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黑龍江省供熱管理條例文件

黑龍江省供熱管理條例文件

發布時間: 2022-06-01 20:14:44

『壹』 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城市供用熱管理,保障安全穩定供熱,規范供熱採暖行為,改善民生,節約能源,維護熱用戶、供熱單位和熱源單位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城市規劃區及其他實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區內從事供熱規劃、建設、經營、管理的單位、個人和熱用戶,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城市供熱(以下簡稱供熱),是指在城市規劃區及其他實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區內由熱源產生的蒸汽、熱水通過管網為熱用戶提供生產和生活用熱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熱源單位,是指為供熱單位提供熱能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供熱單位,是指取得供熱許可證,利用熱源單位提供或者自行生產的熱能從事供熱經營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熱用戶(以下簡稱用戶),是指消費供熱單位熱能的單位和個人。第四條冬季採暖是本省城鎮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供熱事業是直接關系公眾利益的基礎性公用事業。本條例所稱的熱是具有不可選擇性的公用服務性特殊商品。

供熱實行政府主導,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和個人投資、參與經營。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發展熱電聯產和區域鍋爐等集中供熱方式,制定取消分散鍋爐供熱的計劃,並按照城市供熱專項規劃逐年提高集中供熱比例。第五條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省供熱管理工作,並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地,下同)、縣(市、區,下同)供熱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供熱管理工作。

財政、價格監督、質量技術監督、電力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共同做好供熱管理工作。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建築節能技術和設計規范,推廣科學先進、節能環保的供用熱方式和技術。加強對供熱事業的管理和監督,提高供熱科學管理水平,保證供熱質量。第二章供熱規劃與建設第七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供熱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編制供熱專項規劃。供熱專項規劃經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評審後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由市、縣供熱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編制供熱專項規劃應當遵循統籌安排、合理布局、遠近結合、分期實施的原則,重點發展集中供熱。

供熱專項規劃應當包括逐步取消分散鍋爐供熱的計劃和最終取消分散鍋爐供熱的年限。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供熱專項規劃。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本條例第七條第一款規定辦理批准手續。第九條供熱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供熱專項規劃,統籌安排熱源建設和管網布局。

建設單位在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前,應當向供熱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供熱主管部門根據供熱專項規劃確定供熱方案,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供熱方案進行建設。工程竣工後,應當組織供熱單位參加專項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熱源建設單位在項目列入年度建設投資計劃前,應當取得相應供熱主管部門核發的技術論證報告書。50萬平方米以上(含50萬平方米)熱源項目由省建設主管部門核發; 50萬平方米以下熱源項目由市、縣供熱主管部門核發。

市(地)供熱主管部門可以委託區供熱主管部門受理用熱申請,確定供熱方案。第十條新建建築應當安裝供熱計量裝置和室溫調控裝置。對既有建築供熱系統,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在建築節能改造時,同步安裝供熱計量裝置和室溫調控裝置。

供熱單位負責供熱計量裝置和室溫調控裝置的選型、購置和安裝,其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建設單位或者其他單位均不得自行采購、安裝供熱計量裝置和室溫調控裝置;建設主管部門對建設單位或者其他單位自行采購、安裝供熱計量裝置和室溫調控裝置的,不得批准投入使用。

供熱計量裝置須經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檢定合格後方可安裝使用。供熱計量裝置在保修期內,由生產企業負責維修更換;保修期外,由供熱單位負責維修更換。

供熱計量裝置和室溫調控裝置的選用、安裝、使用和維護的具體辦法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第十一條新建、擴建、改建供熱工程,應當符合供熱專項規劃,並經當地供熱主管部門同意。

