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關於職業介紹的法規

關於職業介紹的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6-04 17:37:00

A. 福建省職業介紹機構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職業介紹機構的管理,規范勞務中介行為,建立良好的勞動力市場秩序,維護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雙方的合法權益,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各種類型的職業介紹機構。第三條職業介紹機構是應用市場調節手段,幫助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溝通聯系,促進雙方建立勞動關系的中介組織。第四條職業介紹機構必須遵守國家法律和法規,執行國家勞動就業的方針、政策,不得從事違反社會主義道德和社會公德的介紹活動。第五條職業介紹機構由縣級以上勞動行政部門統一管理,並接受工商、稅務等有關部門的監督。第六條開辦職業介紹機構,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明確的業務范圍;
(二)開辦注冊資金不少於3萬元人民幣;
(三)有固定的服務場所,並配置相應的工作設施;
(四)有兩名以上熟悉勞動政策法規的專業人員;
(五)有符合規范的名稱和工作章程;
(六)符合辦理工商登記的條件或要求。第七條開辦職業機構的單位或個人,必須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勞動行政部門申請,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領取《職業介紹許可證》後,憑《職業介紹許可證》到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
《職業介紹許可證》由省勞動行政部門統一印製。第八條職業介紹機構變更或終止,應提前一個月向原申請批準的勞動行政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或終止手續,並予以公告。第九條職業介紹機構工作人員實行掛牌服務。第十條職業介紹機構進行職業介紹活動可收取中介服務費。具體收費標准由省勞動行政部門會同省物價、財政部門制定。第十一條職業介紹機構通過新聞媒介發布招工信息,事前應經當地勞動行政部門批准。第十二條職業介紹機構對用人單位和求職人員所提供的情況應予以核實,並據實向當事人雙方介紹。第十三條職業介紹機構的服務內容:
(一)為具備就業條件的求職人員辦理求職登記,對用人單位進行用工登記;
(二)為求職人員提供用工信息,介紹工作單位;
(三)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力資源信息,推薦勞動者;
(四)指導勞動者到勞動行政部門辦理勞動合同鑒證和社會保險等手續;
(五)為職業技術教育和就業訓練單位提供職業需求信息,推薦參加培訓的人員。第十四條政府鼓勵職業介紹機構為婦女、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領取失業救濟金的求職者及退出現役的軍人優先提供職業介紹服務。第十五條經勞動行政部門委託,職業介紹機構可辦理下列業務:
(一)為到非國有企業就業、境外就業、自謀職業的勞動者寄存檔案;
(二)代辦勞動合同鑒證、社會保險等手續;
(三)其他委託業務。第十六條未經有權機關批准,職業介紹機構不得從事境外就業中介活動。第十七條職業介紹機構有下列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按下列規定處理。
(一)未領取《職業介紹許可證》而擅自進行職業中介活動的,責令其停止活動,沒收非法所得,並處以1000元至5000元罰款;
(二)自行擴大業務范圍或擅自從事境外就業中介活動的,處以3000元至10000元罰款,情節嚴重的,收繳《職業介紹許可證》;
(三)介紹未滿16周歲或正在接受義務教育的人員非法就業,處以每人次3000元至5000元罰款;
(四)介紹未持有《流動就業證》的農村或外省勞動力就業的,責令其限期改正,沒收其非法所得,並處每人次500元罰款;第十八條職業介紹機構違反第十二條規定,不據實介紹當事人雙方的情況,致使當事人遭受損失的,應承擔賠償責任。第十九條職業介紹機構擅自提高收費標準的,由物價行政部門沒收其非法所得,並處以非法所得的1至3倍罰款;第二十條以欺詐、誘惑或脅迫的方式進行職業介紹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處以3000元至5000元罰款;致使當事人遭受損失的,應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處理。第二十一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提起訴訟。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提起訴訟,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第二十二條本規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負責解釋。第二十三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B.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發布《上海市職業介紹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

