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江蘇省殘疾人保護條例

江蘇省殘疾人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01 08:01:54

Ⅰ 殘疾人保護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是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根據憲法而制定的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一條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
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
殘疾標准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條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
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禁止基於殘疾的歧視。禁止侮辱、侵害殘疾人。禁止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貶低損害殘疾人人格。
第四條國家採取輔助方法和扶持措施,對殘疾人給予特別扶助,減輕或者消除殘疾影響和外界障礙,保障殘疾人權利的實現。

Ⅱ 江蘇省對三級殘疾人有哪些優惠政策

你好,我國對三級殘疾人優惠政策有如下幾點:

根據有關規定,對於申請從事個體經營的殘疾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優先核發營業執照,工商、衛生、公安、房管、勞動、城管、文化等部門減半收取有關規費,並在場地、攤點、攤位等方面提供方便。

殘疾人員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營業收入,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批,予以免徵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殘疾人從事商業經營的,如營業額較小,未達到起征點的,免徵增值稅。殘疾人員個人提供加工和修理修配勞務的,免徵增值稅。對農村殘疾人,減免義務工、公益事業費和其他社會負擔。對各類殘疾人工療站,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批,予以減免稅收和管理費。

盲人就業仍以個體私營和組織起來從事保健按摩為重點,飯店、浴室、保健康樂機構等有按摩業務的服務行業和社會醫療機構的按摩推拿科室,應優先錄用有按摩技術並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盲人按摩人員。

另外,國家對殘疾人福利性事業組織和城鄉殘疾人個體勞動者,實行稅收減免政策。國稅部門對生產銷售供殘疾人專用的假肢、輪椅、矯形器,經批准免徵增值稅;對殘疾人工商戶從事其他經營所取得的應征增值稅的收入,按適用稅率(徵收率)徵收增值稅。地稅部門對殘疾人個體工商戶從事個體經營所得,經批准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對殘疾人員個體提供的勞務免徵營業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殘疾人個體工商管理費、個體協會會員費予以酌情減免。

