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廣西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廣西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14 12:03:36

1. 廣西壯族自治區無居民海島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無居民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的保護,規范無居民海島的使用管理,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等法律,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自治區管轄區域內從事無居民海島的保護、使用及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無居民海島的使用應當遵循科學規劃、保護優先、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第四條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無居民海島保護和合理使用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無居民海島的保護和管理,保護無居民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的生態系統,確保無居民海島的合理開發與可持續利用。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無居民海島保護與使用管理的相關工作。第五條對於污染無居民海島環境,破壞無居民海島生態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六條鼓勵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術開發無居民海島。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無居民海島自然資源、自然景觀以及歷史、人文遺跡的保護。第二章無居民海島的保護第七條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安排無居民海島保存和修復專項經費,納入本級預算。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通過申請國家專項經費、提取無居民海島使用金等方式擴充無居民海島保存和修復專項經費的來源。第八條自治區人民政府負責無居民海島海岸線的保護與界定工作,對海島海岸線進行統一管理。
對於改變原有海島海岸線長度達到使用海島海岸線長度30%以上或者減少沙灘面積的項目用島,應當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組織進行專題論證。第九條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設置無居民海島名稱標志,並對名稱標志加以保護。第十條無居民海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開發:
(一)生態系統極端脆弱的;
(二)具有獨特生態系統的;
(三)位於遷徙性野生動物遷徙路線,開發可能阻斷野生動物遷徙的;
(四)可能影響周邊海洋生態安全的;
(五)法律法規規定禁止開發的其他情形。
自治區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應當編制禁止開發的無居民海島名錄,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第十一條具有本條例第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具有重要的政治、軍事價值的無居民海島,因自然或者人為原因可能消失的,沿海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應當採取保存措施。第十二條使用無居民海島應當採取相應的生態保護措施,並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批准文件或者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海島用途、使用年限、建築總面積、建築物高度、容積率、綠地率等指標,以及環境容量、環境保護措施等要求使用;
(二)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護自然景觀、自然資源,不得超出批准文件或者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規定佔用自然岸線;
(三)按照批准文件或者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規定,限制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與自然岸線的距離;
(四)按照批准文件或者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規定,對無居民海島及其周邊海域實施生態修復;
(五)不得破壞、損毀依法設置的軍事設施、界碑、地名標志、助航導航、測量、通信、氣象觀測、海洋監測和地震監測等公共設施,不得妨礙公共設施的正常使用;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要求。第十三條無居民海島使用權人應當在無居民海島使用權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拆除可能造成無居民海島地形地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破壞的用島設施和構築物。第三章無居民海島的使用第十四條單位和個人使用無居民海島的,應當依法取得無居民海島使用權。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可以通過申請批准或者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取得。
工業、旅遊娛樂和其他經營性項目使用無居民海島或者同一無居民海島有兩個以上相同使用類型的意向用島單位和個人的,應當通過招標、拍賣、掛牌等方式取得。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十五條通過申請批准或者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取得無居民海島使用權的,海島使用申請人應當開展無居民海島使用項目論證。

2. 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海域使用管理,促進海域的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維護國家海域所有權和海域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自治區管轄海域內持續使用特定海域三個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動,以及對海域使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軍事用海不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陸海統籌,遵循統一規劃、合理開發、節約集約利用和保護環境的原則,優化海洋開發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規范海洋開發秩序,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將開發活動嚴格限制在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范圍內,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第四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自治區管轄海域使用的監督管理。

沿海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海域使用的監督管理。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海域使用管理的相關工作。

沿海鄉(鎮)人民政府協助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做好海域使用的監督管理。第五條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海岸帶綜合管理制度,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加強對海岸帶的保護與開發,合理控制海岸帶空間、資源的開發強度和時序,開展海岸整治與修復,嚴格控制海岸線截彎取直,確保自然岸線保有率。

自治區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海岸線的變化,適時組織海岸線的修測,並將海岸線修測成果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第二章海洋功能區劃第六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和沿海設區的市人民政府,依據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全國海洋功能區劃組織編制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批准。

