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借新還舊貸款管理辦法法律法規

借新還舊貸款管理辦法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6-04 16:12:18

Ⅰ 借新還舊的法律效力

借新還舊的適用法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及《貸款通則》等有關金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規定。

民法中講到的,新貸償還舊貸,這合法嗎

新貸償還舊貸是合法的。
補充資料:
新貸償還舊貸在銀行金融機構一般是不被允許的,因為銀行因此承擔的風險變大。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九條規定:「主合同當事人雙方協議以新貸償還舊貸,除保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外,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新貸與舊貸系同一保證人的,不適用前款的規定」。因此說,法律對借新還舊並沒有禁止性規定,是合法的。
(2)借新還舊貸款管理辦法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以新貸償還舊貸」的認定
1、2010年1月5日,甲公司向A銀行借款500萬元,借期至2010年7月4日,借款用途為借新還舊,該筆借款由乙公司提供連帶責任保證。2010年7月2日,甲公司、乙公司、A銀行簽訂三方協議。並約定,因甲公司資金周轉發生困難,從乙公司拆借500萬元用於歸還所欠銀行本息,歸還後銀行將盡快履行審批手續,繼續給予甲公司發放新融資500萬元,並同意甲公司以新融資歸還乙公司的周轉借款。隨後各方按照三方協議的約定,A銀行重新向甲公司發放了500萬元的貸款,甲公司並將款項轉給乙公司,後因甲公司未及時歸還貸款,被A銀行訴至法院。
2、 在本案中,甲公司借用過橋資金償還舊貸再以新貸償還過橋資金的行為是否屬於以新貸償還舊貸。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九條所指「以新貸償還舊貸」通稱「以貸還貸」。傳統的以貸還貸大多以換據等方式完成。但近年隨著銀行監管的原因,這一操作模式不再被允許,藉助第三方資金(即過橋資金)還貸成為主要方式。這種新的形式因介入了過橋資金,是否仍屬於以貸還貸?
以貸還貸是否成立,要件有三:一是新舊貸款債權債務主體一致;二是借款人客觀上有將新貸償還舊貸的行為;三是借貸雙方主觀上存在以貸還貸的合意。在本案中,首先,本案新、舊貸款債權債務人一致,符合主體條件;其次,本案借款—還貸—再次貸款—歸還借款,是一個完整過程,各環節緊密銜接,其中雖介入過橋資金,但未改變以新貸還舊貸的實質;再次,三方協議明確約定通過過橋資金償還舊貸再以新貸償還過橋資金,且其後各方按約履行,可據此認定借貸雙方存在合意。
4、因此,本案新舊貸款的流轉過程雖介入過橋資金,但無論從借款雙方的真實意思,還是行為屬性,本質上仍屬於法律意義上的以貸還貸。

Ⅲ 銀行借新還舊的法律規定

一、什麼是「借新還舊」

1、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早在1997年《關於借款合同有關法律問題的復函》(銀辦函[1997]320號):「以貸還貸(或借新還舊)是指借款人向銀行貸款以清償先前所欠同一銀行貸款的行為。

2、《擔保法解釋》第39條規定,「主合同當事人雙方協議以新貸償還舊貸,除保證人知道或應當知道的外,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新貸與舊貸系同一保證人的,不適用前款的規定」。

二、「借新還舊」實務中如何識別

1、狹義觀點認為:借新還舊(以貸還貸)應當嚴格按照上述法律法規的文義含義進行識別,必須是原貸款主體的以貸還貸行為,否則違反法律規定假設條件,不能認定為屬於借新還舊。

2、廣義觀點認為:借新還舊(以貸還貸)應當廣義理解,舊貸借款人辦理新貸款償還本身舊貸、新貸用於償還新貸借款人關聯公司舊貸、債務人將貸款轉給保證人償還舊貸等其他形式債權以新貸償還的情況亦屬於以貸還貸,並認為借新還舊規則可以參照適用在其他擔保形式上。

筆者贊同廣義觀點,主要理由: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9條,立法目的是免除不知情保證人的擔保責任,而條文中規定「主合同當事人雙方協議以新貸償還舊貸」只是該法律規范的假設條件。法律規范的條件是以最典型的形態為表現的,因為民事法律行為包羅萬象不可能窮盡,應當從實質法律後果來判斷是否使用貸款償還貸款的情況,並以此衡量是否對擔保人利益存在損害。

(2)近年最高院部分案例對於借新還舊(以貸還貸)進行擴大理解,側重於對擔保人的利益的保護,詳見如下案例:

①新貸用於償還新貸借款人關聯公司舊貸適用借新還舊規則——湖州市八里店鎮資產經營公司與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杭州辦事處、湖州市升山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糾紛提審案。

法院認為:銀行與實業公司、製品公司配合共同實施的案涉行為性質系「以貸還貸」,目的是使製品公司已無法償還的到期債務通過以貸還貸,由新貸的擔保人償還,最終變成可實現的債權。但實業公司無償劃款給製品公司由其還債的行為非單純和獨立的民事關系,而是三方為了完成以貸還貸目的的整個行為過程中一個環節。我國現行法律、行政法規對以貸還貸行為無限制性規定,銀行與實業公司簽訂的借款合同有效,但以貸還貸不僅涉及主合同效力問題,更多的是影響到以貸還貸的擔保合同的效力。由於以貸還貸使原來無擔保或他人擔保債權變成有擔保債權,使「死賬」變成了可實現債權,但本案中存在主合同當事人惡意將債務風險轉移給原來未提供擔保的擔保人情形,故擔保合同不是擔保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本案鋼管廠的擔保責任應予免除。

Ⅳ 銀行借新還舊貸款要滿足哪些條件

銀行借新還舊貸款條件
條件一:利息結清
有些貸款可能沒辦法償還,於是再向銀行申請新貸款,但前提條件要滿足利息是償還的,也就是說,本金是可以再申請新貸款用來償還,但是利息必須結清
條件二:貸款申請人的還款能力良好
不管是哪類貸款,重要的考核因素就是看是否有良好的還款能力,那麼同樣,銀行借新還舊貸款也要看貸款申請人生產經營是否正常,有無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能不能按時支付利息。
條件三:銀行借新還舊貸款的用途是用於周轉
銀行貸款是有嚴格的貸款用途限定的,用於投資用途是無法申請到貸款的
條件四:銀行借新還舊貸款需要辦理的足額有效的抵押手續。

