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香港引航條例

香港引航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03 04:09:54

❶ 海南省沿海邊防治安管理條例的新《海南省沿海邊防治安管理條例》

(1999年11月26日海南省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2012年11月27日海南省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修訂)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沿海邊防治安管理,維護沿海邊防治安秩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管轄海域、沿海地區范圍內的邊防治安管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邊防治安管理工作堅持積極預防、依法管理、依靠群眾、高效便民、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第四條省和沿海市、縣(區)、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沿海邊防治安管理工作的領導,將沿海邊防治安管理工作納入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范圍,建立健全聯防機制和安全防範制度,加強執法協調,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省和沿海市、縣(區)、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安邊防機關公安業務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保障開展日常執法執勤工作,不斷提高邊防執法裝備水平。
第五條省公安邊防機關主管本省沿海邊防治安管理工作。
沿海市、縣(區)、自治縣公安邊防機關、海上公安邊防機關、口岸邊防機關及公安邊防派出所根據職責分工,負責沿海轄區的邊防治安管理,維護轄區的邊防治安秩序。
外事、海洋與漁業、交通運輸、旅遊、文物、海防與口岸、海事、海關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協助公安邊防機關做好沿海邊防治安管理工作。
公安邊防機關與外事、海洋與漁業、交通運輸、礦產、文物、海事、海關、檢驗檢疫等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執法聯動工作機制,實行執法信息共享,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及時處置海上緊急事件,共同維護海上生產作業秩序和沿海邊防治安秩序。
第六條沿海一線地區(含島嶼)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設置公安邊防派出所,承擔邊境管理、治安管理和戶籍管理等職責,具有同地方公安派出機構相同的許可權。
公安邊防機關應當加強三沙市公安邊防派出所的建設,依法實行全線邊防管理。
第七條公安邊防機關應當加強三沙市所屬島礁及其海域的治安巡邏,維護邊防治安秩序;協同配合南海海上聯合執法,維護國家主權,保護南海資源。
公安邊防機關應當及時向在三沙市所屬島礁及其海域作業的人員通報治安動態,加強安全防範。
第八條沿海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人民政府和公安邊防機關維護邊防治安,支持船舶協會、漁民協會等群眾性組織開展邊防治安教育、服務、管理、維穩、救援等活動。
第二章出海邊防證件管理
第九條出海船舶除依照規定向主管部門領取有關證件外,應當向船籍港或者船舶所在地公安邊防機關申請辦理船舶戶籍注冊,領取《出海船舶戶口簿》。
第十條年滿十六周歲的未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或者《船員服務簿》的人員出海作業的,應當向船籍港或者船舶所在地公安邊防機關申領《出海船民證》。
第十一條公安邊防機關應當在其辦證場所和部門網站上公示辦理出海邊防證件的依據、條件、程序、期限、需要提交的材料等;對申請材料不齊全的,應當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公安邊防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畢,對符合條件的,應當發放相關證件;能夠當場辦理的,應當當場辦理;對不符合條件的,應當說明理由,並書面告知當事人。
出海邊防證件由市、縣、自治縣公安邊防機關簽發,必要時也可以委託公安邊防派出所簽發。
第十二條出海船舶進行更新改造或者改變用途、買賣、轉讓、租借、報廢、滅失的,應當在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後十五個工作日內向原發證的公安邊防機關申請辦理出海邊防證件變更或者注銷手續。
出海船舶生產作業人員發生變更的,船舶所有人或者負責人應當在船舶出海前,向公安邊防機關申請辦理變更手續。
第十三條三沙市公安邊防機關可以接受原發證公安邊防機關的委託,對在三沙市所屬島礁及其海域生產作業的出海船舶和人員,就近辦理出海邊防證件的變更、注銷等手續。
第十四條出海邊防證件不得塗改、偽造、冒用、轉借、買賣。
出海邊防證件丟失或者損毀的,應當及時申請補辦。
第十五條申領出海邊防證件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邊防機關不予辦理:
(一)未滿十六周歲的;
(二)被判處刑罰尚未執行完畢或者屬於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三)有未了結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決定不準出境的;
(四)因走私、偷越國(邊)境等違法行為被處理未滿六個月的;
(五)因走私、妨害國(邊)境管理犯罪等行為被處理過,其刑罰執行完畢未滿三年的;
(六)被吊銷出海邊防證件未滿六個月的;
(七)其他依照國家有關規定不準出境、出海的人員。
已申領出海邊防證件的人員在證件有效期間,出現前款情形之一的,公安邊防機關應當依據職權阻止相關人員出海,並注銷出海邊防證件。
第三章出海船舶和人員管理
第十六條船舶及其船員出海,應當隨船攜帶合法有效的出海邊防證件,接受公安邊防機關的檢查和管理。
船員以外的人員出海,應當持居民身份證、護照、港澳台通行證等有效身份證件,接受公安邊防機關檢查和管理。
船舶及船主不得僱用無出海邊防證件人員或者載運未持有有效身份證件人員出海。
第十七條未按照規定編刷船名、船號或者船名、船號模糊不清以及擅自拆換、遮蓋、塗改、偽造船名、船號的船舶,禁止出海。
第十八條船舶修造企業或者個人建造、改造、拆解出海船舶,應當在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後五日內報所在地公安邊防機關備案。
第十九條船舶實行邊防治安責任制。船長為本船舶邊防治安負責人,負責本船舶邊防治安責任制的實施。具備條件的,應當建立治安保衛組織或者確定治安保衛人員,協助維護邊防治安。
第二十條船舶在港口停靠,應當在規定的區域停泊、裝卸貨物和上下人員。沿海鄉鎮、村莊的船舶,應當在指定的位置集中停泊。
船舶在港、岸停泊期間,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安排值班人員。
第二十一條沿海船舶集中停泊的地方,可以設立群眾性的船舶管理組織,負責船舶的看管和檢查工作,協助公安邊防機關維護港口、船舶邊防治安秩序。
第二十二條出海船舶進出港口、碼頭或者其他停泊點,除依法向有關主管部門辦理進出港簽證手續外,還應當向公安邊防機關申請辦理進出港邊防簽證手續,接受檢查。對郵輪、遊艇以及近海作業漁船等船舶,可以減免邊防簽證手續,具體范圍由省公安邊防機關確定並向社會公布。
郵輪、遊艇等船舶出境入境的,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辦理出境入境查驗手續。
第二十三條郵輪、遊艇出航前,遊艇俱樂部或者郵輪、遊艇所有人應當通過公安邊防機關信息系統,以網路、傳真等方式,將操作人員和乘員的名單及應急聯系方式向當地公安邊防機關報備。公安邊防機關應當為郵輪、遊艇出航提供便捷服務。
第二十四條需在本省港、岸停泊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地區的船舶及其員工,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指定的停泊點停泊,並依法接受公安邊防機關的檢查管理,辦理有關證件及手續。
未經有關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外國籍(含無國籍)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地區的船舶引航到非指定的或者未對上述船舶開放的港口、錨地停靠。
第二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公安邊防機關經商有關機關,可以設立海上治安警戒區域等沿海邊防治安特別管理區域:
(一)維護國家主權需要的;
(二)保護南海資源需要的;
(三)重大活動、賽事等安保勤務需要的;
(四)保護重大違法犯罪行為現場需要的;
(五)其他法定情形。
公安邊防機關設立海上治安警戒區域等沿海邊防治安特別管理區域的,應當明確區域的范圍、期限、管理措施等事項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六條船舶丟失、被盜、被劫持或者發生其他意外事故,船舶所有人或者負責人應當立即向事故發生地公安機關和出海邊防證件申領地公安邊防機關報告。
第二十七條在本省管轄海域撿拾船舶、漁具、養殖物資等物品的,應當及時返還權利人;無法返還的,應當報告或者送交公安邊防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公安邊防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及時查明權屬,返還權利人;不能查明權屬的,依法予以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款項上繳國庫。
