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村鎮房屋管理條例

村鎮房屋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04 03:31:18

『壹』 岳陽市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國務院《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鎮(集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以外的集體土地上農村村民新建、改建和擴建住房(以下簡稱村民住房建設)及其管理和監督。第三條村民住房建設應當遵循規劃先行、先批後建、一戶一宅、適度集中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村民住房建設管理工作。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宅基地管理和改革有關工作;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林業、水利、交通運輸、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財政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做好村民住房建設管理相關工作。第五條鄉鎮人民政府是村民住房建設管理的實施主體,負責審核批准、核實宅基地用地和鄉村建設規劃,根據法律法規授權及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委託,開展村民住房建設管理其他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成立村民住房建設管理議事機構,組織實施村莊規劃編制、管理工作,研究、審議規范村民住房建設管理的各項措施。第六條村民委員會協助鄉鎮人民政府做好村民住房建設的審查、批准和監管等工作,通過制定村規民約、開展村民評議等方式對村民住房建設行為進行規范。第二章村莊規劃和宅基地管理第七條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土空間規劃組織編制和修訂本轄區內村莊規劃,編制經費由縣(市、區)人民政府統籌安排。

村莊規劃是管理村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核發鄉村建設項目規劃許可、進行各項建設的法定依據。第八條編制村莊規劃應當聽取基層組織和村民意見,加強與相關部門銜接,堅持簡便實用、符合實際。

村莊規劃報送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審查、縣(市、區)人民政府批准前,應當經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或者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同意。經批準的村莊規劃應當自批准之日起二十日內由村民委員會進行公告。第九條經批準的村莊規劃應由鄉鎮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嚴格組織實施,不得擅自調整和修改。確需調整和修改的,應當按原審批程序報送批准。第十條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注重傳承傳統文化,保護歷史建築和特色民居,引導村民建房體現湖湘民居特色,保持鄰近房屋建築風格協調。第十一條縣(市、區)人民政府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村莊規劃引導村民適度集中建房,依法推進「空心房」整治,統籌解決住房建設用地和配套設施建設資金。第十二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在年度土地利用計劃中,統籌安排農村村民建房用地計劃。

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村民住房建設應當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空閑地、荒地和其他未利用地。

宅基地用地面積使用耕地不超過一百三十平方米,使用荒山荒地不超過二百一十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不超過一百八十平方米。第十三條村民住房建設選址禁止在下列區域選址:

(一)永久基本農田和國家一級生態公益林地;

(二)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地段和地下采空區;

(三)行洪、灌溉、排澇通道等水利設施管理范圍;

(四)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

(五)公路建築控制區和鐵路建築限界范圍;

(六)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核心保護區和歷史文化街區;

(七)供水、供電、供氣和通訊等設施管理范圍;

(八)需修復的污染或者有污染風險的地塊;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住房建設區域。第三章申請和審批第十四條村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以戶為單位申請在村莊規劃區內建設住房:

(一)具備分戶條件,確需另立新戶建設住房的;

(二)現有住房屬於危房,需拆除新建的;

(三)自願退出宅基地向村民集中建房點集聚的;

(四)因自然災害、政策性移民等原因,需搬遷安置的;

(五)住房因國家建設項目徵收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佔用的;

(六)改善住房條件,需改建、擴建或者拆除新建的;

(七)可以申請住房建設的其他情形。

『貳』 忻州市農村自建房屋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規范農村自建房屋管理,保障農村自建房屋安全,改善村民居住環境,提升鄉村風貌,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鎮開發邊界以外,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上村民新建、改建、擴建和翻建農村自建房屋的規劃、建設、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農村自建房屋的建設應當遵循規劃先行、安全第一、功能完善、綠色環保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農村自建房屋工作的領導。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農業農村、規劃和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審批、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農村自建房屋的指導和監督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農村宅基地的審批,農村自建房屋的規劃許可,農村自建房屋建設的監督、管理和服務,農村自建房屋用作經營場所的現場核查和處置等日常工作。

村民委員會應當在鄉(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協助做好宅基地初審,農村自建房屋規劃初審,農村自建房屋建設質量安全監管,農村自建房屋用作經營場所的政策宣傳和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第五條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法組織編制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根據農村人口數量和變化趨勢、宅基地現狀和使用標准等情況,合理規劃村民住宅建設用地。第六條農村宅基地審批和自建房規劃審批應當符合村莊規劃,未完成村莊規劃編制的應當符合鄉(鎮)國土空間規劃。