殘疾人個體工商戶憑《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原件和復印件、《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副本以及申請減免報告書直接向當地國稅、地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經批准後予以減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五條第一款及其實施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可減征個人所得稅的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僅限於勞動所得,具體所得項目為: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為鼓勵殘疾人自謀職業,支持企業接受安置殘疾人就業,國家對殘疾人就業實行優惠扶持政策,並立法予以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32條規定,國家對殘疾人福利性企業事業組織和城鄉殘疾人個體勞動者,實行稅收減免政策,並在生產、經營、技術、資金、物資、場地等方面給予支持。根據上述精神,國家對殘疾人自謀職業和殘疾人福利企業制定了具體的稅收優惠政策。那麼,殘疾人就業怎樣才能享受稅收優惠照顧呢?現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介紹如下:
一、殘疾人及殘疾人福利企業的界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2條規定,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殘疾人經由殘疾人聯合會及有關權威機構認定後,由縣級殘疾人聯合會發給《殘疾人證》。
殘疾人福利企業是指由民政部門和街道辦接受安置「四殘」人員(盲、聾、啞及肢體殘疾)達到-定比例的企業。
二、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條件
殘疾人個人提供勞務或者有所得的,憑《殘疾人證》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申請,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批准後,才能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
殘疾人福利企業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並報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才能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
(一)具備國家規定的開辦企業的條件;
(二)安置「四殘」人員(盲、聾、啞及肢體殘疾)達到規定比例;
(三)生產和經營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並適宜殘疾人從事生產勞動或經營;
(四)每個殘疾職工都有適當的勞動崗位;
(五)有適合殘疾人生理狀況的安全生產條件和勞動保護措施;
(六)有嚴格、完善的各項管理制度,並建立了「四表一冊」(企業基本情況表、殘疾職工工種安排表、企業職工工資表、利稅分配使用報表、殘疾職工名冊)。
(七)經民政、稅務部門驗收合格,並發給《社會福利企業證書》。
三、稅收優惠政策具體規定
(一)殘疾人個人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
1.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免證營業稅。
2.殘疾人員的個人所得,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可減征個人所得稅。可減征個人所得稅的殘疾人員的所得限於勞動所得,具體所得項目為: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業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3.殘疾人員個人提供加工和修理修配勞務,可免徵增值稅。
4.殘疾人員從事小型工商經營的自有房產,免徵房產稅。
5.對城鎮殘疾人個人所有的居住房屋及院落用地,報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批准後,暫免徵收土地使用稅。
6.殘疾人專用車,免徵車船使用稅。
7.免徵營業稅的同時一並免徵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二)殘疾人福利企業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
1.對安置的「四殘」人員(即盲、聾、啞及肢體殘疾)占企業生產人員35%以上(含35%)的民政福利企業,其經營屬於營業稅「服務業」稅目范圍內(廣告業除外)的業務,可免徵營業稅。
2.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工廠和街道辦的非中途轉辦的社會福利生產單位,凡安置「四殘」人員(即盲、聾、啞及肢體殘疾)占生產人員總數35%以上,暫免徵收所得稅。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的比例超過10%未到35%的,減半徵收所得稅。
3.殘疾人員占從業人員總數35%以上的企業的用地、車船、房產,可分別免徵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和房產稅。
4.安置的「四殘」人員占企業生產人員50%以上(含50%)的民政福利工業企業,其生產增值稅應稅貨物,除本條第三款所列項目外,經稅務機關審核後,可採取先征稅後返還的辦法,給予返還全部已征增值稅的照顧。退還辦法是:民政福利工業企業在每一納稅期滿10日內,如實進行納稅申請,並填開稅票繳納稅款,由縣級稅務機關填開「收入退還書」,將已繳納稅款全部退還給納稅企業。
凡安置的「四殘」人員占企業生產人員35%以上,未達到50%的民政福利工業企業,其生產銷售的增值稅應稅貨物,除本條第三款所列項目外,如發生虧損,可給予部分或全部返還已征增值稅照顧,具體比例的掌握以不虧損為限。返還辦法是:企業應先按規定納稅,全年發生虧損,年底向當地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申請,由縣級主管稅務機關審批返還。
下列項目不得享受民政福利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1)民政福利工業企業生產銷售屬於應徵收消費稅的貨物,不能享受先征後返還增值稅的優惠政策。
(2)民政福利工業企業生產銷售屬於消費稅的應稅產品,一律按規定徵收消費稅。
(3)民政福利工業企業享受先征後返還增值稅的貨物,只限於本企業生產的貨物。對外購貨物直接銷售和委託外單位加工的貨物不適用先征後返還增值稅的辦法。
(4)民政福利工業企業銷售給外貿企業或其他企業出口的貨物不適用先征後返還增值稅的辦法。
(5)從事商品批發、商品零售的民政福利企業,不得減免增值稅。
屬於小規模納稅人的民政福利工業企業,如果符合上述條件,可按6%的徵收率返還已征增值稅。
5.免徵營業稅的同時一並免徵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你們當地可能還有和上述不同的減政標准,具體請向當地稅務局咨詢。
追問: 三級殘疾人在工作,單位除扣除相關保險費用以外,至少每個月的工資不少於多少錢

回答: 這個沒有硬性規定的,你可以參考這個:(1)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4個月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2)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3)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追問: 傷殘津貼是什麼意思?我在KFC工作,他們給我交5大保險,還有住房公益金,給我簽訂的合同,規定一周不超過40個小時,節假日都休息。

回答: 那是KFC的經理遵守了基本的勞務法和殘疾人勞動保障法:傷殘津貼是社會保險機構對工傷職工的經濟補償金,是對永久性喪失勞動能力的一種經濟補償,一般是長期待遇。《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三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望採納,謝謝!

