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房屋徵收管理條例
『壹』 北京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
法律分析:北京市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劃,適應城鎮住房制度改革,促進危舊房改造,有利於改善生態環境和保護文物古跡。北京市危舊房改造採取多種形式推進,鼓勵居民結合住房制度改革實施危舊房改造。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被拆遷人和被拆遷租賃房屋的承租人應當在規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八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要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貳』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2001)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城市房屋拆遷的管理,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建設項目順利進行,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有利於城市舊區改造和生態環境改善,保護文物古跡。第四條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安置;被拆遷人應當在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本條例所稱拆遷人,是指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第五條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房屋拆遷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互相配合,保證房屋拆遷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負責與城市房屋拆遷有關的土地管理工作。第二章拆遷管理第六條拆遷房屋的單位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實施拆遷。第七條申請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應當向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建設項目批准文件;
(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
(四)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
(五)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出具的拆遷補償安置資金證明。
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經審查,對符合條件的,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第八條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在發放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同時,應當將房屋拆遷許可證中載明的拆遷人、拆遷范圍、拆遷期限等事項,以房屋拆遷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和拆遷人應當及時向被拆遷人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第九條拆遷人應當在房屋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拆遷范圍和拆遷期限內,實施房屋拆遷。
需要延長拆遷期限的,拆遷人應當在拆遷期限屆滿15日前,向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出延期拆遷申請;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延期拆遷申請之日起10日內給予答復。第十條拆遷人可以自行拆遷,也可以委託具有拆遷資格的單位實施拆遷。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不得作為拆遷人,不得接受拆遷委託。第十一條拆遷人委託拆遷的,應當向被委託的拆遷單位出具委託書,並訂立拆遷委託合同。拆遷人應當自拆遷委託合同訂立之日起15日內,將拆遷委託合同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備案。
被委託的拆遷單位不得轉讓拆遷業務。第十二條拆遷范圍確定後,拆遷范圍內的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下列活動:
(一)新建、擴建、改建房屋;
(二)改變房屋和土地用途;
(三)租賃房屋。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就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拆遷人需要延長暫停期限的,必須經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批准,延長暫停期限不得超過1年。第十三條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拆遷租賃房屋的,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第十四條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代管的房屋需要拆遷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必須經公證機關公證,並辦理證據保全。第十五條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訂立後,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遷期限內拒絕搬遷的,拆遷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期間,拆遷人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先予執行。第十六條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
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自裁決書送達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拆遷人依照本條例規定已對被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或者提供拆遷安置用房、周轉用房的,訴訟期間不停止拆遷的執行。
『叄』 吉林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加強對城市房屋拆遷的管理,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城市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凡在本市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適用本條例。第三條 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安置;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應當在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第四條 市建設行政管理部門是本市房屋拆遷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以下簡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負責全市房屋拆遷工作的監督管理,市房屋拆遷管理機構負責房屋拆遷的日常管理工作。
規劃、房地產、國土、物價、公安、工商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各自的職責共同做好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工作。第五條 房屋拆遷實行許可證制度。拆遷房屋的單位必須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實施房屋拆遷。
申請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應當向房屋拆遷管理機構提交下列資料:
(一)拆遷申請(包括拆遷計劃、拆遷方案);
(二)建設項目批准文件;
(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拆遷范圍圖;
(四)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
(五)拆遷補償安置資金已按規定轉入指定專用帳戶的證明;
(六)產權清晰、無權利負擔的安置用房證明;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資料。
經房屋拆遷管理機構審查,對符合條件的,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同時,房屋拆遷管理機構必須將房屋拆遷許可證中載明的拆遷人、拆遷范圍、拆遷期限及拆遷補償安置資金到位情況等事項予以公告。第六條 房屋拆遷管理機構應當按照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核准拆遷范圍;並根據實際情況核准具體的拆遷期限,拆遷期限一般為30日至90日。
拆遷人應當在房屋拆遷許可證核準的拆遷范圍和拆遷期限內,實施房屋拆遷。
需要延長拆遷期限的,拆遷人應當在拆遷期限屆滿15日前,向房屋拆遷管理機構提出延期拆遷申請;房屋拆遷管理機構應當自收到延期拆遷申請之日起10日內給予答復。第七條 拆遷人可以委託具有房屋拆遷資格的單位實施拆遷;拆遷人具有房屋拆遷資格的也可以自行拆遷。