沿海設區的市、縣(含縣級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有關部門,依據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組織編制本轄區海洋功能區劃,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其中,縣(含縣級市)海洋功能區劃在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前,應當報經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核。第七條編制海洋功能區劃除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規定的原則外,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以及海洋環境保護要求,重點明確下列內容:

(一)按照海域的區位、資源和環境等自然屬性,明確海域功能;

(二)確定漁業養殖海域最低保有面積,以及漁業資源增殖區和重要漁業品種養護區;

(三)確定生態保護海域最低保有面積和填海、圍海規模,劃定可圍填區、限制圍填區和禁止圍填區;

(四)明確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濱海濕地、海灣、入海河口、重要漁業水域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態系統,以及珍稀、瀕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區域以及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海洋自然歷史遺跡和自然景觀的保護措施。第八條編制海洋功能區劃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海洋功能區劃編制的技術規范,並組織相關專家論證。

編制海洋功能區劃應當採取公示、征詢等方式聽取當地社會公眾和涉海單位意見,並將意見採納結果向社會反饋。第九條海洋功能區劃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定期修改的,應當按照原編制審核批准程序進行。

經國務院批准,因公共利益、國防安全或者進行重大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改變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的,根據國務院的批准文件修改海洋功能區劃。

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因公共利益、國防安全或者進行重大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改變設區的市、縣(含縣級市)海洋功能區劃的,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修改設區的市、縣(含縣級市)海洋功能區劃。

未經國務院批准,不得改變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確定的海域功能;未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不得改變設區的市、縣(含縣級市)海洋功能區劃確定的海域功能。第十條海洋功能區劃應當自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社會公布;但涉及國家秘密的部分除外。

經修改的海洋功能區劃按照前款規定向社會公布。

3.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自治區轄區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第三條環境保護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環境保護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
(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
(三)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相結合;
(四)污染環境者承擔治理和賠償責任;
(五)全面規劃、統一管理、分工負責;
(六)政府管理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堅持經濟社會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方針,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投入保障機制,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各級海洋、公安、交通、鐵路、民航管理部門和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機構以及軍隊環境保護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各級國土、地礦、林業、農業、水利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普及環境保護知識,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育、勞動等主管部門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教學、培訓內容。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部門有進行環境保護輿論監督的權利和宣傳教育的義務。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和鼓勵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推廣環境保護先進技術,發展環境保護產業,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義務,有參與環境管理以及對污染、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監督、檢舉、控告的權利。第二章環境監督管理第九條一切單位和個人應當執行國家和地方的環境質量標准和污染物排放標准。
國家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自治區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標准。
自治區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標準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
在本自治區轄區內排放污染物的,執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沒有地方標準的,執行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第十條地方環境質量標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由自治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草擬,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後,由自治區標准化主管部門發布,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一條各行業管理部門負責指導本行業的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並對本行業企業事業單位的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進行督促和考核。
其他有關部門在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和計劃時,應當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採取有利於保護環境的優惠政策,鼓勵開展資源和能源的綜合利用。第十二條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環境監測機構,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開展環境監測工作。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提供或者確認的監測數據是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的依據。
環境監測機構應當執行國家環境保護監測技術規范,保證監測數據的科學、有效與准確。監測數據發生爭議的,由上一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環境監測機構進行技術裁定。第十三條自治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環境保護產業的監督。會同有關部門扶持、引導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提高環境保護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
自治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參與制定環境保護產品質量標准。環境保護產品應當符合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環境保護產品質量標准。生產、經營環境保護產品的單位,應當對產品的質量負責。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有權對管轄范圍內的排污單位和個體經營者進行現場檢查。檢查時應當出示行政執法證件,並為被檢查的單位和個體經營者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被檢查的單位和個體經營者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不得隱瞞、拒絕或者弄虛作假。

