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2016新殯葬管理條例

2016新殯葬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11 22:46:38

A. 殯葬管理條例新規

法律分析: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條例。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法律依據:《殯葬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第四條 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B. 哈爾濱市殯葬管理條例(2016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殯葬管理,改革喪葬習俗,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結合我市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第三條殯葬管理,應當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殯葬事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合理安排殯葬設施建設用地和資金,適應殯葬改革的需要。第五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做好殯葬改革的宣傳教育工作。

廣播電台、電視台、報社等新聞單位,有義務進行殯葬改革宣傳教育。第六條市民政部門主管全市殯葬管理工作。

區、縣(市)民政部門依據職責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的殯葬管理工作。

城市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本轄區殯葬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衛生、城鄉規劃、城鄉建設、國土資源、城市管理、價格、民族宗教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民政部門做好殯葬管理工作。第二章喪葬管理第七條本市公民死亡和外地公民在本市死亡,遺體應當就近火化。第八條辦理遺體火化手續,應當憑下列證件:

(一)正常死亡的,憑公安部門或者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指定醫療機構的證明;

(二)非正常死亡和無名屍體,憑縣級以上公安部門的證明;

(三)外國人死亡,憑本條第(一)或者第(二)項證明和死者家屬或者所屬國大使館、領事館的書面申請。第九條應當火化的遺體,由殯儀服務單位負責運送。偏遠郊區和特殊情況除外。

外地公民在本市死亡需要將遺體運往戶籍所在地火化的,應當由殯儀專用車輛運送。第十條遺體火化後,提倡不保留骨灰。保留骨灰的,可寄存在殯儀館骨灰堂或者在公墓、公益性墓地採取以樹代墓等多種形式安葬。第十一條允許土葬的公民死亡後,凡本人生前留有遺囑或者家屬自願實行火化的,任何人不得干涉。第十二條市、縣(市)應當逐步建立本轄區的殯儀服務中心。

殯儀服務中心應當對遺體運送、防腐、整容、火化等提供服務,實行規范化、科學化管理。第三章喪事管理第十三條辦理喪事提倡節儉、文明,不得妨礙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污染環境衛生,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第十四條信教群眾辦理喪事舉行的宗教儀式,應當在經批準的宗教活動場所內進行。第十五條禁止在喪事活動中擺放、焚燒冥幣和紙人、紙馬(牛)等扎糊的封建迷信喪葬用品,或者從事扮巫婆、神漢等封建迷信活動。

禁止在城鎮街道燒紙、焚燒遺物或者拋撒紙錢。第十六條禁止在城鎮街道或者其他公共場所停放遺體、搭設靈棚。第十七條殯儀專用車輛,應當按照約定的時間、地點運送。

對殯儀專用車輛和用具應當定期進行消毒,保持衛生,防止疾病傳染。第十八條殯儀服務單位收取殯儀服務費用,應當按照省、市價格部門批準的價格標准執行,並明碼標價。

殯儀服務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實行規范化文明服務,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要或者收受財物。第十九條死者家屬或者單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向市或者縣(市)殯葬管理機構投訴,接受投訴的機構應當及時受理,認真查處。第四章墓地管理第二十條建立公墓,應當經市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報省民政部門審批。

在縣(市)建立公墓,經縣(市)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依據本條前款規定履行審批手續。

在本市城市規劃控制區外設置公益性墓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同意、區民政部門審核後,報市民政部門審批;在縣(市)設置公益性墓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報縣(市)民政部門審批,並報市民政部門備案。第二十一條公墓經營單位應當加強墓地的綠化、美化建設,創造整潔優美的環境。第二十二條禁止在下列區域興建公墓或者設置公益性墓地:

(一)耕地、林地;

(二)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和經濟開發區;

(三)距水庫、河流堤壩和水源保護區3000米以內;

