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行政事業單位規章制度

行政事業單位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2-06-04 22:26:30

Ⅰ 廣西壯族自治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國有資產,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自治區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配置、使用、處置、評估、產權登記及糾紛處理等管理活動。

本辦法所稱行政事業單位包括: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各民主黨派機關、參照公務員制度管理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以下統稱行政單位),以及其他各級各類事業單位。第三條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實行國家所有,單位佔有、使用,政府分級監管的管理體制。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活動,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

(二)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相結合;

(三)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主管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規章制度,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本級資產配置標准;

(二)負責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配置、處置、產權變動和利用國有資產對外投資、出租、出藉以及擔保等事項審批;

(三)負責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益的監督、管理;

(四)負責組織行政事業單位產權界定、產權糾紛調處、資產統計報告、資產評估、資產清查等工作。第五條主管部門負責對所屬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或者同級人民政府授權范圍內的國有資產實施監督管理,履行下列職責:

(一)負責制定本部門資產管理實施辦法,組織本部門及所屬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登記、統計匯總、報告,日常監督檢查;

(二)負責許可權范圍內審核或者審批所屬行政事業單位有關資產配置、處置、出租、出借;

(三)負責許可權范圍內審核或者審批所屬事業單位對外投資、擔保;

(四)負責所屬行政事業單位長期閑置、低效運轉和超標准配置的資產調劑;

(五)督促所屬行政事業單位按規定上繳國有資產收益。第六條行政事業單位對本單位佔有、使用的國有資產實施具體管理,履行下列職責:

(一)負責制定本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具體辦法並組織實施;

(二)負責本單位資產購置、驗收入庫、維護資產以及賬卡管理、清查登記、統計報告等;

(三)負責辦理本單位國有資產配置、處置、出租和出借等事項的報批手續;

(四)負責辦理本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對外投資、擔保的報批手續;

(五)按照規定及時、足額繳納國有資產收益等。第七條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應當堅持單位內部監督與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相結合,事前監督與事中監督、事後監督相結合,日常監督與專項檢查相結合。第八條各級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明確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和人員,並建立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對國有資產實行動態管理。第二章資產配置第九條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應當與單位履行職能相適應、與財力狀況和預算管理相結合,勤儉節約,從嚴控制,科學合理,優化資產結構。第十條對有規定配備標準的資產,應當按照標准進行配備;因特殊業務,現有標准確實不能滿足其履行職能需要的,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程序,另行審批。

對沒有規定配備標準的資產,應當從實際出發,從嚴控制,合理配備。

財政部門對要求配置的資產,能通過調劑或者租賃解決的,原則上不重新購置。第十一條行政事業單位向財政部門申請用財政性資金購置資產以及舉辦大型會議、活動需要購置資產的,按下列程序報批:

(一)行政事業單位編制年度部門預算,提出擬購置資產的品目、數量,測算經費額度,編制資產購置計劃等,一並納入年度部門預算建議計劃,報主管部門審核;

(二)主管部門根據各單位資產存量狀況和有關資產配置標准,初審、匯總各單位資產購置計劃,隨同年度部門預算收支建議計劃一並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沒有主管部門的直接報財政部門,下同);

(三)財政部門根據主管部門的審核意見,結合年度財力狀況及本級資產配置標准和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存量狀況,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購置計劃提出審核意見並據此安排年度資產購置預算資金,由財政部門在批復年度部門預算時一並批復下達;

(四)行政事業單位應按照財政部門批準的資產購置預算組織實施,不得辦理無資產購置預算的資產購置事項。

Ⅱ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原則

您好,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的通知

財會[2017]1號

黨中央有關部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政協辦公廳,高法院,高檢院,各民主黨派中央,有關人民團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為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根據《財政部關於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5〕24號)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會〔2012〕21號)的有關要求,我們制定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現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執行中有何問題,請及時反饋我們。

附件: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

財政部

2017年1月25日

附件: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有關精神,進一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編制、報送、使用及報告信息質量的監督檢查等工作,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公開,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質量,根據《財政部關於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5〕24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會〔2012〕21號,以下簡稱《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等,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本制度適用於所有行政事業單位。

本制度所稱行政事業單位包括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各民主黨派機關、人民團體和事業單位。

第三條
本制度所稱內部控制報告,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在年度終了,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依據《指導意見》和《單位內部控制規范》,按照本制度規定編制的能夠綜合反映本單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的總結性文件。

第四條 行政事業單位編制內部控制報告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報告應當包括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與實施、覆蓋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各類經濟業務活動,能夠綜合反映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情況。

