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治宣傳教育條例

法治宣傳教育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06 11:25:45

『壹』 湖南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推進法治湖南建設,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做好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第三條法制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第四條法制宣傳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普及憲法和法律法規基本知識,教育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提高公民遵守法律法規、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自身合法權益的自覺性。第五條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應當統一規劃、分類實施,實行經常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根據不同對象確定相應的內容,增強針對性、實效性。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法制宣傳教育的組織領導,根據不同時期本行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確定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法制宣傳教育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法制宣傳教育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將法制宣傳教育經費列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切實予以保障。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根據本級人民政府法制宣傳教育規劃制定和組織實施法制宣傳教育年度計劃;宣傳法律法規,總結推廣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典型和經驗;承擔依法治理和法治創建有關具體工作;協調、指導、檢查考核本行政區域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以及做好法制宣傳教育的其他工作。第八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法制宣傳教育年度計劃,組織本單位、本系統工作人員學習規定的法律知識,根據國家和省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安排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各類主題活動,並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提供經費保障。

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單位負責人集體學法制度。第九條司法機關、行政執法部門應當結合司法、行政執法活動,向公民宣傳相關法律知識。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把法制宣傳教育列入各級各類學校教學內容,使學校的法制教育做到有計劃、有教材、有教員、有課時。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濟管理部門應當對管理的市場經濟主體的主要經營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知識教育,督促用人單位開展對從業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民政、人口與計劃生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應當加強對流動人口、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引導其學法守法,提高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部門應當組織、指導有關單位和個人做好法制宣傳教育題材的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演出、出版和播映工作。第十四條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等組織應當根據自身工作特點,加強對職工、青少年、婦女、 殘疾人等群體的法制宣傳教育。第十五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指導村(居)民委員會採取各種形式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確定人員負責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宣傳欄、牆報等形式,對轄區內的村(居)民、流動人口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第十六條廣播電台、電視台、報刊和新聞網站應當制定法制宣傳規劃,開設法制宣傳教育欄目、節目,加強法制新聞報道和典型宣傳,播(刊)法制宣傳公益廣告。

國家機關網站及其他網站應當結合本網站特點向公眾宣傳法律知識。第十七條學校應當通過課程教學、專題教育、課外活動等途徑,對學生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中小學校應當確定一名學校負責人負責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或者聘請具有一定法律知識和法制工作經驗的人員兼任法制副校長,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各級各類國家工作人員教育培訓機構,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和培訓規劃。第十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納入政府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內容。考核標准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對各單位法制宣傳教育規劃和年度計劃落實情況實行年度和階段性評估考核。評估考核結果應當報告同級人民政府。

『貳』 安徽省法治宣傳教育條例

第一條為了貫徹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法治安徽建設,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能力,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接受法治宣傳教育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
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根據各自職責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第三條法治宣傳教育的對象是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點對象是擔任領導職務的國家工作人員和青少年。第四條法治宣傳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普及憲法和法律法規知識,宣傳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實踐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五條法治宣傳教育應當與法治實踐相結合、與精神文明建設實踐相結合、與生產生活實踐相結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人為本,服務群眾;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分類指導,注重實效。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對法治宣傳教育實行目標管理;將法治宣傳教育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第七條每年12月4日國家憲法日和全國法制宣傳日,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開展憲法和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法治宣傳教育日常工作,履行制定並組織實施法治宣傳教育規劃和年度計劃,協調、指導、檢查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總結推廣法治宣傳教育經驗等職責。第九條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法治宣傳教育規劃和年度計劃,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本單位法治宣傳教育計劃,確定人員負責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保障本單位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經費。第十條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建立領導人員集體學法制度,帶頭學法,組織本單位工作人員學習法律知識,落實學法計劃、內容、時間和人員,並向服務對象宣傳相關法律知識。第十一條實行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制度。
任命擔任領導職務的國家工作人員,以及任命法官、檢察官前,任命機關應當對其進行相關的法律知識考試。考試合格,方可任命。
對擬提拔使用的國家工作人員進行考察,應當將其法治素養和能力納入考察內容。第十二條招錄國家工作人員應當將相關法律知識納入考試內容。
黨校、行政學院等各級各類培訓機構對國家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應當將法律知識列入培訓課程。第十三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以及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應當公開進行憲法宣誓。第十四條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的制定機關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及時通過本機關網站和其他媒體,向社會公布法規、規章草案徵求意見稿,開展公民旁聽立法活動,以多種形式對法規、規章的內容進行宣傳、解讀。第十五條司法機關辦理案件、行政執法機關履行執法職權,應當以適當形式向當事人進行法治宣傳教育,並建立典型案件發布機制。
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可以通過法律咨詢、典型案例解析等形式向社會進行法治宣傳,依照有關規定開展公民旁聽司法活動、觀摩行政執法活動。第十六條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仲裁員、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應當事人訴求對所辦理案件涉及的法律問題,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進行說明解釋,宣傳法律知識。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業和信息化、稅務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對市場經營管理人員和經營者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和培訓,增強其誠信守法、依法經營管理、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
社會組織的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對社會組織的主要負責人進行相關法律知識教育,督促其開展對本組織從業人員的法治宣傳教育。第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青少年的法治宣傳教育,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教育網路,推進校園法治文化建設,推動開展社會法治實踐活動。