任何船舶或者人員撿拾海上漂流的危害國家安全物品、毒品、淫穢物品、走私物品或者間諜用品等違禁品的,應當及時送交公安邊防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不得私藏、留用或者擅自處理。
第二十八條發生海事、漁事糾紛或者其他糾紛,各方應當協商解決或者報告有關部門依法處理,任何一方不得扣押他方人員、船舶或者其他財物,不得故意損毀他方船舶或者其他財物。
第二十九條未經有關部門批准,出海船舶和人員不得進入國家禁止或者限制進入的海域、島嶼以及沿海邊防治安特別管理區域;不得非法進入或者組織他人非法進入他國海域或者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域及台灣地區實際控制海域;不得擅自搭靠外國籍(含無國籍)或者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地區的船舶。
因緊急避險及其它不可抗力發生前款規定情形的,應當在原因消除後立即離開,並在抵港後向公安邊防機關報告。
出海船舶和人員因緊急避險及其它不可抗力需要進入軍事管理區的,應當服從軍事機關的安排。軍事機關應當提供必要的協助。
第三十條任何船舶和人員在本省管轄海域和沿海地區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販運武器彈葯、販賣毒品、走私、非法出境入境;
(二)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器具以及爆炸、劇毒、放射性等管制物品;
(三)使用電擊、毒害、爆炸以及其他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方式作業;
(四)損毀海底電纜、管道和海上航標、浮標等公共設施;
(五)盜竊和故意沖撞、損毀、佔用他人船舶、網具或者其他生產生活設施;
(六)非法攔截、追逐、強行靠登他人船舶;
(七)強行收購、兜售、索要、交換漁獲物或者其他物品;
(八)非法打撈或者買賣海底文物、沉船沉物;
(九)非法運輸、儲存、買賣成品油;
(十)其他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
第三十一條外國船舶及其人員進入本省管轄海域,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不得有下列違反沿海邊防治安管理的行為:
(一)通過本省管轄領海海域時非法停船或者下錨,尋釁滋事;
(二)未經查驗准許擅自出境入境或者未經批准擅自改變出境入境口岸;
(三)非法登上本省管轄島礁;
(四)破壞本省管轄島礁上的海防設施或者生產生活設施;
(五)實施侵犯國家主權或者危害國家安全的宣傳活動;
(六)其他法律、法規規定違反沿海邊防治安管理的行為。
第四章服務和監督
第三十二條申請辦理出海邊防證件、船舶進出港邊防簽證、出航前備案等事項,可以通過信函、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方式提出。
第三十三條公安邊防機關應當通過走訪、海上報警服務平台以及其他方式,及時收集、掌握出海船舶和人員信息,加強動態服務和管理。
對在本省管轄海域發生的各類治安災害事故,公安邊防機關應當及時採取應急措施和提供幫助。
第三十四條公安邊防機關應當開展經常性的邊防治安管理宣傳活動,並利用伏季休漁等船舶歸港時機,對出海人員集中進行相關法律知識教育。
鄉鎮人民政府和經營單位應當加強對船舶及出海人員管理,對出海人員進行政策、法制、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宣傳教育。
第三十五條公安邊防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公務時,應當著制式服裝,出示工作證件,文明執勤。
第三十六條公安邊防機關實施邊防治安管理時,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出海船舶和人員的有關情況,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相關資料及證明文件。
第三十七條公安邊防機關在執行公務時,發現出海船舶或者人員有違反海事管理、漁政管理、海關監管、檢驗檢疫等違法行為的,應當先行予以制止,並通知或者移送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第三十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邊防治安管理的各項規定,協助公安邊防機關維護邊防治安秩序,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有權予以制止或者向公安邊防機關檢舉、報告。
對在協助公安邊防機關維護邊防治安秩序、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中成績顯著或者有重大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邊防機關對船舶所有人或者負責人及其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可以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未隨船攜帶出海邊防證件的;
(二)出海船舶生產作業人員發生變更未申請辦理變更手續的;
(三)出海船舶進出港口、碼頭或者其他停泊點,未辦理進出港邊防簽證手續的;
(四)出海船舶不在規定的區域和位置停泊、裝卸貨物和上下人員的。
第四十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邊防機關對船舶所有人或者負責人及其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可以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出海生產作業人員未申領出海邊防證件的;
(二)塗改、偽造、冒用、轉借、買賣出海邊防證件的;
(三)出海船舶未編刷船名、船號,船名、船號模糊不清以及擅自拆換、遮蓋、塗改、偽造船名、船號的;
(四)郵輪、遊艇出航未將操作人員和乘員的名單及應急聯系方式報備的。
第四十一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邊防機關對船舶所有人或者負責人及其直接責任人員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一)出海船舶未按照規定申領出海邊防證件的;
(二)出海船舶進行更新改造或者改變用途、買賣、轉讓、租借、報廢、滅失,未申請辦理變更或者注銷手續的。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邊防機關對船舶所有人或者負責人及其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僱用無出海邊防證件人員或者載運未持有有效身份證件人員出海的;
(二)非法私藏、留用或者擅自處理海上漂流的違禁物品的。
第四十三條船舶修造企業或者個人建造、改造、拆解船舶,未按照規定報公安邊防機關備案的,由公安邊防機關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邊防機關對船舶所有人或者負責人及其直接責任人員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並吊銷出海邊防證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擅自進入海上治安警戒區域等沿海邊防治安特別管理區域的;
(二)非法進入或者組織他人非法進入他國海域或者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域及台灣地區實際控制海域的;
(三)擅自搭靠外國籍(含無國籍)或者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地區船舶的;
(四)因緊急避險及其它不可抗力的原因進入禁止或者限制進入的海域、島嶼及沿海邊防治安特別管理區域或者搭靠外國籍(含無國籍)、香港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船舶,未向公安邊防機關報告的;
(五)將外國籍(含無國籍)、香港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船舶引航到非指定或者未對上述船舶開放的港口、錨地停靠的。
第四十五條在本省管轄海域航行、作業、停泊或者從事其他活動的無船名船號、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的船舶,由公安邊防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部門責令船主限期辦理有關證件,並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逾期仍未辦理或者拒不辦理的,沒收船舶,並可處船價二倍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六條公安邊防機關查獲違反本條例規定運輸、儲存、買賣無合法、齊全手續成品油的,對成品油予以沒收;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查獲的走私成品油案件,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第四十七條外國船舶及其人員有本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的,公安邊防機關可以依法採取登臨,檢查,扣押,驅逐,令其停航、改航、返航等措施予以處置,可以收繳作案船舶或者附屬通航設備等工具,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四十八條公安邊防機關辦理邊防治安案件,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經縣級以上公安邊防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暫扣涉案船舶或者附屬通航設備。
第四十九條公安邊防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有權機關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本條例未設定處罰而法律、法規另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章附則
