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條例主要內容
A. 信訪條例的四個重點內容是什麼
一是暢通信訪渠道,以更好地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聯系;
二是創新機制,以提高處理信訪事項的效率和效果;
三是強化工作責任,促進問題的解決;
四是切實維護正常的信訪秩序和社會穩定。
B. 信訪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款內容
信訪條例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當予以登記,並區分情況,在15日內分別按下列方式處理:
(一)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二)對依照法定職責屬於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門處理決定的信訪事項,應當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情況重大、緊急的,應當及時提出建議,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三)信訪事項涉及下級行政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的,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直接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並抄送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通報轉送情況,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上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報告轉送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
(四)對轉送信訪事項中的重要情況需要反饋辦理結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要求其在指定辦理期限內反饋結果,提交辦結報告。
按照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轉送、交辦的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並書面告知信訪人,並按要求通報信訪工作機構。
(2)信訪條例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信訪條例》是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而制定的法規,2005年1月5日,《信訪條例》由國務院第7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由此可見,信訪主要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使憲法賦予的批評、建議、申訴、控告和檢舉的權利。
C. 信訪條例第十四條指的是什麼
信訪人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不服下列組織回、人員的職務行答為,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一)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三)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
(四)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
(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
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D. 安徽省信訪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密切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保障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和信訪活動的正常秩序,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省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
國家機關處理信訪問題應依照本條例執行。第三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書信、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要求和申訴,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紀違法、失職瀆職等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並由有關國家機關負責處理的活動。第四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認真辦理來信,熱情接待來訪。國家機關要建立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度和領導幹部批閱重要來信、接待來訪制度,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第五條信訪工作堅持分級負責,歸口辦理,誰主管誰負責,及時就地依法解決問題與思想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六條依法進行的信訪活動受到保護,任何組織、單位、個人不得壓制、打擊報復、迫害信訪人。第二章信訪人及其權利和義務第七條信訪人,是指採用書信、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要求和申訴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第八條信訪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對各級國家機關提出意見、批評和建議;
(二)對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紀違法、失職瀆職等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
(三)在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提出控告或申訴;
(四)依照規定程序要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答復、復查信訪事項。第九條信訪人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三)服從國家機關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規定的處理;
(四)不得妨礙國家機關的工作秩序、不得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第十條信訪人反映問題,應向依法有權作出處理決定的有關國家機關提出,也可以向其上級國家機關提出。對處理意見不服的,可向作出處理決定的上一級主管機關反映。
信訪人以來訪形式反映群眾集體意願的,應當推選代表到國家機關設置的接待來訪的專門機構反映,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第三章信訪工作機構和信訪工作人員第十一條國家機關應當按照方便群眾、有利工作的原則,設置信訪工作機構,或配備專職、兼職的信訪工作人員。第十二條國家機關的信訪工作機構代表本機關處理信訪問題。其主要職責是:
(一)受理來信,接待來訪,向信訪人宣傳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維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
(二)承辦上級國家機關轉辦、交辦的信訪事項;
(三)依照職責范圍,由信訪機構自辦的信訪事項,應及時、認真辦理;
(四)向下級國家機關或有關部門轉辦、交辦信訪事項,並負責催辦、督查;
(五)協調處理重要信訪案件;
(六)檢查、指導下級國家機關及有關部門的信訪工作;
(七)做好信訪信息的分析和反映工作;
(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三條信訪工作人員應認真執行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及時、客觀、公正地辦理來信來訪,切實維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對信訪人的檢舉、控告及其所反映的問題,應注意保密,不得將檢舉、控告材料轉交或泄露給被檢舉、控告的單位或個人。