(二)重要性原則。內部控制報告應當重點關注行政事業單位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突出重點、兼顧一般,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圍繞重點開展內部控制建設,著力防範可能產生的重大風險。

(三)客觀性原則。內部控制報告應當立足於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堅持實事求是,真實、完整地反映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

(四)規范性原則。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按照財政部規定的統一報告格式及信息要求編制內部控制報告,不得自行修改或刪減報告及附表格式。

第五條 行政事業單位是內部控制報告的責任主體。

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

第六條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根據本制度,結合本單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的實際情況,明確相關內設機構、管理層級及崗位的職責許可權,按照規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有序開展內部控制報告的編制、審核、報送、分析使用等工作。

第七條
內部控制報告編報工作按照「統一部署、分級負責、逐級匯總、單向報送」的方式,由財政部統一部署,各地區、各垂直管理部門分級組織實施並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逐級匯總,非垂直管理部門向同級財政部門報送,各行政事業單位按照行政管理關系向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單向報送。

第二章 內部控制報告編報工作的組織

第八條
財政部負責組織實施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編報工作。其職責主要是制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有關規章制度及全國統一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格式,布置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年度報告編報工作並開展相關培訓,組織和指導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收集、審核、匯總、報送、分析使用,組織開展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信息質量的監督檢查工作,組織和指導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考核評價工作,建立和管理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資料庫等工作。

第九條
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地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編報工作,並對本地區內部控制匯總報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其職責主要是布置本地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年度報告編報工作並開展相關培訓,
組織和指導本地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收集、審核、匯總、報送、分析使用,組織和開展本地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信息質量的監督檢查工作,組織和指導本地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考核評價工作,建立和管理本地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資料庫等工作。

第十條
各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各部門)應當按照財政部門的要求,負責組織實施本部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編報工作,並對本部門內部控制匯總報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其職責主要是布置本部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年度報告編報工作並開展相關培訓,組織和指導本部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收集、審核、匯總、報送、分析使用,
組織和開展本部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信息質量的監督檢查工作,
組織和指導本部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考核評價工作,建立和管理本部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資料庫。

第三章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編制與報送

第十一條
年度終了,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按照本制度的有關要求,根據本單位當年內部控制建設工作的實際情況及取得的成效,以能夠反映內部控制工作基本事實的相關材料為支撐,按照財政部發布的統一報告格式編制內部控制報告,經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審批後對外報送。

第十二條
行政事業單位能夠反映內部控制工作基本事實的相關材料一般包括內部控制領導機構會議紀要、內部控制制度、流程圖、內部控制檢查報告、內部控制培訓會相關材料等。

第十三條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向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本單位內部控制報告及能夠反映本單位內部控制工作基本事實的相關材料。

第四章 部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編制與報送

第十四條
各部門應當在所屬行政事業單位上報的內部控制報告和部門本級內部控制報告的基礎上,匯總形成本部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

第十五條 各部門匯總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應當以所屬行政事業單位上報的信息為准,不得虛報、瞞報和隨意調整。

第十六條 各部門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向同級財政部門報送本部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

第五章 地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編制與報送

第十七條
地方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在下級財政部門上報的內部控制報告和本地區部門內部控制報告的基礎上,匯總形成本地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

第十八條
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匯總的本地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應當以本地區部門和下級財政部門上報的信息為准,不得虛報、瞞報和隨意調整。

第十九條 地方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向上級財政部門逐級報送本地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

第六章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使用

第二十條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加強對本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使用,通過對內部控制報告中反映的信息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健全制度,提高執行力,完善監督措施,確保內部控制有效實施。

第二十一條
各地區、各部門應當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分析,強化分析結果的反饋和使用,切實規范和改進財政財務管理,更好發揮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促進和監督作用。

第七章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二條
各地區、各部門匯總的內部控制報告報送後,各級財政部門、各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對所報送的內部控制報告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和規范性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十三條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信息質量的監督檢查工作採取「統一管理、分級實施」原則。中央部門內部控制報告信息質量監督檢查工作由財政部組織實施,各地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信息質量監督檢查工作由同級財政部門按照統一的工作要求分級組織實施,各部門所屬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信息質量監督檢查由本部門組織實施。

第二十四條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信息質量的監督檢查應按規定採取適當的方式來確定對象,並對內部控制報告存在明顯質量問題或以往年份監督檢查不合格單位進行重點核查。

第二十五條
各地區、各部門應當認真組織落實本地區(部門)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編報工作,加強對內部控制報告編報工作的考核。

第二十六條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認真、如實編制內部控制報告,不得漏報、瞞報有關內部控制信息,更不得編造虛假內部控制信息;單位負責人不得授意、指使、強令相關人員提供虛假內部控制信息,不得對拒絕、抵制編造虛假內部控制信息的人員進行打擊報復。

