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山西城鄉環境治理條例

山西城鄉環境治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02 00:46:48

㈠ 山西省水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生態,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河流、湖泊、渠道、水庫等地表水體以及地下水體的污染防治。第三條水污染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採取措施防治水污染,保障水污染防治資金投入,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水污染防治中的重大問題。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轄區內飲用水安全、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行等相關工作。第五條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水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發展和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行政、農業農村、商務、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第六條省、市、縣、鄉實行河長制,分級分段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河流、湖泊的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環境風險防控等工作。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河流、湖泊、水庫上游地區、水源涵養區以及有關重要生態功能區的水環境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水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水污染防治意識,引導公眾參與水環境保護工作。
鼓勵、支持水污染防治的科學技術研究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第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發現有污染水環境行為的,有權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水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舉報;有關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舉報方式,接到舉報後及時調查處理,並將處理結果向舉報人反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對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標准和規劃第十條省人民政府根據水環境保護的需要,對城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等三項主要污染物,參照地表水環境質量Ⅴ類及以上標准,制定水污染物綜合排放地方標准。
省人民政府根據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改善需要,制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標准。第十一條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自然資源、水行政等部門根據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和水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等情況,編制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部門批准後實施。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將主要河流的源頭區、重要生態功能區以及重要濕地、湖泊等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時,應當根據本地水環境保護需要,禁止規劃建設高污染、高耗水、高環境風險項目。第十四條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水行政、自然資源部門編制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並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城鎮排水主管部門、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部門,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和水污染防治規劃,編制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
城鎮生活污水實際處理量達到設計能力百分之八十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新建或者擴建污水處理廠。第十六條縣(市、區)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等部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編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第三章地表水污染防治第一節工業水污染防治第十七條對重點流域產業布局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汾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幹流及主要支流沿岸禁止新建焦化、化工、農葯、有色冶煉、造紙、電鍍等高風險項目和危險化學品倉儲設施。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城市建成區內已建成的鋼鐵、焦化、化工、有色冶煉、造紙、印染、制葯等水污染較重的企業應當逐步實施搬遷或者依法關閉。第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合理的水資源管理和節約用水機制,推廣節水技術,鼓勵中水回用。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和改革等部門,指導焦化、化工、制葯、造紙、印染、農副食品加工、酒和飲料製造、製革、電鍍、有色金屬、煤炭采選、黑色金屬采選等重點行業企業制定水污染專項治理方案,並監督實施。

㈡ 運城市農村環境衛生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建立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村居民生產生活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山西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集鎮、村莊、河道和城鄉結合部有關垃圾、廁所糞污、畜禽糞污、生活污水和村容村貌等方面事項的管理。第三條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應當堅持政府主導、村民參與、因地制宜、注重長效的原則,逐步實現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和長效化。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的統籌協調、指導和督促檢查。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衛生健康、自然資源、財政和商務等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指導和督促村民委員會做好農村環境衛生工作。第六條村民委員會應當通過制定村規民約、簽訂目標責任書等方式對涉及農村環境衛生等方面的具體事項作出約定,督促村莊內的單位和個人做好環境衛生工作。第七條報紙、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新聞媒體應當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方面的宣傳。

村民委員會應當利用村廣播室、文化活動室、黑板報和村務公開欄等宣傳農村環境衛生知識。

農村中小學和幼兒園應當根據未成年人特點,組織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方面的教育和實踐活動。第八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駐地、集鎮所在地主次幹道、街道兩側和集貿市場應當保持整潔有序,禁止亂搭亂建建築物、亂倒亂放垃圾雜物、亂排污水廢水、亂停亂放車輛和亂拉亂扯線纜等行為。各類門店和經營場所實行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責任制。第九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合理布局農村集貿市場,完善配套設施,引導經營者進入集貿市場。

集貿市場責任人應當加強市場管理,合理設置垃圾收集容器,保持場內以及周邊環境整潔。

經營者應當保持攤位和經營場所的整潔。易產生垃圾的餐飲、農產品等攤位和經營場所應當配置垃圾收集容器。第十條縣(市、區)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在農村建立以戶分類、村莊收集、鄉鎮轉運、縣域統一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

垃圾房、垃圾桶(箱)等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應當合理設置。收集容器應當具有密閉功能,設置位置應當便於投放、收集和運輸。

鄉鎮垃圾中轉站應當滿足農村垃圾日產日清的要求,並配置垃圾收運車輛。第十一條農村生活垃圾應當分類。具體辦法由縣(市、區)人民政府規定。

垃圾房、垃圾桶(箱)等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應當按照分類要求,標明易識標記。第十二條農村生活垃圾清理實行責任人制度。清理責任人應當及時清掃責任區域內的生活垃圾,保持環境整潔,並按照要求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房、垃圾桶(箱)等生活垃圾收集容器。第十三條農村生活垃圾清理責任區域及其責任人按照以下情形劃分:

