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拉薩市規劃條例

拉薩市規劃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06 09:18:39

1. 拉薩市古村落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古村落保護,維護古村落傳統風貌,傳承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合理利用古村落資源,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古村落的申報、規劃、保護和利用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古村落,是指歷史久遠、文物和歷史建築豐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獨特的民風民俗、能較完整體現區域文化和民族傳統風貌的傳統自然村落。
古村落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村落主體形成於1959年以前,能較完整體現一定時期的歷史風貌;
(二)村落內河道水系、地貌遺跡、街巷空間、格局形態等保存基本完整;
(三)有較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包括物質和非物質的;
(四)其他應當具備條件的。第四條古村落保護應當遵循科學規劃、整體保護、搶救第一、活態傳承、合理利用、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原則。第五條拉薩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古村落保護工作的統一領導,將古村落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資金列入財政預算,並建立古村落保護工作協調機制。
根據拉薩市城鄉總體規劃編制拉薩市古村落保護專項規劃,批准公布古村落保護項目。第六條市、縣(區)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古村落保護、利用規劃的監督管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縣(區)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古村落內的建設行為的監督管理。
市、縣(區)文化(文物)主管部門負責對古村落內的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示利用實施監督管理。
市、縣(區)發改、財政、公安、消防、水利、農牧、環保、文化、旅遊、工商、國土、林業綠化、交通運輸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古村落保護相關工作。第七條縣(區)人民政府根據拉薩市古村落保護專項規劃,履行以下職責:
(一)組織編制、公布、實施古村落保護規劃;
(二)制定古村落保護實施方案,組織實施保護項目;
(三)完善古村落基礎設施,合理利用古村落資源;
(四)落實古村落消防安全責任;
(五)指導、督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做好古村落保護工作;第八條古村落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根據所轄縣(區)人民政府古村落保護規劃履行以下職責:
(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古村落保護專項規劃,做好古村落保護的宣傳工作;
(二)落實古村落保護實施方案,組織制定保護項目計劃;
(三)做好古村落資源的普查和申報工作;
(四)協助公安消防部門落實消防安全責任;
(五)指導、督促村(居)民委員會做好古村落保護工作。第九條古村落所在地村(居)民委員會負責以下保護工作:
(一)配合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做好古村落保護實施方案的宣傳;
(二)將古村落保護工作納入村規民約,督促村(居)民做好保護文物古跡,合理利用古村落內的歷史文化遺產的日常管理;
(三)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古村落資源的普查,收集、保護已經坍塌、散落的古建築的構件等;
(四)加強對古村落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和安全防範;
(五)對違反古村落保護規定的行為,進行勸阻制止,不聽勸阻的及時報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第十條市、縣(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對在古村落保護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申報認定和規劃編制第十一條對符合本條例第三條規定的村落,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徵求村落所在地村(居)民委員會意見後,報縣(區)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縣(區)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經縣(區)人民政府同意,向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文化(文物)主管部門、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評估論證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為拉薩市古村落。
申報拉薩市古村落應當提供下列材料:
(一)古村落歷史沿革、地方特色和歷史文化價值的說明;
(二)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現狀說明;
(三)文物古跡清單;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情況說明;
(五)已採取的保護措施和擬定保護范圍;
(六)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2. 拉薩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拉薩市愛國衛生管理條例》等9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一、對《拉薩市愛國衛生管理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二十條第一款中的「衛生行政部門」修改為「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

(二)將第十四條第一款中的「衛生」修改為「衛生健康」。二、對《拉薩市城鄉規劃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七條、第八條、第十三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八條、第五十條、第五十五條、第五十六條、第五十七條、第五十八條、第五十九條、第六十二條、第六十三條、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條、第六十八條、第六十九條、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四條、第七十五條、第七十六條中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修改為「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二)將第二十七條修改為「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以及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時,不得變更作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組成部分的規劃條件。如確需變更規劃條件的,按照程序報請批准後,按照新確定的規劃條件實施。」

(三)將第三十五條第(六)項中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修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

(四)將第四十二條中的「房產管理部門」修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

(五)將第五十五條中的「並將變更後的規劃條件通報同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刪除。

(六)將第七十六條中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城鄉規劃等有關部門」修改為「城市管理、自然資源等有關部門」。三、對《拉薩市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五條第一款中的「發展改革」修改為「發展和改革」「國土資源、城鄉規劃」修改為「自然資源」「農牧」修改為「農業農村」「林業」修改為「林業和草原」「環境保護」修改為「生態環境」。

