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法規案
1. 江蘇省愛國衛生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動員全社會開展愛國衛生工作,保護人民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愛國衛生工作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愛國衛生工作,是指為改善衛生環境,倡導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危害健康因素,預防和控制疾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而開展的社會性、群眾性衛生活動,包括環境衛生治理(含農村改水改廁)和衛生創建、健康教育與促進、煙草煙霧危害控制、病媒生物預防控制等工作。第三條愛國衛生工作實行政府組織、部門協作、屬地管理、全民參與、科學治理、社會監督的方針。第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愛國衛生工作,將愛國衛生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愛國衛生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第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動員本行政區域內的單位和個人開展和參加愛國衛生工作,可以對愛國衛生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六條每年四月為本省愛國衛生月,集中開展愛國衛生活動。第二章組織和職責第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立的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以下簡稱愛衛會)在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愛國衛生工作。省、市、縣(區)愛衛會辦公室(以下簡稱愛衛辦)設在本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承擔愛衛會的日常工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確定組織或者人員承擔愛國衛生的具體工作。第八條縣級以上愛衛會由發展改革、教育、科技、衛生、財政、公安、住房城鄉建設、市容環境衛生、交通運輸、水利、農業、文化、體育、環境保護、工商、食品葯品監管等部門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團體和鐵路、民航等相關成員單位組成。
愛衛會履行下列主要職責:
(一)貫徹實施愛國衛生相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二)制定愛國衛生工作規劃、計劃、規范和標准;
(三)動員、指導、協調愛國衛生工作;
(四)開展愛國衛生監督、考核工作;
(五)組織愛國衛生科學研究和交流合作;
(六)組織開展其他愛國衛生工作。第九條愛衛會實行成員單位分工負責制。愛衛會成員單位應當按照本級人民政府確定的職責分工共同做好愛國衛生工作,履行下列主要職責:
(一)發展改革部門負責統籌安排愛國衛生基本建設項目,做好愛國衛生專項規劃立項審核;
(二)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加強對學生的健康教育,普及衛生知識,培養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組織師生積極參加愛國衛生活動和衛生宣傳活動;
(三)財政部門負責將愛國衛生工作所需經費列入預算,監督愛國衛生經費的管理和使用;
(四)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加強統籌城鄉區域供水、城鄉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
(五)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加強城鄉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置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對城市市容環境衛生實施監督管理;
(六)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水資源保護規劃,指導飲用水水源保護、入河排污口設置和參與水環境保護工作,組織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指導水利行業供水、排水和污水處理;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預防和控制地方病、寄生蟲病的發生和傳播;
(七)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養殖業、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工作進行指導,開展農田滅鼠工作,做好寄生蟲病等人畜共患疾病防治的有關工作;
(八)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監督文化娛樂經營單位開展愛國衛生工作和執行有關衛生法律法規,指導所屬單位開展健康教育;
(九)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愛國衛生工作進行監督和技術指導,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預防和控制各類傳染病和重大疫情的發生和流行;
(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大氣、水體、土壤、雜訊、固體廢物、放射性廢物、有毒化學品等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十一)食品葯品監管部門負責對葯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妝品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
(十二)體育行政部門負責統籌規劃群眾體育發展,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組織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准,推動國民體質監測和社會體育指導;指導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及其監督管理;
(十三)其他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愛國衛生相關工作。
2. 公共衛生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律分析:衛生法這一行政法法律部門的特殊行政法,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以及與上述法律法規相應的一系列配套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二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採取下列緊急措施並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二)停工、停業、停課;(三)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四)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五)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
第四十五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根據傳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國務院有權在全國范圍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權在本行政區域內緊急調集人員或者調用儲備物資,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
3. 衛生法律案例及見解
[案情介紹]
2004年6月28日,市民吳某因身體不適,到甲醫院就診,被醫生診斷為非淋菌性尿道炎。此後,吳某在該醫院接受治療一個多月。治療期間,醫院多次應用了氟康唑和胸腺肽兩種葯物,葯價共計2061.60元。同年8月,吳某被該院診斷為前列腺炎。得到這個消息,吳某感到很詫異。8月13日,吳某到南京市某大醫院就診,被確診患有前列腺炎。吳某認為,甲醫院存在誤診,耽誤了自己的治療,並讓自己多支付了醫葯費用,應當賠償經濟損失和精神撫慰金,於是將該醫院告上法庭。
那麼,甲醫院的行為有無過錯?誰該為此大葯方買單?
