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湖北省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條例

湖北省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14 00:29:33

⑴ 湖北省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規范行政行為,促進司法公正,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履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職責,應當遵循便民、高效、規范、廉潔的原則。第三條全社會應當營造崇尚發展、尊重創造、開放包容、互利合作、誠實守信、重商護商的經濟發展環境。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由政府行政首長召集、相關部門參加的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聯席會議制度,組織、協調和推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商務行政主管部門承擔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共同做好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第二章企業權益保護第五條企業是重要的市場主體。各類企業享有平等地位,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制定經濟發展政策和措施時,應當堅持依法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外,應當通過聽證、論證、實地調研等方式廣泛征詢企業的意見。第七條禁止地方保護和妨礙公平競爭的行為。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平等保護本地企業和外來企業的合法權益。不得禁止、限制外來企業到本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禁止、限制外地商品、服務進入本地市場,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不得禁止、限制外來企業進入政府采購市場和參與招投標活動。第八條平等對待不同所有制企業,禁止頒布施行歧視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措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社會事業、公用事業、金融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的行業和領域。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干預企業生產經營自主權;法律、法規未禁止的,企業有權自主決定經營范圍。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保護企業經合法行政行為取得的權益。因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銷或者變更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依法補償企業因此遭受的損失。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不得撤銷或者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行為。第十一條企業享有依法獲取政府相關政務信息的權利,有權咨詢有關情況,查閱、復制有關資料。第十二條國家機關、行業組織、中介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強制企業參加學會、協會、研究會以及培訓、展覽、考核、達標、評比、表彰等活動並支付費用,增加企業負擔。第十三條企業經營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司法機關和商務、監察、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或者組織應當在其職責范圍內提供法律維權服務。第三章政府公共服務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年度確定公共服務工作重點,採取簡政放權、規范透明、便民高效等措施服務企業和其他市場主體。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市場主體參與政府公共服務提供必要的條件,主動征詢、聽取其對政府公共服務的意見和建議,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推進政務公開,提高決策透明度,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機制,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方式,依法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對市場主體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依法及時答復。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環保等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完善與生產經營活動配套的醫療、教育、商業、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務設施,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和生活條件。第十七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產業規劃、產業政策、產業指導目錄和招商引資規劃,建立招商引資的公平競爭機制,規范招商引資工作,調整招商引資結構,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轉變招商引資方式,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相結合;對重要招商引資項目,可以指定政府負責人或者部門負責人全程跟蹤服務,及時協調並幫助解決項目報批、建設和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

招商引資者不得對投資者給予違法承諾。第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公開透明、高效服務和信息共享的原則設立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

政務服務中心應當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公示辦理的主體、依據、條件、程序、時限、結果,以及收費的依據、標准和監督渠道。

進駐政務服務中心的政府部門應當對其服務窗口辦理事項充分授權,確保不需要現場勘察、集體討論、專家論證、聽證的審批事項,在窗口受理後直接辦結。

⑵ 湖北省優化營商環境辦法

營商環境包括影響企業活動的社會要素、經濟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項涉及經濟社會改革和對外開放眾多領域的系統工程。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招商引資的多寡,同時也直接影響著區域內的經營企業,最終對經濟發展狀況、財稅收入、社會就業情況等產生重要影響。概括地說,包括影響企業活動的法律要素、政治要素、經濟要素和社會要素等。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營商環境法治化的內涵,則是指一套行之有效、公平公 正透明的具體法律、法規和監管程序;營商環境國際化的內涵,是指建立符合國際慣例和世貿規則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和體系。在中小企業營商環境構建上,要考慮市場環境、政策政務環境、社會化服務環境、 融資環境和法治環境,推動實現投資自由化、對外貿易和投資更加便利化。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更高階段,這要求有三個轉變:一是監管理念的轉變,即從貨 物管理轉變為企業管理;二是貿易體制的轉變,即從現有的貿易壁壘、配額限制轉變為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三是向開放型和創新性政策轉變,如放寬外匯政策和稅 收政策都將更加開放並具有國際競爭力。
【法律依據】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第三條 國家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後監管,著力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增強發展動力。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當堅持政務公開透明,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全面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

