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土保持條例
① 《水土保持管理條例》中的生產建設單位包括民用建築工程嗎
摘要 建設單位是指執行國家基本建設計劃,組織、督促基本建設工作,支配、使用基本建設投資的基層單位。一般表現為:行政上有獨立的組織形式,經濟上實行獨立核算,編有獨立的總體設計和基本建設計劃,是基本建設法律關系的主體。其權利和義務是:執行國家有關基本建設的方針、政策和各項規定;編制並組織實施基本建設計劃和基本建設財務計劃;組織基本建設材料、設備的采購、供應;履行進行基本建設工作的一切法律手續;負責與勘察設計單位簽訂勘察設計合同,負責與施工單位簽訂建築安裝合同;對竣工工程及時驗收、辦理工程結算和財務決算。
② 污染防治資源保護法一共有哪些
中國環境保護法律主要體系的構成
從1973年至今,中國已經制定了為數眾多的環境保護法律文件,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內容和任務各不相同,其制定機關以及法律效力也不盡一致。從整體看,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相互聯系、比較協調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它是由憲法關於環境保護的規定、環境保護基本法、其它以保護自然資源和防治環境污染為宗旨的一系列單行法律、法規、規章、標准以及國際條約所組成的一個完整而又相對獨立的法律體系。
1)憲法關於環境保護的條款
中國現行憲法即1982年憲法對環境保護作了明確規定。第26條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9條規定:「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自然資源。」在第10條、第22條還有相應規定。憲法的這些規定,明確了國家的環境保護職責和任務,構成了環境保護立法的憲法基礎。
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是中國環境保護的基本法。在環境體系中佔有核心地位,它對環境保護的重大問題作出了全面的原則性規定,是構成其他單項環境立法的依據。該法不僅明確了環境保護的任務和對象,而且對環境監督管理體制、環境保護基本原則和制度、保護自然環境和防治污染的基本要求以及法律責任作了相應規定。
3)環境保護行政法規
這是由國務院制定並公布或者經國務院批准而由有關主管部門公布的環境保護規范性文件。它分作兩類,一類是為執行某些環境保護單行法而制定的實施細則或條例,如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以及為了實施海洋環境保護的規定而制定的防治陸源污染物、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般舶作業和海上傾廢污染海洋環境的6個條例;另一類則是對環境保護工作中沒有相應單行法律的某些重要領域所制定的條例、規定或辦法,如國務院頒布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結合技術改造防治工業污染的幾項規定、對外經濟開放地區環境管理暫行規定和徵收排污費暫行辦法。行政法規還包括國務院或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某些具有一定規范性的決定和通知,如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環保局關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申報審批意見報告通知等。
4)環境保護部門規章
這是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單獨或與有關部門聯合發布的的環境保護規范性文件,它以有關的環境保護法律和行政法規為依據而制定的,如國家環保局1992年7月3日發布的《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管理規定》。在環境管理實踐中,對某些尚無相應法律和行政法規調整的領域也相應地作出規定,如國家環保局1990年6月22日通過的《放射環境管理辦法》。
5)環境保護地方行政法規
根據中國憲法和地方組織法規體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省會市、較大市及計劃單列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制定了大量的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省會市、較大市及計劃單列市的人民政府也制定了大量的環境保護地方政府規章。這些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都是以實施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或行政法規為宗旨,以解決本地區某一特殊環境問題為目標,如《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辦法》,《上海市黃浦江上游飲用水源保護條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已逾千件。
6)環境保護法的體系
與其他許多國家的環境法體系一樣,我國的環境法體系也十分復雜。從法律規范的形式和特點來說,既包括作為整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法規基礎的憲法規范,也包括調整因實施國家環境行政管理而產生的行政關系的各種行政法律規范;既包括民法中有關環境規范和環境法律法規中有關民事規范,也包括在開發、利用,保護、管理環境中有關犯罪和追究刑事責任的刑事法律規范;既包括有關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改善環境的技術性措施和要求的技術性法律規范,也包括有關環境訴訟的程序性法律規范。此外,還包括一些有關的經濟法律規范和國際法律規范。因此,我國的環境法體系是一個包含多種法律形式和法律層次的綜合性系統。
從我國現行立法體制下法律法規的效力等級看,我國環境法律法規體系主要由如下幾個層次構成:
一、憲法
在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我國憲法主要規定了國家在合理開發,利用、保護利改善環境和自然資源方面的基本權利、基本義務、基本方針和基本政策等問題。如1982年的《憲法》第9條規定,「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自然資源」;第10條規定,「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第26條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國家組織和鼓勵植樹造林,保護林木」。1988年的憲法修正案第2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憲法規范屬於指導性法律規范的范疇,它具有指導性、原則性和政策性,一切環境與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都必須服從憲法的原則,不得以任何形式與憲法相違背。
二、我國加入的國際公約和簽訂的國際條約
《環境保護法》第4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這就是說,我國加入的國際公約和簽訂的國際條約,較我國的國內環境法有優先的權利。
