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出境邊防管理條例

出境邊防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04 07:35:26

㈠ 黑龍江省邊境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邊境地區的社會秩序和安全,增進與鄰國的睦鄰關系,保障邊境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根據邊境管理的需要,省人民政府在靠近國界我側劃定邊境管理區、邊境地帶和邊境禁區。
邊境管理區一般是指沿國界的縣(市)或鄉(鎮)行政管轄區域。
邊境地帶一般是指陸地緊靠國界線二公里以內、水域從國界線延伸至岸上起二公里以內的地域。
邊境禁區是指在邊境地帶內劃定的特別控制區,實行特殊的管理制度。第三條 凡在本省邊境管理區內居住、通行、生產或從事其他活動的單位和中國公民、外國人(含無國籍人),均應執行本條例。第四條 在各級政府統一領導下,外事部門、公安機關、邊防部隊(以下簡稱邊境管理部門)分工負責組織本條例實施。第五條 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都有保衛國界,保護國界標志和設施,維護祖國尊嚴和邊境地區秩序的義務。第六條 任何人不得非法越過國界。第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拆除、毀壞國界標志和標志國界的方位物。如發現其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邊境管理部門,不得擅自處理。
國界標志的恢復、修理或重建,按國家有關規定或國家與鄰國達成的協議執行。第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進行改變或可能改變國界走向、影響或可能影響界江(河、湖)河道和航道穩定的活動和工程作業。如需進行上述活動,必須依照國家與鄰國達成的協議或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省人民政府批准,不得移動、拆除或毀壞邊境地帶的交通航運、廣播電視、通信、水利、測繪、邊防、護林防火、國土保護等設施。第十條 建設跨越國界的交通、通信、水利、電力、測繪及其它工程設施,須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報國家批准,並按國家與鄰國簽訂的協議進行建設、管理和維護。第十一條 出入邊境管理區的人員需持合法有效證件,並接受公安邊防機關的檢查。
(一)凡常住本省邊境管理區內年滿十六歲以上的本國公民,憑常住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簽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可在本省邊境管理區內通行。
(二)非本省邊境管理區的本國公民出入邊境管理區,除國家與省政府另行規定者外,須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和縣(市)以上公安機關簽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管理區通行證》。
(三)華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前往邊境管理區的非開放地區,須持合法有效證件和公安機關簽發的通行證件。
(四)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出入邊境管理區,須持《軍人通行證》。
(五)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察出入邊境管理區,須持《武裝警察通行證》。
(六)外國籍(含無國籍)人員出入邊境管理區的非開放區,須持合法有效護照和縣(市)以上公安機關簽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證》。如自備交通工具,除兩國政府另有協議外,須經省邊境管理部門批准。第十二條 邊境管理區內鄉村的居民戶口,按城鎮居民戶口管理辦法管理。
在邊境管理區內居民家中暫住的本國公民,須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管理區通行證》,華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須持合法有效證件和公安機關簽發的通行證,在到達後二十四小時內,到當地公安邊防派出所或村(居)民委員會申報暫住登記。離開前,須注銷登記。
在邊境管理區旅店住宿的本國公民,須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管理區通行證》,華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須持合法有效證件和公安機關簽發的通行證,辦理住宿登記。
在邊境管理區旅店住宿或居民家中暫住的外國籍(含無國籍)人員,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辦法》辦理登記。第十三條 凡在界江(河、湖)航行的船舶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和國家與鄰國達成的有關協定、協議。第十四條 凡進入邊境地帶從事採伐、開荒、復墾、挖沙、採石、采礦或捕撈、流筏、擺渡和進行爆破作業等活動,須事先由業務主管部門提出意見,經邊境管理部門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或上級人民政府批准,並通報邊防部隊。作業人員須持有關部門批準的作業證件,按批準的規模、范圍和期限活動。
在邊境地帶生產,不得有礙邊境管理工作。