⑶ 湖北省環境保護暫行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積極保持生態平衡,消除污染,造成一個清潔適宜美好的生活和勞動環境,增強人民身心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環境保護工作,必須貫徹執行「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方針,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第三條 防治污染、保護環境是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要職責,應加強領導,切實抓好。各部門、各單位和廣大人民群眾,都負有搞好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
對違反環境保護法規,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公民有權監督、檢舉和控告,並受法律保護。第二章 保護自然環境和資源第四條 切實保護各種水域的水質,特別要保護長江、漢江、清江、府河、洪湖、梁子湖、長湖、西涼湖、大冶湖等江河、湖泊以及丹江、漳河、富水、白蓮河等大型水庫的水域,防止水質污染。
禁止向江河、湖泊、水庫、堰渠、港口等水域傾倒垃圾、廢渣以及帶有病原體和其它有毒有害的廢棄物。
嚴格控制在江河、湖泊、水庫、溫泉等周圍興建有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以保持這些水域的良好自然狀態。第五條 嚴格保護飲用水源區不受污染,禁止向自來水源、水井、飲水池塘排放污水、污物。第六條 加強地下水源的保護,禁止向防空洞、滲坑、裂隙、溶洞、廢井排放有毒有害廢水。第七條 城鎮建設應根據防止大氣污染的要求,合理安排市政建設工程和環境保護配套設施。嚴禁在居民稠密區、文化教育區、水源保護區等興建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粉塵、惡臭、放射性物質的工廠或設施。第八條 燃煤和燃油的各種工業爐窯和民用鍋爐,以及其他排煙裝置,都要採取有效的消煙除塵措施,使排放的煙塵不超過規定的標准。
積極推廣集中供熱和余熱利用,大力發展無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
逐步改革民用爐灶及其排煙裝置,減少對大氣的污染。第九條 加強城鎮雜訊和震動的管理。各種震動大、噪音強的設備和裝卸運輸車輛,要安置防震、消音設施。除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外,禁止在城市市區發放高大聲響和使用怪音喇叭,以利居民工作和休息。第十條 嚴格保護湖區生態平衡。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湖區綜合治理規劃,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圍湖造田。已圍湖造田破壞生態平衡造成嚴重後果的,應退田還湖。第十一條 加強水土保持,保護植被面積。管好水土資源利用,防止水土流失。已經引起嚴重水土流失的,應逐步停耕還林。第十二條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應切實採取保護和改善環境的措施,創造新的生態系統。新建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應由主管部門事先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經有關部門會同環保部門審查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三條 保護森林資源、嚴禁毀林開荒、亂砍濫伐。大力植樹造林,綠化環境。
城鎮和鐵路、公路沿線的樹木,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防止破壞。
機關、團體、部隊、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要充分利用院內空地栽種樹木、花草,美化環境。第十四條 嚴格保護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和自然史跡。
禁止向武昌東湖排放一切有毒有害的污水、污物。現有污染源必須限期治理,無法治理的,應轉產、搬遷或停產。
保護國家和我省公布的江陵歷史文化名城、銅錄山古銅礦遺址、武當山古建築群以及其他名勝古跡不受破壞。
保護長江三峽的自然風光和史跡,不得任意在其沿岸開山炸石。第十五條 保護珍奇野生動、植物資源及益獸、益鳥、益蟲,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隨意採伐、獵捕。
根據需要,逐步建立自然保護區。對神農架自然保護區,應加強規劃、建設和管理,切實保護林區的自然資源。第三章 防治廢水、廢氣、廢渣污染第十六條 凡新建、擴建、改建的工程項目,必須堅決防止廢水、廢氣、廢渣污染。大、中型基建工程,應根據國家規定,由主管部門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經環保部門審查同意後,才能定點、設計和施工。
街道、社隊新建的企業,對環境有污染的,必須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經當地環保部門審查批准後,方可定點建設。未經環保部門審查批準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予登記,不準投產。

⑷ 湖北省環境保護條例(2016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生態環境,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第三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第四條環境保護實行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整治、化害為利和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
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方針,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第五條縣(含縣級市,下同)以上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質量負責,實行行政首長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報告環境保護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運用;支持發展環境保護產業;重視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境意識和環境保護法制觀念;對環境保護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將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將環境保護費用納入各級財政預算。
縣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制定環境保護的優惠政策,採取有利於污染防治的經濟、技術措施。第七條縣以上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簡稱環保部門,下同)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定期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本地環境保護工作和發布環境狀況公報。
縣以上環保部門會同公安部門依法對機動車和社會生活雜訊的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港航、鐵道、漁業、民航管理部門結合各自職責,對船舶、火車、航空器產生的廢水、廢氣、雜訊污染實施監督管理;縣以上土地、地礦、林業、水產、農業、水利行政主管部門結合各自職責,對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水、野生動物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依法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和資源管理部門應當接受同級環保部門的監督、檢查和指導,定期向同級環保部門報送本部門的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對不履行法定的環境管理職責的,環保部門應當督促其履行;仍不履行的,報同級人民政府處理。第八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第二章環境監督管理第九條省環保部門負責組織有關部門制定地方環境質量標准和污染物排放標准,由省技術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法定程序發布,並報國務院環保部門備案。
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按照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執行。第十條省環保部門對全省環境監測工作實施統一管理,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實行環境監測資格質量審查制度。
縣以上環保部門的環境監測站,負責本行政區域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督監測,所提供的環境質量報告和監測數據是環境管理和執法的依據。
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監測機構負責本部門和本單位的環境監測工作,所提供的監測數據,可以作為環境管理和執法的參考依據。
對監測數據發生爭議時,由同級或上一級環保部門的環境監測站進行技術仲裁。第十一條縣以上環保部門的環境監理機構,負責依法徵收排污費、超標排污費和對影響環境的生產、經營、開發活動進行現場環境監督管理。
縣環保部門配備或聘任的專職或兼職環境監理員,負責鄉鎮區域內的環境監理工作。第十二條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必須向環保部門申報登記。第十三條縣以上環保部門及所屬的環境監理機構,有權對本行政區域內產生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現場檢查。
被檢查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
進行現場檢查應出示省環保部門簽發的監理證書,並為被檢查單位和個人保守技術和業務秘密。
其他依法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和資源管理部門的現場檢查,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三章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⑸ 湖北省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2014修正)

