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規章的廢止
⑴ 商務部決定廢止的部門規章目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令
(2010年第2號)
鑒於出口預核簽章制度已於2008年5月停止實施,經2010年8月16日商務部第41次部務會議審議,決定廢止《關於加強出口商品協調管理的若干規定》及《關於處罰低價出口行為的暫行規定》(見附件)。
附件:商務部決定廢止的部門規章目錄
部長:陳德銘
二O一O年九月十二日
附件:商務部決定廢止的部門規章目錄
序號發布機關規章名稱文號發布時間1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關於加強出口商品協調管理的若干規定》外經貿進出發[1991]第52號1991年2月22日2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關於處罰低價出口行為的暫行規定》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令一九九六年第1號1996年3月20日
⑵ 自然資源部關於第二批廢止和修改的部門規章的決定
一、廢止以下規章
《徵收土地公告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49號)
《測繪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50號)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66號)
《國土資源部關於<國土資源行政處罰辦法>第七條的解釋》(國土資源部令第67號)二、修改《國土資源聽證規定》
(一)將第三條、第十九條、第三十三條中的「基本農田」修改為「永久基本農田」;
(二)將第三條、第十二條、第十八條中「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為「國土空間規劃」;
(三)將第三條、第十二條、第十八條中「區域性徵地補償標准」 修改為「區片綜合地價」;
(四)將《國土資源聽證規定》中的「國土資源」統一修改為「自然資源」;「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統一修改為「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行政處分」統一修改為「處分」。三、修改《國土資源行政處罰辦法》
(一)在第七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自然資源違法案件是指:
「(一)國務院要求自然資源部管轄的自然資源違法案件;
「(二)跨省級行政區域的自然資源違法案件;
「(三)自然資源部認為應當由其管轄的其他自然資源違法案件」;
(二)將第四十五條第(五)項修改為「應當依法申請強制執行、移送有關機關追究責任,而未依法申請強制執行、移送有關機關的」;
(三)將《國土資源行政處罰辦法》中的「國土資源」統一修改為「自然資源」;「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統一修改為「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國土資源部」統一修改為「自然資源部」。四、修改《國土資源執法監督規定》
(一)將第二條修改為:「本規定所稱自然資源執法監督,是指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違反自然資源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檢查、制止和查處的行政執法活動」;
(二)將第四條修改為:「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強化遙感監測、視頻監控等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的應用,明確執法工作技術支撐機構。可以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等方式提升執法監督效能」;
(三)在第五條之後增加一條,作為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自然資源違法行為,有權向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依法依規處理」;
(四)將第六條第(五)(六)項修改為:「(五)對違反自然資源法律法規依法應當追究國家工作人員責任的,依照有關規定移送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處理;
「(六)對違反自然資源法律法規涉嫌犯罪的,將案件移送有關機關」;
(五)將第九條第(三)項修改為:「(三)取得執法證件」;
(六)刪除第十條至第十五條;
(七)將第二十一條修改為:「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執法巡查、抽查制度,組織開展巡查、抽查活動,發現、報告和依法制止自然資源違法行為」;
(八)將第二十二條修改為:「自然資源部在全國部署開展自然資源衛片執法監督;
「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照自然資源部的統一部署,組織所轄行政區域內的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開展自然資源衛片執法監督,並向自然資源部報告結果」;
(九)將第二十三條修改為:「省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實行自然資源違法案件掛牌督辦和公開通報制度」;
(十)將第二十五條第(三)項後增加兩項作為第(四)(五)項:「(四)對重大、復雜、疑難的行政執法案件,進行音像記錄;
「(五)其他對當事人權利義務有重大影響的,進行音像記錄」;
(十一)將第二十六條第二款修改為:「重大行政處罰決定,包括沒收違法采出的礦產品,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違法建築物,限期拆除違法建築物,吊銷勘查許可證或者采礦許可證、地質災害防治單位資質、測繪資質等」;
(十二)將第二十七條第(一)項修改為:「(一)擬作出的處罰決定情況說明」;
(十三)將第二十八條第(六)項後增加三項作為第(七)(八)(九)項:「(七)行政執法文書是否完備規范;
「(八)違法行為是否涉嫌犯罪、需要移送司法機關等;
「(九)其他需要審核的內容」;
(十四)將第三十一條第(一)項後增加兩項作為第(二)(三)項:「(二)依法沒收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沒收後應當及時向有關部門移交;
「(三)發現違法線索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依法向有關部門移送違法犯罪線索」;
