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內蒙古自治區節約用水條例

內蒙古自治區節約用水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01 11:50:32

1.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

一、對下列規章中與《規章制定程序條例》規定不一致的作出修改
(一)刪去《內蒙古自治區植物檢疫條例實施辦法(林業部分)》第二十九條。
(二)刪去《內蒙古自治區鹽業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第三十條。
(三)刪去《內蒙古自治區土地監察辦法》第二十八條。
(四)刪去《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第二十八條。
(五)刪去《內蒙古自治區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實施辦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
(六)刪去《內蒙古自治區違反礦山安全法規罰款辦法》第八條。
(七)刪去《內蒙古自治區產品標准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
(八)刪去《內蒙古自治區資源稅實施辦法》第五條。
(九)刪去《內蒙古自治區房產稅實施細則》第九條。
(十)刪去《內蒙古自治區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實施辦法》第三十三條。
(十一)刪去《內蒙古自治區自然保護區實施辦法》第三十一條。
(十二)刪去《內蒙古自治區〈野生葯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七條。
(十三)刪去《內蒙古自治區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二條。
(十四)刪去《內蒙古自治區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第二十二條。
(十五)刪去《內蒙古自治區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規定》第四十一條。
(十六)刪去《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執法證件管理辦法》第三十一條。
(十七)刪去《內蒙古自治區幼兒園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第十六條。
(十八)刪去《內蒙古自治區勞動爭議處理辦法》第五十條。
(十九)刪去《內蒙古自治區查處冒充專利行為辦法》第十三條。
(二十)刪去《內蒙古自治區有線電視管理辦法》第三十七條。
(二十一)刪去《內蒙古自治區暫住人口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二、對下列規章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規定不一致的作出修改
(一)刪去《內蒙古自治區植物檢疫條例實施辦法(林業部分)》第二十八條。
(二)刪去《內蒙古自治區測繪成果管理實施辦法》第十九條。
(三)刪去《內蒙古自治區鹽業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第二十九條。
(四)刪去《內蒙古自治區城市節約用水管理實施辦法》第二十一條。
(五)刪去《內蒙古自治區土地復墾實施辦法》第二十二條。
(六)刪去《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第二十六條。
(七)刪去《內蒙古自治區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實施辦法》第二十一條。三、對下列規章中明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以及自治區實際情況的規定作出修改
(一)將《內蒙古自治區鹽業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第四條中「自治區輕工業廳是自治區人民政府鹽業行政主管部門;自治區鹽務管理局負責全區鹽業行政管理的具體工作;盟市鹽務管理局管理本地區的鹽業行政工作。」修改為「自治區鹽務管理局是負責全區鹽業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盟市、旗縣鹽務管理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鹽業工作」;
將第五條中「鹽業行政管理人員執行公務時,必須持有自治區輕工業廳核發的證件。」修改為「鹽業行政執法人員執行公務時,應當持自治區人民政府核發的行政執法證件」;
將第九條中「上報自治區輕工業廳」修改為「上報自治區鹽業行政主管部門」。
(二)將《內蒙古自治區違反礦山安全法規罰款辦法》第六條中「罰款由旗縣級以上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執行。旗縣(市、區)勞動行政主管部門處以一萬元以上罰款、盟市勞動行政主管部門處以二萬元以上罰款,需報上一級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修改為「罰款由旗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執行」。
(三)刪除《內蒙古自治區幼兒園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第十五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按《幼兒園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將《內蒙古自治區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第五條「各級公安機關依照本規定,對管轄區內煙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實施監督檢查。各級勞動部門對煙花爆竹的安全生產實行監督、檢查。」修改為「各級公安機關依照本規定,對管轄區內煙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實施監督檢查。各級安監部門對煙花爆竹的安全生產實行監督、檢查。」;第七條「生產單位應將其產品種類、葯物配方、技術規格,報所在地公安、勞動部門備案。」修改為「生產單位應將其產品種類、葯物配方、技術規格,報所在地公安、安監部門備案」;第二十四條「工商、勞動部門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修改為「工商、安監部門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 內蒙古自治區城市節約用水管理實施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城市用水管理,合理使用水資源,根據《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自治區城市規劃區內節約用水管理工作。
在城市規劃區內使用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設施供水的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辦法。第三條自治區內各城市實行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第四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城市節約用水工作,業務上受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指導。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業的節約用水管理工作。第五條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水資源評價的基礎上制定城市供水和節約用水發展規劃,並根據節約用水發展規劃制定節約用水年度計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各有關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本行業節約用水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第六條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低於40%(不包括熱電廠用水)的城市,新建供水工程時,未經上一級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不得新增工業用水量。
工業用水未達到行業重復利用率要求的單位,要求增加用水量時,視供水能力統籌平衡。第七條單位自建供水設施取用地下水,必須經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准後,依照國家規定申請取水許可。
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取得許可證的自建供水設施單位,統一進行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管理。第八條新建、擴建、改建工程,應當配套建設節約用水設施,安裝節約用水器具。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參加節約用水設施的竣工驗收,並監督考核其效果。第九條向城市公共供水企業申請安裝供水設施,必須經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託部門批准;未經批准,城市規劃部門和供水企業不得受理安裝、供水。第十條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新建、擴建、改建工程和核准增加用水的單位,所需水量納入供水計劃。第十一條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行業用水定額。
工業用水要在「水平衡」測試的基礎上制定萬元產值用水量和單位產品用水定額。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依據用水定額審批下達各單位用水計劃,並監督執行。第十二條城市用水計劃由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水資源統籌規劃和水長期供求計劃,依據下列原則制定並下達執行:
(一)工業用水應控制用水總量、單位產品用水量和萬元產值用水量指標;
(二)需求量按用水定額計算;
(三)需求水量大於實行計劃用水前的實際用水量時,其超過部分視供水能力決定增減;
(四)核定的用水計劃,在用水高峰或水源枯水期供不應求時,對生活、生產用水應統籌平衡,適當縮減非生活用水計劃。第十三條生活用水實行戶表計量,按量收費。新建住宅安裝戶表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驗收使用;現有住宅未裝戶表者,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責令其限期安裝;逾期仍不安裝的,由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限制其用水量,並可處逾期用水量水費的十至三十倍罰款。第十四條各用水單位應當在用水設備上安裝計量水表,考核單位產品用水量;應當採取循環用水、一水多用等措施,在保證用水質量標準的前提下,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第十五條水資源緊缺城市,應當在保證用水質量標準的前提下,採取污水凈化利用措施,提高城市污水利用率。第十六條城市公共供水企業和自建供水設施的單位應加強供水設施、售水計量設備的維修管理,防止跑水、冒水、滴水、漏水。第十七條超計劃用水必須按期繳納一至五倍的超計劃用水累進加價水費。逾期不繳的,除限期補繳外,並按日加收5‰的滯納金。第十八條新建、擴建和改建工程項目未配套建設節約用水設施或者節約用水設施經驗收不合格的,由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限期其用水量,並責令其限期完善節約用水設施,可並處其用水量水費的二至十倍的罰款。第十九條超計劃加價水費、滯納金、罰款,應從用水單位稅後留利或預算包干結余經費中支出,不得攤入生產成本或從當年預算中支出。第二十條超計劃加價水費、滯納金由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收取,繳同級地方財政按預算外資金管理,專項用於城市節約用水科研、技改,其中可提取少量用於宣傳和獎勵等。

