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現行稅法規定

現行稅法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6-03 01:53:18

A. 我國現行的稅法體系包括

我國現行的稅法體系包括:流轉稅類、所得稅類、財產和行為稅類、資源稅類、特定目的稅類。
拓展資料:
我國稅法體系的現狀
法律體系是指一國現行的全部法律規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門分類組合而形成的一個呈體系化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它應該包括一個國家的全部現行法律,而不應該有所遺漏,否則就不是完整的體系。法律體系的內部構件是法律部門,具有系統化的特點,它要求法律門類齊全,結構嚴謹,內在協調。一切法律部門都要服從憲法並與其保持一致,各個法律部門內部也要形成由基本法律和一系列法規、實施細則構成的完備結構。鑒於與法律體系的定義保持一致,稅法體系應表述為:在稅法基本原則的指導下,一國不同的稅收法律規范所構成的、各部分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
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一個適合我國國情的多層次、多稅種、多環節的稅法體系。但由於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復雜多變和不穩定性以及稅收立法的滯後性,現行稅法體系還存在著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一些問題,還沒有最終達到建立一個完善、 科學 的稅法體系的目標。
首先,作為稅法立法依據的憲法規定過於簡單,難以為我國的基本稅收立法提供直接的憲法根據。現行《憲法》只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該規定僅僅只是憲法對公民的基本義務方面的規定之一,沒有規定納稅人的權利,也未規定征稅主體更應依法征稅,似有不妥。
其次,稅法原則體系尚未確立。在 現代 國家,凡屬稅收活動必須遵循的一般原則,都應當以法律形式加以肯定,稅法基本原則的缺失將全面影響稅法體系的建設。
再次,稅收立法許可權體制不盡合理。我國涉及稅收立法權的法律主要有《憲法》、《立法法》和《稅收征管法》,但由於規定內容過於原則,缺乏操作性和協調性。由此導致的突出問題是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在行使稅收立法權方面存在很大的隨意性。
第四,稅法體系的內容不完整,相關法律規范缺失。我國沒有一部稅收基本法,稅收實體法和程序法也不完備。這就無法有效消除平行的獨立稅法之間的不協調等問題,從而對稅收立法和稅收執法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實體稅法中主體稅種不夠完善,同時,被各國稅收實踐證明了的一些優良稅種,如遺產稅、環境稅和社會保障稅等仍然缺位,應當適時開征。稅收程序法仍有待改進,需要完善稅務責任、納稅人權利救濟等法律制度。
最後,稅收法律與稅收行政法規、規章比例失衡,立法技術不高。除上述極少數稅法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以外,稅法中的實體法部分基本上都是由國務院及其主管行政部門制定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效力層次低,權威性不高,內容難免重復、交叉。特別是沒有效力層次高、具有較大權威性的稅收基本法,稅收法制的統一難以實現,在部門利益和地方利益保護主義傾向的驅使下,法出多門,極易產生法律規范相互沖突、矛盾的現象。同樣,由於法出多門,極易產生立法上的技術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是名稱混亂、內容表達不規范以及缺乏系統化。

B. 我國現行稅法規定的納稅期限有哪幾種形式

稅法關於納稅期限的規定形式:1,納稅義務發生時間;2,納稅期限;3,繳庫期限。

比如,企業所得稅在月份或者季度終了後15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後5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一、增值稅納稅

增值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1日、3日、5日、10日、15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以1個季度為納稅期限的規定僅適於小規模納稅人。

納稅人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於次月1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並結清上月應納稅款。

二、消費稅納稅

消費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1日、3日、5日、10日、15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納稅人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於次月1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並結清上月應納稅款。

三、企業所得稅

⑴ 企業所得稅分月或者分季預繳。

⑵ 企業應當自月份或者季度終了之日起15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

⑶ 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5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並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

⑷ 企業在報送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附送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有關資料。

⑸ 企業在年度中間終止經營活動的,應當自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60日內,向稅務機關辦理當期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企業應當在辦理注銷登記前,就其清算所得向稅務機關申報並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四、個人所得稅

(1)自行申報納稅的申報期限。

⑴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在納稅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⑵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合夥企業投資者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納的稅款,分月預繳的,納稅人在每月終了後15日內辦理納稅申報;分季預繳的,納稅人在每個季度終了後15日內辦理納稅申報;納稅年度終了後,納稅人在3個月內進行匯算清繳。

⑶ 納稅人年終一次性取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自取得所得之日起30日內辦理納稅申報;在1個納稅年度內分次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在每次取得所得後的次月7日內申報預繳,納稅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匯算清繳。

⑷ 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納稅人,在納稅年度終了後30日內向中國境內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⑸ 除以上規定的情形外,納稅人取得其他各項所得須申報納稅的在取得所得的次月15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⑹ 納稅人不能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需要延期的,按照《稅收征管法》第二十七條和《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七條的規定辦理。

(2)代扣代繳申報期限。

⑴ 扣繳義務人每月所扣的稅款,應當在次月15日內繳入國庫,並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代扣代收稅款憑證和包括每一納稅人姓名、單位、職務、收入、稅款等內容的支付個人收入明細表以及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⑵ 扣繳義務人違反上述規定不報送或者報送虛假納稅資料的,一經查實,其未在支付個人收入明細表中反映的向個人支付的款項,在計算扣繳義務人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作為成本費用扣除。

⑷ 扣繳義務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報送《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及其他有關資料的,經縣級稅務機關批准,可以延期申報。

