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中國少數民族教育條例

中國少數民族教育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14 03:16:27

①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教育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組織、社區和其他組織及公民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接受民族團結教育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民族團結教育是對公民進行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內容的學習民族理論、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團結常識、樹立民族團結意識、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義務、增強維護民族團結責任的教育。第四條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應當堅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實效、與時俱進的原則,使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維護祖國統一成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覺行動。第五條新疆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影響新疆社會穩定的主要危險是民族分裂主義。反對民族分裂,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公民的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各族人民應當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和睦相處,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第六條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接受民族團結教育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領導,將民族團結教育納入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全過程,將其作為考核、驗收創建精神文明單位的重要內容。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突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實踐性、時代性,適應各族群眾利益關系發展變化,豐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內涵、創新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活動,增強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感召力、親和力、影響力。第八條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對在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中作出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散布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言論,不得收集、提供、製作、發布或者傳播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信息,不得實施破壞民族團結、煽動民族分裂的行為。第二章機構與職責第十條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
(二)制定和組織實施民族團結教育規劃;
(三)組織、指導、督促和檢查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四)協調解決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五)總結和推廣民族團結教育經驗,表彰民族團結教育先進單位和個人;
(六)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其他事項。第十一條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負責本單位、本部門、本系統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結合本單位特點,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組織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鄉(鎮)、街道、村(居)民委員會、社區應當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加強本轄區內村(居)民和流動人口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城鄉基層組織和社區的有效平台,把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做到千家萬戶。第十二條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民族團結教育內容納入教育規劃,組織編寫適用於大中專院校、中小學的民族團結教育教材。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民族團結教育培訓,明確教師在民族團結教育中的責任,發揮教師在學校民族團結教育中的主導、示範和表率作用。

學校應當加強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並將民族團結教育列入教育教學計劃,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貫穿學生成長成才的各階段,推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幼兒園應當對學前兒童進行適合兒童特點的民族團結教育。

禁止任何人利用學校講台、講壇等陣地散布不利於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言論;禁止任何人傳播危害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擾亂公眾視聽的謠言。第十三條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監督管理,充分運用文藝創作演出、博物館文物展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群眾文化活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圖書閱讀等載體,廣泛開展以民族團結教育為主題的文化活動。

文學藝術團體、院校應當創作體現時代精神,展示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相處、共同發展進步的文藝作品。

② 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教育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和發展民族教育事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民族教育,是指對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蒙古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公民所實施的以學校教育為主,以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為重點,以科學文化知識傳授和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為基本內容的各級各類教育。第三條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各級各類民族學校、民族教育機構和開設民族語言文字教學班的各級各類普通學校,開展民族教育活動適用本條例。
各級各類民族學校是指以少數民族公民為主要教育對象的民族幼兒園、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等學校。
民族教育機構是指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民族教育科學研究、教學研究等機構。第四條自治區堅持國家教育方針同民族政策相結合,優先發展、重點扶持民族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教育。第五條民族教育應當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原則,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妨礙民族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第六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民族教育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積極推進民族教育的創新發展。第七條自治區對民族教育實行財政優先保障制度,切實保障各級各類民族學校和民族教育機構的發展需求以及辦學經費的穩定增長。第八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全區民族教育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設置民族教育工作機構或者配備專職人員,負責民族教育工作。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分別負責有關的民族教育工作。第九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在發展民族教育事業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辦學形式與管理第十條民族教育應當結合民族特點和地區實際,完善辦學形式和發展體系。
民族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實行自治區統籌規劃、分級辦學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第十一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民族幼兒園、中小學校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合理布局,保障少數民族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及現居住地就近入園入學。第十二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獨立設立民族幼兒園、中小學校;在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設立相應的民族幼兒園、中小學校或者在當地普通幼兒園、中小學校開設民族語言文字教學班。第十三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設立民族中等職業學校或者在普通中等職業學校獨立開設民族語言文字教學班。第十四條高等學校應當設立民族語言授課為主的院系、專業或者民族班、民族預科班。第十五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保障少數民族殘疾兒童、青少年受教育的權利。第十六條民族幼兒園、中小學校的設立、變更和終止,應當由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審核批准後報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民族幼兒園、中小學校的名稱按照地方名稱、民族名稱、辦學層次的順序組成。第十七條民族幼兒園園長、中小學校校長應當由具備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任職條件、符合崗位要求的相應少數民族公民擔任。第三章教育教學第十八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決定民族教育的發展規劃以及各級各類民族學校的設置、學制、辦學形式、教材建設、教學內容、教學用語和招生辦法。第十九條自治區各級各類民族學校應當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或者本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教學,重點發展民族學校的雙語教學工作。第二十條蒙古族幼兒園、中小學校,應當主要招收蒙古族學生,實施以蒙古語授課為主加授漢語或者以漢語授課為主加授蒙古語的雙語教學。
朝鮮族幼兒園、中小學校,應當主要招收朝鮮族學生,實施以朝鮮語授課為主加授漢語或者以漢語授課為主加授朝鮮語的雙語教學。
其他少數民族幼兒園、中小學校,應當主要招收本民族學生,使用本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教學,開設適合學生特點的民族傳統文化教育課程。
自治區支持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以學校教育形式學習傳承本民族語言和本民族文化。