㈡ 吉林省邊境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邊境地區的社會秩序和安全,增進與鄰國的睦鄰關系,保障和促進邊境地區改革開放與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省邊境地區居住、通行、生產或從事其他活動的組織和中國公民、外國人、無國籍人,均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邊境地區系指沿國界的市(州)行政區域。第三條中國的組織和公民都有保衛國界、保護國界標志和設施、維護邊境地區社會秩序和安全的義務。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邊境管理工作的領導,由協調領導機構負責協調有關部門搞好邊境管理工作。
外事部門、公安機關、邊防部隊為邊境管理部門,按各自職責分工、組織本條例的實施。第二章國界管理第五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損壞和擅自移動、拆除國界標志。
發現國界標志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邊境管理部門,不得擅自處理。
國界標志的恢復、修理或重建,按我國與鄰國達成的協議或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六條國界通視道的清理,必須按照我國與鄰國達成的協議及時進行。第七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從事改變或可能改變國界走向、影響或可能影響界江穩定的活動。第八條建設跨越國界的交通、通信、水利、電力、測繪、環保及其他工程設施,須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報國家主管部門批准,並按我國與鄰國簽訂的協議進行建設、管理和維護。第三章出入國界管理第九條對外開設、關閉口岸和邊境通道,按國家規定經批准後執行。第十條出入國境的人員和交通工具、行李物品及運載物,須具備合法有效的證件和手續,經國家規定的口岸或與鄰國商定的臨時過境通道通行,按國家規定接受口岸聯檢單位的出入境檢查檢驗。第十一條邊防會談、會晤人員和其他因公務需臨時出入國界的人員及交通工具,出入國界的地點和辦法,依照與鄰國達成的協議執行。第十二條發現外國飛機等飛行物及其他交通工具和人員非法進入我國境內時,應及時報告當地邊境管理部門。第十三條鄰國人員及其乘用的交通工具因不可抗力的因素進行我國境內避險時,應立即向當地邊境管理部門報告,並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避險結束後立即出境。第十四條我國邊境地區居民去鄰國邊境地區探親,按雙方協議和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第四章邊境管理第十五條省人民政府根據邊境管理的需要,可在邊境地區劃定邊境管理區、邊境地帶。邊境管理區為國界沿線的鄉(鎮)行政區域,邊境地帶為邊境管理區內距國界線二千米以內地域。
在邊境管理區、邊境地帶內居住和通行的管理,按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執行。
在邊境管理區和邊境地帶,可以根據國家規定劃定邊境禁區,實行特殊的管理制度。第十六條在邊境地區開辦跨界旅遊和設立邊民互市貿易區,須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經批准並與鄰國達成協議後進行。第十七條進入我國邊境地區從事旅遊、邊民互市貿易以及經過批准從事其他活動的毗鄰國家人員,只准在批準的范圍內活動,並嚴格遵守有關規定。第十八條在邊境地帶或國界一千米內從事測繪、勘探、科研、拍攝影視片等活動,須按有關規定經邊境管理部門批准。國家和省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九條在邊境地帶從事採伐、採集、開荒、復墾、採石、采礦等生產活動,須由生產單位提出申請,經縣級以上業務主管部門和邊境管理部門同意,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作業人員須持有關主管部門簽發的作業證件,按批準的規模、范圍、期限和有關規定進行。第二十條在邊境地帶或距國界二千米內不準狩獵,除執行公務外,不準鳴槍、爆破。在距界江電站主體建築四千米內不得爆破。
因特殊情況需要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地區鳴槍或進行爆破作業時,須事先報告縣級邊境管理部門,經批准方可實施。進行爆破作業可能危及鄰國時,應事先通報。
有組織進行的實彈射擊訓練,除在兩國已有協議規定的靶場進行外,應在隱蔽地區進行。射擊方向不準朝向境外。第二十一條不準擅自在界江江岸二百米內和界江的沙洲、島嶼上砍伐樹木、挖沙取石。因特殊需要,須經縣級業務主管部門和邊境管理部門同意,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按批準的規模、范圍和期限進行。