近年來,我國本著對國際環境與資源保護事物積極負責的態度,參加或者締結了環境與資源保護國際公約和條約三十幾件。
三、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有關合理開發、利用、保護、改善環境和資源方面的法律。目前我國已制定了《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6部側重於防治環境污染的法律,以及《水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礦產資源法》、《水土保持法》、《土地管理法》、《漁業法》、《節約能源法》、《防洪法》、《煤炭法》、《防震減災法》等12部側重於資源保護的法律。另外,其他一些法律中也有合理開發、利用、保護和改善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內容,如《鄉鎮企業法》、《電力法》、《文物保護法》、《城市規劃法》等。
在我國,除了以上所列的環境與資源保護的專門性法律外,在其他許多法律中也有不少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的法律規定。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4條關於「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旨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因環境損害行為而產生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1997年通過的新刑法中,專門增設了「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一節共9條,對一些污染環境、破壞資源的行為規定了刑事處罰條款,在一段程度上改變了我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在刑事處罰方面的空白,增強了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的權威性。另外在其他許多法律法規中也都有不少關於環境與資源保護的法律規范,如《鄉鎮企業法》、《城市規劃法》、《農業法》、《對外貿易法》、《公路法》、《電力法》等。這些法律規定涉及某一具體領域的環境與資源保護問題,因此針對性較強,也較易於操作,對於解決相關領域的環境與資源破壞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環境與資源保護行政法規
環境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制定的有關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改善環境和資源方面的行政法規。目前國務院已制定100多件防治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行政法規,如《雜訊污染防治條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等。
五、環境與資源保護的部門規章和標准
環境與資源保護行政規章,是指國務院所屬各部、委和其他依法有行政規章制定權的國家行政部門制定的有關合理開發、利用、保護、改善環境和資源方面的行政規章。與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相比,國務院所屬各部門制定的部門規章和標准數量更大、技術性更強,是實施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法規的具體規范。如國家環境保護局制定的《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辦法》,根據《環境保護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環境保護的行政處罰規定了詳細的程序和辦法。與法律法規相比,部門規章和標准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
六、環境與資源保護的地方環境法規
地方環境與資源保護法規,是指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其他依法有地方法規制定權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有關合理開發、利用、保護、改善環境和資源方面的地方法規。近年來,各省、市、自治區已先後制定了600多件有關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的地方法規。
七、環境與資源保護的地方行政規章
地方環境與資源保護行政規章,是指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其他依法有地方行政規章制定權的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有關合理開發、利用、保護、改善環境和資源方面的地方行政規章。從全國范圍來說,地方環境行政規章的數量很大。
八、其他環境規范性文件
其他環境與資源保護規范性文件,是指除上述外.由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依照憲法、法律的規定製定的有關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改善環境和資源方面的規范性文件。根據《憲法》的規定,「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本行政區域內,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通過和發布決議」,「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可以發布決定和命令」。
上述八個層次的效力級別如下:《憲法》是我國環境法體系的基礎,在整個環境法規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層次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環境法律具有僅次於憲法的法律效力,除憲法以外的其他層次不得與其相抵觸;環境行政法規必須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地方環境法規不得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環境行政規章必須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地方環境行政規章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和行政規章制定。從立法體制的角度建立環境法規體系,要注意維護我國環境法制的統一性,發揮中央和地方立法機關以及各個層次法規的作用。
③ 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關於印發《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