供熱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單位承擔,並執行國家和省有關技術標准和技術規范。

『貳』 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城市供用熱管理,保障安全穩定供熱,規范供熱採暖行為,改善民生,節約能源,維護熱用戶、供熱單位和熱源單位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城市規劃區及其他實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區內從事供熱規劃、建設、經營、管理的單位、個人和熱用戶,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城市供熱(以下簡稱供熱),是指在城市規劃區及其他實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區內由熱源產生的蒸汽、熱水通過管網為熱用戶提供生產和生活用熱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熱源單位,是指為供熱單位提供熱能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供熱單位,是指取得供熱許可證,利用熱源單位提供或者自行生產的熱能從事供熱經營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熱用戶(以下簡稱用戶),是指消費供熱單位熱能的單位和個人。第四條冬季採暖是本省城鎮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供熱事業是直接關系公眾利益的基礎性公用事業。本條例所稱的熱是具有不可選擇性的公用服務性特殊商品。

供熱實行政府主導,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和個人投資、參與經營。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發展熱電聯產和區域鍋爐等集中供熱方式,制定取消分散鍋爐供熱的計劃,並按照城市供熱專項規劃逐年提高集中供熱比例。第五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省供熱管理工作,並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地,下同)、縣(市,下同)供熱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供熱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共同做好供熱管理工作。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建築節能技術和設計規范,推廣科學先進、節能環保的供用熱方式和技術。加強對供熱事業的管理和監督,提高供熱科學管理水平,保證供熱質量。

鼓勵應用先進技術,使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進供熱單位實行智慧供熱,推進供熱行業節能降耗。第二章供熱規劃與建設第七條市、縣供熱主管部門應當組織編制供熱專項規劃,經省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評審,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由市、縣供熱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編制供熱專項規劃應當遵循統籌安排、合理布局、遠近結合、分期實施的原則,重點發展集中供熱。

供熱專項規劃應當包括逐步取消分散鍋爐供熱的計劃和最終取消分散鍋爐供熱的年限。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供熱專項規劃。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本條例第七條第一款規定辦理批准手續。第九條供熱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供熱專項規劃,統籌安排熱源建設和管網布局。

國土空間規劃主管部門依法對涉及供熱設施的建設工程進行規劃許可審查時,應當徵求同級供熱主管部門的意見。工程竣工後,建設單位應當組織供熱單位參加專項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十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施非節能建築和供熱設施的改造計劃,並明確改造完成時限。第十一條新建、擴建、改建供熱工程,應當符合供熱專項規劃。

供熱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單位承擔,並執行國家和省有關技術標准和技術規范。第十二條在已建成和規劃建設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管網的范圍內,不得批准新建、擴建自備熱電廠和永久性鍋爐。

熱電聯產供熱范圍以外的新建房屋和舊城改造,應當實行區域鍋爐供熱;在區域鍋爐供熱管網敷設范圍內,供熱單位有能力提供熱源的,不得批准新建分散鍋爐供熱工程。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對本條第一款和第二款規定范圍內已有的分散鍋爐,制定計劃拆除或者改造後並入集中供熱管網。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拆除、遷移、改建、變賣熱源設施。確需拆除、遷移、改建、變賣熱源設施的,應當提前向當地供熱主管部門報告,並提供替代熱源設施,保障用戶的用熱權益。第十三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增加對城市老舊供熱管網改造的資金投入,並使城市老舊供熱管網改造與城市市政公用設施管網規劃建設相協調。具體投入標准與方式由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第十四條新建、擴建、改建建築新增供熱面積的,建設單位應當繳納供熱基礎設施配套費。