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邊境管理條例(2016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邊境管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持邊境地區的安全和穩定,促進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自治區邊境地區居住、通行、生產或者從事其他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邊境地區是指陸上與毗鄰國家接壤的我區縣(市)行政區域。
邊境管理區是指在邊境地區劃定一定范圍並予以公布,實行特殊管理的區域。包括沿國(邊)界的鄉(鎮)、農牧團場管轄區域及邊境地帶、口岸、邊境通道、跨境經貿合作區、邊境特別控制區、邊民互市貿易區(點)、旅遊景區(點)等區域。
邊境地帶是指緊靠國(邊)界線兩千米以內的區域,但距國(邊)界線最近處不得少於二十米。第四條自治區以及邊境所在的州市(地)、縣(市)建立黨政軍警兵民協調聯動的邊境管控機制,指導、協調、檢查和監督本行政區域內的邊境管控工作,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邊境立體化防控體系建設,定期研究解決有關邊境管控的重大問題。第五條自治區人民政府以及邊境所在的州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應當加大對邊境地區交通、通信、電力、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的投入,做好護邊員補助、邊防基礎設施建設等邊境管理經費保障工作。第六條公安邊防部門依法履行邊境管理區社會治安管理、出入境邊防檢查、通行檢查等職責。
外事部門負責指導和管理邊境地區涉外工作和國(邊)界的界務管理工作。
國家安全、國土資源、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互相配合,共同做好邊境管理工作。第七條公安邊防部門、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以下簡稱邊防部隊)和有關部門應當加強護邊員隊伍建設和管理,發揮其守邊護邊的作用。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衛國(邊)界、保護國(邊)界標志和邊防設施,維護邊境地區社會秩序和安全的義務。
邊境地區企業、事業單位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可以建立群眾性治安聯防組織,協助開展邊防管理工作。第九條自治區人民政府以及邊境所在的州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對邊境管理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國(邊)界管理第十條界碑、界樁或者其他表示國(邊)界的永久性標志的設立、維護或者重建,按照我國與鄰國簽訂的條約、協議或者議定書(以下統稱協定)執行。第十一條出入境人員以及交通運輸工具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規定,接受出入境邊防檢查。第十二條邊防會談會晤人員和其他公務人員及其交通工具臨時出入國(邊)界的,按照我國與鄰國簽訂的協定執行。第十三條出入跨境經貿合作區的人員以及交通運輸工具,參照出入境邊防檢查方式進行檢查。
進入跨境經貿合作區人員,應當持有我國與鄰國簽訂的協定規定的證件,並在限定的時間、地域內活動。第十四條對外開放的口岸,可以劃定口岸限定區域。
口岸限定區域的劃定由口岸所在地的公安邊防部門會同口岸管理等部門提出,報口岸所在地的州市(地)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批准後執行。第十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損毀、移動、拆除、塗污國(邊)界標志以及隔離、監控、警戒等邊防設施;
(二)操控飛行器、空飄物等非法跨越國(邊)界;
(三)在邊境地帶以廣播、喊話、展示宣傳物、強光照射等方式,影響國(邊)界管理;
(四)在跨境經貿合作區中方區域內的隔離設施兩側,投擲、傳遞物品,或者接收、藏匿投擲、傳遞的物品;
(五)非法出入跨境經貿合作區;
(六)法律、法規規定其他不得實施的行為。第十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實施改變或者可能改變國(邊)界走向,影響或者可能影響界河、邊境管理區內跨境河流穩定的活動;確需進行的,應當按照我國與鄰國簽訂的協定和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未經國家批准,不得在邊境地帶修建建築物、構築物。第三章邊境地區管理第十七條邊境管理區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邊防管理的需要劃定和調整,跨境經貿合作區根據我國與鄰國簽訂的協定劃定和調整。自治區人民政府在邊境管理區、跨境經貿合作區設立相應標志。
邊境特別控制區由州市(地)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根據邊防管理、反恐維穩需要劃定和調整,並向自治區人民政府備案。在特別控制期間未經公安邊防部門同意,任何人不得進入邊境特別控制區。

㈣ 雲南省邊境地區公安邊防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邊境地區公安邊防管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邊境地區穩定,促進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邊防檢查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公安邊防部門對進出本省邊境地區和從本省邊境口岸或者邊境通道出入國境的人員以及交通運輸工具,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本規定實施管理。

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公安邊防部門舉報。第三條本規定所稱邊境地區,是指本省沿國界線一側的縣(市)行政區。

本規定所稱邊境口岸,是指設在本省邊境地區的國家級口岸和省級口岸。

所稱邊境通道,是指由公安邊防部門管理的供邊境居民出入國境探親訪友、求醫治病、從事商品交易以及參加傳統民族節日聯誼等活動的道路和渡口。第四條公安邊防部門負責邊境地區出入境邊防檢查、進出邊境地區檢查和邊境地區治安管理等行政執法工作。

