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灕江生態保護條例

灕江生態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01 18:21:06

1. 廣西壯族自治區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第五章 景觀保護

第三十九條 嚴格保護灕江風景名勝區的峰林平原和孤峰平原以及灕江沿岸的農田、林木、池塘、水網、濕地等自然地形地貌。禁止在灕江風景名勝區內從事開山、採石、開礦等破壞地形、地貌、植被和景觀的活動。
第四十條 灕江護岸應當保持河道的天然形態,禁止截彎取直;護岸應當進行邊坡綠化,兼顧景觀和生態效益,保持灕江自然景觀的真實和完整。
第四十一條 保護灕江洲島景觀,對於適於游覽的洲島應當以自然景觀為主,禁止與自然景觀不相協調的建設活動。
第四十二條 維護各類岩溶石山的自然景觀。根據岩溶石山的景觀價值、生態環境和地理位置實施分級保護。
石山景點的開發應當符合規劃,維護自然山體的完整性。未經批准,禁止進行景點開發和山體開采。
第四十三條 嚴格控制洞穴的開發利用。對已經開發利用的各類岩溶洞穴景觀,應當根據岩溶洞穴的景觀價值、開發利用條件、位置分布情況進行分級保護。
第四十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毀損、刻畫風景名勝區的植被或者砍伐風景林木;因景區建設、林木更新、景觀安全需要砍伐的,應當辦理批准手續後方可進行。
第四十五條 自治區和灕江流域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古民居列入保護范圍,統一規劃、分類保護、妥善修繕。新建、改建民居應當體現桂北傳統民居特色,與古民居建築特色和自然景觀相協調。
第四十六條 灕江流域主要旅遊通道沿線景觀應當按照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劃定禁建區和景觀控制區進行保護。
第四十七條 灕江流域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灕江流域環境的綜合治理和生態農村建設,使之與自然景觀相協調。

2. 廣西壯族自治區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第四章 水資源保護

第二十二條 灕江流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編制、重大建設項目的布局,應當與灕江流域水資源條件相適應,對耗水量大和影響灕江流域生態環境的工業建設項目加以限制。
第二十三條 灕江流域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採取下列措施,保護地下水資源:
(一)在地下水超采地區,嚴格控制開采地下水;在地下水嚴重超采地區,依法劃定地下水禁止開采或者限制開采區;
(二)在城市供水管網到達的范圍,限期關閉自備水井;
(三)改造城市生活飲用水和工業用水供水管網,制定並逐步實施工業用水、生態環境建設用水和河道生態用水等使用地表水的方案。
第二十四條 灕江流域水資源實行水量的統一配置與調度制度。灕江流域市、縣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依據流域水中長期供求規劃、流域供水專業規劃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水中長期供求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後執行。
第二十五條 灕江流域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推行節約用水措施,推廣節約用水新技術、新工藝,發展節水型工業、農業和服務業。
第二十六條 為防止灕江流域水土流失,禁止在下列范圍開墾種植農作物:
(一)山頂或者山脊部位;
(二)二十五度以上的坡地;
(三)大、中型和小(一)型水庫最高蓄水線以外一千米,小(二)型水庫最高蓄水線以外五百米的地帶;
(四)乾渠兩側十度以上坡地和一百米以內地帶。
第二十七條 灕江流域水工程及其設施建設應當符合流域水資源管理、水環境保護綜合規劃和專業規劃的要求,符合水生野生動植物種質資源保護要求,並按照法定程序報有關部門審批。
灕江流域蓄水工程應當在保證防汛、抗旱的前提下,兼顧上、下游水質以及生態保護需要,制定防污調控方案,避免蓄水工程所控制河道中的污水集中下泄。
第二十八條 灕江下遊河岸和上游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河岸應當採取水土保持綜合防治措施,減少水土流失。
第二十九條 禁止在地質災害隱患點、地質災害易發區、水土流失易發區和灕江幹流以及溶江、小溶江、甘棠江、潮田河等主要補水支流河段管理范圍內開墾、打井、取土、開礦、采砂和採石。
第三十條 灕江流域實行跨界交接斷面水質責任制,灕江流域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對出界斷面水質負責。
第三十一條 灕江流域市、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對流域的水質狀況進行定期監測,建立水質監測檔案,並負責組織編制水環境質量報告,定期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狀況信息。
第三十二條 灕江流域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城鎮應當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廠,加強城鎮污水接收管網建設,實現城鎮污水的達標排放。鄉鎮、村莊、農(林)場應當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其生活污水和生產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
第三十三條 灕江流域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設固體廢棄物處置設施,加強固體廢棄物排放管理,建設標准化垃圾處理廠(場),對城鎮垃圾進行統一收集、集中處理,實現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第三十四條 禁止在灕江幹流、支流、水庫使用不符合國家規定防污條件的水上運載工具運載油類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
第三十五條 禁止向灕江源頭、幹流、支流和水庫等水體傾倒礦渣、有毒有害物質、垃圾、農業投入品廢棄物以及其他污染水體的廢棄物,禁止向水體丟棄死亡禽畜動物屍體和排放油類或者含病原體的污水及殘液。
第三十六條 合理規劃灕江沿岸餐飲項目布局,在當地人民政府劃定的重點保護河段河堤、河灘、洲島禁止經營餐飲、自助燒烤和野炊。
第三十七條 保護灕江水生物多樣性。禁止使用地籠、電魚、炸魚等破壞漁業資源的方法進行捕撈。
禁止將未經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水生物種投放灕江。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組織投放魚種,豐富魚類種群。
第三十八條 禁止在灕江流域生產、銷售和在經營中使用一次性發泡餐盒、不可降解塑料袋等物品。