第一條為提高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促進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經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第三條全省開發區的管理工作由省人民政府開發區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設立開發區的人民政府應加強對開發區的領導和管理。第四條開發區應採用多種形式,引進資金、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和科學的管理方法,發展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舉辦先進技術企業、產品出口企業以及開發區需要的第三產業。
開發區不得興建技術落後、污染環境和法律、法規所禁止的項目。第五條開發區應為投資者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不斷完善與生產、經營、生活相關的各項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第六條開發區內投資者的投資、財產、收益和其他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保護。第七條設立開發區實行國家和省兩級審批制度。設立省級開發區的,由省人民政府審批;設立國家級開發區的,由省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第八條擬設立開發區的應具備資源、人才、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其他投資環境方面的相對優勢,符合國家和本省開放開發的總體戰略。第九條申請設立開發區的,必須提交下列文件:
(一)設立開發區的申請;
(二)設立開發區的可行性報告;
(三)開發區總體規劃和發展計劃;
(四)設立開發區的政策措施。第十條開發區設立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開發區管委會)。管委會是設立開發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代表本級人民政府對開發區實行統一管理,主要行使下列職權:
(一)依據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制定開發區的行政管理規定;
(二)編制開發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計劃,按審批許可權經批准後組織實施;
(三)根據所在地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審批許可權,依法進行開發區土地的規劃、徵用、開發、管理和土地使用權的有償出讓、轉讓工作;
(四)按規定許可權審批和審核在開發區內的投資項目;
(五)建設和管理開發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公共設施;
(六)依法管理開發區的財政、稅收、國有資產、環境保護、礦產資源和社會治安等工作;
(七)按規定許可權管理開發區的進出口業務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處理和協助處理開發區的涉外事務;
(八)組織興辦和管理開發區的有關社會公益事業;
(九)保障開發區內的企業依法自主經營;
(十)領導或協調有關部門設在開發區的派出機構和分支機構的工作;
(十一)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做好開發區內被徵用土地的農業人口的安置工作;
(十二)本級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職權。第十一條開發區管委會按照精簡和高效的原則,設立必要的職能機構,具體負責開發區的管理事務。第十二條開發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開發區設立派出機構或分支機構,須經開發區管委會同意。有關部門應對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職能機構進行管理或業務指導,支持開發區管委會的工作。
經人民銀行批准,有關金融機構可在開發區設立機構,辦理有關業務。
海關、商檢等部門可根據具體情況,在開發區設立機構,直接辦理有關業務。第十三條開發區內可以建立有關的中介組織和咨詢服務機構,為投資經營者提供服務。第十四條鼓勵國(境)內外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在開發區興辦企業或購買企業產權、股權,成片開發土地,開展租賃經營和從事補償貿易;也可採取「建設-經營-移交」方式從事基礎設施和市政工程建設。
鼓勵國(境)內外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個人在開發區進行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轉讓等多種方式的技術合作。第十五條開發區引進投資和技術必須注重經濟效益。開發區重點引進下列項目:
(一)屬於本省或者國內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和新產品的;
(二)對本省現有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有明顯促進作用的;
(三)其產品能外銷或替代進口的;
(四)生產工藝和製造技術屬國際先進或者國內急需的;
(五)屬於綜合利用資源和再生資源以及防治污染的新技術、新設備的;
(六)其他屬於國家和本省鼓勵發展的。

