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合法有效的必備條件

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合法有效的必備條件

發布時間: 2022-06-03 05:04:00

A. 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怎樣才合法有效

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首先應該符合勞動法或《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其次應該有明確的績效考核制度檢驗員工的報酬供參考。。

B. 公司內部設立的各種工作紀律、制度規范具有多大的法律效力

還是看規章制度的內容,一般來說,規章制度不違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是有效的。當然勞動合同法對一些規章制度制定應履行的程序也做了規定。

《勞動合同法》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第八十條 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C. 如何判定用人單位規章制度是否有效

(一)依法制定內容合法

1、制定主體有權。勞動規章制度制定主體應是用人單位有權機關統一制定,並以用人單位名義頒布實施。用人單位不具有規章制度的制定主體資格,以其名義發布的勞動規章制度不應視為整體有效的規章制度。

2、內容合法。規章制度內容合法,就是指其內容不能與法律、法規相抵觸,相抵觸的部分無效。這里的「法」應當作廣義理解,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部門及地方規章等。

3、誠實守信。一些法律沒有詳細規定的內容,需要用人單位在勞動規章制度中予以具體規定。如《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或者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但是何謂「嚴重違章」、
「嚴重失職」、「重大損害」,法律沒有做出具體規定,需要企業規章制度進行補充。一般來說,用人單位規章制度不得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正常的常規判斷標准,應為大多數人所認同。

4、不得違反公序良俗原則。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是民法的一個基本原則,滲透所有法律。《勞動合同法》也貫穿著「公序良俗」基本原則。用人單位勞動規章制度違反公序良俗,職工可向勞動行政部門主張該規章制度無效。

(二)制定程序合法有效

所謂程序合法有效是指規章制度要通過一定的民主程序,
所謂的民主程序,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條的規定,合法的程序包括在職工代表大會上充分討論、與工會、職工代表充分協商確定、履行有效的告知義務等。

(三)規章制度公平合理

一是公平。所謂公平是指同類工種,無差別對待,不可出現特權、歧視現象,不存在隱形的不合理之處。如不能做出對臨時工和人事代理人員有不同工同酬的規定,用人單位也不得在對規章條款具體解釋運用時侵犯職工的合法權益。

二是合理。所謂合理,即規章制度不得有苛刻條款,過於嚴格、超乎常理的條款即為苛刻條款,在審判實踐中此類條款較為常見,本文中所提到的案例即為此類現象。

三、在審判實踐中對用人單位制定的內部規章制度的運用與處理。

(一)對於用人單位提供的下列規章制度可以直接參照處理,但不能在判決書中直接引用。

1、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合法有效,至於效力如何認定,本文之前已論述。

2、適用范圍明確。規章制度的適用范圍必須明確,例如適用的人員范圍、時間范圍、內容範圍等。

3、內容全面、細化。涉及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主要內容不僅要全面且應該細化,例如在規定的處罰制度上,應明確處罰對象、處罰等級、處罰事宜、處罰程序等。

4、相互一致,前後不矛盾、不沖突。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不得出現歧義,不得有模煳性語言,不得前後不一致,否則法院不應參照,法院無解釋權力和義務。

5、注意有可操作性。法律調整的是普遍性的問題,用人單位應將法律法規具體化,最好規定到具體的行為、程度,而過於原則、寬泛,操作性較差的原則法院無法參照。

(二)對於違法顯失公平的單位規章制度做出如下處理

1、企業承擔相應的責任。《勞動合同法》第八十條規定,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勞動者可因企業勞動規章制度違法並損害自身權益而隨時解除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3、企業可能因勞動規章制度違法而承擔行政責任。《勞動合同法》第八十條規定,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該規章制度無效,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

