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
『壹』 銀川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
一、《銀川市殯葬管理辦法》
將第四條修改為「公安、市場監管、衛健、自然資源、民委等部門應在各自職權范圍內,協同民政部門做好殯葬管理工作。」
將第六條修改為「火葬區的城鎮居民(除少數民族外),應當實行火葬。禁止將火葬區的屍體運往土葬區埋葬。」
刪去第七條第二款。
刪去第八條。
將第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禁止在耕地、林地、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水庫、河流堤壩附近和城市水源地、水源保護區、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500米以內以及非公益性墓地和農村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區域建造墳墓。」
刪去第二十一條。
將第二十四條第(一)項修改為「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將第二十四條第(二)項修改為「未經批准,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自然資源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將第二十四條第(三)項修改為「製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市場監管部門予以沒收,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將第三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二條、第二十一條中「縣(區)」修改為「縣(市)區」。二、《銀川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
刪去第八條。
將第十一條修改為「禁止毀林、毀草開墾和採集發菜。禁止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鏟草皮、挖樹兜或者濫挖蟲草、甘草、麻黃等。
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從事取土、挖砂、採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動。」
刪去第十二條、第十三條。
刪去第二十條第二款、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五條、第三十條。三、《銀川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
將第四條修改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自然資源、審批服務管理等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做好本市商品房預售管理工作。」
刪去第五條(四)(五)項。四、《銀川市城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
將第四條「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修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將「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修改為「園林主管部門」。
刪去第四條第三款。
將第四條、第二十三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修改為「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將第四條、第二十七條「城市管理行政部門」修改為「市政主管部門」。
將第十五條修改為「出現重污染天氣狀況或者五級以上大風時,施工單位應當停止土石方作業、拆除工程以及其他可能產生揚塵污染的施工建設活動。」
將第十八條修改為「運輸煤炭、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灰漿等散裝、流體物料的車輛應當採取密閉或者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遺撒造成揚塵污染,並按照規定路線行駛。」
將第二十四條修改為「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生態環境等主管部門按照職責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工整治或者停業整治:
(一)未密閉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水泥、石灰、石膏、砂土等易產生揚塵的物料的;
(二)對不能密閉的易產生揚塵的物料,未設置不低於堆放物高度的嚴密圍擋,或者未採取有效覆蓋措施防治揚塵污染的;
(三)裝卸物料未採取密閉或者噴淋等方式控制揚塵排放的;
(四)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等物料,未採取防燃措施的;
(五)碼頭、礦山、填埋場和消納場未採取有效措施防治揚塵污染的。」
刪去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五、《銀川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將第十六條修改為「城市綠化工程的設計,應當委託持有相應資質證書的設計單位承擔。承擔城市綠化工程設計的單位,不得違反資質標准,超越等級承攬工程設計。」
將第三十八條修改為「違反本細則規定,超越資質等級承攬綠化工程設計的單位和個人,由城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以500元至5000元的罰款。」六、《銀川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辦法》
將第五條、第十五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九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修改為「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將第五條第三款修改為「水務、農業農村、園林、衛健、自然資源、市政管理等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飲用水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
將第八條修改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提出劃定方案,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邊界設立明確的地理界標和明顯的警示標志。」
刪去第九條。
將第十一條修改為「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禁止設置排污口。」
將第十二條修改為「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旅遊、游泳、垂釣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
將第十三條修改為「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旅遊等活動的,應當按照規定採取措施,防止污染飲用水水體。」
將第十四條修改為「禁止在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內新建、擴建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改建建設項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刪去第二十條。