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和管理機構不得作為拆遷人,不得接受拆遷委託。
拆遷人委託拆遷的,應當向被委託的拆遷單位出具委託書,訂立拆遷委託合同,並將拆遷委託合同報房屋拆遷管理機構備案。
拆遷管理機構對拆遷單位實行年度考核,被考核的單位必須按規定的考核內容、時限和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第八條 從事房屋拆遷工作的人員,必須通過有關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的培訓考核後,方可上崗。第九條 拆遷公告發布後,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必須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簽訂由省建設行政管理部門統一監制的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拆遷租賃房屋的,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原租賃合同有約定的,從其約定。第十條 被拆遷人與拆遷人訂立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後,應當將被拆遷房屋的土地使用證、房屋產權證交給拆遷人,由拆遷人持房屋拆遷許可證到相關部門,統一辦理注銷登記手續。
房地產、國土行政主管部門應自收到注銷登記申請之日起15日內辦理完畢。第十一條 拆除房屋的單位必須持房地產、國土行政主管部門的注銷登記手續、房屋拆除工程委託協議、房屋拆除資格證書,到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辦理房屋拆除工程手續後,方可實施房屋拆除工程。第十二條 拆遷當事人自拆遷公告發布之日起至拆遷期限屆滿之日前,就拆遷補償安置未達成協議的,可向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申請裁決。
申請裁決須提交下列資料:
(一)本條例第五條第二款規定提交的資料;
(二)提請裁決的事實和理由;
(三)房地產估價報告和鑒定報告;
(四)法律、法規規定應提交的其他資料。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拆遷裁決的受理范圍:
(一)拆遷當事人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後發生的合同糾紛;
(二)申請人或者被申請人不是拆遷當事人的;
(三)拆遷當事人在拆遷范圍以外與他人發生權益糾紛的;
(四)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次申請裁決的;
(五)違反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引起糾紛的。第十三條 拆遷當事人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後,對協議內容發生爭議的,以及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在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約定的搬遷期限內拒絕搬遷的,可依法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肆』 北京市實施《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細則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本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保障城市建設順利進行,保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細則。第二條凡在本市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設需要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以下簡稱城市房屋拆遷),均適用《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本細則。第三條本市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建設規劃和有利於危舊房地區改建,適應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第四條拆遷人(指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建設單位和個人)必須依照《條例》和本細則規定,對被拆遷人(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或使用人)給予補償和安置;被拆遷人必須服從城市建設需要,在規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第五條市房地產管理局主管全市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區、縣房地產管理局主管本區、縣的城市房屋拆遷工作。第二章拆遷管理一般規定第六條任何單位或個人需要拆遷房屋,必須持市或區、縣人民政府核發的建設用地批准書(不需要申請用地的,持城市規劃管理機關核發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件)和國家規定的其它批准文件、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向房地產管理局提出申請,經批准並發給房屋拆遷許可證(以下簡稱許可證)後,方可拆遷。
建設工程用地跨區、縣的,許可證由市房地產管理局核發;其它建設工程,許可證由區、縣房地產管理局核發,但重點建設工程、危舊房改建工程,其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須由區、縣房地產管理局核報市房地產管理局批准後方可核發許可證。第七條市或區、縣人民政府可以組織統一拆遷,也可以由拆遷人自行拆遷或委託拆遷。本市的城市建設綜合開發地區,應實施統一拆遷。
拆遷人委託拆遷的,被委託人必須取得房屋拆遷資格證書。
房地產管理局不得接受拆遷委託。第八條房地產管理局發放許可證後,應按《條例》規定及時將拆遷人、拆遷范圍、搬遷期限等向被拆遷人公布,並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第九條拆遷范圍確定後,由房地產管理局通知房屋拆遷所在地公安機關暫停辦理向拆遷范圍內遷入居民戶口和居民分戶。因出生、軍人復轉退、結婚等確需入戶或分戶的,經所在區、縣人民政府批准後,方可辦理。
在拆遷范圍內的房屋,除因特殊情況經房地產管理局批准外,暫停辦理房屋買賣、租賃、交換、抵押等。
本條規定的暫停辦理期限為一年。需延長期限的,須在期滿前報批准拆遷的房地產管理局批准,但延長的期限不超過一年。第十條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依照《條例》和本細則的規定就補償、安置等問題簽訂書面協議。協議簽訂後,應向房地產管理局備案,並可向公安機關辦理公證。第十一條在房地產管理局公布的規定拆遷期限內,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對補償形式和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達成協議,經協商達不成協議的,由批准拆遷的房地產管理局裁決。被拆遷人是批准拆遷的房地產管理局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
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訴訟期間如拆遷人已給被拆遷人作了安置或提供了周轉用房的,不停止拆遷的執行。第十二條在房地產管理局公布的或本細則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裁決作出的拆遷期限內,被拆遷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拆遷的,市或區、縣人民政府可以作出責令限期拆遷的決定;逾期不拆遷的,由作出決定的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或由房地產管理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第十三條被拆遷人所在單位或其上級主管部門,應協助被拆遷人做好搬遷工作。
公安、商業、糧食、教育、衛生、郵電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對被遷居民的戶口遷移和糧食、副食品的供應以及醫療、轉學、信件投送等問題,妥善安排,及時解決。第十四條被遷居民中的職工佔用工作時間參加拆遷動員會和搬家,職工所在單位按公假處理,照發工資、獎金。搬家假期每人不超過兩天。第十五條拆遷人自行拆遷或委託拆遷的,應按照有關規定及時整理並妥善保管拆遷檔案資料,在完成拆遷後一個月內向拆遷所在地的區、縣房地產管理局移交拆遷檔案資料。第三章拆遷補償第十六條拆遷人對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國家授權的國有房屋及其附屬物的管理人)的補償形式,由雙方商定,可以實行產權調換、作價補償,或產權調換和作價補償相結合。但本章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辦理。
產權調換,按本細則第十八條、第十九條規定執行。
作價補償,補償金額按所拆房屋建築面積的重置價格結合成新結算。
『伍』 河南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內容有什麼