第一條為了培育和發展勞動力市場,規范職業介紹行為,合理配置勞動力資源,維護社會穩定,根據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本市范圍內與職業介紹活動有關的單位和人員。第三條政府發展職業介紹事業的原則是:鼓勵、扶持為求職人員提供無償服務的職業介紹機構,適度發展非營利性的收費職業介紹機構,有限制地開辦營利性的收費職業介紹機構。第四條職業介紹機構必須遵守國家和本市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以擴大就業為服務宗旨,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第五條市勞動行政部門是本市職業介紹活動的主管部門。
區、縣勞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職業介紹活動的管理和指導工作。第六條勞動行政部門對職業介紹活動的管理職責是:
(一)制定職業介紹事業的發展規劃;
(二)審批設立職業介紹機構;
(三)指導和監督職業介紹機構的業務活動;
(四)培訓職業介紹機構的工作人員;
(五)處理職業介紹活動中的違法行為。第七條開辦職業介紹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開展職業介紹活動所需的場所和設施;
(二)有經過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
(三)有健全可行的工作規范。
開辦營利性的收費職業介紹機構,除應當具備前款條件外,還須符合辦理工商登記所必需的條件或者要求。第八條符合本規定第七條規定、要求開辦職業介紹機構的單位和個人,應向勞動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經勞動行政部門審核合格後,發給《上海市職業介紹許可證》;申請開辦營利性的收費職業介紹機構的,領取《上海市職業介紹許可證》後,還須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工商登記。第九條本市對職業介紹機構實行年檢制度。提供無償服務的職業介紹機構和非營利性的收費職業介紹機構的年檢,由勞動行政部門進行;營利性的收費職業介紹機構的年檢,由勞動行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第十條職業介紹機構需變更或者終止的,應按原申請開辦程序辦理變更或者終止手續。第十一條職業介紹機構的服務內容為:
(一)接受用人單位的用工登記和求職人員的求職登記;
(二)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力資源信息,進行用工指導咨詢,推薦合格求職人員,介紹臨時性的勞務人員;
(三)為求職人員提供求職機會和信息,進行擇業指導咨詢。第十二條經勞動行政部門委託,職業介紹機構可辦理以下事項:
(一)收集、整理、發布本市勞動力供求信息和職業培訓信息;
(二)發放《勞動手冊》,辦理用工、退工手續;
(三)收取失業保險費,發放失業救濟金和醫療補助費;
(四)舉辦失業人員的就業培訓或者轉業培訓;
(五)勞動行政部門委託的其他事項。第十三條求職人員可憑身份證和有關證明,向職業介紹機構提出求職申請。職業介紹機構收到求職申請後,負有為求職人員聯系、推薦用人單位的義務。第十四條用人單位可憑單位簡介、招工簡章和有關證明,向職業介紹機構辦理招工登記。職業介紹機構接受招工登記後,負有為用人單位推薦求職人員的義務。第十五條職業介紹機構對用人單位和求職人員所提供的情況負有核實的責任,並應據實向當事人雙方介紹情況。第十六條職業介紹機構應按規定向勞動行政部門報送勞動力供求信息。第十七條職業介紹機構不得介紹下列人員求職:
(一)未滿十六周歲或者正在接受義務教育的人員;
(二)未經批準的外省市人員。第十八條非營利性的收費職業介紹機構的收費標准,由物價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核定。第十九條對違反本規定的職業介紹機構,由勞動行政部門按下列規定處理:
(一)違反本規定第八條規定的,責令其停止活動,沒收違法所得,並可根據情節處以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二)違反本規定第十五條規定的,給予警告,並可根據情節處以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屢次違反的,吊銷其《上海市職業介紹許可證》。
(三)違反本規定第十六條規定的,責令其限期改正,並可處以一千元以下的罰款。
(四)違反本規定第十七條第一項規定的,責令其限期改正,並按其介紹的求職人員的人次,處以每人次一千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五)違反本規定第十七條第二項規定的,責令其限期改正,並按其介紹的求職人員的人次,處以每人次五百元的罰款。
違反本規定第八條規定開辦營利性的收費職業介紹機構的,除按前款規定處理外,還可按照有關規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C. 勞動部關於頒布《職業介紹規定》的通知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職業介紹行為,促進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相互選擇,根據《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下列職業介紹機構:
(一)勞動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
(二)非勞動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
(三)公民個人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
公民個人從事職業介紹活動依照本規定執行。第三條非勞動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是指除勞動部門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辦的職業介紹機構。第四條職業介紹必須依法進行,執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第五條職業介紹應與就業訓練、失業保險、生產自救等勞動就業服務工作緊密結合,統籌安排。第六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職業介紹工作。勞動行政部門所屬勞動就業服務機構具體負責本地區職業介紹工作。第二章機構第七條勞動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含鄉、鎮和街道勞動服務站、所)是公益性的事業單位。
非勞動部門和公民個人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可以是公益性的單位,也可以是盈利性的單位。第八條開辦職業介紹機構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有固定的交流場所和設施;
(二)有必要的開辦資金;
(三)有相應的機構章程;
(四)有明確的業務范圍;
(五)有一定數量的專職工作人員;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九條縣級以上勞動部門開辦職業介紹機構,由同級勞動行政部門審批。
鄉、鎮和街道開辦職業介紹機構由當地縣級勞動就業服務機構審批。第十條非勞動部門和公民個人開辦職業介紹機構,須持有關證明向當地縣級以上勞動就業服務機構提出申請,並經其審查合格後,領取職業介紹許可證。
凡開辦盈利性單位的職業介紹機構,須持勞動部門的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部門進行注冊登記。第十一條非勞動部門和公民個人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更名、換址,應向原申請批準的勞動就業服務機構申報;停辦的,由勞動就業服務機構公告注銷,並收回其職業介紹許可證。第十二條職業介紹機構的名稱,應按勞動部有關規定確定。第三章職責第十三條職業介紹機構應對勞動者的求職和用人單位招聘進行登記。第十四條職業介紹機構應向求職者提供職業需求信息,為求職者推薦用人單位。
求職者是指到職業介紹機構進行求職登記的城鎮失業人員、需要轉換職業的在職職工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及其他人員。第十五條職業介紹機構應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力資源信息、為用人單位推薦求職者。第十六條職業介紹機構應對勞動者就業和用人單位招聘提供指導和咨詢,開展對求職者素質的測試和評價工作,幫助其了解職業狀況,掌握求職方法,指導用人單位正確選擇招聘方法和執行國家規定的招聘標准。第十七條職業介紹機構應向職業培訓和就業訓練機構提供職業需求信息,推薦需要培訓的人員。第十八條職業介紹機構應為特殊群體人員和長期失業者提供專門的服務。第十九條職業介紹機構可組織勞務交流洽談活動,還可組織勞務承包、勞務協作等活動,為求職者提供直接的就業服務。第二十條職業介紹機構可根據需要開展推薦臨時用工、家庭服務人員等服務。第二十一條職業介紹機構應建立勞動力市場信息庫,開展勞動力供求預測、預報,進行勞動力信息咨詢服務,匯集、管理和定期發布勞動力市場信息。
勞動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應按全國統一的規范,配置計算機和開發、使用計算機軟體。第二十二條勞動部門開辦的綜合性職業介紹機構受勞動行政部門委託,可以開展辦理用工手續、頒發有關證件、為求職者保管檔案、發放失業保險金等服務項目。第二十三條職業介紹機構的工作人員應熟悉有關勞動就業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具備相應的知識和工作能力,經過職業介紹資格培訓,並持有職業介紹資格證書。第二十四條職業介紹機構的工作人員必須執行職業介紹服務規范和標准,佩帶統一印製的工作證章。第四章管理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勞動就業服務機構,在同級勞動行政部門領導下,組織實施本地區職業介紹工作,應履行以下職責:
(一)執行有關勞動就業法律、法規;
(二)制定和實施職業介紹工作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
(三)制定職業介紹職務規范和標准;
(四)辦理職業介紹許可證手續;
(五)匯總本地區勞動力供求信息,建立預測、預報制度;
(六)培訓職業介紹工作人員,頒發職業介紹資格證書;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縣級勞動就業服務機構還應負責對鄉鎮勞動服務站、所的指導、管理工作。