省公安邊防部門主管全省公安邊防管理工作。

邊境地區州(市)、縣(市)公安邊防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公安邊防管理工作。

邊防檢查站、邊境檢查站、邊防派出所負責所管轄區域的公安邊防行政執法工作。第五條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省公安邊防部門在進出邊境地區的交通要道設立邊境檢查站,下列職責:

(一)對進出邊境地區的人員及其行李物品、交通運輸工具及其載運的貨物實施邊防檢查;

(二)查控、制止違法犯罪活動;

(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六條進出邊境地區的人員須持合法有效證件,並接受邊境檢查站的檢查。

境外邊境居民從本省邊境口岸或者邊境通道入境後前往其他地區的,須持合法有效證件。第七條進出邊境地區的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邊境檢查站應當阻止其進出邊境地區:

(一)未持本人證件的;

(二)持用無效證件的;

(三)持用他人證件的;

(四)持用偽造、塗改證件的;

(五)拒絕接受邊防檢查的。

進出邊境地區的人員有前款(三)、(四)項所列情形之一的,邊境檢查站可以扣留或者收繳其證件。第八條經上級主管機關批准,省公安邊防部門在邊境地區的國家級口岸、省級口岸、邊境通道分別設立邊防檢查站。

國家級口岸邊防檢查站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邊防檢查條例》和本規定履行職責。

省級口岸、邊境通道邊防檢查站履行下列職責:

(一)對出境、入境人員及其行李物品、交通運輸工具及其載運的貨物實施邊防檢查;

(二)對出境、入境的交通運輸工具進行監護;

(三)對邊境口岸或者邊境通道限定區域進行警戒,維護出境、入境秩序;

(四)查控、制止違法犯罪活動;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九條經上級主管機關批准,省公安邊防部門在邊境地區設立邊防派出所,履行下列職責:

(一)負責所管轄區域的治安管理;

(二)核發邊境地區出入境通行證;

(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條持邊境地區出入境通行證或者其他出境、入境證件的人員,應當從指定的邊境口岸或者邊境通道出境、入境,並接受公安邊防部門的檢查。第十一條出境、入境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邊防部門應當阻止其出境、入境:

(一)未持出境、入境證件的;

(二)持用無效出境、入境證件的;

(三)持用他人出境、入境證件的;

(四)持用偽造或者塗改的出境、入境證件的;

(五)拒絕接受邊防檢查的;

(六)未從指定邊境口岸或者邊境通道出境、入境的;

(七)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通知不準出境、入境的;

(八)法律、法規規定不準出境、入境的。

出境、入境人員有前款(三)、(四)、(七)、(八)項所列情形之一的,公安邊防部門可以扣留或者收繳其出境、入境證件。第十二條交通運輸工具應當從指定的邊境口岸或者邊境通道出境、入境。