將第二十一條修改為「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統籌安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及其周圍的規劃建設,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周圍礦產資源的開采和加工利用時,應優先考慮水源保護,防止飲用水源的污染。」
將第二十五條「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修改為「衛生健康主管部門」。
將第二十六條「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修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
將第二十七條「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修改為「市政主管部門」。
將第二十八條修改為「飲用水供水單位應當做好取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質檢測工作。發現取水口水質不符合飲用水水源水質標准或者出水口水質不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應當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並向所在地供水主管部門報告。供水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通報生態環境、衛健、水務等部門。
飲用水供水單位應當對供水水質負責,確保供水設施安全可靠運行,保證供水水質符合國家有關標准。」
刪去第三十條。
『貳』 銀川市人民政府關於保留、修改、廢止和宣布失效市人民政府規章的決定
一、對下列67部市人民政府規章予以保留:
1、銀川市行政督察管理規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78號令,發布日期1995年5月9日,修改日期2010年12月14日5號令。
2、銀川市為民解憂督辦工作規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38號令,發布日期2003年7月11日。
3、銀川市人民政府關於廢止2001年底以前發布的部分政府規章的決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27號令,發布日期2002年11月27日。
4、銀川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一批符合行政許可法規定需要保留的行政許可事項目錄的決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2號令,發布日期2004年7月20日。
5、銀川市政府關於第四批取消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3號令,發布日期2004年7月20日。
6、銀川市人民政府工業公布第二批符合行政許可法規定需保留的行政許可事項目錄的決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4號令,發布日期2004年10月16日。
7、銀川市政府規章制定程序規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7號令,發布日期2005年4月16日。
8、銀川市人民政府行政執法協調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8號令,發布日期2005年4月16日。
9、銀川市人民政府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解釋規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9號令,發布日期2005年4月16日。
10、銀川市規范性文件備案規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0號令,發布日期2005年4月16日。
11、銀川市行政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辦法(試行)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1號令,發布日期2005年4月16日。
12、銀川市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2令,發布日期2005年4月16日。
13、銀川市行政執法公開規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3號令,發布日期2005年4月16日。
14、銀川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程序規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5號令,發布日期2005年4月16日。
15、銀川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取消調整及決定保留行政許可事項目錄的決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22號令,發布日期2006年7月21日。
16、銀川市行政執法投訴舉報受理規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2號令,發布日期2010年11月16日。
17、銀川市市縣人民政府行政執法部門委託鄉鎮人民政府執法機構行使部分行政執法權管理規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號令,發布日期2011年3月24日。
18、銀川市人民政府關於廢止銀川市戶外廣告管理辦法的決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號令,發布日期2012年2月7日。
19、銀川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部分政府規章的決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2號令,發布日期2012年2月7日。
20、銀川市街道辦事處工作暫行規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89號令,發布日期1996年8月12日,修改日期2010年12月14日5號令。
21、銀川市嚴禁用公車辦婚事、釣魚的規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01號令,發布日期1992年5月7日,修改日期2010年12月14日5號令。
22、銀川市預算外資金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92號令,發布日期1997年1月16日,修改日期2010年12月14日5號令。
23、銀川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6號令,發布日期2005年4月16日。
24、銀川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29號令,發布日期2007年12月2日。
25、銀川市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4號令,發布日期2009年9月3日。
26、銀川市配套建設節約用水設施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56號令,發布日期1993年6月11日,修改日期2010年12月14日5號令。
27、銀川市再生水利用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26號令,發布日期2007年9月13日。
28、銀川市鐵路道口監護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28號令,發布日期2007年9月13日。
29、銀川市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3號令,發布日期2009年4月30日。