信訪工作人員對於涉及本人及其親屬或與本人有利害關系的信訪事項,應當迴避。第四章信訪的受理和辦理第十四條各級國家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受理信訪人提出的信訪事項。對不屬於其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信訪工作機構應轉相關單位辦理,並視情況告知信訪人。第十五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機關負責受理下列內容的來信來訪:
(一)對本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決議、決定和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意見、建議;
(二)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工作的意見、建議;
(三)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和任命、決定任命、批准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
(四)對本級人民政論及其派出機構的意見、建議和對本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及其派出機構處理的刑事、民事、經濟、行政案件的申訴和意見。
E. 江蘇省信訪條例(2006)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信訪人的合法權益,規范信訪工作和信訪行為,維護信訪秩序,密切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構建和諧社會,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人,是指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條例所稱各級國家機關,是指本省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第三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科學、民主決策,依法履行職責,從源頭上預防導致信訪事項發生的矛盾和糾紛。
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健全並公開信訪工作制度,暢通信訪渠道,方便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第四條本省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應當設立信訪工作機構。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有利於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或者人員。
各級國家機關信訪工作機構是代表各級國家機關處理信訪的專門機構,其主要職責是:
(一)受理、轉送、交辦信訪人提出的信訪事項;
(二)承辦上級和本級機關交由處理的信訪事項;
(三)協調處理和督查、督辦重要信訪事項;
(四)調查研究、綜合分析信訪情況,及時向領導機關提供信息和意見、建議;
(五)指導、督促、檢查本地區、本系統的信訪工作;
(六)為信訪人提供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咨詢;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五條處理信訪事項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依照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辦事;
(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
(三)方便信訪人,注重工作效能;
(四)實事求是,重證據,重調查研究;
(五)處理實際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第六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將依法、及時、就地處理信訪事項,作為單位工作效能評估和工作人員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
國家機關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國家機關負責人履行信訪工作職責的情況,應當列入其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第七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將處理信訪事項所需專項經費列入本機關的行政經費,由財政予以保障。
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建立信訪工作人員培訓、交流機制,提高信訪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工作水平,並為信訪工作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提供工作場所和其他必要的工作條件。第八條信訪人有權依法提出信訪事項,在信訪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了解信訪工作制度和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
(二)要求信訪工作人員提供與其信訪事項有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咨詢服務;
(三)對與信訪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信訪工作人員提出迴避申請;
(四)向受理和辦理機關查詢與其有關的信訪事項的處理進展情況及結果,並得到答復;
(五)依法提出復查、復核或者舉行聽證的申請。
信訪人依法進行的信訪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
信訪活動應當依法、有序進行,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擾亂社會秩序。第九條信訪人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或者對改進國家機關工作以及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有貢獻的,由有關國家機關或者單位給予表彰、獎勵。
對在信訪工作中做出優異成績的單位或者個人,由有關國家機關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受理范圍和渠道第十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受理下列信訪事項:
(一)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決議、決定和制定、批準的地方性法規的建議和意見;
(二)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三)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任命的人員和常務委員會機關工作人員違紀、違法行為的檢舉和控告;
(四)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執行代表職務的建議和意見;
(五)對同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申訴和意見;
(六)對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議、決定的建議和意見;
(七)依法應當由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受理的其他信訪事項。
F. 河南信訪四定四包內容
法律分析:定專人,包受理。明確一名工作人員專門抓信訪工作,負責接待群眾來信來訪問題,做好登記、交辦、轉辦、審查、答復、回訪、存檔等工作,做到了來信有登記、來訪有記錄、交辦有迴音、處理有結果。
定時限,包查處。對群眾來信來訪問題,能當場給予答復的信訪事項,當場給予解決;對於一時難以解決的信訪問題,明確受理、調查、處理、回復等環節責任,限期在15天內調查解決,屬於重大事項的30天內調查解決。
定責任,包督查。對經上級領導簽批的信訪件和疑難復雜的信訪事項,在明確專人負責的基礎上,主要領導進行包案督查,限期處理到位,切實做到問題不查清不放過,問題不解決不放過。
定措施,包回訪。對於處理到位的信訪案件,根據信訪人留下的聯系方式,採取用電話或派專人進行回訪,檢查具體事項落實情況,並了解當事人對處理結果是否滿意;對出現失誤,造成群眾重訪或越級上訪問題的,視情節輕重嚴肅處理。截至目前,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10件次,限期處理3起,全部辦結並回復到位,群眾滿意率達100%。