⑹ 2016年崇陽縣教育系統接受履職盡責督促檢查徵求意見函怎麼寫

****公安分局接受履職盡責督促檢查整改工作方案根據《****糾風關於2015年度政府部門履職盡責督促檢查工作的方案》和****市公安局《全市公安機關接受履職盡責督促檢查工作方案》的部署和要求,為進一步促進公安機關全面履職盡責,推進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結合分局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一、總體要求公安機關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改進作風、提高效能、服務改革發展為主題,緊密結合「守講樹」主題教育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通過對公安機關依法行政、轉變作風、服務民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等方面的檢查,著力解決公安機關履職不力、作風不正、行為不廉等損害經濟發展環境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努力營造依法履職、優質高效、廉潔從政的發展環境,著力提高公安機關履職盡責水平,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對公安機關的滿意度和公信力,為加快推進****「一中心三區」建設提供有力保障。二、組織領導為切實抓好全市公安機關履職盡責工作,分局成立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分局黨委書記、局長姜軍同志任組長,分局黨委副書記、政委楊劍同志任副組長,分局其他黨委成員、分局各科所隊室一把手為成員的加強公安機關履職盡責督促檢查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分局督促檢查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由指揮中心、政工監督室、法制等部門派員參加的公室,公室設在分局政工監督室,分局黨委委員、政工監督室主任吳柏青同志兼任公室主任,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全局接受督促檢查工作。各單位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專班,確定一名聯絡員,在分局督促檢查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堅持「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不折不扣地貫徹市、區糾風部署和要求,扎扎實實抓好履職盡責督促檢查工作。三、接受督促檢查范圍接受督促檢查范圍為****公安分局全體科、所、隊、室履職盡責情況。四、接受督促檢查內容(一)嚴格依法行政方面。是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委、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重大決策部署;是否按照法定職責和簡政放權要求,進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是否存在法外設權,利用職權吃拿卡要、與民爭利,侵害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利益等問題;是否存在失職瀆職、以權謀私、貪污受賄等行為;是否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糾正、查處執法不公不嚴等問題。(二)服務改善民生方面。是否堅持創新社會管理,優化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效能;是否嚴格按照省市和公安廳要求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是否嚴格執行《湖北省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條例》,認真落實《湖北省公安機關便民利民十九條》、《湖北省政法機關執法問責六條規定》等各項鐵規禁令;嚴格落實執法問責六條、服務企業六項措施;是否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治安管理、戶籍管理、消防監督、窗口服務等方面存在利用審批權和公安行業優勢地位違規收費、侵害市場主體利益、謀取部門利益等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是否存在變相指定消防工程施工單位、消防產品和收取企事業單位「慰問費」、「贊助費」等違規問題;是否建立健全戶證定期清查和責任倒查機制,落實終身責任,解決「錯、重、假」等問題。(三)轉變工作作風方面。是否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市委「十個嚴禁、十個一律」和公安部黨委十項規定,加強本單位作風建設;是否扎實開展「守講樹」、「雙嚴」、「三嚴三實」、「五訪」活動;是否採取得力措施,糾正和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等問題;是否認真糾正敷衍應付、執行不力、不敢擔當等問題;是否解決戶政、治安、禁毒、網安、消防等窗口服務單位存在的「冷硬橫推」等問題;是否嚴肅查糾民警警容不整、公車私用、違反禁酒令和公安部「三項紀律」等問題。(四)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方面。各支部是否定期研究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領導幹部是否履行「一崗雙責」,自覺遵守《廉政准則》,發揮表率作用;是否建立健全乾部選拔任用制度規定,是否存在選人用人不正之風;是否嚴肅查處民警腐敗問題;是否圍繞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服務對象關注的熱點問題和容易滋生腐敗的領域和環節,落實警務公開制度,完善腐敗風險防控體系,建立健全具有公安特色的權力運行監督制約機制;是否建立健全具有警種特色的履職盡責考核體系並有效實施。(五)收集和解決問題方面。是否帶頭開展「五訪」工作;是否暢通群眾利益訴求渠道,對群眾投訴和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進行調查、處理和反饋;是否及時解答和認真解決群眾咨詢和舉報投訴;是否兌現公開承諾;是否認真解決《省公安廳關於2014年度全省公安機關政風行風民主評議結果的通報》(鄂公通〔2015〕17號)中通報的問題;是否解決本單位、本警種存在的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問題整改效果是否讓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滿意;是否健全完善履職盡責的長效機制。五、方法步驟市、區糾風對履職盡責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的方式是:明察暗訪,聘請政風督查員開展明察暗訪,對發現的履職盡責方面存在的問題督問責;第三方監督,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組織開展電視問政、政風行風熱線等活動,11月底前,委託第三方機構對被督促檢查部門的服務對象進行電話抽訪調查;點題監督,對重點問題、焦點問題、難點問題,發放督函,督促開展專項整治;集中評議,組織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被督促檢查部門的服務對象進行集中民主評議;倒查追責,對在督促檢查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督促相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對於情節惡劣、影響較大、范圍較廣的,除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還將倒查追責,追究相關職能部門疏於管理的監管責任,通報曝光調查處理結果。各單位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管行業心必須管行風」的要求,在認真抓好本單位接受履職盡責督促檢查措施落實的同時,負責組織、指導、督促全體民警履好職、盡好責。(一)動員部署階段(5-6月)一是制定方案,層層動員部署。各單位結合實際制定具體落實措施,召開動員會安排部署。二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氛圍。大力宣傳公安機關加強履職盡責工作和政風行風建設的做法和成績,引導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正確評判公安履職盡責工作和政風行風建設,以贏得群眾對公安機關和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策應和推動公安機關履職盡責工作和政風行風建設。(二)查擺問題階段。(6-7月)1、廣泛徵求意見。分局機關、窗口服務單位、單獨公場所的執法單位要通過設立意見徵集箱、公布熱線電話、網路郵箱、發函、發送手機簡訊、發放調查問卷和召開座談會、實地上門走訪等形式,廣泛徵求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民營企業、私營業主、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服務對象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各單位要對徵求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分類匯總,於6月30日前報分局督促檢查公室。2、認真自查自糾。