(十五)將第三十四條第(三)項修改為:「(三)已經立案查處,依法應當申請強制執行、移送有關機關追究責任,無正當理由,未依法申請強制執行、移送有關機關的」;
(十六)將《國土資源執法監督規定》中的「國土資源」修改為「自然資源」,「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統一修改為「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國土資源部」統一修改為「自然資源部」。
本決定自頒布之日起施行。
上述規章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並對條文序號作相應調整,重新公布。
⑶ 公安部關於廢止部分部門規章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令
(第76號)
《關於廢止部分部門規章的決定》已經2004年9月3日公安部部長辦公會議通過,現予發布施行。
公安部部長周永康
二00四年九月三日
^^公安部關於廢止部分部門規章的決定
1、《城市戶口管理暫行條例》(公安部1951年7月16日發布)
2、《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學校(班)管理辦法》(公安部令第1號,1989年2月1日發布)
3、《機動車輛安全技術檢測站管理辦法》(公安部令第2號,1989年2月22日發布)
4、《消防監督程序規定》(公安部令第7號,1991年9月2日發布)
5、《農用運輸車安全基準》(公安部令第12號,1993年5月13日發布)
6、《摩托車安全基準》(公安部令第15號,1994年1月12日發布)
7、《高速公路交通管理辦法》(公安部令第20號,1994年12月22日發布)
⑷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決定廢止的部門規章目錄
一、對主要內容與法律、行政法規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不相適應的4件部門規章,予以廢止。二、對適用期已過或者調整對象已經消失的2件部門規章,宣布失效。
本決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主任 李榮融
二00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決定廢止的部門規章目錄(4件)
序號:1
規章名稱:《關於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實行產品結構和組織結構調整的規定》
發布日期和機關:1993年3月26日,國務院經濟貿易辦公室、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
說明:主要內容與1993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不相適應。
序號:2
規章名稱:《關於監督機構對國有企業派出的監事會工作規范意見》
發布日期和機關:1995年4月18日,國家經貿委、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
說明:已被2000年3月15日國務院發布的《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代替。
序號:3
規章名稱:《關於監督機構對國有企業派出的監事會議事規程(試行)》
發布日期和機關:1996年9月5日國家經貿委、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
說明:已被2000年3月15日國務院發布的《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代替。
序號:4
規章名稱:《國家葯品醫療器械儲備管理暫行辦法》
發布日期和機關:1997年12月23日,國家經貿委、國家醫葯管理局、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衛生部
說明:已被1999年6月14日國家經貿委、財政部發布的《國家醫葯儲備管理辦法》代替。
⑸ 部門規章怎樣廢止
以行政報告或行政通告的方式廢止即可。
⑹ 已廢止的部門行政規章還能適用嗎
已廢止的部門規章制度肯定沒用了
一般在廢止舊規章制度前會出台新的規章制度,按新的規章執行
與法律相沖突的規章制度以法律法規規定的為准
也就是說只要規章制度與法律法規沖突,那規章制度肯定也不適用
⑺ 文化部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部門規章的決定
一、廢止3件部門規章
廢止《文化科技工作管理辦法》(文化部令第1號,1990年3月28日發布)。
廢止《文化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文化部令第2號,1990年7月3日發布)。
廢止《文化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文化部令第3號,1990年8月25日發布)。二、修改5件部門規章
修改《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管理辦法》(文化部令第31號,2004年7月1日發布)
將第四條修改為「文化部負責全國藝術考級的規劃、協調和監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職能:
(一)組織制定和貫徹實施藝術考級的政策、法規;
(二)制定全國藝術考級工作規劃;
(三)實施和指導實施對全國藝術考級活動的監督檢查;
(四)指導藝術考級行業組織開展藝術考級工作;
(五)協調有關部門對藝術考級工作的有關重大事項進行研究並作出決定。」
刪除第五條第二款。
刪除第六條、第七條。增加以下內容作為新的第六條:「藝術考級行業組織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及章程制定行業自律規范,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指導、監督成員的藝術考級工作,維護成員的合法權益,促進公平競爭。」
將第十條修改為「申請開辦藝術考級活動的單位,應當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請書。申請書中應當載明擬開辦的藝術考級專業、設置考場范圍,考級工作機構及其負責人的基本情況,開辦資金的數量和來源,收費項目和標准等內容;申請書由申請單位的法定代表人簽署;
(二)法人資格證明文件;
(三)考級工作機構的組成和工作規則;
(四)考級工作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證明文件;
(五)考級工作機構辦公地點和考試場地使用權的證明文件;
(六)自編並正式出版發行的藝術考級教材;
(七)擬聘請的藝術考級考官的材料;
(八)審批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有關材料。」
將第十一條第二款修改為「審批機關作出決定前,應當組織專家對申請單位的申請材料進行論證。論證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審批期限內,但應當將所需時間書面告知申請單位。」