Ⅲ 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以下簡稱《殘疾人保障法》)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第三條市、縣(市、區)殘疾人聯合會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殘疾標准組織殘疾評定。殘疾人憑殘疾證在本省行政區域內享受法律和法規規定的待遇。第四條國家和社會對傷殘軍人、因公致殘人員以及其他為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致殘的人員實行特別保障,給予優待和撫恤。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五條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禁止歧視、侮辱、侵害殘疾人。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和個人必須依照《殘疾人保障法》和本辦法的規定,履行各自的職責,保障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第六條省、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設立殘疾人事業協調機構,負責督促、檢查《殘疾人保障法》和本辦法的實施,組織、協調各有關部門做好殘疾人工作。
各級殘疾人聯合會受同級政府委託,與各部門建立業務聯系,動員社會力量,發展殘疾人事業。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將有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統籌規劃,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經費投入,並動員社會力量多渠道籌集資金,發展殘疾人事業,使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第八條殘疾人必須遵守法律,履行應盡的義務,通過合法手段謀職謀生;發揚樂觀進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為社會多做貢獻。第九條計劃生育、衛生、勞動、民政、環保、交通等部門應當加強對殘疾預防工作的領導,宣傳、普及優生優育和預防殘疾的知識,針對遺傳、疾病、外傷、葯物中毒、事故、災害、環境污染和其他致殘因素,採取措施,預防殘疾的發生和發展。
嚴格執行婚前檢查制度,制定具體措施防止有遺傳疾病並可能造成子女殘疾的人生育,做好優生優育工作。第二章康復第十條康復工作應當將現代康復技術和我國傳統康復技術相結合,以康復機構為骨幹,社區康復為基礎,殘疾人家庭為依託,為殘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復服務。第十一條省、市建立殘疾人康復培訓中心,縣(市、區)建立社區康復站。各地有計劃地建立智殘兒童康復點、工療站或勞動福利院等康復機構。綜合醫院和療養院逐步設立和完善康復醫學科(室),開展康復醫療及研究工作。第十二條民政、衛生部門和殘疾人聯合會應當組織和指導城鄉社區服務網、醫療預防保健網、殘疾人家庭,開展社區康復工作。第十三條各類高、中等醫學院校,在課程中應當安排康復醫學的內容,有條件的應當根據需要設置康復醫學專業。
醫療單位開展在職人員康復培訓,有條件的設立康復專業人員培訓基地。第十四條衛生部門和殘疾人聯合會應當組織醫療隊,定期到貧困地區提供康復醫療服務。第十五條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委員會應當支持殘疾人康復工作,每年提取20%的福利基金用於殘疾人的康復。第十六條康復醫療費用屬公費醫療、勞保醫療、合作醫療或醫療保險范圍的,按規定給予補償;不屬此范圍的,由本人或監護人負擔。殘疾人負擔康復醫療費用確有困難的,由民政部門給予適當補助。
康復醫療期間,職工的工資、福利按病假處理。第十七條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組織殘疾人特殊用品用具的研製和生產,設立供應、維修服務網點,對研製和生產單位在資金、物資供應等方面給予扶持。第三章教育第十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教育作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加強領導,統籌規劃。
教育部門應當有管理幹部及教研人員負責殘疾人教育。第十九條各級教育部門應當將殘疾兒童、少年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統一實施。
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入學年齡可以適當推遲,適當減免雜費,按規定享受助學金。第二十條舉辦特殊教育學校(班)所需經費由政府統籌,財政部門應當作出安排。
各地徵收的教育附加費應當有一定比例用於義務教育階段的殘疾人特殊教育。