『叄』 黑龍江省供熱管理條例

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
(2011年8月12日黑龍江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6次會議通過;根據2015年4月17日黑龍江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關於廢止和修改<黑龍江省文化市場管理條例>等五十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城市供用熱管理,保障安全穩定供熱,規范供熱採暖行為,改善民生,節約能源,維護熱用戶、供熱單位和熱源單位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省城市規劃區及其他實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區內從事供熱規劃、建設、經營、管理的單位、個人和熱用戶,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城市供熱(以下簡稱供熱),是指在城市規劃區及其他實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區內由熱源產生的蒸汽、熱水通過管網為熱用戶提供生產和生活用熱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熱源單位,是指為供熱單位提供熱能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供熱單位,是指取得供熱許可證,利用熱源單位提供或者自行生產的熱能從事供熱經營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熱用戶(以下簡稱用戶),是指消費供熱單位熱能的單位和個人。
第四條 冬季採暖是本省城鎮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供熱事業是直接關系公眾利益的基礎性公用事業。本條例所稱的熱是具有不可選擇性的公用服務性特殊商品。
供熱實行政府主導,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和個人投資、參與經營。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發展熱電聯產和區域鍋爐等集中供熱方式,制定取消分散鍋爐供熱的計劃,並按照城市供熱專項規劃逐年提高集中供熱比例。
第五條 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省供熱管理工作,並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地,下同)、縣(市、區,下同)供熱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供熱管理工作。
省農墾總局、省森林工業總局負責墾區和重點國有林區的供熱管理工作,業務上接受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和指導。
財政、價格監督、質量技術監督、電力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共同做好供熱管理工作。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建築節能技術和設計規范,推廣科學先進、節能環保的供用熱方式和技術。加強對供熱事業的管理和監督,提高供熱科學管理水平,保證供熱質量。

『肆』 黑龍江供熱條例2021

鶴崗市,雞西市,牡丹江市,黑河市,伊春市,黑龍江供熱條例2021。

『伍』 黑龍江省供熱管理條例2021分戶供暖暖氣漏水誰負責分戶供暖室內暖氣漏水.樓下被淹.供熱公司是否負責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1

『陸』 黑龍江省建設廳下達的最新關於居民住宅供熱使用面積標准收費的通知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柒』 我想找一下《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的內容

http://www.hrbgngs.com/news/shownews.asp?newsid=337

2005年4月8日黑龍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
(發布時間:2005-4-19)

黑龍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第24號
《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已由黑龍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於2005年4月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1996年8月31日黑龍江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的《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同時廢止。
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05年4月6日

