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戶籍管理條例
Ⅰ 結婚後妻子是農業戶口丈夫是非農業,戶口遷到那裡
戶口辦理遷移後,原屬於農業戶口的自動農轉非(在辦理戶口遷移時,遷移證上註明:農遷非),如今的戶政規定:只能非遷非和農遷非,不能辦理農遷農和非遷農。
所以,你老婆將戶口遷至你處時只能是非農業戶口。
Ⅱ 孩子出生證明上不和父母姓,跟爺爺姓,能上戶口嗎
上戶口可以跟爺爺姓
《江西省戶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四十條 公民申報戶口登記的姓名,應當使用規范漢字。公民可以隨父姓或者隨母姓,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性之外選取姓氏:
(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
(三)有不違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
而根據網路的解釋,直系血親,是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緣關系的親屬,具有生與被生關系。直系血親的直接血緣關系,是指出生關系。包括生出自己的長輩(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長輩)和自己生出來的晚輩(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輩)。
所以孩子跟爺爺姓,符合江西省戶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四十條的第一種情形,故可以用爺爺的姓來上戶口。
(2)江西戶籍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江西省戶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四十三條 申報戶口登記的出生日期應按照公歷,用阿拉伯數字填寫嬰兒出生的具體時間(具體到時、分)。
《江西省戶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四十五條 申報戶口登記的籍貫,應填寫嬰兒祖父的戶口登記地;不能確定祖父戶口登記地的,隨父親的籍貫確定;不能確定父親籍貫的填寫嬰兒出生地。
《江西省戶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九條 嬰兒(包括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出生的嬰兒)出生後應在一個月內,持以下證明材料向嬰兒父親或母親常住戶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報出生登記:
(一)《出生醫學證明》;
(二)父母一方的居民戶口簿;
(三)父母的《結婚證》(非婚生育的提供非婚生育說明);
(四)申請隨父落戶的非婚生育人員,需同時提供具有資質的鑒定機構出具的親子鑒定證明;
Ⅲ 省級的戶籍管理條例中對變更姓名的限制侵犯了公民的姓名權嗎
一、《民法通則》
1986年4月12日,六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我國的《民法通則》是僅次於《憲法》的法律,在理論上即使公安部的《姓名登記條例》也不能與其沖突。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第一款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1958年1月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管理條例》第七條規定:嬰兒出生後一個月以內,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向嬰兒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出生登記。
第十八條規定:公民變更姓名,依照下列規定辦理:
1.未滿十八周歲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養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2.十八周歲以上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第二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或者追究刑事責任:
1.不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申報戶口的;
2.假報戶口的;
3.偽造、塗改、轉讓、出借、出賣戶口證件的;
4.冒名頂替他人戶口的;
5.旅店管理人不按照規定辦理旅客登記的。
三、《姓名等級條例(初稿)》
公安部2007年6月出台了《姓名等級條例(初稿)》,已由公安部研究起草完成,並下發各地公安機關組織研修。公安部相關業務部門人士稱,「條例」還在研究過程中,現在只是個初稿。《條例》共分六章,四十一條款。
四、《人名規范用字表》
《人名規范用字表》規定,取名用字有限制,我國新生兒的取名用字將在8000個規範字中選取。曾被廢除但人們仍在大量使用、禁而不止的51個異體字被「釋放」並恢復使用。恢復異體字是尊重社會習慣,方便人們用字需要,字表將《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51個異體字收入表中,主要用作人名地名。
五、關於姓名權損害賠償責任的司法解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的司法解釋,姓名權受損害的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撫慰金。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姓名權受害人有權:
1. 要求停止侵害。
2.要求回復名譽。
3.要求消除影響。
4.要求賠禮道歉。
Ⅳ 江西樂平市怎麼填戶籍
戶籍一般填寫戶口本上的家庭住址
戶籍所在地,按照戶口登記管理條例,公民填寫戶籍所在地,應該填寫到戶籍管理機關所在地,即城市戶口的應該填**省**市(縣)**區;農村戶口的應該填**省**縣**鄉。一般在填寫戶籍所在地時,只填寫到縣就可以了,即**省**縣(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第六條:公民應當在經常居住的地方登記為常住人口,一個公民只能在一個地方登記為常住人口。
Ⅳ 關於戶口遷移問題
根據《江西省戶籍管理條例》第3條:夫妻投靠落戶:憑結婚證明,當事人《戶口簿》,投靠方《戶籍證明》。
辦理方法:遷出憑《戶口簿》和擬遷入地公安機關開具的《准予遷入證明》;遷入憑遷出地開出的《戶口遷移證》和擬遷入地公安機關開具的《准予遷入證明》。
Ⅵ 江西有規定一定要上環才給小孩辦戶口嗎
國策是沒有這樣規定的,但各地為了能把計生政策實施,有些變通也是存在的。但一般上戶口和上環不掛鉤,如果不是超生的,應是帶著出生證明和當地計生辦的證明,是可以上戶口的。
