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篩查規章制度
㈠ 新生兒需要進行哪些常規體檢體檢時需要注意什麼
新生兒的常規體檢一般包括肢干,生殖器官,面部,聽力,視力,心臟,還有身高體重等。體檢前注意選好體檢醫院並預約,去的時候孩子穿好穿脫的衣物,並且帶好相關證件。
㈡ 新生兒疾病篩查血片採集技術規范的步驟
1、采血人員清洗雙手並佩帶手套; 2、按摩或熱敷新生兒足跟,並用75%酒精消毒皮膚; 3、使用一次性采血針刺足跟內或外側,深度小於3毫米,用干棉球拭去第一滴血,取第二滴血; 4、將濾紙片接觸血滴,切勿觸及足跟皮膚,使血自然滲透至濾紙背面,至少採集三個血斑; 5、手持消毒棉輕壓取血部位使其止血; 6、...將血片置於清潔空氣中,避免陽光直射,自然晾乾呈深褐色,並登記造冊; 7、將檢查合格的濾紙干血片,置於塑料袋內,保存在2-8℃冰箱中; 8、在規定時間內將濾紙干血片遞送至新生兒疾病篩查實驗室檢測機構。采血工作質量要求1、采血濾紙應與試劑盒標准、質控血片用濾紙一致。2、采血針必須一人一針。3、采血時間為出生72小時後,7天之內,並充分哺乳;對於各種原因(早產兒,低體重兒,提前出院者等)沒有采血者,最遲不宜超過出生後二十天。4、合格濾紙干血片應為: (1)每個血斑直徑大於8毫米。 (2)血滴自然滲透,濾紙正反面血斑一致。 (3)血斑無污染。5、濾紙干血片應在採集後5個工作日內遞送,3天內必須到達篩查檢測機構。6、有完整的采血卡片及結果登記冊。附件2新生兒疾病篩查實驗室檢測技術規范 本規范適用於承擔新生兒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等遺傳代謝性、先天性內分泌疾病實驗室檢測的醫療保健機構。 一、基本要求 (一)機構要求1、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保健機構。2、獲得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准、取得《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的醫療保健機構。3、年篩查量達3萬人以上。 (二)人員要求1、業務負責人:全日制醫學及相關學校本科以上學歷,高級職稱,具有兒科或臨床檢驗10年以上工作經驗,從事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5年以上,並熟悉或掌握新生兒疾病篩查網路運作和管理。2、實驗室技術人員:中專以上學歷,從事檢驗工作兩年以上,具有技師或以上職稱,接受過新生兒疾病篩查相關實驗室知識和技能培訓,包括:(1)新生兒疾病篩查的目的、原則、方法及網路運行;(2)濾紙干血片採集、保存、處理的相關知識;(3)標記免疫檢測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操作; (4)新生兒疾病篩查結果的定量和定性判斷; (5)實驗室質量控制的基本技能; (6)消毒隔離技術。3、文案人員: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文字處理及統計)技術且有檔案管理的工作經驗。 (三)設備要求 種 類 數目 用 途 酶標儀或熒光酶標儀或時間分辨熒光分析儀 1台 實驗檢測 洗板儀 1台 實驗板的沖洗 振盪器 1台 實驗試劑的混勻 負壓吸引器 1台 濾紙血片的吸引 空調 2台 實驗室控溫 計算機(包括列印機) 1台 篩查數據處理 溫箱 1個 實驗恆溫處理 水浴箱 1個 實驗恆溫處理 2℃-8℃冷藏櫃 2個 試劑存放 8通道加樣器 2個 實驗加樣工具 單通道加樣器 2個 實驗加樣工具 打孔器 5個 濾紙干血片打孔 實驗室通用低值用品 適量 各類實驗用 註:以上設備可與其他實驗室共用如採用細菌抑製法進行苯丙氨酸測定的實驗室,另需添置: 種 類 數目 用 途 高壓滅菌器 1台 試驗用品消毒 超凈工作台 1個 細菌抑製法試驗操作 電子天平 1台 配置試劑 微波爐或加熱攪拌器 1台 培養基制備 瓊脂糖膠澆板模具 10個 制備瓊脂糖板 (四)房屋要求1、實驗室用房2間,共計使用面積至少40平方米以上;2、綜合用房1間,至少15平方米以上,用於濾紙干血片的驗收、計算機錄入和資料登記保存;3、血片儲藏室或冰庫一間,用於濾紙干血片的長期保存。二、實施原則及職責1、收到標本應在24小時內登記,不符合要求的標本應立即退回重新採集;2、採用國家推薦的實驗方法進行濾紙干血片檢測;3、必須參加全國新生兒疾病篩查實驗室間能力驗證計劃,及時上報測定結果,並對回報結果進行分析;4、統計分析篩查技術服務的有關信息,包括篩查量、確診陽性數和治療數,定期向省、市衛生行政部門報告;5、發現漏檢病例,需尋找原因,立即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6、提供可疑陽性病例的確診和陽性病人治療轉診聯系服務;7、必須建立以下實驗室規章制度:(1)人員分工責任制度;(2)各種技術操作常規;(3)質量控制管理制度;(4)儀器管理及校準制度;(5)試劑材料管理制度;(6)標本登記保存制度; (7)消毒隔離制度。8、實驗室檢測結果登記和資料保存,包括:(1)不符合要求退回的血片標本的信息,應註明原因及日期。(2)每次檢測結果的原始資料,包括標准曲線、質控結果、篩查結果。(3)有關質量控制資料,包括室內質控圖、實驗室間能力比對檢驗結果反饋、失控原因、糾正方法等。(4)可疑陽性追蹤隨訪記錄。