D. 深圳經濟特區職業介紹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適應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勞動力市場發展的需要,規范職業介紹行為,提供就業服務,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與配置,維護勞動力市場秩序,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特區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特區內的職業介紹活動,適用本規定。
特區內國家機關錄用公務員以及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國有控股公司聘用高級管理人員,不適用本規定。第三條特區內用人單位可委託或通過職業介紹機構招聘員工。
本規定所稱用人單位是指特區內需要聘用員工的國家機關、各類企業和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工商戶、專業戶。
本規定所稱職業介紹機構是指依本規定設立的,從事為求職人員尋找職業或向用人單位提供員工活動的企業法人。第四條具有深圳市戶籍且滿十六周歲、符合用人單位招聘條件的居民可以到職業介紹機構登記求職。
非深圳市戶籍居民在特區求職的,應當符合《深圳經濟特區勞務工條例》規定的就業條件。第五條特區內職業介紹機構從事職業介紹活動時,應優先推薦特區居民就業,依法為特區殘疾人和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員提供就業幫助。第六條職業介紹活動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體現平等協商、自願選擇的原則。第七條深圳市勞動行政部門(以下稱市職業介紹主管部門)依據本規定對特區的職業介紹活動進行管理和監督。第二章職業介紹機構第八條深圳市人民政府對在特區內從事職業介紹業務的單位,實行職業介紹機構注冊制度。第九條在特區內從事職業介紹業務的機構,須向市職業介紹主管部門申請辦理職業介紹機構注冊手續,領取職業介紹注冊證(以下簡稱注冊證)並辦理工商登記手續後,方可從事職業介紹活動。第十條申請注冊的職業介紹機構,應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
(二)有固定的職業介紹場所;
(三)有必要的辦公設備和資金;
(四)有明確的業務范圍、服務宗旨;
(五)有兩名以上具備一定勞動業務常識或職業介紹工作經驗、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作人員;
(六)有符合法律、法規的章程或內部管理制度;
(七)市職業介紹主管部門規定的其它必備條件。
市職業介紹主管部門可以根據特區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狀況和勞動力供求狀況對全市或區內職業介紹機構的數量和規模作出宏觀控制。第十一條市職業介紹主管部門依照本規定第十條和第十七條的規定對申請人的資格進行審查,並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對符合本規定條件的,簽發注冊證;對不符合本規定條件的,不予注冊,並將理由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人。第十二條注冊證應載明職業介紹機構的名稱、營業地址、業務范圍和有效期。
職業介紹機構更改其名稱、營業地址、業務范圍,須經市職業介紹主管部門同意並更換注冊證。第十三條職業介紹機構可從事下列業務:
(一)刊登和播發招工、求職廣告;
(二)辦理求職登記,為求職人員提供用人單位有關資料及用人信息;
(三)辦理用人登記,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力資源信息;
(四)為求職人員介紹職業,向用人單位推薦求職者;
(五)為用人單位和求職人員提供洽談場所;
(六)開展就業指導和咨詢服務;
(七)代辦勞動用工手續;
(八)受用人單位委託代為對招聘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
(九)組織勞務交流或協作活動;
(十)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與職業介紹有關的活動。第十四條職業介紹機構不得從事拐賣婦女、兒童或詐騙等活動;不得為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介紹職業,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五條職業介紹機構應依法納稅。第十六條市職業介紹主管部門對其所簽發的注冊證實行年度驗審制度。職業介紹機構應當於每年的第一季度,將上一年度的職業介紹業務狀況報告市職業介紹主管部門並辦理年度驗審手續。第十七條職業介紹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職業介紹主管部門有權拒絕簽發注冊證:
(一)職業介紹機構的名稱或擬用的名稱與其他正在經營的職業介紹機構名稱相同或極為相似,可能誤導他人的;
(二)為申請注冊證而向職業介紹主管部門提供虛假資料的;
(三)不具備本規定第十條規定條件的。

