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聯合清理
⑴ 多久組織開展1次黨內法規制度集中清理
法律分析:這次集中清理工作是中共中央於去年部署開展的。根據去年6月中共中央批准印發的《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開展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意見》,這次清理工作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清理1978年至2012年6月制定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第二階段(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清理新中國成立至1978年前制定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這次中央發布《決定》,就是第一階段清理工作的重要成果。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紀委關於決定廢止、失效一批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文件的通知》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開展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2〕20號)要求,自2012年10月起,中央紀委對1978年至2012年6月由中央紀委制定或者牽頭制定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進行了清理。現將中央紀委決定廢止的37個文件、失效的28個文件目錄印發給你們,請在工作中注意正確使用。
⑵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啟動了幾次黨內法規清理
中國共嚴黨歷史上啟動了五次黨內法規清理,它們是一九三五年遵義會議,清除了王明,張國壽左右傾主義,一九四二年整風運動,一九五三年處理了高崗集團,一九五七年反對右傾機會主義,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
⑶ 黨內法規集中清理多久一次
法律分析:5年。中共中央對此也要求,今後一般每5年對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開展一次集中清理;同時,在制定或修改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時,對與之不協調、不銜接、不一致的相關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同步進行清理,實現清理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 第一條 為了規范黨內法規制定工作,提高黨內法規質量,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推進依規治黨,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本條例。
⑷ 名詞解釋,法規清理
法規清理指復有權的國家機關,制在其職責范圍內,以一定的方式,對一國一定范圍所存在的規范性法文件進行審查,確定它們是否繼續適用或是否需要加以變動(修改、補充或廢止)的專門活動。
其要點有:
一、法的清理是有權國家機關的一種職權活動,是立法機關的一項基本義務。
二、法的清理對象是現行的規范性法文件,指憲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五種規范性法文件。
三、清理的目的是為了使現行適用的法規盡可能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四、清理的結果是對現行法規或保留、或廢除,或修改,或補充完善,它不是新法規的創制,而是立法活動的一種後續性工作。
五、法的清理需要通過特定的工作方式和程序來完成,或集中清理,或專項清理,還涉及到清理的標准、清理的程序、清理結果的公布等基本問題。
⑸ 廣東省政府規章清理工作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完善政府規章清理工作機制,推動政府規章清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維護法制統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省省人民政府和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清理工作,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政府規章清理,是指根據法律、法規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政府規章進行系統分析,確定其是否保留、修改、廢止或者宣布失效的政府規章管理工作制度。第三條政府規章的制定機關應當加強對政府規章清理工作的領導和監督,並提供必要的人員、經費等保障。第四條省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門、較大的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門、中直駐粵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統稱制定機關的規章實施部門)對其負責組織實施的政府規章進行初步清理,提出清理意見。由兩個以上部門共同實施的,應當由主要實施部門會同其他部門聯合進行初步清理,提出清理意見。
省人民政府法制機構、較大的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以下統稱制定機關的政府法制機構)負責政府規章清理工作的組織、指導和協調,並分別對其同級的規章實施部門提出的初步清理意見進行審查,報制定機關。
其他行政機關和有關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做好政府規章的清理工作。第五條政府規章清理應當堅持合法原則,清理程序、清理結果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等規定。第六條政府規章清理應當堅持及時原則,對與法律、法規、規章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一致的政府規章,應當及時予以修改、廢止或者宣布失效。第七條政府規章清理應當堅持民主原則,廣泛徵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第二章清理方式與標准第一節清理方式第八條政府規章清理分為單項清理、專項清理和全面清理。
單項清理是指對本行政區域內與某一行業特定事項相關的現行有效的政府規章進行清理的活動。
專項清理是指對本行政區域內與某一綜合性事項相關的現行有效的政府規章進行清理的活動。
全面清理是指對本行政區域內全部現行有效的政府規章進行清理的活動。第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對政府規章進行單項清理:
(一)制定了新的某一行業法律、法規的;
(二)某一行業法律、法規已修改、廢止或者宣布失效的;
(三)其他原因需要進行單項清理的。第十條政府規章實施滿3年的,應當按照《廣東省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規定》進行評估,立法後評估報告建議修改或者廢止的,應當進行修改或者廢止。
政府規章自施行之日起5年內未進行立法後評估的,應當進行清理。第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對政府規章進行專項清理:
(一)法律、法規或者國家、省、較大的市要求進行專項清理的;
(二)制定了新的綜合性法律、法規的;
(三)某一綜合性法律、法規已修改或者廢止的;
(四)其他原因需要進行專項清理的。第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對政府規章進行全面清理:
(一)國家、省或者較大的市要求的;
(二)國家、省或者較大的市的政策重大調整,需要進行清理的;
(三)其他原因需要進行全面清理的。第二節清理標准第十三條政府規章清理工作按照以下標准進行:
(一)合法性,即政府規章是否與上位法不一致或者相抵觸;
(二)合理性,即政府規章是否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
(三)協調性,即政府規章之間是否協調一致;
(四)操作性,即政府規章是否存在需要進一步完善或者細化的問題;
(五)實施效果,即政府規章是否實現立法目的;
(六)其他需要清理的內容。第十四條政府規章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可以繼續適用的,予以保留。第十五條政府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予以修改:
(一)部分內容與法律、法規不一致或者相抵觸的;
(二)國家政策重大調整,政府規章的部分內容與之不適應的;
(三)部分內容明顯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
(四)部分內容的程序性、可操作性不強,需要予以細化和完善的;
(五)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的;
(六)其他原因需要予以修改的。
⑹ 黨內法規規范性文件集中清理有何意義
集中清理黨內法規規范性文件的意義在於:
一、對建國以來的黨內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有了全面詳容細的清單,過時、失效、有效,應當適時修改的名單,列出了一份「明白賬」。
二、明確失效、廢止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不再作為規范黨組織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依據,避免各單位行政、決策錯誤、前後矛盾。
三、健全了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在黨內法規建設過程中同步維護黨內法規制度的協調統一,有利於不斷夯實黨內法規制度基礎,為到建黨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內容科學、程度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作出貢獻。
⑺ 2007年2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2007]12號」文,頒發了《關於開展行政法規規章清理工作的通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行政法規規章 清理工作的通知 國辦發〔2007〕1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了更好地適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要求,國務院決定對現行行政法規、規章進行一次全面清理。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清理范圍 (一)現行行政法規; (二)國務院各部門制定的現行規章;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現行規章。 二、清理原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門分別負責清理本級人民政府、本部門制定的規章,並按照以下原則處理: (一)規章主要內容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或者已被新的法律、行政法規、規章所代替的,要明令廢止。 (二)規章適用期已過或者調整對象已消失,實際上已經失效的,要宣布失效。 (三)規章個別條款與法律、行政法規不一致的,要予以修改。 (四)在規章清理中發現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的,要將處理建議送國務院法制辦研究處理。 國務院法制辦具體承辦行政法規的清理工作,並按照以下原則提出建議,報國務院做出決定: (一)行政法規的主要內容已被新的法律、行政法規所代替的,要明令廢止。 (二)行政法規適用期已過或者調整對象已消失,實際上已經失效的,要宣布失效。 (三)行政法規與法律不一致的,要予以修改。 三、清理工作要求 及時清理行政法規、規章是維護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客觀要求和重要措施。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這次清理工作,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國務院法制辦要加強工作指導,抓好督促檢查;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及國務院各部門法制工作機構要認真做好具體實施工作,確保清理工作順利進行。 行政法規和規章清理工作要在2007年10月底前完成。行政法規清理工作完成後,國務院法制辦要及時將清理結果報國務院,經批准後向社會公布。規章清理工作完成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及國務院各部門,要分別將清理結果和現行有效規章目錄向社會公布,並於2007年11月底前將清理工作總結送國務院法制辦(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將清理工作總結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經匯總後報國務院。 附件:規章清理情況表 國務院辦公廳 二○○七年二月二十五日 附件: 規章清理情況表 (一)規章清理統計表 單位名稱 現行規章件數 保留件數 已廢止、失效件數 擬廢止、失效件數 已修改件數 擬修改件數 (二)已廢止和擬廢止規章目錄 已廢止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廢止日期 廢止理由 擬廢止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擬廢止日期 擬廢止理由 (三)已宣布失效和擬宣布失效規章目錄 已宣布失效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宣布失效日期 失效理由 擬宣布失效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擬宣布失效日期 失效理由 (四)已修改和擬修改規章目錄 已修改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重新公布的規章名稱、日期 修改理由 擬修改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擬修改日期 修改理由
⑻ 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如何進行,廢止、保留、修改的界限如何確定
(一)規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宣布失效:
1. 適用期已過;
2. 調整對象已消失或規定的事項、任務已完成,實際上已經失效。