財綜[2014]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發展改革委、物價局、水利(水務)廳局,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中心支行:為了規范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使用管理,促進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改善生態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規定,我們制定了《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使用管理,促進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改善生態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水土保持補償費是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損壞水土保持設施和地貌植被、不能恢復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生產建設單位和個人徵收並專項用於水土流失預防治理的資金。
第三條 水土保持補償費全額上繳國庫,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實行專款專用,年終結余結轉下年使用。
第四條 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繳庫、使用和管理應當接受財政、價格、人民銀行、審計部門和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二章 征 收
第五條 在山區、丘陵區、風沙區以及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開辦生產建設項目或者從事其他生產建設活動,損壞水土保持設施、地貌植被,不能恢復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單位和個人(以下簡稱繳納義務人),應當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
前款所稱其他生產建設活動包括:
(一)取土、挖砂、採石(不含河道采砂);
(二)燒制磚、瓦、瓷、石灰;
(三)排放廢棄土、石、渣。
第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下列規定徵收水土保持補償費。
開辦生產建設項目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繳納的水土保持補償費,由縣級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審批許可權負責徵收。其中,由水利部審批水土保持方案的,水土保持補償費由生產建設項目所在地省(區、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徵收;生產建設項目跨省(區、市)的,由生產建設項目涉及區域各相關省(區、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分別徵收。
從事其他生產建設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繳納的水土保持補償費,由生產建設活動所在地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徵收。
第七條 水土保持補償費按照下列方式計征:
(一)開辦一般性生產建設項目的,按照征佔用土地面積計征。
(二)開采礦產資源的,在建設期間按照征佔用土地面積計征;在開采期間,對石油、天然氣以外的礦產資源按照開采量計征,對石油、天然氣按照油氣生產井佔地面積每年計征。
(三)取土、挖砂、採石以及燒制磚、瓦、瓷、石灰的,按照取土、挖砂、採石量計征。
(四)排放廢棄土、石、渣的,按照排放量計征。對繳納義務人已按照前三種方式計征水土保持補償費的,其排放廢棄土、石、渣,不再按照排放量重復計征。
第八條 水土保持補償費的徵收標准,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會同水利部另行制定。
第九條 開辦一般性生產建設項目的,繳納義務人應當在項目開工前一次性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
開采礦產資源處於建設期的,繳納義務人應當在建設活動開始前一次性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處於開采期的,繳納義務人應當按季度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
從事其他生產建設活動的,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的時限由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第十條 繳納義務人應當向負責徵收水土保持補償費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如實報送征佔用土地面積(礦產資源開采量、取土挖砂採石量、棄土棄渣量)等資料。
負責徵收水土保持補償費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確定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額,並向繳納義務人送達水土保持補償費繳納通知單。繳納通知單應當載明徵佔用土地面積(礦產資源開采量、取土挖砂採石量、棄土棄渣量)、徵收標准、繳納金額、繳納時間和地點等事項。
繳納義務人應當按照繳納通知單的規定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
第十一條 下列情形免徵水土保持補償費:
(一)建設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服務設施、孤兒院、福利院等公益性工程項目的;
(二)農民依法利用農村集體土地新建、翻建自用住房的;
(三)按照相關規劃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田間土地整治建設和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設的;
(四)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市政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項目的;
(五)建設軍事設施的;
(六)按照水土保持規劃開展水土流失治理活動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免徵水土保持補償費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條 除本辦法規定外,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擅自減免水土保持補償費,不得改變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對象、范圍和標准。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徵收水土保持補償費,應當到指定的價格主管部門申領《收費許可證》,並使用省級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的票據。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水土保持補償費的徵收依據、徵收標准、徵收主體、徵收程序、法律責任等進行公示。