位於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等區域的農村自建房屋,還應當符合相關專項規劃。第七條農村自建房屋選址應當避讓地質災害危險區、洪澇災害頻發區、地下采空區和地震斷裂帶等危險區域。

村民新建住宅應當優先使用原有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確需佔用農用地的, 應當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不得佔用永久性基本農田。第八條村民宅基地以戶為單位計算,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新申請的宅基地面積每戶不得超過200平方米。第九條嚴格控制切坡自建房。確因用地困難需要切坡的,應當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指導下,按照有關技術規范做好坡體防護,確保建房安全。第十條對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重大項目建設以及人口流失特別嚴重,擬實施搬遷撤並的村莊,嚴格限制建房活動。第十一條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農村自建房屋建築位置、面積、層數、層高等相關標准和規范要求以及規劃審批管理的實施細則。第十二條農村自建房屋建築活動應當執行房屋建設相關標准、規范和操作規程等,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第十三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編制農村自建房屋設計通用圖冊,供建房人無償選用。

縣(市、區)人民政府可根據需要,統一購買技術服務,為農村自建房屋建築活動提供技術支持。第十四條縣(市、區)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建立農村自建房屋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健全農村自建房屋管理制度,對農村自建房屋的勘察設計、地基基礎、主體結構、抗震措施、施工安全防護等進行監督管理和服務。第十五條建房人應當選用符合國家規定標准和質量要求的建築材料,鼓勵使用建築牆體保溫和太陽能光熱、光伏等綠色建築技術,鼓勵使用新型節能環保材料、本土材料。第十六條建房人是農村自建房屋建築活動的實施主體,對房屋建設和使用負首要責任。建房人應當選擇符合要求的設計圖、施工方和監理方,自覺接受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村民委員會的監督管理。第十七條建房人在農村自建房屋項目開工前,應當確定設計圖,與施工方簽訂書面合同,約定房屋保修期限和相關責任。第十八條施工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設計圖、國家規定的施工技術標准和操作規程施工。施工單位或者個人完成設計要求、施工合同約定的各項內容後,建房人應當組織設計、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或者個人進行竣工驗收,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備案。施工單位或者個人對承攬的農村自建房屋施工質量負責。

農村自建房屋通過驗收後,建房人可以向不動產登記部門申請辦理不動產登記。

『叄』 婁底市農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農村住房建設管理,規范農村住房建設行為,合理利用土地,嚴格保護耕地,促進鄉村振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鎮規劃區以外集體土地上農村村民新建、改建、擴建住房及其監督管理服務活動。第三條農村住房建設管理應當堅持規劃先行、先批後建、一戶一宅、適度集中的原則,符合耕地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保留鄉村風貌,體現地域特色,傳承歷史文化。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村住房建設管理工作的領導。

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村莊規劃和農村住房建設圖集編制、集中居住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相關獎勵和補助、執法管理等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鄉(鎮)人民政府具體負責農村住房建設監督管理服務工作,根據法律、法規授權和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委託,開展農村住房建設有關行政審批和綜合執法工作。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農村住房建設宅基地的改革和監督管理服務工作。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負責農村住房建設的規劃、農用地轉用、房屋權屬登記等監督管理服務工作。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農村住房建設的設計、施工等監督管理服務工作。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財政、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水利、林業等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農村住房建設的相關監督管理服務工作。第六條村民委員會協助鄉(鎮)人民政府開展農村住房建設監督管理服務工作。制定有關農村住房建設的村規民約;指導村民辦理農村住房建設審批手續和依法建設住房;開展日常巡查,對村民違法建設行為予以勸阻,及時向鄉(鎮)人民政府報告,並協助開展執法活動。

村民委員會可以設立住房建設協管員。第二章規劃與選址第七條縣(市、區)人民政府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應當指導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村莊規劃。村莊規劃應當向社會公布並嚴格執行,未經批准不得修改或者變更。

編制村莊規劃,應當充分考慮村民生產、生活實際需求,合理確定村民住房建設用地范圍以及道路、供水、排水、供電、垃圾收集、畜禽養殖場所等配套設施用地布局。

村莊規劃編制前,縣(市、區)人民政府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應當指導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合理劃定村民住房建設用地范圍。第八條村民建設住房,應當在住房建設用地范圍內選址,盡量使用原有宅基地、廢棄宅基地和空閑地。