第二十七條
對於違反規定、提供虛假內部控制信息的單位及相關負責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追究責任。

各級財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工作中,存在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違法違紀行為的,按照《公務員法》《行政監察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國家有關規定追究相應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八章 附 則

第二十八條 各地區、各部門可依據本制度,結合工作實際, 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

第二十九條 本制度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Ⅲ 如何進行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

第一章

則第一條
為了進一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規范內部控制,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等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制定本規范。第二條
本規范適用於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各民主黨派機關、人民團體和事業單位(以下統稱單位)經濟活動的內部控制。第三條
本規范所稱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製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範和管控。第四條
單位內部控制的目標主要包括:合理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範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第五條
單位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當遵循下列原則:(一)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貫穿單位經濟活動的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實現對經濟活動的全面控制。(二)重要性原則。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內部控制應當關注單位重要經濟活動和經濟活動的重大風險。(三)制衡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在單位內部的部門管理、職責分工、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四)適應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單位的實際情況,並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單位經濟活動的調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斷修訂和完善。第六條
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負責。第七條
單位應當根據本規范建立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體系,並組織實施。具體工作包括梳理單位各類經濟活動的業務流程,明確業務環節,系統分析經濟活動風險,確定風險點,選擇風險應對策略,在此基礎上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單位各項內部管理制度並督促相關工作人員認真執行。
一般都是根據這個制定。

Ⅳ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制度有哪些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制度

一、責任單位

雁峰區財政局產權企業外經股

二、責任人

實行股長負責下的崗位分工責任制,股長主持股內全面工作,其他同志按照崗位分工分別承擔各自的工作任務。

三、權力行使依據

《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5號)、《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6號)、《湖南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實施暫行辦法》(湘政辦發[2008]33號)、《衡陽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衡政發[2010]25號和《雁峰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規章制度。

四、受理范圍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二)制定行政事業資產管理的辦法,並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四)負責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處置、調劑、出租、出藉以及事業單位利用國有資產對外投資、擔保、等事項的審批;

(五)負責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收入及經營性資產收益的管理;

(六)負責建立行政事業資產使用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定期向本級政府及上級財政部門報告有關國有資產管理工作。

(七)負責建立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實行動態管理。

五、辦理程序

(一)資產配置

1、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單位履行職能需要以及地方財政狀況制定資產配置標准,經國有資產管理領導小組批准後,報政府批准執行。

2、車輛配置。單位申報換購車輛資料、主管部門意見、市控購辦初審、報國有資產小組審核批准到區控購辦、辦理相關控購手續 。

(二)資產調劑

對超標准配置、低效運轉或長期閑置等國有資產,主管部門同意,報區國有資產管理領導小組批准。

(三)資產使用

單位提出資產出租、出借、對外投資等使用方式的申請,報國有資產管理領導小組批准,到財政資產部門辦理手續。

(四)資產處置

單位提出資產處置申請、主管部門同意,報國有資產管理領導小組批准,到財政資產部門辦理手續。

(五)資產清查

根據上級安排或工作需要,制訂資產管理辦法,督促區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核實業務。

六、實施要求

(一)嚴格按程序辦事。

(二)嚴格執行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制度。

(三)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促進規范權力運行的各項制度有效落實。

七、監督檢查

(一)定期對本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每半年不少於一次。

(二)通過公開、公示形式接受社會監督。

八、責任追究。參照以下條例處理:

一、執法股室工作人員在行政執法中,由於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行政過錯責任:

(一)違反規定辦理財政收支預算審核、批復或者調整的;

(二)違反規定辦理資金撥付的;

(三)違反規定辦理各類賬戶的開設、變更或撤銷的;

(四)違反規定徵收基金、罰款或收費的;

(五)違反規定辦理預算收入退庫的;

(六)違反規定辦理減、免稅費的;

(七)違反規定辦理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的;

(八)違反規定辦理國有資產產權界定、登記的;

(九)違反規定參與或干預政府采購中的商業活動的;

(十)違反規定實施行政處罰的;

(十一)違反規定發放罰沒票據或者收費票據的;

(十二)違反規定辦理國有資產產權糾紛調處和行政裁決的;

(十三)違反規定辦理行政復議案件的;

(十四)沒有法定依據委託有關組織實施行政執法的;

(十五)指派沒有執法資格的人員實施行政執法的;

(十六)違反規定不履行或故意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

(十七)違法制定涉及管理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規范性文件,造成行政復議被糾正或行政訴訟敗訴的;

(十八)違反規定實施或不予行政許可的;