4.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2010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保護、改善生態環境與生活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第三條自治區實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落實任期及年度環境保護目標和任務,加大環境保護資金的投入,使轄區的環境質量達到規定的標准。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重大經濟、產業和技術政策,進行資源開發、區域國土整治、城鄉建設改造等活動時,應當進行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制定清潔生產、廢物資源化等方面的政策,鼓勵合理利用資源,構建資源節約型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建設節約型社會。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普及環境保護科學知識,提高全社會環境保護意識,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按各自職責依法對環境污染的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與生活環境、防治污染的義務,有要求減輕、消除污染危害和舉報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的權利。第二章環境監督管理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發展和改革、經濟、城建、水利、衛生、國土資源、林業、農業、水產畜牧、海洋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本轄區的環境保護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區域開發規劃,並組織環境保護規劃的實施。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組織編制和調整本行政區域地表水水域、環境空氣、城市區域環境雜訊等環境功能區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各專業規劃、專項規劃和區域開發利用規劃應當符合環境功能區劃。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處置應急預案,規范環境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發生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應當及時控制和消除危害,並向社會公告。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環境保護信訪工作,設立舉報電話,接受並及時處理公眾的舉報。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其他依法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在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時,有權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排污者進行實地檢查,現場監測,調查取證;
(二)查閱或者復制有關污染物排放的資料,採集樣品;
(三)責令排污者停止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環境監測機構負責對本轄區污染源排污狀況進行監督性監測,監測數據是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認定排污狀況的依據。當事人對監測數據有異議的,可以在收到監測數據通知書之日起7日內,向上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環境監測機構申請復核。第十五條自治區、設區的市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每月向社會發布環境質量信息,每年向社會發布本轄區環境質量狀況公報以及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工作情況。縣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公布環境質量信息。第十六條各級環境保護、農業、林業、水利、海洋、水產畜牧、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部門,在物種引進、轉基因技術或者產品的生產和應用過程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生物技術環境安全工作。自治區野生動植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生物物種資源批准出境的資料信息抄送自治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第三章保護生態和生活環境第十七條自治區、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本轄區內的江河源頭區、重要水源涵養區、水土保持重點預防保護區和重點監督區、重要漁業水域以及生物多樣性豐富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域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各類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建立,由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成評審委員會評審,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環境保護、農業、林業、水利、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對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管理、保護和建設進行監督。

5. 中國海洋法規有哪些

中國海洋法規包括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國家規范性文件及地方海洋法律法規,具體內容是:
一、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領海的聲明
2、《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
14、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二、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細則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3、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海洋科學研究管理規定
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7、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
9、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10、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1、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2、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3、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
15、外商參與打撈中國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辦法
16、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
17、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
1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條例
1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
20、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21、基礎測繪條例
22、中華人民共和國航標條例
三、部門規章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1990年9月20日公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實施辦法》(1990年9月25日公布)
3、《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實施辦法》(1992年8月26日公布)
4、《海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2002年12月25日公布)
5、《海底電纜管道保護規定》(2004年1月9日公布)
6、《委託簽發廢棄物海洋傾倒許可證管理辦法》(2004年10月20日公布)
7、海域使用管理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
四、國務院法規性文件
1、國務院關於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的批復(國函[2008]9號)
2、國務院關於國土資源部《報國務院批準的項目用海審批辦法》的批復(國函[2003]44號)
3、國務院關於國土資源部《省級海洋功能區劃審批辦法》的批復(國函[2003]38號)
4、國務院關於印發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的通知(國發[2003]13號)
5、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審批項目用海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2]36號)
6、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勘定省縣兩級海域行政區域界線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2]12號)
7、國務院關於全國海洋功能區劃的批復(國函[2002]77號)
8、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海洋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國辦發[2008]63號)

五、地方海洋法律法規
(一)海域使用類
1.遼寧省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2、河北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3、天津市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4、山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5、江蘇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6、上海市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7、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8、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9、廣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10、廣東省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辦法
11、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12、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辦法
13、大連市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14、青島市無居民海島管理條例
15、廈門市海域使用管理規定
16、廈門市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17、寧波市無居民海島管理條例
(二)海洋環保類
1、遼寧省海洋環境保護辦法
2、山東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3、江蘇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4、浙江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5、福建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6、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辦法
7、深圳經濟特區海域污染防治條例
8、上海市金山三島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9、海南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定

