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自治州地方性法規

自治州地方性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6-03 22:42:34

㈠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立法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的立法活動,提高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州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的制定、修改、廢止和解釋,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備案審查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自治州制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二)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三)科學合理地規定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
(四)堅持立法公開,保障公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五)結合自治州實際,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點;
(六)具有針對性和可執行性。
自治州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第四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根據自治州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本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第五條在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事項范圍內,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從以下方面制定地方性法規:
(一)為執行上位法的規定,需要根據自治州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自治州的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三)除《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外,國家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省尚未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根據自治州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其他事項。
前款所列事項中,涉及本行政區域內特別重大事項、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以及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認為應當由其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在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可以對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部分修改,但不得與其制定的原則相抵觸。第二章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第六條常務委員會或者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五分之一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自治條例的制定、修改的議案。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以下簡稱主席團)、常務委員會、自治州人民政府、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以下簡稱有關專門委員會)、1個代表團或者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0人以上聯名,可以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單行條例案和地方性法規案。第七條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案,應當同時提交草案文本及說明,並提供必要的參閱資料。草案的說明包括制定的必要性、可行性、法律依據和主要內容、需要說明的主要問題以及起草過程中對重大分歧意見的協調處理情況。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對法律、行政法規和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應當說明變通的情況。
修改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提交修改前後的對照文本。第八條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案,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經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決定提請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由常務委員會或者原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
常務委員會依照前款規定審議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案,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徵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下簡稱人大代表)的意見,並將有關情況予以反饋;有關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立法調研,可以邀請有關的人大代表參加。第九條常務委員會擬提請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的自治條例,應當經過兩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再提請代表大會審議和交付表決。
常務委員會擬提請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的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案,一般經兩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再提請代表大會審議和交付表決。對於調整事項較為單一或者作部分修改,各方面意見比較一致的,可以只經一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提請代表大會審議和交付表決。對各方面意見分歧較大或者主要問題認識不一致的,也可以經三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再提請代表大會審議和交付表決。

㈡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需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才生效嗎

根據《憲法》第116條和《立法法》第89條的規定,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和自治縣的人大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所在省或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並由省或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只需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解析: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30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1)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3) 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4) 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5)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經濟特區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㈢ 甘孜藏族自治州立法程序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活動,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提高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立法質量,推進依法治州,促進民族團結、社會經濟發展和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有關規定,結合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立法活動包括:
(一)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二)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第三條自治州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規定。第四條制定自治州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和尊嚴,體現人民的意志,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根據自治州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體現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注重解決發展民生穩定中的突出問題,適應全面深化改革,保障和促進自治州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三) 堅持民主立法、科學立法;保障公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對上位法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不作重復性規定;
(四) 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五)地方性法規不得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省地方性法規相抵觸;
(六)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時,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第五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自治州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就下列事項可以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一)為保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議、決定在自治州的遵守和執行,需要制定的;
(二)關系自治州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需要制定的;
(三)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方面需要制定的;
(四)有關法律、法規授權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制定變通或補充規定的事項需要制定的;
(五)其它認為需要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事項。第六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就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結合自治州的實際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第七條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報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施行。第二章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第八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案,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自治州人民政府、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可以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一個代表團或者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不列入會議議程的,應當向提案人說明。第九條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地方性法規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案,在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常務委員會依照本規定第三章規定的程序審議後,決定提請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第十條列入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案應當有法規草案文本、草案的說明和立法依據,屬於變通規定的應當載明變通的理由及依據。
列入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案,在大會全體會議聽取或者書面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後,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
各代表團審議地方性法規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介紹情況,回答詢問。

㈣ 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與地方性法規的效力等級哪個高

只要是同一個機關出的,那麼效力等級是一樣的

㈤ 自治州的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嗎

《憲法》第100條規定:「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地方性法規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的、並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憲法》第116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地方性法規大部分稱作條例,有的為法律在地方的實施細則,部分為具有法規屬性的文件,如決議、決定等。地方性法規是除憲法、法律、國務院行政法規外在地方具有最高法律屬性和國家約束力的行為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綜合考慮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依照前款規定確定。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已經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涉及本條第二款規定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授權決定,制定法規,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實施。」
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由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用公告公布施行的文件。地方性法規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報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並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的規范性文件。這些地方性法規在本市范圍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