(四)距鐵路和公路主幹線兩側各1000米以內;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區域。

C. 太原市殯葬管理辦法(2016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凡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殯葬活動均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殯葬管理應堅持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第四條市民政部門主管全市殯葬管理工作。
市殯葬管理機構具體負責殯葬管理的日常工作。
縣(市、區)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承辦殯葬管理工作的有關事宜。
居、村民委員會協助民政部門做好殯葬管理工作。
公安、國土、衛生、規劃、環保、民族宗教、物價、工商等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協同民政部門做好殯葬管理工作。第五條實行火葬的地區,由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見,按國家的有關規定報批劃定。第二章火葬管理第六條凡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內死亡的人員,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均應當實行火葬。
法律、法規允許土葬的死亡人員,凡本人生前留有遺囑或者家屬自願實行火葬的,應當給予支持。
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願改革喪葬習俗的,他人不得干涉。第七條應當實行火葬的死亡人員,禁止土葬。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為土葬提供棺木、車輛、墓穴和其他方便。第八條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內死亡的人員,應當由殯儀館收運暫放。醫院或者親屬一般應當在死者死亡後立即通知殯儀館拉運屍體。殯儀車應當按通知的時間、地點及時拉運。屍體暫放時間一般不得超過七日。
在公共場所停放屍體或者因停放屍體影響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秩序,不聽勸阻的,由公安機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作出處罰決定。第九條火化遺體必須憑公安部門或者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證明。
應實行火葬的非正常死亡人員,經公安或者司法部門檢驗作出結論後,應當在七日內火化。
遇有死因未定、身份不明或者其他情況需要復驗的,應當保存屍體。對排除刑事案件致死的未知名屍體,由處置單位製作證明材料並登發啟示或者公示,三十日內仍無人認領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具證明材料,書面通知殯儀館火化屍體。火化後骨灰三個月內無人認領的,由殯儀館自行處理。
患甲類傳染病死亡的,其親屬或者所在單位應當立即報告殯葬管理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按照規定立即消毒,並在二十四小時內將遺體火化。
醫療教學、科研等單位需要利用遺體進行教學、科研的,由使用遺體的單位與死者家屬商定後,到市民政部門辦理運屍手續。保留遺體所需費用,由要求保留者承擔。第十條在實行火葬地區內的醫院要嚴格管理屍體,禁止外運土葬。屍體運出醫院時,須查驗民政主管部門出具的《運屍火化證》,方可放行。第十一條運送屍體(包括嬰幼兒屍體)必須使用殯葬車。使用其他車輛運送的,須經民政主管部門批准。第十二條屍體火化後,提倡不留骨灰。保留骨灰的可在陵園、殯儀館、鄉(鎮)骨灰堂安放,也可安葬在經營性骨灰公墓。第十三條建立殯儀館、火葬場應當根據省民政主管部門的布局規劃,由縣級人民政府和市民政主管部門提出方案,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建立殯儀服務站、骨灰堂,由縣級人民政府和市民政主管部門審批。
建立經營性公墓,經縣人民政府和市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民政主管部門審批。第十四條遺體的運送、防腐、整容存放、火化等,一律由殯儀館等殯儀服務單位承辦,未經市民政主管部門批准,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經營性殯儀服務業務。第三章土葬管理第十五條在暫不實行火葬的地區,可以以村為單位建立公益性公墓,安葬本村死亡村民,但不得對外經營。
建立公益性公墓,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門批准。
禁止恢復和建立宗族墓地。第十六條火葬區允許土葬的少數民族公民死亡後,應當到當地民政和民族宗教主管部門指定的地點埋葬。
運送前款人員屍體的,應當到市民政主管部門辦理《土葬運屍證》,方可運屍安葬。第十七條禁止在耕地、林地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水源保護區、鐵路、公路主要干線兩側葬墳。
上述區域內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墓予以保留外,其餘由鄉(鎮)人民政府作出規劃,限期遷入公益性公墓或者深埋不留墳頭。