㈢ 國家有無規定嬰幼兒每月接種前要體檢啊
1歲以內嬰幼兒體檢是4次,分別是2、5、8、12月齡。在打預防針時體檢。這4次是國家規定必需的。 1-2歲是兩次,1歲半和2歲。 不過有的地方,只要你要求,就可以做體檢的。 ******************************************************** 附相關資料如下: 嬰幼兒保健 2005-9-15 14:40:23 (一)兒童定期健康檢查 一、目的: 1、宣傳普及科學育兒知識,了解家長在護理喂養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 行指導。 2、對嬰兒進行生長發育監測,及時發現疾病和異常情況並進行預防和治療,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 二、管理對象: 本地段內1個月至6歲以下小兒(包括在本地段長期居住的臨時戶口的小兒)。 三、管理方法和要求: 1、開設兒童保健門診,為了方便家長,力爭與預防接種同時進行。 2、3歲以內嬰幼兒,按照0歲4次、1歲2次、2歲2次的體檢原則,可安排在 3、6、9(2、5、8)、12、18、24、30 36個月時進行。3~6歲兒童每年體檢一次,為了方便家長,可於每年5~8月兒童大體檢時一次完成。 3、體檢中發現的體弱兒(佝僂病、缺鐵性貧血、體重增長不良和肥胖兒)進行管理。 四、檢查內容及要求: 1、詢問小兒一般情況、喂養情況及患病情況。 2、測量身高、體重,並進行評價。 3、全面進行體格檢查。 (1)3歲以下嬰幼兒必須進行佝僂病檢查。 (2)6個月一6歲兒童應測查血紅蛋白,採用光電比色儀,取血部位為左手無名指端。進行貧血診斷及分度。 (3)4歲以上兒童進行視力檢查(4歲以下兒童有條件也可以進行檢查)。 (4)2個月至6歲兒童應進行聽力篩查。 4、對小兒體格發育情況及家長在育兒中存在的問題,應給予指導及解決。 (二)小兒生長監測 一、 目的: 1、小兒生長監測是對個體兒童的體重進行連續的測量與評價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動態觀察嬰幼兒生長發育趨勢,利於兒保工作者和家長及時發現體重增長不良兒,並及時採取干預措施。 2、生長監測的關鍵在於對家長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家長的自我保健能力。通過教會家長使用生長監測圖,由家長親自參與監測,及時發現異常,主動找兒保醫生咨詢,力求使家長早期獲得科學育兒的知識,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3、通過實施生長監測可把工作重點放在篩出的體弱兒身上,對他們實行重點管理。 二、監測對象: 本地段內1個月至3歲以下小兒(包括在本地段長期居住的臨時戶口小兒)。 三、監測方法與要求: 1、測量次數(應與計劃免疫結合): 6個月以內的小兒每月測量體重一次;7~12個月,每2個測量體重一次;13個月~3歲,每3個月測量體重一次。 2、測量日期: 根據各保健機構的具體情況及監測兒的多少進行安排,一般可按周或按月規定測量日,以便於評價和比較。 3、監測程序: (1) 稱重: (2) 評價:評價小兒生長曲線與參考曲線的關系。 (3)詢問:詢問小兒近日來的喂養和疾病情況及神經精神發育狀況,並記錄在 相應的欄目內。 (4)指導:向家長宣傳防病知識,交談小兒的健康情況和今後注意事項,如發現體重曲線偏離(不增或下降)時,尋找原因並給予指導。 不同月齡組每月增長的最低值(克) 月齡正常增長值 0月~ ≥600 6月~ ≥300 12~36月 ≥150 (三)五官保健 一、 聽力篩查及監測 1、目的和意義: 開展小兒聽力篩查工作,早期發現聽力障礙兒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有言語障礙的兒童早期進行聽覺言語訓練,讓聽力障礙兒童經過治療、聽覺言語訓練,能進入普通幼兒園、小學與聽力正常的孩子一起生活學習,健康成長。 2、聽力保健對象: 0~6歲兒童,重點為0~3歲兒童,尤其是具有聽力高危因素的兒童。 聽力高危因素 (1)耳聾家族史。 (2)近親結婚史。 (3)母孕期感染史(如風疹病毒、皰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弓形體病等)。 (4)母孕前有梅毒病史。 (5)新生兒頭頸部或其他身體部位的畸形。 (6)出生體重
㈣ 新生兒疾病篩查有哪幾項
新生兒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作為家人我們我們是特別高興的,同時心裏面也有一種擔憂。就是在想這個孩子健不健康,有沒有什麼遺傳性疾病,或者是先天性心臟病這些?所以新生兒剛生出來不久,我們就要給他們做新生兒疾病篩查。那麼新生兒疾病篩查都有哪些項目呢?