法律依據:《信訪條例》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務。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暢通信訪渠道,為信訪人採用本條例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提供便利條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
G. 安徽省信訪條例(2005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持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構建和諧社會,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人,是指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省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第三條信訪工作應當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四條國家機關應當依法做好下列信訪工作:
(一)暢通信訪渠道,傾聽群眾的建議、意見和要求,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從源頭上預防導致信訪事項發生的矛盾和糾紛。
(二)認真處理群眾來信、接待來訪。國家機關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三)建立主要負責人負總責,統一領導、部門協調,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
(四)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聯合接訪制度、信訪工作首問負責制、信訪工作督查督辦制度、過錯責任追究制度等。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第五條建立信訪工作人員培訓和激勵機制,建立和實施科學的信訪工作目標管理考核體系。第二章信訪人的權利與義務第六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享有以下權利:
(一)了解信訪工作制度及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
(二)向辦理機關查詢其信訪事項的辦理進展及結果並要求答復;
(三)要求信訪工作人員提供與信訪事項有關的咨詢服務;
(四)對與信訪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信訪工作人員提出迴避請求;
(五)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點向有關機關負責人當面反映信訪事項;
(六)申請復查、復核;
(七)對重大、復雜、疑難的信訪事項,可以依法申請聽證;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第七條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等書面形式;信訪人提出投訴請求的,還應當載明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聯系方式和請求事項、事實、理由。
信訪人採用口頭形式提出投訴請求的,接受投訴請求的機關應當做好記錄。第八條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向依法有權處理信訪事項的本級或者上一級國家機關提出;
(二)到國家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
(三)履行有關登記手續;
(四)多人提出共同的信訪事項,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第九條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第十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第十一條信訪人未按本條例第八條第一項規定走訪的,接訪國家機關應當告知其有權受理該信訪事項的國家機關,並勸其返回;不聽勸告的,其住所地的人民政府或者單位應當及時勸其返回。
信訪事項依法經復核機關復核終結後,信訪人不接受復核意見並到國家機關辦公場所或者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由信訪工作機構所在地公安機關對其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第十二條在隔離治療期間的傳染病人需要走訪的,應當委託其親屬或者他人代為反映。
H. 信訪五包一具體內容
法律分析:一、定責任包重點。以重信重訪專項治理中尚未化解的信訪積案為重點,按照「業務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著力化解疑難復雜信訪問題。二、定領導包化解。重大疑難復雜信訪問題由領導包案化解,責任領導要親自落實工作任務,實行包掌握情況、包思想轉化、包化解問題、包息訪息訴的「四包」責任制。對重大復雜的信訪積案,主要領導要帶頭包案處理,直接推動問題得到徹底化解。三、定措施包扶助。深入分析案情,找准問題症結,因地因人因事制宜,採取針對性、實效性強的化解措施,對法律法規和政策有明確規定的,一次性解決到位;對訴求合理但堅持過高要求的,在解決合理訴求的同時,耐心細致地教育疏導、理順情緒,同時對他們在生產、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難,採取號召捐贈扶助以及幹部包戶扶助等多種方式,幫助解決其實際問題,努力使其息訴息訪。四、定機制包排查。每月排查一次重點矛盾糾紛和信訪積案,並建立健全辦理、復查、復核三級終結機制,充分發揮老領導、老黨員、老幹部、老民政工作者和社會工作志願者的作用,做好排查工作和老上訪戶經常性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導、困難幫扶工作。五、定實效包督導。黨政領導班子採取重點指導、協調調度、個案督導等方式加強對本系統積案化解的督促檢查,推動信訪積案化解工作扎實開展,確保取得實效。
法律依據:《信訪條例》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信訪工作機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信訪工作機構)或者人員,具體負責信訪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是本級人民政府負責信訪工作的行政機構,履行下列職責:(一)受理、交辦、轉送信訪人提出的信訪事項;(二)承辦上級和本級人民政府交由處理的信訪事項;(三)協調處理重要信訪事項;(四)督促檢查信訪事項的處理;(五)研究、分析信訪情況,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和改進工作的建議;(六)對本級人民政府其他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的信訪工作進行指導。
I. 安徽省信訪條例(2019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持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根據有關法律和國務院《信訪條例》等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信訪工作和信訪人的信訪活動;本省各級監察機關處理信訪舉報工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網路、書信、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批評、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批評、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稱信訪人。第三條信訪工作應當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訴訪分離,分類處理,有序、便民,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四條國家機關應當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建立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導致信訪事項發生的矛盾糾紛。第五條國家機關應當依法做好下列信訪工作:
(一)暢通信訪渠道,傾聽群眾的建議、意見和要求;