增加以下內容作為新的第十一條:「藝術考級機構主要負責人、辦公地點有變動的,應當自變動之日起20日內,報審批機關備案。」
刪除第十二條、第十三條。
將第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藝術考級機構連續2年不開展藝術考級活動的,取消開展藝術考級活動資格。」刪除第二款。
刪除第十五條。
將第十六條修改為「藝術考級考官應具備下列條件:
(一)7年以上專業藝術學習經歷或者中級以上(含中級)藝術或者藝術教育專業職稱;
(二)5年以上所申請專業的藝術表演、藝術理論研究或藝術教育工作經歷;
(三)良好的示範、教學指導及鑒賞能力;
(四)良好的政治素質、道德修養。
藝術考級考官由藝術考級機構聘任。」
將第十八條修改為「藝術考級機構應當在組織藝術考級前向社會發布考級簡章。考級簡章內容應當包括開考專業、設點范圍、考級時間和地點、收費項目和標准等。」
將第二十條修改為「藝術考級機構委託承辦單位承辦藝術考級活動的,應當自合作協議生效之日起20日內,將承辦單位的基本情況和合作協議報審批機關及承辦單位所在地縣級以上文化行政部門備案,同時抄送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
將第二十一條修改為「藝術考級機構應當在開展藝術考級活動5日前,將考級簡章、考級時間、考級地點、考生數量、考場安排、考官名單等情況報審批機關和藝術考級活動所在地縣級以上文化行政部門備案,同時抄送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
將第二十二條中「經審定的藝術考級教學大綱」修改為「本機構教材」。
刪除第二十三條第二款、第三款;增加以下內容作為新的第二款:「開展美術專業藝術考級的考級機構在考場內可以只派遣監考人員。」
刪除第二十四條中「按照公布的藝術考級標准」。
將第二十六條第二款修改為「藝術考級機構應當自每次藝術考級活動結束之日起60日內將考級結果報審批機關備案。」
刪除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
將第二十九條修改為「未經批准擅自開辦藝術考級活動的,由縣級以上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活動,並處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將第三十條修改為「藝術考級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予以警告,責令改正並處10000元以下罰款:
(一)組織藝術考級活動前未向社會發布考級簡章或考級簡章內容不符合規定的;
(二)未按規定將承辦單位的基本情況和合作協議備案的;
(三)組織藝術考級活動未按規定將考級簡章、考級時間、考級地點、考生數量、考場安排、考官名單等情況備案的;
(四)藝術考級活動結束後未按規定報送考級結果的;
(五)藝術考級機構主要負責人、辦公地點有變動未按規定向審批機關備案的。」
刪除第三十一條。
將第三十二條修改為「藝術考級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予以警告,責令改正並處30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取消開辦藝術考級活動資格:
(一)委託的承辦單位不符合規定的;
(二)未按照規定組建常設工作機構並配備專職工作人員的;
(三)未按照本機構教材確定藝術考級內容的;
(四)未按照規定要求實行迴避的;
(五)阻撓、抗拒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工作人員監督檢查的。」
將第三十三條中「文化行政部門」修改為「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
修改《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文化部令第47號,2009年8月28日發布)
將第四條中「《條例》第六條第一款」修改為「《條例》第六條」。
將第五條中「《條例》第六條第二款」修改為「《條例》第六條」。
將第六條中「《條例》第八條」修改為「《條例》第七條」。
將第七條第一款修改為「依法登記的文藝表演團體申請從事營業性演出活動,應當向文化主管部門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請書;
(二)營業執照和從事的藝術類型;
(三)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身份證明;
(四)演員的藝術表演能力證明;
(五)與業務相適應的演出器材設備書面聲明。」
將第八條修改為「依法登記的演出經紀機構申請從事營業性演出經營活動,應當向文化主管部門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請書;
(二)營業執照;
(三)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身份證明;
(四)演出經紀人員的資格證明。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增設演出經紀機構經營業務的,應當提交前款第(一)項、第(四)項規定的文件。」
將第九條第一款修改為「依法登記的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應當自領取證照之日起20日內,持證照和有關消防、衛生批准文件,向所在地縣級文化主管部門備案,縣級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出具備案證明。備案證明式樣由文化部設計,省級文化主管部門印製。」
將第十條第一款修改為「依法登記的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的演出經紀機構申請從事營業性演出經營活動,除了提交本實施細則第八條規定的文件外,還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可行性研究報告、合同、章程;
(二)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
(三)合資、合作經營各方協商確定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或者聯合管理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委員的人選名單及身份證明;
(四)其他依法需要提交的文件。」
將第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依法登記的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的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申請從事演出場所經營活動,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請書;