Ⅳ 關於殘疾人保護法~~

各種優惠政策有所不同,國家有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1990年1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六號公布 自1991年5月15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康 復
第三章 教 育
第四章 勞動就業
第五章 文化生活
第六章 福 利
第七章 環 境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九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
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
殘疾標准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條 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
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禁止歧視、侮辱、侵害殘疾人。
第四條 國家採取輔助方法和扶持措施,對殘疾人給予特別扶助,減輕或者消除殘疾影響和外界障礙,保障殘疾人權利的實現。
第五條 國家和社會對傷殘軍人、因公致殘人員以及其他為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致殘的人員實行特別保障,給予優待和撫恤。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統籌規劃,加強領導,綜合協調,採取措施,使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採取組織措施,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殘疾人事業的工作。具體機構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密切聯系殘疾人,聽取殘疾人的意見,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殘疾人工作。
第七條 全社會應當發揚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精神,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支持殘疾人事業。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城鄉基層組織,應當做好所屬范圍內的殘疾人工作。
從事殘疾人工作的國家工作人員和其他人員,應當履行光榮職責,努力為殘疾人服務。
第八條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及其地方組織,代表殘疾人的共同利益,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團結教育殘疾人,為殘疾人服務。
殘疾人聯合會承擔政府委託的任務,開展殘疾人工作,動員社會力量,發展殘疾人事業。
第九條 殘疾人的法定扶養人必須對殘疾人履行扶養義務。
殘疾人的監護人必須履行監護職責,維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
殘疾人的親屬、監護人應當鼓勵和幫助殘疾人增強自立能力。
禁止虐待和遺棄殘疾人。
第十條 殘疾人必須遵守法律,履行應盡的義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殘疾人應當發揚樂觀進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第十一條 國家有計劃地開展殘疾預防工作,加強對殘疾預防工作的領導,宣傳、普及優生優育和預防殘疾的知識,針對遺傳、疾病、葯物中毒、事故、災害、環境污染和其他致殘因素,制定法律、法規,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採取措施,預防殘疾的發生和發展。
第十二條 對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做出顯著成績的殘疾人,對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為殘疾人服務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政府和有關部門給予獎勵。
第二章 康 復
第十三條 國家和社會採取康復措施,幫助殘疾人恢復或者補償功能,增強其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第十四條 康復工作應當從實際出發,將現代康復技術與我國傳統康復技術相結合;以康復機構為骨幹,社區康復為基礎,殘疾人家庭為依託;以實用、易行、受益廣的康復內容為重點,並開展康復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為殘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復服務。
第十五條 政府和有關部門有計劃地在醫院設立康復醫學科(室),舉辦必要的專門康復機構,開展康復醫療與訓練、科學研究、人員培訓和技術指導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組織和指導城鄉社區服務網、醫療預防保健網、殘疾人組織、殘疾人家庭和其他社會力量,開展社區康復工作。
殘疾人教育機構、福利性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為殘疾人服務的機構,應當創造條件,開展康復訓練活動。
殘疾人在專業人員的指導和有關工作人員、志願工作者及親屬的幫助下,應當努力進行功能、自理能力和勞動技能的訓練。
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分階段確定康復重點項目,制定計劃,組織力量實施。
第十六條 醫學院校和其他有關院校應當有計劃地開設康復課程、設置康復專業,培養各類康復專業人才。
國家和社會採取多種形式對從事康復工作的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向殘疾人、殘疾人親屬、有關工作人員和志願工作者普及康復知識,傳授康復方法。
第十七條 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組織和扶持殘疾人康復器械、生活自助具、特殊用品和其他輔助器具的研製、生產、供應、維修服務。
第三章 教 育
第十八條 國家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教育作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統一規劃,加強領導。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
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學生免收學費,並根據實際情況減免雜費。國家設立助學金,幫助貧困殘疾學生就學。
第十九條 殘疾人教育,根據殘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按照下列要求實施:
(一)在進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的同時,加強身心補償和職業技術教育;
(二)依據殘疾類別和接受能力,採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
(三)特殊教育的課程設置、教材、教學方法、入學和在校年齡,可以有適度彈性。
第二十條 殘疾人教育,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以普及為重點的方針,著重發展義務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積極開展學前教育,逐步發展高級中等以上教育。
第二十一條 國家舉辦殘疾人教育機構,並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捐資助學。
第二十二條 普通教育機構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人實施教育。
普通小學、初級中等學校,必須招收能適應其學習生活的殘疾兒童、少年入學;普通高級中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高等院校,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定的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入學,不得因其殘疾而拒絕招收;拒絕招收的,當事人或者其親屬、監護人可以要求有關部門處理,有關部門應當責令該學校招收。
普通幼兒教育機構應當接收能適應其生活的殘疾幼兒。
第二十三條 殘疾幼兒教育機構、普通幼兒教育機構附設的殘疾兒童班、特殊教育學校的學前班、殘疾兒童福利機構、殘疾兒童家庭,對殘疾兒童實施學前教育。
初級中等以下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附設的特殊教育班,對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
高級中等以上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附設的教育班和殘疾人職業技術教育機構,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實施高級中等以上文化教育、職業技術教育。
第二十四條 政府有關部門、殘疾人所在單位和社會應當對殘疾人開展掃除文盲、職業培訓和其他成人教育,鼓勵殘疾人自學成才。
