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葯局管理條例

葯局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06 10:35:51

A. 吉林省葯品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葯品管理,保證葯品質量,保障公眾用葯安全和合法權益,保護和促進公眾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葯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葯品管理應當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遵循風險管理、全程管控、社會共治的原則,建立科學、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葯品質量,保障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葯品監督管理工作負責,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葯品監督管理工作以及葯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建立健全葯品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第五條省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全省的葯品監督管理工作,市、州和縣(市、區)人民政府承擔葯品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葯品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與葯品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依法實行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依法對葯品研製、生產、經營和使用全過程中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負責。第七條鼓勵公眾舉報在葯品研製、生產、經營和使用中的違法行為。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對舉報屬實者給予獎勵。第二章葯品生產和經營第八條從事葯品生產活動,應當依法取得葯品生產許可證,遵守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建立健全葯品生產質量管理體系,保證葯品生產全過程持續符合法定要求。
葯品生產許可證電子證書與紙質證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九條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葯品生產企業生產葯品,應當按照國家葯品標准或者經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核準的葯品注冊標准和生產工藝進行生產,並按照規定的處方成份和處方量投料。第十條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葯品生產企業生產葯品使用的原料、輔料,應當符合葯用要求、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有關要求。
生產葯品使用的原料葯應當按照國家葯品標准檢驗,使用的未實施批准文號管理的中葯材、中葯飲片,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級相關標准檢驗,合格後方可投料。
禁止使用過期輔料、不符合相關標準的輔料、未經批准或者未通過關聯審評審批的輔料生產葯品。第十一條省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據國家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相關技術指導原則,組織制定本省的中葯飲片炮製規范。第十二條從事葯品經營活動,應當依法取得葯品經營許可證,遵守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建立健全葯品經營質量管理體系,保證葯品經營全過程持續符合法定要求。
葯品經營許可證電子證書與紙質證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十三條葯品經營企業應當按照葯品經營許可證許可的經營范圍銷售葯品。
未經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核同意,葯品經營企業不得擅自改變經營方式;不得在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核準的地址以外的場所現貨銷售葯品。第十四條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委託葯品經營企業銷售葯品的,應當與受託經營企業簽訂委託協議,並按照規定提供委託范圍、委託方式等可供追溯的信息。
葯品生產企業可以銷售本企業生產的葯品,但不得銷售本企業受委託生產的或者其他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葯品生產企業生產的葯品。第十五條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葯品生產企業、葯品批發企業不得向個人和無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從事生產、經營的單位提供葯品。第十六條鼓勵、引導葯品零售連鎖經營。從事葯品零售連鎖經營活動的企業總部應當按照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建立健全涵蓋企業總部、全部連鎖門店和配送中心的葯品質量管理體系和統一的葯品質量管理制度,對連鎖門店的經營活動履行管理責任。
連鎖門店應當按照要求依法開展葯品零售活動。第十七條葯品零售企業應當憑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或者注冊執業鄉村醫生的處方銷售處方葯。
醫療機構依據國家衛生健康管理部門制定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規定出具的電子處方與紙質處方具有同等效力。第十八條省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本省執業葯師和葯學技術人員隊伍的實際情況,結合葯品零售企業的經營品種、經營規模、地域差異和葯品安全風險等因素,制定差異化配備執業葯師和其他葯學技術人員的規定,與國家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相關規定相銜接,穩步提升執業葯師配備比例。

B. 江蘇省葯品監督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葯品監督管理,保證葯品質量,保障人體用葯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以下簡稱《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葯品研製、生產(配製)、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葯品安全監督管理納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標,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葯品監督管理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建立健全葯品監督管理協調機制和部門監督管理責任制,督促和支持有關部門依法履行職責。第四條縣級以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葯品監督管理工作。

衛生、工商、價格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與葯品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二章葯品研製與生產管理第五條研製葯品應當符合《葯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葯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的規定。

研製葯品的原始記錄和申請葯品注冊的資料應當真實、完整、規范,不得偽造、編造試驗數據等資料。第六條葯品生產企業應當具備《葯品管理法》和《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規定的條件。

葯品生產企業的生產管理部門和質量管理部門負責人不得相互兼職。

前款規定的負責人的任命、變更,應當在作出決定後三十日內報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第七條葯品生產企業應當按照國家葯品標准、注冊申報的處方和生產工藝組織葯品生產;如需改變處方或者改變影響葯品質量的生產工藝,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申報並獲得批准。