五、教育費附加

納稅人在申報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同時進行申報。

六、資源稅

納稅人納稅期限為1日、3日、5日、10日、15日或者1個月,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實際情況具體核定。不能按固定期限計算納稅的,可以按次計算納稅。

納稅人以1個月為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10日內申報納稅;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為一期納稅的,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於次月1日起10日內申報納稅並結清上月稅款。

七、土地增值稅

納稅人應當自轉讓房地產合同簽訂之日起7日內向房地產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並在稅務機關核定的期限內繳納土地增值稅。

八、房產稅

房產稅按年徵收、分期繳納。納稅期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九、車船稅

車船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車船管理部門核發的車船登記證書或者行駛證書所記載日期的當月。車船稅按年申報繳納。具體申報納稅期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

十、煙葉稅

煙葉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收購煙葉的當天。納稅人應當自納稅義務發生之日起30日內申報納稅。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

十一、耕地佔用稅

獲准佔用耕地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收到土地管理部門的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耕地所在地地方稅務機關申報繳納耕地佔用稅。

十二、城鎮土地使用

土地使用稅按年計算、分期繳納。繳納期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

對新徵用土地,依照下列規定繳納土地使用稅:

(一)徵用的耕地,自批准徵用之日起滿1年時開始繳納土地使用稅;

(二)徵用的非耕地,自批准徵用次月起繳納土地使用稅。

十三、印花稅

應納稅憑證應當於書立或者領受時貼花(申報繳納稅款)。同一種類應納稅憑證,需頻繁貼花的,應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按期匯總繳納印花稅。匯總繳納限期額由地方稅務機關確定,但最長期限不得超過1個月。

(2)現行稅法規定擴展閱讀

申報期限的規定:

納稅申報期限的最後一天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限的最後一天。

一、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申報期限

增值稅、消費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1日、3日、5日、10日、15日或者1個月,營業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5日、10日、15日或者1個月。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金融業營業稅的申報期限為1個季度。

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以1個月為一期納稅的,自期滿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以5日、10日或者15日為一期納稅的,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於次月1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以1個季度為一期納稅的,自期滿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

新辦企業第一次納稅申報的所屬期為稅務登記辦理完畢的次月。

二、企業所得稅及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的申報期限

(一)企業所得稅按年計算,分月或分季預繳。月份或季度終了後10日內申報並預繳稅款,年度終了後45日內申報,4個月內匯算清繳。

(二)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按年計算,分季預繳。季度終了後10日內申報並預繳稅款,年度終了後4個月內申報,5個月內匯算清繳。

三、個人所得稅的申報期限扣繳義務人每月所扣繳的稅款,自行申報納稅的納稅人每月應納的稅款,都應當在次月10日內申報並繳納。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稅,按年計算,分月預繳,月份終了後15日內申報並預繳稅款,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匯算清繳。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稅,按年計算,在年度終了後30日內申報納稅。在一年內分次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在取得每次所得後的7日內申報並預繳稅款,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匯算清繳。

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納稅人,在年度終了後30日內申報納稅。

四、其它各稅,分別按法定期限申報納稅。

C. 我國現行稅法中屬於稅收法律的有哪幾部

1、稅收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權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等四部。
2、稅收法律是指擁有稅收立法權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頒布的調整稅收關系的規范性文件,是稅法的主要表現形式。

D. 我國現行稅法規定,下列納稅人中,不得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有( )。

B,C,D
答案解析:
[解析]
我國現行《稅法》規定,不屬於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納稅人包括:小規模企業、除個體經營者以外的其他個人、非企業性單位、不經常發生增值稅應稅行為的企業和全部銷售免稅貨。物的企業。

E. 我國現行稅法體系是由什麼構成的

我國現行的稅法體系主要由實體法體系和程序法體系構成。

  1. 實體法體系:主要包括增值稅、消費稅、關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車船稅


2.程序法體系我國稅收征管制度,是按照稅收管理機關的不同而分別規定的:

(1)由稅務機關負責徵收的稅種的徵收管理,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實施的《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各實體稅法中的征管規定執行。

(2)由海關負責徵收的稅種的徵收管理,按照《海關法》和《進出口關稅條例》等有關規定執行

稅法分類稅法體系中各稅法按立法目的、征稅對象、許可權劃分、職能作用的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稅法分類只為研究和表述使用,不具有法定性。

  1. 按照稅法的基本內容和效力的不同,可分為稅收基本法和稅收普通法。2.按照稅法的職能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


F. 我國現行稅法規定,工資薪金收入的個人收入所得稅「起征點」為3500元,稅率為15%速算扣除數為12

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一條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G. 我國現行稅法規定工資薪金收入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為

不是起征點,是免稅額,每個月5000,每年免除60000,可以扣除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然後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H. 稅法上確認收入的條件

您好,
企業銷售商品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確認收入的實現:商品銷售合同已經簽訂,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相關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企業對已售出的商品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實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已發生或將發生的銷售方的成本能夠可靠地核算。
希望對您有幫助!

熱點內容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
錫林郭勒盟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02 06:07:56 瀏覽:136
法官藏匿偽造證據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991
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請流程 發布:2025-02-02 05:55:41 瀏覽:966
醫葯公司法律監管 發布:2025-02-02 05:54:19 瀏覽:734
電力公司違法規定罪名 發布:2025-02-02 05:37:18 瀏覽:477
常芬律師 發布:2025-02-02 03:58:35 瀏覽:638
代理律師為勞動法費用多少 發布:2025-02-02 03:36:12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