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診所適用法規

診所適用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6-03 20:56:13

1. 求個體診所的規章制度。

診斷室工作制度

1、遵守工作紀律,不遲到,不早退,工作時間不脫崗。
2、認真填寫門診日誌,按規定建立各類檔案,要求管理規范化。
3、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堅持查對制度。
4、保持環境整潔,落實消毒措施。
5、開展便民服務,服務熱情、耐心,樹立良好醫德。

治療室工作制度

1、經常保持室內清潔,凡做完一項處置,要隨時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員及治療患者外,不許在室內逗留。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各種葯品分類放置,標簽明顯,字跡清楚。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進入治療室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4、無菌持物鉗浸泡液每天更換1次(器械消毒液),頭皮針、靜脈導管酒精浸泡液經常保持75%的濃度。
5、已用過的注射用具要隨手清理、清點,每日更換。
6、無菌物品須註明滅菌日期,超過1周者重新滅菌。

處置室工作制度

1、凡各種注射應按處方或醫囑執行。對過敏的葯物必須按規定做好注射前的過敏試驗。
2、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對患者熱情、體貼。
3、密切觀察注射後的情況,發生注射反應或意外,應及時進行處置,並報告醫師。
4、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定,操作時應戴口罩、帽子。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換。保證消毒液的有效濃度。注射應做到每人一針一管。
5、准備搶救葯品器械,放於固定位置,定期檢查,及時補充更換。
6、室內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樣培養。
7、嚴格執行隔離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8、換葯時除固定敷料外(綳帶等),一切換葯物品均需保持無菌,並註明滅菌日期,超過1周者重新滅菌。無菌溶液超過3日要重新消毒。
9、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換2次。
10、換葯時,先處理清潔傷口,後處理感染傷口。
11、特殊感染不得在處置室內處理。

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制度

1、診所負責人為責任疫情報告人。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法定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應在規定的時限內,向縣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2、診所人員要認真學習《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傳染病防治知識,熟練掌握傳染病診斷、報告、隔離消毒及疫情處理的程序,切實增強傳染病疫情報告意識,發現傳染病例要認真做好傳染病登記,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在規定時限內向縣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3、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和傳染病疫情,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否則將依法追究責任。
4、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甲型H1N1流感病人、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時,必須在2小時內以最快的方式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2. 中醫診所診室規章制度

中醫診室工作制度
一、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回
二、中醫以繼承、發掘、整理答、提高祖國醫學技術為宗旨,謙虛學習,互相幫助,注意溝通、友愛、團結、積極搞好診療工作。
三、文明禮貌、態度和藹、熱情接待,耐心、細致、負責地做好各項工作,同情、關心和體貼病人。
四、中醫診斷、治療以中醫方法為主,必要時可請西醫協助。救死扶傷,對於危重病人要及時送上級醫院搶救。
五、認真書寫中醫或中西醫結合病歷。病歷記載要完整、准確、整潔,要簽全名、寫日期。
六、積極弘揚中醫的特長,積極採集民間土、單、驗方,進行整理、篩選、驗證,對確有療效的要推廣應用。
七、常見病、慢性病可以運用中葯、針灸、按摩、理療或西葯等方法綜合治療,努力提高治療效果。
八、治療醫師未見患者,一概不得給病人開處方和抄方。
九、為病人保守醫密,不得泄露病人隱私和秘密。
十、對於特殊的煎葯方法及服葯時間,醫師要向患者交代清楚,並在處方上註明。
十一、做好常見病、慢性病的預防與中醫診療等健康知識教育,使更多的群眾少患病、不患病,更健康。
十二、加強與各級醫療機構的溝通和合作。

3. 中醫診所規章制度

一、人員

(一)至少有1名執業醫師,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 具有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證書》內並經注冊後在醫療、預容防、保健機構中執業滿3年,身體健康;

2. 具有《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書》,經注冊依法執業,身體健康。

(二)開展中葯飲片調劑活動的,至少有1名具備資質的中葯技術人員。

二、房屋

(一)房屋相對獨立;

(二)診療區域布局合理,符合衛生學布局與流程;

(三)至少設置候診區、就診區;

(四)面積滿足功能需要,並應當根據開展的診療范圍不同具備下列條件:

1. 開展中葯飲片和中成葯調劑服務的,服務區域應當相對獨立;

2. 開展中醫非葯物療法的,應當設置獨立的治療室。

三、設備

(一)基本設備:診桌、診椅、脈枕、紫外線消毒設備、污物桶等;

(二)有與開展診療范圍相適應的其他設備(包括中醫診療設備)。

四、有各項規章制度、人員崗位責任制,有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醫療技術操作規程,並成冊可用。制定感染控制制度和流程,中醫葯技術操作符合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預防與控制等有關規定。

