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農葯國家條例

農葯國家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13 20:27:33

❶ 鄭州市農葯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對農葯生產、經營和使用的監督管理,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畜安全,根據國務院《農葯管理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農葯是指用於以下不同目的、場所的各類化學合成或者來源於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
(一)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包括昆蟲、蜱、蟎)、草和鼠、軟體動物等有害生物的;
(二)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倉儲病、蟲、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
(三)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
(四)用於農業、林業產品防腐或者保鮮的;
(五)預防、消滅或者控制蚊、蠅、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
(六)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河流堤壩、鐵路、機場、建築物和其他場所的有害生物的。第三條鼓勵、支持研製、生產、經營和使用安全、高效、經濟的農葯。第四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生產(包括原葯生產、制劑加工和分裝,下同)、經營和使用農葯的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條例。第五條市、縣(市)、上街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
區(不含上街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規定在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導下做好農葯推廣和科學使用的宣傳、培訓和檢查、指導工作。
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行政、化工、環境保護、衛生、林業、糧食等有關部門應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農葯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二章農葯生產和經營第六條農葯生產應當符合國家農葯工業的產業政策,開辦農葯生產企業應符合國務院《農葯管理條例》及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並報經批准。第七條生產農葯必須依法取得農葯登記證或農葯臨時登記證、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農葯生產批准文件。分裝農葯必須依法取得分裝登記證。第八條經批准在本市行政區域內進行新農葯田間試驗的,應當事前書面告知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第九條經營農葯者必須是國務院《農葯管理條例》規定的允許經營農葯的單位。
農葯經營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技術、業務人員;
(二)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營業場所、設備、倉儲設施、安全防護措施和污染防治設施、措施;
(三)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規章制度;
(四)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質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條申請經營農葯的單位應持有關證明文件向市、縣(市)、上街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在收到申請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對符合本條例第九條規定條件的,發給農葯經營證明文件;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申請經營農葯的單位憑農葯經營證明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經營農葯。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所發放的經營農葯的證明文件,不得收取任何費用。第十一條農葯經營單位經營的農葯,必須同時具有農葯登記證或農葯臨時登記證、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產品質量合格證。
農葯經營單位經營的進口農葯必須具有農葯登記證或農葯臨時登記證。
農葯經營單位購進農葯時應當向生產企業或供貨單位索取有關證件的復印件,並與農葯產品標簽標明的內容核對無誤後,方可進貨。
禁止經營假農葯、劣質農葯。第十二條農葯經營單位存放農葯應當有專櫃或者專倉,不得與食品、種子、飼料、日用品及易燃易爆物品混裝、混放,並不得與食品、飼料混業經營。
高毒、劇毒農葯應當單獨存放,專人負責保管。第十三條農葯生產、經營單位銷售農葯時,必須出具售貨票據。第十四條生產、經營的農葯產品包裝必須貼有標簽或者附具說明書。農葯產品標簽或說明書應載明下列內容:
(一)農葯名稱;
(二)產品批號和農葯登記證號或農葯臨時登記證號、農葯生產許可證號或生產批准文件號;
(三)有效成份、含量、重量;
(四)產品性能、毒性、用途;
(五)使用技術和方法;
(六)注意事項;
(七)生產日期和有效期;
(八)企業名稱。
分裝農葯的標簽或說明書除應載明前款所列內容外,還應載明分裝單位。
標簽或說明書的內容不得擅自修改。