(二)將第十二條第一款中的「環境保護、漁業」修改為「生態環境、農業農村」。

(三)將第十五條第(二)項中的「林業主管部門」修改為「林業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四、對《拉薩市民族團結進步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三十條、第三十八條第一款中的「廣播電視(電影)」修改為「廣播電視、電影」。

(二)將第三十一條中的「工商、國稅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稅務部門」。

(三)將第三十二條中的「衛生、民宗部門,質監等部門」修改為「衛生健康、民族、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

(四)將第三十三條中的「市政市容」修改為「城市管理」。

(五)將第三十八條第二款中的「工商行政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五、對《拉薩市老城區保護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六條第二款中的「發改」修改為「發展和改革」「國土資源規劃」修改為「自然資源」「民族宗教」修改為「民族、宗教」「市政市容」修改為「城市管理」「環保」修改為「生態環境」「工商」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林業綠化」修改為「林業和草原」。

(二)將第三十五條第二款中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修改為「消防部門」。

(三)將第三十九條中的「文物保護主管部門」修改為「文物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六、對《拉薩市古村落保護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六條第一款中的「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修改為「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第二款中的「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修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第三款中的「文化(文物)主管部門」修改為「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第四款中的「發改」修改為「發展和改革」「農牧」修改為「農業農村」「環保」修改為「生態環境」「工商」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國土」修改為「自然資源」「林業綠化」修改為「林業和草原」。

(二)將第八條第(四)項、第二十三條中的「公安消防部門」修改為「消防部門」。

(三)將第十一條中的「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修改為「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文化(文物)主管部門」修改為「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門」「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修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

(四)將第十八條中的「文化(文物)主管部門」修改為「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修改為「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修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

(五)將第十九條、第二十條中的「文化(文物)主管部門」修改為「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門」。

(六)將第二十一條第一款中的「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修改為「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文化(文物)主管部門」修改為「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門」「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修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第二款中的「城鄉規劃」修改為「自然資源」。

(七)將第二十七條中的「市旅遊主管部門」修改為「市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文化(文物)主管部門」修改為「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門」。

(八)將第二十八條中「城鄉規劃」修改為「自然資源」「文化(文物)主管部門」修改為「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門」。

3. 拉薩市城鄉規劃條例(2019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保護生態資源,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在城鄉規劃區內進行各項建設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城鄉規劃,包括城市規劃、鄉(鎮)規劃和村莊規劃。城市規劃、鄉(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本條例所稱規劃區,是指城市、鄉(鎮)和村莊的建成區以及因城鄉建設的發展需要,必須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由有關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鄉(鎮)總體規劃和村莊規劃中,根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劃定。第三條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和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和綜合利用,保護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持高原民族特色和傳統風貌,並符合區域人口發展、國防建設、防災減災和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的需要,合理確定城鄉建設規模和時序,優先考慮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建設。第四條城鄉規劃的編制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城鄉規劃實行統一規劃管理。規劃區內的各類開發利用應當符合城鄉規劃。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城鄉規劃管理機構,並將城鄉規劃的編制等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

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在城鄉規劃批准後一個月內,向社會公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公開的內容除外。第六條城鄉規劃和建設應當尊重城鄉歷史文化,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傳統風貌。

城鄉規劃和建設涉及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經依法批准並公布的城鄉規劃,服從規劃管理,並有權就涉及其利害關系的建設活動是否符合規劃的要求向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查詢。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或者控告違反城鄉規劃的行為。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對舉報或者控告,應當及時受理並組織核查、處理。第八條市、縣(區)人民政府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工作,根據需要向下一級人民政府派駐城鄉規劃督察員。

市、縣(區)人民政府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縣(區)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業務上接受市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指導。

鄉、鎮人民政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負責鎮規劃、鄉規劃、村莊規劃的組織編制、實施和監督工作。

市、縣(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城鄉規劃管理的相關工作。第二章城鄉規劃的制定第九條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規劃區范圍,城市、鎮的發展布局,功能分區,用地布局,綜合交通體系,禁止、限制和適宜建設的地域范圍,各類專項規劃等。

鄉規劃、村莊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規劃區范圍,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電、垃圾收集、畜禽養殖場所等農村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公益事業等各項建設的用地布局、建設要求,對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防災減災等具體安排,以及本行政區域內的村莊發展布局。

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確定具體地塊的建設用地范圍和性質、開發強度、空間布局管理,應當包括容積率、綠地率、建築密度、建築高度、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出入口方位及專項規劃要求等指標。

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建設條件分析、空間布局、日照分析、景觀設計、交通組織方案和設計、市政工程管線規劃設計、管線綜合和豎向規劃設計、投資效益分析等。第十條規劃區內建設用地規模、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農田和綠化用地、環境保護、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軍事設施保護以及防災減災等內容,應當作為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