『叄』 安徽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深入、持入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維護憲法和法律尊嚴,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推進各項事業的依法治理,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根據憲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有關決議,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接受法制宣傳教育,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第三條法制宣傳教育應當與法制實踐相結合,與經濟建設相結合,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第四條法制宣傳教育的基本任務:
(一)普及憲法和法律、法規基本知識,教育廣大公民依法行使公民權利,履行公民義務,增強公民遵守法律、維護社會公益和自身合法權益的自覺性;
(二)增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人員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執法水平,保證國家法律、法規正確實施,保障依法治省工作順利進行;
(三)增強村(居)民委員會成員依法辦事的自覺性,促進基層依法治理;
(四)推動各行業經營、管理人員學習、掌握有關的法律、法規,依法經營、依法管理;
(五)加強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培養具有法制觀念的合格人才。第五條法制宣傳教育實行統一規劃、分類指導、分別實施的原則,堅持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第二章組織機構第六條各級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領導組織統一領導本轄區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制定本地區法制宣傳教育規劃,部署、指導、協調、檢查、考核本行政區域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決定或者建議實施獎懲。第七條縣級以上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領導組織的辦事機構,設在同級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法制宣傳教育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職責:
(一)組織實施法制宣傳教育規劃,檢查、督促各部門和單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二)負責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培訓、考核工作;
(三)總結、推廣法制宣傳教育典型經驗;
(四)建議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進行評比和獎懲;
省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領導組織決定,組織編寫全省統一的法制宣傳教育教材。第八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按照法制宣傳教育規劃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確定相應的機構和人員負責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有兼職法制宣傳員。第三章社會責任第九條一切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組織應把法制宣傳教育納入工作計劃,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並按照法制宣傳教育領導組織的統一部署,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第十條司法機關和行政執法機關,應當結合具體執法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第十一條教育行政部門應將法制宣傳教育列入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計劃,組織、推動學校的法制宣傳教育。
各級各類學校應當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設置相應的法制教育課程。第十二條經濟管理部門應加強對企業事業組織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律知識教育、考核工作,堅持依法管理、依法經營。第十三條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把法制宣傳教育作為市場管理的重要內容,加強法律知識教育、考核工作。第十四條宣傳、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部門應將法制宣傳教育列入社會宣傳教育計劃,充分發揮大眾傳播媒介和文藝團體的作用,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第十五條公安、工商、勞動等部門及用人單位應根據各自職責,對暫住人口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第十六條人事部門應將法律知識列為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的重要內容。第十七條各級國家機關應定期對其工作人員進行有關的法律知識考試,考試結果作為公務員考核的重要內容。第十八條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應將法制宣傳教育列入工作計劃,並根據自身特點,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第十九條村(居)民委員會等基層組織,應聯系實際,對村(居)民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第四章保障與監督第二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將法制宣傳教育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建立健全法制宣傳教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第二十一條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實行領導負責制。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對本轄區和部門、單位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負責。第二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應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專款專用。
各部門、各單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所需經費,由所在部門、單位予以保證。

『肆』 山東省法治宣傳教育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提高全社會依法治理水平,推進法治山東建設,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法治宣傳教育,適用本條例。第三條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公民應當依法接受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第四條法治宣傳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貫徹全面依法治國方略,普及憲法和法律、法規、規章的基本知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推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第五條法治宣傳教育應當堅持統一規劃、分類實施,全面普及、突出重點,依靠群眾、分工負責,學用結合、注重實效的原則。

法治宣傳教育應當與道德教育相結合。第六條縣級以上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領導機構應當加強對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領導,負責組織協調、督促檢查,研究解決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領導機構的日常工作由同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承擔。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組織制定、實施法治宣傳教育規劃;將法治宣傳教育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建立經費保障動態調整機制。第八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根據法治宣傳教育規劃,制定本單位年度工作計劃,明確專職或者兼職工作人員,結合工作職能和特點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第九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指導、支持和幫助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將法治宣傳教育作為對村民、居民進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內容,引導村民、居民依法維護權益、化解糾紛,參與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推動基層法治實踐。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確定人員具體負責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並注重發揮村、社區法律顧問在法治宣傳教育中的作用。第十條國家機關應當實行「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工作總體布局,制定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規劃和責任清單,明確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