E. 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海南省職業介紹規定》的決定(2004)

海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171號)

《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等30件規章的決定》已經2004年2月1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第3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代省長 衛留成
二00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海南省職業介紹規定》的決定

將第六條「開辦職業介紹機構除應當具備法定登記條件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熟悉人事勞動法律、法規和職業介紹業務的人員;(二)職業介紹機構法定代表人必須具有本省常住戶籍;(三)必須交存職業介紹賠償准備金。」刪除。
將第十四條「凡到職業介紹機構辦理求職手續的,職業介紹機構應當查驗下列證件和材料:(一)求職人員本人身份證或戶口簿;(二)外省求職者的務工許可證;(三)求職育齡婦女所在地鄉鎮以下人民政府的計劃生育證明。」修改為:「凡到職業介紹機構辦理求職手續的,職業介紹機構應當查驗下列證件和材料:(一)求職人員本人身份證或戶口簿;(二)求職育齡婦女所在地鄉鎮以下人民政府的計劃生育證明。」

F. 成都市職業介紹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職業介紹機構及職業介紹活動,維護勞動力市場秩序,保障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成都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職業介紹機構是指依照本辦法設立的,從事為求職人員尋找職業和向用人單位介紹勞動者的服務機構。第三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職業介紹活動適用本辦法。第四條從來職業介紹必須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執行勞動就業的方針政策,堅持為勞動力供求雙方服務的方向。第五條職業介紹應體現平等協商、自願選擇、優先推薦本市公民就業的原則。第六條市勞動行政部門主管本市的職業介紹工作。市就業服務管理局具體負責本市職業介紹活動的管理、指導和服務。第二章職業介紹機構第七條市和區(市)縣勞動行政部門開辦綜合性職業介紹機構。
非勞動行政部門開辦專業性職業介紹機構,統稱為民辦職業介紹機構。第八條開辦職業介紹機構,應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
(二)有明確的服務范圍、服務宗旨;
(三)有固定的職業介紹場所和相應的辦公設備;
(四)有二萬元以上的開辦資金;
(五)有二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一定勞動工作業務知識和職業介紹工作經驗的工作人員;
(六)有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的工作章程和內部管理制度;
(七)勞動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第九條本市實行《職業介紹許可證》(以下簡稱《許可證》)制度。
《許可證》應載明職業介紹機構的名稱、辦公地址、負責人姓名、主管單位、服務范圍、有效期和批准時間。
《許可證》實行年度審驗,職業介紹機構應當於每年的第一季度,將上一年度的職業介紹工作狀況報告發證機關,並辦理年度審驗手續。
《許可證》不得轉借、轉讓、復制或塗改。第十條申請開辦職業介紹機構的單位,須持申請報告、工作章程、內部管理制度、工作人員簡歷和主管單位關於開辦者資格的證明,向市或區(市)縣勞動部門提出申請,由勞動部門核查其開辦資格,確定業務范圍,對准予開辦的頒發《許可證》,申請人還須持《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登記,申領營業執照後,方可開業。
(一)在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華區范圍內的單位申請開辦職業介紹機構,由市就業服務管理局負責審批、管理;
(二)在其他區(市)縣范圍內的單位申請開辦職業介紹機構,由所在區(市)縣勞動部門負責審批、管理。第十一條職業介紹機構更改名稱、辦公地址、服務范圍,須經原批准機關同意,並更換《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第十二條職業介紹機構從事職業介紹,可收取服務費,具體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按物價、財政部門的規定執行。統一使用財政部門印製的收據。
職業介紹機構不得擅自設立收費項目和提高收費標准,不得以任何理由索取規定收費以外的報酬或其它經濟利益。第十三條職業介紹機構使用由市就業服務管理局統一制定的各類登記表、報表。第十四條職業介紹機構必須將《許可證》、營業執照、收費項目、收費標准一覽表置放於辦公地點的醒目位置。第十五條其他中介服務機構,未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不得兼營職業介紹業務。第十六條職業介紹機構內部管理應遵守:
(一)根據求職登記和用工登記情況,建立勞動力供求信息檔案;
(二)督促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到勞動行政部門辦理勞動關系登記、合同鑒證和社會保險等事項;
(三)協助勞動行政部門調查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發生的勞動爭議;
(四)將登記冊及有關資料存放於職業介紹機構的辦公地點,以備檢查;
(五)准確、及時報送有關工作報告和統計報表;
(六)發布勞動力供求信息須報勞動行政部門或其委託的機構審查後,再按有關規定辦理。第十七條市和區(市)縣勞動部門應加強對職業介紹機構的監督、管理:
(一)監督其遵守有關職業介紹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指導和監督其按照工作章程從事職業介紹活動,培訓其工作人員;
(三)對職業介紹場所進行檢查;
(四)查驗、審閱登記冊及有關資料;
(五)督促其報送有關報表;
(六)制止和查處職業介紹活動中的違法行為。