第一條為加強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改善村莊和集鎮生產、生活環境,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國務院《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及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制定和實施村莊和集鎮(以下簡稱村鎮)規劃,以及在村鎮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必須遵守國務院《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和本條例。國家徵用集體所有的土地進行的建設除外。城市規劃區內村鎮的規劃和實施,國家《城市規劃法》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村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對本條例的實施進行監督檢查。鄉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村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其具體工作由鄉級村鎮建設管理機構負責。第四條村鎮規劃建設,應當以現有村鎮為基礎,堅持合理布局、節約用地的原則,全面規劃,正確引導,依靠群眾,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第五條鼓勵村鎮規劃建設管理的科學研究,支持在村鎮建設中推廣先進技術,採用新工藝、新材料、新結構。第二章村鎮規劃的制定第六條村鎮建設必須編制村鎮規劃。鄉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集鎮規劃的編制;組織各村民委員會編制村莊建設規劃。第七條村鎮規劃的編制,應當以縣域規劃和縣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依據,並與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江河流域規劃等專業規劃相協調,符合國家和省有關村鎮規劃的技術標准。村鎮規劃的編制應遵循下列原則:(一)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結合當地自然環境、資源條件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統籌兼顧,綜合部署村鎮的各項建設;(二)處理好近期建設與遠景發展、改造與新建的關系,使村鎮建設的規模、速度、標准,同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相適應;(三)合理用地,節約用地,各項建設應當充分利用原有建設用地,新建、擴建工程及住宅應當盡量不佔用耕地和林地;(四)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合理安排住宅、鄉鎮企業、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的布局,引導鄉鎮工業向工業區集中,並適當留有發展餘地;(五)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強綠化和村容鎮貌、環境衛生建設。地處洪澇、地震、滑坡等自然災害易發地區的村鎮,應當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在村鎮總體規劃中制定防災措施。第八條村鎮規劃分為村鎮總體規劃、集鎮建設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村鎮總體規劃即鄉(鎮)域規劃,是鄉級行政區域內村鎮布點規劃及相應的各項建設的整體部署,規劃期限為十五至二十年。其內容主要包括:鄉級行政區域的村鎮布點,村鎮的位置、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村鎮的交通、供水、供電、郵電、商業、綠化等生產和生活服務設施的配置。第九條村莊、集鎮的建設規劃,應當在村鎮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具體安排村莊、集鎮的各項建設,其規劃期限,近期為三至五年,遠期為十五至二十年。集鎮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住宅、鄉(鎮)村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等各項建設的用地布局、用地規模,有關的技術經濟指標,近期建設工程以及重點地段建設具體安排。村莊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可以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參照集鎮建設規劃的編制內容,主要對住宅和供水、供電、道路、綠化、環境衛生以及生產配套設施作出具體安排。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鄉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集鎮需要遷建的,應經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他村莊的遷建,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第十條村鎮總體規劃、集鎮建設規劃,必須經鄉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同意,由鄉級人民政府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村莊建設規劃,必須經村民會議討論同意,由鄉級人民政府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一條村鎮規劃批准後,由鄉級人民政府公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經鄉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村民會議同意,鄉級人民政府可以對集鎮建設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進行局部調整,並報縣級人民政府備案。涉及村鎮性質、規模、發展方向和總體布局重大變更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十條規定的程序辦理。第三章村鎮規劃的實施第十二條村鎮規劃的實施應當根據當地經濟條件和大多數村(居)民的意願,量力而行,逐步實施。提倡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第十三條在村鎮進行的各項建設必須服從規劃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服從規劃布局和用地的調整,不得阻撓規劃的實施。因實施規劃進行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給單位或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按照縣級人民政府規定的標准給予補償。第十四條宅基地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根據當地人口和土地情況所確定的用地標准審批。村民建住宅,應當向村民委員會提出建房申請。對符合用地條件,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內空閑地和其他土地的,經村民委員會徵求村民意見並討論同意後,由鄉級人民政府根據村鎮規劃審查批准。鄉級人民政府應自接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需要使用耕地的,按有關的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辦理。村民翻建住宅,應當符合規劃的要求,經村民委員會同意。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在村鎮范圍內需要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應當先經其所在單位或者居民委員會同意,向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後,按照規定的程序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戶的職工、退伍軍人和離休、退休幹部以及回鄉定居的華僑、港澳台同胞,在村鎮范圍內需要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經村民委員會同意,按照規定的程序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五條村鎮新建、擴建各類企業,建設單位或個人須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的項目建議書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向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選址定點,經審查同意核發選址意見書後,方可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用地。第十六條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必須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並核發選址意見書後,建設單位方可向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用地。第十七條按照本條例第十五條、第十六條規定申請村鎮建設工程選址的,按照審批許可權,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自接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核發選址意見書。第四章設計、施工管理第十八條興建鄉(鎮)村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和二層及二層以上樓房住宅等建築工程,必須由取得相應設計資質證書的單位進行設計,或者選用通用設計、標准設計建設單位或個人要求使用標准設計、通用設計的,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鄉級人民政府可以提供通用設計和標准設計圖紙。第十九條承擔村鎮建築工程施工任務的單位,必須具有縣級以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施工資質等級證書,承擔與其資質等級相應的施工任務。異地施工的,須到建設項目所在地的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登記手續。從事村鎮建築施工的個體工匠,必須到鄉級人民政府村鎮建設管理機構登記,方可承擔建築施工任務。嚴禁無證或超越規定范圍承擔建築設計、施工任務。