③ 吉林省少數民族教育條例

第一條為發展少數民族教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對少數民族公民進行的各級各類教育,均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少數民族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組成部分。
各級人民政府要重視少數民族教育,推進少數民族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第四條少數民族教育必須執行國家有關教育和少數民族的法律、法規,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是其區域內少數民族教育的主管部門,同級民族工作部門協助教育行政部門做好少數民族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門和民族工作部門,對貫徹執行本條例負有檢查、指導、協調和督促的職責。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有少數民族教育工作機構或者安排專(兼)職人員,具體負責少數民族教育工作。第六條設立、合並或者撤銷少數民族學校(班),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各市(州)、縣(市、區)可以根據學生(幼兒)中少數民族學生(幼兒)所佔的比例,設置少數民族中學、少數民族小學和少數民族幼兒園或者民族聯合中學、民族聯合小學和民族聯合幼兒園,也可以在中學、小學和幼兒園中附設少數民族班。
具體比例由教育行政部門和民族工作部門研究確定。第七條少數民族學校的行政領導要盡量配備少數民族人員。其中,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授權的學校,主要行政領導由少數民族人員擔任。第八條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對少數民族學校統籌規劃、合理布局。
單獨設立的少數民族完全中學、少數民族高中和縣(市、區)僅有一所的少數民族初中,由縣(市、區)管理;其他的少數民族初中,以縣(市、區)為主,由縣(市、區)和所在鄉(鎮)管理;跨鄉(鎮)設立的少數民族中心小學,由縣(市、區)管理,負責對所轄少數民族小學的業務指導等工作。在回族聚居區,應當設立回族幼兒園。
少數民族居住分散、生源不足的,可以集中辦學,設立以寄宿為主並實行助學金制度的少數民族中學、少數民族小學,跨行政區域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第九條對隨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離開戶籍所在地並在流入地居住的少數民族少年兒童,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保證其在流入地接受並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少數民族學校,要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安排和接收其入學。第十條實行本民族語言文字授課加授漢語言文字或者漢語言文字授課加授本民族語言文字(以下簡稱「雙語教學」)的少數民族學校,可以適當延長學制。第十一條少數民族學校應當推廣使用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第十二條少數民族學校應當重視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教育,提倡開設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課程,開展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各種活動,增進學生對本民族的認識與了解,促進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和傳統體育等事業的發展。第十三條少數民族學校的少數民族畢業生,報考上一級學校,可以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答卷,也可以用漢語言文字答卷。報考用漢語授課的上一級學校,應當加試漢語文,漢語文成績必須達到及格水平。第十四條義務教育後階段的各級各類學校招收新生時,在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錄取少數民族考生。
高中(不含少數民族完全中學、少數民族高中)錄取新生,對少數民族考生應當降分錄取。
大中專院校錄取新生,對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答卷(包括加試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少數民族考生和不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答卷的少數民族考生,應當分別降分錄取;對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鄉(鎮)的少數民族考生,還可以根據當地的需要,實行定向降分錄取;各級各類成人學校和職業學校錄取新生,對少數民族考生也應當降分錄取。
具體降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規定。第十五條省、市(州)教育學院以及實行「雙語教學」的少數民族學校所在的縣(市、區)教師進修學校,應當有少數民族教研機構,加強少數民族教研工作。第十六條省屬師范院校定向招收的少數民族學生,必須實行定向分配,充實當地少數民族學校的師資隊伍。市(州)所屬少數民族師范學校面向全省招生,為全省少數民族小學培養師資。還可以採取與外省、區對等交換招生的辦法,為實行「雙語教學」的少數民族學校培養師資。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每年要有計劃地組織少數民族學校的教師和校長參加培訓。