交通運輸工具離、抵邊境口岸或者邊境通道時,應當向公安邊防部門申請辦理機動車輛查驗卡或者船舶查驗卡,並接受公安邊防部門的檢查。

公安邊防部門對交通運輸工具進行檢查時,船長、機長、列車長、押運人、駕駛人等交通運輸工具負責人或者代理人應當到場協助檢查。

㈤ 遼寧省邊境沿海地區邊防管理條例(1999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我省邊境、沿海地區的邊防管理,維護邊境、沿海地區安全和社會穩定,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邊境地區,是指北起丹東渾江口、南至鴨綠江入海口沿國界線最寬處不超過二千米的地域及界河;沿海地區是指東起鴨綠江入海口、西至葫蘆島紅石嘴的沿海岸線最寬處不超過二千米的陸地及國家領海海域。具體范圍由省人民政府劃定。第三條凡在我省邊境、沿海地區從事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四條公安邊防機關是邊境、沿海地區邊防管理的主管機關,外事、水產、交通、林業、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依照法定職責做好邊防管理工作。第五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有權制止和向公安邊防機關報告、檢舉違反本條例的行為。第二章人口及出入境管理第六條邊境、沿海地區的常住人口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管理。第七條在邊境、沿海地區非營業性住所擬暫住三十日以上,其中從事勞務、經營活動擬暫住十日以上的外來人員,必須在到達暫住地七日內,持有效證件到暫住地公安邊防派出所或者公安派出所登記並申領《暫住證》。
未取得《暫住證》的外來人員,不得從事勞務和經營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招用。第八條在邊境地區從事流筏、水文作業和隨船作業的人員,必須持單位介紹信和本人身份證,到公安邊防機關申領《流筏固定代表證》、《水文作業證》或者《船員證》。停止作業的人員,應當在三日內到發證機關辦理繳銷手續。第九條在集體、個人所有或者承包的船舶(含各類艇,以下簡稱船舶)上從事生產、營運的人員,應當持《出海舶舶戶口簿》、本人身份證或者暫住人口《暫住證》,到縣公安邊防機關辦理《出海船民證》、《臨時出海船民證》或者《船員證》。停止作業的人員,應當在三日內到發證機關辦理繳銷手續。
《出海船舶戶口簿》、《出海船民證》和《船員證》每個年度審驗一次。第十條公安邊防機關應當在接到申請辦理《流筏固定代表證》、《水文作業證》、《船員證》、《出海船民證》和《臨時出海船民證》之日起七日內作出答復,符合規定的,予以發證。第十一條邊境、沿海地區居民必須將拾得的境外牲畜、家禽和漂流物等,及時如數上交當地公安邊防機關。第十二條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朝邊境地區出入境通行證》出境入境的公務人員、邊境居民的通行檢查,按照雙方主管機關達成的協議執行;持其它證件出境入境的人員及其行李物品、交通運輸工具及其載運的貨物,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邊防檢查條例》執行。第三章邊境地區管理第十三條國界標志不得損壞、拆除和擅自移動。第十四條在邊境地區禁止下列行為:
(一)非法出境入境;
(二)毀壞交通、通信、水利、電力、測繪、邊防、國土保護等設施;
(三)在跨國界橋梁和攔河壩的上下游各四百米水域內捕魚、游泳、滑冰;
(四)在距國界一千米內非執行公務鳴槍;
(五)為非法出境入境人員提供便利;
(六)在界河水域內進行炸魚、毒魚、電魚等危及人身安全的活動;
(七)私自打撈界河上漂流木或者破壞界河上排筏;
(八)私留境外的牲畜、家禽或者物品;
(九)在非國家指定的地點與境外人員交換物品。第十五條在邊境地區進行下列活動必須經過有關部門批准:
(一)測繪、勘探、采礦、科研或者拍攝影視節目;
(二)砍伐林木、挖沙、取土、採石;
(三)爆破作業;
(四)修建工程。
有關部門在批准上述活動時,應當徵得公安邊防機關同意。第十六條在界河水域內活動,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從事流筏、水文作業人員及其隨船作業人員持《流筏固定代表證》、《水文作業證》及《船員證》;
(二)船舶按照有關規定登記編號、懸掛國旗;
(三)游泳不得超越限定的范圍,不得攜帶載人工具;
(四)游覽須經公安邊防機關批准,並不準超越限定的范圍。第四章沿海地區管理第十七條從事生產、營運船舶的所有者或者承包人,必須持有關主管部門的證件,到縣公安邊防機關辦理《出海船舶戶口簿》。
船舶改造、買賣、租借及報廢,憑有關主管部門批件,七日內到縣公安邊防機關辦理變更或者注銷手續。

㈥ 海南省沿海邊防治安管理條例(2012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沿海邊防治安管理,維護沿海邊防治安秩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管轄海域、沿海地區范圍內的邊防治安管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邊防治安管理工作堅持積極預防、依法管理、依靠群眾、高效便民、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第四條省和沿海市、縣(區)、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沿海邊防治安管理工作的領導,將沿海邊防治安管理工作納入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范圍,建立健全聯防機制和安全防範制度,加強執法協調,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省和沿海市、縣(區)、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安邊防機關公安業務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保障開展日常執法執勤工作,不斷提高邊防執法裝備水平。第五條省公安邊防機關主管本省沿海邊防治安管理工作。

沿海市、縣(區)、自治縣公安邊防機關、海上公安邊防機關、口岸邊防機關及公安邊防派出所根據職責分工,負責沿海轄區的邊防治安管理,維護轄區的邊防治安秩序。

外事、海洋與漁業、交通運輸、旅遊、文物、海防與口岸、海事、海關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協助公安邊防機關做好沿海邊防治安管理工作。