第二十條施工單位和個體工匠應當確保施工質量,嚴格按照批準的規劃、設計圖紙和有關技術規范、標准施工,禁止使用不符合工程質量要求的建築材料和建築構件。施工質量不合格的,施工單位和個體工匠應無償修理或返工;造成損失的,應依法賠償。第二十一條在村鎮從事建築構件生產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持有縣級以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資質證書。嚴禁出售不合格的建築構件。第二十二條村鎮內的各項建設工程開工前,必須按照下列規定辦理開工建設手續:(一)鄉(鎮)村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等建設工程,建設單位和個人必須持有關證件和相應的建築設計圖,向縣級以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開工申請,經審查批准,領取建築許可證,並經驗線後方可開工。(二)住宅建設,建設單位或個人持有關證件向鄉級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經審查同意,核發批准證件;對邊遠村莊和村民居住分散的村莊,鄉級人民政府可以委託村民委員會辦理住宅建設開工的審批手續。住宅建設,經村民委員會驗線後方可開工。對符合開工建設條件的,按照審批許可權,審批機關應自接到建設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核發證件,並及時驗線。第二十三條經批准建設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審定的建設位置、用地面積、建築設計圖和環境設計要求等進行建設,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須報原審批機關批准。自領取建築許可證件之日起一年內未開工建設又未申請延期的,建築許可證件自行失效。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鄉級人民政府村鎮建設管理機構應當加強村鎮建設工程施工質量的監督檢查。鄉(鎮)村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等建設工程竣工後,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第五章房屋、公共設施和環境衛生管理第二十四條縣級以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村鎮的房屋產權、產籍實行統一管理,依法保護房屋所有人的合法權益。第二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財力,每年安排一定資金用於扶持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和重點村鎮公共設施建設。集鎮規劃確定的公共設施建設項目,應當列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計劃,並組織實施,從集鎮收取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應當用於集鎮公共設施的維護和建設,不得挪作他用。第二十六條鄉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護村鎮飲用水源,加強供水管理,水質應達到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有條件的地方,應當集中供水。第二十七條在村鎮新建、改建、擴建企業,必須遵守國家和本省環境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防止污染村鎮環境。第二十八條未經鄉級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在村鎮的街道、廣場、市場和車站等場所修建臨時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第二十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保證房屋的使用安全,維護村鎮的公共設施,不得破壞或者損毀村鎮的道路、橋梁、供排水、防洪、灌溉、水文、供電和綠化等設施。第三十條鄉級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應當加強對村容鎮貌和環境衛生的宣傳、管理工作,組織制定以村民小組為單位的環境衛生治理措施,並定期檢查落實情況。禁止在村鎮規劃區內的街道、學校、廣場、市場和車站等公共場所堆放垃圾、糞便。第三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村鎮內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文物古跡、古樹名木、風景名勝、軍事設施和防汛設施、測量標志,以及鐵路、郵電、通信、輸變電、輸油(氣)管道、交通運輸等設施,不得損壞。第三十二條鄉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村鎮規劃建設檔案,對規劃建設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件、圖紙、資料等應及時整理歸檔。第六章法律責任第三十三條違反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規定,未按規劃審批程序批淮或弄虛作假騙取批准而取得建設用地批准文件的,所取得的建設用地批准文件無效,佔用的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責令退回;屬於農村居民住宅建設的,可以由鄉級人民政府責令退回。對違法審批土地的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第三十四條未按村鎮規劃實施審批程序批准或者違反規劃的規定進行建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處罰;屬於村(居)民建住宅的,可以由鄉級人民政府給予處罰:(一)嚴重影響村鎮規劃的,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拆除,或者沒收違法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二)影響村鎮規劃,尚可採取改正措施的,責令限期改正,可並處以土建工程造價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的罰款。第三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設計或施工、生產或出售,限期改正,可並處以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一)無資質證書或未按經營范圍承擔設計、施工任務和生產建築構件的;(二)未按設計圖紙施工或者擅自修改設計圖紙的;(三)不按有關技術規范、標准施工或者使用不符合工程質量要求的建築材料和建築構件的;取得設計或者施工資質證書的勘察設計、施工單位,為無證單位提供資質證書,超過規定的經營范圍承擔設計、施工任務或者設計、施工質量不符合要求,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設計或者施工資質證書。第三十六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鄉級人民政府按照下列規定給予處罰:(一)損壞村鎮房屋和村鎮公共設施的,責令限期修復或賠償損失,可並處以五百元以下罰款;(二)在公共場所亂堆糞便、垃圾、柴草和建築材料,破壞村容鎮貌和環境衛生的,責令限期清除治理;(三)擅自在村鎮街道、廣場、市場、公共綠地和車站等公共場所修建臨時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的,責令限期拆除。可並處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第三十七條損毀村鎮內的文物古跡、古樹名木、風景名勝、軍事設施、防汛設施、測量標志,以及鐵路、郵電、通信、輸變電、輸油(氣)管道、交通運輸等設施的;造成村鎮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三十八條違反本條例,阻礙村鎮建設管理人員依法執行公務或阻撓依法批準的建設工程施工,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三十九條村鎮建設管理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其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四十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罰決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第七章附則第四十一條未設鎮建制的國有農場、林場等場部及其基層居民點的規劃建設管理,分別由其主管部門負責,參照本條例執行。建制鎮規劃建設管理依照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執行。第四十二條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鄉級人民政府在辦理村鎮建設證照時,只准收取工本費,工本費標准由省物價部門核定。第四十三條本條例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本省過去有關規定,凡與本條例不一致的,均按本條例規定執行。
『陸』 山東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2006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城市房屋拆遷管理,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建設項目順利進行,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拆遷當事人,包括拆遷人和被拆遷人。
拆遷人是指依法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單位。