3. 廣西壯族自治區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第二章 保護規劃

第十二條 桂林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灕江流域縣級人民政府依據該總體規劃,負責組織編制本轄區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應當制定分類保護的措施。
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報送審批前,應當徵求自治區有關部門、有關專家和公眾的意見,經批准後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
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經批准後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應當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三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自治區城鎮體系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保護灕江流域生態環境需要嚴格控制的區域。
第十四條 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應當與桂林市城市總體規劃、桂林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灕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相銜接。
灕江水源地和灕江水系的生態環境保護,應當作為桂林市城市總體規劃、有關鄉鎮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
第十五條 自治區鼓勵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增強有關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科學性,提高規劃實施以及監督管理的效能。

4. 廣西壯族自治區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灕江流域生態環境,規范灕江流域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范圍從事植被、水資源、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開發建設、旅遊觀光、教學科研、生產生活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范圍四至為:北至灕江源頭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端,南至平樂三江口,東至海洋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西至青獅潭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具體保護范圍見附件。
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范圍不得擅自調整,確需調整的,應當按照法定程序進行。
桂林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條例確定的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范圍和界線,設置保護區域標志。
第三條 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堅持生態優先、科學規劃、嚴格管理、合理利用、公眾參與的原則。
第四條 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實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管理體制。
灕江流域市、縣人民政府負責灕江生態環境保護的管理、組織、協調和監督。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灕江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建立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協調機制,協調發展改革、環境保護、財政、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林業、旅遊等有關部門和桂林市人民政府,解決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資金投入、項目建設等重大問題。
第六條 灕江流域市、縣人民政府在開展保護灕江流域生態環境工作中,可以依法相對集中實施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第七條 自治區從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支持灕江流域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並爭取國家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的支持。
自治區設立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建立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具體辦法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
灕江流域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安排並落實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資金。
第八條 自治區和灕江流域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灕江流域新農村的規劃和建設、村鎮道路建設、生態農業園建設,加大灕江源頭、沿岸和庫區貧困村脫貧力度,因地制宜採取多種方式發展有益於生態環境的各類產業,不斷改善灕江流域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應當幫助解決就業或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第九條 根據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和鄉村風貌改造,可以對灕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中確定的核心景區、重點景區居民實行搬遷安置。
第十條 鼓勵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和個人捐資或者參與保護灕江流域生態環境。
第十一條 灕江流域各級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學校、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應當採取多種形式,開展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增強全民保護意識。每年十月為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月。
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對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輿論宣傳和監督。

5. 守護了灕江的綠水青山同時也能獲得經濟效益的措施

綠山清水同時又能活的經濟效益的措施是著力構建科學保護灕江的長效機制,如爭取上級對灕江生態保護的立法

6. 桂林市灕江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灕江風景名勝區的管理,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灕江風景名勝區資源,根據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灕江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和管理適用本條例。灕江風景名勝區的具體范圍按照國務院批準的灕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確定。