第三章 繳 庫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徵收的水土保持補償費,按照1:9的比例分別上繳中央和地方國庫。
地方各級政府之間水土保持補償費的分配比例,由各省(區、市)財政部門商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第十六條 水土保持補償費實行就地繳庫方式。
負責徵收水土保持補償費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填寫「一般繳款書」,隨水土保持補償費繳納通知單一並送達繳納義務人,由繳納義務人持「一般繳款書」在規定時限內到商業銀行辦理繳款。在填寫「一般繳款書」時,預算科目欄填寫「1030176水土保持補償費收入」,預算級次欄填寫「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收款國庫欄填寫實際收納款項的國庫名稱。
第十七條 水土保持補償費收入在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列103類01款76項「水土保持補償費收入」,作為中央和地方共用收入科目。
第十八條 地方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確保將中央分成的水土保持補償費收入及時足額上繳中央國庫,不得截留、占壓、拖延上繳。
財政部駐各省(區、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負責監繳中央分成的水土保持補償費。
第四章 使用管理
第十九條 水土保持補償費專項用於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主要用於被損壞水土保持設施和地貌植被恢復治理工程建設。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水土保持規劃,編制年度水土保持補償費支出預算,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財政部門應當按照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規定審核水土保持補償費支出預算並批復下達。其中,水土保持補償費用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由發展改革部門商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納入固定資產投資計劃。
第二十一條 水土保持補償費的資金支付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二條 水土保持補償費支出在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列213類70款「水土保持補償費安排的支出」 01項「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02項「預防保護和監督管理」、03項「其他水土保持補償費安排的支出」。
第二十三條 各級財政、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嚴格按規定使用水土保持補償費,確保專款專用,嚴禁截留、轉移、挪用資金和隨意調整預算。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 單位和個人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和《違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行政處分暫行規定》等國家有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一)擅自減免水土保持補償費或者改變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范圍、對象和標準的;
(二)隱瞞、坐支應當上繳的水土保持補償費的;
(三)滯留、截留、挪用應當上繳的水土保持補償費的;
(四)不按照規定的預算級次、預算科目將水土保持補償費繳入國庫的;
(五)違反規定擴大水土保持補償費開支范圍、提高開支標準的;
(六)其他違反國家財政收入管理規定的行為。
第二十五條 繳納義務人拒不繳納、拖延繳納或者拖欠水土保持補償費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第五十七條規定進行處罰。繳納義務人對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六條 繳納義務人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不免除其水土流失防治責任。
第二十七條 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使用管理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在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和使用管理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的,依法給予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八條 各省(區、市)根據本辦法制定具體實施辦法,並報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中國人民銀行備案。
第二十九條 按本辦法規定開征水土保持補償費後,原各地區徵收的水土流失防治費、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水土流失補償費等涉及水土流失防治和補償的收費予以取消。
第三十條 本辦法由財政部商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中國人民銀行負責解釋。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④ 浙江省水土保持條例(2017修正)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水土保持及其相關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水土保持工作實行誰開發利用水土資源誰負責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負責治理的原則,正確處理土地開發利用與水土保持工作的關系。第四條水土保持工作以縣(市、區)人民政府屬地管理為主,實行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和水土流失責任終身追究制。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住房和城鄉建設、城鄉規劃、交通運輸、農業、林業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有關的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積極採取措施,做好本區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第六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每五年組織一次全省水土流失調查,對重點區域可以根據需要開展調查,調查結果向社會公告。
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公告應當包含下列主要內容:
(一)水土流失面積、侵蝕類型、分布狀況和流失程度;
(二)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其趨勢;
(三)水土流失防治情況及其效益。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劃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依法公告,並設立標志。
水土流失潛在危險較大,對生態安全有重大影響的主要江河源頭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生態脆弱區以及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的禁止開發區域,應當劃定為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
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破壞,水旱災害嚴重,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等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應當劃定為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
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應當避免或者減少生產建設活動;其中,法律、法規規定禁止建設的區域,從其規定。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和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重點治理區劃定情況,編制水土保持規劃。水土保持規劃的編制、批准和修改,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規定執行。
山區、丘陵區和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的具體范圍,由省水土保持規劃劃定。第九條有關基礎設施建設、礦產資源開發、城鎮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電開發等方面的規劃,在實施過程中涉及土石方開挖、填築或者堆放、排棄等行為的,應當在規劃中提出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的對策和措施,在規劃報請審批前徵求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標、任務和措施等,加大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封育保護和生態修復力度,加強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對水土流失進行綜合治理。第十一條山區、丘陵區水土流失治理應當以小流域為單元,採取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相結合、坡面治理與溝道治理相結合、田間工程與蓄水保土耕作相結合等治理措施,建立山區、丘陵區水土流失防治體系。
平原區水土流失治理應當以農村河道或者村為單元,針對溝、河、渠坡面採取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相結合等治理措施,建立平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護體系。
城市水土流失治理應當以生態環境治理為主,採用植樹種草、固坡護岸、雨水蓄滲、雨水利用等治理措施,恢復和提高水土保持功能。第十二條以政府直接投資和投資補助、轉貸、貸款貼息等方式建設的水土保持工程,負責實施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技術標准組織驗收,建立檔案,樹立標志,落實管理主體,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工程運行管護制度。第十三條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水土保持工作。
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研究、推廣、應用先進的水土保持技術。在農林生產中應用先進水土保持技術治理水土流失的,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取土、挖砂、採石的管理,統籌規劃取土、挖砂、採石地點,規范取土、挖砂、採石行為,預防和減輕水土流失。
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從事取土、挖砂、採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動。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范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主管部門提出,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依法公告,並設立標志。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
(1993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20號發布根據2011年1月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 第三十四條本條例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第三十五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⑥ 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
一、收費項目:水土保持補償費。
二、收費標准:
水土保持補償費收費標准
(一)一般性生產建設項目,按照征佔用土地面積一次性計征,每平方米0.4元(不足1平方米的按1平方米計,下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水庫淹沒區不在水土保持補償費計征范圍之內。
(6)上海水土保持條例擴展閱讀:
保持補償費是指在山區、丘陵區、風沙區以及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開辦生產建設項目或者從事其他生產建設活動,損壞了水土保持設施、地貌植被,不能恢復原有水土保持功能,應當向水行政部門繳納的費用
《北京市水土保持條例》將從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水土保持補償費也將同步開始徵收。徵收對象為2016年1月1日之後開始立項的除學校、醫院、養老院、污水處理廠等之外的所有生產建設項目。
水土保持補償費是指在山區、丘陵區、風沙區以及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開辦生產建設項目或者從事其他生產建設活動,損壞了水土保持設施、地貌植被,不能恢復原有水土保持功能,應當向水行政部門繳納的費用,專項用於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