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第四條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有利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舊區改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居民居住條件,有利於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風貌,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第五條拆遷人必須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被拆遷人進行補償、安置;被拆遷人應當在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第六條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全省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發展改革、規劃、國土資源、公安、物價、文物、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做好城市房屋拆遷管理的有關工作。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違反城市規劃、拆遷審批程序或者擴大拆遷規模以及濫用強制手段、野蠻拆遷等行為進行舉報。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監察、房屋拆遷管理等部門接到舉報後,應當及時調查處理。第二章拆遷管理第八條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城市規劃和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編制城市房屋拆遷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和拆遷安置房屋年度建設計劃,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發展改革部門審批。
經審查批準的城市房屋拆遷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和拆遷安置房屋年度建設計劃,由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報同級人大常委會和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確需調整拆遷計劃內項目的,應當按照前款的規定重新報批,但不得超過已批準的年度拆遷規模。第九條列入拆遷年度計劃內的房屋需要拆遷的,申請拆遷的建設單位可憑規劃選址意見書或者其他有關批准文件,提請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發出通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核查擬拆遷范圍內房屋的產權情況、使用情況以及租賃情況等。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予以配合。第十條拆遷房屋的單位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實施拆遷。
申領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應當向房屋所在地設區的市、縣(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設項目批准文件;
(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規劃條件及附圖;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
(四)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
(五)產權調換房屋的房源證明和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出具的拆遷補償安置資金證明。
拆遷計劃應當包括拆遷范圍、拆遷方式、拆遷期限、動工拆遷和完成拆遷的具體時間等內容;拆遷方案應當包括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的基本情況、補償安置費用概算、拆遷安置用房平面設計圖、臨時過渡方式和期限以及被拆遷房屋面積低於國家強制性標准規定的住宅設計最低套型面積的補償安置辦法等內容。第十一條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收到申請材料後,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行政許可的法律規定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經審查符合條件的,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應當作出不予許可決定書,並說明理由。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時,應當通過舉行聽證會等方式聽取申請人和申請拆遷范圍內有關單位、個人對拆遷方案等問題的意見。第十二條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在發放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同時,應當將房屋拆遷許可證中載明的拆遷人、拆遷范圍、拆遷期限等內容,以房屋拆遷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
拆遷人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應當在拆遷現場公示房屋拆遷許可證、拆遷工作流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拆遷補償安置標准、實施拆遷的單位名稱、拆遷工作人員名單等,接受監督。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和拆遷人及有關單位應當及時向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第十三條拆遷范圍確定後,拆遷范圍內的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下列活動:
(一)新建、改建、擴建房屋;
(二)改變房屋和土地用途;
(三)建立新的房屋租賃關系。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就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拆遷人需要延長暫停期限的,必須經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批准,但延長暫停期限不得超過1年。
『柒』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內容有什麼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城市房屋拆遷的管理,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建設項目順利進行,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有利於城市舊區改造和生態環境改善,保護文物古跡。第四條: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安置;被拆遷人應當在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本條例所稱拆遷人,是指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單位。本條例所稱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第五條: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房屋拆遷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互相配合,保證房屋拆遷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負責與城市房屋拆遷有關的土地管理工作。[2]第二章拆遷管理第六條:拆遷房屋的單位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實施拆遷。第七條:申請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應當向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交下列資料:(一)建設項目批准文件;(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四)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五)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出具的拆遷補償安置資金證明。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經審查,對符合條件的,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第八條: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在發放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同時,應當將房屋拆遷許可證中載明的拆遷人、拆遷范圍、拆遷期限等事項,以房屋拆遷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和拆遷人應當及時向被拆遷人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第九條:拆遷人應當在房屋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拆遷范圍和拆遷期限內,實施房屋拆遷。需要延長拆遷期限的,拆遷人應當在拆遷期限屆滿15日前,向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出延期拆遷申請;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延期拆遷申請之日起10日內給予答復。第十條:拆遷人可以自行拆遷,也可以委託具有拆遷資格的單位實施拆遷。