第二十五條 國家有計劃地舉辦各級各類特殊教育師范院校、專業,在普通師范院校附設特殊教育班(部),培養、培訓特殊教育師資。普通師范院校開設特殊教育課程或者講授有關內容,使普通教師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識。
特殊教育教師和手語翻譯,享受特殊教育津貼。
第二十六條 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組織和扶持盲文、手語的研究和應用,特殊教育教材的編寫和出版,特殊教育教學用具及其他輔助用品的研製、生產和供應。
第四章 勞動就業
第二十七條 國家保障殘疾人勞動的權利。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殘疾人勞動就業統籌規劃,為殘疾人創造勞動就業條件。
第二十八條 殘疾人勞動就業,實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針,採取優惠政策和扶持保護措施,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種形式,使殘疾人勞動就業逐步普及、穩定、合理。
第二十九條 國家和社會舉辦殘疾人福利企業、工療機構、按摩醫療機構和其他福利性企業事業組織,集中安排殘疾人就業。
第三十條 國家推動各單位吸收殘疾人就業,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做好組織、指導工作。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按一定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並為其選擇適當的工種和崗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規定具體比例。
第三十一條 政府有關部門鼓勵、幫助殘疾人自願組織起來從業或者個體開業。
第三十二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農村基層組織,應當組織和扶持農村殘疾人從事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和其他形式的生產勞動。
第三十三條 國家對殘疾人福利性企業事業組織和城鄉殘疾人個體勞動者,實行稅收減免政策,並在生產、經營、技術、資金、物資、場地等方面給予扶持。
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確定適合殘疾人生產的產品,優先安排殘疾人福利企業生產,並逐步確定某些產品由殘疾人福利企業專產。
政府有關部門下達職工招用、聘用指標時,應當確定一定數額用於殘疾人。
對於申請從事個體工商業的殘疾人,有關部門應當優先核發營業執照,並在場地、信貸等方面給予照顧。
對於從事各類生產勞動的農村殘疾人,有關部門應當在生產服務、技術指導、農用物資供應、農副產品收購和信貸等方面,給予幫助。
第三十四條 國家保護殘疾人福利性企業事業組織的財產所有權和經營自主權,其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在職工的招用、聘用、轉正、晉級、職稱評定、勞動報酬、生活福利、勞動保險等方面,不得歧視殘疾人。
對於國家分配的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的殘疾畢業生,有關單位不得因其殘疾而拒絕接收;拒絕接收的,當事人可以要求有關部門處理,有關部門應當責令該單位接收。
殘疾職工所在單位,應當為殘疾職工提供適應其特點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
第三十五條 殘疾職工所在單位應當對殘疾職工進行崗位技術培訓,提高其勞動技能和技術水平。
第五章 文化生活
第三十六條 國家和社會鼓勵、幫助殘疾人參加各種文化、體育、娛樂活動,努力滿足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三十七條 殘疾人文化、體育、娛樂活動應當面向基層,融於社會公共文化生活,適應各類殘疾人的不同特點和需要,使殘疾人廣泛參與。
第三十八條 國家和社會採取下列措施,豐富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通過廣播、電影、電視、報刊、圖書等形式,反映殘疾人生活,為殘疾人服務;
(二)組織和扶持盲文讀物、盲人有聲讀物、聾人讀物、弱智人讀物的編寫和出版,開辦電視手語節目,在部分影視作品中增加字幕、解說;
(三)組織和扶持殘疾人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舉辦特殊藝術演出和特殊體育運動會,參加重大國際性比賽和交流;
(四)文化、體育、娛樂和其他公共活動場所,為殘疾人提供方便和照顧。有計劃地興辦殘疾人活動場所。
第三十九條 國家和社會鼓勵、幫助殘疾人進行文學、藝術、教育、科學、技術和其他有益於人民的創造性勞動。
第六章 福 利
第四十條 國家和社會採取扶助、救濟和其他福利措施,保障和改善殘疾人的生活。
第四十一條 國家和社會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殘疾人,通過多種渠道給予救濟、補助。
國家和社會對無勞動能力、無法定扶養人、無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按照規定予以供養、救濟。
第四十二條 殘疾人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殘疾人家庭,應當鼓勵、幫助殘疾人參加社會保險。
第四十三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社會舉辦福利院和其他安置收養機構,按照規定安置收養殘疾人,並逐步改善其生活。
第四十四條 公共服務機構應當為殘疾人提供優先服務和輔助性服務。
殘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應當給予方便和照顧;其隨身必備的輔助器具,准予免費攜帶。
盲人可以免費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電車、地鐵、渡船。盲人讀物郵件免費寄遞。
縣級和鄉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具體情況減免農村殘疾人的義務工、公益事業費和其他社會負擔。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增加對殘疾人的其他照顧和扶助。
第七章 環 境
第四十五條 國家和社會逐步創造良好的環境,改善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
第四十六條 國家和社會逐步實行方便殘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設計規范,採取無障礙措施。
第四十七條 國家和社會促進殘疾人與其他公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宣傳殘疾人事業和扶助殘疾人的事跡,弘揚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倡導團結、友愛、互助的社會風尚。
第四十八條 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九條 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權要求有關主管部門處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十條 國家工作人員違法失職,損害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或者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一條 侵害殘疾人的合法權益,造成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失、損害的,應當依法賠償或者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利用殘疾人的殘疾,侵犯其人身權利或者其他合法權利,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從重處罰。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殘疾人,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處罰。
虐待殘疾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處罰;情節惡劣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對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殘疾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或者遺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殘疾人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姦淫因智力殘疾或者精神殘疾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殘疾人的,以強奸論,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章 附 則
第五十三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本法制定有關條例,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法制定實施辦法。
第五十四條 本法自1991年5月15日起施行。

