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西藏中小學保護條例

西藏中小學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14 06:14:37

㈠ 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辦法(1999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結合西藏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西藏自治區行政區域內未滿18周歲的公民。第三條自治區各級人民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應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健康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以及熱愛祖國、反對分裂的教育,引導和教育未成年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提倡未成年人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自覺抵制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蝕。第四條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三)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
(四)教育與保護相結合。第五條自治區依法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各級國家機關、武裝力量、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都有保護未成年人的責任。第六條未成年人應當自覺配合各方面的保護工作,自尊、自愛、自強,遵守社會規范,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工會、青年聯合會、學生聯合會、少年先鋒隊及其有關的社會團體,應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各級人民政府應鼓勵集體、個人和其他社會力量興辦有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公益事業。第八條自治區、市(地)、縣(市、區)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由各級人民政府(地區行署)及其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共青團、婦女聯合會等社會團體的負責人和社會知名人士組成,同級人民政府的負責人任主任委員。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可以邀請人民法院、檢察院的負責人參加。其辦事機構設在同級共青團組織。
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的職責:
(一)制定本行政區域骨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工作措施;
(二)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團體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三)督促有關部門實施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
(四)接受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投訴、舉報,轉交並督促有關部門查處,為受害者提供或者尋求法律援助
(五)對因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失職行為致使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受到嚴重損害的,有權建議有關部門對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六)研究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向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
(七)指導下級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的工作;
(八)總結、推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先進典型;
(九)辦理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其他事項。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保護未成年人有顯著成績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獎勵。第二章家庭保護第十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第十一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按規定接受義務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或中斷其學業。對曠課或自行輟學的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教育其返校。第十二條父母或者監護人及家庭中的其他成年人,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導和鼓勵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以及賭博、吸毒、賣淫。第十三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允許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結婚,不得為未成年人訂立婚約。第十四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誘使或強迫未成年人進寺廟為僧尼。第十五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有前款所列行為,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的資格;依照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的規定,另行確定監護人。

㈡ 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辦法(2009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展,培養社會主義新西藏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未滿十八周歲公民的保護,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社會、學校和家庭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依法享有受教育權,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權。

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領導。

各級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工會、青年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學生聯合會、少年先鋒隊及其他有關的社會團體,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計劃,相關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保障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開展。

自治區鼓勵集體、個人和其他社會力量興辦有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公益事業。第六條自治區、市(地)、縣(市、區)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由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共青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等社會團體的負責人和社會知名人士組成,同級人民政府的負責人任主任委員。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可以邀請人民法院、檢察院的負責人參加。其辦事機構設在同級共青團組織,配備必要的工作人員。

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的職責:

(一)宣傳和組織學習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法規、政策;

(二)制定本行政區域內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工作措施;

(三)研究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向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

(四)組織、協調、督促有關部門、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實施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五)接受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申訴、控告和檢舉,轉交有關部門查處,為受害者提供或者尋求法律援助;

(六)對因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致使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受到嚴重損害的,建議有關部門對責任人員依法予以查處;

(七)總結、推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先進典型;

(八)辦理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其他事項。

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辦事機構承擔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第七條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

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第八條國家機關、社會、學校、家庭應當對未成年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國防知識教育以及西藏歷史知識教育,培養社會主義新西藏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在教育、培養或者挽救未成年人;創作、編譯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精神產品;為未成年人提供、興建活動場所和設施;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提供法律援助等方面有顯著成績的組織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第二章家庭保護第十條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家庭中的其他成年人應當協助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教育、保護未成年人。第十一條父母因外出務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的,應當委託有監護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為監護。

父母應當將委託監護的情況及時向未成年子女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員會和就讀學校報告。村(居)民委員會和學校應當與受委託監護人加強聯系,對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幫助。