④ 呼和浩特市民族教育條例(2013修正)

第一條為了保障和發展民族教育事業,提高民族教育教學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民族教育是本市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市、旗縣區人民政府要在編制、經費、師資、教材、校舍、設備等方面,優先重點保證民族教育發展。
興辦民族學校堅持以公辦為主、集中辦為主、寄宿制為主、助學金為主的原則。
市、旗縣區人民政府鼓勵國內外組織和個人對民族教育捐資助學,支持興辦各種私立民族學校。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公辦的民族幼兒園、民族小學、民族中學、民族職業學校等各級各類民族學校及普通學校的民族班(以下簡稱民族學校)。第四條民族學校應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民族歷史、傳統文化教育,加強學校內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少數民族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第五條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原則,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民族學校教育教學的活動。第六條市、旗縣區人民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民族教育工作。同級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門協助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第七條市、旗縣區人民政府要根據少數民族聚居情況,優先確定各級各類民族學校發展規劃、布局和辦學結構。要大力發展民族職業技術教育。第八條各級各類民族學校的開辦、停辦、合並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核、批准、注冊或者備案手續。第九條民族學校的名稱一般按照地方名稱加民族名稱的形式組成。第十條民族學校的主要行政領導一般應當由相應少數民族的公民擔任。學校應當配備一定數量的相應少數民族教師。第十一條民族學校的辦學經費以財政撥款為主。
市、旗縣區人民政府對民族學校所需水、電、取暖費用,應當根據本地區上年度民族學校實際支出水平納入財政預算,足額核定,並及時撥付到位。
教育費附加每年用於民族教育的比例不得低於教育費附加總額的百分之二十。
市、旗縣區人民政府每年在財政預算中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改善民族學校的教學儀器設備、教師培訓和資助民族學校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及獎勵品學兼優學生。第十二條國家下達的少數民族教育補助費專款專用,不得擠占挪用。城市建設維護費、國家支援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扶貧資金以及市、旗縣區民族機動金,每年都應當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扶持民族學校改善辦學條件。第十三條市、旗縣區人民政府鼓勵民族學校開展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活動。
民族學校的校辦企業享受校辦企業和民族企業有關優惠政策,創收收入可以按一定比例用於彌補學校經費不足。第十四條市、旗縣區人民政府應當重視民族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優先配備教學設備,保證民族學校的教學設施高於或者不低於同級同類普通學校的一類標准。第十五條市、旗縣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障少數民族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少數民族初中畢業生的升學率不得低於百分之八十,並優先普及少數民族學生高中階段教育。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應當提供必要的資助。
市、旗縣區人民政府應當為少數民族盲、聾啞和弱智等殘疾兒童、少年舉辦特殊教育學校(班)。第十六條民族學校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用蒙古語言文字授課的學校(班)要推廣蒙古語標准音。
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授課的學校,應當從小學階段加授漢語文,中學階段開設外語,具備條件的,也可以從小學階段開設外語;用漢語文授課的民族學校,小學階段應當加授少數民族語文,並開設外語,具備條件的,中學階段可以加授少數民族語文。第十七條民族學校教師必須具備國家規定的學歷並取得教師資格。民族學校優先選擇師范院校的優秀畢業生。
市、旗縣區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民族學校的在職教師每年至少安排一次進修或者培訓,提高其專業水平。第十八條市、旗縣區人民政府人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在教師專業技術崗位設置時,對民族學校以核定的職數、結構比例為基數,分別增加不低於百分之三十的高級和一級教師崗位。第十九條市、旗縣區人民政府應當通過政策傾斜優先解決民族學校教師的住房。