Ⅳ 徐州市殘疾人保障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江蘇省殘疾人保障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殘疾人工作的領導,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實施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將殘疾人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穩定增長的經費保障機制,並對殘疾人工作進行監督考核。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法做好殘疾人工作,明確專職工作人員,支持、指導、監督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組織等參與殘疾人工作。第三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相關部門做好殘疾人工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設在殘疾人聯合會,負責日常工作。

發展和改革、教育、民政、衛生健康、財政、司法行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住房和城鄉建設、醫療保障、交通運輸、文化廣電和旅遊、體育、科技、公安、農業農村、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殘疾人工作。

其他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做好所屬范圍內的殘疾人工作。第四條殘疾人聯合會履行法律、法規、規章和章程規定以及本級人民政府委託的工作職責,開展殘疾人工作,參與殘疾人事業相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指導、管理本地區各類殘疾人群眾組織,動員社會力量,發展殘疾人事業。

盲人協會、聾人協會、肢殘人協會、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等專門協會應當發揮組織作用,代表、聯系、團結、服務本類別殘疾人,反映殘疾人的特殊願望和需求,維護其合法權益,爭取社會幫助,組織開展相關活動。

殘疾人和殘疾人組織有權向有關部門和單位提出殘疾人權益保障、殘疾人事業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以下稱殘疾人證)是殘疾人享受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服務的重要憑證。殘疾評定和殘疾人證的申領、管理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殘疾評定和殘疾人證發放、管理應當客觀公正、科學有效,不得進行虛假評定,不得提供虛假診斷證明和檢查報告,不得篡改、偽造病歷資料或者評定結論。第二章預防和康復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並實施殘疾預防行動計劃,建立協調聯動的殘疾防控工作體系,完善殘疾預防、監測和控制網路,對致殘風險較高的人群、行業、單位實施優先干預政策和殘疾預防項目。

衛生健康、公安、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部門應當建立協同工作機制,針對遺傳、疾病、葯物、事故、災害、環境污染和其他致殘因素,做好殘疾綜合防治工作。第七條承擔新生兒疾病和其他人員殘疾篩查、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將殘疾和患有致殘性疾病的人員信息,向縣級衛生健康部門報告。衛生健康部門應當及時將相關信息與殘疾人聯合會共享,並組織開展早期干預。第八條殘疾人需要配備輔助器具的,可以向當地殘疾人聯合會提出申請。經評估確需配備的,殘疾人聯合會應當免費適配基本輔助器具,對配備其他輔助器具給予補助。第九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殘疾人聯合會應當建立、完善殘疾人康復救助制度, 對殘疾人康復、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和輔助器具適配等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後仍有困難的殘疾人給予救助。第三章教育和就業第十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殘疾人教育機構建設,採取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相結合的方式,發展與殘疾兒童少年生活能力和智力水平相適應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和職業教育。適合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應當達到健全兒童少年同等水平。第十一條普通學校應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為其學習、生活、康復提供支持、便利和幫助。