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通過支持供水、供電、供氣、道路、通信、污水和垃圾集中處理等配套設施建設,引導村民適度集中建設住房。第九條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

每一戶用地面積,使用耕地的,不得超過一百三十平方米;使用荒山荒地的,不得超過二百一十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的,不得超過一百八十平方米。第十條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通過優先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村莊整治、廢舊宅基地騰退等方式,增加宅基地供給,保障村民合理的住房建設用地需求。

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戶擁有一處宅基地或者不能滿足宅基地面積標準的地方,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採取集中統建、多戶聯建、適當增加層數等措施,保障村民戶有所居。第十一條村民建設住房,盡量不佔用耕地,確需佔用耕地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佔用耕地補償制度組織落實耕地補充措施。

禁止以任何名義違法佔用耕地建設住房,禁止以任何名義買賣違法佔用耕地建設的住房。第十二條禁止在下列區域建設住房:

(一)永久基本農田區域;

(二)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

(三)一級國家級公益林和Ⅰ級保護林地;

(四)公路、鐵路兩側和機場周邊建築控制區;

(五)供水、供電、供氣和通信等設施管理范圍;

(六)河道、湖泊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圍;

(七)法律、法規禁止建設住房的其他區域。

村民建設住房,應當避開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地段、地下采空區等危險區域。嚴格控制切坡建設住房。

『肆』 益陽市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規范農村村民住房建設及其管理,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農村村民在城市(鎮)規劃區、集鎮規劃區以外的農村集體土地上新建、改建、擴建住房及其管理和監督,適用本條例。第三條農村村民住房建設及其管理,應當遵循規劃先行、先批後建、一戶一宅、相對集中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農村村民住房建設工作,並將村莊規劃和示範圖集編制、集中居住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建築風格獎勵和補助、執法管理等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鄉鎮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區域內負責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的管理、監督和服務工作,根據法律、法規授權以及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委託,開展村民住房建設執法管理工作。

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鄉鎮人民政府做好本村區域內村民住房建設管理和服務工作。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是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的主管部門,城鄉規劃、國土資源、水務、林業、交通運輸、環境保護、財政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做好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的管理、監督和服務工作。第二章規劃與用地管理第六條村莊規劃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編制村莊規劃應當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鎮規劃、鄉規劃為依據,與林業、水資源、環境保護、交通建設、防災減災等專項規劃相銜接。

編制村莊規劃應當結合鄉鎮、村人口變化情況以及人居環境現狀,兼顧中長期發展需要,尊重村民意願,科學合理布局,體現地方特色,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資源,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第七條村莊規劃應當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後,由鄉鎮人民政府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

經批準的村莊規劃,應當嚴格執行,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應當依照法定程序組織修改。第八條農村村民住房建設應當符合村莊規劃,避開地質災害隱患區、滯行洪區等危險區域。

禁止在下列區域進行農村村民住房建設:

(一)永久基本農田區域;

(二)生態資源保護區域;

(三)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

(四)歷史文化核心保護范圍;

(五)河道湖泊管理范圍;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住房建設區域。第九條在公路沿線建設住房的,其房屋邊緣與公路邊溝外緣的間距為:國道不少於二十米,省道不少於十五米,縣道不少於十米,鄉道不少於五米。在高速公路沿線建設住房的,其房屋邊緣與高速公路隔離柵欄的間距不少於三十米。在鐵路沿線兩側建設住房的,其房屋邊緣與最外側軌道的中心線的距離不少於五十米。第十條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每一戶住房建設佔地面積使用耕地不超過一百三十平方米,使用荒山荒地不超過二百一十平方米,使用原宅基地等其他土地不超過一百八十平方米。第十一條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用地實行計劃管理。縣(市、區)人民政府每年應當優先安排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保障村民住房建設用地需求。第十二條鼓勵進城居住的農村村民依法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騰退出的宅基地可以由本集體經濟組織與宅基地使用人協商回購,主要滿足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宅基地再分配或者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整理利用。第三章申請與審批第十三條農村村民申請建設住房,應當依法辦理建設規劃和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並嚴格按照批準的內容進行建設。第十四條村民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可以以戶為單位申請建設住房:

(一)因自然災害、項目建設需要搬遷的;

(二)現有住房危舊需要新建或者改建的;

(三)已分戶且無宅基地的;