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發展城市供熱事業,加強城市供用熱管理,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維護熱用戶、供熱單位和熱源單位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本省城市規劃區內從事供熱規劃、建設、經營、管理的單位、個人和熱用戶,均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城市供熱(以下簡稱供熱),是指在城市規劃區內由熱源產生的蒸汽、熱水通過管網為熱用戶提供生產和生活用熱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熱源單位,是指為供熱單位提供熱能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供熱單位,是指利用熱源單位提供或者自身生產的熱能從事供熱經營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熱用戶〈以下簡稱用戶),是指消費供熱單位熱能的單位和個人。
第四條供熱實行市場化經營,引人競爭機制,鼓勵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和個人投資、經營。
供熱實行特許經營制度,供熱單位應當具備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市場准人條件。
供熱實行統一規劃和管理,發展集中供熱,限制並限期取消分散鍋爐供熱。
第五條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省供熱管理工作,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行署,下同)、縣(市,下同)供熱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供熱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供熱管理工作。
省農墾總局、省森林工業總局負責本系統小城鎮的供熱管理衛作,業務上接受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和指導。
財政、價格、質量技術監督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參與供熱管理工作。
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供熱事業的管理和監督,鼓勵研究、推廣、採用建築節能技術以及先進的供熱方式、技術和設備,提高供熱的科學技術水平和供熱質量。
第二章規劃與建設
第七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供熱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編制供熱專項規劃。供熱專項規劃應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按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市、縣供熱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編制供熱專項規劃應當遵循統籌安排、合理布局、遠近結合、分期實施的原則。應當重點支持發展熱電聯產和區域鍋爐供熱,逐年提高熱電聯產在集中供熱中所佔的比重。
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供熱專項規劃,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本條例第七條第一款規定辦理批准手續。
第九條新建、擴建、改建供熱工程,應當符合供熱專項規劃,並經當地供熱主管部門同意。
第十條新建居住建築的供熱系統應當實行分戶循環、分戶控制,逐步達到分戶計量。
市、縣人民政府對現有的居民室內單管循環供熱系統,應當制定計劃,逐步改造。
居民室內供熱系統改造工程,應當嚴格執行設計文件和施工規范。因違反設計文件和施工規范給用戶造成損失的,施工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一條供熱工程的設計、施工,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並執行國家和省有關技術標准和技術規范。
供熱工程峻工後,建設單位在組織建設工程質量峻工驗收時,應當邀請有關供熱單位參加供熱工程專項驗收。
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供熱工程,不得投人使用。
第十二在已建成和規劃建設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管網的范圍內,不得批准新建、擴建燃煤自備熱電廠和永久性燃煤鍋爐。
熱電聯產供熱范圍以外的新建房屋和舊城改造,應當實行區域鍋爐供熱;在區域鍋爐供熱管網敷設范圍內,供熱單位有能力提供熱源的,不得批准新建分散鍋爐供熱工程。
市、縣人民政府對本條第一款和第二款規定的范圍內已有的分散鍋爐,應當制定計劃限期拆除或者改造後並入集中供熱。
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鼓勵發展與熱源工程同步建設、同步使用的城市熱力管網建設,並與城市市政設施建設相協調。
第十四條新建的房屋,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交納供熱工程建設配套費。
分散鍋爐改造後並入集中供熱管網的,可以減免供熱工程建設配套費,具體辦法由市、縣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五條供熱工程建設配套費由市、縣供熱主管部門合同當地財政和價格主管部門提出,報省財政部門和價格主管部門批准。
各級人民政府依法收取的供熱工程建設配套費,應當用於供熱工程建設,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
第三章供熱與用熱
第十六條熱源單位與供熱單位、供熱單位與用戶之間應當分別簽訂供用熱合同(以下簡稱合同)。