❷ 農葯生產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 為加強農葯生產管理,促進農葯行業健康發展,根據《農葯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訂本辦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農葯,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農葯,是指用於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和林業的病、蟲、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於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第四條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經貿委)對全國農葯生產實施監督管理,負責開辦農葯生產企業的審核和批准(以下簡稱農葯生產企業核准)和農葯產品生產的審批。第五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經濟貿易管理部門(以下簡稱省級經貿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生產實施監督管理。第二章農葯生產企業核准第六條 開辦農葯生產企業(包括聯營、設立分廠和非農葯生產企業設立農葯生產車間),應當向國家經貿委申報核准。第七條 申報核准,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與其生產的農葯相適應的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
(二)有與其生產的農葯相適應的廠房、生產設施和衛生環境;
(三)有符合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標準的設施和相應的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四)有產品質量標准和產品質量保證體系;
(五)所生產的農葯是依法取得農葯登記的農葯;
(六)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要求的污染防治設施和措施,並且污染物排放不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
(七)國家經貿委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八條 申報核准,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農葯生產企業核准申請表;
(二)營業執照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發的《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復印件;
(三)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四)企業所在地環境保護部門的審核意見;
(五)國家經貿委規定的其他材料。第九條申請企業應當按照本辦法第八條規定將所需材料報送省級經貿管理部門。
省級經貿管理部門負責對企業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對初審合格的企業申報材料,應當於每年2月份或者8月份報送國家經貿委。第十條 國家經貿委分別於每年3月、9月分兩次組織專家審核,並於4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
對通過審核的企業,國家經貿委確認其農葯生產資格,並公告。
未通過審核的申報材料,不再作為下一次核准申請的依據。第三章農葯產品生產審批第十一條 生產尚未制定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農葯產品,應當向國家經貿委申請農葯生產批准文件。企業獲得生產批准文件後,方可生產所批準的產品。第十二條 申請批准文件,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已核準的農葯生產企業資格;
(二)產品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產業政策;
(三)產品有效成份確切;
(四)具備保證該產品質量的相應工藝技術、生產設備、廠房、輔助設施及計量和質量檢測手段;
(五)具有與該產品相適應的安全生產、勞動衛生設施和相應的管理制度;
(六)具有與該產品相適應的「三廢」治理設施和措施,污染物處理後達到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
(七)產品及生產技術符合知識產權保護的有關規定;
(八)國家經貿委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三條 申請批准文件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申請表;
(二)營業執照復印件;
(三)產品標准及編制說明;
(四)葯效試驗報告;
(五)毒性測定報告;
(六)省級質量檢測機構出具的產品質量檢測報告;
(七)工業產銷總值及主要產品產量(國家統計局B201表);
(八)新增原葯生產裝置的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九)生產裝置所在地環境保護部門的意見;
(十)加工、復配產品的原葯來源證明;
(十一)分裝產品的分裝授權協議書;
(十二)國家經貿委規定的其他材料。
申請新增原葯產品的,應當提交前款(一)、(二)、(三)、(四)、(五)、(六)、(八)、(九)項規定的材料。
申請新增加工、復配產品的,應當提交前款(一)、(二)、(三)、(四)、(五)、(六)、(九)、(十)項規定的材料。
申請新增分裝產品的,應當提交前款(一)、(二)、(三)、(六)、(九)、(十一)項規定的材料。
申請換發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的,應當提交前款(一)、(二)、(三)、(六)、(七)項規定的材料。
分裝企業申請換發農葯生產批准文件的,應當提交(一)、(二)、(三)、(六)、(七)、(十一)項規定的材料。

❸ 天津市農葯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農葯監督管理,保證農葯質量,保護生態環境,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畜安全,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生產(含原葯生產、制劑加工)、分裝、經營、運輸和使用農葯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葯監督管理工作的領導,對農葯監督管理所需經費予以保證,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第四條本市鼓勵和支持開發、研製、生產及使用安全、高效、經濟的農葯,對研製、開發者的合法權益予以保護。第五條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的農葯登記和農葯監督管理工作;區、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具體工作由市和區、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監督管理機構負責。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農葯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農葯安全預警機制。農葯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定期對農葯質量進行抽檢,並向社會公布質量抽檢結果。第二章農葯登記第七條在本市生產、分裝和進口農葯必須依法取得農葯臨時登記證、農葯登記證。第八條申請生產、進口農葯登記,應當提供農葯樣品及下列資料:

(一)農葯的產品化學資料;

(二)農葯毒理學、葯效試驗報告;

(三)環境影響評價、殘留試驗報告;

(四)標簽、標准等其他資料。第九條申請農葯分裝登記,應當提供分裝授權書、農葯登記證、產品質量標准、產品質量檢測報告、標簽等資料。第十條申請農葯登記,應當向市農葯監督管理機構提出。市農葯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在接到申請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進行初步審查,並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第十一條農葯臨時登記、農葯登記需續展的,應當在登記有效期屆滿三十日前,向市農葯監督管理機構提出申請。逾期未申請續展登記的,視為自動撤銷登記。

