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信訪基本條例

信訪基本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03 07:16:22

❶ 河北省信訪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障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活動的正常秩序,保持社會的穩定,密切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促進國家機關的各項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信訪,均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信訪人通過書信或者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反映情況、表態意願、提出建議,並由有關國家機關進行處理的活動。
所稱信訪人,是指進行信訪活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
所稱直接責任歸屬機關或者單位,是指對具體的信訪事項負有直接管轄權或者直接處理責任的機關或者單位。第四條信訪人依法信訪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第五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認真處理來信,熱情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努力為人民服務。
各級國家機關負責人應當接待重要來訪,閱批重要來信,處理重要信訪事項。
各級國家機關及所屬各部門必須有一位負責人分管信訪工作。第六條處理信訪事項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分級負責、歸口辦理;
(二)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辦事;
(三)實事求是,重證據,重調查研究;
(四)處理問題與思想疏導和法制宣傳相結合;
(五)及時辦理,把問題解決在當地或者基層。第二章信訪人的權利和義務第七條信訪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對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
(二)對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提出控告或者檢舉;
(三)在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提出申訴、控告;
(四)向有關國家機關反映情況和問題,提出要求;
(五)向有關國家機關催促處理、要求答復信訪事項;
(六)對有關國家機關作出的答復和處理不服時,向上一級國家機關提出重新答復和處理的要求。第八條信訪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如實反映情況;
(三)遵守信訪秩序,尊重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產;
(四)接受和服從國家機關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作出的答復和處理。第九條信訪人反映問題應當先向直接責任歸屬機關或者單位提出;直接責任歸屬機關或者單位不予辦理的,可以向其上一級機關或者單位反映。
通過書信反映問題,提倡簽署真實姓名,寫明通信地址和郵政編碼;申訴、控告、檢舉信,應當寫清被申訴、控告、檢舉人的基本情況和基本事實。
走訪反映問題,應當出示本人身份證明。第十條走訪反映群體意願、要求的,應當推舉代表,代表人數不超過4人。第三章信訪工作機構和人員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國家機關應當設立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各部門應當明確信訪工作機構或者配備信訪工作人員。
鄉級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備專職或兼職信訪工作人員。第十二條各級信訪工作機構是代表本級國家機關處理信訪事項,保障信訪渠道暢通,指導、協調信訪工作的綜合部門,其職責:
(一)受理來信,接待來訪;
(二)承辦上級機關轉辦、交辦的信訪事項;
(三)向有關責任單位或者下級機關轉辦、交辦、督辦信訪事項;
(四)調查處理領導交辦的重要信訪事項;
(五)協調處理有關信訪事項;
(六)向信訪人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
(七)調查研究信訪情況,及時向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提供信訪信息;
(八)指導、檢查下級的信訪工作,審查下級處理的信訪事項;
(九)總結交流信訪工作經驗,組織培訓信訪工作人員;
(十)對信訪工作不負責任造成嚴重後果的單位及其負責人,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建議。第十三條國家機關應當選配堅持原則,廉潔奉公,作風正派,責任心強,有一定法律知識、政策水平和會做群眾工作的人員從事信訪工作。第十四條信訪工作人員應當忠於職守,熟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嚴格依法辦事;熱情接待、認真辦理來信來訪;為信訪人的控告、檢舉保守秘密。

❷ 信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信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是信訪人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不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一)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三)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

(四)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

(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

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法律依據:《信訪條例》第十四條 信訪人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不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一)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三)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

(四)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

(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

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❸ 信訪條例第十四條指的是什麼

信訪人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不服下列組織回、人員的職務行答為,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一)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三)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