(二)營業執照;
(三)可行性研究報告、合同、章程;
(四)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
(五)合資、合作經營各方協商確定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或者聯合管理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委員的人選名單及身份證明;
(六)其他依法需要提交的文件。」
刪除第十三條。
將第十四條修改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投資者在內地依法登記的獨資經營的演出經紀機構申請從事營業性演出經營活動,除提交本實施細則第八條規定文件外,還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可行性研究報告;
(二)投資者的身份證明;
(三)台港澳僑投資企業批准證書;
(四)其他依法需要提交的文件。」
將第十五條修改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投資者在內地依法登記的獨資經營的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申請從事演出場所經營活動,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請書;
(二)營業執照;
(三)可行性研究報告、章程;
(四)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證明;
(五)台港澳僑投資企業批准證書;
(六)其他依法需要提交的文件。」
將第十六條修改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投資者在內地依法登記的合資、合作經營的演出經紀機構申請從事營業性演出經營活動,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投資者在內地依法登記的合資、合作經營的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申請從事演出場所經營活動,參照本實施細則第十條第一款、第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辦理。
台灣地區的投資者在大陸依法登記的合資、合作經營的演出經紀機構申請從事營業性演出經營活動,台灣地區的投資者在大陸依法登記的合資、合作經營的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申請從事演出場所經營活動,參照本實施細則第十條、第十一條的規定辦理。」
刪除第十七條。
將第十九條第一款中「《條例》第十七條」修改為「《條例》第十六條」;將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第五款中「《條例》第二十一條」修改為「《條例》第二十條」。
刪除第二十條第一款第(一)項;刪除第二十條第二款。
刪除第二十一條。
將第二十二條修改為「經省級文化主管部門批準的營業性涉外演出,在批準的時間內增加演出地的,舉辦單位或者與其合作的具有涉外演出資格的演出經紀機構,應當在演出日期10日前,持省級文化主管部門批准文件和本實施細則第十七條規定的文件,到增加地省級文化主管部門備案,省級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出具備案證明。」
將第二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申請舉辦含有內地演員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演員以及外國演員共同參加的營業性演出,可以報演出所在地省級文化主管部門審批,具體辦法由省級文化主管部門制定。」
刪除第四十二條。
將第四十六條中「《條例》第二十一條」修改為「《條例》第二十條」。
將第四十八條中「文化部」修改為「省級文化主管部門」。
刪除第五十七條。
將第五十九條第一款中「依照《條例》的規定」修改為「依照《條例》和本實施細則的規定」。
修改《網路游戲管理暫行辦法》(文化部令第49號,2010年6月3日發布)
將第一條修改為「為加強網路游戲管理,規范網路游戲經營秩序,維護網路游戲行業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國家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將第二條第一款中「網路游戲上網運營」修改為「網路游戲運營」;將第三款修改為「網路游戲運營是指通過信息網路提供網路游戲產品和服務,並取得收益的行為。」
將第六條修改為「申請從事網路游戲運營、網路游戲虛擬貨幣發行和網路游戲虛擬貨幣交易服務等網路游戲經營活動,應當具備以下條件,並取得《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
(一)有單位的名稱、住所、組織機構和章程;
(二)有確定的網路游戲經營范圍;
(三)有從事網路游戲經營活動所需的必要的專業人員、設備、場所以及管理技術措施;
(四)有確定的域名;
(五)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其他條件。」
將第八條修改為「獲得《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的網路游戲經營單位變更單位名稱、網站域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注冊地址、經營地址、股權結構以及許可經營范圍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20日內向原發證機關辦理變更或者備案手續。
網路游戲經營單位應當按照批準的業務范圍從事網路游戲經營活動。
網路游戲經營單位應當在企業網站、產品客戶端、用戶服務中心等顯著位置標示《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電子標簽等信息。」
將第十條第二款修改為「經有關部門前置審批的網路游戲出版物,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不再進行重復審查,允許其運營。」
將第十一條修改為「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依法對進口網路游戲進行內容審查。進口網路游戲應當在獲得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內容審查批准後,方可運營。申請進行內容審查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進口網路游戲產品內容說明書(中外文)、產品操作說明書(中外文)、描述性文字、對白、旁白、歌詞文本(中外文);
(二)原始著作權證明書(中外文)、原產地分級證明(中外文)、運營協議或者授權書(中外文)原件的掃描件;
(三)申請單位對進口網路游戲的內容自審報告;