專項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水土保持補償費的收取使用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開采礦產資源的,建設期間,按照征佔用土地面積一次性計征,每平方米0.4元。開采期間,對石油、天然氣以外的礦產資源,按照開采量(採掘、采剝總量)計征,每噸0.2元。石油、天然氣根據油、氣生產井(不包括水井、勘探井)佔地面積按年計征,每平方米每年0.4元。每口油、氣生產井佔地面積不超過2000平方米的按照實際佔地面積計征,超過2000平方米的按照2000平方米計征;叢式井_增加一口井,增加計征面積不超過400平方米的按照實際佔地面積計征,超過400平方米的按照400平方米計征。
⑦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主要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一)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谷坊、擋土牆、排水溝、梯田梯地等。①谷坊是在溝谷中構築多道土石壩以攔截水分和泥沙。②擋土牆建在切坡或溝壁的下方,防止上方土石下移。③排水溝或稱天溝,是在溝頭和溝谷兩坡的上方開挖水溝並硬化,攔截坡面水流,使溝頭與溝坡免受流水直接沖刷後退。④在坡地上修建梯田梯地,避免順坡耕種是十分有效的工程措施。由於梯田梯地的田地坡度很小,水流侵蝕作用也十分微弱,而陡坎經人為加固後具有很好的抗侵蝕能力,因此,水土保持功能最為顯著。有關研究證明梯田梯地保水保土效率一般都在90%以上,耕地含水量一般可增加6%~12%,與順坡耕地相比增產1倍以上。可見修建梯田梯地既有有效的生態效益也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圖3-1)。
圖3-1 雲南元陽梯田
(作者攝於2013年5月)
(二)生物措施
植樹種草能有效地攔截降水又能保護地表土壤免受降水及坡面水流的沖刷,是最好的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生物措施還包括退耕還林還草、封山育林等。在推行生物措施過程中必須注重與經濟效益相結合以保護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關鍵是國家要提供退耕生態補償,技術部門應注重引導群眾篩選有經濟效益的適種林果樹木。①應樹立起天然林生態效益遠大於人工林的觀念。天然林從喬木—灌木—草本—菌類—枯木—微生物—動物一應俱全,具有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而人工林僅有單一種類的喬木,生態系統十分脆弱,其生態效益與水土保持功能遠不能代替天然林。如近20多年來廣西大量種植速豐桉,總面積已超過2000萬畝。由於桉樹容易使土壤肥力迅速下降,失水板結,大面積桉林區水質變差等,2014年廣西有關部門已通知各地停止種植速豐桉。實踐還證明,從生態效益來講,封山育林的植物恢復速度快於人工種植。因此,退耕還林勢在必行。②篩選適種植物。根據當地氣候、土壤特性選擇適種植物,還要選擇有經濟價值的植物,更要防止外來植物入侵。如在石灰岩區不能種松樹,應廣種各種竹類、桑樹等;開墾地選擇豆科樹種,既能提高地力又能為養殖大型牲畜提供木本飼料等。
(三)綜合措施
坡地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水和重力因素為坡面物質下移的動力,因此,坡地開發利用有一系列的特點,如由於物質下移趨勢,造成坡地表土容易流失,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等,不能用平原的方法來開發山地,必須採取工程和生物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大力推廣小流域綜合治理、立體農業、推廣沼氣技術和坡地農林復合系統等技術。
1.小流域綜合治理
以河流上游各小流域為治理的單元,首先在源頭坡地種樹種草以涵養水分與固土;在溝頭上方開排水溝,讓坡面水流向溝谷兩側,避免直接沖刷溝頭;在溝谷中多建谷坊以攔截泥沙;在溝壁下建擋土牆;在谷坡修建梯田梯地,有選擇地種草種樹等。
2.立體農業
原理是利用山地不同海拔的氣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條件的差異及管理上的需要,在相應的海拔高度合理選種不同的農業生物,使之經濟與生態效益達到最佳。如廣西馬山縣弄拉屯做法是:山坡上部保留原生植物,中部發展經濟林竹,下部種植耐鈣果樹,窪地種植玉米等糧食作物。弄拉模式既能以良好的植被覆蓋率涵養水分,又能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成為喀斯特地區發展立體農業,保持良好生態環境的榜樣。
3.推廣沼氣技術
沼氣技術保障農業系統內部按照生態系統內在的有機聯系進行物質良性循環,充分利用養殖業的排泄物和下腳青料發酵,提供生活能源和農田肥料,提高作物產量,有效地防止濫伐森林,達到保持水土目的;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村屯文明衛生環境。
4.坡地農林復合系統
原理是充分利用坡地原有林草植被,減少水土流失;選擇用途廣並有固氮能力的樹種,逐步改良土壤,並提供部分林產品;間種農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的經濟效益和持續生產力。具體做法是:坡地上每隔4~6m坡長沿等高線保留原生植物或種植一行樹木作為籬笆帶,帶間種植農作物、經濟作物或果樹。當樹木長至1m時進行剪枝,枝葉還地作為綠肥。樹木的作用是把深層養分帶到地表,固土、擋土自然形成梯地,籬笆帶形成田埂。籬笆帶間作為農地或果園,獲取經濟效益。奈及利亞試驗證明,玉米與銀合歡復合產量可增產 178%,玉米和豆科植物復合產量可增產51%。
坡地農林復合系統發展過程中也在不斷改進。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形成了土地、植物和動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有機結合系統。以一個坡面為單元,從坡頂到坡腳,每帶籬笆由兩行不同品種的植物組成(或留下原有植物),這樣即使一個品種受病蟲害侵襲,亦不至於使整個籬笆帶遭受破壞。每隔兩個種植帶種一帶多年生經濟作物(油茶、肉桂、八角、板栗、核桃、桑樹等),另兩個帶種植季節性農作物。
第二階段:引入飼養業,如林下養雞或養羊。在籬笆形成後可采籬笆帶的葉子作飼料,根據飼料量限定家畜頭數,家畜糞便直接作為肥料還田,形成循環利用的生態農業。
第三階段:在上述技術基礎上,在約佔60%坡地的上坡引種速生林造林,農田在下坡佔40%,林下流失的養分匯集到農田,林下可以飼養家禽或家畜,同時提供農林牧產品。
第四階段:引進了旅遊業、林下種植業(如蘭花、海芋等陰生植物)和養殖業,發展觀光農業和狩獵場等,同時提供了農林牧產品和旅遊產品。以旅遊收入支持山地農林復合系統,實現全面可持續利用。
我國推廣坡地農林復合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關鍵是要根據當地自然條件篩選合適的籬笆樹種和經濟林種。
⑧ 簡述水土保持法規主要內容
水土來保持法是人們在預防和治理水自土流失活動中所應遵循的法律規范。防治水土流失,是改變山區、丘陵區、風沙區面貌,治理江河,減少水、旱、風沙災害,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農業生產的一項根本措施,是國土整治的一項重要內容。許多國家多通過立法手段來保證和促進水土保持工作,如美國於1935年制定了水土保持法。我國於1957年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暫行綱要》,1982年發布了《水土保持工作條例》。此後,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還制定了許多專門的水土保持規定。這些法律文件,對水土保持的任務、措施和組織管理等作了具體規定。為了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工作,防治嚴重的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目前國家正在制定水土保持法。