(一)村民住宅房前屋後的垃圾清理,村民或者住宅使用者為責任人;

(二)村民住宅小區的垃圾清理,實行物業服務企業管理的,物業服務企業的法定代表人為責任人;沒有實行物業服務企業管理的,村民委員會主任為責任人;

(三)村莊轄區內的道路、河道、池塘、水渠、溝渠和文化廣場等公共區域和公共建築的垃圾清理,村民委員會主任為責任人;

(四)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的辦公場所的垃圾清理,其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為責任人;

(五)集貿市場、展覽展銷、商場商鋪和餐飲服務等經營場所的垃圾清理,經營者或者管理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為責任人。

不能按照以上情形劃分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者村民委員會確定。第十四條農村生活垃圾不得丟棄、揚撒、傾倒和堆放在以下區域:

(一)公路路面、公路用地范圍內和橋梁、涵洞兩側;

(二)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

(三)溝渠、池塘、河流、湖泊和水庫等水體;

(四)林帶、綠地和綠籬等公共區域;

(五)其他非指定的地點。

㈢ 運城通報城管撿磚威脅工人,現場到底是不是這樣的

8月27號的時候,運城的執法人員在巡查的過程中,發現了紅旗街醫院的南處出口的地方因道路施工,而被施工人員用油漆噴上了禁止停車的字樣,這一行為違反了《山西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條例》 ,執法人員也是立刻通知道路施工的負責人員進行整改,而負責人也是答應當晚就會處理。但是到8月28號的時候,執法人員再次來到這里,發現這件事情還沒有處理,就再次通知了負責人盡快將這些用油漆噴的字處理掉,這次執法人員直接在現場監督並沒有離開,而施工人員在這期間更是違規作業,直接在路面上進行岩石的切割,因灰塵非常的大,而引起來往過路人的強烈不滿,執法人員也是隨即讓他們停工,別讓他們限期做出相應的整改,但是施工人員完全沒有聽,依然在進行作業,並且還辱罵執法人員,在保全證據的過程中,當方才發生了肢體上的沖突,並不存在執法人員威脅工人的現象。

而且很多時候,執法人員都是非常冤的,明明自己什麼違法的事都沒有做,卻被一些蠻不講理的人纏著,更有很多的人通過一些簡短的視頻或是別人的口中聽到的一些言論就斷章取義,所以作為執法人員雖然說不能暴力執法,但是也不能歪曲事實,讓執法人員蒙受不白之冤。

㈣ 山西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保障公眾健康,維護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負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有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目標納入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建立健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第四條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發展和改革、科學技術、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商務、衛生健康、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管理、能源、海關等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支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先進技術推廣和科學普及,促進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第二章工業固體廢物第六條礦山、電力、冶金行業等企業應當採取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減少尾礦、煤矸石、廢石、粉煤灰渣、赤泥、鎂渣、冶煉廢渣、脫硫石膏等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貯存量。
鼓勵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的單位採取有效措施,消納工業固體廢物歷史堆存量。
鼓勵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的單位規劃建設資源綜合利用設施。第七條尾礦、煤矸石、廢石等礦業固體廢物貯存設施停止使用後,礦山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等規定進行封場,防止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第八條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和改革、生態環境、能源等主管部門制定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方案,開展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推動企業開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
鼓勵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居民房屋建設等領域使用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產品。
鼓勵科研單位與資源化利用單位研究開發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等新技術,建立科研成果轉化機制,推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技術進步。第九條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的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其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進行利用;暫時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應當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和項目設計要求,建設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設施、場所,安全分類存放,或者採取無害化處置措施。貯存工業固體廢物應當採取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的防護措施。
建設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的設施、場所,應當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准。第十條對屬性不明、無法判定危害特性的固體廢物,由產生固體廢物的單位委託有關技術鑒定機構進行鑒別,根據鑒別結論實施分類管理;對因原料、工藝改變可能導致屬性發生變化的固體廢物,應當及時委託有關技術鑒定機構鑒別。第三章危險廢物第十一條危險廢物產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建立危險廢物管理台賬,如實記錄有關信息,並通過國家危險廢物信息管理系統向所在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申報危險廢物的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處置等有關資料。第十二條從事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經營活動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許可證。
許可證持有單位應當建立危險廢物管理台賬,如實記載危險廢物的種類、數量、來源和環境污染事故等事項,保存環境監測記錄等信息,通過國家危險廢物信息管理系統如實報送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等情況。
許可證持有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存危險廢物管理台賬。第十三條許可證持有單位終止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活動的,應當依法對設施、場所、用地採取污染防治措施,對未利用處置的危險廢物依法處置完畢後,依法向原發證機關申請注銷許可證。
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退役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十四條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和處置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對本單位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進行法律、法規和專業技術等知識的培訓。