(四)申請單位的企業對用戶協議書;
(五)內容審查所需的其他文件。」
將第十二條第三款中「批准文號」修改為「批准文號電子標簽」。
將第十三條修改為「國產網路游戲運營之日起30日內應當按規定向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履行備案手續。
已備案的國產網路游戲應當在其運營網站指定位置及游戲內顯著位置標明備案編號電子標簽。」
將第十四條修改為「進口網路游戲內容運營後需要進行內容實質性變動的,網路游戲運營企業應當將擬變更的內容報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進行內容審查。」
將第十五條中「 運營企業」修改為「經營單位」。
將第二十九條修改為「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的規定,未經批准,擅自從事網路游戲運營、網路游戲虛擬貨幣發行或者網路游戲虛擬貨幣交易服務等網路游戲經營活動的,由縣級以上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責令停止網路游戲經營活動,予以警告,並處30000元以下罰款;拒不停止經營活動的,依法列入文化市場黑名單,予以信用懲戒。」
將第三十條修改為「網路游戲經營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提供含有本辦法第九條禁止內容的網路游戲產品和服務的;
(二)違反本辦法第八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
(三)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運營未獲得文化部內容審查批準的進口網路游戲的;
(四)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進口網路游戲變更運營企業未按照要求重新申報的;
(五)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對進口網路游戲內容進行內容實質性變動未報送審查的。」
將第三十四條修改為「網路游戲運營企業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第十五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由縣級以上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責令改正,並可根據情節輕重處20000元以下罰款。」
將第三十五條中「第八條第二款」修改為「第八條第三款」。
修改《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文化部令第51號,2011年2月17日發布)
將第一條修改為「為了加強對互聯網文化的管理,保障互聯網文化單位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互聯網文化健康、有序地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國家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將第七條修改為「申請從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應當符合《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並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單位的名稱、住所、組織機構和章程;
(二)有確定的互聯網文化活動范圍;
(三)有適應互聯網文化活動需要的專業人員、設備、工作場所以及相應的經營管理技術措施;
(四)有確定的域名;
(五)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條件。」
將第八條中「申請設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修改為「申請從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
將第九條修改為「申請從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請表;
(二)營業執照和章程;
(三)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身份證明文件;
(四)業務范圍說明;
(五)專業人員、工作場所以及相應經營管理技術措施的說明材料;
(六)域名登記證明;
(七)依法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對申請從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批準的,核發《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並向社會公告;不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有效期為3年。有效期屆滿,需繼續從事經營的,應當於有效期屆滿30日前申請續辦。」
將第十條修改為「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自設立之日起60日內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備案,並提交下列文件:
(一)備案表;
(二)章程;
(三)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身份證明文件;
(四)域名登記證明;
(五)依法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將第十一條中「申請設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修改為「申請從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
將第十三條修改為「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變更單位名稱、域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注冊地址、經營地址、股權結構以及許可經營范圍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20日內到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辦理變更或者備案手續。
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變更名稱、地址、域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業務范圍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60日內到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辦理備案手續。」