各行業、各單位應當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普法責任,結合行業特點和特定群體的法律需求,採取公民易於接受的方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領導機構的要求,開展下列工作:

(一)執行有關法治宣傳教育的法律、法規、規章、決議、決定;

(二)組織、指導和檢查法治宣傳教育規劃的實施;

(三)制定並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法治宣傳教育年度計劃;

(四)組織法治宣傳教育培訓和考試;

(五)開展調查研究,總結推廣法治宣傳教育典型經驗;

(六)按照規定對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表彰和獎勵;

(七)法治宣傳教育的其他工作。第十二條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通過後,制定機關應當通過網路公布、新聞發布、媒體報道等方式向社會公開,並由有關工作機構對其主要內容和立法精神進行宣傳、解讀。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定期組織法律知識考試。考試結果作為考核國家工作人員的重要內容。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應當分別對行政機關負責人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進行依法行政宣傳教育培訓,提高法治政府建設能力和水平。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務員主管部門應當將公共法律知識和與履行職責相關的法律知識列入公務員培訓計劃和考核內容。

公務員培訓機構和承擔國家工作人員培訓任務的其他機構對國家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應當設置法律知識課程並達到課時要求。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職責分工,將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推進學校落實法治教育經費、師資、課時和教材,指導、監督學校開展法治教育教學活動。

各類學校應當明確分管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負責人,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學生法治觀念和參與法治實踐的能力;中小學校應當聘請具有法律工作經驗的人員擔任法治校長或者法治輔導員,對學校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進行指導。

『伍』 西藏自治區法治宣傳教育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推進法治西藏建設,促進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法治宣傳教育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法治宣傳教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全過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法治宣傳教育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人大監督、政協支持、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人民群眾為主體的工作體制機制,實行普法責任制。

法治宣傳教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統一規劃與分類實施、普及宣傳教育與重點宣傳教育、法治宣傳教育與道德教育、法治宣傳教育與依法治理相結合,因地制宜、體現特色,突出重點、精準實施,創新形式、注重實效。第四條法治宣傳教育的對象是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法治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根據全面依法治藏的重點任務確定和調整。第五條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是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責任主體。第六條法治宣傳教育的基本任務:

(一)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

(二)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普及憲法、法律法規;

(三)宣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全社會營造和培養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圍和法治習慣;

(四)宣傳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五)宣傳維護祖國統一、反對分裂,維護穩定法律法規,促進長治久安;

(六)宣傳鄉村振興、民生保障、安全生產、優化營商環境等重要領域法律法規,推動高質量發展;

(七)宣傳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

(八)宣傳民族工作法律法規,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

(九)宣傳宗教事務管理法律法規,促進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十)宣傳促進邊境穩定繁榮的法律法規,確保邊疆鞏固邊境安全;

(十一)宣傳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實踐,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

(十二)宣傳黨內法規和其他方面的法律法規。第二章組織保障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制定法治宣傳教育規劃,建立健全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機制,研究解決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和重大問題應當及時向本級黨委請示報告。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並將法治宣傳教育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足額保障、專款專用、動態調整。

鼓勵企業、其他組織和公民對法治宣傳教育進行公益性投入。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治宣傳教育列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可以委託社會力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

鼓勵法學教育工作者、法律實務工作者、法律專業學生等社會力量參與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開展法律咨詢、法治講座等公益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動法治文化廣場、公園、場館、長廊、街區、宣傳欄等法治文化陣地或者設施建設。第十一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明確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機構和人員,保障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專項經費。第十二條司法行政部門是本行政區域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門,承擔下列職責:

(一)貫徹執行有關法治宣傳教育決議決定等,研究起草本級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制度;

(二)擬定本行政區域法治宣傳教育規劃、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匯總審查本級普法責任清單並向社會公布;

(三)組織協調、監督指導、督促檢查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規劃中期檢查和終期總結驗收工作;

(四)推動依法治理,開展法治示範創建活動;

(五)指導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考核評估、表彰獎勵等工作;

(七)示範帶動法治宣傳教育,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培訓及理論研究,總結推廣法治宣傳教育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

(八)其他法治宣傳教育工作。

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鑒定、仲裁、人民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發揮在法治宣傳教育中的作用,為社會組織和公民提供法律服務。