㈤ 《太原市城鄉社區治理促進條例》7月1日施行

《太原市城鄉社區治理促進條例》將於7月1日起施行。其中,「新建、改(擴)建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用地面積不得少於1000平方米」等規定,為我市社區治理工作開展提供了保障。4月28日,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條例有關情況作了介紹。
在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立法調研中,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不平衡、不完善等11個方面的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條例共7章51條,關於社區建設的內容設專章作了規定,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市人大法制委負責人表示。
條例規定,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用地應當納入本級國土空間規劃予以保障,其設施主要包括:居(村)民委員會辦公用房、活動場所以及黨群(社區)服務中心、衛生服務中心(站)、養老服務中心以及其他面向居民提供文化、教育、科技、體育、衛生、環境、法律、安全等公共服務的綜合性、多功能設施。
該負責人說,今後,我市新建住宅小區、舊城連片改造居民區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要按照每百戶居民不少於建築面積30平方米的標准納入建設工程規劃,與建設項目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交付政府使用。「建設項目驗收還要邀請民政部門參加。」另外,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沒有社區辦公用房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或者社區辦公用房不能滿足需要的,由縣(市、區)人民政府按照不少於500平方米的標准建設,也可以採取置換、購買、租賃、借用等方式解決。同時,條例也鼓勵駐社區單位為社區提供綜合服務設施,鼓勵支持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鼓勵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集體財產建設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
此外,條例還對社區治理、社區服務、保障措施、法律責任等方面作出詳細規定。(梁濤)
原標題:《太原市城鄉社區治理促進條例》7月1日施行
來源:太原日報

㈥ 太原市城鄉社區治理促進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提高社區治理水平,推進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全面提升城鄉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打造治理有序、正氣充盈、文明和諧的首善之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鄉社區建設、治理、服務等活動。

本條例所稱城鄉社區治理,是指在黨的領導下,以城鄉社區為基本單元,政府、居(村)民委員會、社會組織、居民等各類主體廣泛參與,共同推進城鄉社區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活動。第三條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應當遵守下列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黨建引領;

(二)堅持以人為本,為民服務;

(三)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

(五)堅持共建、共治、共享;

(六)堅持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在本級黨委的領導下,統籌城鄉社區治理工作,將城鄉社區治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城鄉社區治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城鄉社區治理中的重大問題。

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承擔城鄉社區治理的具體工作,指導、支持和幫助居(村)民委員會開展工作。第五條市、縣(市、區)民政部門負責對城鄉社區治理的組織協調、指導、檢查和考核工作,可以委託城鄉社區服務機構做好日常工作。

發展和改革、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規劃和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城鄉管理、農業農村、衛生健康、房產管理、公安、司法行政、大數據應用以及政府其他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和本條例規定,做好城鄉社區治理相關工作。第六條工會、共青團、婦聯、文聯、科協、工商聯、殘聯、紅十字會等組織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協同做好城鄉社區治理工作。第七條居(村)民委員會應當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以服務居民為宗旨,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作用,履行法定職責,依照法律法規協助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相關的社區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工作。第八條鼓勵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各類主體參與城鄉社區治理工作。第九條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加強對城鄉社區治理工作的宣傳,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城鄉社區治理的良好氛圍。第十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對在城鄉社區治理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社區建設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依法制定城鄉社區綜合服務地方標准。第十二條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公共資源配置、人口數量、治理能力等情況劃定社區。城市社區的規模一般與社區居民委員會服務區域相當。

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按照國家政策要求,依法及時有序設立或者調整居(村)民委員會。第十三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當統籌推進養老、托幼、配餐、醫療、購物、文體、警務等生活設施改造,打造功能設施完備、資源配置有效、居民生活便捷的生活服務圈,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第十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居(村)民委員會、駐社區單位以及物業服務企業等應當共建互補,加強城鄉社區環境綜合治理,做好社區環境綠化、垃圾分類、水資源再生利用等工作,美化社區人居環境。第十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農村社區交通運輸、衛生醫療、環境整治、郵政快遞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運行、維護機制。第十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新建、改(擴)建、購買、租賃、項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方式,統籌推進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用地應當納入本級國土空間規劃予以保障。