父母應當與未成年子女和受委託監護人保持經常聯系,關心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學習情況,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受委託監護人應當按照委託協議履行監護職責,切實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㈢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加強西藏自治區文物的保護和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下簡稱《文物保護法》),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我區境內一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建築、古墓葬、石窟寺、石刻、古脊椎動物及古人類化石;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和著名人物有關的,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和科學價值的建築物、遺址、紀念物;重要的革命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古舊圖書、經卷;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宗教文物等,均受國家保護。第三條 我區地上、地下、水域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國家所有。國家機關、部隊、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收藏的文物屬國家所有。第四條 屬於集體和個人所有的紀念建築、古建築和傳世文物,其所有權受國家法律保護。文物所有者必須遵守國家有關保護管理文物的規定。第五條 所有機關、團體、部隊、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文物的義務。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文物保護法》和本條例的貫徹實施,負責保護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各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第二章 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和經費第七條 西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是保護管理全區文物的管理機構,負責協調、研究、處理全區文物的保護管理工作。地、市要建立相應的文物管理機構,文物比較集中的縣要在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內配備專職文物管理人員,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
未設文物管理專門機構的地方,文物管理工作由當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指定人員負責。
自治區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成立由有關專家組成的自治區文物鑒定委員會,負責文物的鑒定工作。第八條 文物保護管理、保養維修、清理發掘、徵集收購、陳列宣傳和獎勵等項經費,分別列入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文物經費由各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嚴格管理,專款專用。各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所屬事業單位預算外的文物業務收入,只能用於文物事業,作為文物經費的補充,不得挪作他用。第三章 文物保護單位第九條 市、縣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本市、縣具有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和有紀念意義的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以及具有民族特色、宗教特色的古遺址、古建築、古墓葬、石窟寺、石刻等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備案。
自治區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在市、縣文物保護單位中選擇其重要者,報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報國務院備案。
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古跡,各級人民政府及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要妥善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佔用、破壞、拆毀或變賣。
宗教部門及寺院因宗教活動使用所保存的文物必須嚴格遵守《文物保護法》,服從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管理,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有權定期檢查、指導。第十條 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均由所在市、縣人民政府負責保護管理,劃定必要的保護范圍,作出標志說明,建立記錄檔案,並區別情況設置專門機構或專人負責保護管理。第十一條 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報經文物保護單位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由自治區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報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根據文物保護的實際需要,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可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周圍劃出一定的建設控制地帶。
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一經公布,應樹立界樁並按《文物保護法》嚴格保護和控制。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在文物保護單位的重點保護范圍內進行其他建設工程。在一般保護范圍內也不得進行其他建設工程,如有特殊需要,必須報經原公布的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同意。
在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制地帶內修建新建築和構築物,其式樣、高度、體量、色調應與文物保護單位周圍環境氣氛相協調,不得破壞文物保護單位的環境風貌。其設計方案須徵得自治區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同意後,報建設部門批准。第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制定城鄉規劃時,事先要由城鄉規劃部門會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商定本行政區域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他文物的保護措施並納入規劃。

㈣ 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西藏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西藏自治區所轄的行政區域。第四條環境保護是基本國策,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環境保護規劃必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使環境保護工作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實行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並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方針。第五條開發建設和生產經營活動必須保護環境。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第六條加強環境保護科學研究,積極開展資源、能源綜合利用的研究,開展與國內外的合作和交流,培養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人才,積極推廣先進的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普及環境保護科學知識。第七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第八條自治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第二章職責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負責本轄區的環境質量,協調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制定環境保護措施,組織環境的綜合治理,處理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大問題。第十條自治區人民政府、各地區行政公署和各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機構。
各縣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立環境保護機構或配備專職人員。
各級企業事業的主管部門、大中型企業和污染嚴重的企事業單位,根據需要設立環境保護機構或者配備專職人員。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職責是:
(一)監督檢查所轄區域內各部門、各單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標準的執行情況;
(二)制定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實施措施,並監督實施;
(三)制定本轄區環境保護規劃和計劃,經計劃部門綜合平衡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組織實施;
(四)參與制定本轄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城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區域開發規劃,審查城鎮總體規劃中的環境保護篇章;
(五)組織開展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教育、環境監測、環境科學研究;
(六)調查處理環境污染事故和糾紛;
(七)受理單位、個人對污染和損害環境行為的檢舉、控告。
自治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籌全區的自然保護區區劃、規劃工作,依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負責向自治區人民政府提出建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的審批建議。
國家規定具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其他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所屬農業、土地、林業、礦產、水利資源開發管理部門,應按照各自的職責,組織開展自然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加強對土地、水、礦產、森林、野生動植物、水生生物、氣候等自然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的監督管理。第十三條財政、金融、物價、稅收、物資和能源等部門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環境保護實行優惠政策,鼓勵開展資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廢氣、廢水、廢渣的綜合治理與利用。第十四條經濟建設、城鄉建設、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等綜合管理部門在制定規劃和計劃時,必須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統籌安排,同步實施。第十五條企事業單位的主管部門必須把環境保護作為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規劃和計劃,督促所屬企事業單位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標准,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實行廠長(經理)環境保護責任制,並把環境保護作為企業考核指標。有環境污染的企業,應把環境保護階段性要求,列入租賃、承包經營的內容。第十六條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及司法、文化、教育、新聞、出版等部門應當開展環境保護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樹立重視環境、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的社會道德風尚。新聞單位應加強對環境保護的輿論監督。