在登記有效期內的農葯產品,改變劑型、含量、使用范圍、使用方法的,應當申請變更登記。第十二條農葯登記的葯效、毒理學等試驗,必須由依法認證的單位承擔。承擔葯效、毒理學等試驗的單位不得為本單位農葯產品進行登記試驗。第十三條市農葯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對獲准登記的農葯產品的葯效和配比合理性進行跟蹤監督,並將結果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第三章農葯經營第十四條經營農葯的單位、個人,應當具備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營業執照,應當徵求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禁止流動銷售農葯產品。

農葯監督執法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從事農葯經營活動。第十五條農葯經營者必須具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產品相符的農葯登記證、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證書、產品標准號等復印資料。第十六條經營的農葯產品必須附有標簽。

農葯產品標簽應當符合《農葯產品標簽通則》的規定,並與農葯登記備案的標簽一致。

進口農葯必須附有中文說明。第十七條農葯經營者必須建立農葯(衛生殺蟲劑除外)經營台帳。出售農葯時,應當開具相應的銷售憑證。第十八條本市實行高毒、劇毒農葯及殺鼠劑核準定點經營制度。

申請經營高毒、劇毒農葯及殺鼠劑的單位,應當向所在區、縣農葯監督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由區、縣農葯監督管理機構報市農葯監督管理機構按照銷售網點布局核准經營。

經營高毒、劇毒農葯及殺鼠劑的單位、個人,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注冊資金二十萬元以上;

(二)經營一般農葯連續三年且未出現違法行為;

(三)具有兩名高級或者一名高級、兩名中級農葯(植保)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

(四)已經建立完整的農葯經營台帳。第十九條購買高毒、劇毒農葯的,應當出示有效證明,並如實說明用途。經營者對銷售的高毒、劇毒農葯應當作詳細記錄;對用途不當的,應當拒絕銷售,並說明理由。第二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含有國家禁止使用成份的衛生殺蟲劑。農葯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衛生殺蟲劑產品的質量信息。第二十一條下列農葯不得經營:

(一)未經登記的;

(二)未取得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生產批准證書的;

(三)未取得產品質量合格證書的;

(四)假冒、偽劣的;

(五)國家已撤銷農葯登記或明令禁止生產的;