各單位要結合列舉5個方面的工作重點,通過問題導查、單位自查、警種互查、機關基層上下評查等方式,切實找准本單位履職盡責和政風行風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各單位自查報告於6月25日前報分局督促檢查公室。3、密切聯系群眾。分局全體民警要緊密結合全體民警包企業、全體民警包社區、分局「雙任一村一警」制度,各派出所要緊緊依靠社區警務的優勢,建立內容包括國有企業、黨政機關、民營企業、私營業主、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和服務對象的人員資料庫,並以入庫對象為重點,認真落實密切聯系群眾各項制度,積極開展「五訪」工作,認真收集意見和建議,及時化解矛盾、「活血化瘀」,切實為人民群眾和企業單位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以實實在在的群眾工作贏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各單位人員資料庫和收集的意見和建議於6月20日前報市局督促檢查公室。4、積極公開承諾。一方面各單位要對自查自糾和廣泛徵求的意見建議進行認真梳理,列出重點問題和整改時間、期限、方式,作出整改承諾並予以公開;另一方面,要在單位公場所顯著位置全面公開公安機關事制度、程序、流程,要為服務對象提供事指南,最大限度的服務和方便事群眾。各單位整改方案、措施和整改時間進度表於6月30日前報市局督促檢查公室。(三)問題整改階段。(7-9月)1、加強隊伍紀律作風建設。要結合「守講樹」主題教育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狠抓隊伍紀律作風建設:一是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省委六條意見、市委六點要求和公安部黨委十項規定,進一步加強民警隊伍的紀律作風教育;二是要制定相關措施,著力解決「門難進、臉難看、事難」問題;三是要堅決糾正損害市場主體及人民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四是要認真糾正不作為、慢作為和利用職權吃拿卡要、行政審批效率低下等影響機關效能和執行力的問題;五是要嚴肅查處民警違法違紀案件。2、開展立案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根據市局的統一部署,扎實推進「執法三整治三規范」專項整改活動和刑事立案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分局「兩所兩隊」要圍繞群眾報警處置、職權使用、立案公開制度落實、法定偵查職責履行、立案監督等重點環節深入開展自查梳理,嚴格整改問題,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問題找得准、原因剖析深、整改措施實;針對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健全完善工作機制,進一步規范執法檢查工作,堅決整治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常見病」,堅決遏制侵害群眾利益行為,提高執法規范化建設水平和公安機關執法公信力,以實際行動取信於民。3、全力服務經濟發展。一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新區管委會的要求,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事項;二是要按照服務發展、依法行政的要求,履行好審批、許可、執法等職責;三是要對存在利用審批權和行業優勢地位違規收費、侵害市場主體利益、謀取部門利益等問題堅決進行清理整治;四是要結合當前反恐維穩和工作任務,嚴厲查處各類違法犯罪,形成高壓態勢,從而進一步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五是要建立經濟犯罪預防機制,加大對民生及經濟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4、認真督促整改落實。分局將對各單位開展問題整改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和督導檢查,重點督察各單位承諾事項兌現情況,自查和收集問題整改情況,通過上門走訪、現場測評,重點了解服務企業、單位和群眾對投訴問題解決的滿意度。同時分局將加大對各單位落實整改工作情況的督導檢查力度,對督察期間發現的整改落實不力的單位將一律通報。(四)督促檢查階段(10-11月)1、問題整改。分局各單位要針對問題清單,認真落實整改方案,實行「銷號管理」,強力推進整改。要精心組織、充分准備,積極參加政風行風熱線、電視問政等第三方監督活動,認真調查處理人民群眾投訴舉報及各級糾風部門、省廳、市局特邀監督員交的個案問題,並及時反饋調查處理和整改結果。2、明察暗訪。省廳、市局將從6月份開始,每月組織開展一次督導檢查,邀請「兩代表一委員」、政風督查員、特邀監督員等參與暗訪檢查,拍攝暗訪短片,並每季度召開一次全省視頻會議,重點對暗訪檢查發現及其他各渠道反饋的問題,進行點名通報,督促整改落實。分局也要採取明察暗訪、專項檢查等形式,加強對分局各單位履職盡責、整改落實等情況的常態化監督檢查。同時要認真做好本單位問題自查和整改工作,力爭在接受督促檢查中不出現問題。3、組織服務對象測評。根據省廳、市局安排,7月,省廳將組織省、市、縣三級公安機關服務對象,重點對110接出警中心、治安、刑偵、經偵、禁毒、消防等警種履職盡責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向全警通報測評結果,並將測評中收集到的群眾意見建議向有關單位和警種書面反饋,指導整改。各單位要加強與服務對象和人民群眾的聯系溝通,及時化解矛盾,解決相關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好評估准備工作。4、嚴肅查處違紀違規問題。分局紀檢監察部門和各單位要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查處民警違紀違規問題,特別是對明察暗訪中發現、電視問政和政風行風熱線曝光、群眾舉報投訴的個案問題,要認真進行調查處理。對於情節惡劣、影響較大、范圍較廣的,除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外,還要啟動倒查追責手段,不僅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還要追究相關職能部門疏於管理的監督責任,調查處理結果在一定范圍內通報。5、建章立制。各單位、各警種都要針對突出問題暴露出的在履職盡責、監督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開展建章立制工作,堵塞漏洞,建立健全長效監督、長效管理、長效預防的監督制約機制。(五)總結評比階段(11-12月)1、報送總結。各單位於11月20日前上報本地接受督促檢查工作總結。2、結果運用。督促檢查工作結束後,分局也要組織專班對各單位開展檢查,對被評為不合格單位及專項整治效果群眾不滿意的,下發整改通知書,約談單位主要負責人。接受督促檢查結果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文明單位評選直接掛鉤,並作為其主要領導幹部工作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六、工作要求(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加強履職盡責工作和政風行風建設的重要性和長期性,把加強作風建設擺在各項公安工作的首要位置,作為一項常態任務,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要健全支部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分工負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採取有力措施,扎實推進工作。(二)注重統籌兼顧。要把加強履職盡責工作和政風行風建設與公安業務工作相結合,以實際工作成效推動政風行風好轉,贏得市場主體、人民群眾的肯定和贊揚,以政風行風建設推動業務工作,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實現雙促進、雙豐收。(三)廣泛宣傳溝通。分局各單位要把宣傳工作貫穿接受督促檢查工作始終,一方面要通過各種媒介,向社會全面宣傳、展示全省公安機關打擊犯罪、維護穩定、服務民生、保障發展、改進作風的工作措施和成果,大力宣揚公安系統涌現出來的英雄模範,特別是要大力宣傳那些紮根基層、勤政為民、不事張揚的普通民警的典型事跡,擴大「正影響」;另一方面,要妥善應對處置群眾、網路、媒體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涉警事件,嚴防「大炒作」,打好「主動仗」,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要主動向地方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匯報工作,邀請上級領導檢查指導,主動向「兩代表一委員」、政風督查員介紹公安機關履職盡責情況,讓社會各界全面了解公安工作,爭取理解、關心和支持。(四)強化信息報送。各單位要按照時間節點及時上報各項工作情況,要及時上報本單位在加強履職盡責工作和政風行風建設中好的作法和典型;分局履職盡責公室將把各單位上報信息情況作為該項工作的重要考核依據,納入年終黨風廉政建設考核之中。(五)加大追責力度。各單位要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工作中發現的典型案例,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實行「一案雙查」,不僅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還要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對上級督促檢查部門發現的問題要正確對待,實事求是,不包庇不掩飾,堅決予以糾正和查處。