㈤ 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2018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西藏建設,構築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及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第四條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生態安全的基礎上,推動綠色發展,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資源保護和污染防治等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做好本區域的環境保護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在村規民約中應當規定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環境保護財政投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自治區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的環境保護投融資機制,鼓勵、支持和引導各類資金用於環境保護。鼓勵開展能源節約、資源循環利用、生態修復、污染治理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利用。第九條自治區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獎勵制度,設立環境保護獎勵專項資金。

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給予獎勵。第二章監督管理第十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對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市(地)、縣級人民政府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情況、環境質量改善情況等進行督察。

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對未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或者履行職責不到位的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各市(地)、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約談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實施,也可以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委託有關部門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環境保護工作考核制度,將年度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納入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負責人和下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的考核內容。考核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

實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以及不同的區域功能、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需要,會同有關部門劃定本行政區域環境功能區,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實施。各環境功能區執行相應的環境質量標准、污染物排放標准和管控規定。

市(地)、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實施的環境功能區,應當及時報上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據主體功能區規劃、環境功能區劃和資源環境生態紅線,實行差別化環境保護准入制度。嚴禁引進資源高消耗、能源高消費、污染高排放產業和項目以及不符合環境保護規定的技術、設備、工藝。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加強衛星遙感、無人機、自動連續監測等先進監測手段的應用,逐步實現全覆蓋、全天候監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內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等環境監測活動。第十五條自治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全區環境監測規劃、環境監測標准和技術規范並監督實施。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環境監測網路體系和環境監測數據共享與信息統一發布機制。

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或者委託有關專業機構,對環境狀況進行調查、評價,建立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第十七條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經營者,應當接受環境監測機構對其所排放的污染物實施監督性監測,提供相關資料和必要的工作條件,不得拒絕、阻撓和拖延。

重點排污單位應當依法依規開展環境監測,自動監測設備應當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平台聯網,保證監測數據的真實、有效。

㈥ 西藏自治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的決定(1996)

1.第一條修改為「為加強文物的保護、管理和利用,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2.第二條修改為「自治區境內下列文物受國家保護:
(一)、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建築、古墓葬、石窟寺、石刻;
(二)、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和著名人物有關的,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和科學價值的建築物、遺址、紀念物
(三)、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
(四)、重要的革命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古舊圖書、經卷;
(五)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
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及古人類化石,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古樹名木,同文物一樣受國家保護。」3.第三條修改為「自治區境內地下、水域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國家所有。」增加「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屬國家所有。紀念建築物、古建築、石刻等,除國家另有規定的以外,屬國家所有。」作為第二款。4.第四條修改為「屬於集體和個人所有的紀念建築物、古建築、傳世文物及通過合法途徑獲得的文物,其所有權受國家法律保護,文物所有者必須遵守國家有關保護管理文物的規定。」5.補充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和管理,把文物保護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改革、納入領導責任制。」「通過鼓勵和動員,逐步建立國家保護為主,全社會共同保護文物的新體制。」6.第七條修改和補充為「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負責協調、研究、決定全區文物保護管理中的重大問題。」
「自治區文物管理局是主管全區文物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門,對全區文物保護工作依法實施管理、監督和指導。」
「市、縣人民政府和地區行政公署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在自治區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指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未設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在文物集中或有重要文物的地方,應建立群眾性的文物保護組織或確定文物保護員。」
「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和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盡職盡責,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和管理。」7.增加第八條「自治區文物管理局建立由專家組成的自治區文物鑒定委員會,負責文物鑒定工作。」8.第九條修改為「文物保護管理、保養維修、安全防護、清理發掘、科學研究、徵集收購、陳列宣傳和獎勵等項經費,分別列入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文物經費由各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嚴格管理,專款專用。」補充「文物部門的收入,只能用於文物保護事業,作為文物經費的補充,不得挪作他用。」列為第二款。9.增加第十條「根據文物保護的需要,可以設立文物保護基金,廣泛吸收國內外友好組織和個人的捐資贊助,多渠道籌措文物保護經費。」10.第十一條修改為「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單位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由縣(市)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申報,由同級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備案。」11.第十四條修改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由自治區、縣(市)人民政府劃定必要的保護范圍。保護范圍自文物保護單位核定公布之日起一年內劃定。」補充「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其他建設工程。如特殊需要,必須經原公布的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同意。」12.第十五條修改為「根據保護文物的實際需要,可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周圍劃出一定的建設控制地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自治區級文物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由自治區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城鄉建設規劃行政管理部門劃定,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由縣(市)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城鄉建設規劃行政管理部門劃定,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或自治區人民政府授權縣(市)人民政府批准。」
「建設控制地帶一經公布,應樹立界樁,並依法保護和控制。在建設控制地帶內修建新建築物必須與文物保護單位的環境風貌相協調,並不得影響文物安全,其設計方案應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經同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同意後,報城鄉建設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批准。」