將第二十一條中「依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的規定予以查處」修改為「責令停止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予以警告,並處30000元以下罰款;拒不停止經營活動的,依法列入文化市場黑名單,予以信用懲戒。」
修改《娛樂場所管理辦法》(文化部令第55號,2013年2月4日發布)
將第七條中「設立娛樂場所」修改為「依法登記的娛樂場所申請從事娛樂場所經營活動」。刪除第七條第(二)項。
將第八條修改為「省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可以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本行政區域內娛樂場所使用面積和消費者人均佔有使用面積的最低標准。」
將第九條中「設立娛樂場所」修改為「依法登記的娛樂場所申請從事娛樂場所經營活動」。將第九條中「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娛樂場所」修改為「依法登記的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娛樂場所申請從事娛樂場所經營活動」。
將第十條修改為「依法登記的娛樂場所申請從事娛樂場所經營活動前,可以向負責審批的文化主管部門提交咨詢申請,文化主管部門應當提供行政指導。」
將第十一條修改為:「依法登記的娛樂場所申請從事娛樂場所經營活動,應當提交以下文件:
(一)申請書;
(二)營業執照;
(三)投資人、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的身份證明以及無《條例》第四條、第五條、第五十三條規定情況的書面聲明;
(四)房產權屬證書,租賃場地經營的,還應當提交租賃合同或者租賃意向書;
(五)經營場所地理位置圖和場所內部結構平面圖;
(六)消防、環境保護部門的批准文件或者備案證明。
依法登記的中外合資、中外合作經營娛樂場所申請從事娛樂場所經營活動,還應當提交商務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
將第十六條「應當報原發證機關核查」修改為「應當符合本辦法第七條第(一)項規定」。
刪除第十七條中「按照設立條件」。
刪除第二十條第(三)項。
將第二十一條修改為「游藝娛樂場所經營應當符合以下規定:
(一)不得設置未經文化主管部門內容核查的游戲游藝設備;
(二)進行有獎經營活動的,獎品目錄應當報所在地縣級文化主管部門備案;
(三)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設置的電子游戲機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
將第二十八條修改為「違反《條例》規定,擅自從事娛樂場所經營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經營活動,依照《條例》第四十一條予以處罰;拒不停止經營活動的,依法列入文化市場黑名單,予以信用懲戒。」
將第二十九條修改為「歌舞娛樂場所違反本辦法第二十條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依照《條例》第四十八條予以處罰。」
將第三十條修改為「游藝娛樂場所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一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一條第(三)項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依照《條例》第四十八條予以處罰。」
將第三十二條中「《條例》第四十九條」修改為「《條例》第五十條」。
以上5件部門規章,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並對條文序號作相應調整,重新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⑻ 農業部關於廢止部門規章和有關規范性文件的決定
農業部關於廢止部門規章和有關規范性文件的決定
(2001年12月28日農業部令第7號公布)
為適應我國農業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認真履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承諾,加快政府部門職能轉變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我部對現行部門規章和有關規范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清理。現決定廢止26件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目錄見附件)。
除附件目錄中對廢止時間另有規定處,其他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自公布之日起廢止。
## 附件: 農業部廢止的部門規章和有關規范性文件目錄(26件)
序
號名稱
發布部門
發布時間
廢止原因
1.
關於嚴防非洲豬瘟傳入
我國的聯合通知
農業部、
衛生部、
交通部、
鐵道路、
民航總局1978.7.18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
其實施條例已將非洲豬瘟列
入一類檢疫對象名單
2.
關於從國外進口種畜禽
及畜產品有關檢驗事項
的通知附件:進口動物
檢疫對象名單原農林部
1979.3.13
檢疫要求與《進出境動植物
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不一
致,且檢疫對象名單已經調
整3.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口
岸淡水魚類檢疫暫行規
定及口岸淡水魚類檢疫
方法(試行)原水產總
局、農業
部
1979.4.1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的
有關條款對此已作出規定
4.
關於嚴防非洲豬瘟傳入
我國的緊急聯合通知
農業部、
衛生部、
外貿部、
公安部1979.6.15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
其實施條例已將非洲豬瘟列
入一類檢疫對象名單
5.
關於動物產品來料加工
有關檢疫防疫的規定農業部
1979.7.28
發布時間很早,目前沒有執
行該文件6.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對外國公司在我國進行
農葯田間葯效實驗管理
辦法(試行)農業部
1981.4.18
已被2001年4月12日農業部
發布的《農葯登記資料要求
》取代
7.