Ⅳ 以新換舊貸款中的法律風險有哪些,如何規避

一、借新還舊貸款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保證擔保下借新還舊的法律風險
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第三十九條規定,主合同雙方當事人協議以新貸償還舊貸,除保證人知道或應當知道的外,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上述規定有以下二點含義。
1、在舊貸沒有擔保或舊貸與新貸的保證人不是同一人的
情況下,新貸的保證人如果不知道主合同雙方當事人在借新
還舊,保證人不承擔保證責任;
2、在舊貸款有擔保或舊貸與新貸的保證人不是同一人的情況下,新貸的保證人明知是主合同雙方在辦理借新還舊,由於貸款手續上未註明借新還舊的內容,致使發生訴訟時,保證人又不承認這一事實,信用社在無法舉證的情況下產生保證人不承擔保證責任的不利後果。
(二)抵押擔保下借新還舊的風險。
1、「惡意抵押」的風險。《擔保法司法解釋》第六十九條
規定:債權人有多個普通債權人的,在清償債務時,債務人與其中一個債權人惡意串通,將其全部或部分財產抵押給該債權人,因此喪失了履行其它債務的能力,損害了其它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受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抵押行為。在規定中,由於對「惡意串通」沒作進一步解釋,「部分財產」到底占抵押人全部財產的多大比重沒有具體的標准,這就給了法官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因此在原舊貸沒有抵押,而辦理轉貸時以借款人自身的財產設定抵押時如不注意,該抵押行為有可能被其它債權人申請法院撤銷。
2、因破產而產生的風險。《破產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前六個月至破產宣告之日的期間內,對原來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清算組有權追回財產,一同納入破產財產。因此,在原來沒有財產抵押擔保,而在辦理借新還舊時以借款人自身財產設定抵押,且辦理借新還舊手續的時間發生在企業破產宣告前六個月內的,抵押有可能被清算組申請法院撤銷。
3、抵押未重新登記的風險。舊貸抵押的財產已在登記機
關進行了登記,辦理轉貸時認為原貸款已辦理了抵押登記,僅僅更換了原抵押合同,而新貸主體未到登記機關重新辦理抵押登記,致使抵押無效。轉貸後的新貸則變成信用貸款。
4、抵押登記先後順序產生的風險。同一筆財產同時抵押給二個或二個以上債權人,按《擔保法》規定抵押登記在先的債權人優於登記在後的債權人。在辦理借新還舊後,原抵押合同解除,新抵押的合同就由登記在先的抵押變成登記在後的抵押,優先受償權喪失。
(三)辦理借新還舊會計操作不規范產生的風險。
以新貸償還舊貸時,貸款手續上未註明「借新還舊」,又
由於會計人員操作不規范,未堅持「誰的錢進誰的帳,由誰支配」的結算原則,將貸款轉存進了借款人的存款帳戶,而歸還舊貸時時會計人員未經借款人填字或出具支票而直接從借款人存款帳戶扣收,一旦信用社提起借貸糾紛訴訟,有可能引起借款人和擔保人以信用社從其帳戶強制扣收為由對信用社提起侵權的反訴。
二、借新還舊貸款中的防範措施。
從防範風險總的角度出發,借新還舊應嚴格遵循人民銀行《不良貸款認定暫行辦法》規定的四個條件:(一)借款人生產經營正常,能按時支付貸款利息;(二)在辦理借新還舊時點上無欠息;(三)重新辦理了貸款手續;(四)貸款擔保手續有效。同時還應堅持後手優於前手的原則。但重點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1、向借新還舊貸款的保證人履行書面告知義務。在辦理借新還舊貸款手續時,除口頭告知保證人借款用途為借新還舊外還應在借款用途欄和保證合同上也註明「借新還舊」字樣,預防新的保證人行使債務抗辯權。如果在借新還舊時既有舊貸也有新增貸款,應當分開辦理為妥。
2、在辦理借新還舊貸款時,借款人以自己的財產設定抵押,信用社應對抵押人到期債務進行嚴格審查。在抵押人有多個債權人且這些債務不到期的情況下,抵押人將大部分財產抵押給一個債權人並不違法,但對多個債權人存在到期債務的情況下,抵押行為則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抵押人在設定抵押時信用社應要求他提供到期債務清單。一方面在確定抵押時作為參考,即從總資產中減去到期債務,其餘份額財產可設定抵押;另一方面留作證據,以防發生訴訟時用以抗辯。
3、當辦理借新還舊中,以第三人的財產為新貸設定抵押時,也應如實將借新還舊的情況告知抵押人,同時在借新還舊的抵押合同和借據上均註明「借新還舊」字樣,以防抵押人以貸款人和借款人「惡意串通」騙取其抵押物為由提出抗辯。
4、原貸是以財產設定抵押,在辦理轉貸時,一定要再次在抵押登記機關查清該抵押物的抵押情況,主要看是否有第二順序並排在本抵押物後的抵押登記。如果有,就不能辦理轉貸,要立即和抵押人協商還貸事宜或依法處理抵押物償還貸款。否則將失去抵押物的優先受償權;對於舊貸已在抵押部門辦理了抵押登記的,在辦理借新還舊時,新貸款主體應重新去抵押部門辦理登記,不能用舊貸的抵押登記代替新的抵押登記;對於在辦理轉貸時,以原已登記的(其它貸款)抵押物的剩餘價值部分設定抵押的,其轉貸後的新貸也應再去重新進行抵押登記,不能因原抵押物已過戶登記在信用社,而不去重新登記,否則轉貸後新增的貸款沒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
5、會計人員在辦理借新還舊的帳務處理上,新貸如果轉入借款人的存款帳戶,歸還舊貸出帳時,應嚴格按存款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屬於存摺戶的要借款人在支取憑證上填字,支票戶的要由借款人開具轉帳支票,慎防會計人員使用特轉出賬。

Ⅵ 銀行貸款借新還舊違規嗎

違規,新貸償還舊貸是不合法的。新貸償還舊貸在銀行金融機構一般是不被允許的,因為銀行因此承擔的風險變大。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九條規定:「主合同當事人雙方協議以新貸償還舊貸,除保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外,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新貸與舊貸系同一保證人的,不適用前款的規定」。因此說,法律對借新還舊並沒有禁止性規定,是合法的。
拓展資料:
以新貸償還舊貸」的認定
1、2010年1月5日,甲公司向A銀行借款500萬元,借期至2010年7月4日,借款用途為借新還舊,該筆借款由乙公司提供連帶責任保證。2010年7月2日,甲公司、乙公司、A銀行簽訂三方協議。並約定,因甲公司資金周轉發生困難,從乙公司拆借500萬元用於歸還所欠銀行本息,歸還後銀行將盡快履行審批手續,繼續給予甲公司發放新融資500萬元,並同意甲公司以新融資歸還乙公司的周轉借款。隨後各方按照三方協議的約定,A銀行重新向甲公司發放了500萬元的貸款,甲公司並將款項轉給乙公司,後因甲公司未及時歸還貸款,被A銀行訴至法院。
2、 在本案中,甲公司借用過橋資金償還舊貸再以新貸償還過橋資金的行為是否屬於以新貸償還舊貸。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九條所指「以新貸償還舊貸」通稱「以貸還貸」。傳統的以貸還貸大多以換據等方式完成。但近年隨著銀行監管的原因,這一操作模式不再被允許,藉助第三方資金(即過橋資金)還貸成為主要方式。這種新的形式因介入了過橋資金,是否仍屬於以貸還貸?
以貸還貸是否成立,要件有三:一是新舊貸款債權債務主體一致;二是借款人客觀上有將新貸償還舊貸的行為;三是借貸雙方主觀上存在以貸還貸的合意。在本案中,首先,本案新、舊貸款債權債務人一致,符合主體條件;其次,本案借款—還貸—再次貸款—歸還借款,是一個完整過程,各環節緊密銜接,其中雖介入過橋資金,但未改變以新貸還舊貸的實質;再次,三方協議明確約定通過過橋資金償還舊貸再以新貸償還過橋資金,且其後各方按約履行,可據此認定借貸雙方存在合意。
4、因此,本案新舊貸款的流轉過程雖介入過橋資金,但無論從借款雙方的真實意思,還是行為屬性,本質上仍屬於法律意義上的以貸還貸。