公安邊防機關與外事、海洋與漁業、交通運輸、礦產、文物、海事、海關、檢驗檢疫等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執法聯動工作機制,實行執法信息共享,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及時處置海上緊急事件,共同維護海上生產作業秩序和沿海邊防治安秩序。第六條沿海一線地區(含島嶼)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設置公安邊防派出所,承擔邊境管理、治安管理和戶籍管理等職責,具有同地方公安派出機構相同的許可權。

公安邊防機關應當加強三沙市公安邊防派出所的建設,依法實行全線邊防管理。第七條公安邊防機關應當加強三沙市所屬島礁及其海域的治安巡邏,維護邊防治安秩序;協同配合南海海上聯合執法,維護國家主權,保護南海資源。

公安邊防機關應當及時向在三沙市所屬島礁及其海域作業的人員通報治安動態,加強安全防範。第八條沿海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人民政府和公安邊防機關維護邊防治安,支持船舶協會、漁民協會等群眾性組織開展邊防治安教育、服務、管理、維穩、救援等活動。第二章出海邊防證件管理第九條出海船舶除依照規定向主管部門領取有關證件外,應當向船籍港或者船舶所在地公安邊防機關申請辦理船舶戶籍注冊,領取《出海船舶戶口簿》。第十條年滿十六周歲的未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或者《船員服務簿》的人員出海作業的,應當向船籍港或者船舶所在地公安邊防機關申領《出海船民證》。第十一條公安邊防機關應當在其辦證場所和部門網站上公示辦理出海邊防證件的依據、條件、程序、期限、需要提交的材料等;對申請材料不齊全的,應當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公安邊防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畢,對符合條件的,應當發放相關證件;能夠當場辦理的,應當當場辦理;對不符合條件的,應當說明理由,並書面告知當事人。

出海邊防證件由市、縣、自治縣公安邊防機關簽發,必要時也可以委託公安邊防派出所簽發。第十二條出海船舶進行更新改造或者改變用途、買賣、轉讓、租借、報廢、滅失的,應當在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後十五個工作日內向原發證的公安邊防機關申請辦理出海邊防證件變更或者注銷手續。

出海船舶生產作業人員發生變更的,船舶所有人或者負責人應當在船舶出海前,向公安邊防機關申請辦理變更手續。第十三條三沙市公安邊防機關可以接受原發證公安邊防機關的委託,對在三沙市所屬島礁及其海域生產作業的出海船舶和人員,就近辦理出海邊防證件的變更、注銷等手續。第十四條出海邊防證件不得塗改、偽造、冒用、轉借、買賣。

出海邊防證件丟失或者損毀的,應當及時申請補辦。第十五條申領出海邊防證件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邊防機關不予辦理:

(一)未滿十六周歲的;

(二)被判處刑罰尚未執行完畢或者屬於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三)有未了結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決定不準出境的;

(四)因走私、偷越國(邊)境等違法行為被處理未滿六個月的;

(五)因走私、妨害國(邊)境管理犯罪等行為被處理過,其刑罰執行完畢未滿三年的;

(六)被吊銷出海邊防證件未滿六個月的;