Ⅶ 江西省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保障流動人口合法權益,規范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流動人口的居住管理、權益保障和公共服務,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流動人口,是指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進入本省和在本省行政區域內跨市、縣居住的人員。第三條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流動人口應當遵守法律,依法履行義務。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工作的領導,將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工作所需經費。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做好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的相關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資源整合、集中管理、互聯互通的原則,組織有關部門逐步建立流動人口綜合信息系統,實現政府部門之間信息共享,方便流動人口辦理有關就業、就學、經營、社會保障等事務。第六條公安機關負責流動人口的居住登記、居住證的製作、發放和管理工作。
發展和改革、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人口和計劃生育、工商、稅務、民政、衛生、教育、司法行政、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的相關工作。
鄉鎮及街道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其他組織,應當協助做好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的相關工作。第七條流動人口應當按照國家和本辦法規定,辦理居住登記。
流動人口辦理居住登記,應當出示有效身份證件或者身份證明;流動人口是育齡婦女的,還需提供戶口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出具的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第八條流動人口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居住登記,並由登記責任人或者單位在登記後三個工作日內,向當地公安機關或者通過鄉鎮、街道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向公安機關申報:
(一)流動人口租住房屋的,由房屋出租人在流動人口入住時進行登記;
(二)流動人口就業並由用人單位提供住所的,由用人單位在流動人口受聘時進行登記;
(三)其他十六周歲以上的流動人口,由提供住宿的單位、個人在流動人口入住時進行登記。
房屋出租人向流動人口出租房屋,應當簽訂房屋租賃合同,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規定向房產管理部門辦理備案手續。
居住在具有本地戶籍的親屬家中的流動人口,居住時間在十五日以下的,可以不辦理居住登記。第九條居住在賓館、酒店、旅店、招待所以及可供住宿的其他經營性服務場所的流動人口,由經營單位按照《江西省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住宿登記。第十條在學校、民辦高等教育機構、培訓機構寄宿就學或者培訓的人員,由學校、民辦高等教育機構、培訓機構在其入學時進行登記。
公安、民政、城管和其他有關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發現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應當告知或者引導其向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站求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站負責對求助的流浪乞討人員進行登記。
在醫院住院就醫的人員,由醫院按照患者住院管理相關規定負責登記。
上述人員不再需要向公安機關申報居住登記。第十一條物業服務單位以及從事房屋租賃、職業介紹的中介機構應當配合公安機關和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開展流動人口信息的採集、報送等服務管理工作。第十二條擬在居住地居住三十日以上,已滿十六周歲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流動人口,可以向居住地公安機關或者鄉鎮、街道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申領《江西省流動人口居住證》(以下簡稱「居住證」):
(一)已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
(二)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取得營業執照的;
(三)已在居住地購買房屋的;
(四)符合居住地落戶條件,但本人尚未辦理戶口遷移手續的。
流動人口申領居住證,應當如實填寫《流動人口居住登記表》,並出示有效身份證件、居住證明和相關材料。
居住證的有效期限為六個月至三年,具體期限根據流動人口擬居住時間確定。第十三條鄉鎮、街道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對收到的流動人口申領居住證的材料,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送交當地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接到流動人口申領居住證的材料後,對材料齊全的,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核發居住證;對材料不齊全的,應當一次性告知其應當提交的材料;對不符合申領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申領人,並說明理由。
Ⅷ 江西省戶口登記條例什麼時候會實施
我國有戶籍管理登記,一直沿用以前的政策,因此,在國家沒有出台戶籍法之前,江西省的戶口登記條例不會批准實施。
Ⅸ 江西省非農業戶口轉農業戶口有什麼政策和規定
江西省公安廳於2012年11月下發了《江西省常住戶口登記管理規定》(試行),規定中第五章第六十六條對未就業畢業生戶口的辦理作出了明確規定,「對入學前為農村戶口的大中專院校應屆畢業生,尚未就業的,畢業兩年內,可將戶口遷回入學前戶口所在地,並根據本人意願恢復農業戶口」。
非轉農一般需要如下材料:
1、本人申請、戶口簿、身份證原件,復印件(派出所加蓋戶口專用章)
2、村證明、申請人、長期居住在本轄區從事農業生產,有土地承包合同、宅基地證書、同意申請人非農業轉為農業戶口。
3、土地承包書,宅基地證書原件和復印件(復印件加蓋發證單位公章)。
4、鎮政府同意申請人非農業戶口轉為農業戶口的證明。
5、派出所轄區民警的調查報告,填寫非轉農審批表,所長審批後報縣局審批後辦理。
註:戶口性質只能更改一次。即非農業戶口轉為農業戶口後,今後不在更改戶口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