4. 開辦私人診所應該具備什麼條件

  1. 為加強對私人診所的管理,促進私人診所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衛生部《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對私人診所的設置和監督管理制定本暫行規定。

  2. 私人診所設置申請者必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一)非在職醫務人員,有執業醫師資格,經注冊後在醫療機構中執業滿5年;

    (二)設置二級西醫或三級中醫診療科目診所的,申請人應具有副主任醫師或以上職稱;

    (三)男性年齡在65周歲以下,女性年齡在60周歲以下,且身體健康;

    (四)離退休的衛生技術人員須經原工作單位同意;

    (五)注冊資金:私人西醫診所不少於30萬元,私人中醫診所不少於15萬元;

    (六)具有常住戶口。

    (七)診所場地必須長期固定(非申請人所有,需有5年以上租賃協議)並且符合衛生部頒布的《醫療機構基本標准》要求,以1名醫生,1名護士計,使用面積不小於40平方米,聘用衛技人員每增加1名,面積增加10平方米。

    (八)符合xxx市區域衛生規劃和當地的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3. 凡申請設置私人診所,應向戶籍所在地的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提出,並提交如下材料:(一)設置申請書(必須申明是營利性醫療機構);

    (二)設置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選址報告和建築設計平面圖;

    (四)其他材料(身份證復印件、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注冊資金證明材料、縣或以上醫院出具的健康體檢表、醫師資格證書和醫師執業證書,個人工作簡歷,離退休人員提供原單位同意證明,租賃房屋的需提交租賃協議)。

  4. 衛生行政部門受理後,根據本規定和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在20個工作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書面答復。被批準的,應向申請人發給《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應註明為營利性醫療機構)。