D. 中國最新的殯葬管理條例,求助

殯葬管理條例全文(2016最新版本)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殯葬設施管理
第三章 遺體處理和喪事活動管理
第四章 殯葬設備和殯葬用品管理
第五章 罰則
第六章 附則
(1997年7月11日國務院第60次常務會議通過1997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25號發布根據2012年11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28號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第三條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第四條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第六條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願改革喪葬習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二章 殯葬設施管理
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殯葬工作規劃和殯葬需要,提出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公墓、殯儀服務站等殯葬設施的數量、布局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第八條建設殯儀館、火葬場,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建設殯儀服務站、骨灰堂,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批;建設公墓,經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利用外資建設殯葬設施,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審批。
農村為村民設置公益性墓地,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
第十條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四)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應當限期遷移或者深埋,不留墳頭。
第十一條嚴格限制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按照規劃允許土葬或者允許埋葬骨灰的,埋葬遺體或者埋葬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節約土地、不佔耕地的原則規定。
第十二條殯葬服務單位應當加強對殯葬服務設施的管理,更新、改造陳舊的火化設備,防止污染環境。
殯儀服務人員應當遵守操作規程和職業道德,實行規范化的文明服務,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
第三章 遺體處理和喪事活動管理
第十三條遺體處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運輸遺體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確保衛生,防止污染環境;
(二)火化遺體必須憑公安機關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證明。
第十四條辦理喪事活動,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五條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禁止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
第四章 殯葬設備和殯葬用品管理
第十六條火化機、運屍車、屍體冷藏櫃等殯葬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禁止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
第十七條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禁止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出售棺材等土葬用品。
第五章 罰則
第十八條未經批准,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十九條墓穴佔地面積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條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E. 黑龍江省殯葬管理規定(2016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規范喪事活動,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殯葬活動和殯葬管理工作。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殯葬工作的領導,把殯葬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合理安排殯葬設施用地和資金,保障殯葬改革的需要和殯葬事業的發展。第四條各級民政部門是殯葬管理的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各殯葬管理機構(含殯葬管理處、所)在同級民政部門領導下,負責殯葬管理的日常工作。第五條各級公安、工商、土地、衛生計生、物價、建設、民族、宗教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共同做好殯葬管理工作。第六條殯葬管理工作堅持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的方針。第七條凡建有殯儀館的縣(市)均為火葬區;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且未建有殯儀館的縣(市)為暫緩火葬區。
火葬區和暫緩火葬區的劃定,由所在縣(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見,經市人民政府(行署)審核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第八條殯葬管理人員應當持證上崗,秉公辦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礙殯葬管理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第二章殯葬設施管理第九條省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殯葬管理的需要,制定全省殯儀館、骨灰堂、殯儀服務站、公墓等殯葬設施的規劃,經省發展和改革部門審核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各地新建殯葬設施,應當在全省殯葬設施規劃內進行。第十條縣(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新建、擴建、改建殯儀館、骨灰堂、殯儀服務站、公墓等殯葬設施納入城鄉基本建設計劃。第十一條殯葬設施的建立按下列程序報批:
(一)建立殯儀館由縣(市)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並報省民政部門備案;
(二)建立骨灰堂、殯儀服務站由縣(市)民政部門審批,並報市(行署)民政部門備案;
(三)建立經營性公墓由省民政部門審批;
(四)距殯儀館較遠、交通不便的鄉(鎮)建立的農村公益性骨灰堂,由鄉(鎮)人民政府提出方案,報縣(市)民政部門批准,並報市(行署)民政部門備案;
(五)暫緩火葬區建立公益性公墓,由鄉(鎮)人民政府提出方案,報縣(市)民政部門批准,並報市(行署)民政部門備案。
申辦殯葬設施在履行前款程序後,應當到發展和改革、建設、土地、物價等部門辦理相關手續。第十二條殯儀館和公墓應當由縣(市)級以上民政部門的殯葬管理機構管理。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和履行相關手續,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第十三條農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不得對本村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第十四條建立公墓應當利用荒山瘠地,不得佔用耕地和林地。
禁止在文物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鐵路、公路兩側、水源保護區、水庫、河流堤壩保護范圍以及城市規劃的特殊地區興建墳墓。第十五條火葬區內禁止建立骨灰墳墓。第十六條實行土葬的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應當在當地政府指定的墓地入葬。對自願實行火葬的應當給予鼓勵和支持,任何人不得干涉。第十七條公墓中安葬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不得超過1平方米。
暫緩火葬區埋葬遺體的單人墓穴,佔地面積不得超過4平方米,雙人合葬墓穴不得超過6平方米。第十八條禁止在公墓內構建迷信設施和搞封建迷信活動;禁止利用墓穴、塔陵骨灰存放格位進行傳銷、預售、炒買炒賣等不正當營銷活動。第十九條墓穴和塔陵骨灰存放格位的使用周期最長為20年。超過20年需繼續使用的,應當重新辦理手續。第三章殯葬管理第二十條火葬區內死亡者的遺體,除第十七條規定的少數民族外,一律實行火化,嚴禁土葬。第二十一條正常死亡者的遺體火化,應當持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或者街道辦事處、村民委員會出具的死亡證明。
非正常死亡者的遺體火化,應當持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具的死亡證明。第二十二條火葬區內死亡者遺體應當堅持就地、就近、方便的原則火化。因特殊情況需運往外地火化的,應當到當地殯葬管理機構辦理運屍手續。