合同應當使用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省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監制的示範文本。
第十七條熱源單位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確保供熱單位取得所需的熱量。
供熱單位臨時增加或者減少所需熱量,應當徵得熱源單位同意並簽訂書面協議。
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工程,需要供熱單位供熱的,應當在工程開工前與供熱單位簽訂供熱協議。
第十八條供熱單位應當自行建設、管理熱源廠區外至住宅小區或者單體建築用地規劃紅線以外的供熱設施。住宅小區或者單體建築用地紅線內的供熱設施由建設單位建設。
熱源單位、供熱單位的供熱設施不得超負荷運行。
第十九條電力監管部門應當按照以熱定電的原則,以滿足熱負荷為主要目標制定熱電廠的電力生產、供應計劃,不得以電量指標限制熱電廠對外供熱。
第二十條供熱設施發生故障不能正常供熱,需停熱八小時以上的,熱源單位和供熱單位應當及時通知用戶,並立即組織搶修,恢復供熱,同時報告供熱主管部門。
由於供熱單位原因造成停熱72小時以上不能恢復供熱的,應當給用民適當補償。
第二十一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當規定並公布當地居民供熱起止時間。
未經市、縣人民政府批准,供熱單位不得擅自推遲供熱或者提前停熱。
第二十二條在供熱期限內,居民居室內六時至二十一時的溫度應當達到18℃以上,其他時間不得低於16℃。
檢測居民主內溫度時,應當以卧室門進深二分之一距地面高一點四米處為檢測點檢測。
非居民用戶的室內溫度及其檢測方法,由供用熱雙方在合同中約定。
第二十三條用戶要求停止供熱的,應當在本供熱期開始30日前與供熱單位簽訂停熱協議。但可能危害其他用戶用熱或者影響室內公共設施安全運行的不得停止用熱。
停止用熱的用戶,應當按照市、縣人民政府的規定向供熱單位交納一定數額的熱能損耗補償費。
第二十四條用戶更名的,應當到供熱單位辦理供用熱合同變更手續。
第二十五用戶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擅自連接或者隔斷供熱實施;
(二)擅自增加或者減少供熱管線或者散熱器;
(三)擅自安裝熱水循環裝置或者放水裝置;
(四)擅自改變熱用途;
(五)其他損害供熱設施或者影響供熱質量的行為。
第二十六條用戶室內溫度低於本條例規定最低溫度或者約定溫度的,用戶可以向供熱單位投訴,供熱單位應當自投訴之時起二十四小時內採取措施改正或者提出處理方案。自用戶投訴之時起至七十二小時內未能改正的,供熱單位應當自用戶投訴之日起,按日折算標准熱價退還用戶熱費;屬於熱源單位原因的,由供熱單位向熱源單位追償。
供熱單位既未採取改正措施又不履行賠償責任的,用戶可以向供熱主管部門投訴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供熱主管部門應當對供熱質量和服務進行檢查監督,設置用戶投訴電話及時處理投訴人反映的問題。
第二十七條用戶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或者有下列行為之一,導致室內溫度低於本條例規定溫度或者合同約定溫度的,供熱單位不予賠償:
(一) 未按照規定交納熱費的;
(二)擅自改變房屋結構或者室內供熱設施的;
(三)室內裝修遮擋散熱器嚴重影響供熱效果的;
(四)未採取正常保溫措施的。
因上述原因給其他用戶造成損失的,由責任人負責賠償。
第二十八條供熱單位的司爐和維修人員,應當經過供熱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技術和安全培訓,培訓合格後方可上崗。
第四章熱費管理
第二十九條市、縣供熱主管部門可以分別核定熱電聯產、區域鍋爐、分散鍋爐供熱的社會平均成本費用標准。
熱價由市、縣價格主管部門會同供熱主管部門核定並報當地人民政府批准。
熱電聯產、區域鍋爐、分散鍋爐供熱和節能建築的熱價,可以按照優質優價的原則分別核定。
第三十條安裝用熱計量儀表的用戶,熱費按照儀表讀數計收。
未安裝用熱計量儀表的居民用戶,熱費應當按照房屋的使用面職(包括用熱陽台)計收。已經按照建築面積計收熱費的,應當逐步過渡到按照使用面積計收。
非居民用戶按照房屋建築面積或者使用面積收費的,應當以建築層高三米二為基數計收。層高超過三點二米的,每超過零點一米,加收基本熱價的百分之三,文化、教育、體育以及保護建築等公益性設施加收至百分之百為止。
用熱計量儀表應當經法定檢測機構檢測合格,方可使用。
熱源價格應當以熱能的法定計量單位為計價單位。
本條第二款所稱房屋使用面職的確定辦怯,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制定。
第三十一條用戶熱費應當直接向供熱單位全額交納。
新建房屋未交付購房人使用前的熱費,由建設單位交納;租賃房屋的熱費,由房屋所有人交納,但承租公有住房的,熱費由房屋承租人交納。
第三十二條熱費交納期限由供用熱雙方在合同中約定。使用蒸汽的用戶,應當在每月十日前按照本月計劃用熱量的百分之五十預交熱費,月底結清。
第三十三條用戶逾期未交納熱費,供熱單位可以自逾期之曰起,接照所欠熱費總額的干分之一按日加收滯納金; 逾期三十日仍未交納的,供熱單位可以對其暫緩供熱、限熱或者停止供熱,但不得損害其他用戶的用熱權益。
用戶逾期拒不交納熱費的,供熱單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四條供熱單位的收費人員在收費時,應當佩帶統一標志,文明服務。
用戶不得拒絕、阻撓收費人員登門收費。
第三十五條向居民供熱的用水價格,按照居民生活用水價格結算。
第三十六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並完善供熱保障機制和供熱風險防範機制,保障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待遇的用戶和其他困難用戶的用熱,防範供熱風險、保證供熱安全。
第五章供熱設施管理
第三十七條熱源單位、供熱單位應當對其管理的供熱設施定期進行吹掃清洗、維修養護,保障安全運行。
第三十八條在國家規定的供熱設施的地面、地下的安全保護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修建建築物、構築物;
(二)挖坑、掘土、打樁;
(三)爆破作業;
(四)堆放垃圾、雜物;