⑺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充分發揮人大職能作用、加快推進「五個湖北」建設的決定

一、加快推進「五個湖北」建設是全省人大工作的重要職責
加快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推進「五個湖北」建設,實現富民強省宏偉目標,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和熱切期盼,是我省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重要職責。全省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推進「五個湖北」建設的重大意義,進一步統一思想和行動,不辱使命,勇於擔當。省人大常委會要緊緊圍繞推進「五個湖北」建設的目標任務,按照「全省工作大局中有作為、全國人大系統中有地位」的要求,依法行使立法、監督、決定、任免等各項職權;市(州)、縣(市、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鄉(鎮)人大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創新方式方法,增強工作實效。堅持上下聯動、形成合力,著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共同推進「五個湖北」建設。二、發揮人大職能作用,推進富強湖北建設
充分利用「黃金十年」戰略機遇期,大力實施一元多層次發展戰略,努力建設富強湖北,是全省上下的首要任務。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任務,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督促和支持政府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推進「四化」同步協調發展。要加強經濟領域立法,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維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保障和促進傳統優勢產業、高端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充分發揮立法在加快構建現代工業體系、建設工業強省中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三農」立法,落實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保護耕地資源,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制定發展規劃條例,修訂城鄉規劃條例,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保障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圍繞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監督工作。通過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開展執法檢查等方式,推動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條例、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條例、企業負擔監督條例、實施中小企業促進法辦法等法規的有效實施,促進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加大對重大公共投資項目建設情況監督力度,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強化對審計查出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的監督;加強對經濟運行情況的調查研究,督促和支持政府有效化解經濟運行風險,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圍繞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適時作出決議決定,及時將黨委對國家事務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不斷推進重大事項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三、發揮人大職能作用,推進創新湖北建設
湖北是科教大省,最大的資源是創新資源,最大的優勢是創新優勢,最大的潛力是創新潛力。全省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緊緊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創新湖北建設開展各項工作,著力推進思想觀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研究制定自主創新促進條例,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創新發展文化,營造創新社會環境;研究制定實施專利法辦法,加強專利保護,推進專利成果市場化、產業化、規模化。開展科學技術進步法、科學技術進步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執法檢查,促進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聽取和審議政府關於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實施知識產權發展戰略、人才工作等方面的專項工作報告,支持政府實施創新主體培育、科技成果轉化等工程,大力培養引進創新人才,培育創新型企業,提升產業創新水平,加快科技優勢轉化。聽取和審議政府關於農業技術推廣的專項工作報告,促進農業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盡快應用於農業生產,增強科技對農業的支撐保障能力。四、發揮人大職能作用,推進法治湖北建設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積極探索推進民主法治建設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新途徑,加快建設法治湖北,是湖北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有立法權的人大及其常委會要適應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加快推進法治湖北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加強立法組織協調,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進一步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程序,擴大公眾有序參與立法,提高立法質量,防止和克服部門利益傾向,增強法規的針對性和可執行性。堅持立、改、廢並舉,適應湖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及時修改、廢止有關法規。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針對法治政府建設的實際和薄弱環節,綜合運用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執法檢查、詢問和質詢、特定問題調查等多種形式,監督和支持政府嚴格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執法體制機制,加大行政執法力度,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健全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公共服務,推進信息公開,強化對行政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聽取和審議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專項工作報告,開展執法檢查,監督和支持「兩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推進「五個湖北」建設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務;進一步健全司法監督工作機制,完善監督方式方法,增強對司法機關工作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積極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宣傳,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不斷提高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問題、解決矛盾的能力,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