第五十一條本條例的具體應用問題由省人民政府負責解釋。
第五十二條本條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❷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的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引航員管理,提高引航員素質,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護水域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引航員注冊、任職、培訓、考試和評估的管理活動。
第三條 交通部主管全國引航員管理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依照本辦法負責統一實施全國引航員管理工作。
負責管理中央管轄水域的海事管理機構和負責管理其他水域的地方海事管理機構(以下統稱海事管理機構),依照本辦法規定具體負責引航員管理工作。
第四條 本辦法所稱引航員,是指受聘於引航機構,依照本辦法的規定經引航員注冊取得引航員服務簿的人員,包括一級引航員、二級引航員、三級引航員和助理引航員。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的解讀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王金付副局長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為便於公眾更好地理解《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的有關內容,記者就相關內容采訪了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王金付副局長。 目前我國引航管理工作的現狀: 港口引航是國家主權的象徵,為確保港口、船舶和設施的安全,多數國家實行強制引航。我國海上交通安全法規定:外國籍船舶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或者在港內航行、移泊靠離港外系泊點、裝卸站等,必須由主管機關指派引航員引航。交通部先後於1980年頒發了《海港引航工作條例》、2001年頒發了《船舶引航管理規定》,規范我國引航工作,促進了我國航運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實行強制引航制度,確保國家的主權。二是實行「一個港口一個引航機構」的原則,保證了船舶和和港口的安全,促進了港口的健康發展。目前我國現有引航機構35家,主要承擔我國沿海、長江、珠江和黑龍江界河等外貿船舶和部分內貿船舶的引航工作。三是規定了引航員考試、發證制度,加強了引航員管理,使引航員素質得以保證,保障了水上人命財產安全和保護水域環境。目前,我國共有引航員1479名,其中高級引航員296人,一級引航員224人,二級引航員300人,三級引航員317人,助理引航員342人。 《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的? 近年來,隨著引航管理體制改革和引航事業的飛速發展,原有的引航員選拔、培養、使用和管理制度已經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現有的國際公約和航運發展實踐對引航員的素質要求明顯提高;由於實行地域管理,原有的引航員培訓、考試要求在全國各地不盡一致,同一等級引航員的素質有所差別;引航員流動頻繁,需要建立一個促進引航員有序流動的渠道;盡管對引航員的等級進行了劃分,但缺少一個統一的分級標准;多年的引航實踐表明,引航員的素質需要提高,對引航員的管理需要加強,等等。國務院於2007年3月28日第172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以下簡稱《船員條例》),並於9月1日生效。《船員條例》第70條規定:「引航員的注冊、培訓和任職資格依據本條例有關船員注冊、培訓和任職資格的規定執行。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制訂」,這就為出台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提供了法規依據。 制定《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的必要性: 多年來我國的引航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隨著航運經濟的發展、行政管理理念的進步,尤其是針對引航工作和引航員隊伍建設和管理存在的問題,需要制定專門的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其必要性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船員條例》制定前,有關引航員的管理主要依靠一系列的部頒規章和行業性文件加以調整,缺乏上位法,《船員條例》的頒布,為引航員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二是需要進一步明確引航員的界定和引航許可權。目前,我國引航員引領船舶類別、尺度各港口要求不盡相同,不利於引航隊伍健康發展。三是需要改變引航員隊伍入門渠道,保證引航員隊伍的可持續發展。長期以來,我國培養引航員的模式是從航海院校招收駕駛專業畢業生直接做助理引航員,引航員普遍缺乏航海資歷,引航事故頻繁發生。參照國際慣例,吸納航海經驗豐富的大副、船長加入引航員隊伍,可以提升引航員整體素質,保證引航工作安全、高效。四是引航員晉升等級、引領范圍變更和保持引航員適任證書有效所需的最低引領船舶艘次或者里程要求要針對各港口引航工作的實踐進行細化,確保引航員隊伍健康、可持續發展,滿足港口生產經營的需要。 《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頒布實施的重要意義: 《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是我國海事管理和航運發展的一件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的頒布實施主要有四個方面的意義。一是有利於全面落實胡錦濤總書記關於「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保證國家主權,促進航運經濟的發展,保障船舶引航工作的安全、高效實施。二是有利於加強引航員管理,提高引航員素質,保證引航員隊伍可持續發展。三是有利於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和保護水域環境。四是有利海事機構規范引航員管理,依法履行職責,不越位不缺位。 《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主要有哪些規定要求? 《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是根據行政許可的要求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及航運發展的要求頒布實施,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立了引航員注冊制度。引航員的注冊與船員注冊有相似的地方,但由於引航工作的特殊屬性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在於,引航員注冊是進入引航員隊伍的必備程序,通過注冊的申請人成為法律意義上的引航員,可以登船以引航員的名義開展工作,同時海事管理機構可以通過注冊加強對引航員的工作資歷和安全記錄進行管理。但與船員注冊的顯著區別在於,船員一旦注冊,可以獨立地在船上從事某崗位的工作,而通過注冊後的引航員是助理引航員,只能在一級或者二級引航員的指導下開展工作,並不具備獨立引航的能力,其工作的本質是學習引航。引航員注冊的特殊之處,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考慮的:一是助理引航過程是引航員引航生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這個經歷無法復制;二是只有引航員才能在船舶通過口岸檢查前登上外輪,從事引航工作;三是引航員職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以引航員的身份進行學習引航,可以更好地保護引航員的合法權益。此外,由於引航員的特殊性,規定了必須是引航機構的人員方可申請引航員注冊,這對於加強引航員的管理,規范引航員的流動具有重要意義。二是明確引航員引航許可權,保證引航安全。將引航員分為一級引航員、二級引航員和三級引航員,按引領水域范圍將引航員分為海港和內河兩大系列,引航員按其許可權引領船舶,從引航員資格上保證引航安全。三是完善引航員入門和資歷要求制度。本辦法兼顧引航員要具備一定航海資歷和保留引航站直接招收學生培養引航員的傳統培養模式,對引航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加強了引航員引航資歷的要求,保障引航員素質。四是完善培訓、考試、評估和發證制度,保證引航員素質。引航員需要參加引航員適任培訓,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和適任崗位能力,並參加海事管理機構組織的引航員考試評估,成績合格後,才能申請引航員適任證書。五是完善監督管理制度,賦予了引航機構培訓、管理和使用引航員的職責,保正引航工作安全、有效。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引航員管理,提高引航員素質,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護水域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引航員注冊、任職、培訓、考試和評估的管理活動。第三條交通部主管全國引航員管理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依照本辦法負責統一實施全國引航員管理工作。