㈦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條例(2007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和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區行政區域內下列文物受國家保護:

(一)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建築、古墓葬、石窟寺、石刻、壁畫、岩畫及其附屬物;

(二)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和著名人物有關的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築及其附屬物;

(三)歷史上形成和遺存的具有一定宗教和社會影響的宗教器具、崇拜物;

(四)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形態、社會制度、生產生活方式的代表性實物;

(五)歷史上各時代重要的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古籍、古舊圖書、經卷等;

(六)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

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及古人類化石,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古樹名木,同文物一樣受國家保護。第三條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地下、水域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國家所有。

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和岩畫屬國家所有。國家指定保護的紀念建築物、古建築、石刻、壁畫和近現代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除國家另有規定的以外,屬國家所有。

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改變而改變。

下列可移動文物,屬於國家所有:

(一)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出土的文物;

(二)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國有文物收藏單位以及國家機關、部隊、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收藏、保管的文物;

(三)國家、自治區徵集、購買的文物;

(四)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捐贈給國家和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文物;

(五)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其他文物。

可移動文物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分為一級文物、二級文物、三級文物。第四條屬於集體或個人所有的具有紀念性的建築物、古建築、祖傳文物及通過合法途徑獲得的文物,其所有權受國家法律保護。文物所有者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文物保護管理規定。第五條文物工作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

基本建設、旅遊發展和宗教活動等應當遵守文物工作方針,其活動不得對文物造成損害。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重視文物保護工作,正確處理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與文物保護的關系;建立國家保護為主,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文物保護體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工作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第七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部隊、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文物的義務。第八條有下列事跡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或文物行政部門給予表彰獎勵:

(一)認真執行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和本條例,保護文物成績顯著的;

(二)為保護文物與違法犯罪行為作堅決斗爭的;

(三)將個人收藏的重要文物捐獻給國家的;

(四)發現文物及時上報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護的;

(五)在考古發掘工作中作出重大貢獻的;

(六)在文物保護科學技術方面有重要發明創造或者為文物保護事業作出貢獻的;

(七)在文物面臨破壞危險時,搶救文物有功的;

(八)長期從事文物工作,作出顯著成績的;

(九)在文物保護單位內部安全保衛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第二章監督管理和保障措施第九條自治區各地區應當健全文物保護機構。在文物相對集中或者有重要文物的縣(市)應當設立文物保護機構。

在文物相對集中或者有重要文物的鄉(鎮),具備條件的應當設立文物保護專(兼)職人員,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建立群眾性文物保護組織。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工作。

自治區、市(地)、縣(市)承擔文物保護工作的部門,具體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文物的保護、管理、監督和指導工作。第十一條公安、消防、建設、民族宗教、海關、工商、旅遊等部門和其他有關國家機關,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維護文物保護管理秩序。