⑻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集中修改、廢止涉及優化營商環境省本級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一、對《湖北省信息化條例》作出修改

(一)刪去第十三條。

(二)刪去第四十條。

(三)將條例中的「廣播電影電視」修改為「廣播電視」。二、對《湖北省道路運輸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十條第一款中的「工商營業執照」修改為「營業執照」。

(二)將第二十五條第一款中的「核定」修改為「備案」。

(三)將第三十五條第一款中的「公路征費稽查站」修改為「公路超限檢測站」。

(四)將條例中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工商」「質量技術監督」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安全生產監督」修改為「應急管理」。三、對《湖北省公共資源招標投標監督管理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四條第四款中的「監察部門」修改為「監察機關」。

(二)刪去第十二條中的「招標人應當在發出資格預審文件、招標文件的同時,將資格預審文件、招標文件報送綜合監督管理機構備案」。

(三)刪去第十七條第三款、第十八條第二款。

(四)刪去第三十七條第一項、第四項、第五項。

(五)將條例中的「國土資源」修改為「自然資源」。四、對《湖北省郵政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二十五條第一款中的「工商注冊登記」修改為「營業執照」。

(二)將第二十八條第一款修改為:「快遞企業收寄快件應當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快遞運單。快遞運單應當在顯著位置註明企業賠償責任等影響用戶權益的內容,並符合法律有關格式條款的規定。」

(三)將第三十一條修改為:「快遞企業應當對其從業人員加強職業操守、服務規范、作業規范、安全生產、車輛安全駕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訓。」

(四)將第四十七條第一款中的「10日內答復用戶」修改為「7日內答復用戶」,將第三款中的「15日內向郵政管理部門答復處理結果」修改為「10日內向郵政管理部門答復處理結果」。

(五)將條例中的「國土資源」修改為「自然資源」。五、對《湖北省散居少數民族工作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三十九條修改為:「縣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務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場監督管理、衛生健康等部門對清真食品生產、經營進行監管。從事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的企業應當報省民族事務主管部門備案。」

(二)刪去第四十三條。六、對《湖北省民用建築節能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六條第三款修改為:「建築節能新材料和新產品尚未制定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準的,生產企業可以制定企業標准。」

(二)將第九條第二款修改為:「縣級以上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建築節能材料推廣應用制度,鼓勵建築工程使用節能材料。」

(三)刪去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第二項。

(四)將條例中的「工商行政、質量技術監督」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國土資源」修改為「自然資源」。七、對《湖北省林地管理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五條、第六條中的「林權證」修改為「不動產權證書」。

(二)將第二十條修改為:「向林業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國家基本建設項目徵用、佔用林地審核手續,應當提交國家規定的文件和資料。」

(三)刪去第二十三條。

(四)將條例中的「土地管理部門」修改為「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初審」修改為「審核」。八、對《湖北省消防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修改為:「依法實施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的消防安全檢查,並建檔備查」。

(二)將第二十條修改為:「屬於國務院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規定的特殊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將消防設計文件報送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審查,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依法對審查的結果負責;未經消防設計審查或者審查不合格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不得施工。其他建設工程,建設單位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或者申請批准開工報告時應當提供滿足施工需要的消防設計圖紙及技術資料;未提供的,有關部門不得發放施工許可證或者批准開工報告。