(四)自願放棄原宅基地,申請到集中居住區建設住房的;

(五)可以申請建設住房的其他情形。第十五條農村村民申請建設住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村莊規劃的;

(二)將住房出賣、出租、出借、贈與他人或者改作經營場所等非生活居住用房的;

(三)因項目建設拆除住房,但已經得到住房安置的;

(四)所申請的宅基地存在權屬爭議的;

(五)法律、法規規定不予批準的其他情形。

『伍』 郴州市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規范農村村民住房建設和管理,切實保護耕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鄉村振興,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城市規劃建設用地范圍以外的集體土地上,農村村民住房的新建、改建和擴建及其監督、管理和服務,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村民住房建設和管理,應當遵循耕地保護、規劃先行、先批後建、一戶一宅、生態環保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村民住房建設管理工作的領導,主要履行下列職責:

(一)將村民住房建設納入本行政區域國土空間規劃;

(二)建立村民住房建設聯合管理工作制度和執法機制;

(三)明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民住房建設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組織開展業務培訓;

(四)將村莊規劃編制、農村住房建設圖集編制、集中居住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相關獎勵和補助、執法管理等經費納入本級預算。第五條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村民住房建設的宅基地監督、管理和服務工作。

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村民住房建設的規劃、農用地轉用、房屋權屬登記等監督、管理和服務工作。

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村民住房建設的設計、工程質量、施工安全、農村建築工匠培訓等監督、管理和服務工作。

其他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職責做好村民住房建設管理工作。第六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具體負責村民住房建設的管理和服務工作,主要履行下列職責:

(一)根據法律、法規授權以及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的委託,實施村民住房建設有關行政審批和綜合執法;

(二)指導村民委員會做好村民住房建設自治管理,鼓勵通過成立村民住房建設理事會和制定村規民約等自治方式,對村民住房建設進行規范管理;

(三)對村民住房建設情況進行動態巡查,及時制止、查處違法建設行為;

(四)建立村民住房建設管理檔案,實行一戶一檔。第七條村民委員會應當指導村民申報、辦理或者受村民委託代辦住房建設審批手續等工作;協助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開展村民住房建設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對村民住房建設中的違法行為及時勸阻,並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報告。第八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民委員會應當加強規劃、土地、耕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的宣傳。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非法佔用耕地、違法違規建設住房的行為進行舉報、投訴。第九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落實國家耕地保護政策,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組織相關部門對強佔多佔耕地建房、在承包耕地上違法建房和買賣或者流轉耕地違法建房等違法行為依法予以整治。

村民住房建設不得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第十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編制村莊規劃,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村莊規劃應當科學合理確定村民住房建設區域和分布范圍,符合村民住房建設實際需要。鄉鎮人民政府在村莊規劃編制完成前,可以將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作為村民住房建設和宅基地管理的依據。

村莊規劃應當從農村實際出發,尊重村民意願,體現地域文化和鄉村特色。村莊規劃在報送審批前,應當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

經批準的村莊規劃應當自批准之日起十五日內由村民委員會進行公告。經批準的村莊規劃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應當依法按原審批程序批准。第十一條村民住房建設,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符合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節約使用土地;

(二)按照規劃選址,避開地質災害、洪澇災害、地下采空、地震斷裂帶等危險區域,嚴格控制削坡建房;

(三)符合公路沿線、高速公路沿線、電力線路、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范圍、機場周邊、河湖岸線區域、生態保護區等有關控制標准;

(四)符合省、市規定的宅基地面積、建築層數和層高標准;

(五)法律、法規的其他規定。

鼓勵結合集鎮建設、新農村建設、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統建聯建村民住房,引導新建村民住房適度有序集中。