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主要包括:居(村)民委員會辦公用房、活動場所以及黨群(社區)服務中心、衛生服務中心(站)、養老服務中心以及其他面向居民提供文化、教育、科技、體育、衛生、環境、法律、安全等公共服務的綜合性、多功能設施。

㈦ 太原市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文明開放富裕美麗太原,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及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生態環境,是指依託於東、西山(以下簡稱東西山)和汾河流域基礎上,影響本市生存與發展的水、土地、植被等資源數量與質量的總稱。
東西山及汾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具體范圍由市人民政府按照批準的專項規劃劃定。第三條生態環境保護遵循政府主導、統籌規劃、生態優先、嚴格管理、合理利用、公眾參與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法律法規規定,按照國家、省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要求,深化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改革,明確部門職責。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發展和改革、經濟和信息化、農業、國土資源、城鄉規劃、林業、水務、園林、公安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鼓勵生態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鼓勵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促進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生態環境的義務。
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多元化的生態環境保護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環境保護,鼓勵組織和個人通過捐助、資助等方式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治理工作。第七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對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二章監督管理第八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九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整合各類生態環境保護財政投入,統一設立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
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東西山和汾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管理與補償等。第十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生態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制度,完善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定期對生態資源環境可支撐的人口、經濟規模和容納污染物的承載力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確定生態資源環境承載力和承載水平。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主體功能區制度。根據生態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報告,確定優化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按照功能區劃要求,制定功能區內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區域開發建設規劃。對不符合生態資源環境承載力、功能區劃要求的污染企業實施淘汰或者異地搬遷改造;對重要水資源涵養區、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與保護。第十二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根據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制定產業准入負面清單。第十三條市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企業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實行清潔生產,促進企業間在資源和工業廢物綜合利用等領域進行合作,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使用。
企業應當通過技術改造與技術創新,降低資源消耗、減少工業廢物的產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工業廢物的再利用率和資源化水平。第十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生態環境保護信息。第十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權責統一、合理補償和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建立生態補償制度。第十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實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度和考核評價制度,考評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
依照國家規定,實行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指標完成情況離任審計制度。第十七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綜合、聯合、交叉等形式的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檢查機制,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影響和破壞生態環境行為,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進行處理。第十八條實行生態環境保護監督員制度,建立監督員培訓指導和信息收集、利用、處理、反饋等工作機制。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㈧ 城管抓到我店門口曬毛巾了被拍照了會有什麼嗎

口頭教育並要求撤走毛巾。
《太原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第十三條規定: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應當保持市容整潔,無亂設攤、亂搭建、亂張貼、亂塗寫、亂刻畫、亂吊掛、亂堆放等現象;第十六條規定:主要街道兩側建築物的屋頂、陽台、窗外和外走廊,不得堆放、吊掛有礙觀瞻的物品,由市容環境衛生主管部門除責令其糾正違法行為、採取補救措施外,可以並處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
《山西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條例》第五十九條規定:有違法搭建、堆放、吊掛影響城鎮容貌的物品的行為,由有關主管部門予以警告,並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清理;拒不改正或者清理的,對單位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可以代為清理,清理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

㈨ 陽泉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創造和維護整潔、優美、文明的城市環境,根據國務院《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山西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建成區以及實行城市化管理的其他區域。

實行城市化管理的其他區域由市人民政府確定並公布。第三條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實行政府統一領導、分區負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市容和環境衛生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市容和環境衛生事業所需經費,不斷完善市容和環境衛生設施,提高城市公共服務水平。

市、縣(區)人民政府市容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其他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的相關工作。第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市容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市容和環境衛生行政執法監督舉報制度、投訴受理制度、巡查監督制度,規范綜合執法機構的處置許可權和處置程序,向社會公布投訴舉報電話,及時處理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違法行為。第六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市容和環境衛生法律、法規的宣傳。

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新聞媒體應當對市容和環境衛生知識進行普及宣傳,引導公民樹立維護市容和環境衛生的責任意識。第七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信息化建設,整合市容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與公安、生態環境、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的信息資源,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機制。第八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引導單位和個人參與市容和環境衛生治理活動。

居(村)民委員會應當制定市容和環境衛生公約,引導居(村)民參與市容和環境衛生治理工作。第二章市容和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第九條本市實行市容和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

市容和環境衛生責任區,按照下列規定劃分:

(一)城市道路、街巷、過街天橋、地下通道、公共廣場等城市公共區域,公共廁所、垃圾轉運站以及其他環境衛生公共設施,由縣(區)市容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二)實行物業管理的居住區,由物業管理企業負責;未實行物業管理的居住區、城中村、背街小巷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

(三)鐵路、公路、涵洞、河道、水域以及其他附屬設施,由相關管理單位負責;