「屬於國務院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規定應當申請消防驗收的建設工程竣工,建設單位應當向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申請消防驗收;未經消防驗收或者消防驗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其他建設工程,建設單位在驗收後應當報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備案;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進行抽查,經抽查不合格的,應當停止使用。」

(三)將第二十三條修改為:「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實行告知承諾管理。公眾聚集場所在投入使用、營業前,建設單位或者使用單位應當向場所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消防救援機構申請消防安全檢查,作出場所符合消防技術標准和管理規定的承諾,提交規定的材料,並對其承諾和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消防救援機構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查;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予以許可。消防救援機構應當根據消防技術標准和管理規定,及時對作出承諾的公眾聚集場所進行核查。

「申請人選擇不採用告知承諾方式辦理的,消防救援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根據消防技術標准和管理規定,對該場所進行檢查。經檢查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應當予以許可。

「公眾聚集場所未經消防救援機構許可的,不得投入使用、營業。」

(四)將第三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設置有火災自動報警、自動滅火等自動消防系統的單位,應當委託符合從業條件的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檢測機構對自動消防系統每年進行一次以上的檢測和維修。」

(五)將第三十四條修改為:「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檢測、消防安全評估等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應當符合從業條件,執業人員應當依法獲得相應的資格;依照法律法規、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執業准則,接受委託提供消防技術服務,並對服務質量負責。」

(六)刪去第六十一條、第六十六條。

(七)將第六十九條第一項、第二項中的「審核」修改為「審查」,刪去第二項中的「審批」。

(八)將第五條、第十六條、第五十四條中的「公安機關」修改為「應急管理部門」;將第十條第四款中的「農業」修改為「農業農村」,「交通」修改為「交通運輸」;將第十一條第一款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修改為「應急管理」,將第二款中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並刪去「按照各自職責」;將第十二條第三款中的「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部門」修改為「文化和旅遊、廣播電視等部門」;將第三十五條第一款中的「公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修改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消防救援機構」;將第六十三條中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將第五十七條、第六十九條中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修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消防救援機構」;將條例中的其他「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修改為「消防救援機構」、「公安消防隊」修改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

⑼ 湖北省優化營商環境辦法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營商環境,是指企業等市場主體在市場准入、生產經營、市場退出等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體制機制性因素和條件。第三條優化營商環境應當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持續優化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踐行「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服務理念,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以打造貿易投資便利、行政效率高效、政務服務規范、法治體系完善的國內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為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組織領導,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需求導向、結果導向,按照優化營商環境的原則和要求,建立健全優化營商環境統籌推進工作機制,完善服務市場主體聯席會議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各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是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是本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組織、協調優化營商環境日常工作。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工作部門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優化營商環境的日常工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內容,實現營商環境評價制度化、常態化。

負責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營商環境評價制度,按照國家統一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通過委託第三方評估等方式,組織開展營商環境狀況測評,並將測評結果向社會公布。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營商環境評價結果,及時調整完善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優化營商環境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政策文件的宣傳,推廣典型經驗,支持新聞媒體、社會監督員客觀公正地監督營商環境,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優化營商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利和義務維護本地區的營商環境。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市場環境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構建覆蓋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在市場准入、融資信貸、公平競爭、市場退出、市場主體保護等方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的經營自主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保護生產經營者人身和財產安全。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應當由市場主體依法自主決策的定價、內部治理、經營模式等事項,不得對市場主體實施任何形式的攤派,不得非法實施行政強制或者侵犯市場主體及其經營者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完善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機制,保障中小投資者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為中小投資者維護合法權益提供便利。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推進統一市場主體登記注冊業務規范、數據標准和服務平台建設,優化企業開辦流程,縮短企業開辦時間,實現企業開辦一表申請、一窗發放、一天辦結和零費用,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深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對所有涉及市場准入的行政審批事項全部納入「證照分離」改革范圍,實現「照後減證」或者「准入」「准營」同步辦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推進「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改革,簡化企業設立分支機構的登記手續,放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登記經營場所限制,規范經營范圍,降低經營成本。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持續放寬市場准入,執行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清理違反市場准入管理規定的政策文件。

省政務管理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確定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實行動態調整並定期向社會公布。在行政許可事項清單之外,不得違法設定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變相設定、實施行政許可。

熱點內容
工作的條例 發布:2025-01-28 00:42:40 瀏覽:45
行政法中利害關系人 發布:2025-01-28 00:42:38 瀏覽:767
中級經濟法一周能過嗎 發布:2025-01-28 00:29:23 瀏覽:270
總經銷商與分銷商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8 00:20:57 瀏覽:657
法律碩士會有補助嗎 發布:2025-01-27 23:48:49 瀏覽:631
襄陽法官受賄 發布:2025-01-27 23:39:11 瀏覽:971
四川農業經濟法 發布:2025-01-27 23:18:01 瀏覽:574
2015年中級經濟法教材 發布:2025-01-27 22:11:51 瀏覽:206
增加法律條例 發布:2025-01-27 21:51:34 瀏覽:321
交通損害賠償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27 21:49:42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