負責管理中央管轄水域的海事管理機構和負責管理其他水域的地方海事管理機構(以下統稱海事管理機構),依照本辦法規定具體負責引航員管理工作。第四條本辦法所稱引航員,是指受聘於引航機構,依照本辦法的規定經引航員注冊取得引航員服務簿的人員,包括一級引航員、二級引航員、三級引航員和助理引航員。第二章引航員注冊第五條引航員注冊,應當由申請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海事管理機構提出。第六條申請引航員注冊,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18周歲但不超過60周歲;

(三)符合船舶駕駛員體檢要求;

(四)經過引航員基本安全培訓,並經海事管理機構考試合格。第七條申請引航員注冊,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引航員注冊申請;

(二)居民身份證復印件;

(三)最近12個月內的船舶駕駛員體格檢查表;

(四)近期直邊正面5厘米免冠白底彩色照片2張;

(五)引航員基本安全培訓合格證明。

申請人在提供居民身份證復印件時,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出示原件。第八條海事管理機構應當自受理引航員注冊申請之日起10日內作出注冊或者不予注冊的決定。對符合本辦法第七條規定條件的申請,應當准予注冊,並發給引航員服務簿,賦予唯一的注冊編號;對不符合本辦法第七條規定條件的申請,作出不予注冊的決定並書面說明理由。第九條取得引航員服務簿而未取得引航員適任證書的為助理引航員。

