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未成年法律法規
『壹』 未成年犯罪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未成年人在一般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但是在某些國家(例如日本)的定義上是指未滿二十周歲的公民。對未成年人法律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實施了犯罪行為。未滿14周歲的人實施法律規定的犯罪行為不認為是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只有實施了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行為,才構成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未成年人在14歲以前和14至16歲期間都實施了上述行為,那麼只對14至16歲期間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14歲以前的行為不是犯罪,不能一並作為犯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了法律規定的犯罪行為,都構成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未成年人在年滿16周歲前後都實施了上一個問題所說的犯罪行為以外的其他犯罪行為,那麼只追究未成年人在年滿16歲以後的行為的刑事責任,對16歲以前的行為不作為犯罪一並追究。
孩子犯罪的定性不同於成年人。
介於孩子正處於成長期和塑造性較強的階段,我國《刑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明確規定,14周歲以下的孩子完全不負刑事責任,14周歲以上、16周歲以下的孩子只負相對刑事責任。
也就是說,處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只有實施以下八種行為時,才負刑事責任:即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投放危險物質)。
若孩子年齡已達16周歲,則與成年人一樣,負完全刑事責任。
『貳』 未成年保護的法律法規2020
專門負責保護未成年人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回防未成年人犯罪答法》。另外我國的憲法、刑法、民則通法、婚姻法、義務教育法、等許多法律法規,都對未成年的權益進行了保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法》第一條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第三條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版
『叄』 青少年的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為了更好地保護青少年,我國頒布一系列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內法》、《中容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法律法規來保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本法。
『肆』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是為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回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答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未成年保護的法律法規相關內容如下: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我國政府一貫重視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並為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作出了巨大努力。
(4)新未成年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於2006年12月29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於2020年10月17日修訂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