葯品生產企業生產葯品使用的原料、輔料以及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第八條葯品生產企業應當具有真實完整的原料、輔料、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的購進、檢驗和驗收記錄,所生產葯品成品的檢驗和銷售記錄,以及必要的中間體檢驗記錄。

前款規定的記錄應當保存至該批產品有效期滿後一年,未規定有效期的應當保存三年。第九條葯品生產企業應當對其生產的葯品在出廠前按照葯品標准進行全項檢驗。不得偽造、變造葯品檢驗原始記錄和檢驗報告書。第十條葯品包裝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印有或者貼有標簽並附有說明書。標簽和說明書應當使用規范漢字,文字應當清晰易辨。葯品有效期應當清楚、明確,並標注在葯品內標簽和外標簽上。第十一條接受境外委託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加工出口葯品的企業,應當獲得《葯品生產許可證》和與受委託加工葯品相適應的《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證書。葯品生產企業應當在簽訂委託加工合同後三十日內,向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第三章葯品經營管理第十二條未取得《葯品經營許可證》不得從事葯品經營活動。

葯品經營企業應當按照《葯品經營許可證》規定的經營方式和經營范圍經營葯品。

葯品生產、經營企業不得在未經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核準的地址現貨銷售葯品。

禁止個人收購葯品,但國家允許收購的中葯材除外。第十三條葯品生產企業不得銷售受委託生產的葯品或者他人生產的葯品。

葯品經營企業不得購進和銷售醫療機構配製的制劑。第十四條葯品生產、經營企業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無葯品生產、經營資格而從事葯品生產、經營活動的,不得為其提供葯品。

葯品生產、經營企業不得為他人以本企業的名義經營葯品提供資質證明文件、票據等便利條件。第十五條葯品生產企業、葯品批發企業銷售葯品時,應當開具標明供貨單位名稱、葯品名稱、生產廠商、批號、數量、價格等內容的銷售憑證。

葯品零售企業銷售葯品時,應當開具標明葯品名稱、生產廠商、批號、數量、價格等內容的銷售憑證。第十六條葯品經營企業應當具有專職從事葯品質量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

經營處方葯和甲類非處方葯的葯品零售企業的執業葯師或者其他依法經資格認定的葯學技術人員應當掛牌上崗,不在崗時,應當停止銷售處方葯和甲類非處方葯。第四章醫療機構的葯劑管理第十七條醫療機構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依法核定的診療科目和葯品使用范圍內設置葯房或者葯櫃,其內設科室不得私設葯櫃。

醫療機構設置的葯房或者葯櫃,應當具備相應的場所、設備、倉儲設施、衛生環境以及保證患者用葯安全的其他條件,具體規定由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和省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C. 我國有關葯品安全監管制度的法律條例

我國有關葯品安全監管制度的法律條例如下:

  1. 《保健食品注回冊管理辦法》國答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施行時間 2005年7月1日

  2. 《葯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辦法》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施行時間 2004年3月1日

  3. 《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2005年7月26日國務院第100次常務會議通過的文件,2005年8月3日國務院令第442號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4. 《醫療用毒性葯品管理辦法》1988年11月15日國務院第二十五次常務會議通過1988年12月27日施行。

  5. 《葯物濫用監測管理辦法》各省制定,具體以各省實際情況。

D. 葯品管理法規定

葯品管理法為了加強葯品管理,保證葯品質量,保障公眾用葯安全和合法權益,保護和促進公眾健康而制定,規定如下:
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葯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活動;
2、葯品管理應當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風險管理、全程管控、社會共治的原則,建立科學、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葯品質量,保障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
3、國家發展現代葯和傳統葯,充分發揮其在預防、醫療和保健中的作用;
4、國家鼓勵研究和創制新葯,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研究、開發新葯的合法權益;
5、國家對葯品管理實行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依法對葯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全過程中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負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四十二條 從事葯品生產活動,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葯學技術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及相應的技術工人;
(二)有與葯品生產相適應的廠房、設施和衛生環境;
(三)有能對所生產葯品進行質量管理和質量檢驗的機構、人員及必要的儀器設備;
(四)有保證葯品質量的規章制度,並符合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據本法制定的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第五十一條 從事葯品批發活動,應當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取得葯品經營許可證。從事葯品零售活動,應當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取得葯品經營許可證。無葯品經營許可證的,不得經營葯品。
葯品經營許可證應當標明有效期和經營范圍,到期重新審查發證。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實施葯品經營許可,除依據本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遵循方便群眾購葯的原則。