在灕江風景名勝區內從事相關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灕江幹流,是指市區虞山橋至陽朔縣留公村灕江段。第三條灕江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和管理,堅持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第四條市人民政府和有關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灕江風景名勝區工作的領導,將灕江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利用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所需經費納入本級預算,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做好灕江風景名勝區的管理工作,建立灕江風景名勝區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和保護管理工作考評問責機制。

市人民政府設置的灕江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負責灕江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和統一管理工作,以及監督、協調和指導有關部門依法開展灕江風景名勝資源保護工作。

灕江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根據風景名勝區的實際情況,依照法律、法規建立健全風景名勝資源保護、利用和管理的各項具體制度。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有關縣級人民政府的發展和改革、民族宗教、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文化廣電和旅遊、市場監督管理、城市管理、林業和園林等有關部門以及海事、船檢、航道部門,按照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做好灕江風景名勝區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做好灕江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

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和配合做好灕江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第七條市人民政府和有關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灕江風景名勝區管理聯席會議制度、聯動協同執法機制和執法信息共享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指導、協調、督辦灕江風景名勝區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和相關工作。

灕江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發現不屬於本機構管理職能范圍內的破壞風景名勝資源的違法行為,應當移送有關主管部門依法處理。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風景名勝資源的義務,並有權制止、檢舉破壞風景名勝資源的行為。

灕江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和有關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投訴舉報制度,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對投訴舉報人的信息應當保密,並將處理結果及時反饋給實名投訴舉報人。第二章規劃和保護第九條灕江風景名勝區內的水體、峰林峰叢地貌、岩溶洞穴、濕地、江河沿岸洲島、林木植被、野生動物等自然資源,文物古跡、傳統村落、古建築、古樹名木、歷史遺址、園林建築、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觀,應當嚴格保護,不得破壞或者隨意改變。第十條灕江風景名勝區規劃經批准後,灕江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向社會公布,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查閱。

灕江風景名勝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應當符合灕江風景名勝區規劃要求。第十一條灕江風景名勝區按照資源特色、空間布局和規劃要求,分為特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三級保護區和控制協調區,實行分級保護:

(一)特級保護區應當保持自然原生狀態,禁止各類人工設施建設,除必要的通過性道路外,不開放遊客進入游覽;

(二)一級保護區應當保持景觀自然狀態,禁止建設賓館、招待所、度假村、培訓中心、療養院、游樂園、索道以及其他與風景保護無關的建築物,已經建設的應逐步遷出;

(三)二級保護區應當保護典型景觀格局的完整和良好自然生態環境,控制區內人口規模,限制機動交通工具進入,控制遊客容量,禁止建設與游覽和風景保護無關的設施;

(四)三級保護區應當保護生態環境,合理設置游覽內容和游覽設施;

(五)控制協調區應當保護基本農田和田園風光,加強封山育林,提高綠化覆蓋率。

市人民政府應當依據灕江風景名勝區規劃勘定界線,設立標識,明確保護范圍。

7. 廣西壯族自治區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附件

灕江流來域生態環境保護范源圍
一、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范圍經緯度為:北緯24度38分10秒-25度53分59秒,東經110度07分39秒-110度42分57秒,涉及桂林市象山區、秀峰區、七星區、疊彩區、雁山區全境以及興安縣、靈川縣、臨桂縣、陽朔縣、平樂縣的部分區域。
二、灕江流域生態環境重點保護區域包括:
(一)灕江幹流,自興安縣貓兒山六洞河至平樂縣三江口段;
(二)灕江源頭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川江、黃柏江、小溶江;
(三)青獅潭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及甘棠江;
(四)海洋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灕江流域部分)及潮田河;
(五)灕江風景名勝區;
(六)會仙喀斯特國家濕地公園。
三、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范圍圖(略)