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不得作為拆遷人,不得接受拆遷委託。第十一條:拆遷人委託拆遷的,應當向被委託的拆遷單位出具委託書,並訂立拆遷委託合同。拆遷人應當自拆遷委託合同訂立之日起15日內,將拆遷委託合同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備案。被委託的拆遷單位不得轉讓拆遷業務。第十二條:拆遷范圍確定後,拆遷范圍內的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下列活動:(一)新建、擴建、改建房屋;(二)改變房屋和土地用途;(三)租賃房屋。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就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拆遷人需要延長暫停期限的,必須經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批准,延長暫停期限不得超過1年。第十三條: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拆遷租賃房屋的,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第十四條: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代管的房屋需要拆遷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必須經公證機關公證,並辦理證據保全。第十五條: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訂立後,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遷期限內拒絕搬遷的,拆遷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期間,拆遷人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先予執行。第十六條: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自裁決書送達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拆遷人依照本條例規定已對被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或者提供拆遷安置用房、周轉用房的,訴訟期間不停止拆遷的執行。第十七條: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未搬遷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或者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實施強制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除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第十八條:拆遷中涉及軍事設施、教堂、寺廟、文物古跡以及外國駐華使(領)館房屋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第十九條:尚未完成拆遷補償安置的建設項目轉讓的,應當經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同意,原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中有關權利、義務隨之轉移給受讓人。項目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書面通知被拆遷人,並自轉讓合同簽訂之日起30日內予以公告。第二十條:拆遷人實施房屋拆遷的補償安置資金應當全部用於房屋拆遷的補償安置,不得挪作他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拆遷補償安置資金使用的監督。第二十一條: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拆遷檔案管理制度,加強對拆遷檔案資料的管理。[2]第三章拆遷補償第二十二條: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拆除違章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拆除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應當給予適當補償。第二十三條: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除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外,被拆遷人可以選擇拆遷補償方式。第二十四條:貨幣補償的金額,根據被拆遷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因素,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第二十五條: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計算被拆遷房屋的補償金額和所調換房屋的價格,結清產權調換的差價。拆遷非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不作產權調換,由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第二十六條:拆遷公益事業用房的,拆遷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城市規劃的要求予以重建,或者給予貨幣補償。第二十七條:拆遷租賃房屋,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賃關系的,或者被拆遷人對房屋承租人進行安置的,拆遷人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對解除租賃關系達不成協議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產權調換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拆遷人應當與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訂立房屋租賃合同。第二十八條:拆遷人應當提供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準的房屋,用於拆遷安置。第二十九條:拆遷產權不明確的房屋,拆遷人應當提出補償安置方案,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實施拆遷。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遷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第三十條:拆遷設有抵押權的房屋,依照國家有關擔保的法律執行。第三十一條: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遷補助費。在過渡期限內,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處的,拆遷人應當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使用拆遷人提供的周轉房的,拆遷人不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第三十二條:拆遷人不得擅自延長過渡期限,周轉房的使用人應當按時騰退周轉房。因拆遷人的責任延長過渡期限的,對自行安排住處的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應當自逾期之月起增加臨時安置補助費;對周轉房的使用人,應當自逾期之月起付給臨時安置補助費。第三十三條:因拆遷非住宅房屋造成停產、停業的,拆遷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2]第四章罰則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擅自實施拆遷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拆遷,給予警告,並處已經拆遷房屋建築面積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罰款。第三十五條:拆遷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以欺騙手段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吊銷房屋拆遷許可證,並處拆遷補償安置資金1%以上3%以下的罰款。第三十六條:拆遷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拆遷,給予警告,可以並處拆遷補償安置資金3%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房屋拆遷許可證:(一)未按房屋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拆遷范圍實施房屋拆遷的;(二)委託不具有拆遷資格的單位實施拆遷的;(三)擅自延長拆遷期限的。第三十七條:接受委託的拆遷單位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轉讓拆遷業務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合同約定的拆遷服務費25%以上50%以下的罰款。第三十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違反本條例規定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以及其他批准文件的,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以及其他批准文件後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或者對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2]第五章附則第三十九條:在城市規劃區外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參照本條例執行。第四十條:本條例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1991年3月22日國務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捌』 呼和浩特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房屋拆遷安置管理,保障城市建設順利進行,保護拆遷人和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國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設需要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以下簡稱房屋拆遷)的,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拆遷人是指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個人。