(六)超過質量保證期限而未經鑒定的。

❹ 四川省農葯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農葯生產、經營和使用的監督管理,保證農葯質量,保護農業、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維護人畜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葯管理條例》,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生產(包括原葯生產、制劑加工和分裝,下同)、經營和使用農葯,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農葯登記、農葯質量監測鑒定和執法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法定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農葯監督管理工作。第四條生產農葯以及含有農葯有效成份的肥料、進口農葯和分裝農葯,必須申請農葯登記。
農葯登記申請,應向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具體工作由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辦理。第五條申請農葯登記的單位應向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提交農葯產品化學、毒理學、葯效、殘留、環境影響、標簽等資料及農葯樣品。
用於農葯登記的葯效試驗和毒理學試驗,必須由具有國家規定的有試驗資格的單位進行。有試驗資格的單位不得為本單位農葯產品進行登記試驗。第六條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收到農葯登記資料和農葯樣品後,應當及時進行審查,並在30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第七條申請登記的農葯產品,必須具有經省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審查批準的農葯標簽,其內容包括:
(一)農葯名稱、商品名和通用名;
(二)有效成份、含量、劑型和凈重量或凈容量;
(三)農葯登記證號;
(四)農葯生產許可證號(或生產批准文件號)、產品標准號,但進口的原裝農葯除外;
(五)農葯類別顏色標志條、毒性標志;
(六)產品性能、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
(七)生產日期(批號);分裝農葯必須同時標明分裝日期(批號);
(八)質量保證期;
(九)企業名稱、地址、電話、郵政編碼;分裝農葯必須同時註明生產、分裝企業的名稱。
農葯標簽確實無法記載上款內容的,應當附具與標簽具有同等效力的說明書,補充完善上款內容。
經批準的農葯標簽需要變更的,應重新報批。
禁止假冒、偽造、或擅自更改農葯標簽。第八條經登記的農葯,在登記有效期限內改變劑型、含量或者使用范圍、使用方法的,應當申請變更登記。
農葯登記有效期限屆滿,需要繼續生產經營的,必須在有效期限屆滿前30日內申請續展登記;逾期未申請續展登記的,視為自動撤銷登記。第九條農葯生產管理,必須嚴格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執行。第十條下列單位可以申請經營農葯:
(一)供銷合作社的農業生產資料經營單位;
(二)植物保護站;
(三)土壤肥料站;
(四)農業、林業技術推廣機構;
(五)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
(六)農葯生產企業;
(七)國務院規定的其他經營單位。
上述單位設立網點經營農葯的,應當加強對經營網點的管理,並對經營網點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經營網點不得再下設網點經營農葯。
農葯經營權不得轉讓、出租。
經營衛生殺蟲劑不適用本條規定。第十一條禁止農葯監督執法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參與農葯經營活動。第十二條經營農葯的單位、網點,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農葯經營人員必須參加有關農葯法律、法規及知識培訓並經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合格;
(二)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營業場所、設備、倉儲設施、安全防護措施和環境污染防治設施、措施;
(三)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規章制度;
(四)有與其經營的農葯相適應的質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第十三條申請經營農葯的單位,符合本條例第十條和第十二條規定條件的,憑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農葯經營許可證,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領營業執照。第十四條農葯經營單位或經營網點購進農葯時,應當向生產企業(或供貨單位)索取農葯登記證、生產許可證(或生產批准文件)復印件,與農葯產品標簽標明的內容核對無誤,並經查驗具有產品質量合格證後,方可進貨。

❺ 雲南省農葯管理條例(2004修正)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農葯生產、經營、使用和檢測的監督管理,保障人畜安全和健康,保護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國務院《農葯管理條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農葯生產、經營、使用、檢測及監督管理活動的,應當遵守本條例。
農葯的登記和生產管理,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執行。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葯監督管理工作的領導,鼓勵和支持研製、生產、經營和使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葯和生物農葯,並為農葯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條件及經費。第四條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管理工作,具體工作由農葯監督管理機構負責。農葯監督管理機構不得從事農葯經營活動。
縣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行政、經濟貿易、公安、環境保護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農葯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農葯管理人員應當經過有關法律知識、安全知識、專業技術、職業衛生防護和應急救援知識的培訓,並經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
農葯經營人員應當接受相關知識培訓,經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後,方可從事農葯經營活動。第六條農葯的經營,按照國務院《農葯管理條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辦理。第七條禁止生產、經營、使用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葯。第八條農葯經營者不得經營下列農葯:
(一)無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的;
(二)無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生產批准文件的;
(三)無產品質量合格證的;
(四)假冒、劣質的;
(五)包裝上未附標簽、標簽殘缺不清或者擅自修改標簽內容的;
(六)國家明令禁止生產或者撤銷登記的;
(七)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明文規定禁止經營的。第九條農葯經營者應當向農葯使用者提供使用指導服務,包括准確說明農葯的用途、使用方法、用量、安全間隔期、使用次數、中毒急救措施和其他注意事項,不得誤導農葯使用者擴大農葯的使用范圍、增加農葯的施用劑量和次數。第十條農葯經營者應當按照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農葯經營檔案。檔案應當載明農葯名稱、有效成分和來源、儲藏、運輸等詳細情況及責任人、銷售去向等內容。第十一條首次在我省推廣使用新農葯,應當進行試驗、示範。經試驗、示範適用於本地環境和農作物的,方可推廣使用。
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對已使用農葯的葯效、安全性進行綜合評價。第十二條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適時向社會公開發布在一定區域內或者作物上推廣、輪換、限制和禁止銷售、使用的農葯品種目錄。第十三條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應當通過廣播、電視、「科技下鄉」等多種形式指導培訓農民科學、安全、合理地使用農葯。第十四條農葯使用者應當按照農葯標簽或者說明書的內容正確配製、施用農葯,並做好安全防護工作,不得擅自擴大使用范圍,防止農葯污染環境和農葯中毒事故。
施用過農葯的農產品應當在規定的安全間隔期滿後,方可採收、銷售。第十五條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植物保護機構,應當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大宗農產品在採收前進行農葯殘留量的抽樣檢測。檢測合格的,由檢測機構發給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印製的標識。
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植物保護機構,應當對批發出售的農產品進行農葯殘留量的抽樣檢測。檢測合格的,由檢測機構發給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印製的標識。
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植物保護機構,可以對在市場上出售的農產品進行農葯殘留量的抽樣檢測。檢測合格的,由檢測機構發給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印製的標識。
對農產品農葯殘留量的抽樣檢測,不得收取費用。
禁止偽造、買賣和轉讓農葯殘留檢測合格標識。第十六條在我省發布農葯廣告的,應當經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已在省外取得農葯廣告批准文號需要在我省發布農葯廣告的,應當報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發布農葯廣告,應當標示農葯廣告審查批准文號。農葯廣告審查批准文號的有效期為一年。
已撤銷登記、未經登記或者登記有效期滿的農葯,禁止以任何形式發布廣告。

