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公眾法規24個字

公眾法規24個字

發布時間: 2022-06-05 14:02:07

1. 社會主義價值觀24字有什麼感受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新概括、新部署、新要求。這就是「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用「24個字」,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高度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清晰而凝練。不僅展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新認識,而且讓社會公眾找到核心價值觀里的「主心骨」,為多元時代凝聚思想共識指明了方向。充分展示了我們黨的理論創新和理論自信。同時,強調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提高自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價值觀是人們心中的深層信念,判斷是非的標准,行動遵循的指南(准則)。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是否擁有廣泛認同的核心價值觀,直接影響到這個國家和社會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共識」產生「合力」,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需要最大可能地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發展目標上的規定,是立足國家層面提出的價值目標和要求。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業的美好前景,始終是一個鼓舞人心、振奮精神的價值理想,是一個能夠凝聚起億萬人民群眾智慧和力量的宏偉目標;「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價值導向上的規定,是立足社會層面提出的價值目標和要求。是對人民首創精神的尊重,是對人民權益的保障,更是對人民平等發展權利的維護,順應了人民群眾的呼聲與需求;「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道德准則上的規定,是立足公民個人層面提出來的價值目標和要求,是對個人價值和個人道德的普適要求,與自古至今每個人都在追求的「仁愛」、「德義」相吻合。這三個層次的價值理念相互聯系、相互貫通,實現了國家、集體、個人在價值目標上的融匯統一,兼顧了國家、社會、個人三者的價值願望和價值追求。「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順應世情民意,最大限度地代表了社會共同理想、信念和追求。

「24字」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了歷史傳承與時代發展的高度統一。它源於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土沃壤和厚重根基,具有較強的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根脈。是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中所形成的「禮義仁智信」、「和為貴」、「和而不同」、愛國主義等優秀傳統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的高度概括和升華。同時,又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它吸收了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大膽借鑒了外國價值理念的合理成分,具有鮮明包容性的開放體系。它還是人民群眾偉大實踐的理論概括,是中國共產黨率領中國各族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所做出的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時代要求的主體價值選擇,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價值觀念形態上的反映。符合時代的要求、社會的要求、人民的要求。

培育「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道德體系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先需要國家層面的制度保障。如何保證自由、平等,尊重群眾的創造力,如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群眾的基本權利,都需要相關的法規制度更加完善和執行有力。同時,培育「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離不開每個人從我做起,自覺踐行共同的價值追求。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化為點點滴滴愛崗奉獻的實際行動,把誠實守信、互助友愛融入到人與人之間文明交往之中,在「春風化雨」中弘揚真善美,呼喚中國進步發展之「魂」。

今天,前人期待了百年的現代化之夢正在實現,對精神家園、共同理想的呼喚更加強烈。簡短的「24字」,如同一面旗幟,鮮明亮出了國家和民族的「精氣神」。我們充足的有理由相信,在這樣的價值觀念引領下,我們的黨必將喚起社會共識,凝聚起最廣泛的社會力量,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

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體會:做核心價值觀實踐者

在常人眼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理論體系,令人難以記憶,更別說參透其中況味、解讀其中精髓了。正當我等眾多國人為此而糾結之際,2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顯著位置用大字套紅的醒目方式發布了高度概括了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寥寥24個字,簡單12個漢語片語,是否能夠將「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十分寬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准確地概括?對此,筆者無力論及,只想從中提取自己最為尊崇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四個方面的內容加以拙述淺論。

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中,我認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其最為核心的內容,是最能夠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部分,國人當謹記於心、實踐於行。

作為每一名中國人,必須要牢記自己在實踐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責任使命,必須自覺的將自己放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之中,努力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自己投身於社會熔爐、立足於人群之中的金言玉律,思想中絕不可存有半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我何干?」的狹隘之思,更不可把自己置身於學習實踐「核心價值觀」之外。戒浮除燥,遠功淡利,淬火良品,求做優民,穩立於愛國平台之上,安心於敬業沃土之中,高舉起誠信的旗幟,努力營造友善的東方樂土。共同為重拾並凝聚起中國人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助力加油、貢獻微力、奉獻熱能,合力改變中國人瀕臨「集體無信仰、個人信仰雜」的危險局面,讓更多的國民對國家和民族的信仰回歸到一元化的正軌,在這個大前提之下,再去追求和張揚個人信仰和價值取向的相對自由。因為只有人民對於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有了共同的信仰,形成了強大的國家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有力量。