⑤ 南寧市民族教育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發展南寧市民族教育事業,維護少數民族受教育的合法權益,提高少數民族人口素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民族教育,是指本市行政區域內對少數民族和在少數民族聚居與散、雜居的地區(以下總稱民族地區)實施的初等和中等教育。第三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民族教育事業及其基本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市、縣(區)人民政府對貧困、邊遠的民族地區的教育實行優先照顧、重點扶持的政策。第四條市、縣(區)人民政府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民族教育工作的領導、統籌協調和督導評估。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全市民族教育工作。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民族教育工作。
市、縣(區)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同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范圍內,分別負責民族教育的有關工作。第六條市、縣(區)人民政府及其行政職能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民族教育的科學研究工作,及時推廣科研成果、解決民族教育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第七條民族地區的學校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範文字。壯族聚居地區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進行壯漢雙語教學。
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注重少數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第八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各級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大、中專院校、城市中小學校對貧困、邊遠的民族地區中小學校的對口支援工作。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引導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有條件的群眾自費送子女到經濟發達地區或城市求學就讀。第二章義務教育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創造條件,使適齡少數民族兒童依法接受義務教育,民族地區的小學、初中學生的輟學率應當控制在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指標以內。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好寄宿制學校。寄宿制學校應當設置有安全、獨立的學生宿舍與符合要求的其他生活設施。第十二條民族地區學校的校舍、場地建設、教學實驗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裝備應當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健全民族地區的義務教育助學制度,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給予減、免雜費和課本費,對寄宿生的住宿費、生活費給予適當補助。第三章職業教育第十四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統籌領導,健全發展職業教育的協調領導機構,制定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措施,協調有關部門共同做好發展職業教育的工作。第十五條市轄各縣應當根據本縣民族經濟、文化發展的特點,至少辦好一所自治區級的示範性民族中等職業學校。第十六條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應當以高中階段為重點,並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初中階段的職業教育,使受教育者掌握一至二門職業技術。第十七條鼓勵和支持市、縣中等職業學校之間教育、教學、科研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民族中等職業學校可以跨縣(區)招生,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民族中等職業學校跨區域招生。
市屬中等職業學校應當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對市轄各縣民族職業教育的幫助和服務。
市屬中等職業學校應當擴大面向貧困、邊遠的民族地區的招生規模;對市轄各縣(區)家庭經濟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應當適當減、免學費並為其就業提供幫助。
鼓勵和支持貧困、邊遠的民族地區的中等職業學校與中心城市職業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聯合辦學。第十八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民族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勤工儉學、辦好校辦產業和實習基地,對勤工儉學、校辦產業、實習基地以及為師生提供生活服務的相關產業按照國家規定實行有關優惠政策。第十九條鼓勵和支持民族中等職業學校同發達地區企業聯合辦學或者應發達地區企業的要求,為其培養專門技術人才。第四章民族學校和民族班第二十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當辦好一至二所民族高中。
市人民政府可以指定辦學條件比較好的市屬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開設民族班。
市轄各縣(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辦民族小學、民族初中。
民族鄉應當設立民族小學、民族初中。
各類民族學校和民族班主要實行寄宿制和助學金制。

