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任用條例全文
㈠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條例第十四條"民主推薦"工作中可否指定人選
不可以,必須有上級人事部門同意
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條例》規定回
1、第十四條答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必須經過民主推薦。民主推薦包括會議推薦和個別談話推薦,推薦結果作為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在一年內有效。
2、第二十一條個人向黨組織推薦領導幹部人選,必須負責地寫出推薦材料並署名。所推薦人選經組織(人事)部門審核符合條件的,納入民主推薦范圍,缺乏民意基礎的,不得列為考察對象。
3、第二十二條黨委和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個別特殊需要的領導成員人選,可以由黨委(黨組)或者組織(人事)部門推薦,報上級組織(人事)部門同意後作為考察對象。
(1)幹部任用條例全文擴展閱讀
領導班子換屆,會議推薦由下列人員參加:
1、黨委成員;
2、人大常委會、政府、政協黨組成員或者全體領導成員;
3、紀委領導成員;
4、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主要領導成員;
5、黨委工作部門、政府工作部門、人民團體主要領導成員;
6、下一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成員;
參考資料
人民網-《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㈡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有多少章
《黨政領導幹部選復拔任用工作條例》共制計13章71條。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選拔任用條件
第三章 動議
第四章 民主推薦
第五章 考察
第六章 討論決定
第七章 任職
第八章 依法推薦、提名和民主協商
第九章 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
第十章 交流、迴避
第十一章 免職、辭職、降職
第十二章 紀律和監督
第十三章 附則
㈢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五湖四海是什麼意思
《黨政抄領導幹部選拔襲任用工作條例》第二條規定,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必須堅持下列原則:
(一)黨管幹部原則;
(二)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原則;
(三)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
(四)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
(五)民主、公開、競爭、 擇優原則;
(六)民主集中制原則;
(七)依法辦事原則。
幹部任用原則由六變七,新增「五湖四海、以德為先」原則,「五湖四海」主要在《幹部任用條例》第十條中明確提出「拓寬選人視野和渠道,黨政領導幹部可以從黨政機關選拔任用,也可以從黨政機關以外選拔任用。」注意從擔任過縣、鄉黨政領導職務的幹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人員中選拔,推進地區之間、部門之間、地方與部門之間、黨政機關與國有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之間的幹部交流。
㈣ 事業單位幹部任用條例2016什麼時候開始執行
事業單位幹部任用條例是在2015年5月28日起施行的,其正式名稱為《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規定》。
根據《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規定》第四條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的管理,應當堅持下列原則:
(一)黨管幹部原則;
(二)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
(三)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
(四)分級分類管理原則;
(五)依法依規辦事原則。
第五條 黨委(黨組)及其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履行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職責,負責本規定的組織實施。
(4)幹部任用條例全文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規定》第七條事業單位領導人員應當具備下列基本資格:
(一)一般應當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二)提任六級以上管理崗位領導職務的,一般應當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經歷。
(三)從管理崗位領導職務副職提任正職的,應當具有副職崗位兩年以上任職經歷;從下級正職提任上級副職的,應當具有下級正職崗位三年以上任職經歷。
(四)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五)符合有關黨內法規、法律法規和行業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任職資格要求。
第八條從專業技術崗位到管理崗位擔任領導職務的,其任職資格應當符合第七條第(一)、(二)、(四)、(五)項規定,並且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崗位)任職經歷和一定的管理工作經歷。
㈤ 事業單位幹部任免條例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決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積極投身於科技事業,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奉獻精神。
2、堅持實事求是,能夠理論聯系實際,講真話、辦實事、求實效,工作有實績。
3、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有實踐經驗,具有勝任工作的組織能力、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
4、遵紀守法、清正廉潔、勤政為民,團結同志。
(5)幹部任用條例全文擴展閱讀:
宗旨: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
其上級部門多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職能部門,其行為依據有關法律,所做出的決定多具有強制力,其人員工資來源多為財政撥款。事業單位的登記在編制部門進行。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聘用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後,事業單位進行人事仲裁。
對比
事業單位是相對於企業單位而言的。首先,事業單位包括一些有公務員工作的單位,它們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是一些國家機構的分支。與企業單位相比,事業單位有以下特徵:一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二是財政及其他單位撥入的資金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
企業單位一般是自負盈虧的生產性單位。所謂「自負盈虧」意即:自己承擔虧損與盈利的後果,有一定的自主權。企業單位分為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國企就是屬國家所有的企業單位;私企就是屬個人所有的企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