5.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內容是什麼

國務院令第149號

頒布日期:19940226 實施日期:19940901 頒布單位:國務院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管理,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保障公民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從事疾病診斷、治療活動的醫院、衛生院、療養院、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醫療機構。
第三條醫療機構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為公民的健康服務為宗旨。
第四條國家扶持醫療機構的發展,鼓勵多種形式興辦醫療機構。
第五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全國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和國家有關規定,對軍隊的醫療機構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章規劃布局和設置審批
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的人口、醫療資源、醫療需求和現有醫療機構的分布狀況,制定本行政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可以根據需要設置醫療機構,並納入當地醫療機構的設置規劃。
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把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納入當地的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和城鄉建設發展總體規劃。
第八條設置醫療機構應當符合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醫療機構基本標准。
醫療機構基本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九條單位或者個人設置醫療機構,必須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准,並取得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方可向有關部門辦理其他手續。
第十條申請設置醫療機構,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設置申請書;
(二)設置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選址報告和建築設計平面圖。
第十一條單位或者個人設置醫療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規定提出設置申請:
(一)不設床位或者床位不滿100張的醫療機構,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
(二)床位在100張以上的醫療機構和專科醫院按照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申請。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設置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書面答復;批准設置的,發給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
第十三條國家統一規劃的醫療機構的設置,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
第十四條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按照國家醫療機構基本標准設置為內部職工服務的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第三章登記
第十五條醫療機構執業,必須進行登記,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十六條申請醫療機構執業登記,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
(二)符合醫療機構的基本標准;
(三)有適合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四)有與其開展的業務相適應的經費、設施、設備和專業衛生技術人員;
(五)有相應的規章制度;
(六)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第十七條醫療機構的執業登記,由批准其設置的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辦理。
按照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設置的醫療機構的執業登記,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辦理。
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設置的為內部職工服務的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的執業登記,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辦理。
第十八條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的主要事項:
(一)名稱、地址、主要負責人;
(二)所有制形式;
(三)診療科目、床位;
(四)注冊資金。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自受理執業登記申請之日起45日內,根據本條例和醫療機構基本標准進行審核。審核合格的,予以登記,發給《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審核不合格的,將審核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人。
第二十條醫療機構改變名稱、場所、主要負責人、診療科目、床位,必須向原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
第二十一條醫療機構歇業,必須向原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經登記機關核准後,收繳《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醫療機構非因改建、擴建、遷建原因停業超過1年的,視為歇業。
第二十二條床位不滿100張的醫療機構,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每年校驗1次;床位在100張以上的醫療機構,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每3年校驗1次。校驗由原登記機關辦理。
第二十三條《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得偽造、塗改、出賣、轉讓、出借。
《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遺失的,應當及時申明,並向原登記機關申請補發。
第四章執業
第二十四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得開展診療活動。
第二十五條醫療機構執業,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醫療技術規范。
第二十六條醫療機構必須將《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診療科目、診療時間和收費標准懸掛於明顯處所。
第二十七條醫療機構必須按照核准登記的診療科目開展診療活動。
第二十八條醫療機構不得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
第二十九條醫療機構應當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醫德教育。
第三十條醫療機構工作人員上崗工作,必須佩帶載有本人姓名、職務或者職稱的標牌。
第三十一條醫療機構對危重病人應當立即搶救。對限於設備或者技術條件不能診治的病人,應當及時轉診。
第三十二條未經醫師(士)親自診查病人,醫療機構不得出具疾病診斷書、健康證明書或者死亡證明書等證明文件;未經醫師(士)、助產人員親自接產,醫療機構不得出具出生證明書或者死產報告書。
第三十三條醫療機構施行手術、特殊檢查或者特殊治療時,必須徵得患者同意,並應當取得其家屬或者關系人同意並簽字;無法取得患者意見時,應當取得家屬或者關系人同意並簽字;無法取得患者意見又無家屬或者關系人在場,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況時,經治醫師應當提出醫療處置方案,在取得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被授權負責人員的批准後實施。
第三十四條醫療機構發生醫療事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五條醫療機構對傳染病、精神病、職業病等患者的特殊診治和處理,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六條醫療機構必須按照有關葯品管理的法律、法規,加強葯品管理。
第三十七條醫療機構必須按照人民政府或者物價部門的有關規定收取醫療費用,詳列細項,並出具收據。
第三十八條醫療機構必須承擔相應的預防保健工作,承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委託的支援農村、指導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等任務。
第三十九條發生重大災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況時,醫療機構及其衛生技術人員必須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調遣
第五章監督管理
第四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行使下列監督管理職權:
(一)負責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執業登記和校驗;
(二)對醫療機構的執業活動進行檢查指導;
(三)負責組織對醫療機構的評審;
(四)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給予處罰。
第四十一條國家實行醫療機構評審制度,由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按照醫療機構評審辦法和評審標准,對醫療機構的執業活動、醫療服務質量等進行綜合評價。
醫療機構評審辦法和評審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四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醫療機構評審委員會。
醫療機構評審委員會由醫院管理、醫學教育、醫療、醫技、護理和財務等有關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成員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聘任。
第四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評審委員會的評審意見,對達到評審標準的醫療機構,發給評審合格證書;對未達到評審標準的醫療機構,提出處理意見。
第六章罰則
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執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其停止執業活動,沒收非法所得和葯品、器械,並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逾期不校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仍從事診療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補辦校驗手續;拒不校驗的,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四十六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出賣、轉讓、出借《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沒收非法所得,並可以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四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診療活動超出登記范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警告、責令其改正,並可以根據情節處以3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並可以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四十九條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出具虛假證明文件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警告;對造成危害後果的,可以處以1000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條沒收的財物和罰款全部上交國庫。
第五十一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當事人對罰款及沒收葯品、器械的處罰決定未在法定期限內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七章附則
第五十二條本條例實施前已經執業的醫療機構,應當在條例實施後的6個月內,按照本條例第三章的規定,補辦登記手續,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五十三條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開設醫療機構及香港、澳門、台灣居民在內地開設醫療機構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另行制定。
第五十四條本條例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解釋。
第五十五條本條例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1951年政務院批准發布的《醫院診所管理暫行條例》同時廢止。

6. 醫療機構是否適用安全生產法

醫院不是工廠,所以它不是用於安全生產法,如果出現問題,屬於是醫療事故,是由當地的衛生部門來進行監督的

7.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及其《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我國醫療機構分為幾類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從事疾病診斷、治療活回動的醫院、衛生院、療養院答、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醫療機構。
我國醫療機構共有十二類。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第三條 醫療機構的類別:
(一) 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醫院、專科醫院、康復醫院;
(二) 婦幼保健院;
(三) 中心衛生院、鄉(鎮)衛生院、街道衛生院;
(四) 療養院;
(五) 綜合門診部、專科門診部、中醫門診部、中西醫結合門診部、民族醫門診部;
(六) 診所、中醫診所、民族醫診所、衛生所、醫務室、衛生保健所、衛生站;
(七) 村衛生室(所);
(八) 急救中心、急救站;
(九) 臨床檢驗中心;
(十) 專科疾病防治院、專科疾病防治所、專科疾病防治站;
(十一) 護理院、護理站;
(十二) 其他診療機構。