(二)規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宣布廢止:
1. 主要內容與現行法律、法規、規章、國家政策以及上級規范性文件相抵觸,特別是沒有法律依據設定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收費等項目。
2. 主要內容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如違法規定市場准入條件,違法設定行業壟斷、地區封鎖,違反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關系原則,影響環境和資源保護,影響節能減排,違法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違法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義務等。
3. 主要內容已被新的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規范性文件代替。
4. 主要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規范性文件已廢止或失效。
5. 議事協調機構、部門派出機構、部門內設機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三)規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修改:
1. 個別條款與現行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政策以及上級規范性文件不一致,但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有必要繼續實施;
2. 規范性文件之間對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
⑼ 山東省規章清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政府規章清理工作,充分發揮立法的規范、保障、引領和推動作用,促進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山東省政府規章制定程序規定》等法律、法規、規章,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省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規章清理工作,適用本辦法。第三條規章清理工作應當遵循依法、及時、公開的原則,堅持全面清理與專項清理相結合、定期清理與日常清理相結合。第四條省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規章清理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清理工作責任制和長效清理機制,及時協調解決清理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保證清理工作順利實施。第五條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具體負責規章清理的組織實施工作。
規章起草部門或者執行部門應當及時提出修改、廢止或者宣布失效的意見、建議,並依照法定程序送本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審查;規章由多個部門聯合起草或者涉及多個部門職責的,由牽頭部門或者主要部門負責。
前款規定的規章起草部門或者執行部門包含負責起草的機構或者負責執行的機構,以下簡稱起草執行部門。第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全面清理:
(一)國家和本省制定出台規范政府共同行為的法律、法規或者對規范政府共同行為的法律、法規作出重大修改,需要對全部的規章進行清理的;
(二)國家和本省制定出台涉及全局的重大改革發展決策,需要對全部的規章進行清理的;
(三)上級國家機關要求對全部規章進行清理的;
(四)本級政府決定對全部規章進行清理的。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專項清理:
(一)國家和本省制定出台重要法律制度或者對相關領域的法律、法規作出重大修改,需要對部分規章集中進行清理的;
(二)國家和本省制定出台涉及相關領域的重大改革發展決策,需要對部分規章集中進行清理的;
(三)上級國家機關要求對相關領域的規章集中進行清理的;
(四)本級政府決定對相關領域的規章集中進行清理的。
起草執行部門根據前款規定的情形,可以自行組織開展專項清理工作。第八條根據依法治省、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進程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司法行政部門認為需要對規章進行全面清理或者專項清理的,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專門論證並形成論證報告,報經本級人民政府同意後組織實施。第九條司法行政部門組織實施全面清理或者專項清理時,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清理方案,明確清理標准、清理程序、方法步驟、時間安排、組織保障等。第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起草執行部門應當進行日常清理:
(一)規章依據的上位法已經進行修改或者被廢止、宣布失效的;
(二)規章的內容已經不適應改革發展需要,或者難以解決執法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的;
(三)規章實施一定時間後經評估確定需要修改、廢止或者宣布失效的;
(四)其他需要修改、廢止或者宣布失效的情形。第十一條起草執行部門應當按照不超過5年的間隔時間,對本部門負責起草或者執行的全部規章進行定期清理。但是,已按照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的規定組織全面清理、專項清理的,起草執行部門可以不再組織定期清理。第十二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規章需要修改、廢止或者宣布失效的,可以向起草執行部門提出建議,也可以直接向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建議。
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出的清理建議,司法行政部門、起草執行部門應當共同研究並及時予以反饋。第十三條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修改:
(一)與上位法規定相抵觸或者存在放鬆要求、降低標准、管控不嚴等與上位法規定不一致的內容的;
(二)違法設定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收費、行政徵收等項目或者措施的;
(三)不適應全面深化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或者有違社會公正公平的;
(四)違法增設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義務或者違法減損其合法權益的;
(五)調整的法律關系已經發生變化的;
(六)與國家和本省現行有關政策的規定不一致、不銜接的;
(七)不適應本省或者本行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情況,或者脫離工作實際的;
(八)其他需要修改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