『陸』 新余市農村房屋建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農村房屋建設管理,節約利用土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江西省城鄉規劃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除城市規劃區、鎮規劃區以外,本市范圍內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新建、改建、擴建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農村房屋建設應當遵循規劃先行、先批後建、節約土地、標准控制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領導本轄區內的農村房屋建設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農村房屋建設規劃和用地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農村房屋建設的指導和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城市管理、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林業、水利、文化和旅遊、交通運輸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農村房屋建設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農村房屋建設的日常監督管理和服務工作,根據法律、法規授權以及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依法委託,開展農村房屋建設的執法工作。
村民委員會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做好農村房屋建設的相關工作。第二章規劃和用地第五條農村房屋建設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鎮規劃、鄉規劃、村莊規劃,並納入當地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第六條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鄉規劃、村莊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村莊規劃在報送審批前,應當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經批準的鄉規劃、村莊規劃,應當予以公示。第七條鄉規劃、村莊規劃應當符合農村實際,尊重農村居民意願,體現農村特色,保護和傳承地方傳統文化。第八條農村房屋建設應當優先利用荒山荒坡地、原有宅基地、空閑地,不得佔用基本農田,不佔或者少佔耕地。確需佔用耕地的,必須嚴格執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
農村居民住房建設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農村居民住房建設應當嚴格控制宅基地面積,佔用耕地建房的,每戶用地面積不得超過一百平方米;佔用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的,每戶用地面積不得超過一百二十平方米;佔用荒山、荒坡的,每戶用地面積不得超過一百八十平方米。第九條農村房屋建設選址應當避讓下列區域:
(一)行洪、泄洪通道,堤防和護堤地;
(二)公路建築控制區、鐵路建築限界范圍;
(三)地質災害隱患區、山洪災害危險區;
(四)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
(五)消防通道;
(六)地下電纜、光纜通道保護范圍;
(七)變電設施、輸電線路走廊;
(八)其他依法應當避讓的區域。第三章申請和審批第十條農村居民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以戶為單位申請住房建設:
(一)無自有住房或者現有住房人均建築面積低於三十平方米,需要新建住房或者擴大住房用地面積的;
(二)達到法定婚齡需另立門戶,已有宅基地不能分割或者分割後的宅基地面積低於規定標準的;
(三)宅基地因國家建設項目徵收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佔用的;
(四)因自然災害、政策性移民等需要搬遷安置的;
(五)現有住房經鑒定屬於危房需要拆除的;
(六)可以申請住房建設的其他情形。
農村居民申請住房建設因規劃實施、古建築保護、文物保護等不能原址重建的,原有住房、宅基地經依法處置後,可以申請新的宅基地建房。第十一條農村居民住房建設應當按下列程序辦理審批手續:
(一)住房建設申請人向村民委員會提交申請,由村民委員會出具書面意見後,報送鄉(鎮)人民政府審核;
(二)鄉(鎮)人民政府收到住房建設申請相關材料後,應當組織現場核查。經核查符合批准條件的,報縣級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依法辦理規劃和用地審批手續;不符合批准條件的,退回申請材料,並書面告知不予批準的理由;
(三)農村居民住房建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辦理轉用審批手續。第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農村居民住房建設用地申請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鎮規劃、鄉規劃、村莊規劃的;
(二)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申請的;
(三)將住房出賣、出租、贈與或者改變用途後,再次申請宅基地的;
(四)佔用農用地,未經農用地轉用審批的;
(五)原有宅基地面積已經達到規定標准或者能夠滿足分戶需要的;
(六)申請的住房建設用地土地權屬有爭議的;
(七)申請人在本村有違法用地、違法建設行為未處理結案的;
(八)原有住房被徵收以貨幣補償方式安置的;
(九)申請人屬於政府集中供養照顧的孤寡老人、五保戶的;
(十)破壞生態環境,損毀歷史文化遺存的;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不符合用地申請條件的其他情形。

『柒』 永州市鄉村房屋建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鄉村房屋建設管理,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土地,改善人居環境,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國土空間規劃城鎮開發邊界以外集體土地上的房屋建設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鄉村房屋建設應當遵循統籌規劃、先批後建、一戶一宅、安全適用、保持特色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區)人民政府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鄉村房屋建設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城鄉建設、農業農村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鄉村房屋建設的監督和管理服務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是鄉村房屋建設管理的實施主體,應當明確機構和人員,負責轄區內鄉村房屋建設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村民委員會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做好鄉村房屋建設的管理和服務工作。

鼓勵成立鄉村建房理事會,通過村規民約、簽訂建房管理協議等方式對鄉村建房行為進行自治管理。第五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制定鄉村房屋建設管理和農村建築工匠培訓制度,加強對鄉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人員和農村建築工匠的業務培訓。第二章規劃與用地第六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組織編制和完善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經批準的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應當予以公開。村莊規劃應當簡明實用,符合村鎮實際,體現當地特色。縣級財政預算應當安排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編制經費。第七條鄉村房屋建設選址應當符合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組織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整理,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空閑地和其他未利用地,提倡建房選址相對集中,避開地質災害易發生地段,禁止佔用永久基本農田,避免佔用耕地、林地,鼓勵統籌利用閑置村部、學校、廠房等現有房屋改造、建設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用房。