對於人民來說,國家是什麼?國家是為保障和增進普遍人權與自由而設立的,由人民授權其以人們同意的方式進行統治。由此可見,國家是人們共同守望著的物質與精神家園、是人們權利和自由得以充分保障的守護神。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自己的國家或者是自絕於自己的祖國,那麼,他必將成為世界上最孤獨無助的悲催者。作為中國人,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始終把愛國作為不二的選擇,無論是做人還是幹事,都要始終依靠並穩立於愛國的平台之上;無論走到哪裡、面對何人,都要斬釘截鐵自豪地說「我是中國人!」,切忌在外族面前不自尊、不自愛,盲目盲從地崇洋媚外,瞪眼胡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在增強中華民族的自豪感中,同心助力中國良好形象不斷提升和展揚。

「成家立業」是中國人永遠也說不盡、道不完的生活話題,而成家愛家是家國情懷的具體體現,立業是個人社會性本質地充分體現。因此,作為生活在新時期的每一個中國人,特別是仍然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的中青年人,一定要把「敬業」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堅定不移地安心耕耘敬業於自己的那片沃土之中,把愛崗與敬業有機統一於一體,讓敬業真正成為自己多元的價值根脈中最最核心的一極,象袁隆平等新時期「中國英雄」一樣,把個人的價值觀與祖國和人民共向的價值觀嚴絲合縫地融於一體,把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祖國利益的實現融為一體。

人無信不立,誠信是我們祖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根莖,是中華民族不倒的重要支柱,是一個人成其為人、成其為好人、做成事、做大事的根本保證。作為中國人,我們必須始終高舉起誠信的旗幟,與人相處誠信為本,做事經商誠信為要,努力做到用誠信構築人信,用人信構築國信。用嵌入我們心靈深處的貴如萬金的誠信晶元,激活我們蘊藏於靈魂深處的誠信因子;用安裝於我們心靈門戶的「木馬軟體」,一刻不停的絕殺我們自身時不時繁殖出的「不誠信」病毒;唱響誠信主旋律,奏鳴誠信交響曲,扮靚誠信中國人。

「愛仁者人恆愛之」。友善是社會穩定安祥和繁榮昌盛的浮化器,是人與人和睦相處的粘合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要始終把教育引導國民尊崇「友善」作為重要的引擎,讓全體中國人都能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歷久彌堅地追求友善、信守友善、弘揚友善,共同為營造中華民族這方友善樂土而做出不懈地努力。

2. 微信公眾號抄襲侵犯著作權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微信公眾號抄襲侵犯著作權的法律規定,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也在不斷的健全,也會在各個方面都保障著公民的行為,其中就規定了如果在微信上有不法分子侵犯了公民的版權後,當事人也是可以憑借相關的規定要求對方停止侵權行為,那麼微信公眾號抄襲侵犯著作權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微信公眾號抄襲微信公眾號抄襲侵犯著作權的法律規定:微信公眾號是開發者或商家在微信公眾平台上申請的應用賬號,通過公眾號,商家可在微信平台上實現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的全方位溝通、互動。微信公眾號中的文章屬於網路文字作品,也應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我國著作權法第3條列舉了八類受保護的作品類型,其中包括文字作品,並未區分作品的載體。《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規定: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的各類作品的數字化形式。在網路環境下無法歸於著作權法第三條列舉的作品范圍,但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其他智力創作成果,人民法院應當予以保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也規定: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的各類作品的數字化形式。在網路環境下無法歸於著作權法第三條列舉的作品范圍,但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其他智力創作成果,人民法院應當予以保護。

3. 微信公眾號功能介紹不能修改,怎麼回事

功能介紹是對於公眾號的一種信息展示,對於用戶來說,能簡單了解公眾號的功能,所以寫介紹應該簡單,不要超過24個字,個人建議。可以是越簡單越好,但是要一目瞭然,清楚的知道這個公眾號是做什麼的。然後讓用戶有興趣關注你的公眾號。

4. 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生活中常用的法規有以下7條:

1、《婚姻法》:用於處理夫妻家庭關系,子女撫養關系,感情破裂離婚時必用。

2、《繼承法》:用於老人去世後遺產的分配與繼承。

3、《道路交通安全法》:用於日常生活出行可能會遇到的交通事故及其處理。

4、《合同法》:用於生活中購買房產、汽車等物品時簽訂合同。

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用於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尤其是處理鄰里關系糾紛。