8. 國家以及放開診所申辦,民營診所和門診部相關申請條件是什麼

需要有職業醫師資格證,並注冊5年以上,醫術很重要,如果沒有很豐富的搶救經驗和專科經驗建議還是先以學為主,診所不比醫院,診所需要各個科內容都得了解,不然一旦需要難以解決的病情就會很尷尬而且容忽略病情甚至誤診,當然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還是建議趕緊轉上級醫院。再就是白道黑道都得認識人,不然一旦醫鬧會很麻煩。如果你還年輕,建議還是先到大一點的醫院學習增加經驗。至於開診所的客觀條件,這個根據當地衛生系統都有要求,您可以去咨詢看看。就是個人需要具備的。如果沒有合夥人,就要做好全年無休的准備。有很好的溝通能力,有經營頭腦,還要有一定的人脈關系,包括同行,上級醫院的醫生,以及診所附近有名望的人。當然最重要的是醫術要好,不然,一切都是浮雲。

最後,健康管理師非常熱門,以後是一個趨勢,直接進醫院或者社會上涉及醫學的行業(養生,保險,心理,社區,健康等等)條件1.非醫學專業(專科,本科),從事醫學相關專業3-5年條件2.醫學相關專業。

9. 江蘇省實施《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國務院《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疾病論斷、治療、體檢、推拿、鎮痛等活動的西醫、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以及衛生防疫、國境衛生檢疫、醫學科研和教學等單位設立的開展診療活動的機構。第三條醫療機構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為公民的健康服務為宗旨。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扶持醫療機構的發展,鼓勵多種形式興辦醫療機構。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中醫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商、公安、財政、物價、民政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和中醫行政部門,做好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駐蘇部隊編制外的醫療機構,由其所在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中醫行政部門按照本辦法管理。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駐蘇部隊編制內的醫療機構向社會開放,報其所在地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備案。第二章設置審批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的人口、醫療資源、醫療需求、現有醫療機構的分布狀況,制定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納入當地的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和城鄉建設發展總體規劃。
單位或者個人設置醫療機構,必須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准,並取得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方可向有關部門辦理其他手續。第八條下列醫療機構的設置,由縣(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報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一)床位不滿100張的一級綜合醫院,床位不滿80張的一級中醫醫院、專科醫院;
(二)床位不滿100張的康復醫院、縣(市)專科防治院(站)、一級婦幼保健所(站);
(三)不設床位或者床位不滿100張的衛生院;
(四)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等醫療機構。第九條下列醫療機構的設置,由市或者市轄區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批:
(一)診所、不設床位的衛生院;
(二)門診部、護理站(院);
(三)區屬設床位的衛生院;
(四)100張床位以上的衛生院、一級綜合醫院;床位在80張以上的一級中醫醫院;
(五)二級綜合醫院、二級中醫醫院、二級中西醫結合醫院、二級專科醫院、二級婦幼保健院(所);
(六)市專科防治院;
(七)150張床位以下的康復醫院、療養院;
(八)市急救站、市臨檢中心;
(九)部、省、市、區屬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站)、醫務室等醫療機構。
市和市轄區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醫療機構設置的具體審批許可權,由市人民政府劃定。第十條下列醫療機構的設置,由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批:
(一)三級綜合醫院、三級專科醫院、三級婦幼保健院;
(二)省專科防治院(所);
(三)150張床位以上的康復醫院、療養院;
(四)急救中心、省臨檢中心等醫療機構。第十一條三級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和專科醫院的設置,由省人民政府中醫行政部門審批。第十二條衛生防疫、國境衛生檢疫、醫學科研、教學和計劃生育機構在本機構業務范圍之外需開展診療活動的,由其所在的市、縣(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審批。第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請設置醫療機構:
(一)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單位;
(二)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員;
(三)醫療機構中在職、因病退職或者停薪留職的醫務人員;
(四)發生二級以上醫療事故未滿5年的醫務人員;
(五)被吊銷執業證書的醫務人員;
(六)被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七)患甲、乙類傳染病未愈或者因其他健康原因不宜執業行醫的人員;
(八)離休、退休的醫務人員未取得原單位同意的;
(九)因道德敗壞、醫德醫風惡劣受記過以上行政處分未滿5年的人員;
(十)被開除公職或者擅自離職的人員。

熱點內容
法官藏匿偽造證據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991
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請流程 發布:2025-02-02 05:55:41 瀏覽:966
醫葯公司法律監管 發布:2025-02-02 05:54:19 瀏覽:734
電力公司違法規定罪名 發布:2025-02-02 05:37:18 瀏覽:477
常芬律師 發布:2025-02-02 03:58:35 瀏覽:638
代理律師為勞動法費用多少 發布:2025-02-02 03:36:12 瀏覽:635
法院疫情紀實 發布:2025-02-02 03:34:20 瀏覽:192
九龍坡區法律援助中心西彭工作站 發布:2025-02-02 03:33:54 瀏覽:653
行政法規一般有三種 發布:2025-02-02 02:37:24 瀏覽:122
范莉法官 發布:2025-02-02 02:32:16 瀏覽: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