(五)排放污水、廢水;
(六)其他影響供熱設施安全的行為。
第三十九條供熱管網、標志、井蓋、閥門、儀表等設施,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熱源單位或者供熱單位同意,不得擅自改變、拆卸或者移動。
第四十條建設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當向熱源單位或者供熱單位查詢有關供熱設施以及地下管網情況。影響供熱設施安全的,建設單位應當與熱源單位或者供熱單位商定相應的保護措施,由建設單位負責實施。
第四十一條供熱設施的更新、改造、維修、養護由產權人負責。居民用戶室內供熱設施的產權,歸房屋所有人所有。
居民用戶入戶管網及樓內的共用供熱設施的更新、改造、維修、養護由供熱單位負責。所發生的費用應當計入熱費成本,標准由價格主管核定。
居民用戶室內供熱設施的維修、養護應當委託供熱單位實施,供熱單位應當及時維修、養護,不得拒絕。其費用已經計入熱費成本的,供熱單位不得另行收費。
經市、縣人民政府批準的統一更新、改造供熱設施所需費用,由當地人民政府結合實際合理確定。
在供熱工程保修期內的更新、改造、維修和養護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
第四十二條熱源出口處的計量儀表,由熱源單位負責安裝、維修和管理,供熱單位負責監督;單位用戶、住宅小區庭院管網進口處的計量儀表,由供熱單位負責安裝、維修和管理。
第四十三條供熱設施發生故障需要搶修時,熱源單位或者供熱單位可以先行施工,,後補辦有關手續。
用戶不得阻撓、拒絕搶修供熱設施或者按照經人民政府批準的計劃改造供熱設施。
確因危及公共安全,情況緊急,在履行通知義務後,用戶不能在規定時內及時趕赴搶修現場的,經熱源單位或者供熱單位負責人批准,並書面通知當地居民委員會和公安派出所後,由當地居民委員會和公安派出所各派二人以上人員到現場配合,可以入室搶修。搶修後,在現場的搶修負責人和配合人員應當搶修單上簽字。因搶修人員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用戶造成損失的,由搶修單位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四條用戶室內裝修遮擋供熱設施影響搶修的,用戶應當無條例自行拆除,不得拒絕搶修。用戶未自行拆除的,由搶修單位拆除,損失由用戶承擔。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建設單位違反本條例下列規定,由供熱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給予以下處罰:
(一)違反本條例第九條、第十一條第三款規定,未經當地供熱主管部門批準的供熱工程或者未經驗收以及驗收不合格的供熱工程投入使用的,處以供工程合同造價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的罰款;
(二)違反本條例第十條第一款規定,新建居住建築未實行分戶循環、分戶控制的處以供熱工程合同造價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的罰款;
(三)違反本條例第四十條規定,處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建設單位當承擔賠償責任。給用戶造成損失的,應當予賠償。
第四十六條熱源單位或者供熱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由供熱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給予以下處罰:
(一)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停熱八小時以上未及時通知用戶的,處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供熱設施發生故障,未立即組織搶修恢復供熱的,處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二)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應當按照推遲供熱或者提前停熱日數退還用戶熱費,並按照退還熱費的數額予以罰款;
(三)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對供熱單位處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七條用戶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的,由供熱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供熱主管部門處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害的,予以賠償。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規定,由供熱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採取改正、補救措施,逾期未改正、補救的,拆除違法建築物、構築物,對個人處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害的,予以賠償。
第四十九條各級供熱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尚未構成犯罪的,由當地人民政府或者上級有關主管部門追究行政責任:
(一)擅自變更批準的供熱專項規劃的;
(二) 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批准建設供熱工程項目的;
(三)挪用供熱工程配套費的;
(四)電力監管部門以電量指標限制熱電廠對外供熱的;
(五)發現違法行為未及時查處的。
第七章附則
第五十條本條例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一九九六年八月三十一日黑龍江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的《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同時廢止。