E. 黑龍江省葯品監督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葯品監督管理,保證葯品質量和人民用葯安全、有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以下簡稱《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葯品生產、經營、配製、使用、檢驗、科研、廣告活動的單位及個人,均應執行本條例。
軍隊面向地方從事上述活動的適用本條例。第三條葯品是關系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危的特殊商品。生產、經營、配製、使用的葯品必須保證質量,嚴禁生產、經營、配製、使用假、劣葯品。第四條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葯品生產、經營、配製、使用監督管理工作的領導,組織各有關部門,開展打擊制售假、劣葯品活動。第五條各級衛生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葯品監督管理工作,負責組織實施本條例。
各級醫葯、工商、公安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配合衛生行政部門依法做好葯品監督管理工作。
鼓勵、支持、保護一切組織和個人對葯品進行社會監督。第二章葯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醫療單位制劑室的審批第六條申辦葯品生產企業除應當具備《葯品管理法》和《實施辦法》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開辦新的葯品生產企業,應當具有國家新葯或國家重點發展葯品品種;
(二)新建、改建和擴建的葯品生產企業及車間應當符合國家《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並通過認證。第七條申辦葯品批發企業除應當具備《葯品管理法》和《實施辦法》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企業負責人中應當有葯學技術人員或經有關部門培訓獲得葯學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並經過有關部門法律知識培訓;
(二)有相適應的營業面積和倉儲面積;
(三)經營需低溫保存的葯品,應當配備冷藏庫或低溫冷藏櫃(箱)等相應的設備;
(四)設置葯品質量檢驗機構,並由具有葯士以上職稱的葯學技術人員負責質量檢驗;
(五)具有在24小時內供應《國家基本葯物》目錄所列品種,並能保證突出事件和急診急救葯品的供應。第八條申辦葯品零售企業、兼營葯品零售的企業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企業負責人中應當有葯學技術人員,企業負責人和從事葯品經營活動的人員,應當經過有關部門法律知識培訓;
(二)有相適應的營業面積和倉儲面積;
(三)有經過縣級以上有關部門法律知識培訓的葯品質量檢查員;
(四)葯品批發兼零售的企業還應當具備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條件。
兼營葯品零售的企業不得轉成獨立的葯品零售單位。第九條申辦葯品生產企業應當按有關規定向省葯品生產經營主管部門申報,取得《葯品生產企業合格證》後,經省衛生行政部門審核批准,發給《葯品生產企業許可證》。第十條申辦葯品經營批發企業應當由企業按有關規定向省葯品生產經營主管部門申報,取得《葯品經營企業合格證》後,經省衛生行政部門審核批准,發給《葯品經營企業許可證》。
申辦葯品批發兼零售企業,應當徵求市(行署)級葯品生產經營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意見,經省葯品生產經營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報省衛生行政部門審核批准。第十一條申辦葯品零售的企業、兼營葯品零售的企業,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葯品生產經營主管部門申報,取得《葯品經營企業合格證》後,報經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核批准,發給《葯品經營企業許可證》。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批的《葯品經營企業許可證》,應當報市(行署)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第十二條醫療單位申請配製制劑,應當具備《葯品管理法》和《實施辦法》規定的條件,由省衛生行政部門審核批准,發給《制劑許可證》。第十三條葯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憑《葯品生產企業合格證》或《葯品經營企業合格證》《葯品生產企業許可證》或《葯品經營企業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後,方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醫療單位應當按《制劑許可證》核定的范圍配製制劑。未取得以上有效證照的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葯品生產經營和配製制劑。
嚴禁出租、出賣、轉讓,偽造《葯品生產企業合格證》《葯品經營企業合格證》《葯品生產企業許可證》《葯品經營企業許可證》《制劑許可證》。

F. 請問我國現行的有關葯事管理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越多越好啊

現行的葯事法律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等。
法規有《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中葯品種保護條例》等。

G. 醫療機構葯品使用的管理規定

法律分析:為加強醫療機構葯事管理,促進葯物合理應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總後勤部衛生部聯合印發了《醫療機構葯事管理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二十五條 ( 1 )醫療機構配製的制劑,應當是本單位臨床需要而市場上沒有供應的品種,並須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後方可配製。

