工作規劃、年度計劃及相關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
(二)指導、協調成員單位及志願服務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建立志願服務站(點);
(三)建立志願服務組織、志願者、志願服務對象和服務項目平台;
(四)受理志願服務組織的備案,製作志願服務證、志願服務記錄冊和志願服務標識;
(五)受理志願服務組織、志願者和志願服務對象的投訴、舉報;
(六)組織宣傳有關志願服務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並對其貫徹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參與制定和修改志願服務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七)對表現突出的志願服務組織、志願者以及對志願服務事業有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向市、旗縣區人民政府申報給予表彰和獎勵;
(八)應當履行的與志願服務工作有關的其他職責。第五條志願服務活動遵循自願、無償、平等、誠信、合法的原則。第二章志願服務組織第六條本條例所稱志願服務組織,是指由志願者組成的,提供公益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包括:
(一)依法登記、專門從事志願服務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二)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依法設立的組織成立的從事志願服務的團體。
鼓勵自發形成的志願服務隊加入志願服務組織,並接受其管理。第七條志願服務組織應當在所在地誌願服務指導委員會備案,並接受其監督和管理。第八條志願服務組織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志願服務組織章程;
(二)制定志願服務工作制度;
(三)制定志願服務計劃和項目,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四)負責志願者招募、登記、注冊、培訓、記錄、評價、表彰等工作,發布志願服務相關信息;
(五)對志願服務的內容進行風險評估,為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活動提供必要的幫助,維護其合法權益;
(六)籌集、接受、使用和管理志願服務的資金、物資;
(七)開展志願服務的宣傳與交流活動;
(八)志願服務組織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九條志願服務組織可以向社會招募志願者。
志願服務組織招募志願者時,應當公布志願服務項目和志願者的條件、招募人數、服務內容、服務對象、培訓、管理等必要事項,並告知在從事志願服務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第十條志願服務組織應當根據需要對志願者進行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第十一條志願服務組織安排的志願服務活動,應當與志願者的年齡、身體、心理等條件相適應,與志願服務項目所要求的知識、技能相適應。不得安排志願者從事超出其自身能力的志願服務活動。第十二條志願服務組織應當為志願者建立記載志願者個人情況、志願服務情況和培訓經歷的志願者服務檔案。
志願者因工作或者居住地發生變動等原因,需要轉接志願者服務檔案時,志願服務組織應當協助做好轉接工作。第十三條志願服務組織應當對志願者、志願服務對象的個人信息保密;除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提供的以外,未經本人同意,不得公開或者向第三方提供。第十四條志願者要求出具志願服務證明時,志願服務組織應當如實出具證明。第十五條志願服務組織應當免費向志願者頒發志願服務證和志願服務標識。第三章志願者第十六條本條例所稱志願者,是指利用自己的時間、知識和技能等,自願、無償參與志願服務,並在志願服務組織登記注冊的人員。第十七條志願者應當具備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經監護人同意,可以參加與其年齡、身體和智力狀況相適應的志願服務活動。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