6、《刑法》:用於受到傷害,如家中被盜、路遇搶劫等犯罪情況,如何向公安機關尋求幫助。

7、《勞動法》: 用於工作與單位打交道,非常有用,有助於維護自己的權利 。

(4)公眾法規24個字擴展閱讀:

普法、懂法的好處:

落實好普法責任制,讓普法和立法、執法和司法的具體實踐攜手共進,不僅能把普法教育貫穿於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還有助於形成司法過程與社會的有機互動。

事實上,執法者同時是普法者,對於執法行為本身也是有好處的。一段時間以來,各地都在推進判決書、裁定書、抗訴書、決定書等法律文書上網,不僅滿足了公眾知情權,也促使各級法院提升辦案水平。

同樣的,當每一個國家機關都需要向公眾普法,就會再一次審視自身行為的合理性,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各個部門理順了責任分工,一些涉及多個部門的工作如未成年人保護等,才有望真正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合力。

法律就像旅行一樣,必須為明天做准備。它必須具備成長的原則。建設好法治中國,就必須讓法律的發展根植於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一起成長,與時代共同進步。當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照進現實,成為最好的普法教材,法律的力量就會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跟隨著每一個公民。

5.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24個字分別的意思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規,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代表了國家層面。個人層面。基本層面。

6. 國家規定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不能有哪些違法行為

日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2017年10月8日正式施行的《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進行了修訂,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提到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不得有下列違法違規行為,比如:不以真實身份信息注冊、操縱利用多個平台賬號、製作、復制、發布違法信息等。

(一)不以真實身份信息注冊,或注冊與自身真實身份信息不相符的公眾賬號名稱、頭像、簡介等;

(二)惡意假冒、仿冒或盜用組織機構及他人公眾賬號生產發布信息內容;

(三)未經許可或超越許可范圍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布等服務;

(四)操縱利用多個平台賬號,批量發布同質信息內容,生成虛假流量數據,製造虛假輿論熱點;

(五)借突發公共事件煽動極端情緒行為,或實施網路暴力損害他人和組織名譽,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六)編造虛假信息,偽造原創內容,引用或捏造不實信息來源,歪曲事實真相,誤導社會公眾;

(七)以有償發布、刪除信息等手段,實施非法網路監督、營銷詐騙、敲詐勒索,牟取不當利益;

(八)批量注冊、囤積或非法交易買賣公眾賬號;

(九)製作、復制、發布違法信息,或未採取措施防範和抵制製作、復制、發布不良信息;

(十)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7. 行政法有哪些關於公眾參與的規定

公眾參與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道,構成中國現代民主的基本模式。在行政法治領域,公眾參與對於保障行政機關依法、公正行使職權,防止濫權和腐敗,對於維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防止侵權和歧視,對於推進公民自治,培育公民社會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了公眾可以通過書信、走訪等形式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輿論機構向國家機關提出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參與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監督,改進國家管理。例如,憲法第27條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經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憲法第4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信訪條例》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採用書信、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政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檢舉、揭發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等。
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了公民可以通過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自治,參與管理有關社會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憲法第111條規定,城市和農村按居民居住地區設立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設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委員會,辦理本居住地區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並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眾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8. 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字有哪些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概念內涵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富強即國富民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的應然狀態,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願,也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民主是人類社會的美好訴求。我們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它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徵。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建設的應有狀態,是對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概括,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我們黨矢志不渝、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發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嚮往,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實質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是國家、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證。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准。愛國是基於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為准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為准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於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

熱點內容
民法精講課 發布:2025-02-01 16:42:51 瀏覽:659
司法服務專線 發布:2025-02-01 16:42:12 瀏覽:987
聘用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1 14:23:18 瀏覽:609
江蘇勞動法立法權 發布:2025-02-01 12:09:09 瀏覽:684
新婚姻法24條廢除了嗎 發布:2025-02-01 12:01:25 瀏覽:169
河南電視台法治頻道記者 發布:2025-02-01 10:51:14 瀏覽:82
猇亭區法院 發布:2025-02-01 10:37:55 瀏覽:948
律師樓備案 發布:2025-02-01 10:37:54 瀏覽:522
巨鹿法院迫賣 發布:2025-02-01 10:36:25 瀏覽:790
童裝店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1 10:02:53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