村民委員會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做好用地選址的管理和服務工作。第八條鄉村房屋建設新增建設用地實行計劃管理。縣級人民政府每年應當安排農村居民住宅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保障村民住房建設的用地需求。第九條鄉村房屋建設不得影響國防設施及公路、鐵路、水庫、消防、管線、防洪等基礎設施建設。第三章建房審批第十條縣(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通過政府網站、政務大廳、村級服務平台等,公開鄉村建房的申請條件、申請資料目錄、申請受理機關、審批機關、審批許可權、審批程序、審批時限以及鄉村建房年度用地計劃等,並定期公布審批情況。第十一條在鄉村集體土地上進行住宅建設的,經村民委員會集體研究同意後出具書面意見,向鄉鎮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由鄉鎮人民政府依法核發建設用地批准書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在鄉村集體土地上進行經營性生產建設、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等,應當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在鄉村集體土地上進行房屋建設確需佔用農用地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辦理轉用審批手續。

涉及電力通道,佔用林地、河道或者公路沿線以及影響氣象設施及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房屋建設審批,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十二條在鄉村申請住宅建設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因無住房或者現有住房面積明顯低於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出台的政策標準的;

(二)確需分戶,且經村民委員會認定符合分戶條件的;

(三)原住宅因國家建設項目徵收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佔用,以及發生或者防禦自然災害,需要搬遷安置的;向中心村、集鎮或者農村居民集中安置點集聚的;

(四)原住宅屬D級危房,且無其他安全住房,需要拆除重建的;

(五)因改善住房條件,需要拆舊建新的;

(六)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三條在鄉村申請住宅建設用地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審批:

(一)出租、出賣、贈予他人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宅基地及其地上建築物,或者將住房改作他用,再申請宅基地建房的;

(二)以現有家庭成員不具備分戶條件的;

(三)不符合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的;

(四)現有宅基地面積能夠滿足分戶需要,要求新增建房用地的;

(五)申請人屬於政府集中供養的孤寡老人、五保戶的;

(六)申請建房戶有違法用地、違法建築未處理結案的;

(七)申請建房用地存在權屬爭議的;

(八)申請建房用地已列入規劃改造、征遷范圍的;

(九)其他不符合申請建房條件的。

『捌』 益陽市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農村村民住房建設及其管理,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鄉村振興,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鎮開發邊界以外集體土地上農村村民住房的新建、改建、擴建及其監督管理。第三條農村村民住房建設及其管理,應當遵循規劃先行、先批後建、一戶一宅、相對集中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農村村民住房建設工作,並將村莊規劃和示範圖集編制、集中居住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建築風格獎勵和補助、執法管理等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鄉鎮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區域內負責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的管理、監督和服務工作,根據法律、法規授權以及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委託,開展村民住房建設執法管理工作。
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鄉鎮人民政府做好本村區域內村民住房建設管理和服務工作。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的宅基地監督管理服務工作。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負責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的規劃、土地利用計劃、農用地轉用和房屋權屬登記等監督管理服務工作。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的設計、施工等監督管理服務工作。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財政、交通運輸、生態環境、水利、林業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的相關管理服務工作。第二章規劃與用地管理第六條村莊規劃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編制村莊規劃應當結合鄉鎮、村人口變化情況以及人居環境現狀,兼顧中長期發展需要,尊重村民意願,科學合理布局,體現地方特色,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資源,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第七條村莊規劃應當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後,由鄉鎮人民政府報上級人民政府審批。
經批準的村莊規劃,應當嚴格執行,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應當依照法定程序組織修改。第八條農村村民住房建設應當符合村莊規劃,避開地質災害隱患區、滯行洪區等危險區域。
禁止在下列區域進行農村村民住房建設:(一)永久基本農田區域;(二)生態資源保護區域;(三)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四)歷史文化核心保護范圍;(五)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住房建設區域。第九條在公路沿線建設住房的,其房屋邊緣與公路邊溝外緣的間距為:國道不少於二十米,省道不少於十五米,縣道不少於十米,鄉道不少於五米。在高速公路沿線建設住房的,其房屋邊緣與高速公路隔離柵欄的間距不少於三十米。在鐵路沿線兩側建設住房的,其房屋邊緣與最外側軌道的中心線的距離不少於五十米。第十條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每一戶宅基地佔地面積使用耕地不超過一百三十平方米,使用荒山荒地不超過二百一十平方米,使用原宅基地等其他土地不超過一百八十平方米。第十一條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用地實行計劃管理。縣(市、區)人民政府每年應當優先安排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保障村民住房建設用地需求。第十二條允許進城落戶的村民依法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第三章申請與審批第十三條農村村民申請建設住房,應當依法辦理建設規劃和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並嚴格按照批準的內容進行建設。第十四條村民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可以以戶為單位申請建設住房:(一)因自然災害、項目建設需要搬遷的;(二)現有住房危舊需要新建或者改建的;(三)已分戶且無宅基地的;(四)自願放棄原宅基地,申請到集中居住區建設住房的;(五)可以申請建設住房的其他情形。第十五條農村村民申請建設住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一)不符合村莊規劃的;(二)將住房出賣、出租、出借、贈與他人或者改作經營場所等非生活居住用房的;(三)因項目建設拆除住房,但已經得到住房安置的;(四)所申請的宅基地存在權屬爭議的;(五)法律、法規規定不予批準的其他情形。第十六條農村村民申請建設住房,應當具備下列材料:(一)建房申請書;(二)申請人身份證和戶口簿;(三)農村宅基地和建房(規劃許可)申請表;(四)農村宅基地使用承諾書;(五)住房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或者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免費提供的建築設計圖;(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申請材料。前款第三項、第四項的格式文書,由申請人到村民委員會領取,並由村民委員會指導填寫。