作為家長來說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例外,如果真有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去及時的接受治療,聽從醫生的建議和安排。千萬不能說這是醫院為了掙一些檢查費用才做的。
㈤ 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的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
本辦法規定的全國新生兒疾病篩查病種包括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苯丙酮尿症等新生兒遺傳代謝病和聽力障礙。衛生部根據需要對全國新生兒疾病篩查病種進行調整。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醫療資源、群眾需求、疾病發生率等實際情況,增加本行政區域內新生兒疾病篩查病種,並報衛生部備案...。 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程序包括血片採集、送檢、實驗室檢測、陽性病例確診和治療。新生兒聽力篩查程序包括初篩、復篩、陽性病例確診和治療。 衛生部負責全國新生兒疾病篩查的監督管理工作,根據醫療需求、技術發展狀況、組織與管理的需要等實際情況制定全國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規劃和技術規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新生兒疾病篩查的監督管理工作,建立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網路,組織醫療機構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中心和新生兒聽力篩查中心(以下簡稱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設置規劃,指定具備能力的醫療機構為本行政區域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應當開展以下工作: (一)開展新生兒遺傳代謝疾病篩查的實驗室檢測、陽性病例確診和治療或者聽力篩查陽性病例確診、治療; (二)掌握本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診斷、治療、轉診情況; (三)負責本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人員培訓、技術指導、質量管理和相關的健康宣傳教育; (四)承擔本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有關信息的收集、統計、分析、上報和反饋工作。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的醫療機構應當及時提供病例信息,協助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做好前款工作。 診療科目中設有產科或者兒科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范》的要求,開展新生兒遺傳代謝病血片採集及送檢、新生兒聽力初篩及復篩工作。不具備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血片採集、新生兒聽力初篩和復篩服務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當告知新生兒監護人到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進行新生兒疾病篩查血片採集及聽力篩查。 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實驗室設在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並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具有與所開展工作相適應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具有與所開展工作相適應的技術和設備;(二)符合《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的規定;(三)符合《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范》的要求。 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中心發現新生兒遺傳代謝病陽性病例時,應當及時通知新生兒監護人進行確診。開展新生兒聽力初篩、復篩的醫療機構發現新生兒疑似聽力障礙的,應當及時通知新生兒監護人到新生兒聽力篩查中心進行聽力確診。 從事新生兒疾病篩查的醫療機構和人員,應當嚴格執行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范,保證篩查質量。醫療機構發現新生兒患有遺傳代謝病和聽力障礙的,應當及時告知其監護人,並提出治療和隨診建議。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協調有關部門,採取措施,為患有遺傳代謝病和聽力障礙的新生兒提供治療方面的便利條件。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當開展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的治療工作。 衛生部組織專家定期對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進行抽查評估。經評估不合格的,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撤銷其資格。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實驗室應當接受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的質量監測和檢查。 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的醫療機構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一)違反《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范》的;(二)未履行告知程序擅自進行新生兒疾病篩查的;(三)未按規定進行實驗室質量監測、檢查的;(四)違反本辦法其他規定的。 本辦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㈥ 簡述篩查實施的原則
新生兒疾病篩查實驗室檢測技術規范的二、實施原則及職責
1、收到標本應在24小時內登記,不符合要求的標本應立即退回重新採集;
2、採用國家推薦的實驗方法進行濾紙干血片檢測;
3、必須參加全國新生兒疾病篩查實驗室間能力驗證計劃,及時上報測定結果,並對回報結果進行分析;
4、統計分析篩查技術服務的有關信息,包括篩查量、確診陽性數和治療數,定期向省、市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5、發現漏檢病例,需尋找原因,立即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6、提供可疑陽性病例的確診和陽性病人治療轉診聯系服務;
7、必須建立以下實驗室規章制度:
(1)人員分工責任制度;
(2)各種技術操作常規;
(3)質量控制管理制度;
(4)儀器管理及校準制度;
(5)試劑材料管理制度;
(6)標本登記保存制度;
(7)消毒隔離制度。
8、實驗室檢測結果登記和資料保存,包括:
(1)不符合要求退回的血片標本的信息,應註明原因及日期。
(2)每次檢測結果的原始資料,包括標准曲線、質控結果、篩查結果。
(3)有關質量控制資料,包括室內質控圖、實驗室間能力比對檢驗結果反饋、失控原因、糾正方法等。
(4)可疑陽性追蹤隨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