30、銀川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6號令,發布日期2009年11月19日。
31、銀川市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號令,發布日期2010年9月2日,修改日期2012年2月7日2號令。
32、銀川市污水處理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3號令,發布日期2011年8月2日。
33、銀川市城市景觀照明設置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4號令,發布日期2011年9月11日。
34、銀川市城市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8號令,發布日期2012年11月23日。
35、銀川市特種行業節約用水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9號令,發布日期2012年11月23日。
36、銀川市直管公房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40號令,發布日期1992年7月13日,修改日期2012年2月7日2號令。
37、銀川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35號令,發布日期2013年1月15日。
38、銀川市城市住房保障管理試行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5號令,發布日期2009年11月3日。
40、銀川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3號令,發布日期2012年5月12日。
41、銀川市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5號令,發布日期2012年7月4日。
42、銀川市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規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54號令,發布日期1993年3月6日,修改日期2012年12月14日5號令。
43、銀川市土地復墾規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55號令,發布日期1993年6月11日,修改日期2010年12月14日5號令。
44、銀川市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75號令,發布日期1995年5月8日,修改日期2010年12月14日5號令。
45、銀川市閑置土地處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號令,發布日期2008年4月16日。
46、銀川市土地儲備試行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25號令,發布日期2002年3月14日。
47、銀川市城市建設檔案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04號令,發布日期1998年7月20日,修改日期2010年12月14日5號令
48、銀川市城市地下管線規劃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23號令,發布日期2006年9月2日。
49、銀川市城市地下管線工程檔案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24號令,發布日期2006年9月2日。
50、銀川市市容衛生「門前三包」責任制實行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31號令,發布日期1992年3月9日,修改日期2010年12月14日5號令。
51、銀川市除四害工作暫行規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79號令,發布日期1995年5月9日,修改日期2010年12月14日5號令。
52、銀川市愛國衛生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36號令,發布日期2003年2月26日,修改日期2010年12月14日5號令。
53、銀川市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實施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號令,發布日期2004年5月29日,修改日期2012年2月7日2號令。
54、銀川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徵收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5號令,發布日期2004年10月22日。
55、銀川市煙草廣告管理暫行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6號令,發布日期2005年9月23日,修改日期2010年12月14日5號令。
56、銀川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9號令,發布日期2006年4月8日。
57、銀川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銀川市公園管理辦法》的決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2號令,發布日期2011年4月13日。
58、銀川市道路貨物運輸戰場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6號令,發布日期2012年9月17日。
58、銀川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06號令,發布日期1998年11月11日,修改日期2010年12月14日。
59、銀川市科學技術創新獎勵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4號令,發布日期2012年5月15日。
60、銀川市殯葬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00號令,發布日期1998年7月7日,修改日期2010年12月14日5號令。
61、銀川市老年人活動場所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34號令,發布日期2003年1月23日。
62、銀川市地方稅收保障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7號令,發布日期2005年10月13日。
63、銀川市生鮮乳收購站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5號令,發布日期2011年8月24日。
64、銀川市公共信息標志標准化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0號令,發布日期2012年11月22日。
65、銀川市勞動模範評選獎勵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22號令,發布日期2001年10月19日。
66、銀川市扶助殘疾人規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128號令,發布日期2002年8月26日。
67、銀川市盲人保健按摩行業管理辦法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3號令,發布日期2010年11月20日。
『叄』 銀川市公園管理辦法(2011修正)
第一條為了加強公園的保護、管理,改善生態環境,美化城市,增進人民身心健康,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城市綠化管理條例》、《銀川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公園是指供公眾游覽、休憩、觀賞,開展科普、文化及鍛煉身體等活動,有較完善設施及良好生態環境的綠地和場所,包括綜合性公園、動物園、植物園、森林公園等。第三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城市規劃區內公園的管理。第四條銀川市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公園管理工作。各公園設立的公園管理單位,具體負責公園的日常管理。