8. 廣西壯族自治區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第六章 開發利用

第四十八條 開發利用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范圍內的水、土地、森林、溶洞、山嶺、洲島、濕地、灘塗等自然資源,應當符合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第四十九條 建設項目應當符合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不符合規劃的,不得批准建設。
灕江幹流河道管理范圍兩側一百米以內不得新建、擴建建築物。其中在灕江風景名勝區的建設應當按照灕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執行,河道管理范圍兩側可視范圍以內不得新建、擴建建築物。但農業灌溉設施、生態環境保護設施、航道設施以及新建、擴建港口設施除外。
第五十條 灕江幹流和桃花江、小東江、遇龍河等主要支流兩岸的建設項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提交有生態評價和對策內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二)對生態環境有影響的,制定並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三)依法做好生態環境恢復工作。
第五十一條 灕江兩岸及風景區內規劃的建設項目,其布局、高度、體量、造型、風格、色調應當與周圍自然景觀和環境相協調。
第五十二條 經批准在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范圍內從事修路、水利和電力工程等作業的,應當採取有效措施保護景物及周圍的林木、植物、水體、地貌,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壞。工程竣工後,應當及時清理施工場地,恢復植被和環境原貌。
第五十三條 因開發建設造成灕江流域生態環境破壞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門按照許可權責令限期治理;開發建設單位逾期不治理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停止開發建設。
第五十四條 灕江流域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農業資源和農業環境狀況,合理安排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生態農業,減少農業污染,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第五十五條 在灕江幹流、主要支流、源頭、水庫保護范圍內的水體,禁止網箱養殖以及可能造成水域污染的其他規模養殖;在灕江流域的其他水體內從事養殖生產的,應當限制規模,保護水域生態環境,防止造成水域污染。
在灕江流域禁止養殖未經批準的外來水生物種。
第五十六條 灕江流域發展旅遊業應當以生態環境承載力為前提,旅遊景點、線路、項目的確定,應當符合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灕江流域經營餐飲、娛樂、賓館等服務性企業,應當採用節能、節水、節材和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的技術、設備和設施。
灕江幹流楊堤至興坪河段沿岸應當限制並規范開發徒步游線路和項目。
第五十七條 灕江風景名勝區內的船舶、排筏、皮筏艇以及其他水上載人工具,應當符合安全技術規范,並實行總量控制。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引導、監督和服務,維護旅遊秩序,保障遊客安全。
第五十八條 進入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區域內的遊客,應當愛護旅遊環境和旅遊設施,遵守旅遊秩序和安全、衛生規定,不得隨意丟棄廢棄物污染環境。
第五十九條 灕江遊船等船舶應當採用環保燃料、節能環保型動力、環保餐具,並將廢棄物集中回收,進行無害化處理。
遊船碼頭應當建設回收船舶污染物並實施無害化處理的設施;對船舶污染物應當委託有資質的污染物接收單位處理。
第六十條 在灕江沿岸以及風景區進行攝影攝像、教學科研、參觀考察、攀岩登山等活動,應當遵守各項管理制度,愛護生態環境,禁止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