3. 內蒙古自治區農業節水灌溉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發展節水型農業,提高用水效率,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農業節水灌溉,是指在農田、草牧場、林地等灌溉過程中,採取工程措施、技術措施和行政、經濟手段節約用水,提高水利用率的活動。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實行計劃用水、節約用水和科學用水,建設節水型農業。

農業節水灌溉設施建設應當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增加投入,保障農業節水灌溉持續發展。第四條農業節水灌溉要按照流域或者行政區域進行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第五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農牧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業節水灌溉的監督管理。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和鼓勵科研、生產單位和個人研究、開發、推廣和利用先進的農業節水灌溉技術,降低水的消耗,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產率。第七條農業灌溉用水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第八條供水經營管理單位應當不斷完善供水體制和經營機制,降低運行成本,提高供水效益,促進節約用水和科學用水。

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進行水的使用權有償轉讓。第二章農業節水灌溉規劃第九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農牧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照職責分工分別組織編制農業節水灌溉規劃。跨行政區域的農業節水灌溉規劃,分別由其共同的上一級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在制定農業節水灌溉規劃時,應當徵求同級發展和改革、自然資源、林業和草原等部門的意見。

農業節水灌溉規劃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勘察設計單位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核,並報上一級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據批準的農業節水灌溉規劃,組織有關部門和地區分步實施。

農業節水灌溉規劃的修改必須經原批准機關核准。第十一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農牧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批準的農業節水灌溉規劃,會同其他有關部門制定農業節水灌溉年度實施計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三章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第十二條新建、改建、擴建的農業灌溉建設項目,在向水行政主管部門報送取水許可申請時,應當提交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不需要編制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的,應當提交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表。第十三條農業節水灌溉建設項目,由項目建設單位依照批準的農業節水灌溉規劃,做好項目立項、可行性研究、設計等前期工作。前期工作必須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勘測設計單位承擔。