口岸動物隔離檢疫場獸
醫衛生管理暫行辦法
農業部原
動植物檢
疫總所1982.4.6
已被1996年12月2日農業部
發布的《國家進境動物隔離
檢疫場管理辦法》取代8.
關於加強進口植物種子
、苗木檢疫工作的通知
原農牧漁
業部
1983.10.17
有關內容已被《進出境動植
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取
代9.
農牧漁業專利管理暫行
辦法
農業部
1986.12.4
發布,
1997.12.25
修訂《專利法》已修改,實際上
未執行
10.
關於加強進口種禽檢疫
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農業部原
動植物檢
疫總所1988.8.28
有關內容已被《進出境動植
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取
代11.
進口禽類、種蛋的檢疫
管理試行辦法
農業部原
動植物檢
疫總所1989.3.25
有關內容已被《進出境動植
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取
代12.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關於肥料、土壤調理劑
及植物生長調節劑檢驗
登記的暫行規定農業部
1989.9.6
發布,
1997.12.25
修訂已被2000年6月23日農業部
發布的《肥料登記管理辦法
》取代
13.
關於毗鄰國家進口動物
及動物產品檢疫問題的
通知農業部
1990.5.9
不符合SPS協議關於疫區劃
分的要求
14.
進口獸葯抽樣規定
農業部
1991.1.9
已被2001年12月10日農業部
發布的《獸葯質量監督抽樣
規定》廢止15.
種子管理條例農作物種
子實施細則
農業部
1991.6.24
發布,
1997.12.25
修訂其立法依據《種子管理條例
》已被2000年7月5日發布的
《種子法》廢止
16.
水產種苗管理辦法
農業部
1992.6.9
發布,
1997.12.25
修訂已被2001年12月10日農業部
發布的《水產苗種管理辦法
》廢止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
物檢疫禁止進境物名錄
農業部
1992.7.15
已被1997年7月29日農業部
72號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
進境植物檢疫禁止進境物名
錄》取代18.
獸葯監督檢驗抽樣規定
農業部
1993.7.5
已被2001年12月10日農業部
發布的《獸葯質量監督抽樣
規定》廢止19.
關於進口智利蘋果、獼
猴桃檢疫問題的通知農業部
1994.7.2
不符合SPS協議關於疫區劃
分的要求20.
關於不同意進口絲克高
粱種子的通知
農業部原
國家動植
物檢疫局1995.10.26
已失效
21.
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管
理暫行辦法
農業部、
國家工商
管理局1996.4.16
已被2001年2月26日農業部
發布的《農作物種子生產經
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取代22.
獸用生物製品管理辦法
農業部
1996.5.28
已被2001年10月16日農業部
發布的《獸用生物製品管理
辦法》廢止23.
關於進出境郵寄物動植
物檢疫有關問題的通知
農業部原
國家動植
物檢疫局
1996.4.4
已被2001年6月15日國家質
檢總局、郵政總局發布的《
進出境郵寄物檢疫管理辦法
》取代24.
關於同意從紐西蘭北島
進口獼猴桃的公告農業部
1997.6.17
已失效
25.
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辦
法
農業部
1997.10.10
已被2001年2月26日農業部
發布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審
定辦法》廢止26.