幼兒園應當積極創造條件,接收能適應其生活的學齡前殘疾兒童,並為其提供融合教育。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衛生健康等相關部門和殘疾人聯合會應當建立完善殘疾兒童少年的入學與升學機制,協調解決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普通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接收殘疾兒童少年的普通學校和幼兒園,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撥付公用經費。

Ⅵ 江蘇省殘疾人優惠政策有哪些

保障政策凡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符合法定就業年齡,本人有就業要求,精神症狀緩解並具有勞動能力的失業精神病者,應由勞動部門和相關單位按照勞動法的有關規定,保障其就業權利。對已就業的精神病患者和精神殘疾人(包括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和精神病工療站、福利工廠就業的),無特殊情況不得辭退。

Ⅶ 無錫市殘疾人保護條例(2016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江蘇省殘疾人保障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殘疾人,是指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
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第三條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防止殘疾的發生和發展,理解、尊重、關心和幫助殘疾人,切實推進對殘疾人在生活、生產、就業、教育、醫療、康復、娛樂、婚姻等方面的社會保障,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第四條鼓勵殘疾人熱愛生活,樂觀進取,發揚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充分利用現有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社會的奉獻者。
殘疾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履行應盡的義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禁止對殘疾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殘疾人。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殘疾人工作的領導,健全殘疾人服務和保障體系,確定殘疾人事業發展目標,並將殘疾人事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建立穩定增長的經費保障機制。第六條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設立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殘疾人工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設在殘疾人聯合會,負責日常工作。
殘疾人聯合會代表殘疾人的共同利益,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為殘疾人服務;履行法律、法規、規章和章程規定以及本級人民政府委託的工作職責,開展殘疾人工作;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殘疾人事業。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做好所屬范圍內的殘疾人工作。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扶持和培育有關社會組織,為殘疾人提供多種形式的社會服務。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殘疾人事業。第八條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殘疾人服務專業人才培訓,完善殘疾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管理和評估機制,提高殘疾人服務專業化水平。第九條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部門和單位,應當通過廣播、電視、報刊、圖書、網路等形式,宣傳殘疾人事業。
新聞媒體應當免費刊播殘疾人公益廣告、殘疾人專場活動等相關公益節目。第二章預 防第十條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並實施殘疾預防工作計劃,完善殘疾預防和控制網路,建立殘疾預防部門聯動機制,組織相關部門、專業機構、單位開展殘疾監測、預防工作,實現對殘疾的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早期治療目標。第十一條衛生計生部門應當做好婚前、孕前、孕期衛生指導、咨詢和醫學檢查等工作,對出生缺陷進行監測,實行殘疾兒童首診報告制度,建立和完善殘疾兒童的篩查、診斷和早期干預機制。
衛生計生部門和殘疾人聯合會應當建立出生實名登記、新生兒殘疾篩查、殘疾預防干預信息共享制度,加強信息收集、監測和研究,監控殘疾的發生和發展。第十二條民政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婚檢宣傳,引導申請結婚登記人員自願參加婚前衛生指導、咨詢和醫學檢查,降低出生缺陷率。第十三條醫療機構應當加強新生兒殘疾篩查工作,並將篩查出的殘疾新生兒情況及時報送所在地衛生計生部門;衛生計生部門應當按季通報同級殘疾人聯合會。
對有可能導致殘疾的高危新生兒和傷病人員,醫療機構應當進行早期醫療干預和康復服務。第十四條公安、安全生產監督、食品葯品監督、環境保護等部門在開展交通安全、生產安全、食品葯品安全、環境保護等管理工作時,應當針對事故、災害、環境污染等致殘因素,採取相應措施,預防殘疾發生。
醫療機構應當加強對用葯和其他醫療措施的管理,預防各類致殘事故的發生。
教育部門、學校應當針對兒童、少年的常見致殘原因,做好對學生和家長的殘疾預防知識普及教育工作。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協助有關部門開展殘疾預防教育活動,提高公民預防殘疾意識。第十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加強職工安全生產的教育和培訓,針對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安全風險履行告知義務,採取防護措施,提供防護設施和防護用品。