助理引航員不能獨立引領船舶,應當在一級引航員或者二級引航員的指導下工作。第十條引航員服務簿是引航員的職業身份證件,應當載明引航員的姓名、性別、聯系方式、所屬引航機構名稱等有關事項。第十一條引航員服務簿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引航員應當憑相應的證明材料及時向海事管理機構辦理相應的注冊變更手續。

引航員服務的引航機構發生變化的,在辦理變更手續時,還應當提供與原引航機構解除聘用關系的證明材料。第十二條引航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注銷引航員注冊,並予以公告: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蹤的;

(二)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

(三)被依法吊銷引航員服務簿的;

(四)本人申請注銷注冊的。第十三條申請人被依法吊銷引航員服務簿的,自被吊銷之日起5年內不予重新注冊。第三章引航員任職第十四條按海港和內河兩個系列,引航員任職資格分為一級引航員、二級引航員和三級引航員。

海港引航員的引領范圍是沿海港口及附近水域,內河引航員的引領范圍是內河港口和航線。第十五條引航員按下列規定許可權引領船舶:

(一)海港、內河一級引航員可以在各自的引領范圍內引領任何船舶;

(二)海港二級引航員可以引領總長小於250米的船舶,內河二級引航員可以引領總長小於200米的船舶;但是總長等於或者大於180米的客船除外;

(三)海港三級引航員可以引領總長小於180米的船舶,內河三級引航員可以引領總長小於150米的船舶;但是客船和載運散裝一級危險貨物的船舶除外。第十六條交通部直屬海事管理機構或者省級交通主管部門所屬的海事管理機構可以根據本轄區港口、航道、通航環境、特定類型船舶的實際情況以及引航員的任職年限等因素,在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范圍內制定各類別、等級引航員引領的船舶種類和尺度的具體規定。超出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的引領船舶種類和尺度的,應當報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批准。第十七條引航員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取得引航員適任證書後,才可以引領相應種類和長度的船舶。第十八條申請一、二、三級引航員適任證書,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持有引航員服務簿;

(二)符合船舶駕駛員體檢要求;

(三)經過相應的適任培訓,並通過相應的考試和評估;

(四)具有本辦法規定的水上服務資歷和良好的安全記錄。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是為加強引航員管理,提高引航員素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制定的辦法。於經第14次交通部部務會議通過,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❻ 浙江省沿海船舶邊防治安管理規定(96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沿海船舶的邊防治安管理,維護沿海邊防治安秩序,保護船員(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本省海域內停泊、航行、作業的各類船舶的邊防治安管理,公務船舶除外。第三條本省各級公安邊防機關主管本轄區沿海船舶的邊防治安管理。未設公安邊防機關的地方,由公安機關負責沿海船舶的邊防治安管理。
交通管理部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部門根據國家規定的職權,對從事客貨運輸的各類船舶和從事漁業生產、水產運輸以及為漁業生產服務的各類船舶實施監督管理,並協助公安邊防機關對上述船舶實施邊防治安管理。第四條沿海船舶的邊防治安管理,實行依靠群眾、依法管理、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第二章船舶邊防治安管理第五條本省所屬各類船舶除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向主管部門領取有關證書外,應向公安邊防機關申辦船舶戶籍注冊,領取出海船舶戶口簿;其船員(民)應向公安邊防機關申領出海船民證。
在本省所屬各類船舶上作業的外來人員應憑本人居民身份證和暫住證,由所在船舶負責人向公安邊防機關申領出海船民證。
依照省有關規定不需要持有出海船舶戶口簿、出海船民證的船舶和船員(民),可以不申領出海船舶戶口簿、出海船民證;依照省有關規定不宜發給出海船舶戶口簿、出海船民證的,公安邊防機關可以不發給。第六條公安邊防機關發放出海船舶戶口簿、出海船民證,應簡化手續,為申領人提供方便;申領人手續齊全、符合規定要求的,應及時發給。第七條出海船戶口簿和出海船民證應妥善保管,不得塗改、偽造、冒用、出借。第八條各類船舶及其船員(民),應隨船攜帶出海船舶戶口簿和出海船民證,接受公安邊防機關檢查。第九條各類船舶及其船員(民),應按規定接受公安邊防機關船舶戶口和出海船民證年度審驗。第十條領取船舶戶口簿的船舶更新改造、買賣、出租、出借、轉讓、報廢時,除按規定報經船舶主管部門批准外,應向公安邊防機關辦理船舶戶口變更、注銷手續;其船員(民)變動應向公安邊防機關辦理出海船民證變更、注銷手續。第十一條各類船舶應按船舶主管部門的規定編刷船名船號,並在船艙內規定位置標明公安邊防機關確定的船舶戶籍統一編號。船名船號和船舶戶籍統一編號不得擅自拆換、遮蓋、塗改、偽造。第十二條各類船舶進出港口時,除按規定向船舶主管部門辦理進出港簽證外,應向公安邊防機關辦理進出港船舶戶口登記,但下列情況按以下規定辦理:
(一)船舶主管部門實行定期簽證或進出港簽證的船舶進出港口的,免予辦理船舶戶口登記;
(二)漁業船舶進出船籍港的,按漁汛每年辦理兩次船舶戶口登記;
(三)漁業船舶在漁汛期間進出非船籍港的,辦理一次性船舶戶口登記;
(四)在港區內活動的小型船舶,每年辦理一次船舶戶口登記。第十三條任何船舶或人員不得非法進入國家禁止進入的水域或島嶼。第十四條境內船舶不得擅自搭靠外國籍船舶、台灣船舶和香港、澳門地區的船舶。
境內船舶因海上事故,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搭靠外國籍船舶、台灣船舶和香港、澳門地區船舶的,事後除按規定向船舶主管報告外,應向公安邊防機關報告並接受檢查。
境內船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搭靠停泊在港口、錨地的外國籍船舶、台灣船舶和香港、澳門地區船舶進行貿易等活動的,除依法辦理海關、稅務等有關手續外,應向公安邊防機關辦理登船手續並接受檢查。第十五條台灣船舶因避風、補給、修理或貿易等需要,可以到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接待港口、錨地停泊。任何船舶或個人未經許可不得將台灣船舶引航到不接待台灣船舶的港口、錨地。第十六條任何船舶或人員不得非法攔截、扣押、強行靠登、沖撞或偷開他人船舶。
發生漁事、海事糾紛,應依法處理。任何一方不得非法扣押人質,不得非法扣押船上儀器、物品,不得斗毆。第十七條任何船舶或人員發現海上漂流的反動、淫穢物品、走私物品或間諜用品等,應及時報告公安邊防機關或其他有關部門,不得私藏、留用或擅自處理。第十八條任何船舶或人員不得進行搶劫、走私、販毒、傳播淫穢物品、偷渡、盜竊、賭博、賣淫嫖娼以及其他違法犯罪活動。