規劃和國土資源、建設、城管、公安、文化、文物、環境保護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助做好公園管理工作。第五條公園土地不得擅自改作他用。確需改變使用性質的,應當經市園林綠化、規劃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報市人民政府批准。第六條公園需要進行改造建設的,改造方案應當報市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審核,並按有關規定程序報批。第七條公園內樹木、花草及其他綠化設施,由公園管理單位依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保護和管理,不得任意砍伐和破壞。公園內的古樹名木、文物古跡,由公園管理單位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嚴格保護和管理。第八條公園管理單位應當按照相關行業等級質量標准對樹木、花草、綠化設施進行養護管理並實現達標。第九條公園管理單位應當加強公園內湖泊等水體的保護和管理。未經批准,不得擅自對水體進行圍堵、填埋。第十條公園內供游覽、休憩、觀賞的園林建(構)>物或其他設施,由公園管理單位負責維護,不得擅自改變用途。第十一條公園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設置必要的安全設施和警示標志,維持公園正常秩序,保障遊客人身安全。第十二條公園管理單位應當加強公園內的衛生管理,保持整潔的衛生環境,並按規定的標准設置衛生設施。第十三條公園管理單位及其他單位和個人在公園內不得設置與公園性質無關或產生污染的經營項目,已設置的應當限期整治或取締。第十四條公園內設置的商業、服務設施,應當服從公園的規劃布局,與公園景觀相協調。經營者與公園管理單位簽訂協議,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等相關手續後方可經營。
經營者應當在公園管理單位指定的地點經營,不得擅自改變經營性質、變動經營地點或擴大經營面積。
禁止在公園內兜售物品。第十五條公園內各種游樂設施應當按照公園規劃統一設置,其技術、安全指標應當達到國家游樂行業有關標准,經營者應當建立檢查保養、防範制度,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范,預防事故發生。第十六條在公園內舉辦展覽、表演、游樂等活動,舉辦者應當與公園管理單位簽訂協議,按規定向有關部門辦理手續,並由公園管理單位報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備案。舉辦的活動應當健康、文明。第十七條駐在公園內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公園的各項管理制度,服從公園管理單位的統一管理。第十八條公園管理單位根據公園的實際情況,在方便遊客游園的原則下制定開閉園時間,開展游園業務經營活動。第十九條遊客應當文明游園,愛護公園綠化和設施,遵守公園的管理規定。第二十條公園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攜帶犬類及其他寵物入園;
(二)翻越圍牆、擅自駕(騎)車進入公園;
(三)傷害動物、捕鳥,擅自垂釣、打撈水草;
(四)隨地吐痰、傾倒污水、亂丟(堆)雜物、果皮,隨地大小便等損害公園環境衛生的行為;
(五)擅自挖土採石、破壞公園地貌,在建(構)>物及各類設施上刻畫、塗寫,損壞公園設施;
(六)擅自營火、宿營、游泳;
(七)採用噴泉等水景用水洗澡、洗衣、物;
(八)擅自張貼、懸掛廣告宣傳品;
(九)酗酒、賭博、行乞或算命等封建迷信活動;
(十)在樹木上釘栓刻畫、攀折花木和任意採摘樹葉、花果、踐踏草坪;
(十一)破壞水體設施或向水體傾倒垃圾和其他污染物;
(十二)法律、法規、規章禁止的其他行為。第二十一條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未與公園管理單位簽訂協議並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等相關手續,擅自在公園內開展經營活動的,由園林綠化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予以取締,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規定行為的,由公安機關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肆』 銀川市人民政府關於廢止《銀川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
銀川市人民政府令
(〔2020〕3號)
《銀川市人民政府關於廢止〈銀川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已經2020年11月20日市人民政府第69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銀川市市長:楊玉經
2020年12月7日
銀川市人民政府關於廢止《銀川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
為維護法制統一,銀川市人民政府決定,廢止《銀川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實施細則》(2006年4月8日銀川市人民政府令第19號公布,2020年3月13日銀川市人民政府令第1號修訂)。
『伍』 銀川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銀川市的城市綠化管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根據《銀川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之規定,制定本實施細則。第二條本細則適用於銀川市城市規劃范圍內的綠化規劃建設和管理。第三條本細則所稱城市綠地包括以下七類:
(一)公共綠地:是指向公共開放的市級、區級、居住區級公園,小游園、街道廣場綠地以及植物園、動物園、特種公園等;
(二)單位附屬綠地:指機關、團體、部隊、學校、醫院等行政企事業單位庭園內以及公共設施附屬的環境綠地;
(三)居住區綠地:指居住區內除居住區級公園,小游園和街道權以外的庭院、樓間綠地;
(四)生產綠地:為城市園林綠化提供苗木、花草種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
(五)防護綠地:城市中用於環境、衛生、安全、防災的林帶、綠地;
(六)風景林地:指城市內依託自然地貌、美化改善環境的林地和近郊風景名勝區;
(七)交通綠地:指所有道路的分車綠帶、中心綠島林陰道綠化及行道樹。第四條本細則適用范圍內的單位和有勞動能力的公民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植權或者其他綠化義務。
任何單位和個都應當愛護城市綠化成果,有權勸阻和舉報損害城市綠化及其設施的行為。
無故不履行全民義務植樹的單位和有勞動能力的公民,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交納義務植樹綠化費。第五條銀川市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綠化建設和管理工作,各區的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的綠化建設和管理工作。第六條銀川市綠化規劃應在銀川市總體規劃指導下,由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規劃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共同編制,經批准後,由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城市綠化規劃一經批准,必須嚴格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確需修改的,按程序報批。第七條城市建設項目的綠地面積佔用地總面積的比例應達到以下要求:
(一)公園綠地不低於70%;
(二)新建居住區不低於30%,舊城改造區不低於25%;
(三)新建市區主幹道不低於20%,次幹道不低於15%;
(四)市區內鐵路及乾渠、干溝的防護林寬度應不少於30米;
(五)單位附屬綠地一般不低於30%。其中工業企業、交通樞紐、倉儲、商業中心等綠地率不低於20%;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及污染的工廠不低於30%,並根據國家規定設立不少於50米寬的防護林帶;學校、醫院、休(療)養院(所)、機關團體、公共文化設施、部隊等單位綠地率不低於35%。
因特殊情況不能按上述標准進行建設的單位必須經規劃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按不足面積和地段等級交納易地綠化補償費,由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安排綠化建設。第八條各項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應依據規定的綠化面積每平方米按100?/FONT>200元建設標准進行配套綠化建設,並納入工程總概算。第九條城市綠化工程的設計,應當委託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單位承擔。第十條城市綠化工程的施工,應當委託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單位承擔。
綠化工程竣工後,經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驗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第十一條城市綠化及涉及綠化工程的設計方案,應按下列規定審批:
(一)全市性、區域性公園、大型綠化工程的設計方案,經市政府同意後,由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審批;
(二)新建、改建居住和居住小區、組園級住宅及其他建設工程的綠化設計方案,由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審批;
(三)大型綠地(含市級、區級公園)內建築工程的設計方案,經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由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第十二條建設單位必須按照批準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設計方案確需用改變,時需經原批准機關審批。第十三條市區內公區空地、沿渠(溝)堤岸及三年內不進行建設或者拓寬的道路兩側國有土地空地,可以由綠化部門先行植樹或建設臨時用地,建設需要時土地應當讓出,地上附首物,建設單位給予適當的補償。第十四條單位現有綠地比例達不到規定標準的,院內空地只能作為綠化用地,不得再增加新的房屋建(構)築和硬化地面。
『陸』 銀川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創造整潔、優美的市容環境,根據國務院《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的監督管理。第三條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部門,負責本市的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縣級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的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按照分工,負責本轄區市容和環境衛生的綜合管理工作。
居民委員會在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的指導下,負責所在居民區內環境衛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組織實施。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技術,提高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水平。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科學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市容和環境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應當尊重市容環境衛生工作人員的勞動,自覺維護市容和環境衛生,並有權制止或舉報違反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規定的行為。第二章 市容管理第七條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的城市容貌標准,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訂本市的城市容貌標准,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本市的城市容貌標准應當包括建築景觀、公共設施、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廣告標志、公共場所等方面的要求。第八條產權人、使用人或者其他責任人應當對責任區內的各種建築物、構築物的外表面以及臨街門面定期清洗、粉刷和裝飾;確保其外觀及陽台、門窗、樓頂等整潔美觀。第九條城市主要街道兩側的護欄、電桿、行道樹和臨街建築物門窗外、屋頂、平台及未封閉的陽台,不得懸掛、晾曬、擺放有礙市容觀瞻的物品。第十條臨街建築物安裝空調室外機、排氣扇、廣告燈箱等懸掛物,應當符合城市容貌標准。
空調室外機、排氣扇、廣告燈箱等懸掛物的支架、護欄應當使用耐腐蝕材料,已腐蝕的應及時拆除或更換。第十一條主要街道兩側臨街建築物需要隔離的,應當採用透景牆或者綠籬、花壇、柵欄等作為隔離設施,其高度不得超過1.8米,造型、色調應當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第十二條經批准在人行道、廣場等公共場所和臨街建築物門窗上設置的遮陽篷帳,應當整潔美觀。第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在街道兩側和公共場地堆放物料,搭建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
因建設施工等特殊需要,在街道兩側和公共場地臨時堆放物料,搭建臨時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的,應徵得市、縣城市管理行政部門同意後,按照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第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城市主要街道兩側的人行道和城市廣場、橋梁及其他公共場所兜售物品或從事燒烤等設攤經營活動;造成路面污染的,由責任人予以清除。
經批准臨時佔用道路及其他公共場所堆放物品、設攤經營的,應當保持周圍市容環境衛生整潔。
街道兩側和廣場周圍室內的經營者不得超出門窗和外牆從事經營活動。
禁止在城市主要街道兩側從事經營性車輛清洗活動。第十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上刻畫、塗寫或張貼宣傳品等。
未經市、縣城市管理行政部門同意,不得利用樹木和建築物、構築物、道路、廣場及其附屬設施懸掛或設置戶外廣告牌、宣傳欄牌、閱報欄、霓虹燈、電子顯示屏、雕塑及橫(條)幅、彩旗、氣球等。
經批准設置或懸掛的,要與街景協調,保持整潔、牢固、美觀,到期應當撤除。影響市容市貌的,應當及時整修或者拆除。第十六條路牌、車站牌、候車亭、電話亭、書報亭、郵政信箱(信筒)、消防栓、照明設施、線桿、欄桿等設施,應當按照行業規范與標准設置,並與周圍環境相協調。責任單位應當定期維護保養,保持完好、整潔美觀。第十七條城市廣場、街道兩側的公共綠地、行道樹及綠化帶應當保持清潔美觀。
禁止在城市公共綠地內排放污水、傾倒垃圾、焚燒落葉雜物等。第十八條臨街建築物、構築物,廣場、公共綠地應當按照規定設置和使用裝飾性燈光設施。
