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法規
『壹』 吉林省艾滋病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預防、控制艾滋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和公共衛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艾滋病防治及其監督管理工作。第三條艾滋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建立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機制,採取加強宣傳教育、行為干預和關懷救助等措施,實行綜合防治。第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享有的婚姻、就業、就醫、入學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艾滋病防治工作,將艾滋病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並組織實施艾滋病防治行動計劃,將艾滋病防治工作納入目標責任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負責協調解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對有關部門承擔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進行考核、監督。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相關艾滋病防治及其監督管理工作。第二章宣傳教育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艾滋病防治以及關懷和不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宣傳教育,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良好的艾滋病防治社會環境。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為有關部門、組織和個人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第八條宣傳、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衛生等部門應當將艾滋病防治宣傳列入日常工作計劃,定期開展艾滋病防治公益宣傳,並進行輿情監測。第九條各級交通運輸、衛生、住房和城鄉建設、文化和旅遊等部門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以及鐵路、民航等單位應當在醫療機構、車站、機場、出入境口岸、公園等公共場所顯著位置設置固定的艾滋病綜合防治公益廣告宣傳欄或者張貼艾滋病防治公益廣告,在旅客列車、民航飛機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放置宣傳材料或播放宣傳信息。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應當指導、督促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中學將艾滋病防治知識納入有關課程,組織學生學習艾滋病防治知識,開展有關艾滋病防治課外教育活動。
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中學應當做好外國留學生和出國留學人員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教育。第十一條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應當將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和政策納入培訓課程。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等主管部門以及職業介紹服務機構應當將艾滋病防治知識納入務工人員培訓教育內容。
用工單位應當對外來務工人員加強艾滋病防治的宣傳,將艾滋病防治知識納入崗位培訓和安全教育內容。第十三條監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看守所、拘留所等監管場所(以下簡稱監管場所)應當對本監管場所內被監管人員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教育。第十四條公安機關、商務、文化和旅遊等部門應當配合衛生主管部門對提供住宿、洗浴、休閑娛樂、美容美發等服務的營業性公共場所的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的教育培訓。第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開展少數民族地區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提供當地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宣傳、教育材料。第十六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對城鄉居民的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
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開展有關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和知識的宣傳教育,發展有關艾滋病防治的公益事業,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第十七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個體經濟組織應當將艾滋病防治知識納入崗位培訓和安全教育內容,組織本單位職工學習有關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和知識,支持本單位從業人員參與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教育活動。第三章預防與控制第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應當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健全艾滋病監測網路,制定本行政區域的艾滋病監測計劃和工作方案,組織開展艾滋病監測和專題調查。完善艾滋病疫情信息系統,掌握艾滋病疫情變化情況和流行趨勢。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對艾滋病發生、流行以及影響其發生、流行的因素開展監測活動。
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負責對出入境人員進行艾滋病監測,並將監測結果及時向衛生主管部門報告。
『貳』 湖南省實施《艾滋病防治條例》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預防、控制艾滋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和公共衛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艾滋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建立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機制,採取宣傳教育、行為干預和關懷救助等措施,實行綜合防治。第三條縣級以上(含縣級,下同)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統一領導,將艾滋病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組織制定艾滋病防治行動計劃,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責任制,完善工作協調機制,並對有關部門履行艾滋病防治工作職責的情況進行考核、監督。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在上級人民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指導下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縣級以上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艾滋病防治有關工作。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等團體和村(居)民委員會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鼓勵、支持有關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參與艾滋病防治和關懷救助工作,依法開展艾滋病防治的社會捐贈和慈善活動。第二章宣傳教育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艾滋病防治以及關懷和不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宣傳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造艾滋病防治的良好社會環境。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編印發放科學、准確、簡明的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資料,並為各部門、單位和個人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提供專業指導和技術支持。第八條廣播、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應當依照衛生行政部門編印發放的宣傳資料,以公益廣告、標語口號等方式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並做好艾滋病防治新聞報道。第九條車站、碼頭、機場、公園、廣場、體育場館、劇院、賓館、酒店、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和旅客列車、長途客車、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經營者或者管理者,應當依照衛生行政部門編印發放的宣傳資料,在醒目位置以廣告牌、提示牌、宣傳畫、宣傳單等方式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婦幼保健機構、衛生監督機構、采供血(漿)機構、計劃生育服務機構的醫療護理人員以及艾滋病防治工作志願者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技能培訓。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組織、指導和督促各級各類學校和培訓機構將艾滋病防治知識納入教學、培訓課程。第十二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個體經濟組織,應當對本單位人員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教育。第十三條看守所、收容教育所、勞動教養所、強制隔離戒毒所、監獄應當對被羈押、收容教育、勞動教養、強制隔離戒毒人員和服刑人員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和行為矯治教育。第三章預防與控制第十四條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國家艾滋病監測規劃和方案,制定本省艾滋病監測計劃和工作方案,組織開展艾滋病監測和專題調查,掌握艾滋病疫情變化情況和流行趨勢,擬訂防治策略。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監測本行政區域艾滋病的發生、流行及其影響因素。第十五條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艾滋病檢測確證中心實驗室,負責指導、考核評價全省艾滋病檢測確證實驗室和檢測篩查實驗室。市州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艾滋病檢測確證實驗室,負責本行政區域艾滋病檢測篩查實驗室的業務指導。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艾滋病檢測篩查實驗室的日常指導和監督。第十六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婦幼保健機構、采供血(漿)機構、血液製品生產單位、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應當設立艾滋病檢測篩查實驗室,開展艾滋病檢測篩查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指定本行政區域內免費承擔艾滋病自願咨詢、篩查檢測工作的醫療衛生機構,並向社會公布。第十七條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當為手術病人、結核病人、性病患者、孕產婦提供艾滋病咨詢和篩查檢測服務,篩查陽性血樣及時送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確證實驗室確證。
