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法規案例分析武漢東湖
A. 求建築法規案例分析題
案例1 某工程合同規定2007.10.30竣工,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先後因下列原因導致關鍵線路中的工程延誤93天. (1)2007.5.10-5.19日,因設計變更等候圖紙停工10天 (2)2007.5.15-5.25日,因正常陰雨氣候影響施工質量,監理工程師下令停工11天 (3)2007.5.20-7.20日,因承包商設備故障而停工61天 (4)2007.7.15-7.25日.發生了合同規定的不可抗力事件而停工11天. 問題:1)承包商應要求工期延長索賠多少天?為什麼? 2)監理工程師應批准承包商展延工期多少天?為什麼? 3)如果業主仍要求承包商在原定的工期內竣工,監理工程師應如何處理?答案因設計變更等候圖紙停工10天 監理工程師下令停工11天 不可抗力事件停工11天 總計32天 以上32天可在工期中順延,在合同約定中,這屬於甲方(業主)的責任范圍;而承包商(乙方)由於自己設備故障而停工的61天,屬於乙方責任范圍,無工期順延理由。 合同規定2007.10.30竣工,承包商只能在此日期順延32天交工,否則,即為違約,應按合同約定中的處罰條款執行。
B. 建築法規案例分析提
(1)不合法。丙的行為屬於非法轉包行為,丁作為分包單位,將工程再分包版給沒有資質的農民施工隊,屬權違法分包行為。
(2)丁施工的工程質量有問題,給甲帶來了損失,乙和丁應對工程質量問題向承擔連帶責任。因為乙作為該工程的總承包單位與丁之間是總包與分包的關系,根據《合同法》與《建築法》的規定,總包單位依法將建設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分包單位應當按照分包合同的約定對其分包工程的質量向總承包單位負責,總承包單位與分包單位對分包的工程質量承擔連帶責任。
(3)違法分包行為為主要有:
1)總承包單位將建設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
2)建設工程總承包合同中未約定,又未經建設單位認可,承包單位將其承包的部分建設工程交由其它單位完成的;
3)施工總承包單位將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分包給其它單位的;
4)分包單位將其分包的建設工程再分包的。
C. 建設法規案例分析(急)
你好,首先,該住宅建築在報批規劃時規劃部門對此有一定的層高限制,以及其版他限制權,如外觀風格等。其次,房屋建築工程在設計時均有結構設計,其承載力均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如加蓋一層會涉及到安全問題(因為頂層的樓面實際為屋面,其承載力設計與樓面不同)。最後,我國建設工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更改原有建築設計方案需經原設計單位重新設計並交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後方可施工,加蓋樓層實際屬於違章建築。
D. 建築工程法規:案例分析~~
1
15×20%=3萬
2、A單位不履行勘察合同,屬違約行為;C單位應維護他人的勘察成果和設計文件,不得擅自轉讓給第三方,也不得用於合同以外的項目。而C單位將他人的勘察報告擅自提供給A單位,並用於合同外項目,這種作法是錯誤的。委託方A單位不履行勘察合同,無權要求返還定金。
3、若勘察合同繼續履行,B單位完成勘察任務。對於因勘察質量低劣造成的損失,應視造成損失的大小,減收或免收勘察費。
4、D單位應在出現軟弱地基後,及時以書面形式通知A單位,同時提出處置方案或請求A單位組織勘察、設計單位共同制定處理方案,並於28天內就延誤的工期和因此發生的經濟損失,向A單位代表提出索賠意向通知,在隨後的28天內提出索賠報告及有關資料。A單位應於28天內答復,或要求D單位進一步補充索賠理由和證據,逾期不作答復,視為默認。由於變更計劃,提供的資料不準確而造成施工方的窩工、停工,委託方A單位應按施工方D單位實際消耗的工作量增付費用。因此,A單位應承擔地基處理所需的20萬元,順延工期20天。
E. 建設法規案例分析,求大神解答
本案中,原被告雙方對「房屋必須經竣工驗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這一點並沒有異議。爭議的焦點在於:是取得了《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就可以交付使用了,還是必須取得《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證》後才能交付使用;更進一步說,房屋竣工驗收合格到底誰說了算,是開發商還是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機構。
事實上,建築工程竣工驗收制度在2000年初隨著國務院《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發生了很大變化。2000年1月10日《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前,建設工程的竣工驗收是由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組織實施的,驗收合格的標志是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出具的《單位工程質量等級評定證書》,如果該證書評定的等級為合格或優良,則房屋具備交付使用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建築工程竣工驗收是否合格由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機構一家說了算。