『玖』 南昌市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節約集約用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國土空間規劃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以外集體土地上的農村村民新建、改建、擴建住房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其他集體土地上的住房建設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第三條農村村民住房建設應當符合規劃,節約集約用地,遵循戶有所居、標准控制、安全適用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工作的領導,保障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工作所需人員配備和經費預算。第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是本行政區域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條例,並履行下列職責:
(一)指導農村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轉工作;
(二)指導農村宅基地合理布局工作,完善農村宅基地用地標准,開展違法用地查處;
(三)指導閑置農村宅基地和閑置住房盤活利用工作;
(四)組織開展農村宅基地現狀和需求情況統計調查,及時將農村村民住房建設新增建設用地需求通報同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市、縣(區)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編制村莊規劃,實施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農用地轉用報批等監督管理工作。
在村莊規劃區農村村民不超出原有農村宅基地范圍建設住房的,市、縣(區)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可以委託鄉(鎮)人民政府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發展改革、財政、生態環境、城鄉建設、城市管理、公安、民政、水利、林業、文化、應急管理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監督管理相關工作。第六條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用地審批工作,根據法律、法規授權以及縣(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委託,開展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的相關執法工作。
村民委員會協助鄉(鎮)人民政府做好本轄區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和服務工作。
鼓勵成立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理事會,對農村村民住房建設進行自治管理。第七條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等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節約集約用地工作和農村宅基地政策的宣傳工作。第二章規劃與用地第八條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土空間規劃組織編制村莊規劃,編制經費由縣(區)人民政府統籌安排。
編制村莊規劃應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合理實用,兼顧中長期發展需要,傳承農耕文化,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並與農業、林業、水利、電力、生態環境、交通、旅遊、防災減災等專項規劃相銜接。第九條村莊規劃應當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後,由鄉(鎮)人民政府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
村莊規劃是管理村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進行各項建設的依據,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擅自修改。第十條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用地實行計劃管理。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安排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用地計劃。
縣(區)人民政府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農村集體土地整理,鼓勵和引導農村村民盡可能利用原有農村宅基地、荒山、荒坡、空閑地和其他未利用地建設住房。
鼓勵和引導村集體採取建設中心村、住宅小區等方式滿足農村村民住房需要。第十一條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農村宅基地,農村村民住房建設不得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確需佔用耕地的,每戶農村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一百二十平方米;佔用原有農村宅基地或者空閑地的,每戶農村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一百八十平方米;因地形條件限制、居住分散而佔用荒山、荒坡的,每戶農村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二百四十平方米。
農村村民每戶住房建設房基佔地面積不得超過一百二十平方米,建築面積(含附屬用房)不得超過三百五十平方米,住房層數不得超過三層,住房檐口高度不得超過十一米。
縣(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規定的限額內制定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的用地標准。