Ⅶ 借新還舊貸款管理辦法中的條件是什麼

借新還舊貸款管理辦法是我國最新出台的一項重要的管理辦法文件,有利於銀行收貸的進行,以及債券債務的明確,那麼對於貸款的人來說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進行新還舊貸款,那麼借新還舊貸款管理辦法中的貸款人的條件是什麼?它具有什麼重大的作用?
借新還舊貸款管理辦法中的條件是什麼?
銀監會規定的貸款借新還舊四個條件:
貸款到期(含展期後到期)後未歸還,又重新貸款用於歸還部分或全部原貸款的,應依據借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認定不良貸款。對同時滿足下列四項條件的,應列為正常貸款:
(一)借款人生產經營活動正常,能按時支付利息;
(二)重新辦理了貸款手續;
(三)貸款擔保有效;
(四)屬於周轉性貸款。
借新還舊貸款是否違法?
「借新還舊」合同的法律效力是具有的。
那麼一般而言,合同有效應該具備的以下四個要件有:
第一,合同雙方當事人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
第二,雙方意思表示一致;
第三,合同形式符合法律的規定;
第四,合同的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得損害國家或社會公共利益。
借新還舊貸款管理辦法的作用是什麼?
借新還舊有利於商業銀行盤活、收貸任務的完成,克服了訴訟時效的法律限制,進一步明確了債權債務關系,並有可能要求借款人完善或加強擔保,弱化即期貸款風險。但借新還舊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信用產生負面影響,企業「有借有還」的信用觀念進一步弱化;在某種程度上掩蓋了信貸資產質量的真實狀況,推遲了信貸風險的暴露時間,沉澱並累積了信貸風險;在辦理新貸款的手續上,隱含著相當的法律風險。
借新還舊貸款管理辦法中的條件是什麼?具體來說就是借款人的經濟償還能力還不錯可以負擔起還款
壓力的,貸款的辦理是有效的,以及貸款的屬性屬於周轉性的貸款,那麼就能夠滿足借新還舊貸款管理辦法的條件,進行貸款,這時候需要注意不能將貸款的錢財進行非法交易,否則屬於違法行為。
延伸閱讀:
貸款工資證明怎麼開,有哪些注意事項?
貸款擔保人有風險嗎
不想擔保了,銀行貸款擔保人怎麼退出?

Ⅷ 銀監會貸款借新還舊四個條件

不良貸款認定暫行辦法
第九條貸款到期(含展期後到期)後未歸還,又重新貸款用於歸還部分或全部原貸款的,應依據借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認定不良貸款。對同時滿足下列四項條件的,應列為正常貸款:

(一)借款人生產經營活動正常,能按時支付利息;
(二)重新辦理了貸款手續;
(三)貸款擔保有效;

(四)屬於周轉性貸款。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的宗旨 發布:2025-04-29 07:47:09 瀏覽:3
17年中級經濟法筆記 發布:2025-04-29 07:46:17 瀏覽:965
法能涵蓋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嗎 發布:2025-04-29 07:44:54 瀏覽:580
2017二建法規目錄 發布:2025-04-29 07:44:00 瀏覽:814
財產損害賠償責任適用的法律 發布:2025-04-29 07:32:42 瀏覽:881
現行公司法規定的 發布:2025-04-29 07:31:16 瀏覽:940
在美國大法官的社會地位 發布:2025-04-29 07:23:12 瀏覽:802
道德底線新娘 發布:2025-04-29 07:23:08 瀏覽:986
官渡司法辦 發布:2025-04-29 07:23:04 瀏覽:986
律師的魅力 發布:2025-04-29 07:20:06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