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新法規
Ⅰ 郵政法2021新規定
在法律體系是屬於非基本法律,在郵政行業中是行業最高法。
1、《郵政法》及其實施細則,是規范郵政市場、依法實施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
2、《郵政法》對郵政行業進行行政管理的規定屬於行政法的范疇;對郵政市場進行調節、調控的規定屬於經濟法的范疇,具有行政法和經濟法的雙重屬性。但經濟法的屬性較重,可歸入經濟法的范疇。
《郵政法》第一條為了保障郵政普遍服務,加強對郵政市場的監督管理,維護郵政通信與信息安全,保護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保護用戶合法權益,促進郵政業健康發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制定本法。
第五十一條經營快遞業務,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快遞業務。
(二)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經營的,注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五十萬元,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經營的,注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一百萬元,經營國際快遞業務的,注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二百萬元;
(三)有與申請經營的地域范圍相適應的服務能力;
(四)有嚴格的服務質量管理制度和完備的業務操作規范;
(五)有健全的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五十三條申請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經營的,應當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機構提出申請,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經營或者經營國際快遞業務的,應當向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申請時應當提交申請書和有關申請材料。
受理申請的郵政管理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進行審查,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頒發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郵政管理部門審查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的申請,應當考慮國家安全等因素,並徵求有關部門的意見。
申請人憑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辦理登記後,方可經營快遞業務。
可證,並對尚未投遞的快件按照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的規定妥善處理。
Ⅱ 快遞相關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為了保障郵政普遍服務,加強對郵政市場的監督管理,維護郵政通信與信息安全,保護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保護用戶合法權益,促進郵政業健康發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第十四條 郵政企業經營下列業務: (一)郵件寄遞; (二)郵政匯兌、郵政儲蓄; (三)郵票發行以及集郵票品製作、銷售; (四)國內報刊、圖書等出版物發行; (五)國家規定的其他業務。
Ⅲ 民法典關於快遞的規定
法律分析:民法典關於快遞的規定有以下兩條:《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二條 與《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一條。
中國首部民法典對網路購物等與互聯網時代產物相關的法律制度進行了完善,是一部與時俱進的法律,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一十二條 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訂立的電子合同的標的為交付商品並採用快遞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貨人的簽收時間為交付時間。電子合同的標的為提供服務的,生成的電子憑證或者實物憑證中載明的時間為提供服務時間;前述憑證沒有載明時間或者載明時間與實際提供服務時間不一致的,以實際提供服務的時間為准。
電子合同的標的物為採用在線傳輸方式交付的,合同標的物進入對方當事人指定的特定系統且能夠檢索識別的時間為交付時間。
電子合同當事人對交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方式、時間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第四百九十一條 當事人一方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對方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並提交訂單成功時合同成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Ⅳ 送快遞問題法律有哪些規定
關於快遞送上門規定在《快遞暫行條例》第二十五條。該條明確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也就是說如果快遞的投遞地址為收件人的住址,那麼快遞員是應當送貨上門的。
【法律依據】
《快遞暫行條例》第二十五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快遞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
快件無法投遞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退回寄件人或者根據寄件人的要求進行處理;屬於進出境快件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依法辦理海關和檢驗檢疫手續。快件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的,依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屬於信件,自確認無法退回之日起超過6個月無人認領的,由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的監督下銷毀;
(二)屬於信件以外其他快件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登記,並按照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的規定處理;
(三)屬於進境快件的,交由海關依法處理。
Ⅳ 郵政快遞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檢查、扣留郵件、匯款。務院郵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全國的郵政普遍服務和郵政市場實施監督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機構負責對本行政區域的郵政普遍服務和郵政市場實施監督管理。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的省級以下郵政管理機構負責對本轄區的郵政普遍服務和郵政市場實施監督管理。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機構以及省級以下郵政管理機構(以下統稱郵政管理部門)對郵政市場實施監督管理,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以及鼓勵競爭、促進發展的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第五十一條 經營快遞業務,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快遞業務。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國內快遞業務,是指從收寄到投遞的全過程均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快遞業務。
Ⅵ 快遞新規今起實施2021
2021年快遞規定在幾個方面有了新規定:首先明確了郵件、快件包裝管理的總體要求;另外是明確了包裝選用要求,按規定使用環保材料等事項;以及關於包括操作規范制,以及從業人員培訓方面細化監督管理方面都做出了新要求。
快遞又稱速遞或快運,是指物流企業(含貨運代理) 通過自身的獨立網路或以聯營合作(即聯網)的方式,將用戶委託的文件或包裹,快捷而安全地從發件人送達收件人的門到門(手遞手)的新型運輸方式。
快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快遞是指任何貨物(包括大宗貨件) 的快遞;而狹義的快遞專指商務文件和小件的緊急遞送服務。從服務的標准看,快遞一般是指在48 小時之內完成的快件送運服務。從快遞的定義中,可以概括出快遞的以下3 個特徵。
從經濟類別看,快遞是物流產業的一個分支行業,快遞研究是從屬於物流學的范疇。
從業務運作看,快遞是一種新型的運輸方式,是供應鏈的一個重要環節。
從經營性質看,快遞屬於高附加值的新興服務貿易。
2018年1月,包括EMS、順豐、中通、申通、圓通、韻達、百世、德邦、京東物流、蘇寧物流在內的這十家快遞企業均表示,春節期間不打烊。
Ⅶ 民法典關於快遞的規定有哪些
郵寄送達的相關條例規定當出現直接送達確實有困難的情形,就要採用郵寄送達的方式,規定了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其送達與人民法院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和送達地址確認書的內容等等。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若干規定》包括:
(一)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交由國家郵政機構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
(二)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其送達與人民法院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三)條當事人起訴或者答辯時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供或者確認自己准確的送達地址,並填寫送達地址確認書。當事人拒絕提供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拒不提供送達地址的不利後果,並記入筆錄。
(四)送達地址確認書的內容應當包括送達地址的郵政編碼、詳細地址以及受送達人的聯系電話等內容。
(五)當事人拒絕提供自己的送達地址,經人民法院告知後仍不提供的,自然人以其戶籍登記中的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為送達地址。
(六)郵政機構按照當事人提供或者確認的送達地址送達的,應當在規定的日期內將回執退回人民法院。
(七)受送達人指定代收人的,指定代收人的簽收視為受送達人本人簽收。
(八)受送達人及其代收人應當在郵件回執上簽名、蓋章或者捺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