9. 桂林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10年主要工作部署

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著重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狠抓項目投資,強勁拉動經濟實現新增長
繼續把抓投入上項目作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實開展以城市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建設、城鄉風貌建設為重點的項目建設大會戰。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60億元,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705億元。統籌推進重點項目239項,年度投資236億元。
強力推進「四大建設」。城市建設力爭完成投資200億元,突出抓好以臨桂新區和老城改造「1212」工程為重點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完成投資120億元,積極推進以「兩鐵五高三庫」為代表的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兩江國際機場航站樓擴建工程建設。工業園區建設力爭完成投資80億元,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蘇橋經濟開發區、西城經濟開發區建設,全力打造百億元工業園區。城鄉風貌和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力爭完成投資43億元,以桂柳、桂梧、桂黃高速公路及桂陽公路沿線、灕江兩岸和12縣城為重點,全面加快城鄉風貌改造,帶動重點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
強化項目管理和前期工作。繼續按照「一個建設項目、一名主管領導、一個工作機構、一個計劃目標、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項目建設責任制,加大項目前期經費投入,完善部門聯合審批制度,推進並聯式審批工作,千方百計促進新建項目集中開工,千方百計推進續建項目早日竣工達產。
加強財政和金融工作。加強財源建設和收入征管,不斷壯大財政實力。繼續深化各項財政改革,加強政府投資項目資金的調度與監管,做好項目資金保障工作。創新投融資模式;把握中央、自治區投資走向,加強項目編制和申報,積極爭取中央、自治區更多資金支持。完善政銀企合作機制,大力推進「引銀入桂」工作。
(二)轉變發展方式,推進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的現代工業實現新發展
堅持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充分利用國家給予我市發展工業的有關政策,以「五大五小」優勢產業為支柱,以強優企業為龍頭,以園區為載體,繼續加大投入,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工業總產值突破1200億元,增長18%以上;工業增加值420億元,增長16%以上;技術改造投資確保增長35.5%。
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一步辦好桂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充分發揮高新區的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高新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全面推進桂磨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做大做強做優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術產業;大力發展軟體服務外包、動漫等新興產業。
加快優勢產業發展。在繼續推進「五大五小」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機械、汽配、橡膠、醫葯、特色農林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升級換代。機械產業重點發展電工電器、工程機械、橡膠機械、機床工具、儀器儀表和機電一體化。汽配產業重點發展油電混合動力、汽車電子、汽車底盤及新能源客車。橡膠產業重點發展高等級子午線輪胎、乳膠及橡膠製品。醫葯產業重點發展現代中葯、生物制葯、化學葯及醫療器械。特色農林產品精深加工重點發展糧油、果蔬、畜禽、竹木等產品加工。鼓勵建設中間產品、元器件、零部件、配件等生產資料市場。
加快企業結構調整。堅持以技術改造提升優勢產業,堅持以大企業大集團帶動優勢產業,繼續抓好招大引強、培優扶強工作,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著力在科技攻關、技術改造、煤電油運、市場營銷、融資擔保等方面提供服務。
加快重點工業園區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管理體制,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及產業規劃,加大工業土地儲備力度,拓展園區發展空間。繼續開展以「路、水、電、網、房、校、所」為重點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高層次大規模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工業項目向園區集聚,加快發展產業互補、功能齊全、特色鮮明的園區經濟。各縣工業集中區要以特色農產品加工和優勢資源型工業為重點,加快發展與大型企業集團相配套的產業集群,大力推動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協作,著力打造一批工業強縣。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推進工業企業「退二進三」,力爭新入園企業和項目100個以上,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以上。
(三)優化農業結構,促進以特色農業為主導的現代農業實現新進步
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要求,以結構調整為重點,以規模農業、品牌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為核心,全面提升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以上,力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深入實施灕江、湘江、資江和桂江流域及山區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著力提高特色效益農業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產業化水平。大力推廣超級稻、測土配方施肥和農作物間套種等新品種、新技術,著力建設優質糧食、果蔬、畜禽、中葯材、竹木花卉等一批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抓好糧源基地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抓好果蔬標准園建設,提升出口果蔬品質。加快特色種養業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鼓勵發展特色養殖。積極推進竹木加工貿易、人造板、竹製品、木衣架等產業發展。扶持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確保食品加工業和林產工業產值分別突破150億元、55億元。積極創建全國循環農業示範市,加快現代設施農業、生態循環農業和旅遊觀光農業發展,推進「魅力桂林鄉村農業四季游」20條觀光農業線路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特色節慶活動水平,加快休閑農業發展。
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能力。
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引導和扶持農村土地規范流轉,全力抓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1600萬畝集體林權主體改革任務。積極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推進城鄉結合部和景區周邊農村率先一體化發展。組織150個自然村開展「普惠制」新農村建設試點,繼續創建400個文明衛生村,建設農村衛生廁所1.55萬座。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啟動89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施水庫移民新村建設工程。加大扶貧開發力度,高標准完成第三批82個貧困村「整村推進」任務。
(四)提升壯大旅遊業,推動以旅遊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實現新進展