⑥ 鄂倫春自治旗民族教育條例(2015修正)

第一條為了保障和促進鄂倫春自治旗民族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鄂倫春自治旗自治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旗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民族教育,是指自治旗行政區域內,對鄂倫春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公民實施的以學校教育為主,以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傳承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基本內容的各級各類教育。
本條例所稱民族學校是指公辦的民族幼兒園、民族小學、民族中學、民族職業技術學校等以少數民族公民為主要教育對象的民族教育單位。
本條例所稱學前教育是指對三周歲以上,不滿六周歲學齡前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第三條自治旗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民族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重點扶持鄂倫春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教育。
自治旗人民政府根據民族特點和地區特點,採取特殊政策和措施,保障少數民族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和繼續教育,與自治旗教育事業協調發展,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第四條自治旗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負責自治旗的民族教育工作,其他相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第五條自治旗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合理確定和調整民族教育結構、學校布局和辦學形式,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第六條自治旗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民族教育的領導和管理,在教育行政部門中設立民族教育管理工作機構,配備專職人員,指導和管理民族教育事務。第七條自治旗民族學校的設置、撤並,應當經自治旗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
民族學校的名稱一般按地方名稱、民族名稱、辦學層次的順序組成。第八條自治旗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專項民族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用於改善民族學校辦學條件,扶持和獎勵少數民族學生,培訓少數民族學校校長和教師。民族學校學生人均經費和公用經費標准應當高於同級同類普通學校,並根據自治旗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適時提高。第九條自治旗人民政府優先保障鄂倫春族適齡兒童接受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對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其他少數民族學生給予照顧。第十條自治旗人民政府應當提高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中小學生助學金標准。
戶籍在鄂倫春自治旗的鄂倫春族學生考入高等院校的,享受自治旗提供的學費補助;考取研究生以上學歷的,自治旗給予支持和獎勵。對戶籍在鄂倫春自治旗的其他少數民族學生,根據家庭經濟狀況給予資助。第十一條自治旗人民政府採取多種形式,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依照國家規定和自治旗實際需要,有計劃地選送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學生到區內外高等院校學習。第十二條自治旗人民政府應當在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成果基礎上,發展各種形式的少數民族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培養各類適用人才,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勞動者的素質,並確保鄂倫春族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經費投入。第十三條自治旗人民政府支持、鼓勵民族教育科學研究工作,優先推廣民族教育科學研究和改革實驗成果,重視和支持各類民族教育教材的編譯出版、教學課件的製作及音像資料的開發。
自治旗人民政府對在民族教育科學研究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或者取得優秀成果的民族教育單位、機構及個人給予獎勵。第十四條自治旗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優先安排民族學校所需教材、圖書、儀器和音、體、美教育器材及現代化教學設備。
自治旗青少年活動中心、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等校外教育機構所需的教育培訓經費及設施的必要維護費,應當列入自治旗財政預算。第十五條自治旗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辦學,鼓勵對民族教育捐資助學。第十六條自治旗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改善民族學校教師、職工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提高他們的待遇。第十七條自治旗人民政府鼓勵教師到鄂倫春族聚居鄉、鎮學校、幼兒園任教,增加績效工資。第十八條自治旗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和民族教育需求,保證民族學校教師、職工編制。
自治旗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評聘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時,應當適當提高民族學校教師中、高級職務的比例。第十九條民族學校應當重視對學生進行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體育等活動。

