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防疫情條例

防疫情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02 21:50:05

A. 新型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一是預防為主,做好個人防護的常態化。

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一米線、公筷制、少聚餐。

二是正確看待疫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三十八條 國家建立傳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公布全國傳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向社會公布傳染病疫情信息,並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

公布傳染病疫情信息應當及時、准確。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第十一條 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組成和相關部門的職責;

(二)突發事件的監測與預警;

(三)突發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通報制度;

(四)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技術和監測機構及其任務;

(五)突發事件的分級和應急處理工作方案;

(六)突發事件預防、現場控制,應急設施、設備、救治葯品和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度;

(七)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專業隊伍的建設和培訓。

第十九條 國家建立突發事件應急報告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突發事件應急報告規范,建立重大、緊急疫情信息報告系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1小時內,向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一)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

(二)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三)發生傳染病菌種、毒種丟失的;

(四)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的。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突發事件,應當立即向國務院報告。

B. 疫情防控管理條例辦法

法律分析:在疫情防控期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定期公布全國傳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定期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向社會公布傳染病疫情信息,並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條 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十六條 國家和社會應當關心、幫助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時救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在治癒前或者在排除傳染病嫌疑前,不得從事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該傳染病擴散的工作。

C. 疫情期間關於疫情的法律規定有什麼

疫情期間關於疫情的法律規定有很多,比如:《傳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條,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四十八條,突發事件發生後,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應當針對其性質、特點和危害程度,立即組織有關部門,調動應急救援隊伍和社會力量,依照本章的規定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採取應急處置措施。《國境衛生檢疫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都對疫情防疫、違法行為進行了規定。
【法律依據】
《傳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條,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D. 防疫情八項規定是什麼

現在國外疫情八項規定:嚴格按照《公民防疫行為准則》,加強自我健康管理和自我防護防範,做健康第一責任人。外地返(來)揚人員要按規定向社區(村)、單位或居住賓館報告行程信息(尤其是重點地區旅居史)。配合疾控和公安部門開展疫情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如實報告病情、旅居史、密切接觸人員等信息,配合落實好醫學隔離、核酸檢測各項防控措施。健康碼為黃碼、紅碼的人員要按規定在原地等候處置,遵守隔離醫學觀察或者居家健康監測規定。集中隔離或居家隔離期間不得違規接觸其他人員,隔離結束後要嚴格居家健康監測,非必要不外出活動。出現發熱、乾咳、乏力、嗅覺味覺減退、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疫情防控期間,葯店或者個人等不得違規售賣感冒發熱止咳類葯品。居民要配合開展疫情防控相關的消毒工作。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E. 疫情八項規定是什麼

疫情八項規定是:

一、是嚴禁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執行疫情防控工作決策部署做選擇、搞變通、打折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陽奉陰違、自行其是。

二、是嚴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臨陣退縮、推諉扯皮,敷衍塞責、消極應付,玩忽職守、失職瀆職,唱高調、喊口號,搞文字抗疫、填表抗疫等。

三、是嚴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弄虛作假,虛報、瞞報、漏報、遲報、錯報疫情信息。

四、是嚴禁貪污、截留、挪用、擠占和虛報冒領、優親厚友、揮霍浪費疫情防控資金和物資,哄搶疫情防控物資。

五、是嚴禁利用職務之便或職務影響囤積居奇、哄抬物價,謀取私利、借機斂財,擾亂市場秩序,干擾正常經營。

六、是嚴禁耍特權、搞特殊、使性子,不配合防疫檢測、排查、登記,不執行隔離規定,不如實報告有關事項,隱瞞個人及家屬旅居史、接觸史等涉及疫情相關情況,或為親屬等利害關系人逃避管控提供幫助。

七、是嚴禁編造、傳播、散布虛假疫情信息或發表有關疫情不當言論,擅自發布、傳播、泄露非公開發布的疫情防控工作信息資料。

八、是嚴禁在疫情防控期間違規組織或參加各類聚集性活動。

熱點內容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
錫林郭勒盟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02 06:07:56 瀏覽:136
法官藏匿偽造證據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991
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請流程 發布:2025-02-02 05:55:41 瀏覽:966
醫葯公司法律監管 發布:2025-02-02 05:54:19 瀏覽:734
電力公司違法規定罪名 發布:2025-02-02 05:37:18 瀏覽:477
常芬律師 發布:2025-02-02 03:58:35 瀏覽:638
代理律師為勞動法費用多少 發布:2025-02-02 03:36:12 瀏覽:635
法院疫情紀實 發布:2025-02-02 03:34:20 瀏覽: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