采供血(漿)機構和血液製品生產單位應當對血液、原料血漿和血液製品進行艾滋病檢測,篩查陽性血樣及時送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確證實驗室確證。
『叄』 陝西省艾滋病防治條例(2017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預防、控制艾滋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和公共衛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國務院《艾滋病防治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艾滋病防治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艾滋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建立健全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機制,採取宣傳教育、行為干預、關懷救助等措施,實行綜合防治。第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統一領導,將艾滋病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艾滋病防治行動計劃,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責任制,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實行各級政府和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主要領導負責制,進行績效考核。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艾滋病防治及其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教育、文化、勞動和社會保障、公安、司法行政、商務、食品葯品監督、工商行政管理、旅遊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履行艾滋病防治工作職責。第七條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科協、慈善協會等社會團體應當協助本級人民政府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當地人民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發展艾滋病防治的公益事業,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鼓勵支持有關組織和個人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依法開展艾滋病防治的社會捐贈和慈善活動,建立志願者服務組織和關愛場所。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艾滋病防治的科學技術研究,組織推廣安全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技術,促進艾滋病治療葯物、診斷試劑、疫苗的研究開發與臨床應用。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宣傳教育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教育計劃,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艾滋病防治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群防群控艾滋病的社會環境。第十二條縣級以上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對有關部門、組織和個人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工作提供信息、師資培訓等技術支持和專業指導。
醫院、疾病控制中心、血站、婦幼保健院(站)等醫療衛生機構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應當向服務對象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發放宣傳材料。第十三條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應當組織新聞媒體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工作,督促和檢查落實情況。
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新聞媒體應當按照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計劃的要求,免費刊登、播放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廣告和專題節目、欄目,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協調衛生和計劃生育、住房和城鄉建設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城鎮設置艾滋病防治公益廣告或者宣傳設施。第十五條公共場所的經營者和管理者應當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在其場所的適當位置設置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欄或者艾滋病防治公益廣告,放置艾滋病防治宣傳材料,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活動。第十六條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組織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的師資培訓,按規定做好教材編寫工作,指導和督促學校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活動。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中小學應當將艾滋病防治知識納入有關健康教育課程,向學生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及職業介紹服務機構,在組織勞務輸出時,應當將艾滋病防治知識納入有關培訓教育內容,為務工人員提供有關信息和咨詢服務。
用工單位應當對外來務工人員加強艾滋病防治的宣傳,將艾滋病防治知識納入崗位培訓和安全教育。第十八條公安、文化、工商行政管理、商務、旅遊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提供住宿、洗浴、休閑娛樂、美容美發服務的經營場所的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的教育培訓。
『肆』 艾滋病最新法律法規
艾滋病法律法規為《艾滋病防治條例》。艾滋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採取行為干預和關懷救助等措施,實行綜合防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享有的婚姻、就業、就醫、入學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艾滋病防治條例》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對有關部門、組織和個人開展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組織工作人員學習有關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和知識;醫務人員在開展艾滋病、性病等相關疾病咨詢、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應當對就診者進行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教育。第二十二條
國家建立健全艾滋病監測網路。
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制定國家艾滋病監測規劃和方案。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根據國家艾滋病監測規劃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區域的艾滋病監測計劃和工作方案,組織開展艾滋病監測和專題調查,掌握艾滋病疫情變化情況和流行趨勢。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對艾滋病發生、流行以及影響其發生、流行的因素開展監測活動。
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負責對出入境人員進行艾滋病監測,並將監測結果及時向衛生主管部門報告。
『伍』 太原市艾滋病性病防治條例(2017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預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發生、傳播和蔓延,保護公眾身心健康,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第三條本條例所稱艾滋病,是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引起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本條例所稱性病,是指除艾滋病之外的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銳濕疣、軟下疳、生殖器皰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腫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性傳播疾病。第四條艾滋病、性病防治實行屬地管理,堅持預防為主、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領導艾滋病防治工作,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所需防治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六條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市艾滋病、性病防治及其監督管理工作。