『陸』 內蒙古自治區法制宣傳教育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全面推進法治內蒙古建設,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法制宣傳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宣傳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培養公民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行為習慣,促進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依法辦事、誠信守法,增強國家機關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能力,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第三條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列入工作計劃,確定相應機構和人員組織實施本部門、本單位以及面向社會的法制宣傳工作。
鼓勵社會組織和法律專業人員以多種形式支持和參與法制宣傳教育。第四條法制宣傳教育應當統一規劃,分類實施,實行經常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法制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點是公務員、青少年、企業事業單位經營管理人員和居民委員會、嘎查村民委員會成員。
法制宣傳教育應當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現實需要,確定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應當使用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第六條法制宣傳教育應當通過多種載體、形式和方法,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以及法律宣傳月、宣傳周、宣傳日等主題活動。第七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普法規劃,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和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並組織實施。第八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經費列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專款專用,並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增長逐步提高。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應當統籌安排必要的經費,保證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正常開展。第九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擬定並組織實施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規劃,組織、指導、協調、檢查和考核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第十條司法機關和行政執法部門應當結合司法和行政執法活動開展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第十一條政府法制機構應當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嚴格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第十二條公務員主管部門應當將基本法律知識和與業務相關的法律知識列入公務員錄用考試、初任培訓、任職培訓、專門業務培訓和在職培訓內容。第十三條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行政部門應當組織、指導有關單位做好法制題材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演出、出版和播映工作,加強蒙古語言文字法制宣傳教育作品的製作、編譯工作。
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大眾傳播媒體應當開辦法制節目、欄目,開展公益性法制宣傳教育。第十四條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列入各級各類學校教學內容並組織實施。
各級各類學校應當落實計劃、教材、課時、師資,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實踐活動。第十五條經濟管理部門、行業社團組織應當對其管理或者聯系的各類主體的主要經營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指導督促用人單位對其從業人員開展法制教育。第十六條公安、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訪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對流動人員、進城務工人員、失業人員、上訪人員等管理和服務對象的法制宣傳教育,引導其學法守法,提高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第十七條監獄、勞教所、看守所、社區矯正機構、拘留所、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將法制宣傳教育列入服刑人員、勞動教養人員、社區矯正人員、行政拘留人員、吸毒人員的教育改造計劃並組織實施。第十八條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等組織應當根據各自工作范圍和工作特點,普及相關法律知識,維護職工、青少年、婦女兒童、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第十九條蘇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宣傳與基層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引導群眾依法維護權益、表達訴求、化解糾紛,提高群眾參與基層自治和社會管理活動的意識和能力。

『柒』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法制宣傳教育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推進全社會民主法治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法制宣傳教育,是指通過多種形式向全社會普及憲法、法律和法規知識,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培養公民學法、守法和用法行為習慣,推進國家機關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依法辦事、依法經營、依法維權的社會活動。第三條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適用本條例。第四條法制宣傳教育實行全面規劃、統一領導,單位組織實施、公民廣泛參與、司法行政部門監督檢查的組織形式;堅持經常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推進法治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活動。第五條縣級以上法制宣傳教育領導機構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具體工作由各級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相關工作。第六條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確定機構或者人員負責,並納入年終考核。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確定人均經費標准,並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逐步提高。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提供經費保障。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在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履行下列職責:

(一)執行有關法制宣傳教育的法律、法規、決議、決定;

(二)制定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並向社會公布;

(三)組織、指導、協調和檢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四)組織、指導法制宣傳教育考試、考核;

(五)組織培訓法制宣傳教育人員;

(六)總結推廣法制宣傳教育經驗;

(七)編印、翻譯法制宣傳教育教材、資料;

(八)其他法制宣傳教育事項。第九條公民應當接受法制宣傳教育,自覺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治意識、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依法行使公民權利,履行公民義務。第十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建立和完善學法制度和法治講座、法律培訓、法律知識年度考試考核等制度。

各級幹部應當帶頭學法、守法和用法,自覺維護法律尊嚴,增強依法管理的素質和能力,其法律知識水平和依法辦事能力應當納入考核內容。第十一條各級行政學院和相關培訓機構應當將公共法律知識和履行職責的法律知識列入培訓課程,有計劃地對國家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學習培訓的考核情況應當列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第十二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政府法制機構應當根據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有關規定,依照法定職責許可權和程序,協調、推進公務員錄用前法律知識測試和公務員法制宣傳教育的制度建設。第十三條司法機關和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加強對司法人員和行政執法人員的法制教育,規范執法行為,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並結合司法和行政執法活動向社會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第十四條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組織各級各類學校根據教學大綱和教育特點,保障法制宣傳教育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同步落實。