㈥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立法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立法活動,提高立法質量,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根據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立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以下簡稱代表大會)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和廢止法規,適用本規定。第三條本規定所稱法規,是指代表大會和常務委員會制定,報經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省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
法規包括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下簡稱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地方性法規(以下簡稱地方性法規)。第四條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發揮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法規的制定和修改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和自治州發展需要出發,體現民族特點和地方特色,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第五條法規的規定應當明確、具體,結構嚴謹,條理清楚,語言文字元合規范,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一般不作重復性規定,並與自治州制定的有關法規相銜接。第六條代表大會根據下列情況可以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一)國家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吉林省地方性法規原則規定,根據自治州實際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
(二)除國家專屬立法權外,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吉林省地方性法規沒有規定,而根據自治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情況需要制定的;
(三)根據自治州民族特點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吉林省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作出變通規定的;
(四)代表大會認為有必要制定的。第七條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立法法的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根據下列情況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和吉林省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自治州實際情況作出具體規定的;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
(三)除國家專屬立法權外,國家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第八條下列機關或者人員有權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
(一)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二)州人民政府;
(三)州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
(四)州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十人以上聯名。第九條下列機關或者人員有權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
(一)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
(二)州人民政府;
(三)州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
(四)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五人以上聯名。第十條向代表大會提出的法規案,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經常務委員會會議依照本規定的有關程序審議後,決定提請代表大會審議,由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
常務委員會依照前款規定審議法規案,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徵求州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意見,並將有關情況予以反饋;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立法調研,可以邀請有關的州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參加。第十一條常務委員會通過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等形式,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統籌安排。
擬列入年度立法計劃的立法項目,應當開展立法項目評估。根據立法項目評估情況,提出年度立法計劃草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列入年度立法計劃:
(一)不屬於自治州立法許可權的;
(二)立法時機不成熟的;
(三)擬設定的主要內容不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
(四)有其他重大原因可能影響立法項目完成的。第十二條州人民政府和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的立法項目建議,一般應當在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年度工作要點三十日前提交。第十三條常務委員會確定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後,應當成立起草小組,負責法規草案的起草、論證、徵求意見等工作。

㈦ 自治區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嗎

自治區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根據相關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自治區是行政區劃的類型之一,是指擁有自治權力的行政區,常設置在國內少數民族的主要居住地與傳統領域,或者離島、邊疆等與本土地帶有所分離的地方,並常做為一級行政區存在。其地方政府在內部事務方面,擁有比其他省級行政區更高的自主空間。
地方性法規的制定主體 如下:
1、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2、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3、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二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七十二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綜合考慮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依照前款規定確定。

㈧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立法活動,提高立法質量,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和《湖南省地方立法條例》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廢止、解釋地方性法規及其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州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
法律對自治州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四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的基本原則,堅持不抵觸、有特色、可操作。對上位法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一般不作重復性規定。第五條規定本州特別重大事項的地方性法規,應當由州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在州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對州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該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六條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加強立法工作組織協調,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發揮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注重提高立法質量。第二章州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程序第七條州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州人民政府、州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一個代表團或者十名以上代表聯名,可以向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並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第八條向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地方性法規案,在州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經常務委員會依照本條例第三章規定的有關程序審議後,決定提請州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由常務委員會或者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第九條常務委員會決定提請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的地方性法規案,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三十日前將法規草案發給代表。第十條列入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後,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各代表團審議地方性法規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根據代表團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第十一條列入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意見,並印發會議。第十二條列入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由法制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地方性法規草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和法規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經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後,印發會議。第十三條列入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必要時,主席團常務主席可以召開各代表團團長或者代表團推選的代表會議,就地方性法規案中的重大問題或者重大的專門性問題聽取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的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第十四條列入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主席團同意並向大會報告,對該地方性法規案的審議即行終止。第十五條地方性法規案在審議中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經主席團提出,由大會全體會議決定,可以授權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作出決定,並將決定情況向州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報告;也可以授權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提出修改方案,提請州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審議決定。第十六條法規草案修改稿經各代表團審議,由法制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規草案表決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㈨ 地方性法規需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嗎

解析: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30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1)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3) 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4) 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5)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經濟特區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熱點內容
法官藏匿偽造證據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991
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請流程 發布:2025-02-02 05:55:41 瀏覽:966
醫葯公司法律監管 發布:2025-02-02 05:54:19 瀏覽:734
電力公司違法規定罪名 發布:2025-02-02 05:37:18 瀏覽:477
常芬律師 發布:2025-02-02 03:58:35 瀏覽:638
代理律師為勞動法費用多少 發布:2025-02-02 03:36:12 瀏覽:635
法院疫情紀實 發布:2025-02-02 03:34:20 瀏覽:192
九龍坡區法律援助中心西彭工作站 發布:2025-02-02 03:33:54 瀏覽:653
行政法規一般有三種 發布:2025-02-02 02:37:24 瀏覽:122
范莉法官 發布:2025-02-02 02:32:16 瀏覽: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