⑦ 國家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教育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新中國的民族教育政策是一個完整的公共政策體系。民族教育政策在內容上包括黨和國家制定的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方針、任務、目標、規劃、具體措施等;在形式上表現為各種涉及民族教育的法律條款、條例、規章、決議、細則、指示、通知等;在層次上,既包括黨和國家制定的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的政策,又包括民族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為貫徹中央的政策制定的、在本轄區內實施的發展民族教育的地方政策與措施。
《少數民族教育條例》
第九條對隨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離開戶籍所在地並在流入地居住的少數民族少年兒童,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保證其在流入地接受並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少數民族學校,要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安排和接收其入學。
第十條實行本民族語言文字授課加授漢語言文字或者漢語言文字授課加授本民族語言文字(以下簡稱「雙語教學」)的少數民族學校,可以適當延長學制。

⑧ 呼和浩特市民族教育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障和發展民族教育事業,提高民族教育教學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民族教育是本市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人民政府要在編制、經費、師資、教材、校舍、設備等方面,優先重點保證民族教育發展。
興辦民族學校堅持以公辦為主、集中辦為主、寄宿制為主、助學金為主的原則。
各級人民政府鼓勵國內外組織和個人對民族教育捐資助學,支持興辦各種私立民族學校。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公辦的民族幼兒園、民族小學、民族中學、民族職業學校等各級各類民族學校及普通學校的民族班(以下簡稱民族學校)。第四條民族學校應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民族歷史、傳統文化教育,加強學校內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少數民族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第五條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原則,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民族學校教育教學的活動。第六條市、區(旗縣)人民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民族教育工作。同級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門協助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第七條市、區(旗縣)人民政府要根據少數民族聚居情況,優先確定各級各類民族學校發展規劃、布局和辦學結構。要大力發展民族職業技術教育。第八條各級各類民族學校的開辦、停辦、合並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核、批准、注冊或者備案手續。第九條民族學校的名稱一般按照地方名稱加民族名稱的形式組成。第十條民族學校的主要行政領導一般應當由相應少數民族的公民擔任。學校應當配備一定數量的相應少數民族教師。第十一條民族學校的辦學經費以財政撥款為主。
各級人民政府對民族學校所需水、電、取暖費用,應當根據本地區上年度民族學校在校學生人均支出水平足額核定,並及時撥付到位。對民族學校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同類費用按本地區上年度民族學校在校學生人均支出水平的60%核定。
教育費附加每年用於民族教育的比例不得低於教育費附加總額的10%。第十二條國家下達的少數民族教育補助費專款專用,不得擠占挪用。城市建設維護費、國家支援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扶貧資金以及市、區(旗縣)民族機動金,每年都應當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扶持民族學校改善辦學條件。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鼓勵民族學校開展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活動。
民族學校的校辦企業享受校辦企業和民族企業有關優惠政策,創收收入可以按一定比例用於彌補學校經費不足。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重視民族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優先配備教學設備,保證民族學校的教學設施高於或者不低於同級同類普通學校的一類標准。第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障少數民族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少數民族初中畢業生的升學率不得低於80%,並優先普及少數民族學生高中階段教育。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應當提供必要的資助。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為少數民族盲、聾啞和弱智等殘疾兒童、少年舉辦特殊教育學校(班)。第十六條民族學校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用蒙古語言文字授課的學校(班)要推廣蒙古語標准音。
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授課的學校,應當從小學階段加授權語文,中學階段開設外語,具備條件的,也可以從小學階段開設外語;用漢語文授課的民族學校,小學階段應當加授少數民族語文,並開設外語,具備條件的,中學階段可以加授少數民族語文。第十七條民族學校教師必須具備國家規定的學歷並取得教師資格。民族學校優先選擇師范院校的優秀畢業生。
市、區(旗縣)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民族學校的在職教師每三年至少安排一次進修或者培訓,對經考試合格者,由培訓主管部門發給繼續教育證書,作為考核教師的依據和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必備條件。第十八條市、區(旗縣)人民政府人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在分配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指標時,對民族學校以按正常比例分配的指標為基數,增加不低於25%的中級和中下以下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指標。第十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通過政策傾斜優先解決民族學校教師的住房。