⑨ 深圳經濟特區水土保持條例(2019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減輕水、旱災害,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水土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水土流失,是指因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造成的水土資源的破壞和損失。
本條例所稱水土保持,是指對水土流失所採取的預防和治理措施。第三條水土保持工作實行預防為主、全面規劃、防治結合、加強監督、注重效益的方針,遵循誰開發建設誰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負責治理的原則。第四條土地使用權人應當採取措施保護其使用權范圍內的水土資源,並負責治理因人為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第五條市水務主管部門負責全市水土保持的監督管理工作,各區水務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水土保持的監督管理工作。
市、區發展改革、規劃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建設、交通運輸、城管和綜合執法、建築工務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第六條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保護水土資源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水土資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為予以舉報和控告。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土保持的宣傳教育工作,鼓勵採用水土保持的先進技術,獎勵水土保持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第二章預 防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設施的管理制度,加強水土保持設施的管理和維護,組織全民植樹造林、種草,保護植被。
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從事毀林開荒和其他破壞水土資源的行為。第九條市水務主管部門應當在調查評價水土資源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水土保持規劃並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水土保持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水務主管部門組織實施。水土保持規劃的修改,應當經市人民政府批准。
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任務,應當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十條市水務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水土保持規劃和水土流失狀況,劃定水土保持的重點預防保護區、重點監督管理區及重點治理區,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進行重點防治。第十一條在下列區域不得從事挖砂、取土、採石(礦)、採伐林木等損壞植被的活動:
(一)水庫、山塘水位線以上至第一重山脊以下的山坡地;
(二)河道及水渠兩側外延一百米內的十度以上的山坡地;
(三)鐵路、公路兩側外延五十米內的十度以上的山坡地;
(四)崩塌滑坡危險區;
(五)其他二十五度以上的坡地。第十二條開辦經濟(技術)開發區或者旅遊開發區,修建鐵路、公路、港口碼頭、電力工程、水工程、市政工程及其他基礎設施,開採石(礦)等土木工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單位或者個人辦理報建手續,應當持有經市、區水務主管部門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有關部門應當將水土保持方案作為審批建設項目報建的必備條件。
水土保持方案未經原審批部門批准不得變更。第十三條開辦生產建設項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予編報水土保持方案,生產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水土保持技術規范和標准以及本條例的規定採取水土保持措施,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一)挖填土石方總量不足一萬立方米且征佔地面積不足一公頃的;
(二)在五度以上、不足二十五度的坡地上開墾種植農作物,開墾面積一公頃以下的;
(三)無新增建設用地的公路路面改造、養護等情形的;
(四)灘塗開發、圍海造地和碼頭建設未佔用陸地且不在陸地上取土的;
(五)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土地復墾、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
(六)在水土保持方案已經批准並依法落實水土保持措施的開發區、工業園區內,開辦生產建設項目的;
(七)其他依法免予辦理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手續的。
分期實施的建設項目,其挖填土石方總量或者征佔地總面積超過上述規定的,生產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辦理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手續。第十四條水土保持方案分為《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和《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
《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建設項目概況;
(二)水土流失預測;
(三)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四)水土保持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
(五)方案實施措施及實施方案的資金情況;
(六)市水務主管部門認為需要的其他內容。
《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的內容及格式由市水務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