❼ 交通部關於廢止219件交通規章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交通部令
(2003年第11號)

《關於廢止219件交通規章的決定》已於2003年11月21日經第15次部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經廢止的219件交通規章自公布之日起失效。

部長張春賢
二00三年十二月二日

## 附件: 廢止下列219件交通規章的決定

現決定廢止下列219件交通規章:

編號發布機關規章名稱發布文號發布日期聯合發文部委的意見1交通部大行政區公路建設處理報銷暫行辦法交財(50)字第835號1950年9月27日2交通部關於使用養路經費的暫行規定交公(53)字245案續1號1953年9月30日3交通部交通部航務電台及船舶電台處理公眾船舶無線電報暫行辦法交廳電(56)字第209號1956年7月20日4交通部汽車運價計算暫行辦法交公運(56)字第324號1956年9月7日5交通部外貿租船在港裝卸時間計算及獎懲的規定交運裝(57)馮字第043號1957年5月27日6交通部交通部無線船舶電台申請設置暫行辦法交電無(57)馮字第433號1957年7月5日7交通部修正外國籍船舶在港內禁用物品查封辦法交督(57)朱字第544號1957年11月5日8交通部修正關於申請簽發登輪證及有關事項的規定交督(57)朱字第544號1957年11月5日9交通部水運企業運輸收入監督暫行辦法交財收(57)孔字第1030號1957年12月6日10交通部修定軍人購票辦法交運客(57)字第138號1957年12月16日11交通部關於外輪參加沿海運輸有關運輸費結算的規定交財收(58)景字第132號1958年2月8日12交通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江海貨物運輸費用結算辦法交財收(58)孔字第145號1958年2月13日13

交通部、
農墾部、
農業部、
公安部、
水產部關於加強運輸船、渡口船、漁船安全管理的規定(草稿)

交廳秘(59)孫字第107號

1959年9月7日

公安部、
農業部同意廢止

14交通部海損賠償的幾項規定交海督(59)於字第162號1959年9月19日15交通部江海運輸收入港船結算辦法交海監(59)字第371號1959年10月25日16交通部非機動船舶運輸石油及其容器安全辦法交海業(60)彭字第285號1960年1月1日17

交通部、
國家計委
、國家
統計局關於劃分水運、公路貨物運輸量計劃統一范圍的規定

交計統(60)孫字第135號

1960年1月11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國家統計局同意廢止

18

交通部、
財政部交通部所屬單位應繳利潤和折舊基金的交庫辦法

交財(60)景字第289號

1960年4月7日

財政部同意廢止

19交通部船舶登記章程交海督(60)於字第131號1960年9月6日20

交通部、
化工部全國民用輪胎反新修補用膠歸口管理辦法

交財(61)潘字第1063號

1961年4月15日

國家發展和改革
委員會同意廢止21交通部水上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交運商(61)郝字第84號1961年4月17日22交通部修造船企業作業計劃工作辦法(試行)交工廠(61)彭字第223號1961年9月26日23

交通部、
商業部關於處理溢余與短缺商業物資的幾項規定

交運商(62)於字第8號

1962年1月15日

商務部同意廢止

24交通部關於港航結算辦法的補充規定交財基(62)字第51號1962年1月20日25交通部關於簽發外輪出口許可證問題的幾點規定交安港(62)字第60號1962年2月2日26

交通部、
鐵道部水、陸貨物月度運輸計劃統一編制辦法

交運干(62)字第2號

1962年2月11日

鐵道部同意廢止

27交通部關於使用速遣獎金和處理延期罰款的幾項規定交財企(62)於字第344號1962年5月5日28交通部民間運輸業若干政策問題的規定交運地(62)字第71號1962年5月15日29

交通部、
外貿部、
鐵道部沿海港口外貿運輸工作暫行辦法

交運干(62)潘第125號

1962年11月21日

鐵道部同意廢止

30交通部水運統計指標及其計算辦法的規定交計統(62)字第133號1962年12月10日31

交通部、
煤炭部、
商業部、
鐵道部關於制止煤炭虧噸問題的幾項暫行規定

交運商(63)潘字第12號

1963年1月31日

商務部、國家發展
和改革委員會、
鐵道部同意廢止

32交通部交通部修造船企業估價辦法交工廠(63)於字第52號1963年4月3日33

交通部、
輕工部

關於水上原油運輸的幾項暫行規定

交水商(63)潘字第293號

1963年11月4日

商務部、國家發展
和改革委員會同意
廢止34交通部交通部輪船行李、包裹運輸交接責任和事故處理辦法交水商(63)王字第376號1963年12月17日35

交通部、
商業部、
石油部水運散裝石油暫行辦法

交水干(64)於字第13號

1964年3月6日

商務部同意廢止

36交通部交通部關於基本建設季度計劃管理的幾項規定交基綜(64)馬字第23號1964年8月17日37

交通部、
糧食部水運糧食發生溢缺包事故處理辦法

交水商(64)陶字第249號

1964年12月8日

商務部同意廢止

38交通部航海日誌記載試行規則交水督(65)陶字第9號1965年7月1日39交通部海圖作業試行規則交水督(65)陶字第9號1965年7月1日40交通部中日航線貨輪搭客暫行規定交遠(65)陶字84/740號1965年7月12日41