(十九)違反規定實施財政監督檢查的;

(二十)其他依法應當追究的行為。

二、追究行政過錯責任,應當視情節輕重給予以下處理:

(一)責令寫出書面檢查,進行批評教育;

(二)通報批評;

(三)取消當年評優評先資格;

(四)扣發全部或部分目標管理獎;

(五)調離執法崗位或停職離崗培訓;

(六)責令辭職或辭退;

(七)給予行政紀律處分;

(八)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單處或並處。在追究上述過錯責任的同時,應對錯誤的行政行為進行糾正。

Ⅳ 事業單位管理制度主要有哪些

崗位管理制度的內容通常包括崗位設置、工作分析、崗位說明書、崗位評價等內容。
【A】崗位設置
一.崗位設置方案
崗位設置方案是崗位名稱、崗位任務、崗位編制、部門崗位總數和公司崗位總數的總和;總經理/董事長根據形勢發展,結合公司戰略或組織結構的調整,定期組織人力資源行政部審查公司崗位設置的合理性,不斷調整、優化公司的崗位設置;公司的崗位層級分為作業層、主管層、中層、高層。作業層:工人級、員級;主管層:主管級、高級主管級;中層:副主任級、副經理級、主任級、經理級;高層:副總經理級、總經理。
二.崗位設置時機
(一)當公司組織架構發生變化時,需要對各部門進行崗位重新設置;
(二)當部門職責內容發生變化時,需要進行崗位重新設置;
(三)部門職責不變,原崗位設置明顯不合理時,需要重新調整設置。
三.崗位的增減與調整
(一)分管副總或部門負責人向人力資源行政部提出增減崗位的申請;
(二)人力資源行政部認為必需增加或減少崗位時,特別是減少崗位時可以提出方案;
(三)人力資源行政部分析崗位增減的可行性,同時修改崗位設置方案,經理級及以上崗位由總經理提出、董事會審議,董事長批准發布執行;高級主管級至主任級由總經理審批後執行並報董事長;工人級至主管級由人力資源行政部審批。
(四)對決定新增的崗位,由該崗位所在部門負責人配合人力資源部進行工作分析、擬定崗位說明書、開展崗位評價,並將新增崗位納入績效管理和薪酬管理體系,經理級及以上。
(五)對決定予以撤銷的崗位,人力資源行政部負責合理安排原崗位的任職人員。
四.部門設定部門人員定編,由分管副總及人力資源行政部共同會審,總經理批准後執行。人力資源行政部嚴格按照部門定崗、定編與現有人員的匹配進行計劃招聘,沒有定編和人員定崗的原則上不進行人員招聘。
第十二條人員定崗定編工作的定期和日常維護,通常和組織架構的定期和日常檢討合並操作。
【B】工作分析
一、工作分析的時機
(一)公司崗位設置發生變化時,需要進行崗位工作分析;
(二)崗位的工作內容發生重大變化時,需要進行崗位工作分析。
(三)人力資源行政部每季度組織一個部門或車間對公司計時工資的幹部、工人進行的、系統的工作分析,每兩年全公司一個循環。
(四)其他認為有必要進行工作分析時,組織實施。
二、工作分析的方法包括問卷法、觀察法、采訪法、工作實踐法和典型事件法等,公司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
三、人力資源行政部組織對崗位進行工作分析。
四、工作分析的結果是崗位說明書,為崗位任職人員開展正常工作和人力資源招聘提供依據和參考。
【C】崗位說明書
一、崗位說明書是對崗位名稱、崗位上下級關系、崗位編制、崗位職責、崗位協調關系、崗位任職資格、崗位工作環境等的詳細說明,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文件之一。
二、需要制定或修改崗位說明書時,相關部門、人員必須及時向人力資源行政部提出申請,並填寫《部門職責或崗位說明書修訂記錄表》,按標准格式制定或修改崗位說明書,同時向人力資源行政部提交備案。見附件3。
三、人力資源行政部負責組織、指導相關部門編寫部門崗位的崗位說明書。崗位說明書的編寫對象為公司所有崗位。直接上級負責調查、編寫下級的崗位說明書,間接上級負責審核,副總及以上級別崗位說明書由人力資源行政部負責編制,並經過董事會審核通過。
四、公司招聘、人才選拔等工作,必須以崗位說明書的相關要求為依據。
五、員工上崗時,必須認真完成崗位說明書所要求的各項工作任務。
【D】崗位評價
一、崗位評價,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礎上,對企業所設崗位需承擔的責任大小、工作強度、難易程度,所需資格條件等進行評價。
二、職等職級表為崗位評價結果的表現形式,是確定薪等薪級表以及員工薪酬發放的重要依據。
三、崗位評價方法:公司採用四因素崗位評價表的評分法。。
四、人力資源行政部負責崗位評價表的擬訂和培訓,確保崗位評價小組做好崗位評價工作。
五、下列情況下,人力資源行政部應組織進行部分崗位評價或全部崗位,重新編制職等職級表:
(一)新增崗位;崗位要求的經驗、能力等發生較大的變化;崗位說明書發生較大的變化;人才稀缺程度發生重大變化;
(二)崗位設置發生重大變化;組織重心發生重大變化;
(三)公司每3年組織一次崗位評價。