4. 拉薩市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改善村莊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美麗鄉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和《西藏自治區城鄉規劃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制定和實施村莊規劃、進行村莊建設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城市(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村莊的規劃建設管理活動,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村莊是指農牧民居住和從事生產活動的聚居點。第四條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應當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遵循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縣域統籌、生態優先的原則,實現村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第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村莊規劃建設管理的政策制定和統籌協調。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村莊規劃,具體指導村莊建設管理工作。

市、縣(區)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村莊規劃工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村莊建設工作。

國土資源、農牧、發展和改革、財政、交通、水利、文化、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共同做好村莊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相關工作。

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鄉(鎮)人民政府做好村莊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組織和引導農牧民管理村莊規劃建設具體事務。第六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村莊規劃編制管理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二章村莊規劃第七條村莊規劃的編制,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結合經濟發展的現狀和要求,以及自然環境、資源條件和歷史情況等,統籌兼顧,綜合部署村莊的各項建設;

(二)處理好近期建設與遠景發展、改造與新建的關系,使村莊的性質和建設的規模、速度和標准,同經濟發展和農牧民生活水平相適應;

(三)合理用地,節約用地,各項建設應當相對集中,充分利用原有建設用地,新建、擴建工程及住宅盡量不佔用耕地和林地;

(四)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合理安排住宅、村企業、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等的建設布局,促進農村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五)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強綠化和村容村貌、環境衛生建設。第八條編制村莊規劃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鄉(鎮)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其他相關專項規劃相銜接,保持和延續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體現民族文化特色。第九條村莊規劃包括村域總體規劃、村莊建設規劃和村容村貌整治規劃,規劃期限一般為10-20年。

村域總體規劃應當明確發展目標,劃定已建區、適建區、限建區和禁建區,對產業發展、村莊布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布局,防災減災措施,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進行統籌安排。

村莊建設規劃應當劃定建設用地范圍、規劃居住、公共設施等各類建設用地的空間布局,對市政基礎設施、綠化、環境衛生以及生產配套設施作出具體安排。

村容村貌整治規劃應當明確整治的范圍、重點、時序以及資金來源。第十條編制村莊規劃應當尊重農牧民意願,充分徵求農牧民意見,在村莊顯著位置公示規劃總平面圖和相關內容,公示時間不得少於30日。

村莊規劃應當在公示結束後,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經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同意,由鄉(鎮)人民政府報縣(區)人民政府審批,村莊規劃批准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在20個工作日內公布。

因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村莊規劃確需修改的,應當按照有關程序重新報批並且公布。第三章村莊建設第十一條村莊建設應當遵循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村莊建設的指導,鼓勵適度集中建設農牧民住宅。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村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安全設施以及公益事業建設的投入,促進村莊建設整體發展。第十二條村莊建設應當因地制宜、集約節約用地,尊重農牧民意願,優先使用原有住宅用地、空閑地、荒地,科學合理布局,方便農牧民生產生活。

鼓勵村莊建設採用節能環保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不得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材料、設備和技術。