F. 殯葬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第三條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第四條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第五條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第六條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願改革喪葬習俗的,他人不得干涉。第二章殯葬設施管理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殯葬工作規劃和殯葬需要,提出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公墓、殯儀服務站等殯葬設施的數量、布局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第八條建設殯儀館、火葬場,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建設殯儀服務站、骨灰堂,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批;建設公墓,經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利用外資建設殯葬設施,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審批。
農村為村民設置公益性墓地,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第十條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四)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應當限期遷移或者深埋,不留墳頭。第十一條嚴格限制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按照規劃允許土葬或者允許埋葬骨灰的,埋葬遺體或者埋葬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節約土地、不佔耕地的原則規定。第十二條殯葬服務單位應當加強對殯葬服務設施的管理,更新、改造陳舊的火化設備,防止污染環境。
殯儀服務人員應當遵守操作規程和職業道德,實行規范化的文明服務,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第三章遺體處理和喪事活動管理第十三條遺體處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運輸遺體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確保衛生,防止污染環境;
(二)火化遺體必須憑公安機關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證明。第十四條辦理喪事活動,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第十五條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禁止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第四章殯葬設備和殯葬用品管理第十六條火化機、運屍車、屍體冷藏櫃等殯葬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禁止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第十七條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禁止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出售棺材等土葬用品。第五章罰則第十八條未經批准,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第十九條墓穴佔地面積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G. 殯葬有什麼新規定

法律分析:一,凡是購買墓地必須有火化證明。

二, 墓地不是永久,20年一個周期。

三, 殯儀館國家所有,任何人不得承包.

四,不滿足火化條件可以土葬。

法律依據:《殯葬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第四條 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 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第六條 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願改革喪葬習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H. 最新喪葬法律規定

最新喪葬法律規定,建設殯儀館、火葬場,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建設殯儀服務站、骨灰堂,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批;建設公墓,經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利用外資建設殯葬設施,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審批。
《殯葬管理條例》
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殯葬工作規劃和殯葬需要,提出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公墓、殯儀服務站等殯葬設施的數量、布局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第八條建設殯儀館、火葬場,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建設殯儀服務站、骨灰堂,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批;建設公墓,經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利用外資建設殯葬設施,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審批。
農村為村民設置公益性墓地,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