交通部、
鐵道部、
國防部關於購買車船軍人票手續的規定

交水商(65)肖字第100號

1965年8月30日

中央軍委、鐵道部
同意廢止

42交通部關於浦口煤炭運輸機動調節及有關問題的幾項規定交水商(65)於字通129號1965年11月20日43交通部開放北京與主要海岸電台間有線電報網路的幾項規定(71)交水運字434號1971年4月27日44交通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長江港口費收規則(71)交水運字1425號1971年11月11日45交通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71)交鐵運字1218號1972年1月1日46

公安部、
交通部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規則(試行)

(1972)交公字450號

1972年3月25日

公安部廢止

47交通部水運統計指標及計算方法規定(試行)(73)交計字1909號1973年8月29日48交通部港口統計指標及計算方法規定(74)交計字203號1974年1月1日49交通部核發遠洋職務船員證書問題的暫行辦法(74)交船港字71號1974年5月21日50交通部關於跨省公路客貨營運分工的規定(試行)(75)交公路字1270號1975年9月23日51交通部鋼材運輸暫行規定(重新印發)(75)交水運字1278號1975年9月23日52交通部海港引航工作規定(76)交船監字1301號1976年11月12日53交通部海輪進江通信聯絡暫行辦法(77)交信字957號1977年8月1日54交通部公路工程機械管理辦法(77)交公路字1059號1977年8月25日55交通部公路工程標准設計管理辦法(試行)(78)交公路字412號1978年3月23日56交通部交通部運輸船舶熱工節約管理辦法(草案)(78)交水運字776號1978年5月24日57交通部「滾裝船」和使用托盤、集裝袋運輸計收貨物裝卸費的規定(79)交港字59號1979年1月13日58

交通部、
衛生部國際航行船舶試行電訊衛生檢疫規定

(79)交港字471號

1979年4月16日

國家質量檢驗
檢疫總局同意廢止59交通部航行國際航線船舶消防費收規定(79)交公安字817號1979年5月23日60交通部海岸電台通信費用收費辦法暫行規定(79)交財字1178號1979年7月9日61交通部交通系統中等專業學校師資管理辦法(79)交教字1605號1979年9月8日62交通部交通部修造船工業質量管理工作暫訂條例(79)水工字1638號1979年9月20日63交通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港口外貿船舶裝卸管理規則(試行)(80)交水運字779號1980年4月18日64交通部海港引航工作條例(試行)(80)交港監字780號1980年4月25日65交通部全國汽車客運管理暫行規定(80)交公路字999號1980年5月10日66交通部交通部水運、工程船舶技術資料管理辦法(80)交水運字1028號1980年5月14日67交通部交通部水運、工程船舶預防檢修制度(80)交水運字1028號1980年5月14日68交通部對現有引航員技術培訓、考核、定級和發證辦法(80)交港監字2256號1980年10月27日69交通部海港引航員安全操作守則(內部試行)(80)交港監字2256號1980年10月27日70交通部交通部屬高等院校「預算包干」試行辦法(80)交財字2283號1980年11月1日71

交通部、
財政部關於集體所有制交通運輸企業財務管理的若干規定

(80)交水運字2341號

1980年11月4日

財政部同意廢止

72交通部學生成績考核暫行辦法(81)交教字204號1981年2月9日73交通部學校生產實習試行辦法(81)交教字204號1981年2月9日74交通部學生學籍管理試行辦法(81)交教字204號1981年2月9日75

交通部

交通部直屬港航單位通過香港海通公司進口船舶和港機維修器
材試行辦法(81)交水運字457號

1981年3月11日76交通部固定資產管理辦法(81)交財字1343號1981年8月7日77交通部水路貨運組織工作規程(81)交水運字1687號1981年8月15日78交通部水路甲板貨物運輸規定(81)交水運字1907號1981年9月16日79交通部港口工程技術規范管理辦法(81)交基字1946號1981年9月22日80交通部民用空氣潛水員暫行標准(81)交救字2184號1981年11月2日81交通部潛水員考核發證暫行辦法(81)交救字2184號1981年11月2日82交通部外派潛水員守則(81)交救字2339號1981年11月20日83交通部救撈統計制度(試行草案)(81)交救字2582號1981年12月26日84交通部港口調度快速統計工作細則(試行)(81)交水運字2681號1981年12月31日85交通部沿海港口船舶技術管理制度(試行)(82)交水運字582號1982年3月20日86交通部港口裝卸定額員工作暫行條例(82)交人字327號1982年3月23日87交通部關於海區航標管理的若干規定(82)交基字1775號1982年8月23日88交通部關於國外進出口危險貨物港口費收規則(82)交水運字1801號1982年8月30日89交通部交通部水運工程評定施工優質工程暫行辦法(82)交基字1999號1982年9月29日90交通部交通部大中型航務工程項目竣工驗收暫行辦法(82)交基字1998號1982年9月29日91交通部交通部疏浚工程驗收暫行辦法(82)交基字1998號1982年9月29日92交通部公路運輸統計指標及計算方法規定(82)交計字916號1982年11月1日93交通部公路汽車客運站務管理辦法(試行)(83)交公路字148號1983年1月28日94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設管理辦法(83)交公路字262號1983年2月17日95