G. 廈門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廈門市職業介紹機構管理規定》的通知

第一條為促進勞動力合理流動,疏通就業渠道,加強職業介紹機構的服務與管理,保證勞動力市場有序運作,實現國家政策指導下的市場就業,根據國家和省有關政策,制定本規定。第二條職業介紹機構是為勞動力供求雙方進行雙向選擇提供服務的中介機構。職業介紹機構由勞動行政部門統一領導和管理。第三條設立職業介紹機構必須具備如下條件:
(一)有固定的服務場所和開展業務必備的設施;
(二)有符合規定的名稱、章程;
(三)開辦資金不少於三萬元人民幣;
(四)有兩個以上熟悉勞動政策、法規的工作人員;
(五)建立完整的職業介紹工作制度。第四條開辦職業介紹機構必須辦理下列手續:
(一)本市的單位、個人開辦職業介紹機構,應向勞動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市屬單位向市勞動行政部門申請,區(縣)屬單位和個人向區(縣)勞動行政部門申請。
(二)外地勞動行政部門或駐廈辦事處在廈開辦職業介紹機構應向市勞動行政部門申辦。
(三)申辦單位憑勞動行政部門批文到工商、稅務部門辦理注冊登記和稅務登記手續後,方可從事勞務中介活動。第五條職業介紹機構的服務項目為:
(一)發布勞務信息;
(二)為勞動力供求雙方進行需求登記;
(三)為勞動力供求雙方提供信息咨詢、進行就業指導、職業介紹;
(四)為城鄉居民介紹家庭勞務人員;
(五)為職業技術教育、就業培訓單位提供技術培訓信息,推薦需要培訓的人員;
(六)指導勞動力供求雙方到勞動部門辦理有關手續。第六條外地勞動行政部門或駐廈辦事處在廈設立的職業介紹機構,必須承擔以下職責:
(一)負責對其所輸入的勞務人員進行統一登記管理,建檔立卡,掌握其就業動態;
(二)負責對其所輸入的勞務人員的務工手續、有關證件進行審驗;
(三)對其所輸入的勞務人員進行思想、法紀教育;
(四)協助廈門市勞動行政部門調解勞動爭議、處理工傷事故及突發事件;
(五)收集和傳遞勞務信息,協助用工單位做好招工、退工工作。第七條職業介紹機構未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不得從事境外就業中介活動。第八條用工單位到職業介紹機構登記招聘,須持有招工簡章及用工單位證明。
本市城鎮求職者、外來求職者到職業介紹機構登記求職,須分別持有《勞動就業手冊》、《廈門市外來勞動力務工證》。第九條職業介紹機構收取中介服務費,其收費項目、收費標准按物價、財政部門的規定執行。第十條職業介紹機構向勞動行政部門繳交管理費的標准按省的規定執行。
職業介紹機構應定期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工作情況,按國家規定填報統計報表。第十一條違反本規定,未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擅自從事就業中介活動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按有關規定處理。第十二條職業介紹機構應遵守法律、法規和本市的有關規定,文明經營,優質服務,接受勞動、工商、物價、稅務、統計等部門的檢查、監督。
職業介紹機構實行年檢制度,由勞動行政部門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年度檢查,合格的繼續開辦,不合格的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營業執照,觸犯刑律的,提請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第十三條本規定由廈門市勞動局負責解釋。第十四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H. 職業中介機構在從事職業介紹活動中不得有哪些違法行為

(1)提供虛假就業信息;(2)為無合法證明的用人單位提供職業中介服務;(3)偽造、塗改、轉讓職業中介許可證;(4)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或者向勞動收取押金;(5)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