D. 公司的規章制度怎樣才能算是在法律上生效

依法訂立,制度的內容和訂立的程序均符合法律規定。
如你所述,公司應當舉證證明你嚴重違法規章制度的事實和制度的合法性。

E. 公司規章制度怎麼樣才合法

法律分析:根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單位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用人單位應保管與職工協商相關的證據材料,比如已簽名的會議紀要等法律文件,以證明用人單位已履行與職工平等協商的法律義務。
廣大用人單位,在直接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應當公示,或者告知職工。用人單位可採取以下方式履行告知義務:
1、將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匯編成職工手冊,由職工簽字確認已閱讀;
2、組織新入職職工參與培訓,並簽署培訓紀要;
3、用人單位將規章制度列為勞動合同的附件。
在規章制度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作出修改完善。用人單位對規章制度進行全面的法律專業審查,修改或廢止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條款,確保規章制度的內容的合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條 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一條 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F. 如何制定企業規章制度,才能有法律效力

G. 勞動規章制度有效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1、規章制度內容必須合法

根據《勞動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勞動法》第八十九條又規定:「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這表明制定規章制度是用人單位的權利,但法律法規又明確要求用人單位勞動規章制度的內容必須合法。

2、制訂規章制度程序必須合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四條也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規章制度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審查制訂規章制度的程序合法性時,主要審查二個方面,即:規章制度在內容上必須要與職代會或職工大會民主討論確定,在形式上必須經職代會或職工大會民主討論通過。

3、規章制度必須公示並告知

公示原則是現代法律法規生效的一個要件。用人單位勞動規章制度必須經公示後方能夠生效,未經公示的規章制度對職工不具有約束力,也沒有法律上的效力。《勞動合同法》第四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公示一般採用用人單位文件、印製用人單位規章制度手冊、在公開場所公布等形式發布。

(7)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合法有效的必備條件擴展閱讀:

存在問題

1、沒有成文

一些中小企業內部根本沒有成文的規章制度,只憑管理人員的口頭傳達,以經營者口頭說了算數的專制型家長式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員只憑個人的好惡和經驗處理職工的「違規」行為。

2、制度不合法

規章制度不合法包括內容違法和制訂程序違法。規章制度不合法是當前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

3、可操作性差

制訂規章制度的目的是為了支配、管理勞動者,在客觀上起著約束、規范乃至強制勞動者的作用,所以要求規章制度有可操作性。如果規章制度不完整、不健全,規定不夠詳細,不能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引導和規定,缺少明確的、可操作的規定,有禁止性規定而沒有相應的懲罰措施的,這樣的規章制度執行起來不能發揮應有的約束和規范作用,往往是形同虛設。

H. 更管用的制度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

首先,規章制度不能與現行法律法規相違背。比如,有公司規定「內部人員不得談戀愛、結婚,否則開除」,「女職工30歲前不能生孩子,違者開除」——婚姻不自由、生孩子聽老闆的,這都懂不懂法?
其次,規章制度的制定要經過民主程序。即企業制定規章制度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這條在一些企業落實得不盡如人意。一些合資企業和私營企業中,「霸道總裁」太多了,民主是啥?一個人說了算多爽。並且,只要哪個職工不照辦,就「殺一儆百」,開除、開除、開除!
最後,規章制度需要向勞動者進行公示或告知。說白了,制度不是秘密,不能「埋地里」「藏櫃里」,而要向職工「廣而告之」。此外,用人單位要對規章制度是否經過公示承擔舉證責任,並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列舉了六種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其中就包括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現實中,這一條款甚至成了一些企業開除職工的「利器」。

熱點內容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
錫林郭勒盟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02 06:07:56 瀏覽:136
法官藏匿偽造證據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991
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請流程 發布:2025-02-02 05:55:41 瀏覽:966
醫葯公司法律監管 發布:2025-02-02 05:54:19 瀏覽:734
電力公司違法規定罪名 發布:2025-02-02 05:37:18 瀏覽:477
常芬律師 發布:2025-02-02 03:58:35 瀏覽:638
代理律師為勞動法費用多少 發布:2025-02-02 03:36:12 瀏覽:635
法院疫情紀實 發布:2025-02-02 03:34:20 瀏覽: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