農業節水灌溉建設項目的申報與審批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基本建設程序和標准執行。第十四條列入國家和自治區計劃的大中型農業灌溉建設項目,節水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啟用。建設項目節水設施未按設計要求完成的,不得驗收啟用。第十五條農田水利建設項目,應當優先安排農業節水灌溉建設項目和節水改造項目。第十六條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要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施工監理制和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第四章農業灌溉用水管理第十七條農業灌溉實行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用水狀況、年度水源的預測、農業節水灌溉規劃及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取水控制總量,制定本地區年度取水計劃。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經濟技術條件和水資源狀況,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地方農業灌溉用水定額,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八條灌溉用水單位和個人應當安裝計量設施,按照批準的灌溉用水定額實行計劃用水,並按照規定向供水單位繳納水費。第十九條供水經營管理單位應當健全水費收取制度,定期向用戶公開用水量、水價和水費。推廣基本水價和計量水價相結合的水價制度,禁止實行包費制;對超計劃用水實行累進加價制;對採取節水措施在灌溉用水定額內實現節水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鼓勵。第二十條集體、個人投資興建的小型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實行自建、自有、自管、自用。

受益農戶較多的灌溉工程,提倡按照水系或者渠系的受益范圍,組建農牧民用水者協會等多種形式的自管組織,落實節水責任,加強自我管理和監督。

4. 黃河水量調度條例的文件全文

第一條 為加強黃河水量統一調度,實現黃河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黃河流域及相關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黃河流域的青海省、四川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以及國務院批准取用黃河水的河北省、天津市(以下稱十一省區市)的黃河水量調度和管理,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國家對黃河水量實行統一調度,遵循總量控制、斷面流量控制、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
實施黃河水量調度,應當首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合理安排農業、工業、生態環境用水,防止黃河斷流。
第四條 黃河水量調度計劃、調度方案和調度指令的執行,實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和黃河水利委員會及其所屬管理機構以及水庫主管部門或者單位主要領導負責制。
第五條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發展改革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協調、監督、指導黃河水量調度工作。
黃河水利委員會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負責黃河水量調度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工作。
有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黃河水利委員會所屬管理機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負責所轄范圍內黃河水量調度的實施和監督檢查工作。
第六條 在黃河水量調度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給予獎勵。 第七條 黃河水量分配方案,由黃河水利委員會商十一省區市人民政府制訂,經國務院發展改革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報國務院批准。
國務院批準的黃河水量分配方案,是黃河水量調度的依據,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和黃河水利委員會及其所屬管理機構必須執行。
第八條 制訂黃河水量分配方案,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依據流域規劃和水中長期供求規劃;
(二)堅持計劃用水、節約用水;
(三)充分考慮黃河流域水資源條件,取用水現狀、供需情況及發展趨勢,發揮黃河水資源的綜合效益;
(四)統籌兼顧生活、生產、生態環境用水;
(五)正確處理上下游、左右岸的關系;
(六)科學確定河道輸沙入海水量和可供水量。
前款所稱可供水量,是指在黃河流域干、支流多年平均天然年徑流量中,除必需的河道輸沙入海水量外,可供城鄉居民生活、農業、工業及河道外生態環境用水的最大水量。
第九條 黃河水量分配方案需要調整的,應當由黃河水利委員會商十一省區市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經國務院發展改革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報國務院批准。 第十條 黃河水量調度實行年度水量調度計劃與月、旬水量調度方案和實時調度指令相結合的調度方式。
黃河水量調度年度為當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第十一條 黃河干、支流的年度和月用水計劃建議與水庫運行計劃建議,由十一省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河南、山東黃河河務局以及水庫管理單位,按照調度管理許可權和規定的時間向黃河水利委員會申報。河南、山東黃河河務局申報黃河幹流的用水計劃建議時,應當商河南省、山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二條 年度水量調度計劃由黃河水利委員會商十一省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河南、山東黃河河務局以及水庫管理單位制訂,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下達,同時抄送國務院發展改革主管部門。
經批準的年度水量調度計劃,是確定月、旬水量調度方案和年度黃河干、支流用水量控制指標的依據。年度水量調度計劃應當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
第十三條 年度水量調度計劃,應當依據經批準的黃河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預測來水量、水庫蓄水量,按照同比例豐增枯減、多年調節水庫蓄豐補枯的原則,在綜合平衡申報的年度用水計劃建議和水庫運行計劃建議的基礎上制訂。
第十四條 黃河水利委員會應當根據經批準的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和申報的月用水計劃建議、水庫運行計劃建議,制訂並下達月水量調度方案;用水高峰時,應當根據需要制訂並下達旬水量調度方案。
第十五條 黃河水利委員會根據實時水情、雨情、旱情、墒情、水庫蓄水量及用水情況,可以對已下達的月、旬水量調度方案作出調整,下達實時調度指令。
第十六條 青海省、四川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省、山西省境內黃河干、支流的水量,分別由各省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調度;河南省、山東省境內黃河幹流的水量,分別由河南、山東黃河河務局負責調度,支流的水量,分別由河南省、山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調度;調入河北省、天津市的黃河水量,分別由河北省、天津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調度。
市、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黃河水利委員會所屬管理機構,負責所轄范圍內分配水量的調度。
實施黃河水量調度,必須遵守經批準的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和下達的月、旬水量調度方案以及實時調度指令。
第十七條 龍羊峽、劉家峽、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西霞院、故縣、東平湖等水庫,由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實施水量調度,下達月、旬水量調度方案及實時調度指令;必要時,黃河水利委員會可以對大峽、沙坡頭、青銅峽、三盛公、陸渾等水庫組織實施水量調度,下達實時調度指令。
水庫主管部門或者單位具體負責實施所轄水庫的水量調度,並按照水量調度指令做好發電計劃的安排。
第十八條 黃河水量調度實行水文斷面流量控制。黃河幹流水文斷面的流量控制指標,由黃河水利委員會規定;重要支流水文斷面及其流量控制指標,由黃河水利委員會會同黃河流域有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青海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河南省、山東省人民政府,分別負責並確保循化、下河沿、石嘴山、頭道拐、高村、利津水文斷面的下泄流量符合規定的控制指標;陝西省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負責並確保潼關水文斷面的下泄流量符合規定的控制指標。
龍羊峽、劉家峽、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水庫的主管部門或者單位,分別負責並確保貴德、小川、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水文斷面的出庫流量符合規定的控制指標。
第十九條 黃河干、支流省際或者重要控制斷面和出庫流量控制斷面的下泄流量以國家設立的水文站監測數據為依據。對水文監測數據有爭議的,以黃河水利委員會確認的水文監測數據為准。
第二十條 需要在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外使用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內水量分配指標的,應當向黃河水利委員會提出申請,由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有關各方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提出方案,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組織實施。 第二十一條 出現嚴重乾旱、省際或者重要控制斷面流量降至預警流量、水庫運行故障、重大水污染事故等情況,可能造成供水危機、黃河斷流時,黃河水利委員會應當組織實施應急調度。
第二十二條 黃河水利委員會應當商十一省區市人民政府以及水庫主管部門或者單位,制訂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水量調度預案,經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批准。
第二十三條 十一省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河南、山東黃河河務局以及水庫管理單位,應當根據經批準的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水量調度預案,制訂實施方案,並抄送黃河水利委員會。
第二十四條 出現旱情緊急情況時,經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由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實施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水量調度預案,並及時調整取水及水庫出庫流量控制指標;必要時,可以對黃河流域有關省、自治區主要取水口實行直接調度。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庫管理單位應當按照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水量調度預案及其實施方案,合理安排用水計劃,確保省際或者重要控制斷面和出庫流量控制斷面的下泄流量符合規定的控制指標。
第二十五條 出現旱情緊急情況時,十一省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河南、山東黃河河務局以及水庫管理單位,應當每日向黃河水利委員會報送取(退)水及水庫蓄(泄)水情況。