Ⅷ 殘疾人保護法有哪些

法律分析:殘疾人的保護法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國家和社會保障殘廢軍人的生活,撫恤烈士家屬,優待軍人家屬。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二十一條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教育作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統一規劃,加強領導,為殘疾人接受教育創造條件。政府、社會、學校應當採取有效措施,解決殘疾兒童、少年就學存在的實際困難,幫助其完成義務教育。各級人民政府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學生、貧困殘疾人家庭的學生提供免費教科書,並給予寄宿生活費等費用補助;對接受義務教育以外其他教育的殘疾學生、貧困殘疾人家庭的學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資助。

第三十一條 殘疾人勞動就業,實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針,採取優惠政策和扶持保護措施,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種形式,使殘疾人勞動就業逐步普及、穩定、合理。

第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第七條 國家採取措施,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扶持少數民族地區、邊遠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國家採取措施,幫助婦女接受職業教育,組織失業人員接受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扶持殘疾人職業教育的發展。

Ⅸ 蘇州市殘疾人保障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江蘇省殘疾人保障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與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

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全社會應當理解、尊重、接納、關心、幫助殘疾人。第三條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在殘疾人保障服務中履行以下職責:

(一)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二)制定本行政區域的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

(三)將殘疾人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四)將殘疾人服務納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五)依法保障殘疾人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法做好殘疾人工作,明確專職工作人員,支持、指導、監督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組織等參與殘疾人工作。第四條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設立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做好殘疾人工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設在殘疾人聯合會,具體負責日常工作。

發展和改革、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住房和城鄉建設、城市管理、交通運輸、文化廣電和旅遊、衛生健康、市場監管、體育、醫療保障、稅務、自然資源和規劃、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殘疾人工作。第五條市、縣級市(區)、鎮(街道)殘疾人聯合會依照法律、法規、章程或者接受政府委託開展殘疾人工作,依法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參與殘疾人事業有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動員社會力量,發展殘疾人事業。第六條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政府及有關部門開展殘疾人工作,收集、了解殘疾人的特殊需求,組織殘疾人開展文化、體育等活動。第七條盲人協會、聾人協會、肢殘人協會、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等專門協會應當發揮組織作用,代表、聯系、團結、服務本類別殘疾人,反映殘疾人的特殊願望和需求,維護合法權益,爭取社會幫助,組織開展適宜活動。

殘疾人和殘疾人組織有權向有關部門和單位提出殘疾人權益保障、殘疾人事業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制定涉及殘疾人權益和殘疾人事業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公共政策,應當聽取殘疾人和殘疾人組織的意見。第八條全社會應當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支持殘疾人事業。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開展社會公益助殘活動,為殘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務。

鼓勵志願者學習、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發展助殘志願服務隊伍,為殘疾人提供志願服務。

市、縣級市(區)殘疾人聯合會應當建立健全社會動員機制,運用信息化手段,建設社會公益助殘服務平台,幫助解決殘疾人個性化、多樣化需求。平台提供服務時應當保護殘疾人隱私。第九條報刊、廣播、電視和網路等媒體和廣告設施經營管理單位,應當開展殘疾人權益保護、人格尊重、愛心助殘等方面的公益宣傳,免費刊播相關公益節目和公益廣告。第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是殘疾人享受政府優待扶持的憑證。殘疾等級評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申領按照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一條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對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做出顯著成績的殘疾人,對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為殘疾人服務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預防和康復第十二條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覆蓋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殘疾預防服務體系。

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孕產期保健服務,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減免相關費用。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免費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以及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篩查。

承擔新生兒疾病和其他人員殘疾篩查、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將殘疾和患有致殘性疾病的人員信息,向所在地衛生健康部門報告。衛生健康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將相關信息與殘疾人聯合會共享,並共同組織開展早期干預。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