縣(市、區)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及其監督管理工作。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其他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第七條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健康教育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和醫療機構是艾滋病、性病防治的專業機構,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第八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對在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對因參與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補助、撫恤。第二章預防與控制第九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對公民加強法制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計劃地開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識宣傳活動。
衛生計生、農業、民政等部門應當編寫、印發適合農村地區的宣傳材料,在農村開展多種形式的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識宣傳活動。
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應當無償開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定期播放或者刊登有關的公益性廣告。第十條教育部門應當將預防艾滋病、性病和青春期性健康知識納入初級中學、普通高級中學和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的健康教育計劃。第十一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艾滋病、性病傳播特點,有針對性地採取預防措施。
衛生計生等部門應當制定措施,在全社會推廣正確使用安全套。
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公安、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逐步推廣醫用針具市場營銷、對吸毒人員的葯品維持治療及其他有效預防措施。第十二條公路、鐵路、民航、城市交通等單位應當在車站、機場等場所利用多種形式做好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識的公益性宣傳。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城鎮主要道路設置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識公益性廣告或者專欄,規劃、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商等部門予以配合。第十三條社區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應當在衛生等部門的指導下開展艾滋病、性病預防宣傳工作。第十四條賓館、飯店、旅館、招待所等提供住宿的公共場所和桑拿浴室、游泳場館、理發美容、足療按摩、歌城舞(迪)廳等公共場所的經營者應當在經營場所內採取張貼、擺放宣傳品等形式,宣傳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識。
賓館、飯店、旅館、招待所等提供住宿的公共場所和營業性娛樂服務場所的經營者應當在營業場所適宜位置放置安全套或者設置安全套發售設施。第十五條第十四條第一款所規定場所的經營者應當組織其場所內的服務人員按照國家規定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健康體檢應當包括艾滋病、性病檢測項目。
經營者不得接收未取得健康證明的人員從事服務工作。第十六條承擔健康體檢的機構應當按照規定的項目進行健康體檢;未經體檢,不得發放健康證明。第十七條提倡在婚前進行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
醫療保健機構對婚檢或者孕期保健檢測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應當向當事人提出醫學處理意見。
醫療保健機構對檢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應當及時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第十八條醫療機構和采供血機構應當對人體組織、器官、骨髓、細胞、精液、血液的捐獻者和受捐者進行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捐獻人體組織、器官、骨髓、細胞、精液或者血液。但是,用於艾滋病防治科研、教學的除外。
『陸』 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條例(2011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預防、控制艾滋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艾滋病防治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開展艾滋病防治及其監督管理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艾滋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建立健全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機制,加強宣傳教育,採取行為干預和關懷救助等措施,實行綜合防治。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領導,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和組織實施艾滋病防治行動計劃,統籌協調,落實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省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做好艾滋病防治及其監督管理工作。
艾滋病防治工作實行政府主要領導負責制,納入各級人民政府目標責任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領導協調機制,定期對艾滋病防治工作進行督導和考核。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省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開展艾滋病防治以及關懷和不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宣傳教育活動,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良好的艾滋病防治社會環境。第六條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紅十字會、計劃生育協會、艾滋病防治協會等團體應當協助各級人民政府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第七條鼓勵和支持開展艾滋病防治的社會捐資和慈善活動,鼓勵和支持建立關愛場所及志願者服務組織。
單位和個人向艾滋病防治事業捐贈的,依照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第八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艾滋病職業暴露的預防工作,對從事艾滋病防治、科研、教學、管理以及其他相關工作的人員,建立職業意外感染的應急處理、治療、工作、生活等保障制度。第二章宣傳教育第九條衛生主管部門應當會同人口和計劃生育主管部門制定艾滋病防治宣傳工作計劃,並報宣傳主管部門。
宣傳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協調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工作,督促和檢查有關媒體的具體執行情況。
報刊、廣播、電視、新聞網站等新聞媒體應當開展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宣傳,無償刊登、播放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廣告。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城鎮繁華地段設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廣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在轄區內設置健康教育宣傳專欄,加強對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宣傳。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對有關單位和個人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宣傳教育信息、師資培訓等技術支持。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及職業介紹服務機構,應當對外來務工人員加強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教育,並為其提供有關信息和咨詢服務。
用工單位應當對員工加強艾滋病防治的宣傳,將艾滋病防治知識納入崗位培訓和安全教育。第十三條教育主管部門應當指導、督促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中學將艾滋病防治知識納入有關課程。
各級、各類學校應當按照規定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的教育。
有關部門和幹部培訓院校在國家工作人員任職培訓時,應當將艾滋病防治策略列為培訓內容。第十四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對城鄉居民和外來人員的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開展有關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和知識的宣傳教育。第十五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診療場所設置艾滋病防治宣傳欄,提供艾滋病防治資料。第十六條有關部門和組織應當結合科技、文化、衛生下鄉活動,加強農村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演出艾滋病防治節目和播放宣傳教育片。第十七條公共場所的經營者應當對服務人員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培訓和宣傳教育,在其經營場所內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第三章預防與控制第十八條建立健全全省艾滋病監測網路。
省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制定全省艾滋病監測規劃和工作方案。市、縣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根據全省艾滋病監測規劃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區域的艾滋病監測計劃和工作方案,開展艾滋病監測和專題調查,掌握艾滋病疫情變化情況和流行趨勢。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加強本轄區內艾滋病的監測、流行病學調查和預防、控制的技術指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