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行政法規審查

行政法規審查

發布時間: 2022-06-01 15:37:20

法規司法解釋備案審查工作辦法

法律分析:《法規、司法解釋備案審查工作辦法》是2019年12月1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四次委員長會議根據憲法、立法法、監督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製定的規范性文件。

法律依據:《法規、司法解釋備案審查工作辦法》

第二條 對行政法規、監察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州和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經濟特區法規(以下統稱法規)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屬於審判、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以下統稱司法解釋)的備案審查,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全國人大常委會依照憲法、法律開展備案審查工作,保證黨中央令行禁止,保障憲法法律實施,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維護國家法制統一,促進制定機關提高法規、司法解釋制定水平。

第四條 開展備案審查工作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堅持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的原則。

第五條 常委會辦公廳負責報送備案的法規、司法解釋的接收、登記、分送、存檔等工作,專門委員會、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對報送備案的法規、司法解釋的審查研究工作。

第六條 加強備案審查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覆蓋全國、互聯互通、功能完備、操作便捷的備案審查信息平台,提高備案審查工作信息化水平。

第七條 常委會工作機構通過備案審查銜接聯動機制,加強與中央辦公廳、司法部、中央軍委辦公廳等有關方面的聯系和協作。

❷ 普通公民是否可以直接"上書'全國人大黨委會,建議對行政法規進行審查

公民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十九條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要求,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分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公民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建議,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研究,必要時,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2)行政法規審查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一百零一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按照規定要求,將審查、研究情況向提出審查建議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公民反饋,並可以向社會公開。

第一百零二條其他接受備案的機關對報送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審查程序,按照維護法制統一的原則,由接受備案的機關規定。

❸ 國家行政機關有沒有進行法規備案審查的職能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國家行政機關裡面最高的就是國務院了,其他的行政機關都屬版於國務院權管理的下級,下級怎麼可能有權力審查上級機關制定的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它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❹ 在我國,()對行政系統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備案審查

在我國,國務院對行政系統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備案審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十八條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一)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三)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四)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五)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經濟特區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4)行政法規審查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一百零一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按照規定要求,將審查、研究情況向提出審查建議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公民反饋,並可以向社會公開。

第一百零二條其他接受備案的機關對報送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審查程序,按照維護法制統一的原則,由接受備案的機關規定。

❺ 一行政法規相抵觸,可以向哪些機關書面提出審查建議

一、對地方性行政法規,存在異議的,可以向當地人大常委會提出。
二、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❻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哪些規定可以提出審查申請

公民、法人可以提出審查申請的所依據的是國務院部門的規定以及鄉鎮及以上政府的規定。
法律分析
1、醫療費: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2、誤工費: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3、護理費: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4、交通費: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5、住院伙食補助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6、營養費: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7、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一)國務院部門的規定;(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三)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前款所列規定不含國務院部、委員會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

❼ 立法法對備案的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審查和處理程序作了什麼規定

1、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各省、自治區、版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權委員會認為行政法規、規章同憲法、法律相抵觸時,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要求,由常委會工作機構分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其他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以及公民個人認為行政法規、規章同憲法、法律相抵觸時,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建議,由常委會工作機構進行研究,必要時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2、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在審查中發現行政法規同憲法或法律相抵觸時,可以向制定機關提出書面審查意見;也可以由法律委員會與有關專門委員會召開聯合審查會議,要求制定機關到會說明情況,再向制定機關提出書面審查意見。制定機關應在兩個月內提出是否修改的意見,報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和有關專門委員會。有關專門委員會審查認為制定機關不予修改的,可以向委員長會議提出書面審查意見和予以撤銷的議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決定。

❽ 可以從哪些方面審查行政處罰決定的合法性

合法性審查標准主要內容包括:
1、審_的對象是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
2、認定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有主要證據不足、適用法律法規錯誤、違反法定程序、超越職權、濫用職權、依法應當作為而不作為情形之一的,該具體行政行為即為違法;
3、人民法院審_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依據是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參照行政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五條
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
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

❾ 對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的有關規定合法性進行審查,這些規定是什麼

對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的有關規定合法性進行審查,這些規定包括國務院部門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一)國務院部門的規定;

(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

(三)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

前款所列規定不含國務院部、委員會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

(9)行政法規審查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十四條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最終裁決。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