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國家授權的國有房屋及其附屬物的管理人)和使用人。第四條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有利於完善城市綜合功能,有利於舊城區改造,有利於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第五條城市房屋拆遷應當遵循先補償後搬遷、先安置後拆除的原則。拆遷人必須依照本條例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和安置;被拆遷人應當服從城市建設需要,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搬遷。被拆遷人在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提前搬遷的,拆遷人應當給予適當獎勵。第六條市人民政府拆遷管理辦公室是本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市轄各區房屋拆遷工作。
公安、土地、物價、房產、工商等部門要積極配合房屋拆遷工作,保障城市房屋拆遷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二章拆遷管理第七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需要拆遷房屋的,應當向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提出拆遷申請,經批准發給《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拆遷,並按照規定繳納拆遷管理費。第八條申請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應當提交下列文件、資料:
(一)建設項目計劃任務書;
(二)城市規劃管理部門的批准文件;
(三)國有土地使用證和用地批准文件;
(四)擬拆除房屋的平面現狀圖;
(五)拆遷計劃和拆遷補償安置方案;
(六)提供不低於安置總量50%的安置現房,或者拆遷安置費總額50%的專項資金的憑證;
(七)拆遷人委託拆遷的,應當提供拆遷委託協議和被委託單位的《房屋拆遷資質證書》。第九條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應當監督拆遷安置專項資金的使用。拆遷人按照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將房屋拆遷安置費總額50%的資金,存入銀行專用帳戶,作為建設安置房專項資金,經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拆遷人方能使用。第十條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收到拆遷人提供的有效文件和資料後,應當實地測量拆遷面積,審查拆遷計劃和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等資料,在十日內核發《房屋拆行許可證》。不符合辦理條件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第十一條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在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應當將建設項目性質、拆遷人、實施拆遷企業、拆遷范圍、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搬遷和拆遷期限、拆遷糾紛處理程序等予以公告。拆遷公告發布前,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入拆遷現場動遷。
拆遷公告發布的同時,還應當公布《房屋拆遷許可證》和拆遷補償安置實施方案,接受群眾監督。拆遷補償安置實施方案內容包括:補償、安置、補助的標准、依據、計算辦法,安置房屋平面圖和地址,期房過渡期限和地點,實施拆遷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及現場拆遷工作人員的姓名、職務等。第十二條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城市重點工程、綜合開發或舊城區改造等建設項目,由市政府組織具有房屋拆遷資質的單位統一拆遷。對一般建設項目,具有拆遷能力的單位可以自行拆遷,也可以委託拆遷。委託拆遷的,拆遷企業必須持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房屋拆遷資質證書》。
受委託的拆遷企業,不得將拆遷項目再委託他人實施拆遷。
房屋拆遷主管部門,不得接受拆遷委託。第十三條房屋拆遷企業應當按照資質等級承擔相應的拆遷任務,無資質證書的單位不得從事房屋拆遷經營活動。
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對不合格的或者不按照資質等級進行拆遷活動的房屋拆遷企業,提出意見,報原批准機關進行處理。第十四條房屋拆遷實行拆遷人員持證上崗制度。房屋拆遷人員應當是實施拆遷企業的在冊職工,在執行拆遷任務時,必須佩帶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核發的《房屋拆遷人員上崗證》。未佩帶《房屋拆遷人員上崗證》的人員,被拆遷人有權拒絕拆遷。第十五條拆遷范圍確定後,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通知公安、工商及其他有關部門暫停辦理在拆遷范圍內的戶口遷入、分戶,核發工商營業執照,房屋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變更等手續。暫停辦理期限為六個月。
『玖』 杭州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1998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城市房屋拆遷管理,保障城市建設順利進行,保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法律有關規定和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結合本市具體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市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設需要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的,一律按本條例執行。
因舊城成片改造需要拆遷零星集體所有土地上房屋的,按本條例實施管理,但其補償、安置標准另行規定。第三條杭州市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主管本市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市轄各區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區內城市房屋拆遷的實施工作。
城建、規劃、土地管理、公安、司法、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應按規定許可權依據各自的職責,配合支持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做好城市房屋拆遷工作。第四條本條例所稱拆遷人是指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本條例所稱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國家授權的國有房屋及其附屬物的管理人)和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的使用人。
在拆遷前,凡對房屋已取得合法使用權的人,稱原使用人;凡對房屋已取得合法所有權的人,稱原所有人。第五條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劃和有利於城市舊區改建。
城市房屋拆遷必須遵守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有效地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第六條拆遷人必須按本條例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和安置;被拆遷人必須服從城市建設需要,在規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在舊城區進行房屋建設,應控制建築密度,改善居住環境。進行非住宅建設和涉外建設項目的,對被拆遷人應全部易地安置;進行住宅建設的,被拆遷人可選擇易地安置,也可選擇原地段回遷安置。
經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協商一致,可由拆遷人對被拆遷人實行貨幣安置,由被拆遷人自行解決安置用房。貨幣安置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規定。第二章拆遷管理第七條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在城市規劃主管部門核定拆遷用地范圍後,應通知有關部門在拆遷范圍內暫停辦理下列事宜:
(一)通知公安部門暫停辦理居民戶口的遷入、分戶;
(二)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房屋的買賣、交換、翻(擴)建、贈與、分戶、析產、租賃、抵押等;
(三)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暫停核發營業執照、臨時營業執照。
在拆遷范圍內暫停辦理有關手續的期限為三十個月。特殊情況需要延長暫停辦理有關手續期限的,經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時間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
實行暫停措施後十二個月內拆遷人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以及暫停期滿的,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應通知有關部門恢復辦理第一款規定的事宜。
暫停期間內,因出生、婚嫁和軍人復轉退、離退休、大中專院校學生、刑滿釋放、解除勞教回原籍確需辦理戶口遷入且符合戶籍管理規定的,可到公安部門辦理戶口遷入手續。公安部門辦理戶口遷入手續後應及時抄告房屋拆遷主管部門。
原使用人在正式安置前出生的人口應作為安置人口,死亡的人口從安置人口中減除。第八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需要拆遷房屋,必須持建設用地的批准文件、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向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批准並發給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拆遷。房屋拆遷需要變更土地使用權的,必須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
房屋拆遷許可證一經發放,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應將拆遷人、拆遷范圍、搬遷期限等以房屋拆遷公告或其他形式予以公布。
實施房屋拆遷不得超越經批準的拆遷范圍和規定的拆遷期限。
拆遷人如需變更拆遷范圍或延期拆遷的,應重新辦理領證手續;終止拆遷項目的,應及時辦理注銷手續。第九條當地人民政府可以組織統一拆遷,也可以由拆遷人自行拆遷或者委託拆遷。實行綜合開發的地區,應實施統一拆遷。
拆遷人委託拆遷的,被委託人應當是取得房屋拆遷資格證書的單位。
房屋拆遷主管部門不得接受拆遷委託。第十條在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公布的規定搬遷期限內,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根據本條例的規定和批準的拆遷方案簽訂書面協議。協議應明確規定補償形式、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安置地點、搬遷期限、過渡方式、過渡期限和違約責任等事項。
簽訂協議後,原所有人和原使用人不得損壞房屋結構,不得拆除公有裝置設備。如有損壞,應照價賠償。
拆遷人應在領取所建房屋的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後兩年內將被拆遷人安置完畢。
安置被拆遷人的住宅用房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建築設計規范。
根據本條例簽訂的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當事人必須切實遵守,不得擅自變更協議內容。
拆遷人應將被拆遷人總體安置方案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批准。
『拾』 四川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2005修訂)
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房屋拆遷的管理,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城市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四川省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件的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安置;被拆遷人應當在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互相配合,保證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五條城市房屋拆遷實行房屋拆遷許可證制度。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不得實施拆遷。第六條申請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應當向房屋所在的市、縣人民政府城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建設項目批准、核准或備案文件;
(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
(四)拆遷計劃和拆遷補償安置方案;
(五)金融機構出具的拆遷補償安置資金存款證明。
前款所稱拆遷計劃包括拆遷范圍、拆遷方式、拆遷期限、拆遷工程的開工和竣工時間等。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包括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的狀況,如房屋用途、產權歸屬、面積等;各種補償、補助費用的概算;產權調換房屋安置的標准、房源及相關證明文件;臨時過渡方式及期限等具體措施。第七條拆遷補償安置資金由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實行專戶儲存,由城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拆遷人和金融機構共同簽訂協議,實行專款專用。
拆遷補償安置資金的存款額度,應當不少於扣除安置現房價值後該項目的補償安置總額。安置現房應當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准和城市公共建築設施配套要求,其價值應當由城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隨機抽取的房地產估價機構評估確定。
拆遷補償安置資金的使用,由城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出具資金用途的說明,由出具拆遷補償安置資金證明的金融機構撥付。
被拆遷人有權向拆遷人或者城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索取金融機構出具的拆遷補償安置資金存款證明和安置現房評估報告的副本或者復印件。金融機構出具虛假拆遷補償安置資金存款證明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第八條城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對拆遷安置地點、戶型等進行實地查核。安置用房應當具備公共交通、入學、就醫、日常生活等條件。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在審查拆遷許可申請時,應當徵求包括被拆遷人代表在內的有關方面對拆遷計劃和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的意見。第九條城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受理房屋拆遷許可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對不符合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理由。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可以向市、縣人民政府委託的出具了符合要求的拆遷計劃和拆遷補償安置方案並取得拆遷補償安置資金存款證明的國有土地儲備機構,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不得向臨時機構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第十條城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在發放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同時,將建設項目名稱、房屋拆遷許可證批准文號、拆遷人、拆遷范圍、拆遷期限、拆遷工作人員、補償方式、安置地點等事項,以城市房屋拆遷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第十一條拆遷人可以自行拆遷,也可以委託具有拆遷資格的單位實施拆遷。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不得充任拆遷人或者接受拆遷委託,也不得設立房屋拆遷公司。第十二條拆遷人應當在房屋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拆遷范圍和拆遷期限內實施房屋拆遷。
城市房屋拆遷許可期限不得超過一年時間。未在房屋拆遷許可規定的期限內實施拆遷的,拆遷人應當在拆遷許可期限屆滿15日前,向城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出延期拆遷的申請,城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延期拆遷申請之日起10日內給予答復。批准延長期限的,延長期限不得超過6個月。逾期未申請的,其房屋拆遷許可證自行失效,拆遷人應當重新提出城市房屋拆遷許可申請。第十三條在城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公布的拆遷期限內,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按照規定就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