『拾』 常德市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切實保護耕地,促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鎮開發邊界以外集體土地上農村村民住房的新建、改建、擴建及其監督管理。第三條農村村民住房建設應當堅持規劃先行、先批後建、一戶一宅、節約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體現本地歷史文化、地域特色和鄉村風貌。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工作,應當將村莊規劃和農村住房建設圖集編制、集中居住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獎勵和補助、執法管理等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鄉鎮人民政府具體負責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的監督、管理和服務,根據法律法規授權或者有關部門委託實施村民住房建設的有關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農業農村部門主管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監督管理服務工作,農村經營管理機構具體承擔相關工作。

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負責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的規劃、農用地轉用和不動產登記等監督管理工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負責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的設計、施工、質量安全和鄉村風貌等監督管理工作。

財政、交通運輸、生態環境、水利、林業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村民委員會依法組織制定和實施包含有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內容的村規民約,參與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的資格認定和審查,協助鄉鎮人民政府進行相關監督管理。

村民委員會應當建立日常巡查制度,發現農村住房建設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予以勸阻,並向鄉鎮人民政府報告。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檢舉或者勸阻農村村民住房建設中的違法行為。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村民違法建設住房舉報制度,及時受理和調查處理舉報線索。第二章村莊規劃的編制和實施第八條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在本條例實施之日起一年內,根據本地地形地貌、人文習俗、山水田園分布等實際情況,依法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村莊規劃。

村莊規劃應當包括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村民住房建設布局、鄉村風貌、人居環境整治等內容。

農村村民建設住房應當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空閑地、荒山、荒坡和其他未利用地,不佔或者少佔耕地。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區域逐步推進農村小區、中心村等村民集中居住區建設。第九條編制村莊規劃應當充分尊重村民意願。村莊規劃在報送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前,應當召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並經到會人員的過半數同意。其中,村民會議應當有本村十八周歲以上村民的過半數,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戶的代表參加;村民代表會議應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組成人員參加。

經批準的村莊規劃應當自批准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由鄉鎮人民政府公開。村民委員會應當對已經公開的村莊規劃予以公示。第十條禁止在下列區域規劃建設農村住房:

(一)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和永久基本農田區域;

(二)河流、湖泊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圍;

(三)公路兩側建築控制區和鐵路建築限界區域;

(四)文物保護范圍及控制區、歷史文化名鎮(村)核心保護區和歷史文化街管控區域;

(五)地質災害易發區域;

(六)需修復的有土壤污染或者有環境污染風險的區域;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禁止住房建設的其他區域。第十一條農村村民在給水排水、電力電氣、燃氣等公用設施附近建設住房的,應當根據有關規定保持安全間距。確需在山體附近切坡建房的,應當在鄉鎮人民政府組織下進行安全評估,採取防護措施。第三章建房申請和審批第十二條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在政府網站、辦公場所、村級服務窗口公示農村村民住房建設審批事項的依據、條件、程序、期限、申請材料目錄、申請表示範文本、免費建築設計圖以及年度用地計劃等。第十三條農村村民建設住房每戶使用土地的面積按照省規定的標准執行。第十四條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建設住房:

(一)農村無住房的;

(二)現有住房屬危舊房需要拆除重建或者原有住房因災毀需要重建的;

(三)具備分戶取得宅基地條件的;

(四)向集中居住區搬遷的;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

農村村民有兩個以上子女,且一個子女達到法定婚齡的,可以通過分戶另外申請取得宅基地,但是其中一個子女必須與父母共用一處宅基地。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一般有三種 發布:2025-02-02 02:37:24 瀏覽:122
范莉法官 發布:2025-02-02 02:32:16 瀏覽:432
民法協議內容 發布:2025-02-02 02:31:48 瀏覽:299
律師賺多少錢 發布:2025-02-02 02:06:27 瀏覽:674
南京森林法院 發布:2025-02-02 01:53:24 瀏覽:99
上海市司法局的電話 發布:2025-02-02 01:49:57 瀏覽:727
敘述體育法學 發布:2025-02-02 01:19:23 瀏覽:899
勞動法出勤獎勵 發布:2025-02-02 00:32:06 瀏覽:575
旅遊加法治 發布:2025-02-02 00:18:51 瀏覽:720
女律師外傳 發布:2025-02-02 00:18:43 瀏覽: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