關於批准法國、丹麥、
比利時、美國等十三家
生產企業的肉類產品在
我國市場試銷的通知農業部原
國家動植
物檢疫局
1998.3.24
已失效
⑼ 國土資源部關於廢止部分部門規章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
(第18號)
《國土資源部關於廢止部分部門規章的決定》,已經2002年9月11日國土資源部第10次部長辦公會議通過,現予發布。
二00三年二月二十日
國土資源部關於廢止部分部門規章的決定
為適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新形勢和國土資源市場建設的需要,結合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和推進依法行政等實際工作,我部對原國家土地管理局、原地質礦產部和國土資源部2001年12月31日前發布的部門規章進行了全面清理。經國土資源部2002年第10次部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廢止《國土資源部決定廢止的部門規章目錄》所列的部門規章。
附件:國土資源部決定廢止的部門規章目錄(7件)
## 附件: 國土資源部決定廢止的部門規章目錄(7件)
序號名稱發布單位及令號發布時間1土地信訪規定國家土地管理局令第5號1997年3月10日2地質礦產部設備管理辦法地質礦產部令第2號1989年3月22日3地質礦產部行政事業單位定期審計辦法地質礦產部令第4號1989年5月8日4
地質礦產部隊長(廠長、經理)任期經濟責任
審計辦法地質礦產部令第4號
1989年5月8日
5社會公益性地質調查成果資料提供使用辦法地質礦產部令第10號1990年9月28日6地質礦產部實施安全否決權的規定地質礦產部令第12號1991年8月26日7
地質礦產部廢止部分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中
的有關條款的決定地質礦產部令第18號
1994年1月14日
⑽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78號--衛生部決定廢止和宣布失效的部門規章目錄(48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
(第78號)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規章清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10〕28號),我部對部門規章進行了全面清理。經商有關部門同意,並經2010年12月13日衛生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決定廢止和宣布失效《改水防治地方性氟中毒暫行辦法》等48件部門規章(見附件)。
本決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衛生部決定廢止和宣布失效的部門規章目錄(48件)
部 長 陳 竺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附件
衛生部決定廢止和宣布失效的部門規章目錄(48件)
序號 規章名稱公布機關公布日期1改水防治地方性氟中毒暫行辦法衛生部1983.5.62家庭病床暫行工作條例衛生部1984.12.153食品工具設備用洗滌劑、消毒劑、洗滌消毒劑衛生管理辦法衛生部1985.8.54食品營養強化劑衛生管理辦法衛生部1986.11.145食用煎炸油衛生管理辦法衛生部1986.12.316食品衛生檢驗單位管理辦法衛生部1987.12.27農村農葯中毒衛生管理辦法(試行)衛生部1988.8.258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衛生部1988.12.159食品生產經營人員食品衛生知識培訓管理辦法衛生部1989.12.510衛生監督員證件、證章頒發使用要求衛生部1990.7.711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衛生部1990.11.2012食品用塑料製品及原材料衛生管理辦法衛生部1990.11.2613食品包裝用原紙衛生管理辦法衛生部1990.11.2614食品用橡膠製品衛生管理辦法衛生部1990.11.2615食品容器內壁塗料衛生管理辦法衛生部1990.11.2616搪瓷食具容器衛生管理辦法衛生部1990.11.2617食品罐頭內壁環氧酚醛塗料衛生管理辦法衛生部1990.11.2618鋁制食具容器衛生管理辦法衛生部1990.11.2619陶瓷食具容器衛生管理辦法衛生部1990.11.2620化妝品衛生監督檢驗實驗室資格認證辦法衛生部1992.1.2121護士管理辦法衛生部1993.3.2622核事故醫學應急管理規定衛生部1994.10.823輻照食品衛生管理辦法衛生部1996.4.524衛生系統計算機軟體評審辦法衛生部1996.7.525保健食品通用衛生要求衛生部1996.7.1826食品衛生監督程序衛生部1997.3.1527食品衛生行政處罰辦法衛生部1997.3.1528醫院信息系統軟體評審管理辦法(試行)衛生部1997.7.2929衛生部化妝品申報與受理規定衛生部1999.4.1330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獎勵辦法衛生部1999.7.1231醫療器械新產品審批規定(試行)食品葯品監管局2000.4.1032咖啡因管理規定食品葯品監管局2001.3.1633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辦法衛生部2002.3.2834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衛生部2002.3.2835放射免疫測定盒郵寄辦法(試行)衛生部郵電部1983.1.1936附設性醫學科學研究機構管理暫行辦法衛生部1983.10.2837中美醫學對等基金暫行管理辦法衛生部1983.11.2038瘧疾防治管理辦法衛生部1984.7.2539衛生部醫葯衛生科研基金制試行條例衛生部1985.1.1940中國醫學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辦法衛生部1985.5.2341衛生部部屬高等醫學院校人員編制原則(試行)衛生部1985.6.2642流動人員瘧疾管理暫行辦法衛生部、公安部、城建環保部、水電部、農牧漁業部1985.7.143關於對六十年代以前的中醫葯學徒出師人員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的辦法衛生部1985.10.1044衛生部青年科學研究基金試行條例衛生部1987.2.2045婦幼保健人員技術職務任職條件實施細則衛生部1988.10.1246京內直屬單位從京外調(遷)入有關人員審批工作暫行辦法衛生部1994.7.2647衛生部預算外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衛生部1999.2.1048全國成人高等醫學學歷教育主要課程目錄及課程基本要求(試行)衛生部教育部199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