Ⅵ 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違反本單位規章制度被罰款是否合法

摘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要求,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但是每日不能超過三小時。

Ⅶ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業務管理包含哪些制度

現行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級次分為三級,即:

1.一級預算單位。

它直接向同級財政部門編報預算,領撥繳銷預算資金。有些一級預算單位,同時負責核定所屬單位預算,向所屬單位轉撥匯繳預算資金,也稱為主管預算單位。

2.二級預算單位。

它向上一級預算單位或上級預算單位編報預算,領撥繳銷預算資金,並負責核定所屬單位的預算,向所屬單位轉撥匯繳預算資金。

3.三級預算單位,也稱基層預算單位。

它向二級預算單位或直接向一級預算單位編報預算,領撥繳銷預算資金,沒有所屬預算單位。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包括全額預算管理、差額預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

1.全額預算管理:即沒有穩定的經常性業務收入或收入較少的(一般占單位經常性支出的百分之三十<不含>以下),各項支出全部或主要由國家預算撥款供應的單位,實行全額預算管理。

2.差額預算管理:指有一定數量的穩定的經常性業務收入,但還不足以解決本單位的經常性支出,需要財政補助的事業單位,則實行差額預算管理。

3.自收自支管理:即有穩定的經常性收入,可以解決本單位的經常性支出,但尚未具備企業管理條件的事業單位,實行白收自支管理。

(7)行政事業單位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制度範本一:

第一條 為了進一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健全財務制度,杜絕違紀違法行為,從源頭上預防腐敗,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和我市經濟有序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和財政部《行政單位財務規則》、《事業單位財務規則》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並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單位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規范單位經濟活動和社會經濟秩序的重要手段。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應建立健全單位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完善內部監控制度,防止財產、資金流失、浪費或被貪污、挪用。

第三條 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包括:預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采購管理、資產管理、往來資金結算管理、現金及銀行存款管理、財務監督和財務機構等項管理。

第四條財政部門負責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審計、稅務、物價、監察、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應當依據各自職責做好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監督工作。

Ⅷ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是什麼

第一條 為加強國家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以下簡稱行政事業資產)管理,維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資產使用效益,保證國家行政機關履行職責和促進各項事業發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行政事業資產是指由行政事業單位佔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和。

包括國家撥給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行政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政策規定運用國有資產組織收入形成的資產,以及接受捐贈和其他經法律確認為國家所有的資產。行政事業資產的表現形式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

第三條 行政事業資產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明晰產權關系,實施產權管理;保障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推動資產的合理配置和節約、有效使用;對經營性資產實行有償使用並監督其實現保值增值。

第四條 行政事業資產管理的內容包括:產權的登記、界定、變動和糾紛的調處;資產的使用、處置、評估、統計報告和監督;向同級財政通報情況等。

第五條 國家對行政事業資產的管理,堅持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的原則,實行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監管,單位佔有、使用的管理體制。

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二)會同財政部門制定行政事業資產管理的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三)負責組織行政事業資產的產權登記,清查統計,資產評估,糾紛調處;並會同財政部門對產權變動、資產處置進行審批。

(四)會同財政部門對用於經營性資產的審批和保值增值的考核監管工作。

(五)向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和上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報告工作。

以上內容參考 平度政務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

熱點內容
民法精講課 發布:2025-02-01 16:42:51 瀏覽:659
司法服務專線 發布:2025-02-01 16:42:12 瀏覽:987
聘用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1 14:23:18 瀏覽:609
江蘇勞動法立法權 發布:2025-02-01 12:09:09 瀏覽:684
新婚姻法24條廢除了嗎 發布:2025-02-01 12:01:25 瀏覽:169
河南電視台法治頻道記者 發布:2025-02-01 10:51:14 瀏覽:82
猇亭區法院 發布:2025-02-01 10:37:55 瀏覽:948
律師樓備案 發布:2025-02-01 10:37:54 瀏覽:522
巨鹿法院迫賣 發布:2025-02-01 10:36:25 瀏覽:790
童裝店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1 10:02:53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