⑨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條例

第一條為發展民族教育事業,提高各少數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民族教育是指自治州行政區域內對各少數民族實施的各級各類教育。
本條例所稱的邊疆縣是指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屏邊苗族自治縣、河口瑤族自治縣、元陽縣、紅河縣、綠春縣;內地邊遠山區的范圍,由自治州人民政府確定。第三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民族教育工作,民族工作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第四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必須把民族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建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協調發展,結構合理的民族教育體系,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
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制定民族教育發展規劃,合理調整發展規模,通過寄宿制、半寄宿制中小學、民族部(班)、民族中專(中師)、民族預科班等辦學形式,發展民族教育。第五條自治州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保障各少數民族適齡兒童、少年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農村中小學校設置要相對集中,重視規模效益,提高教育質量。
農村小學應創造條件舉辦學前班,對學齡前兒童進行教育,幫助少數民族學生克服學習漢語言的障礙。
各級人民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掃除青壯年文盲,舉辦鄉(鎮)、行政村(辦事處)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實施農、科、教結合,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第六條在不通曉漢語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應當用少數民族語言輔助教學。有通用規范民族文字的,應尊重本民族意願,可用本民族文字掃盲。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重視邊疆縣和內地邊遠山區中小學校的建設,做到校舍及其他基本教學設施適用、安全,逐步達到辦學條件標准化、規范化。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做到教師有宿舍、有廚房、有辦公室;在縣(市)所在地和條件較好的鄉(鎮)可建立教師住宅小區。第九條大學專科及其以上畢業生在邊疆縣和內地邊遠山區任教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不實行見習工資,除正常晉升工資外,專業技術職務工資每5年可向上浮動一個檔次,退休時其浮動工資給予固定;
(二)其子女報考州屬各級各類學校,錄取條件與當地少數民族考生同等對待;
(三)在當地工作滿20年以上者,按年工資總額給予一次性住房補助。第十條對在邊疆縣和內地邊遠山區工作的教師實行艱苦地區補貼。補貼標准由治州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一條自治州、縣(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制定教師培訓計劃,定期組織邊疆縣和內地邊遠山區的教師培訓進修。中小學教師的培訓經費,按有關規定予以落實。第十二條教師應持證上崗。經培訓和考核不合格的教師,由有關部門予以調整。第十三條自治州內的高等和中等師范學校,應增加少數民族學生的招生名額。對邊疆縣和內地邊遠山區實行定向招收少數民族學生制度,學生畢業後回本地任教。
自治州內的各類成人高等教育學校,應招收一定比例的少數民族學生,並給予適當照顧。第十四條自治州所屬中專、中師,對少數民族學生給予適當降分錄取;對個別邊遠特困村寨的考生,可特批錄取。學校應對降分錄取和特批錄取的學生組織補習。
自治州民族中學、個舊一中和建水一中的民族高中班及蒙自師專民族預科班主要招收邊疆縣和內地邊遠山區的農村少數民族學生;有條件的內地縣(市)一中應為邊疆縣和內地邊遠山區舉辦民族高中班。第十五條自治州對下列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戶籍學生免收雜費和教科書費:
(一)邊境一線村寨的學生;
(二)邊疆縣和內地邊遠山區的困難學生。第十六條自治州人民政府設立少數民族困難學生生活補助專款,補助的范圍是:
(一)寄宿制、半寄宿制中小學的學生;
(二)民族部(班)的學生;
(三)民族預科班的學生;
(四)邊疆縣和內地邊遠山區農村戶籍考取大學本科的困難學生(限一次性入學補助)。
上述學生生活補助費標准,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