㈧ 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保障生態環境持續良好,構築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西藏,實現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資源開發、項目建設、興辦企業等與生態環境有關的活動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第三條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方針,鼓勵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嚴禁引進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產業和項目,嚴禁引進淘汰落後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不應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效益。第四條資源開發、生產性項目建設應優先考慮生態環境承載力和保護水平,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嚴格控制資源消耗量,嚴格環境准入和環境保護第一審批權。第五條生態環境保護實行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各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本轄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全面領導責任;分管負責人負直接領導責任。第七條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規劃和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審查審批,依法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統一發布環境監測數據和環境信息。

發展改革、國土、交通、水利等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負主要領導責任。第二章保護與開發第八條地(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依據自治區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劃定生態紅線,確保生態環境保護底線。第九條編制城鄉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水土保持規劃應當與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相銜接,並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有效調控城鄉建設與環境保護。

礦產、水電、旅遊等資源開發和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有關專項規劃和建設項目,應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未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審查批准,項目審批機關不應審批、核准,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金融機構不得辦理貸款。第十條礦產、水電資源開發和交通、通信、輸變電線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應充分考慮環境影響和景觀影響,科學設計、優化選址選線,嚴格按照環境影響評價要求,設置取料場、棄渣場、施工便道和生活營地等臨時設施,及時進行生態恢復,嚴禁隨意開挖、隨地棄渣,嚴禁向河道、湖泊、水庫等水體傾倒廢棄物,做好預防和減少水土流失工作。第十一條對礦產、水電、旅遊等資源開發和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環境監理制度,實施項目建設全過程環境監管。各類開發建設項目應進行環境保護竣工驗收,未通過驗收,不得投入生產運營。第十二條礦產資源開發實施生態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開發建設單位應繳納生態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第十三條禁止在自治區級以上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崩塌滑坡危險區、山洪泥石流易發區、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及國家一級公益林從事采礦、勘探、采砂、採石等活動。

除特殊情況並經依法批准外,不得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從事與保護無關的建設工程或進行爆破、鑽探、挖掘等作業。

嚴格限制在大江大河源頭、湖泊、濕地等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和城鎮規劃區內,從事采礦、勘探、采砂、採石等活動。

除經依法批準的開采區域外,嚴格限制在國(省)道和鐵路兩側可視范圍內采礦、勘探、采砂、採石等活動。第十四條嚴格礦產資源開發准入。礦產勘查、開采企業必須符合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條件。第十五條水電開發遵循統籌兼顧、確保底線的原則,有序開發自治區行政區域內主要江河幹流,支流開發服從於幹流開發,確保流域生態流量。流域綜合規劃、水電水利專項規劃要做到有機銜接,水電水利開發專項規劃未經審查批准,不得實施開發項目。第十六條旅遊景區、景點和設施建設應當依據當地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嚴禁無序開發,嚴格控制湖泊水上旅遊項目。旅遊景區應當加快建設垃圾收集處置、污水處理和公共衛生設施。

㈨ 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2003)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區所轄行政區域。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規劃和城鎮總體規劃,並負責組織實施。第四條環境保護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環境保護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
二、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防治結合、綜合治理;
三、開發利用資源與保護環境相結合;
四、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污染誰治理;
五、全面規劃、統一管理、分工負責;
六、政府管理與公眾參與相結合。第五條環境保護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質量負責,根據環境保護規劃制定環境保護目標和年度計劃。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和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環境保護工作,並定期公布環境質量狀況。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轄區內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有關行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對環境污染的防治、生態環境和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加強對環境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發展環境保護產業,推行清潔生產,鼓勵發展循環經濟。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普及環境保護知識,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改善環境的責任和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資源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對保護和改善環境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保護和改善環境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現狀,制定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規劃,加強對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良好區以及重點資源開發區的監督管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應當及時採取措施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生態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單位或個人,應當承擔整治和恢復責任。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適用區域,分類劃定環境功能區,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第十一條在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城市規劃確定的居民區和飲用水源地、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濕地等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禁止新建可能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建設項目。對已建的產生污染和破壞環境的項目應當限期治理或責令其停業、停產、轉產或關閉。在國家和自治區劃定的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開發旅遊項目,新建旅遊設施,應當提交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經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建設。第十二條開采礦產資源應當按照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規劃科學開采、合理利用。開采礦產資源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應當妥善處理尾礦礦渣,必須限期對礦區的生態環境進行治理、恢復。第十三條嚴禁在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緩沖區進行旅遊開發。在自然保護區實驗區進行的旅遊開發,應確保旅遊設施建設與自然景觀相協調。從事旅遊經營服務項目的單位、個人和旅遊者,應當保護旅遊資源不受污染、破壞。旅遊景區(點)的污水、廢氣、雜訊和生活垃圾必須實現達標排放和科學處置。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湖泊、江河及飲用水源的環境保護,改善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證跨行政區界河流的交接斷面水質符合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必須把防治水污染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建設和完善城鎮排污管網和污水處理廠(設施),並保證其正常運行。對工業和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做到達標排放,改善水環境質量。政府投資為主,鼓勵多渠道投資建設城鎮污水處理廠(設施)。第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防治大氣污染,嚴格控制粉塵排放,加強對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惡臭等有毒有害氣體排放的監督管理。鼓勵使用電能、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逐步減少燃煤、燃樵量。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對有毒有害氣體進行治理,做到達標排放。鼓勵、支持消耗臭氧層物質替代品的生產和使用,逐步減少和停止消耗臭氧層物質的使用和排放。