5. 拉薩市城市規劃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實現拉薩市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確定城市的規模和發展方向,規范城市建設行為,科學合理地制定城市規劃,保障城市規劃的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辦法》,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制定和實施城市規劃以及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各項建設,必須遵守本條例。本條例所稱城市規劃區,是指城市市區、近郊區及城市行政區域內因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其具體范圍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中劃定。本條例所稱各項建設,是指新建、擴建、改建、翻建各類房屋建築,包括市政管線、架空桿線、鐵路、道路、橋梁、行人過街天橋、過街地下通道、人防工程、防洪設施、公園、城市綠地、行道樹、河湖水系、水源井、圍牆、停車場、堆料場、垃圾處理場、城市污水處理場、城市雕塑、戶外廣告等建設工程和構築物。第三條城市規劃和建設應當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格局和風格,尊重民族傳統,遵循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原則。編制和修訂城市規劃,應當依據城市性質、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自然環境、資源條件、歷史狀況、現狀特點,統籌兼顧,綜合部署,科學安排。第四條城市總體規劃應當與國土規劃、區域規劃、河道流域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協調。城市規劃必須符合本市實際,正確處理近期建設和遠景發展的關系。第五條城市發展規模應適應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合理利用土地,保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統一,促進城市功能區劃和城市人口的合理布局。城市經濟的發展應當適合城市的性質和特點,禁止污染嚴重的產業。第六條拉薩市人民政府應加強對城市規劃的管理工作。市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是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全市城市規劃的編制和管理工作。縣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規劃工作,並接受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土地管理、城市建設、計劃、房屋管理、環境保護、水利電力、交通、城市管理等部門和單位應按各自的職責,配合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遵守城市規劃的義務,有權對城市規劃的編制、修訂及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並有權對違反城市規劃的行為進行舉報和控告。第二章城市規劃的制定第八條編制城市規劃應當貫徹合理用地、節約土地和有利生產、方便生活、促進流通、繁榮經濟、促進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事業的原則。編制城市規劃應當注意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增加城市水面,加強城市綠化和市容環境衛生建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文物古跡、城市傳統風貌和自然景觀,突出地方特色。第九條城市規劃的編制,應當符合城市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及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文物保護等要求;在可能發生強烈地震和嚴重洪水災害的地區,必須在規劃中明確相應的防治措施。第十條編制城市規劃,分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個階段;詳細規劃包括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拉薩市區和其他特定地區,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可根據實際需要編制分區規劃。第十一條城市總體規劃應當包括:城市性質、發展目標和發展規模,城市主要建設標准和定額指標,城市建設用地布局、功能分區和各項建設的總體部署,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能源、水源、通訊、給排水、防洪和河湖水系、綠地系統、文物保護、環境保護等各項專業規劃,以及近期建設規劃。第十二條城市詳細規劃應當在城市總體規劃或分區規劃的基礎上,對城市近期建設區域內各項建設做出具體規劃。第十三條編制城市規劃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參加,廣泛聽取意見。城市規劃的具體編制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規劃設計資格的單位承擔。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編制規劃的需要,及時提供編制城市規劃所需的相關資料。第十四條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前,應編制規劃綱要。規劃綱要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作為編制城市總體規劃的依據。第十五條城市規劃實行分級編制和審批。
(一)拉薩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通過,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請國務院審批;
(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鎮總體規劃,由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通過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三)縣轄其它建制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縣人民政府審批;
(四)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編制,報城市人民政府審批;
(五)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審批程序,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6. 誰知道有關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 相關的 國家級法律法規

《城市管理執法辦法》

背景:《城市管理執法辦法》是為了規范城市管理執法活動而制定的部門規章

執法范圍:包括住建、環保、工商、食葯、交管、水務等領域與城市管理相關部分的行政處罰權。該辦法填補了此前20餘年城市管理執法規范的缺位。

實施時間:《城市管理執法辦法》於2017年3月30日正式出台,自2017年5月1日起實施。

(6)拉薩市規劃條例擴展閱讀:

主要內容

一、規范執法范圍。城市管理執法的行政處罰權范圍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有關規定確定,並應當同時具備與城市管理密切相關、多頭執法擾民問題突出、專業技術要求適宜等條件。

二、加強隊伍建設。推行執法力量下沉,提高城市管理執法人員素質,規范協管人員行為。

三、加強執法保障。統一執法制式服裝和標志標識,加強財政保障和執法裝備配備,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應用。

四、規范執法行為。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開展執法活動,落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執法全過程記錄和執法公示等制度,對行政相對人優先採用教育、勸誡、疏導等方式予以糾正。

五、加強協作和配合。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協調機制、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和案件移送報告制度,提高執法效能。