[案情分析]
本案中,吳某到甲醫院掛號就診,醫患雙方之間就依法形成了衛生法律關系。吳某和甲醫院都是衛生法律關系的主體,即當事人。吳某有權得到及時、正確的醫療服務,同時,他必須給付必要的醫療費用;甲醫院應當為患者提供及時、正確的醫療服務,同時,也有權收取必要的醫療費用,這就是衛生法律關系當事人各自應當享有和必須履行的權利和義務,也就是衛生法律關系的內容。衛生法律關系的客體就是當事人雙方權利和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即:吳某的生命健康權利、甲醫院的診療行為和必要的醫療費。
在衛生法學上,衛生法律事實是引起衛生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關鍵因素。根據衛生法律事實是否與當事人的意志有關,衛生法律事實可以分為:衛生法律事件和衛生法律行為。
……
可以買本《衛生法學案例分析》看看呀
4. 衛生法律法規
經確切統計,涉及衛生方面的法律有:《母嬰保健法》、《食品衛生法》、《職業病防治法》、《傳染病法製法》、《職業醫師法》、《獻血法》(《國境衛生檢疫法》、《紅十字會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葯品管理法》)10部。行政法規:《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塵肺防治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護士管理條例》等33部。部門規章有:《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工作條例》、《衛生行政處罰程序》等146部。
因此,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的數量的總和為189部。
5. 三個衛生法律法規案例
答:三個衛生法律法規事實應該案例了。
6. 醫療衛生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多少
醫療衛生管理相關法律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等,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等法律中也有關於衛生方面的規定;
行政法規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血液製品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等;
部門規章有:《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全國醫院工作條例》《醫院工作制度》《醫院工作人員職責》《醫療機構基本標准(試行)》《診療科目名錄》《醫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醫師執業注冊暫行辦法》《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暫行辦法》《關於醫師執業注冊中執業范圍的暫行規定》《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等;
診療護理規范、常規:診療護理規范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是指衛生行政部門以及全國性行業學(協)會針對本行業的特點,制定的各種標准、規程,如《臨床輸血技術規范》《醫院感染管理規范》《醫院感染論斷標准》《醫院消毒衛生標准》《醫院消毒供應驗收標准》《醫療機構和治療儀器應用規范》等,狹義的是指醫療機構制定的本機構醫務人員進行醫療、護理、檢驗、醫技診斷治療及醫用物品供應等各項工作應遵循的工作方法、步驟。
7. 醫療衛生相關的法律法規
醫療衛生管理相關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五十條 列入國家葯品標準的葯品名稱為葯品通用名稱。已經作為葯品通用名稱的,該名稱不得作為葯品商標使用。
第五十一條 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人員,必須每年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傳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葯品的疾病的,不得從事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第四條入境、出境的人員、交通工具、運輸設備以及可能傳播檢疫傳染病的行李、貨物、郵包等物品,都應當接受檢疫,經國境衛生檢疫機關許可,方准入境或者出境。具體辦法由本法實施細則規定。
第五條國境衛生檢疫機關發現檢疫傳染病或者疑似檢疫傳染病時,除採取必要措施外,必須立即通知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同時用最快的方法報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最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郵電部門對疫情報告應當優先傳送。
3、《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條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需要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予以公布、實施。
4、《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第七條 醫療保健機構應當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務。
婚前保健服務包括下列內容:
(一)婚前衛生指導:關於性衛生知識、生育知識和遺傳病知識的教育;
(二)婚前衛生咨詢:對有關婚配、生育保健等問題提供醫學意見;
(三)婚前醫學檢查:對准備結婚的男女雙方可能患影響結婚和生育的疾病進行醫學檢查。
5、《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第八條 血站是採集、提供臨床用血的機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設立血站向公民採集血液,必需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血站應當為獻血者提供各種安全、衛生、便利的條件。血站的設立條件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