《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後,組織竣工驗收的責任(權利)落到了建設單位(即開發商)的頭上。該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建設單位收到建設工程竣工報告(建設工程竣工報告由施工單位提供——筆者注)後,應當組織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有關單位進行竣工驗收。建設工程經驗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這條規定的組織驗收單位與以前規定的完全不同,建設單位而不是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或其他單位,可以而且「應當」組織相關單位進行竣工驗收。這一規定實施後,在實際竣工驗收工作中,開發商的意志起了很大的主導作用,開發商取得竣工驗收報告比以前容易得多。有些人一方面對法律的這種變動不了解,另一方面在習慣上認為房屋竣工驗收是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事,只有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出具的驗收合格證明才是最權威的,開發商無權組織驗收,開發商的驗收報告不可信,因此產生糾紛。
另外,《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還規定了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制度,這也使一些人,象本案中的趙先生,對工程竣工驗收的效果產生了誤解,認為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必須經過備案後才算有效,房屋才能交付使用。該條例第四十九條規定:建設單位應當自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15日內,將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和規劃、公安消防、環保等部門出具的認可文件或者准許使用文件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備案。其實,這種備案制度的作用在於對建築工程竣工驗收工作進行監督,而不是重新做一次權威的竣工驗收報告,也不是對竣工驗收報告進行批准。而且,該條例第四十九條還規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發現建設單位在竣工驗收過程中有違反國家有關建設工程管理規定行為的,責令停止使用,重新組織竣工驗收。這一規定在說明建築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制度的作用的同時,也再一次表明了在竣工驗收合格後備案之前房屋就可以交付使用了,否則就沒有「責令停止使用」一說。
綜上所述,取得《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證》不是房屋交付使用的前提,只要建設單位(開發商)組織了竣工驗收並且取得了合格的《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就滿足了將房屋交付使用的條件。但是房屋竣工驗收合格也不是開發商一家說了算,還必須經過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備案,如果在備案時發現了在驗收過程中的不法行為,驗收報告就要作廢,並停止將房屋交付使用,重新組織驗收,責任單位還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具體到本案中,開發商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通知了趙先生辦理收屋手續,並在之前已經依法進行了竣工驗收取得了合格的《工程竣工驗收報告》,符合交付使用的條件,開發商不應承擔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
F. 建築法規 案例分析 求助啊
第一、施工時間太長了吧!88年至00年,12年?
第二、工程總造價98.9萬元,原告在工程未完工的情況下給被告101.6萬元,有病?
第三、被告資質不合格,怎麼報建的啊?
第四、未完工程折價為111.7萬元,是已建部分,還是該工程的未建部分?
第五、折價後有111.7萬元,怎麼也比總造價98.9萬元高,我就納悶了!
G. 建築法規案例分析
1、總包合同有效,分包合同無效(分包量超過50%)
2、不完備,分包合同無效
3、分包合同無效,市政公司按實對某鄉建築工程隊已完工程進行補償
H. 建築法規案情分析
我說一下處理此種工程延期的幾點答案要點,論文你自己寫。
1、因設計變更等候圖紙,屬於業主應該承擔的責任,工期可以順延,且承包商可以進行費用索賠,包括誤工損失。
2、正常陰雨天氣,影響施工質量,監理要求停工11天,應屬於承包方應該承擔的責任,工期不予順延。當然,監理下令停工,可以商榷。因為如果承包方採取了保證工程質量的措施,也可施工。
3、承包商設備故障,屬於承包方責任,工期不予順延。
4、不可抗力的發生,工期可以順延,但承包方造成的損失自負。
5、業主要求在原定的工期內竣工,監理應督促施工單位報可行的趕工措施,趕工費用由業主承擔,但是要分清楚趕工的工期,應為:11+11=22天。就是說,業主只承擔22天的趕工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