❻ 農葯倉庫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農葯倉儲場所,應放置於地區高燥,建築堅固,通風良好,地面應鋪水泥或磨石子,表面須平滑,並有適當傾斜,以便消毒處理。 農葯儲藏於倉庫中,如倉庫容納不下,須置於室外時,應有警告標志。 倉儲出入口,應有標志,並應有防火消毒設備。 農葯應與食品、飼料及人畜葯品分開儲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葯管理條例辦法》 第三十七條 國家鼓勵農葯使用者妥善收集農葯包裝物等廢棄物;農葯生產企業、農葯經營者應當回收農葯廢棄物,防止農葯污染環境和農葯中毒事故的發生。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國務院財政部門等部門制定。

❼ 農葯管理條例(2017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農葯管理,保證農葯質量,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畜安全,保護農業、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農葯,是指用於預防、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於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
前款規定的農葯包括用於不同目的、場所的下列各類:
(一)預防、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包括昆蟲、蜱、蟎)、草、鼠、軟體動物和其他有害生物;
(二)預防、控制倉儲以及加工場所的病、蟲、鼠和其他有害生物;
(三)調節植物、昆蟲生長;
(四)農業、林業產品防腐或者保鮮;
(五)預防、控制蚊、蠅、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
(六)預防、控制危害河流堤壩、鐵路、碼頭、機場、建築物和其他場所的有害生物。第三條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葯監督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將農葯監督管理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保障農葯監督管理工作的開展。第五條農葯生產企業、農葯經營者應當對其生產、經營的農葯的安全性、有效性負責,自覺接受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
農葯生產企業、農葯經營者應當加強行業自律,規范生產、經營行為。第六條國家鼓勵和支持研製、生產、使用安全、高效、經濟的農葯,推進農葯專業化使用,促進農葯產業升級。
對在農葯研製、推廣和監督管理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或者獎勵。第二章農葯登記第七條國家實行農葯登記制度。農葯生產企業、向中國出口農葯的企業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申請農葯登記,新農葯研製者可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申請農葯登記。
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所屬的負責農葯檢定工作的機構負責農葯登記具體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所屬的負責農葯檢定工作的機構協助做好本行政區域的農葯登記具體工作。第八條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組織成立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負責農葯登記評審。
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由下列人員組成:
(一)國務院農業、林業、衛生、環境保護、糧食、工業行業管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和供銷合作總社等單位推薦的農葯產品化學、葯效、毒理、殘留、環境、質量標准和檢測等方面的專家;
(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有關專家;
(三)國務院農業、林業、衛生、環境保護、糧食、工業行業管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和供銷合作總社等單位的代表。
農葯登記評審規則由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制定。第九條申請農葯登記的,應當進行登記試驗。
農葯的登記試驗應當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備案。
新農葯的登記試驗應當向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40個工作日內對試驗的安全風險及其防範措施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准予登記試驗;不符合條件的,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第十條登記試驗應當由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認定的登記試驗單位按照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
與已取得中國農葯登記的農葯組成成分、使用范圍和使用方法相同的農葯,免予殘留、環境試驗,但已取得中國農葯登記的農葯依照本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在登記資料保護期內的,應當經農葯登記證持有人授權同意。
登記試驗單位應當對登記試驗報告的真實性負責。第十一條登記試驗結束後,申請人應當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提出農葯登記申請,並提交登記試驗報告、標簽樣張和農葯產品質量標准及其檢驗方法等申請資料;申請新農葯登記的,還應當提供農葯標准品。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提出初審意見,並報送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
向中國出口農葯的企業申請農葯登記的,應當持本條第一款規定的資料、農葯標准品以及在有關國家(地區)登記、使用的證明材料,向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❽ 四川省農葯管理條例(2021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農葯管理,保障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畜安全,保護農業、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葯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登記、生產、經營、使用及監督管理。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葯監督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農葯監督管理體系,將農葯監督管理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保障農葯監督管理工作的開展。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協助開展農葯使用指導、服務工作,村(居)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配合做好相關工作。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農葯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農葯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