(四)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

(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

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❹ 信訪條例是什麼

信訪,是指公民個人或群體以書信、電子郵件、走訪、電話、傳真、簡訊等多種參與形式與國家的政黨、政府、社團、人大、司法、政協、社區、企事業單位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或人員接觸,以反映情況,表達自身意見,請求解決問題,有關信訪工作機構或人員採用一定的方式進行處理的一種制度。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特色除法律以外的又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一種比較直接的利益表達形式。但是,由於信訪的有關信息一般要經過信訪辦公室工作人員的篩選,然後遞交給有關領導、有關機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也是一種間接的利益表達方式。中國政府的突出特點,是在大部分民眾頭上,從中央到鄉鎮共有五級黨政政府(在農村地區有時還包括一級不是政府的政府,那就是村委會、村黨支部),城市比農村少一級鄉鎮政府(直轄市再少一級──地市級),但又多一級「單位」。上下級黨政政府之間等級地位十分森嚴,各級政府都是下管一級,形成一個層層向下約束、層層向上負責的「金字塔」式的嵌套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第一條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稱信訪人。
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務。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暢通信訪渠道,為信訪人採用本條例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提供便利條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
第四條信訪工作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❺ 江西省信訪條例(2009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信訪人的合法權益,規范信訪行為和信訪工作,保持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維護信訪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國務院《信訪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話、傳真、電子郵件、走訪等形式,向各級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應當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人,是指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省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第三條信訪人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進行信訪活動以及本省各級國家機關處理信訪事項,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加強信訪工作,暢通信訪渠道,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聽取人民群眾的建議、意見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信訪權利,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務。
信訪人依法進行信訪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壓制、打擊報復、迫害。第五條信訪工作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公正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對不屬於信訪人戶籍所在地管轄的信訪事項,由信訪事項發生地負責處理,信訪人戶籍所在地應當配合做好信訪人的教育、引導以及與信訪事項發生地的聯系、溝通等工作。第六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將通過信訪渠道和其他途徑收集的信息納入決策評估體系,科學、民主決策,依法履行職責,從源頭上減少和預防導致信訪事項的矛盾和糾紛。
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建立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機制,對排查出的可能引發信訪事項或者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問題,應當依法及時採取措施化解。
各級國家機關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第七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建立信訪工作人員培訓、交流機制,提高信訪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工作水平,並為信訪工作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提供工作場所和其他必要的工作條件。第八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將信訪工作績效納入公務員考核體系。
國家機關負責人履行信訪工作職責的情況,應當列為其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
對在信訪工作中做出優異成績的單位或者個人,由有關國家機關給予表彰、獎勵。第九條信訪人提出的建議、意見,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或者對改進國家機關工作以及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有貢獻的,由有關國家機關或者單位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信訪人的權利和義務第十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了解信訪工作制度及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
(二)要求信訪工作人員提供與其提出的信訪事項有關的咨詢服務;
(三)對與信訪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信訪工作人員提出迴避申請;
(四)向辦理機關查詢其信訪事項的辦理進展情況、辦理結果並要求答復;
(五)依法申請復查、復核;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第十一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
(二)如實反映情況,對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三)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方式和程序進行信訪活動,遵守信訪秩序;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第三章國家機關信訪工作責任第十二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或者配備專(兼)職信訪工作人員。
信訪工作機構代表本機關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辦理信訪事項;
(二)承辦上級機關轉送、交辦的信訪事項;
(三)向下級機關交辦或者其他機關轉送信訪事項;
(四)協調處理重要信訪事項;
(五)檢查、指導下級機關的信訪工作;
(六)向信訪人宣傳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提供信訪咨詢服務;
(七)分析、研究信訪情況,及時提出完善政策和改進工作的建議;
(八)其他依法應當履行的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信訪工作機構除履行前款規定的職責外,還應當履行綜合協調、督促檢查和考核等職責。

❻ 安徽省信訪條例(2005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持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構建和諧社會,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人,是指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省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第三條信訪工作應當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四條國家機關應當依法做好下列信訪工作:
(一)暢通信訪渠道,傾聽群眾的建議、意見和要求,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從源頭上預防導致信訪事項發生的矛盾和糾紛。
(二)認真處理群眾來信、接待來訪。國家機關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三)建立主要負責人負總責,統一領導、部門協調,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
(四)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聯合接訪制度、信訪工作首問負責制、信訪工作督查督辦制度、過錯責任追究制度等。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第五條建立信訪工作人員培訓和激勵機制,建立和實施科學的信訪工作目標管理考核體系。第二章信訪人的權利與義務第六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享有以下權利:
(一)了解信訪工作制度及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
(二)向辦理機關查詢其信訪事項的辦理進展及結果並要求答復;
(三)要求信訪工作人員提供與信訪事項有關的咨詢服務;
(四)對與信訪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信訪工作人員提出迴避請求;
(五)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點向有關機關負責人當面反映信訪事項;
(六)申請復查、復核;
(七)對重大、復雜、疑難的信訪事項,可以依法申請聽證;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第七條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等書面形式;信訪人提出投訴請求的,還應當載明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聯系方式和請求事項、事實、理由。
信訪人採用口頭形式提出投訴請求的,接受投訴請求的機關應當做好記錄。第八條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向依法有權處理信訪事項的本級或者上一級國家機關提出;
(二)到國家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
(三)履行有關登記手續;
(四)多人提出共同的信訪事項,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第九條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第十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第十一條信訪人未按本條例第八條第一項規定走訪的,接訪國家機關應當告知其有權受理該信訪事項的國家機關,並勸其返回;不聽勸告的,其住所地的人民政府或者單位應當及時勸其返回。
信訪事項依法經復核機關復核終結後,信訪人不接受復核意見並到國家機關辦公場所或者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由信訪工作機構所在地公安機關對其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第十二條在隔離治療期間的傳染病人需要走訪的,應當委託其親屬或者他人代為反映。

熱點內容
常芬律師 發布:2025-02-02 03:58:35 瀏覽:638
代理律師為勞動法費用多少 發布:2025-02-02 03:36:12 瀏覽:635
法院疫情紀實 發布:2025-02-02 03:34:20 瀏覽:192
九龍坡區法律援助中心西彭工作站 發布:2025-02-02 03:33:54 瀏覽:653
行政法規一般有三種 發布:2025-02-02 02:37:24 瀏覽:122
范莉法官 發布:2025-02-02 02:32:16 瀏覽:432
民法協議內容 發布:2025-02-02 02:31:48 瀏覽:299
律師賺多少錢 發布:2025-02-02 02:06:27 瀏覽:674
南京森林法院 發布:2025-02-02 01:53:24 瀏覽:99
上海市司法局的電話 發布:2025-02-02 01:49:57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