I.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深圳經濟特區職業介紹規定》等34件規章的決定

一、《深圳經濟特區職業介紹規定》的修改內容:
1、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修改為:「有3名以上取得廣東省職業介紹從業人員資格的從業人員;」
第七項修改為:「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刪除第二款。
2、刪除第二十四條。二、《深圳經濟特區計算機信息系統公共安全管理規定》的修改內容:
1、刪除第九條第三款、第十三條和第十五條。
2、第二十八條第二款修改為:「凡通過物理通信信道與境外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聯網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使用者,在聯網開通、聯網方式變更或終止聯網之日起30日內,均應書面告知市主管部門,相應的計算機信息網路經營、服務單位應當予以協助。」
3、刪除第三十四條第(五)項中「未經檢測或」的字樣。三、《深圳經濟特區汽車摩托車維修行業管理暫行規定》的修改內容:
1、第五條修改為:「申請經營汽車、摩托車維修業務應先向市主管部門申報,經批准後,向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登記。」
2、第六條中的「領取《技術審查合格證》須具備以下條件」修改為「申請經營汽車、摩托車維修業務的,須具備以下條件」,並刪除第(一)項中的第3目、第4目。
3、刪除第七條。
4、第八條修改為:「維修業戶變更營業地點,應向原登記發照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並書面告知主管部門。」
5、刪除第十一條。
6、第十二條修改為:「維修業戶需停業或歇業的,應按規定到工商、稅務部門辦理有關手續,並書面告知主管部門。」
7、刪除第二十一條。
8、刪除第二十二條。
9、第二十三條中的「凡未領取《技術審查合格證》」修改為「未經批准」。
10、第二十四條修改為:「凡經主管部門審查發現不符合技術條件要求的維修業戶,責令其在限期內停產整頓。」
11、刪除第三十條。
12、第三十一條修改為:「擅自更改經營地點未書面告知主管部門的,處以2000元以下罰款。」四、《深圳經濟特區水路旅客運輸管理規定》的修改內容:
1、刪除第十五條中「、增減運力」的字樣。
2、第十六條第一款修改為:「任何企業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讓航線的經營權。」
3、刪除第十七條第一款中「轉讓經營權」的字樣。
4、刪除第十八條。
5、第二十五條修改為:「從事水路客運、水上游覽的船舶,應當按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相應的船舶證書。」五、《深圳市綠色出租小汽車管理規定》的修改內容:
1、第三十二條修改為:「綠色計程車營運期間,應當按國家有關規定接受車輛性能檢驗。車輛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營運。」
2、第三十六條修改為:「綠色計程車駕駛員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條件。」
3、刪除第三十七條。六、《〈深圳經濟特區出租小汽車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修改內容:
1、刪除第二十條。
2、刪除第三十五條。
3、第三十六條修改為:「計程車駕駛員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條件。」
4、刪除第三十九條。
5、刪除第四十條。
6、第五十二條修改為:「營運牌照競得人無正當理由未在規定時間內辦妥有關手續並將計程車投入營運的,責令限期補辦有關手續;逾期仍未辦妥的,收繳其已領取的有關營運證照,扣除所需支付的費用後,退還其已繳付的營運牌照款。
按前款規定收繳的營運牌照,市運政管理機關可決定將其再行拍賣。再行拍賣的費用由被處罰人承擔。」
7、刪除第五十五條。七、《深圳經濟特區城市公共大巴專營管理規定》的修改內容:
第三十三條修改為:「公共大巴票價實行政府定價。」第八條第(二)項修改為「根據依法委託的許可權審批投資者在加工區投資的項目」;第(四)項修改為「在市建設行政管理部門指導下,根據依法委託的許可權負責工業區內施工許可證發放等管理職能」。九、《深圳經濟特區余泥渣土管理辦法》的修改內容:
1、刪除第四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四)項。
增加一項作為第一款第(三)項:「核發余泥渣土運輸車輛的准運證;」
第二款修改為:「區環境衛生管理部門在余泥渣土管理方面主要負責清理轄區內市政道路及小區范圍內的無主余泥渣土。」
2、刪除第六條。
3、刪除第七條。
4、刪除第九條。
5、刪除第十一條。
6、第十七條修改為:「單位因建設需要對外接受余泥渣土的,可持土地使用證明及單位證明,向環境衛生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受納余泥渣土。」
7、刪除第二十一條第(一)項。

熱點內容
寧夏公路條例 發布:2025-04-29 07:51:50 瀏覽:369
勞動合同法的宗旨 發布:2025-04-29 07:47:09 瀏覽:3
17年中級經濟法筆記 發布:2025-04-29 07:46:17 瀏覽:965
法能涵蓋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嗎 發布:2025-04-29 07:44:54 瀏覽:580
2017二建法規目錄 發布:2025-04-29 07:44:00 瀏覽:814
財產損害賠償責任適用的法律 發布:2025-04-29 07:32:42 瀏覽:881
現行公司法規定的 發布:2025-04-29 07:31:16 瀏覽:940
在美國大法官的社會地位 發布:2025-04-29 07:23:12 瀏覽:802
道德底線新娘 發布:2025-04-29 07:23:08 瀏覽:986
官渡司法辦 發布:2025-04-29 07:23:04 瀏覽: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