第二十六條 出現省際或者重要控制斷面流量降至預警流量、水庫運行故障以及重大水污染事故等情況時,黃河水利委員會及其所屬管理機構、有關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以及水庫管理單位,應當根據需要,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職責,及時採取壓減取水量直至關閉取水口、實施水庫應急泄流方案、加強水文監測、對排污企業實行限產或者停產等處置措施,有關部門和單位必須服從。
省際或者重要控制斷面的預警流量,由黃河水利委員會確定。
第二十七條 實施應急調度,需要動用水庫死庫容的,由黃河水利委員會商有關水庫主管部門或者單位,制訂動用水庫死庫容的水量調度方案,經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批准實施。 第二十八條 黃河水利委員會及其所屬管理機構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所轄范圍內水量調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九條 十一省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河南、山東黃河河務局,應當按照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向黃河水利委員會報送所轄范圍內取(退)水量報表。
第三十條 黃河水量調度文書格式,由黃河水利委員會編制、公布,並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十一條 黃河水利委員會應當定期將黃河水量調度執行情況向十一省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以及水庫主管部門或者單位通報,並及時向社會公告。
第三十二條 黃河水利委員會及其所屬管理機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實施巡迴監督檢查,在用水高峰時對主要取(退)水口實施重點監督檢查,在特殊情況下對有關河段、水庫、主要取(退)水口進行駐守監督檢查;發現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控制指標或者水體嚴重污染時,應當及時通報有關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第三十三條 黃河水利委員會及其所屬管理機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實施監督檢查時,有權採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檢查單位提供有關文件和資料,進行查閱或者復制;
(二)要求被檢查單位就執行本條例的有關問題進行說明;
(三)進入被檢查單位生產場所進行現場檢查;
(四)對取(退)水量進行現場監測;
(五)責令被檢查單位糾正違反本條例的行為。
第三十四條 監督檢查人員在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應當向被檢查單位或者個人出示執法證件,被檢查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接受和配合監督檢查工作,不得拒絕或者妨礙監督檢查人員依法執行公務。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上級主管部門、單位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一)不制訂年度水量調度計劃的;
(二)不及時下達月、旬水量調度方案的;
(三)不制訂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水量調度預案及其實施方案和動用水庫死庫容水量調度方案的。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上級主管部門、單位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執行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和下達的月、旬水量調度方案以及實時調度指令的;
(二)不執行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水量調度預案及其實施方案、水量調度應急處置措施和動用水庫死庫容水量調度方案的;
(三)不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
(四)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等違法行為。
第三十七條 省際或者重要控制斷面下泄流量不符合規定的控制指標的,由黃河水利委員會予以通報,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控制斷面下泄流量的缺水量,在下一調度時段加倍扣除;對控制斷面下游水量調度產生嚴重影響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本年度不再新增該省、自治區的取水工程項目。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上級主管部門、單位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八條 水庫出庫流量控制斷面的下泄流量不符合規定的控制指標,對控制斷面下游水量調度產生嚴重影響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上級主管部門、單位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關用水單位或者水庫管理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黃河水利委員會及其所屬管理機構按照管理許可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給予警告,限期採取補救措施,並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上級主管部門、單位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一)虛假填報或者篡改上報的水文監測數據、取用水量數據或者水庫運行情況等資料的;
(二)水庫管理單位不執行水量調度方案和實時調度指令的;
(三)超計劃取用水的。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妨礙、阻撓監督檢查人員或者取用水工程管理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
(二)在水量調度中煽動群眾鬧事的。 第四十一條 黃河水量調度中,有關用水計劃建議和水庫運行計劃建議申報時間,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制訂、下達時間,月、旬水量調度方案下達時間,取(退)水水量報表報送時間等,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第四十二條 在黃河水量調度中涉及水資源保護、防洪、防凌和水污染防治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三條 本條例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5. 內蒙古自治區農業節水灌溉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發展節水型農業,提高用水效率,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農業節水灌溉,是指在農田、草牧場、林地等灌溉過程中,採取工程措施、技術措施和行政、經濟手段節約用水,提高水利用率的活動。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實行計劃用水、節約用水和科學用水,建設節水型農業。
農業節水灌溉設施建設應當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增加投入,保障農業節水灌溉持續發展。第四條農業節水灌溉要按照流域或者行政區域進行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第五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業節水灌溉的統一管理和水政監察。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和鼓勵科研、生產單位和個人研究、開發、推廣和利用先進的農業節水灌溉技術,降低水的消耗,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產率。第七條農業灌溉用水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第八條供水經營管理單位應當不斷完善供水體制和經營機制,降低運行成本,提高供水效益,促進節約用水和科學用水。
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進行水的使用權有償轉讓。第二章農業節水灌溉規劃第九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負責組織編制本地區農業節水灌溉規劃。跨行政區域的農業節水灌溉規劃,由其共同的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在制定農業節水灌溉規劃時,應當徵求同級計劃、農業、畜牧業、林業等部門的意見
農業節水灌溉規劃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勘察設計單位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核,並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據批準的農業節水灌溉規劃,組織有關部門和地區分步實施。
農業節水灌溉規劃的修改必須經原批准機關核准。第十一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批準的農業節水灌溉規劃,會同有關部門和地區制定農業節水灌溉年度實施計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三章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第十二條新建、改建、擴建的農業灌溉建設項目,在向水行政主管部門報送取水許可申請時,必須附有節水措施或者經批準的農業節水灌溉工程項目建議書。第十三條農業節水灌溉建設項目,由項目建設單位依照批準的農業節水灌溉規劃,做好項目立項、可行性研究、設計等前期工作。前期工作必須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勘測設計單位承擔。
農業節水灌溉建設項目的申報與審批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基本建設程序和標准執行。第十四條列入國家和自治區計劃的大中型農業灌溉建設項目,節水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啟用。建設項目節水設施未按設計要求完成的,不得驗收啟用。第十五條農田水利建設項目,應當優先安排農業節水灌溉建設項目和節水改造項目。第十六條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要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施工監理制和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第四章農業灌溉用水管理第十七條農業灌溉實行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用水狀況、年度水源的預測、農業節水灌溉規劃及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取水控制總量,制定本地區年度取水計劃。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經濟技術條件和水資源狀況,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地方農業灌溉用水定額,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八條灌溉用水單位和個人應當安裝計量設施,按照批準的灌溉用水定額實行計劃用水,並按照規定向供水單位繳納水費。第十九條供水經營管理單位應當健全水費收取制度,定期向用戶公開用水量、水價、水費。推廣基本水價和計量水價相結合的水價制度,禁止實行包費制;對超計劃用水實行累進加價制;對採取節水措施在灌溉用水定額內實現節水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鼓勵。第二十條集體、個人投資興建的小型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實行自建、自有、自管、自用。
受益農戶較多的灌溉工程,提倡按照水系或者渠系的受益范圍,組建農牧民用水者協會等多種形式的自管組織,落實節水責任,加強自我管理和監督。