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應當聘請具有法律知識和法制工作經驗的人員兼任法制副校長,協助學校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第十五條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經濟與信息化、中小企業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個體工商戶進行法制宣傳教育與培訓,增強其誠信守法、依法經營、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第十六條公安、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行政部門應當開展對流動人口、失業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其學法、守法和用法,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第十七條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行政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加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法制宣傳教育作品的製作、編譯工作。

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大眾傳媒和文藝團體應當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豐富法制宣傳教育形式,開辦法制宣傳教育欄目,開展法制文藝活動,刊播法制宣傳教育公益廣告,普及法律知識,宣傳法治精神。

『捌』 遼寧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使法制宣傳教育規范化、制度化,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全面推進各項事業的依法治理,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和公民,均適用本條例。第三條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應當接受法律宣傳教育。
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是:擔任縣、處級以上職務的國家工作人員,司法人員,行政執法人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青少年。第四條法制宣傳教育實行與法制實踐相結合,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法制宣傳教育的基本任務:
(一)普及憲法和法律、法規的基本知識,使廣大公民知法、懂法、用法、守法,依法行使公民的的權利,履行公民的義務;
(二)增強擔任各級領導職務的國家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使其熟悉和掌握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依法決策、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的水平;
(三)提高司法人員、行政執法人員的法律素質,使其忠實於憲法和法律,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四)使企業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人員熟悉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依法經營、依法管理;
(五)使青少年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識,培養具有法制觀念的公民。第二章組織與管理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司法行政部門是法制宣傳教育的主管機關。第七條法制宣傳教育的主管機關的主要職責:
(一)制定本行政區的法制宣傳教育的規劃和年度計劃;
(二)指導、協調和監督、檢查本行政區域內的各部門、各單位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三)組織法律培訓、考試和頒發證書;
(四)組織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檢查、驗收;
(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調查研究;
(六)辦理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其他事項。第八條國家機關各部門和各單位,應當根據法制宣傳教育的主管機關提出的法制宣傳教育的規劃、年度計劃和工作要求,制定出本部門、本單位的實施法制宣傳教育的工作責任制,並負責組織落實。
鄉鎮、街道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應當明確職責部門。第九條法制宣傳教材,由省級法制宣傳教育的主管機關負責組織編印。第十條市、不設區的市、縣、區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驗收標准,由省級法制宣傳教育的主管機關負責制定;鄉鎮、街道、村、居民委員會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驗收標准,由設區的市的法制宣傳教育的主管機關負責制定。第十一條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檢查、驗收,由本級法制宣傳教育的主管機關和業務主管部門負責。第三章社會責任第十二條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向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公民,進行法制宣傳教育,依法履行法制宣傳教育的社會責任。第十三條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在司法活動和行政執法中宣傳法律知識。第十四條教育部門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列入教學計劃;大專院校、中學、小學應當開設法制教育課。
各級各類幹部學校應將法制宣傳教育做為幹部教育的必修課程。第十五條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部門,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列入重要工作內容,充分發揮大眾傳播媒介的重要作用,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第十六條經濟管理部門,負責組織所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律知識培訓。第十七條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責向私營企業經營者和個體工商戶進行經常性的法制宣傳教育,開展必要的法律知識培訓。第十八條公安、勞動部門,應當根據自己的職責和不同的對象,做好重點人口、流動人口和待業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第十九條工會、共青團、婦聯,應當根據自身的工作特點,做好有針對性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第二十條各社會團體應當積極配合國家機關,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第二十一條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多種形式,向村民居民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第四章保障與監督第二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國家法律宣傳教育規劃的完成。第二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法制宣傳教育經費予以保證。
各部門、各單位的法制宣傳教育經費,由本部門、本單位予以保證。

熱點內容
河南電視台法治頻道記者 發布:2025-02-01 10:51:14 瀏覽:82
猇亭區法院 發布:2025-02-01 10:37:55 瀏覽:948
律師樓備案 發布:2025-02-01 10:37:54 瀏覽:522
巨鹿法院迫賣 發布:2025-02-01 10:36:25 瀏覽:790
童裝店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1 10:02:53 瀏覽:693
六安工傷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2-01 09:44:30 瀏覽:159
河南項城法律咨詢中心 發布:2025-02-01 09:42:55 瀏覽:713
堅決司法為民 發布:2025-02-01 09:25:50 瀏覽:104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白鴿四 發布:2025-02-01 09:02:24 瀏覽:231
醫療事故責任糾紛相關法律 發布:2025-02-01 08:13:36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