(四)文化、體育、娛樂、旅遊景區、公園(公共綠地)、城市小游園、車站、農貿市場、商鋪和停車場等公共場所以及報刊亭、候車亭、戶外廣告等臨街設施,由經營、管理、產權單位負責;

(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內部以及規劃紅線范圍內的區域,由管理、產權、使用單位負責;

(六)電力、通訊、郵政、供水、供氣、供熱以及空中管線等公共設施,由管理、產權單位負責;

(七)在建施工工地由施工單位負責,待建、停建工程工地由建設單位或者所有權人負責;

(八)下水主管網、化糞池由管理單位負責。

確定責任區時,所有權人、管理人、使用人之間約定管理責任的,由約定的責任人負責;范圍和權屬劃分不清或者有爭議的,由具有管轄權的市、縣(區)人民政府予以確定。第十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和責任單位、責任人簽定責任書,並負責指導、監督、檢查、通報市容和環境衛生責任區的責任落實情況。

市、縣(區)人民政府市容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責任區公示制度,向社會公開責任單位、責任人、責任區范圍和聯系方式,方便群眾監督。第十一條市容和環境衛生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保持市容和環境衛生整潔;

(二)保持環境衛生設施完好;

(三)遇有降雪結冰,及時清除積雪殘冰;

(四)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的其他工作。

市容和環境衛生責任單位、責任人對責任區內違反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規定的行為,應當予以勸阻、制止;對不聽勸阻、制止的,應當及時向相關執法部門報告。第三章市容管理第一節建築物和構築物管理

㈩ 太原市城鄉環境衛生設施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鄉環境衛生設施管理,保障城鄉環境衛生設施配套、完好和正常使用,創造干凈、整潔的城鄉環境,推動美麗太原建設,根據國務院《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山西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條例》等有關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鄉環境衛生設施的規劃、建設、管理和維護,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城鄉環境衛生設施管理工作應當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分級負責、建管並重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城鄉環境衛生工作的領導,保障城鄉環境衛生設施管理所需經費,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城鄉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環境衛生設施管理工作。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有關城鄉環境衛生設施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求做好有關城鄉環境衛生設施管理工作。第六條城鄉環境衛生設施建設應當以政府投資為主,建立多元化的投資融資機制。

鼓勵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資建設城鄉環境衛生設施。第七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城鄉環境衛生設施的科學技術研究,大力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和設備,促進環境衛生設施與城鄉建設發展相適應。第八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城鄉環境衛生設施管理法律、法規和知識的宣傳工作,提高公民自覺保護城鄉環境衛生設施的意識。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破壞城鄉環境衛生設施的行為進行舉報。第九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城鄉環境衛生設施管理工作的考核,對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第二章規劃和建設第十條市人民政府城鄉環境衛生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編制城鄉環境衛生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城鄉環境衛生設施建設專項規劃應當納入國土空間規劃。

市人民政府城鄉環境衛生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城鄉環境衛生設施建設標准,根據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制定城市和鄉村環境衛生設施建設實施細則,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應當按照城鄉環境衛生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和建設標準的要求,劃定公共廁所、垃圾轉運站、環衛車輛停車場、環衛工人休息場所、環衛加水點等城鄉環境衛生設施的具體位置以及用地范圍。

新建、改建、擴建城鄉環境衛生設施項目,應當符合城鄉環境衛生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和設施建設標准要求。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佔用城鄉環境衛生設施規劃用地或者改變其使用性質。因特殊原因確需佔用或者改變其使用性質的,應當履行相關批准手續。第十二條城鄉環境衛生收集設施應當滿足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要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方式應當與分類處置方式相適應。

城鄉環境衛生收集設施位置應當相對固定,方便居民生活。第十三條城鄉環境衛生轉運設施應當布局在交通運輸方便的場所,滿足收集、分類、轉運作業要求。第十四條城鄉環境衛生處理、處置設施應當統籌布局,推進園區化建設,建立垃圾綜合處置體系,對垃圾進行綜合利用。第十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農村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和公共廁所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第十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城鄉環境衛生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城鄉環境衛生設施專項規劃和建設標准組織建設公共廁所。第十七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城鄉環境衛生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園林綠地、便道、高架橋下等地帶設置移動式公共廁所。第十八條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和設置城鄉環境衛生設施的,建設單位應當依法建設,並與主體工程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和同時驗收。

城鄉環境衛生設施配套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第十九條城鄉環境衛生專用作業車輛應當滿足垃圾清運和環境清潔要求。

鼓勵環境衛生專用作業車輛使用新能源車輛。第三章管理和維護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