六、加強執法監督。建立投訴、舉報等制度,嚴格法律責任

7. 拉薩市城鎮房地產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對城鎮房地產的管理,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保障房地產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市、縣(區)城鎮規劃區國有土地范圍內取得的房地產開發用地上從事房地產開發、交易和管理活動,均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房地產開發,是指在依法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進行基礎設施、房屋建設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房地產交易,包括房地產轉讓、房地產抵押和房屋租賃。第四條房地產權利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依法納稅。房地產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第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房產行政主管部門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職權劃分,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管理房地產工作。發展改革、規劃、環保、工商、物價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協同做好房地產管理工作。
市房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的房地產監督管理工作。各縣(區)人民政府房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房地產管理工作。第二章房地產開發第六條房地產開發應當按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實行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第七條確定房地產開發項目,應當符合拉薩市批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年度建設用地計劃和城鎮規劃、房地產開發年度計劃的要求;需經發展改革主管部門批準的,還應當報發展改革主管部門批准,並納入年度固定資產投資計劃。
確定房地產開發項目,應當堅持舊區改建和新區建設相結合的原則,注重開發基礎設施薄弱、交通擁擠、環境污染嚴重以及危舊房屋集中的區域,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第八條設立房地產開發企業,除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企業設立條件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100萬元以上的注冊資本,並有法定機構的驗資證明;
(二)有4名以上持有資格證書的房地產專業、建築工程專業的專職技術人員,2名以上持有資格證書的專職會計人員。第九條設立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向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符合本條例第八條規定條件的,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予以登記;對不符合條件不予登記的,應當告知並說明理由。第十條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30日內,持下列文件到登記機關所在地的房產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一)營業執照復印件;
(二)企業章程;
(三)驗資證明;
(四)企業法定代表人的有效身份證明;
(五)專業技術人員的資格證書和聘用合同;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第十一條房地產開發項目應由開發主管部門通過公開招投標,確定開發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開發企業,不得參與項目開發的招投標活動:
(一)已取得的開發項目未按開發項目建設合同約定期限開工和建設的;
(二)已取得的開發項目未落實動遷安置方案的;
(三)已取得的開發項目未按動遷安置補償協議約定期限安置被動遷人的;
(四)資本金占項目總投資的比例未達到20%的;
(五)違反本條例其他規定的。第十二條開發企業取得開發項目後,應當依法辦理土地使用權審批手續,取得土地使用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房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下列事項提出書面意見,作為土地使用權出讓或者劃撥的依據和出讓合同的內容:
(一)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性質、規模和開發期限;
(二)城市規劃設計條件;
(三)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建設要求;
(四)基礎設施建成後的產權界定;
(五)項目拆遷補償、安置要求;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第十三條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建立開發項目手冊,將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過程中的主要事項記錄在房地產開發項目手冊中。第十四條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按照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土地用途、動工開發期限進行項目開發建設。出讓合同約定的動工開發期限滿1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徵收相當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20%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2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關部門的行為或者動工開發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動工遲延的除外。

8. 拉薩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2018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立法活動,提高立法質量,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市,根據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和《西藏自治區立法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廢止和解釋地方性法規,以及其他相關立法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地方立法應當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的基本原則,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不得與上位法相抵觸,符合本市實際,體現地方特色,內容具體可操作,一般不重復上位法的規定。第四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健全立法工作機制,統籌各方力量有序參與立法活動,發揮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第二章制定地方性法規許可權第五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六條本市地方立法涉及下列內容的,由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法定許可權范圍內制定地方性法規進行規定:

(一)授權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

(二)涉及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的行政處罰的;

(三)設定行政許可的;

(四)設定行政強制措施的;

(五)依法應當由地方性法規規定的其他地方立法事項。第七條下列事項,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一) 法律規定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

(二) 規范市人民代表大會自身活動的;

(三) 本市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予以規范的重大事項。

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以外的其他地方性法規;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地方性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並且應當將補充和修改的情況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報告。第三章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第八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根據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的需要,編制本屆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統籌安排地方立法工作。

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由市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組織編制,經徵求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意見後,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討論通過後,印發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並向社會公布。第九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編制立法規劃和下一年度立法計劃,應當廣泛徵集立法建議項目。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制定、修改或者廢止地方性法規的建議。

市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應當通過召開座談會、論證會等方式,會同市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機構、市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和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專家庫專家等,對立法規劃、立法計劃建議項目的必要性、合法性、可行性等進行審查和研究論證。第十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市人民政府各部門提出立法規劃建議項目的,應當同時提交制定地方性法規建議書,其內容主要包括制定或者修改地方性法規的名稱、立法必要性,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擬採取的對策及其可行性;提出立法計劃建議項目的,應當同時提交地方性法規草案初稿及其注釋稿、立項論證報告等材料,其中立項論證報告應當包括制定或者修改地方性法規的必要性、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准備情況等說明。第十一條列入年度立法計劃的項目,因立法條件發生變更,不能按照年度安排制定或者修改的,市人民政府或者市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應當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書面說明,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調整。

沒有列入年度立法計劃而又需要在當年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建議項目,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在每年十月三十一日前,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交。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申請列入年度立法計劃審議項目的,應當向市人民政府報告,由市人民政府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經市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會同市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審查、提出報告後,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是否列入年度立法計劃。

熱點內容
河南電視台法治頻道記者 發布:2025-02-01 10:51:14 瀏覽:82
猇亭區法院 發布:2025-02-01 10:37:55 瀏覽:948
律師樓備案 發布:2025-02-01 10:37:54 瀏覽:522
巨鹿法院迫賣 發布:2025-02-01 10:36:25 瀏覽:790
童裝店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1 10:02:53 瀏覽:693
六安工傷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2-01 09:44:30 瀏覽:159
河南項城法律咨詢中心 發布:2025-02-01 09:42:55 瀏覽:713
堅決司法為民 發布:2025-02-01 09:25:50 瀏覽:104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白鴿四 發布:2025-02-01 09:02:24 瀏覽:231
醫療事故責任糾紛相關法律 發布:2025-02-01 08:13:36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