6. 烏蘭察布市水資源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管理水資源,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內蒙古自治區地下水管理辦法》、《內蒙古自治區節約用水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的水資源規劃、開發、利用、保護、節約、管理和監督等行為。
本條例所稱水資源是指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疏干水、中水及微鹹水等。第三條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水資源的保護、管理和監督工作,旗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水資源的保護、管理和監督工作。
發展和改革、環境保護、經濟與信息化、規劃、土地、城鄉建設、農牧業、林業、衛生等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水資源保護的有關工作。第四條市、旗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將水資源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市、旗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增加水資源保護預算資金投入,加強水利及水資源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及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和節約水資源的義務,有權對破壞、污染和浪費水資源的行為進行勸阻、制止和舉報。
對在水資源保護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予以表彰、獎勵。第二章水資源規劃與開發利用第六條市人民政府依據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編制本市行政區域水資源綜合規劃,並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後,由市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第七條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工業園區規劃、農牧業及其他產業發展規劃等的編制,重大建設項目布局應當與水資源承載能力及環境狀況相適應,並進行科學論證。
發展和改革及其他行政部門制定產業政策、投資項目計劃及規劃時,應當綜合考慮水資源條件和水污染要求,限制高耗水項目,禁止污染水體的項目。
有關部門編制各項專業規劃涉及水資源時,需徵求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八條開發利用水資源,應當依照水資源綜合規劃和專業規劃實施,堅持總量控制和計劃用水,首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科學配置農牧業、工業和生態用水。優先開發利用地表水,嚴格控制開采地下水,推廣利用再生水。
重大用水項目經過論證後,需經同級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第九條市、旗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要納入城市發展規劃。工業污水、城鄉居民生活污水應當按排污規定的要求進行處理。鼓勵污水處理再利用,積極組織綜合開發、利用再生水、疏干水、中水等資源。第十條建設項目取水,需向水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取水計劃和回水利用方案。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者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或者用水戶,暫停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利用取水工程設施直接從河流湖泊或者地下取水,建設項目批准前,建設單位必須進行水資源論證,編制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第十一條岱海、黃旗海流域綜合規劃和水資源利用規劃及保護的相關規定,另行制定。第三章水資源保護與監測第十二條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在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開鑿自備水源井;
(二)新建、改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項目;
(三)利用滲坑、滲井排放污水;
(四)利用廢井排放污水及填充垃圾廢渣等;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行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二)從事養殖業,種植農作物;
(三)從事旅遊、游泳、垂釣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行為。
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一)設置排污口,已設置入河排污口的,應當限期拆除;
(二)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或者其他設施;
(三)影響水源補給的活動及與飲用水供水無關的開采活動;
(四)設置油庫、加油站;
(五)建立火葬場、墓地;
(六)設置畜禽養殖場、屠宰場;
(七)利用未經凈化處理達標的污水灌溉農田;
(八)超過標准使用農葯、化肥、含磷洗滌劑;
(九)掩埋、棄置動物屍體;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源的行為。