嚴格控制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葯的生產、經營和使用,鼓勵和支持研製、生產、使用安全、高效、經濟的農葯,推進農葯專業化使用,促進農葯產業升級。第六條農葯生產企業、農葯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相關標准及規范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其生產、經營的農葯的安全性、有效性負責,自覺接受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農葯科學知識的普及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培訓。第八條農葯生產企業、農葯經營者、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等行業的協會應當宣傳普及農葯管理知識,提供行業相關信息、技術、安全用葯培訓等服務。第二章農葯登記第九條農葯生產企業、新農葯研製者應當依照規定申請農葯登記,提交相應的登記申請資料。

省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受理農葯登記申請,審查申請資料並提出初審意見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

省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所屬的負責農葯檢定工作的機構協助做好農葯登記的具體工作。第十條省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資料,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一)不需要農葯登記的,即時告知申請者不予受理;

(二)申請資料存在錯誤的,允許申請者當場更正;

(三)申請資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或者在五個工作日內一次性告知申請者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請資料之日起即為受理;

(四)申請資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請者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補正資料的,予以受理。第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農葯登記申請:

(一)申請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或者規范性不符合要求;

(二)申請人不符合規定的資格;

(三)申請人被列入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嚴重失信單位名單並限制其取得行政許可;

(四)申請登記農葯屬於國家有關部門明令禁止生產、經營、使用或者依法不再新增登記的農葯;

(五)登記試驗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六)應當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第十二條申請農葯登記的,應當進行登記試驗。

開展農葯登記試驗之前,申請人應當報省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備案,備案信息包括備案人、產品概述、試驗項目、試驗地點、試驗單位、試驗時間、安全防範措施等,並對備案信息的真實性負責。第三章農葯生產第十三條農葯生產應當符合國家、省有關產業政策。

不得生產國家淘汰的產品,不得採用國家淘汰的工藝、裝置、原材料從事農葯生產,不得新增國家限制生產的產品或者限制的工藝、裝置、原材料從事農葯生產。

鼓勵和支持農葯生產企業採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先進管理規范和使用國家有毒有害原料替代目錄的原料進行生產,提高農葯的安全性、有效性。第十四條從事農葯生產,應當具備國家規定的條件,並向省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申請取得農葯生產許可證。第十五條農葯生產企業應當按照產品質量標准和生產許可證的規定組織生產,確保農葯產品與登記農葯一致;出廠銷售農葯應當經質量檢驗合格並附具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