裝飾性燈光設施殘缺或損壞時,設置單位或業主應及時修復。
『柒』 寧夏回族自治區城市綠化管理條例(2015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促進我區城市綠化事業的發展,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美化城市生活環境,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在本自治區城市規劃區內種植和養護樹木花草等城市綠化的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第三條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實行綠化領導責任制,加強城市綠化教育,提高全民綠化意識,鼓勵單位和個人種植花草樹木,推廣先進技術,提高城市綠化的科學和藝術水平。
對在城市綠化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城市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四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統稱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城市規劃區的城市綠化工作。
各級城建監察機構受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的委託,依法實施城市綠化監察。
在城市規劃區內,法律、法規規定由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的綠化工作,按其規定執行。第五條城市中的單位和有勞動能力的公民,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植樹或者其他綠化義務。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進行勸阻、檢舉和控告。第二章規劃和建設第六條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把城市綠化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組織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和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共同編制城市綠化規劃,並將城市綠化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制定出分期實施計劃,由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第七條編制城市綠化規劃和進行城市綠化建設,應當根據城市的自然特點和防治環境污染、風沙災害等需要,設置不同類型的防護綠地。第八條城市新建、擴建、改建工程必須安排一定的綠化用地,其所佔建設用地面積的比例為:
(一)新建居住區不低於30%,舊城改建區不低於25%;
(二)新建市區主幹道不低於20%,次幹道不低於15%;
(三)新建學校、醫院、療養院所、公共文化設施和機關團體等單位不低於30%;
(四)新建經濟技術開發區不低於30%,工礦企業不低於25%,產生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環境的工廠不低於35%,並在其周圍營造衛生防護林帶;
(五)城市商業區不低於20%;
(六)其他工程建設項目地處城市建成區的,不低於25%,地處城市建成區以外的不低於30%。
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按照國家園林城市標准執行。第九條城市苗圃、花圃、草圃等生產綠地建設,應當適應本城市綠化建設的需要,其面積不得少於城市建成區總面積的2%。第十條城市中的各項建設,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和綠化規劃留足綠化用地。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應當嚴格按照綠化用地規定所佔比例,審批建設項目規劃方案,以確保城市綠化用地面積。第十一條城市中的現有單位或者居住區綠地面積低於本條例第八條有關規定並有空地的,必須留足綠化用地面積後,方可進行其他建設。
城市中現有街道和建築物周圍綠化面積不足或者無綠化面積的,應當採取平面綠化、垂直綠化等多種措施進行綠化。第十二條城市新建、擴建、改建工程項目和開發住宅小區,其基本建設投資中必須包括配套的綠化建設投資。
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應當根據本單位的綠化需要和有關規定,安排綠化經費。第十三條工程建設項目的附屬綠化工程設計方案,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審批時,必須有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參加審查、同意。
城市的綠地、居住區綠地、風景林地和幹道綠化帶等綠化工程的設計方案,必須報當地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單位附屬綠地的綠化規劃和建設,由該單位自行負責,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監督檢查,並給予技術指導。第十四條城市綠化工程的設計應當委託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單位承擔,設計方案應當體現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以適應本地區自然條件的植物造景為主,實行喬木和灌木、常綠樹和落葉樹、樹木和花草、平面綠化和垂直綠化相結合,並適當配置泉、石、雕塑等景物。第十五條城市綠化工程的施工,應當委託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單位承擔,並按照設計方案進行施工。城市綠化工程建成後,建設單位應當會同有關單位按綠化設計方案對工程進行驗收。
『捌』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寧夏回族自治區城市綠化管理條例》的決定(2015)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第十七號)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寧夏回族自治區城市綠化管理條例〉的決定》已由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於2015年3月31日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5年3月31日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寧夏回族自治區城市綠化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5年3月3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
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決定,對《寧夏回族自治區城市綠化管理條例》予以修改:
刪去第十五條第一款「城市綠化工程的施工,應當委託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單位承擔,並按照批準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未經批准,不得擅自改變設計方案」的規定。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寧夏回族自治區城市綠化管理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並對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重新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