7. 包頭市水資源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水資源管理,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以下簡稱《水法》)、《內蒙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水資源,防治水害,必須遵守《水法》、《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凈化水質。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水資源的義務,對污染和破壞水資源的行為都有權監督、檢舉和控告。第四條對執行《水法》、《實施辦法》和本條例作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予以獎勵。第二章管理機構與職責第五條本市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制度。
市水利局是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工作。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城市計劃用水、節約用水、城市規劃區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水污染防治進行監督管理。
土石旗、固陽縣水利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工作。
郊區水利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表水的統一管理和市人民政府劃定地區地下水的開發利用、保護、管理工作。第六條市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水資源的主要職責:
(一)貫徹實施《水法》、《實施辦法》以及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負責水行政執法工作;
(二)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全市水資源的綜合科學考察和調查評價工作,編制開發利用水資源、涵養水源和防治水害的綜合規劃、有關專業規劃,制定水的長期供求計劃;
(三)歸口管理農村、牧區水利和蘇木、鄉鎮供水;
(四)組織實施取水許可制度,並按有關規定徵收水資源費;
(五)制定跨旗、縣、區的水量分配方案,調處旗、縣、區之間的水事糾紛,依法查處水事違法行為;
(六)負責管理經授權的流經本市行政區域的黃河水資源工作;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職責。第三章開發利用和保護第七條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綜合規劃和有關的專業規劃應當在綜合科學考查和調查評價的基礎上編制。
全市水資源的綜合科學考察和調查評價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進行。
水資源的綜合規劃和有關的專業規劃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地區編制,報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八條黃河取水規劃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報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第九條為確保水資源不受污染,應當在水源地周圍劃定重點保護區,具體保護區范圍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確定。
劃定黃河水源地保護區應當經上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第十條水源工程報廢,原使用單位應當向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申報。第四章用水管理第十一條土右旗、固陽縣和郊區行政區域內河流的水量分配方案,由本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跨上述地區河流的水量分配方案,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地區制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第十二條對直接從河流、湖泊、地下取水的,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徵收水資源費。
從黃河取水應當按規定程序報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執行。第十三條取水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取水許可申請和領取取水許可證。
取用城市規劃區內地下水的,應當經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並簽署意見後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發放取水許可證;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依照自治區人民政府規定的具體辦法授權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並發放取水許可證。
取用石拐礦區地下水的,應當經當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審核同意並簽署意見後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發放取水許可證。第十四條徵收的水資源費一律上繳同級財政部門,專戶儲存,專項用於水資源的開發、保護、建設和管理。水資源費的徵收和使用依照自治區規定的辦法執行。