『捌』 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城市供熱管理,發展城市供熱事業,合理利用能源,保護環境,維護熱源單位、供熱單位和用戶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規劃、建設、經營、使用城市供熱的單位和個人,均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城市供熱,是指由熱電聯產、區域鍋爐、工業余熱(含自備電站)、地熱、核供熱和分散鍋爐等所產生的蒸汽、熱水通過管網供給生產和生活用熱。第三條城市供熱實行統一規劃和管理,發展集中供熱,鼓勵利用先進的供熱方式和設施,限制污染大、耗能多的分散鍋爐供熱的原則。第四條省人民政府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省城市供熱工作,並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縣人民政府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供熱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供熱工作。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城市供熱工作的領導,切實解決供熱工作中的問題,保證正常供熱,並實行市、縣(區)長負責制。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城市供熱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技術與設備,提高城市供熱的科學技術水平。第七條對在城市供熱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表彰或獎勵。第二章規劃與建設第八條城市供熱規劃應當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市、縣供熱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城市供熱規劃。
編制城市供熱規劃應當做到遠近結合、合理布局、統籌安排、分期實施。第九條市、縣城市規劃,應當經市、縣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報省人民政府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由市、縣主管部門監督實施。第十條新建、擴建、改建城市供熱工程,應當符合城市供熱規劃,並經當地市、縣供熱主管部門同意。
城市規劃區內的新建、擴建、改建熱電工程項目,應當以熱定電進行建設。第十一條城市新建房屋、舊城連片改造區和熱力網敷設區內的供熱,應當實行集中供熱,採用先進的供熱方式和設施。現有的鍋爐供熱,應當限期改造。
集中供熱的規模按國家和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二條城市供熱工程的設計、施工,應當由具有相當資格的設計、施工單位承擔,並執行國家有關技術標准和規范。第十三條城市供熱工程竣工後,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組織驗收。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供熱工程竣工後,建設單位應當向當地市、縣供熱主管部門提交竣工技術資料第十四條城市供熱工程建設所需資金,採取國家投資、使用城市維護建設稅、地方及企業自籌、銀行貸款和利用外資等多種渠道籌措。
城市供熱工程建設確需在市、縣范圍內集資或收取供熱配套費和上網費的,應當由當地市、縣人民政府提出,經上級財政和供熱主管部門核准,並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各級人民政府依法籌集的城市供熱工程建設資金,應當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作他用。第三章供熱與用熱第十五條申請經營城市供熱的單位,應當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到供熱主管部門辦理資質審查手續,並取得資質證書後,方可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注冊登記。第十六條具備條件的用戶,應當安裝由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檢定合格的用熱計量儀表。用熱計量儀表的使用,應當符合供熱主管部門的規定。第十七條熱源單位和供熱單位、供熱單位和用戶應當簽訂供用熱合同,不簽合同,不予供熱。
有工作單位的居民用戶,供熱單位應與居民用戶的工作單位簽訂供用熱合同,無工作單位的居民用戶,供熱單位與居民用戶個人簽訂供用熱合同。
供用熱合同內容包括供熱期限、供用熱量、供熱參數、室內溫度、事故處理、維護責任、收費標准、繳費時限和結算辦法及違約責任等。供用熱合同的格式和印製,由市、縣供熱主管部門制定。第十八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公布國家規定的當地居民供熱起止時間,並應嚴格執行。如遇有異常氣候應當提前供熱或延長供熱期限,並提前予以公告。第十九條在採暖期內,供熱單位應當保證居民用戶的室內溫度晝夜不低於16℃。市、縣可規定高於16℃的室內溫度。非居民用戶的室內溫度,由供用熱雙方在供熱合同中約定。
供熱單位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定室內溫度檢點,抽查居民室內溫度。