⑩ 鄂倫春自治旗民族教育條例

第一條 為了發展自治旗民族教育事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內蒙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辦法》等法律法規和《鄂倫春自治旗自治條例》,結合自治旗的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自治旗行政區域內對少數民族實施的各級各類教育。
本條例所稱民族學校是指公辦的民族幼兒園、民族小學、民族中學、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普通學校民族班等以少數民族成員為主要教育對象的民族教育單位和民族教育機構。第三條 自治旗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民族教育放在優先發展、重點扶持的地位,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自治旗根據民族特點和地區特點,採取特殊政策和措施,保障少數民族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與全旗教育事業協調發展。第四條 自治旗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全旗的民族教育工作。
自治旗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民族教育工作。第五條 自治旗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合理確定和調整民族教育結構、學校布局和辦學形式,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第六條 自治旗應當加強對民族教育的領導和管理,在自治旗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設立民族教育工作機構,指導和管理民族教育事務。第七條 自治旗對少數民族學生,努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對鄂倫春族學生要優先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施高中階段教育的學校,對少數民族考生要給予照顧。第八條 自治旗採取多種形式,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依照國家規定和自治旗實際需要,有計劃地選送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學生到區內外高等院校學習。第九條 舉辦各類民族幼兒園(班),發展民族幼兒教育。
民族學校學前班應當納入學校管理。第十條 自治旗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培養各類適用人才,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勞動者的素質。
採取特殊措施,掃除少數民族青壯年文盲。第十一條 自治旗支持、鼓勵和組織民族教育科學研究,推廣民族教育科學研究成果和改革實驗成果。第十二條 民族學校要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民族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制、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第十三條 民族學校應當重視對學生進行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體育等活動。第十四條 民族學校可以使用本民族通用的語言進行教學。
民族學校應當推廣使用國家通用的語言文字,並結合實際,適時開設外語課。第十五條 自治旗適當增加民族學校教師、職工編制。
自治旗人民政府人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在評聘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時,應當適當提高民族學校中、高級職務數額。第十六條 自治旗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改善民族學校教師、職工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提高他們的待遇。第十七條 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鄂倫春族聚居的鄉(鎮)學校任教。自治旗對在鄂倫春族聚居的鄉(鎮)學校工作的教師、職工,在原工資基礎上,實行向上浮動工資的制度。第十八條 自治旗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民族學校校長的培訓和民族學校教師的繼續教育,培養高素質的民族教育教師隊伍。第十九條 民族教育經費全額納入財政預算。自治旗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保證民族教育經費。第二十條 自治旗逐步增加對民族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民族學校的辦學條件,加快教育技術現代化裝備的進程。第二十一條 自治旗設立民族教育專項資金。民族教育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扶持、獎勵少數民族學生、培訓民族學校校長、教師和改善民族學校辦學條件。第二十二條 逐步提高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和達斡爾族中小學生享受的民族助學金標准。鄂倫春族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的,享受學費補助,並獲得由自治旗提供的獎學金。第二十三條 自治旗設立民族教育助學基金,救助少數民族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第二十四條 自治旗鼓勵、扶持民族學校開展勤工儉學、興辦校辦產業和建立學生實習基地,並依照國家規定享受減免稅費待遇。第二十五條 自治旗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辦學,鼓勵對民族教育捐資助學。
在民辦民族中小學就學的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學生,與在公辦民族中小學就學的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學生享受同等待遇。

熱點內容
工作的條例 發布:2025-01-28 00:42:40 瀏覽:45
行政法中利害關系人 發布:2025-01-28 00:42:38 瀏覽:767
中級經濟法一周能過嗎 發布:2025-01-28 00:29:23 瀏覽:270
總經銷商與分銷商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8 00:20:57 瀏覽:657
法律碩士會有補助嗎 發布:2025-01-27 23:48:49 瀏覽:631
襄陽法官受賄 發布:2025-01-27 23:39:11 瀏覽:971
四川農業經濟法 發布:2025-01-27 23:18:01 瀏覽:574
2015年中級經濟法教材 發布:2025-01-27 22:11:51 瀏覽:206
增加法律條例 發布:2025-01-27 21:51:34 瀏覽:321
交通損害賠償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27 21:49:42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