8. 寧夏回族自治區節約用水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科學合理利用水資源,節約用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節約用水及其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節約用水應當堅持統一規劃、統籌兼顧、合理調配、高效利用的原則,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分級管理的許可權負責節約用水工作的組織實施、監督管理。

自治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節水管理機構按照許可權具體負責組織、指導和監督節約用水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相關的節約用水工作。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節約用水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健全節水社會化服務,推廣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組織開展節水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的節水意識,建立節水型社會。

鼓勵和扶持對污水、鹹水、中水以及雨水等的開發、綜合利用。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節約用水的義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在節約用水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節水規劃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門編制的節約用水規劃、本行政區域水資源綜合規劃以及水量分配方案和用水定額,會同同級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節約用水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所在地流域管理機構備案。第八條編制節約用水規劃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全面推進、講究效益;

(二)先進技術與常規技術相結合,強制節水與效益引導相結合,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

(三)本區域與行業關系相協調,社會經濟與節約用水關系相協調,節約用水規劃與水資源綜合規劃相協調。第九條節約用水規劃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一)水資源狀況、用水現狀和節約用水潛力;(二)節約用水目標和總體安排;(三)節約用水指標體系;(四)節約用水措施;(五)節約用水實施計劃、保障和監督措施;(六)污水處理回用、鹹水、雨洪水利用等;(七)其他與節約用水有關的事項。第十條節約用水規劃未經批准機關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變更。第三章計劃用水第十一條自治區人民政府在國家公布的節約用水產業投資導向和高耗水產業投資限制目錄基礎上,補充制定本自治區農業、工業、服務業節約用水投資導向目錄和高耗水工業、服務業投資限制目錄以及禁止使用的工藝、設備和產品名錄。第十二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制定本行業用水定額標准,經質量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審定後,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

無行業主管部門的用水定額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

用水定額應當根據國家、行業或者地方標准及自治區水資源供求和社會經濟技術條件變化情況定期進行修訂並公布。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節約用水規劃,用水定額、經濟技術條件以及可用水量,制訂本行政區域年度用水計劃,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年度用水實行總量控制。第十四條申領取水許可證的取水單位或者個人(以下統稱取水戶)應當在每年的12月31日前,向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本年度的取水情況和下一年度取水建議,按照核定的年度取水計劃取水。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本行政區域下一年度取水計劃、取水戶提出的下一年度取水計劃建議,按照統籌協調、綜合平衡、留有餘地的原則,向取水戶下達下一年度取水計劃。

取水戶因特殊原因需要調整年度取水計劃的,應當經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第十五條因建設施工等非生活用水臨時取水的,建設單位應當提前三十日向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臨時用水申請,按批準的計劃取水,並繳納水資源費。第十六條取水戶用水應當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水平衡測試。產品結構發生變化時,應當及時復測。水平衡測試結果應當報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作為制定用水定額、用水計劃的依據。

9.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廢止部分政府規章的決定(2021)