(七)其他依照國家有關規定不準出境、出海的人員。

已申領出海邊防證件的人員在證件有效期間,出現前款情形之一的,公安邊防機關應當依據職權阻止相關人員出海,並注銷出海邊防證件。

㈦ 根據《雲南省邊境管理條例》的規定,邊境管理應當堅持哪些原則

根據《雲南省邊境管理條例》的規定,邊境管理應當堅持依法管理、嚴守國界、維護穩定、服務開放、促進發展、便民利民的原則。

㈧ 西藏自治區邊境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邊境管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持邊境地區穩定,促進邊境地區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增進與鄰國的睦鄰友好往來,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西藏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邊境管理區是指沿國(邊)界我側劃定的縣、鄉行政區域。第三條凡在西藏自治區邊境管理區內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中國公民、外國人(含無國籍人),均應遵守本條例。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領導邊境管理工作。公安部門負責邊境管理和本條例的實施。
公安邊防、外事部門,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負責,互相配合,共同做好邊境管理。第五條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組織、公民都有保衛國(邊)界、保護國(邊)界標志和設施,維護國家尊嚴和邊境地區秩序的義務。第六條在邊境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給予表彰或獎勵。第二章國(邊)界管理第七條國(邊)界標志的設立、修復和重建,按照我國與鄰國簽訂的邊界條約和邊界議定書的規定執行。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下列活動:
(一)毀壞或擅自移動、拆除國(邊)界標志和標志國(邊)界的方位物;
(二)毀壞或擅自移動國(邊)界一線的交通、通訊、水利、電力、測繪、邊防、國土保護等設施;
(三)在國(邊)界標志等設施上刻劃、塗改或拴系牲畜;
(四)擅自修建影響國(邊)界線走向或清晰的設施;
(五)擅自在國(邊)界線旁邊、界江(河、湖)岸邊爆破、砍伐樹木、挖沙取石、狩獵、炸魚、毒魚、電魚等活動;
(六)其他危害國(邊)界一線秩序的活動。第九條建設跨國(邊)界的交通、通訊、水利、電力等設施,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報國家主管部門批准,並按我國與有關鄰國簽訂的協議進行建設、管理和維護。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外國或不明國籍的飛行器、空飄物、交通工具等非法進入我境內時,應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公安邊防部門或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第三章邊境管理第十一條出入邊境管理區的人員應持以下有效證件,並接受公安邊防部門的檢查和管理:
(一)常住邊境管理區十六周歲以上的中國公民,應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和《西藏自治區邊境管理區居民證》;
(二)非常住邊境管理區十六周歲以上的中國公民進入邊境管理區,應持《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管理區通行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
(三)常住邊境管理區未滿十六周歲的中國公民,應持當地鄉級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有效證件;非常住邊境管理區未滿十六周歲的中國公民,應持當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具的有效證件;
(四)海外華僑、國外藏胞、港澳台同胞前往未對外開放的邊境管理區,應持《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管理區通行證》和本人有效證件;
(五)外國人、無國籍人前往未對外國人開放的邊境管理區,應持公安機關簽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旅行證》和出入境有效證件;
(六)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官兵進出邊境管理區,應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通行證》、《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通行證》和本人有效證件;駐邊境管理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官兵,憑本人有效證件進出邊境管理區。
進入未開放的邊境前沿地區的,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檢查。第十二條任何人不得組織、運送無證人員、持無效證件人員或非法越境人員入出邊境管理區。第十三條進入邊境管理區從事測繪、勘探、考古、科研、攝影、攝像、采訪、采風、建築、採伐、開荒、采礦、捕撈、狩獵、采葯、流筏、擺渡和進行爆破作業等活動,應由當地業務主管部門按程序報當地公安邊防部門審核後,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方可在規定的時間、規模、范圍內活動。第十四條在邊境管理區開辦旅遊區、邊境貿易點、按國家有關規定審批,並在批準的范圍內活動。公安邊防、海關、工商、稅務等部門按各自職責進行管理。第十五條我國公民前往鄰國邊境旅遊觀光,應按照雙邊協議,經出境口岸縣級公安機關批准,到邊防檢查站申領有效證件後方可前往。

㈨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邊防檢查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邊防檢查站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社會秩序,履行下列職責:
(一)對出境、入境的人員及其行李物品、交通運輸工具及其載運的貨物實施邊防檢查;
(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出境、入境的交通運輸工具進行監護;
(三)對口岸的限定區域進行警戒,維護出境、入境秩序;
(四)執行主管機關賦予的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任務。 出境、入境的人員和交通運輸工具,必須經對外開放的口岸或者主管機關特許的地點通行,接受邊防檢查、監護和管理。出境、入境的人員,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行政法規。
第六條 邊防檢查人員必須依法執行公務。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妨礙邊防檢查人員依法執行公務。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一般有三種 發布:2025-02-02 02:37:24 瀏覽:122
范莉法官 發布:2025-02-02 02:32:16 瀏覽:432
民法協議內容 發布:2025-02-02 02:31:48 瀏覽:299
律師賺多少錢 發布:2025-02-02 02:06:27 瀏覽:674
南京森林法院 發布:2025-02-02 01:53:24 瀏覽:99
上海市司法局的電話 發布:2025-02-02 01:49:57 瀏覽:727
敘述體育法學 發布:2025-02-02 01:19:23 瀏覽:899
勞動法出勤獎勵 發布:2025-02-02 00:32:06 瀏覽:575
旅遊加法治 發布:2025-02-02 00:18:51 瀏覽:720
女律師外傳 發布:2025-02-02 00:18:43 瀏覽: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