㈩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管理條例(1996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西藏自治區文物的保護、管理利用,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區境內下列文物受國家保護:
(一)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建築、古墓葬、石窟寺、石刻;
(二)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和著名人物有關的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和科學價值的建築物、遺址、紀念物;
(三)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
(四)重要的革命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古舊圖書、經卷;
(五)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具有代表性的實物。
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及古人類化石,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古樹名木,同文物一樣受國家保護。第三條自治區境內地下、水域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國家所有。
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屬國家所有。紀念建築物、古建築、石刻等,除國家另有規定的以外,屬國家所有。
國家機關、部隊、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收藏的文物屬國家所有。第四條屬於集體和個人所有的紀念建築物、古建築、傳世文物及通過合法途徑獲得的文物,其所有權受國家法律保護。文物所有者必須遵守國家有關保護管理文物的規定。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和管理,把文物保護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改革、納入領導責任制。
通過鼓勵和動員,逐步建立國家保護為主,全社會共同保護文物的新體制。第六條所有機關、團體、部隊、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文物的義務。第二章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和經費第七條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負責協調、研究、決定全區文物保護管理中的重大問題。
自治區文物管理局是主管全區文物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門,對全區文物保護工作依法實施管理、監督和指導。
市(縣)人民政府和地區行政公署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在自治區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指導下,負責保護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未設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在文物集中或有重要文物的地方,應建立群眾性的文物保護組織或確定文物保護員。
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和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盡職盡責,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和管理。第八條自治區文物管理局建立由專家組成的自治區文物鑒定委員會,負責文物鑒定工作。第九條文物保護管理、保養維修、安全防護、清理發掘、科學研究、徵集收購、陳列宣傳和獎勵等項經費,分別列入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文物經費由各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嚴格管理,專款專用。
文物部門的收入,只能用於文物事業,作為文物經費的補充,不得挪作他用。第十條根據文物保護的需要,可以設立文物保護基金,廣泛吸收國內外友好組織和個人的捐資贊助,多渠道籌措文物保護經費。第三章文物保護單位第十一條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單位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和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由縣(市)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申報,由同級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備案。
自治區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在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中選擇其重要者,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報國務院備案。第十二條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古跡,由各級人民政府妥善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佔用、破壞、拆毀或變賣。第十三條核定公布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應劃定必要的保護范圍,作出標志說明,建立記錄檔案,並區別情況設置專門機構或專人負責保護管理。第十四條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由自治區、縣(市)人民政府劃定必要的保護范圍。保護范圍自核定公布之日起一年內劃定。
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其他建設工程。如特殊需要,必須經原公布的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同意。

熱點內容
道德經中的敬 發布:2025-01-27 12:33:28 瀏覽:427
江西省工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27 12:29:08 瀏覽:468
我的理想法官 發布:2025-01-27 12:21:41 瀏覽:169
案例反思道德篇讀後感 發布:2025-01-27 12:21:39 瀏覽:73
民法456 發布:2025-01-27 12:14:19 瀏覽:822
廢品收購站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27 12:12:30 瀏覽:707
2015武漢大學法律碩士招生人數 發布:2025-01-27 12:10:51 瀏覽:34
民事訴訟法第113條第三款 發布:2025-01-27 11:59:23 瀏覽:420
雲南省高等級公路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27 11:47:40 瀏覽:988
勞動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27 11:38:14 瀏覽: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