I. 貴陽市殯葬管理辦法(2016)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殯葬管理,規范殯葬服務,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貴州省殯葬管理條例》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殯葬活動及其管理。
革命烈士,少數民族,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台灣同胞,華僑和外國人的殯葬活動及其管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殯葬活動及其管理,應當堅持實行火葬、節約土地、保護環境、文明節儉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殯葬事業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基本殯葬公共服務體系。
殯葬事業發展規劃包括殯葬改革發展目標,火葬場、殯儀館、殯儀服務站、公墓、骨灰堂等殯葬設施的數量、規模和布局,節地生態安葬的規劃、建設、服務和管理,基本殯葬服務保障,殯葬市場的發展以及監督管理等內容。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殯葬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其所屬的殯葬管理機構負責殯葬管理日常工作。
發展改革、公安、財政、工商、城鄉規劃、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林業綠化、衛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城管(綜合執法)、交通運輸、民族宗教、僑務、水務管理和文化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殯葬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六條殯葬行業協會按照章程開展活動,維護行業、會員的合法權益,發揮行業自律作用,提高殯葬行業服務水平,促進殯葬事業健康發展。第七條有關部門和單位,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採取多種形式,積極宣傳殯葬改革,倡導以人為本、生態文明、移風易俗的殯葬新風。第二章殯葬設施規劃、建設和管理第八條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會同市發展改革、國土資源、城鄉規劃、環境保護、林業綠化、水務管理等部門,根據本市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結合人口、土地、交通、環境等因素,制定本市殯葬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第九條設立殯葬設施,應當符合本市殯葬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並且按照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雲岩區、南明區、觀山湖區以外的企業事業單位、鄉(鎮)人民政府、社區服務管理機構和村(居)民委員會在徵得周邊居民同意後,可以利用空閑場地設立公益性、自助式的非營利性治喪活動場所,為單位職工、轄區居民提供集中治喪服務。設立公益性、自助式的非營利性治喪活動場所,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備案。第十條公墓包括城鎮公益性公墓、農村公益性公墓和經營性公墓。
禁止擅自將公益性公墓改變為經營性公墓。第十一條城鎮公益性公墓不以營利為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投資建設,為城鄉居民提供節地生態安葬和小型化墓穴服務。小型化墓穴的用地不超過墓區面積的40%,每個墓穴的佔地面積不超過0.6平方米。
城鎮公益性公墓的收費標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核定,所收費用應當用於公墓建設維護管理。
本條所稱的節地生態安葬,是指採用不佔或者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方式安葬骨灰,包括樹葬、花葬、草坪葬、海(江、河)葬、深埋、撒散、格位存放等。第十二條農村公益性公墓由鄉(鎮)人民政府根據規劃劃定,建設資金採取政府投入、社會捐贈和群眾自籌相結合的方式籌集,為本鄉(鎮)、村居民提供骨灰安葬服務。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轄區內農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設、管理和服務,也可以委託村(居)民委員會或者村(居)民小組開展管理和服務。
農村公益性公墓免費向村民提供墓地,由村民自主選擇節地生態安葬或者自行修建墓穴安葬。自行修建的墓穴佔地面積不超過1平方米。
農村公益性公墓不得提供給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使用。第十三條經營性公墓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資建設,為居民提供骨灰安葬個性化服務。
經營性公墓中用於節地生態安葬的用地應當不少於墓區面積的15%,綠化面積不少於墓園面積的40%。
預售(租)經營性公墓墓位(包括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應當實行實名制。不得出售(租)超面積墓穴,不得炒買炒賣墓位 。
鼓勵經營性公墓建設佔地面積小於國家規定標准或者地面不建墓基、地下不建硬質墓穴,墓碑小型化、微型化的節地生態型墓位。

熱點內容
行政事業單位錄用適用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22 09:14:16 瀏覽:5
法律顧問的崗位職責 發布:2025-02-22 08:38:46 瀏覽:358
公司法律顧問的業績考核方法 發布:2025-02-22 08:34:07 瀏覽:18
中小學教師條例實施意見 發布:2025-02-22 08:17:54 瀏覽:884
出軌納入刑法 發布:2025-02-22 07:23:12 瀏覽:576
陳柏峰法學 發布:2025-02-22 06:18:27 瀏覽:296
租金收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22 05:48:05 瀏覽:858
臨淮司法局 發布:2025-02-22 05:28:47 瀏覽:100
遼寧法律碩士學校 發布:2025-02-22 04:27:47 瀏覽:132
黨委公開網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22 04:26:35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