(二)認真處理群眾來信、接待來訪,國家機關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網上信訪件,定期接待群眾來訪,協調處理疑難復雜信訪事項,定期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三)建立信訪工作責任制,國家機關主要負責人負總責、其他負責人對職權范圍內的信訪工作負主要領導責任,形成統一領導、部門協調,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
(四)加強對信訪工作的綜合協調,落實聯席會議制度,建立聯合接訪、首問負責、網上受理信訪、信訪事項聽證評議、督查督辦、過錯責任追究等制度;
(五)依法分類處理信訪事項,落實信訪依法終結制度;
(六)建立信訪工作考核評價制度,定期對信訪工作情況進行考核。第二章信訪人的權利與義務第六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依法享有以下權利:
(一)了解信訪工作制度以及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
(二)向辦理機關查詢其信訪事項的辦理進展以及結果並要求答復;
(三)要求信訪工作人員提供與信訪事項有關的咨詢服務;
(四)對與信訪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信訪工作人員提出迴避請求;
(五)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點向有關國家機關負責人當面反映信訪事項;
(六)依法申請復查、復核;
(七)依法申請聽證;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信訪人依法進行的信訪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和阻撓信訪人依法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批評、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第七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應當依法、有序信訪,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依照法定程序和要求提出信訪事項;
(二)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的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誹謗、誣告陷害他人;
(三)配合國家機關對信訪事項進行調查、核實和處理。第八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
(三)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
(四)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
(五)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六)違法組織、參加列隊行進、呼喊口號、拉掛橫幅、靜坐等集會遊行示威活動,擾亂公共秩序;
(七)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第三章信訪工作機構和工作人員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信訪工作機構。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有利於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設立或者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或者人員。
J. 青海省信訪條例(2011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規范信訪工作,維護信訪秩序,促進社會和諧,根據憲法、國務院《信訪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進行信訪活動和本省各級國家機關的信訪工作。第三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本省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人,是指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第四條信訪工作應當遵循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工作原則。第五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加強信訪工作,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保障信訪工作依法有序進行。第六條各級國家機關信訪工作實行領導責任制和過錯責任追究制。
各級國家機關負責人履行信訪工作職責的情況,應當列為其年度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第七條信訪工作經費應當列入各級財政預算。第二章信訪工作機構及其職責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設立或者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配備相應的工作人員。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信訪工作機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或者專(兼)職信訪工作人員。
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應當設立或者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配備相應的工作人員。第九條信訪工作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一)受理屬於本機關職責范圍內的信訪事項;
(二)承辦上級國家機關交辦、有關國家機關轉送的信訪事項;
(三)向有權處理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部門交辦、轉送信訪事項;
(四)協調處理重要信訪事項;
(五)指導本地區、本系統信訪工作;
(六)調查研究、綜合分析信訪情況,提出完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
(七)宣傳法律、法規和政策,向信訪人提供有關信訪事項的咨詢服務;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設立或者指定相對獨立的信訪接待場所並公布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及其他相關信息和事項。
信訪接待場所應當設置無障礙設施,方便殘疾人、老年人進行信訪活動。第十一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通過網站或者其他公共媒體向社會公布信訪工作機構的受理范圍、工作時間、接待場所、通信地址、電話、電子信箱、查詢方式等事項。第十二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建立負責人信訪接待日制度,協調處理信訪事項。
各級國家機關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健全信訪信息系統,及時錄入信訪事項登記、受理和辦理等情況,實現國家機關之間的信訪信息系統互聯互通,為信訪人反映問題、提出建議和意見、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提供便利。第十四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建立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通報、研究、協調或者組織有關部門聯合辦理重大、復雜、疑難信訪事項。第十五條信訪工作機構應當組織相關社會團體、法律援助機構及相關專業人員、社會志願者參與信訪工作,運用咨詢、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處理信訪事項。第十六條信訪工作人員在信訪工作中應當尊重信訪人的人格,不得刁難、歧視信訪人;恪盡職守,秉公辦事,依法及時處理信訪事項,不得推諉、敷衍、拖延;妥善保管信訪材料,不得丟失、隱匿或者擅自銷毀;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信訪人要求保密的內容,不得將檢舉、控告材料及有關情況透露或者轉送給被檢舉、控告的單位和人員。第三章信訪人和信訪事項的提出第十七條信訪人依法提出信訪事項的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歧視、打擊報復信訪人,不得干擾和阻撓信訪人依法進行信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