一、《內蒙古自治區幼兒園管理條例實施辦法》(1990年11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4號發布,根據2010年1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75號修改);二、《內蒙古自治區鹽業管理條例實施辦法》(1990年12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21號發布,根據1998年8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87號修改,根據2010年1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75號修改);三、《內蒙古自治區城市節約用水管理實施辦法》(1991年2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23號發布,根據2010年1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75號修改);四、《內蒙古自治區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實施辦法》(1992年6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41號發布,根據2001年10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15號修改);五、《內蒙古自治區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細則》(1994年1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55號發布,根據2010年1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75號修改);六、《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1994年4月7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57號發布,根據1998年8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87號修改,根據2010年1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75號修改);七、《內蒙古自治區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實施辦法》(1994年6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59號發布,根據1998年8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87號修改,根據2010年1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75號修改);八、《內蒙古自治區違反礦山安全法規罰款辦法》(1994年9月19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60號發布,根據2010年1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75號修改);九、《內蒙古自治區產品標准管理辦法》(1996年5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69號發布,根據1998年12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95號修改,根據2010年1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75號修改);十、《內蒙古自治區重大、特大火災事故責任調查處理規定》(1998年7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85號發布);十一、《內蒙古自治區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1998年10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90號發布,根據2010年1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75號修改);十二、《內蒙古自治區查處冒充專利行為辦法》(1998年10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89號發布,根據2010年1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75號修改);十三、《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1999年12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00號發布);十四、《內蒙古自治區婚前醫學檢查管理辦法》(2000年2月24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03號發布);十五、《內蒙古自治區經紀人管理辦法》(2003年1月24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25號發布);十六、《內蒙古自治區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2005年12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40號發布);十七、《內蒙古自治區耕地佔用稅實施辦法》(2008年5月30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58號發布,根據2014年11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204號修改);十八、《內蒙古自治區各級人民政府消防安全責任制規定》(2008年12月22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61號發布);十九、《內蒙古自治區城鎮飲食娛樂服務業環境保護管理辦法》(2009年1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64號發布,根據2016年5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219號修改,根據2018年1月16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230號修改);二十、《內蒙古自治區糧食流通管理辦法》(2009年2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65號發布,根據2018年1月16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230號修改);二十一、《內蒙古自治區信息化促進辦法》(2010年1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69號公布);二十二、《內蒙古自治區著作權管理辦法》(2010年5月25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71號發布);二十三、《內蒙古自治區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管理辦法》(2013年2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94號發布);二十四、《內蒙古自治區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2018年6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234號公布)。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0. 內蒙古自治區城市供水實施辦法(2016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城市供水管理,發展城市供水事業,保障城市生活、生產用水和其他各項建設用水,根據《城市供水條例》,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第二條本實施辦法所稱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設施供水。

本實施辦法所稱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企業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向單位和居民的生活、生產和其他各項建設提供用水。

本實施辦法所稱自建設施供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單位以其自行建設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主要向本單位生活、生產和其他各項建設提供用水。第三條在自治區內從事城市供水工作和使用城市供水,必須遵守本實施辦法。第四條城市供水工作實行開發水源和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旗縣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實行有利於城市供水事業發展的政策,鼓勵城市供水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技術,提高城市供水的現代化水平。第六條旗縣以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供水工作。第七條對在城市供水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旗縣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城市供水水源第八條旗縣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城市發展需要,組織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計劃行政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地礦行政主管部門等共同編制城市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作為城市供水發展規劃的組成部分,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並組織實施。第九條編制城市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堅持以下原則:

(一)從城市發展的需要出發,與水資源統籌規劃和水長期供求計劃相協調;

(二)合理安排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表水,控制開采地下水;

(三)優先保證城市生活用水,統籌兼顧工業用水和其他各項建設用水;

(四)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供水,減少和限制自建設施供水。第十條在城市公共供水設施能夠符合用戶水量和水質要求的供水區域內,禁止新建自備水源。

自建設施供水單位水量自用有餘的,經旗縣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由城市公共供水企業有償調用。第十一條旗縣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地礦行政主管部門等共同劃定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

劃定跨盟市、旗縣的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應當由有關人民政府共同商定並經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

法律對劃定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十二條在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禁止一切污染水質的活動。已有的污染源,必須限期治理或者搬遷。第三章城市供水工程建設第十三條城市供水工程的設計、施工,應當由持有相應資質證書的設計、施工單位承擔,並遵守國家有關技術標准和規范。第十四條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後,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組織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十五條城市供水工程建設的資金,按照國家規定採取政府投資、企業自籌、發行債券、用戶出資、銀行貸款、利用外資等多渠道籌集。第十六條城市供水工程建設免交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管道施工按照道路成本交付破路費,免交佔道費。第四章城市供水經營第十七條城市供水企業必須按照國家和自治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資質審查。經審查合格後,發給城市供水企業資質證書。第十八條城市供水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水質檢測制度,確保城市供水的水質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並接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和檢查。第十九條城市供水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管網測壓點,做好水壓監測工作,確保供水管網的壓力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第二十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裝泵抽水。

用戶設置二次供水設施,應當經城市供水企業同意並設置中間水池,實行間接加壓。

用戶設置的二次供水設施,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委託具有資格的單位定期進行清洗、消毒和水質化驗,並接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