(2)配製的制劑必須按照規定進行質量檢驗格的,憑醫師處方在本醫療機構使用。

(3)醫療機構配製的制劑,不得在市場銷售。

H. 葯品生產監督管理辦法(2020)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葯品生產監督管理,規范葯品生產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以下簡稱《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以下簡稱《疫苗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上市葯品的生產及監督管理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從事葯品生產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標准和規范,保證全過程信息真實、准確、完整和可追溯。
從事葯品生產活動,應當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依法取得葯品生產許可證,嚴格遵守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確保生產過程持續符合法定要求。
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應當建立葯品質量保證體系,履行葯品上市放行責任,對其取得葯品注冊證書的葯品質量負責。
中葯飲片生產企業應當履行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的相關義務,確保中葯飲片生產過程持續符合法定要求。
原料葯生產企業應當按照核準的生產工藝組織生產,嚴格遵守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確保生產過程持續符合法定要求。
經關聯審評的輔料、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的生產企業以及其他從事與葯品相關生產活動的單位和個人依法承擔相應責任。第四條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葯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並實施葯品追溯制度,按照規定賦予葯品各級銷售包裝單元追溯標識,通過信息化手段實施葯品追溯,及時准確記錄、保存葯品追溯數據,並向葯品追溯協同服務平台提供追溯信息。第五條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主管全國葯品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對省、自治區、直轄市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葯品生產監督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
省、自治區、直轄市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葯品生產監督管理,承擔葯品生產環節的許可、檢查和處罰等工作。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食品葯品審核查驗中心(以下簡稱核查中心)組織制定葯品檢查技術規范和文件,承擔境外檢查以及組織疫苗巡查等,分析評估檢查發現風險、作出檢查結論並提出處置建議,負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葯品檢查機構質量管理體系的指導和評估。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信息中心負責葯品追溯協同服務平台、葯品安全信用檔案建設和管理,對葯品生產場地進行統一編碼。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法設置或者指定的葯品審評、檢驗、核查、監測與評價等專業技術機構,依職責承擔相關技術工作並出具技術結論,為葯品生產監督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第二章生產許可第六條從事葯品生產,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有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葯學技術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及相應的技術工人,法定代表人、企業負責人、生產管理負責人(以下稱生產負責人)、質量管理負責人(以下稱質量負責人)、質量受權人及其他相關人員符合《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規定的條件;
(二)有與葯品生產相適應的廠房、設施、設備和衛生環境;
(三)有能對所生產葯品進行質量管理和質量檢驗的機構、人員;
(四)有能對所生產葯品進行質量管理和質量檢驗的必要的儀器設備;
(五)有保證葯品質量的規章制度,並符合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
從事疫苗生產活動的,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備適度規模和足夠的產能儲備;
(二)具有保證生物安全的制度和設施、設備;
(三)符合疾病預防、控制需要。第七條從事制劑、原料葯、中葯飲片生產活動,申請人應當按照本辦法和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規定的申報資料要求,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提出申請。
委託他人生產制劑的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應當具備本辦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三項、第五項規定的條件,並與符合條件的葯品生產企業簽訂委託協議和質量協議,將相關協議和實際生產場地申請資料合並提交至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本辦法規定申請辦理葯品生產許可證。
申請人應當對其申請材料全部內容的真實性負責。第八條省、自治區、直轄市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收到申請後,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一)申請事項依法不屬於本部門職權范圍的,應當即時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並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機關申請;
(二)申請事項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即時告知申請人不受理;
(三)申請材料存在可以當場更正的錯誤的,應當允許申請人當場更正;
(四)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形式審查要求的,應當當場或者在五日內發給申請人補正材料通知書,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為受理;
(五)申請材料齊全、符合形式審查要求,或者申請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補正材料的,予以受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葯品生產許可證申請的,應當出具加蓋本部門專用印章和註明日期的受理通知書或者不予受理通知書。

熱點內容
新婚姻法24條廢除了嗎 發布:2025-02-01 12:01:25 瀏覽:169
河南電視台法治頻道記者 發布:2025-02-01 10:51:14 瀏覽:82
猇亭區法院 發布:2025-02-01 10:37:55 瀏覽:948
律師樓備案 發布:2025-02-01 10:37:54 瀏覽:522
巨鹿法院迫賣 發布:2025-02-01 10:36:25 瀏覽:790
童裝店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1 10:02:53 瀏覽:693
六安工傷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2-01 09:44:30 瀏覽:159
河南項城法律咨詢中心 發布:2025-02-01 09:42:55 瀏覽:713
堅決司法為民 發布:2025-02-01 09:25:50 瀏覽:104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白鴿四 發布:2025-02-01 09:02:24 瀏覽: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