充分把握建設桂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的重大歷史機遇,勇於改革,敢為人先,統籌規劃,大膽創新,積極爭取國家、各部委和自治區的支持,全力推進建設桂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各項工作,加快旅遊集散地建設,著力打造國際旅遊勝地和大桂林國際旅遊目的地,把旅遊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以旅遊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接待國內外遊客增長5%,旅遊總收入增長10%。
加快旅遊業轉型升級。全面啟動旅遊「二次創業」,整合旅遊資源,豐富和完善以市區為中心、各縣為節點的大桂林旅遊圈,發展一批旅遊強縣和特色旅遊小城鎮,建設多樣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旅遊產品體系。推出歷史文化旅遊精品線路,推進灕江流域特色旅遊富民項目建設,拓展觀光旅遊。實施「精品景區工程」和「精品酒店工程」,建設一批特色旅遊文化街區和精品旅遊設施,發展高端旅遊。打造「兩江四湖」濱水旅遊休閑帶、環桂林老城休閑度假帶、陽朔「十里畫廊」等生態休閑旅遊區,發展休閑旅遊。全力辦好第四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和首屆中國桂林國際旅遊博覽會。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編制臨桂新區和老城區商業網點規劃,出台加快發展商貿業政策措施,加快發展信息、物流、金融、咨詢、法律等服務業。大力發展新型流通業態,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大型商貿企業和品牌,培育2—3家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大型商貿流通企業。推進桂林市現代物流園區、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前期工作。合理布局,發展壯大旅遊商品、農產品、建材、五金機電、汽車及汽車配件等商貿批發市場、專業市場和大型商業零售網點,構建新興特色商圈。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大力培育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體育保健、家政服務等消費熱點,促進居民消費。繼續實施擴大城鄉居民消費「510」活動和家電下鄉工作,落實農機購置補貼,大力推進農家店、農資配送中心、「雙百市場」、標准化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工程等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和「八桂放心肉」工程建設,促進農村消費。建設經濟適用房25萬平方米。
(五)加快城鎮化進程,繼續掀起城市建設新高潮
堅持以臨桂新區建設和老城改造提升為重點,完成《桂林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桂林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及上報,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著力提高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
全面推進新區建設。堅定不移地實施「保護灕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發展戰略,舉全市之力,加快新區建設,切實把新區建設作為城市建設的主戰場,迅速構建新區城市框架。繼續統籌推進新區規劃,完善城市水系、路網等規劃布局。千方百計加大投資力度,新開工項目65項,總投資199億元,確保完成年度投資25億元。。
提升完善老城功能。加快老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善灕江小流域綜合整治以及重要街區規劃設計。
加強特色城鎮建設。
(六)推動文化創新,培育文化桂林建設新亮點
堅持文化立市,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於文化建設全過程,著力培育城市人文精神,以文化創新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全面提升文化創造力、凝聚力、輻射力。
制定文化發展規劃。堅持一手抓文化事業繁榮,一手抓文化產業發展,加快編制《桂林市文化發展規劃》。
加強文化基礎建設。全力推進「一院兩館」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抓好甑皮岩遺址博物館二期工程、以靖江王陵大遺址保護工程為核心的歷史文化建設項目、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紅色旅遊等項目實施。
推進文化精品建設。繼續打造百姓大舞台、百姓文化大講壇、灕江之聲、市民讀書月、五通農民畫等文化品牌,以品牌文化帶動社區、企業、農村群眾文化蓬勃發展。鼓勵支持文化人才深入基層體驗生活,創作一批具有桂林特色、時代風采和市場前景的舞台藝術精品,優秀文藝精品。舉辦第二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制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大力推進高新區創意產業園、雁山動漫文化產業園等園區建設。
(七)推進改革開放,爭創活力桂林建設新優勢
繼續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合作,著力推進關鍵環節的改革,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探索公立醫院改革,構建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推進興安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實現參保覆蓋率80%以上。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推進國有、集體企業和供銷體制改革,加強國有資產監管,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和社會事業等領域。
建設創新型桂林。深入開展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和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創建活動,加快實施《桂林創新計劃(2008—2010)》和科技「355工程」。扶持企業申報專利、爭創馳名商標和國家、自治區名牌,提高自主知識產權擁有量。大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支持組建產業技術聯盟,創建2家國家級、4家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提高開放合作水平。主動融入泛珠三角「9+2」、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等多區域合作。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招商方式,拓寬招商渠道,堅持大招商、招大商,加大「央企入桂」、「百企入桂」工作力度,健全招商引資目標管理責任制、評價考核機制。深化「大兌現,大服務」活動,進一步提高項目履約率、開竣工率、資金到位率。爭取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22億美元以上,引進市外境內到位資金突破300億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0個。充分利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中國—東盟博覽會平台,加快桂林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建設,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拓展東盟等新興市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7.80億美元,增長11%。
(八)科學保護環境,提升生態桂林建設新水平
以建設生態山水名城為目標,以保護灕江為重點,加強生態建設,抓好節能減排,加快生態文明示範市創建步伐。
優化灕江流域生態。全面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關於「科學保護灕江」重要批示精神,積極推動《灕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灕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盡快出台。研究探索灕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爭取列入國家生態補償財政轉移支付基金試點。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組織實施《桂林生態市建設規劃》,抓好《桂林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落實。全面開展造林綠化,實現人工造林34萬畝,掀起新一輪植樹造林高潮,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繼續實施沼氣池建設工程,新建沼氣池1.25萬座,可建池入戶率超過78%。