交通部、
財政部對公路養路費收入徵集國家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幾項具體規
定(83)交財字1200號

1983年6月16日

財政部同意廢止

96

交通部、
財政部核定交通部直屬企業所得稅稅率和稅後利潤留交辦法

交通部、財政部(83)交財字
1701號1983年9月16日

財政部同意廢止

97交通部海港裝卸工藝工作管理暫行規則(83)交海字2039號1983年11月8日98交通部關於直屬科研單位試行有償合同制的若干規定(84)交科技字1190號1984年1月1日99交通部實行收費制設計單位財務管理暫行辦法(84)交財字970號1984年5月23日100交通部港口危險貨物管理暫行規定(84)交海字1181號1984年6月23日101

交通部

交通部部屬高等院校關於科技服務、校辦工廠、實習船舶財務
收益分配管理試行辦法(84)交財字2088號

1984年11月2日102交通部交通系統信訪工作細則(草案)(84)交辦字2171號1984年11月15日103交通部全國公路客運文明車站(隊)評比辦法(85)交公路字22號1985年1月3日104交通部公路築養路機械管理制度(試行)(85)交公路字42號1985年1月5日105交通部公路交通通信管理暫行規定(85)交公路字544號1985年3月13日106交通部交通部歸口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試行)(85)交生字748號1985年4月8日107交通部關於對沿海港口外貿出口裝船退關貨物的處理規定(85)交海字1727號1985年9月2日108交通部關於補助地方交通建設投資管理暫行辦法(85)交計字1846號1985年9月30日109交通部關於對進口鋼材實行准運證的暫行管理辦法(85)交海字20491985年11月21日110交通部港口貨物計量工作定級升級實施細則(86)交海字4號1986年1月14日111

交通部、
國家計量
局交通企業計量工作定級、升級辦法(試行)

(86)交生字101號、(86)量局
工字086號

1986年2月1日

國家質量監督檢
驗檢疫總局同意
廢止112交通部渤海灣(包括青島)航區客貨班輪貨物運輸試行辦法(86)交海字152號1986年3月11日113交通部外貿船舶在中國港口裝卸速延工作管理辦法(86)交海字178號1986年3月26日114交通部長江無人分節駁營運管理(試行)辦法(86)交河字279號1986年4月30日115交通部港口建設費使用規定(86)交計字474號1986年7月2日116交通部關於內地省、區、市在沿海集資建設港口碼頭的試行辦法(86)交計字491號1986年7月7日117交通部關於創造衛生港、船的有關標准和要求的暫行規定(86)交勞字616號1986年8月15日118交通部交通部科學技術進步獎勵辦法(86)交科技字691號1986年9月25日119交通部水上過駁作業措施項目計劃管理暫行辦法(86)交計字725號1986年9月30日120交通部交通運輸企業全面質量管理辦法(86)交生字775號1986年10月21日121交通部港口工程初步設計文件的編制和審批辦法(試行)(86)交基字796號1986年11月12日122交通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登記規則(86)交水監字764號1986年11月20日123交通部交通企、事業單位外匯(額度)收支核算暫行辦法(試行)(86)交財字877號1986年11月24日124

交通部、
中國人民
保險公司水路貨物運輸實行保險與負責運輸相結合的補償制度的規定

(87)交河字49號

1987年1月19日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
委員會同意廢止

125交通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考試發證規則(87)交水監字15號1987年2月14日126

交通部

全民所有制交通企業廠長(經理)任期目標責任制管理辦法(試
行)(87)交生字130號

1987年2月24日127交通部沿海港口建築設備管理規則(87)交海字235號1987年4月13日128

鐵道部、
交通部、
民航局、
國家物價
局、國家
工商行政
管理局貨物運輸事故賠償價格計算規定

(87)交河字229號

1987年4月20日

國家發展和改革
委員會、鐵道部、
中國民用航空總
局、國家工商行
政管理局同意廢


129交通部沿海港口分期建設、分期投產試行辦法(87)交計字288號1987年5月3日130交通部汽車運輸行業輪胎技術管理制度(87)交公路字628號1987年9月2日131交通部關於客輪船員從事職責范圍以外勞務收入的管理辦法(試行)(87)交財字630號1987年9月10日132交通部港口起重吊運指揮信號規定(87)交海字664號1987年9月15日133交通部港口工程改革設計原則和標準的暫行規定(試行)(87)交基字755號1987年10月24日134交通部汽車運輸企業成本管理辦法(87)交財字827號1987年11月24日135交通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汽車零擔貨物運輸管理辦法(87)交公路字874號1987年12月14日136交通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汽車零擔貨運站站務管理辦法(87)交公路字874號1987年12月14日137交通部交通企業檔案管理升級試行辦法(87)交辦字929號1987年12月31日138交通部港口以港養港資金管理暫行辦法(88)交財字240號1988年4月5日139交通部內河鋼質駁船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88)交企字231號1988年4月8日140交通部港口企業裝卸工人管理試行辦法(88)交勞字254號1988年4月15日141交通部交通部外匯管理辦法(88)交財字32

熱點內容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
錫林郭勒盟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02 06:07:56 瀏覽:136
法官藏匿偽造證據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991
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請流程 發布:2025-02-02 05:55:41 瀏覽:966
醫葯公司法律監管 發布:2025-02-02 05:54:19 瀏覽:734
電力公司違法規定罪名 發布:2025-02-02 05:37:18 瀏覽:477
常芬律師 發布:2025-02-02 03:58:35 瀏覽:638
代理律師為勞動法費用多少 發布:2025-02-02 03:36:12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