『玖』 黑龍江省供熱管理條例全文

這個條則共有六十三條,條則內容如下:

第一條 為加強城市供用熱管理,保障安全穩定供熱,規范供熱採暖行為,改善民生,節約能源,維護熱用戶、供熱單位和熱源單位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省城市規劃區及其他實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區內從事供熱規劃、建設、經營、管理的單位、個人和熱用戶,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城市供熱(以下簡稱供熱),是指在城市規劃區及其他實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區內由熱源產生的蒸汽、熱水通過管網為熱用戶提供生產和生活用熱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熱源單位,是指為供熱單位提供熱能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供熱單位,是指取得供熱許可證,利用熱源單位提供或者自行生產的熱能從事供熱經營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熱用戶(以下簡稱用戶),是指消費供熱單位熱能的單位和個人。

第四條 冬季採暖是本省城鎮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供熱事業是直接關系公眾利益的基礎性公用事業。本條例所稱的熱是具有不可選擇性的公用服務性特殊商品。

供熱實行政府主導,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和個人投資、參與經營。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發展熱電聯產和區域鍋爐等集中供熱方式,制定取消分散鍋爐供熱的計劃,並按照城市供熱專項規劃逐年提高集中供熱比例。

第五條 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省供熱管理工作,並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地,下同)、縣(市、區,下同)供熱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供熱管理工作。

省農墾總局、省森林工業總局負責墾區和重點國有林區的供熱管理工作,業務上接受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和指導。

財政、價格監督、質量技術監督、電力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共同做好供熱管理工作。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建築節能技術和設計規范,推廣科學先進、節能環保的供用熱方式和技術。加強對供熱事業的管理和監督,提高供熱科學管理水平,保證供熱質量。

第二章 供熱規劃與建設

第七條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供熱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編制供熱專項規劃。供熱專項規劃經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評審後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由市、縣供熱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編制供熱專項規劃應當遵循統籌安排、合理布局、遠近結合、分期實施的原則,重點發展集中供熱。

供熱專項規劃應當包括逐步取消分散鍋爐供熱的計劃和最終取消分散鍋爐供熱的年限。

第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供熱專項規劃。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本條例第七條第一款規定辦理批准手續。

第九條 供熱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供熱專項規劃,統籌安排熱源建設和管網布局。

建設單位在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前,應當向供熱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供熱主管部門根據供熱專項規劃確定供熱方案,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供熱方案進行建設。工程竣工後,應當組織供熱單位參加專項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熱源建設單位在項目列入年度建設投資計劃前,應當取得相應供熱主管部門核發的技術論證報告書。50萬平方米以上(含50萬平方米)熱源項目由省建設主管部門核發; 50萬平方米以下熱源項目由市、縣供熱主管部門核發。

市(地)供熱主管部門可以委託區供熱主管部門受理用熱申請,確定供熱方案。

第十條 新建建築應當安裝供熱計量裝置和室溫調控裝置。對既有建築供熱系統,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在建築節能改造時,同步安裝供熱計量裝置和室溫調控裝置。

供熱單位負責供熱計量裝置和室溫調控裝置的選型、購置和安裝,其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建設單位或者其他單位均不得自行采購、安裝供熱計量裝置和室溫調控裝置;建設主管部門對建設單位或者其他單位自行采購、安裝供熱計量裝置和室溫調控裝置的,不得批准投入使用。

供熱計量裝置須經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檢定合格後方可安裝使用。供熱計量裝置在保修期內,由生產企業負責維修更換;保修期外,由供熱單位負責維修更換。

供熱計量裝置和室溫調控裝置的選用、安裝、使用和維護的具體辦法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拾』 《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02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