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條例全文

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條例全文

發布時間: 2022-06-02 19:30:27

民法典醫療糾紛怎麼辦

面對醫療糾紛,雙方當事人都因及時冷靜下來,並盡快收集相關證據,然後看能否通過協商調解等方式解決糾紛,如果不行,當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有關訴訟。
【法律依據】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醫療糾紛,是指醫患雙方因診療活動引發的爭議。
第二十二條
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雙方自願協商;
(二)申請人民調解;
(三)申請行政調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

❷ 醫療糾紛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醫療糾紛的處理方式如下:
1、醫患雙方協商處理醫療糾紛;
2、醫患雙方通過衛生行政部門調解處理醫療糾紛;
3、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4、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
【法律依據】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醫療糾紛,是指醫患雙方因診療活動引發的爭議。
第二十二條
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雙方自願協商;
(二)申請人民調解;
(三)申請行政調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

❸ 醫療糾紛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醫療糾紛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如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及其司法解釋。
【法律依據】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妥善處理醫療糾紛,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制定本條例。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一條
為了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護患者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制定本條例。

❹ 江蘇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有效預防與規范處理醫療糾紛,保護患者、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醫療秩序,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醫療糾紛的預防與處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醫療糾紛,是指醫患雙方因診斷、治療、護理等診療活動引發的爭議。第三條醫療糾紛預防應當堅持全面、系統、綜合的工作方針。
醫療糾紛處理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及時、便民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工作的領導,將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的考核指標體系,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職責,協調解決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履行對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執業行為的監督管理職責,督促醫療機構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指導、監督醫療機構做好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應當維護醫療場所的治安秩序,加強對醫療機構內部治安保衛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及時查處涉醫違法犯罪行為。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促進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規范化、專業化。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葯品和醫療器械質量監督管理,做好醫療糾紛中爭議葯品、醫療器械的質量檢驗工作,對有關質量問題依法予以處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民政、信訪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的相關工作。
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醫療責任保險業務的監督管理。第六條衛生健康行政等部門、醫療機構和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新聞媒體,應當加強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宣傳,普及醫療衛生常識,引導公眾理性對待醫療風險,倡導文明、和諧、互信的醫患關系。
新聞媒體在報道醫療糾紛時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客觀公正報道,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第二章醫療糾紛預防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大醫療衛生事業投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高醫療服務能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醫療服務。第八條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建立醫療機構醫療質量管理評估制度、激勵機制和約談制度,加強對醫療機構醫療質量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查處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為。
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督促、指導醫療機構建立健全醫療糾紛預警機制、醫患協商溝通機制。第九條醫院協會、醫師協會等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弘揚醫德醫風,協助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開展醫療質量評估、控制工作,引導和促進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第十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工作制度,評估本機構醫療質量管理規范執行情況,分析和反饋醫療質量信息,對醫療質量問題和醫療安全風險進行預警,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採取有效干預措施,並評估干預效果,促進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
醫療機構應當成立醫療質量管理專門部門或者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醫療質量管理具體工作。
醫療機構應當建立並落實醫療安全責任和過錯責任追究制度。第十一條醫療機構應當執行葯品、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管理規定,全面實行價格公示、費用結算清單等制度;使用特殊葯品或者醫療器械,應當事先徵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同意,急救需要除外。第十二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醫患溝通、投訴管理制度,明確咨詢、投訴管理部門,設置專門場所,配備專(兼)職人員,接受患者及其近親屬的咨詢和投訴,及時解答和處理有關問題。第十三條醫療機構應當對其醫務人員進行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以及診療規范、專業技能、醫患溝通技巧的培訓,加強醫務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第十四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和診療規范,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尊重和平等對待患者,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合理檢查,合理用葯,合理治療。
(二)向患者如實告知病情、醫療措施、醫療費用等情況,並及時解答其咨詢;不宜向患者告知的,應當如實告知其近親屬。
(三)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准,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
(四)按照規定書寫病歷並妥善保管;因搶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時書寫病歷的,有關醫務人員應當在搶救結束後六小時內據實補記,並註明補記時間、補記人。