農葯生產企業應當執行原材料進貨、農葯出廠銷售記錄制度。

安全生產、生態環境保護等法律、行政法規對農葯生產、儲存、運輸等有其他規定的,從其規定。

❾ 農葯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證《農葯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貫徹實施,加強對農葯登記、經營和使用的監督管理,促進農葯工業技術進步,保證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畜安全,根據《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實施辦法。第二條農業部負責全國農葯登記、使用和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制定或參與制定農葯安全使用、農葯產品質量及農葯殘留的國家或行業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協助農業部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登記,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葯研製者和生產者申請農葯田間試驗和臨時登記資料的初審,並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
縣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第三條農業部農葯檢定所負責全國的農葯具體登記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協助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具體登記工作。第四條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必要時可以依法委託符合法定條件的機構實施農葯監督管理工作。受委託單位不得從事農葯經營活動。第二章農葯登記第五條對農葯登記試驗單位實行認證制度。
農業部負責組織對農葯登記葯效試驗單位、農葯登記殘留試驗單位、農葯登記毒理學試驗單位和農葯登記環境影響試驗單位的認證,並發放認證證書。
經認證的農葯登記試驗單位應當接受省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第六條農業部制定並發布《農葯登記資料要求》。
農葯研製者和生產者申請農葯田間試驗和農葯登記,應當按照《農葯登記資料要求》提供有關資料。第七條新農葯應申請田間試驗、臨時登記和正式登記。
(一)田間試驗
農葯研製者在我國進行田間試驗,應當經其所在地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初審後,向農業部農葯檢定所提出申請。經審查批准後,農葯研製者持農葯田間試驗批准證書與取得認證資格的農葯登記葯效試驗單位簽訂試驗合同,試驗應當按照《農葯田間葯效試驗准則》實施。
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對田間試驗的初審,應當在農葯研製者交齊資料之日起一個月內完成。
境外及港、澳、台農葯研製者的田間試驗申請直接向農業部農葯檢定所提出。
農業部農葯檢定所對田間試驗申請,應當在農葯研製者交齊資料之日起三個月內給予答復。
(二) 臨時登記
田間試驗後,需要進行示範試驗(面積超過10公頃)、試銷以及在特殊情況下需要使用的農葯,其生產者須申請原葯和制劑臨時登記。其申請登記資料應當經所在地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初審後,向農業部農葯檢定所提出臨時登記申請,由農業部農葯檢定所進行綜合評價,經農葯臨時登記評審委員會評審,符合條件的,由農業部發給原葯和制劑農葯臨時登記證。
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對臨時登記資料的初審,應當在農葯生產者交齊資料之日起一個月內完成。
境外及港、澳、台農葯生產者,直接向農業部農葯檢定所提出臨時登記申請。
農業部組織成立農葯臨時登記評審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農葯臨時登記評審委員會一至二個月召開一次全體會議。農葯臨時登記評審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農業部農葯檢定所承擔。
農業部農葯檢定所對農葯臨時登記申請,應當在農葯生產者交齊資料之日起三個月內給予答復。
農葯臨時登記證有效期為一年,可以續展,累積有效期不得超過四年。
(三) 正式登記
經過示範試驗、試銷可以作為正式商品流通的農葯,其生產者須向農業部農葯檢定所提出原葯和制劑正式登記申請,經國務院農業、化工、衛生、環境保護部門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審查並簽署意見後,由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進行綜合評價,符合條件的,由農業部發給原葯和制劑農葯登記證。
農葯生產者申請農葯正式登記,應當提供兩個以上不同自然條件地區的示範試驗結果。示範試驗由省級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技術推廣部門承擔。
農業部組織成立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下設農業、毒理、環保、工業等專業組。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每年召開一次全體會議和一至二次主任委員會議。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農業部農葯檢定所承擔。
農業部農葯檢定所對農葯正式登記申請,應當在農葯生產者交齊資料之日起一年內給予答復。
農葯登記證有效期為五年,可以續展。

熱點內容
經濟法第一章教材總論 發布:2025-01-28 02:40:58 瀏覽:229
合同法197條 發布:2025-01-28 02:34:56 瀏覽:419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28 02:34:54 瀏覽:199
國家版權條例 發布:2025-01-28 02:17:39 瀏覽:245
合同法違約金定金上限 發布:2025-01-28 01:42:00 瀏覽:182
勞動法司機工資多少 發布:2025-01-28 01:37:49 瀏覽:360
注會經濟法偏 發布:2025-01-28 01:17:30 瀏覽:508
工作的條例 發布:2025-01-28 00:42:40 瀏覽:45
行政法中利害關系人 發布:2025-01-28 00:42:38 瀏覽:767
中級經濟法一周能過嗎 發布:2025-01-28 00:29:23 瀏覽: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