扎實抓好節能減排。嚴格落實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繼續推進環保專項行動,強化對污染源在線監控和監督性檢測,促使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抓好重點企業節能降耗,堅決淘汰落後產能,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確保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完成各縣和重點工業園區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建設。提升醫療廢棄物處置水平。積極推廣應用節能節水技術和產品,推廣綠色建築,強化新建建築、大型公共建築節能。積極爭取列入「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城市」。
(九)保障和改善民生,開創和諧桂林建設新局面
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就業保障,發展社會事業,完善社會管理,解決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統籌推進城鄉就業,穩定基本就業形勢,全面實施首批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實現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34萬人次以上。扎實推進勞動仲裁執法,創建和諧穩定勞動關系。以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為目標,抓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5.85萬人,失業保險參保24萬人,基本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5.5萬、26.6萬、24.8萬。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攻堅工作,繼續實施中職學生各項資助政策。積極支持駐桂林高等院校、市衛生學校、市交通技校新校區建設,做好臨桂新區中小學布局規劃。推進培智、聾啞、七中三校搬遷工程建設。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逐步擴大醫療救助和醫療惠民范圍。完成7所國家標准縣級醫院、18所鄉鎮衛生院建設,建立「15分鍾」社區衛生服務圈。做好重大傳染病防控,增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能力。
不斷完善社會管理。健全基層自治機制,鞏固和擴大基層民主。建立和完善政府依法行政各項制度,積極創建法治城市、法治縣區,大力開展「和諧建設在基層活動」,爭創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城市。以公安信息化建設為抓手,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扎實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深入實施惠民工程。繼續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緊迫的問題入手,籌集資金10億元以上,全力辦好10項惠民工程:
1.教育惠民工程。①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②實施庫區普通高中學生免除學費工程。對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庫區移民給予學費資助。
2.醫療衛生保障惠民工程。①實施基本公共衛生保障工程。②實施母嬰健康「一免二補」幸福工程。對新婚夫婦實行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對孕婦產前篩查及新生兒疾病篩查實行補助。③建立困難危重孕產婦救助基金。④實施「健康快車」復明工程。完成全市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1000例以上。
3.社會保障惠民工程。①繼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參保率達90%以上,補助標准從每人100元提高到120元。②繼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補助標准從每人80元提高到120元,力爭參合率達95%以上。③實施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障工程。④實施「陽光家園計劃」建設工程。建設10個殘疾人日間托養機構,為200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提供居家托養服務。
4.文化惠農工程。①實施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示範工程。在50個村實現一個燈光球場、一個文藝舞台、一棟綜合樓(活動室),組建一支農民文藝隊、一支農民籃球隊。②繼續實施20戶以上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
5.安居惠民工程。①新開工建設2萬平方米廉租房。②繼續落實少數民族聚居村寨防火工程。
6.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①完成55個自然村(屯)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②實施村(屯)道路建設。③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60處,解決2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7.城鄉社會服務工程。①新建、改擴建計生服務站、所20個,村級健康家庭服務室100個。②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和改造農家店280家。
8.「放心菜」工程。實施農貿市場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室建設工程,在市區鐵路、七星、東蓮、金雞嶺和中北5個農貿市場及12縣城農貿市場各建1個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室。
9.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實施「兩江四湖」二期———桃花江、南溪河、小東江綜合治理工程,改善老城生態景觀環境,增加市民休閑場所。
10.城市交通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繼續實施市區重要交通節點改造,重點建設福利路、芳香路、陽江南路,改善市區交通條件。

10. 灕江風景名勝管理條例是哪一年頒布

《風景名勝區條例》是經2006年9月6日國務院第149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文件。
風景名勝資源是極其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切實保護好這些資源,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課題。我國風景名勝資源豐富,長期以來,黨和政府對風景名勝資源保護十分重視。現行條例對加強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合理利用風景名勝資源,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現行條例的一些規定已經不能適應風景名勝區管理工作的需要,實踐中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風景名勝區規劃制度不完善,風景名勝區規劃的編制、修改工作滯後,規劃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規劃權威性不夠,隨意變更規劃的現象仍然存在。對風景名勝區的保護措施不力,許多地方對風景名勝資源重開發、輕保護,沒有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破壞風景名勝資源的現象還很嚴重。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的設置比較混亂,政企不分,權責不清。風景名勝區門票和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的收取、使用制度不完善,使風景名勝區保護難以形成良性循環,影響了風景名勝區保護目標的實現。法律責任規定得過於原則,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可操作性不強,給執法工作帶來困難。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有必要在總結風景名勝區管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現行條例進行修訂。新條例共7章52條,主要規定了風景名勝區的設立、規劃、保護、利用與管理等內容。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