❺ 江西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預防與處理醫療糾紛,保護患者及其近親屬、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和國務院《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醫療糾紛的預防與處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醫療糾紛,是指患者及其近親屬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就檢查、診療、護理等行為造成的後果及原因、責任、賠償等問題,在認識上產生分歧而引發的爭議。第三條醫療糾紛的預防與處理,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預防為主、依法處理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工作的領導,將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工作納入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協調解決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規范醫療機構准入,加強對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監督管理,督促醫療機構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做好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促進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規范化建設,負責管理和監督從事醫療損害鑒定的司法鑒定機構及其鑒定活動。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應當依法維護醫療機構的治安秩序,加強對醫療機構內部治安保衛工作的監督指導,及時查處侵害醫務人員、患者及其近親屬人身、財產安全和擾亂醫療機構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發展改革、市場監督管理、財政、民政等有關部門應當依照各自職責,做好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的相關工作。第九條醫療機構所在地、患者戶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以及相關單位,負責配合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做好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工作。第十條建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制度。

設區的市、縣(市、區)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療糾紛的人民調解工作。

縣級以上平安建設統籌協調機構應當根據本地實際,指導、協調設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並將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工作納入平安建設目標管理考評內容。第十一條鼓勵和支持醫療機構參加醫療責任保險,鼓勵患者參加醫療意外保險。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引導醫療機構投保醫療責任險。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醫療責任保險承保及理賠工作的監督管理,依法保護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合法利益。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宣傳和醫療衛生常識教育,引導公眾理性對待醫療風險。

涉及醫療糾紛的報道,新聞媒體應當客觀公正,恪守職業道德。第十三條醫療衛生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應當加強醫療衛生行業自律,促進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誠信執業。第二章醫療糾紛預防第十四條醫療機構應當加強醫務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提高醫患溝通能力,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監控和評價制度、醫療安全責任制度和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完善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第十五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醫療糾紛處理制度,設立負責處理醫療糾紛的部門或者配備醫療糾紛處理工作人員,明確醫療機構負責人、科室負責人和醫務人員在醫療糾紛處理中的職責,規范醫療糾紛處理程序。第十六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醫患溝通機制,設置統一投訴窗口和接待場所,配備專(兼)職人員,在顯著位置公布醫療糾紛的解決途徑、程序以及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等相關機構的職責、地址和聯系方式,方便患者及其近親屬投訴或者咨詢。第十七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

(二)關心、愛護、尊重患者,保護患者個人信息和隱私。

(三)因病施治,合理治療。

(四)向患者如實告知病情、醫療措施、醫療風險、醫療費用等情況,耐心解答其咨詢,做好心理疏導;如實告知患者可能對其產生不利後果的,應當如實告知患者近親屬。

(五)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具體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明確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明確同意。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准,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

(六)按照國家規定書寫並保存病歷資料。

❻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醫療糾紛通常是由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的。醫療過失是醫務人員在診斷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失誤。醫療過錯是指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等醫療活動中的過錯。這些過錯往往導致病人的不滿意或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除了由於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的醫療糾紛外,有時,醫方在醫療活動中並沒有任何疏忽和失誤,僅僅是由於患者單方面的不滿意,也會引起糾紛。這類糾紛可以是因患者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對正確的醫療處理、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的並發症以及醫療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也可以是由於患者的毫無道理的責難而引起的。亦有人稱之為醫療侵權糾紛,即醫療服務的提供者與接受者之間對醫療行為及其後果是否侵權及侵權責任的爭議。
法律法規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工作的領導、協調,將其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建立部門分工協作機制,督促部門依法履行職責。第六條 衛生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監督醫療機構做好醫療糾紛的預防和處理工作,引導醫患雙方依法解決醫療糾紛。
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
公安機關依法維護醫療機構治安秩序,查處、打擊侵害患者和醫務人員合法權益以及擾亂醫療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為。
財政、民政、保險監督管理等部門和機構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的有關工作。第九條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以患者為中心,加強人文關懷,嚴格遵守醫療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相關規范、常規,恪守職業道德。
醫療機構應當對其醫務人員進行醫療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相關規范、常規的培訓,並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熱點內容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
錫林郭勒盟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02 06:07:56 瀏覽:136
法官藏匿偽造證據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991
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請流程 發布:2025-02-02 05:55:41 瀏覽:966
醫葯公司法律監管 發布:2025-02-02 05:54:19 瀏覽:734
電力公司違法規定罪名 發布:2025-02-02 05:37:18 瀏覽:477
常芬律師 發布:2025-02-02 03:58:35 瀏覽:638
代理律師為勞動法費用多少 發布:2025-02-02 03:36:12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