6. 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海洋環境,防治污染損害,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自治區管轄海域內從事航行、勘探、開發、工程建設、生產、旅遊、科學研究以及其他活動,或者在沿海陸域內從事影響海洋環境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

在本自治區管轄海域以外,造成本自治區管轄海域污染和海洋生態環境破壞的,按照國家有關法律和本條例執行。第三條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海洋環境和海洋生態保護體系、防災減災和污染防治能力建設,及時解決海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將海洋環境保護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列入環境保護目標考核體系,並將海洋環境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四條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統一監督管理的部門,應當對本級人民政府管轄海域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指導、協調和監督,並負責防治本行政區域內陸源污染物和海岸工程建設項目對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環境保護工作。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級人民政府管轄海域的海洋環境監督管理,組織海洋環境的調查、監測、監視、評價和科學研究,負責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和海洋傾倒廢棄物對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環境保護工作。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林業、水行政等行政主管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履行海洋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職責。第五條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海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鼓勵、支持海洋環境保護科技創新、海洋資源綜合利用,推行清潔生產;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開展海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以及舉報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的行為,鼓勵社會投資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對保護和改善海洋環境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海洋環境監督管理第六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和重點海域區域性海洋環境保護規劃、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編制自治區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和公布後實施。

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包括海洋環境保護目標、主要任務、主要措施、海洋環境污染應急能力建設、重點海域、海洋生態建設項目安排以及對自治區有關部門和沿海設區的市、縣的要求等內容。

海洋環境保護規劃應當與環境保護規劃以及有關沿海開發規劃等相銜接。第七條沿海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漁業等行政主管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根據自治區海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海洋環境保護實施計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和公布後實施,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海洋、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八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標准化等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自治區海洋環境質量狀況和經濟技術條件,對國家海洋環境質量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擬定自治區海洋環境質量標准,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和公布後實施。第九條沿海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海洋自然災害和海洋環境污染事故的預警聯動機制。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海洋環境監測網路,加強對海洋自然災害和海洋環境污染事故的監測、監視、預警、預報以及信息管理工作,建立海洋環境監測、監視資料共享機制,並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海洋環境質量標准、環境監測、監視標准及規范,定期對所管轄海域的海洋環境質量作出評價並報告本級人民政府。

依法行使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分別負責各自所轄水域海洋環境的監測、監視。第十條海洋環境質量評價內容包括海洋化學、海洋生物與生態以及近岸海洋環境狀況、主要入海河口和排污口污染物排放等基本情況。第十一條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向同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供編制環境質量公報所需的海洋環境監測資料。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向同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提供與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有關的資料。

7.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生態,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坑塘等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的污染防治。
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和管理、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廣西壯族自治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未作規定的,適用本條例。
海洋污染防治適用海洋環境保護有關法律、法規。第三條水污染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優先保護飲用水水源,嚴格控制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積極推進生態治理和修復,預防、控制和減少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負責,加強海綿城市建設,保護水體的生物多樣性;統籌水污染治理,充分聽取公眾對水污染防治重大決策的意見,及時採取措施防治水污染,保障水環境質量達到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標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水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政策體系,加大對水污染防治的投入。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在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根據本轄區的實際,組織或者協助開展水污染防治工作。第五條自治區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衛生健康、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管理、林業、海洋等部門以及海事管理機構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有關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第六條自治區實行水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水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並作為對各級人民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第七條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承擔水污染防治的主體責任。
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水環境保護管理制度,依法公開水環境信息,預防和減少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過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第八條公民應當增強水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水環境保護義務。
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境保護團體和志願者積極參與水環境保護活動。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有污染水環境行為,或者發現各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水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的,有權向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舉報和投訴。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舉報、投訴電話、電子郵箱等,接到舉報、投訴後依法及時處理,將處理結果告知舉報人、投訴人,並對舉報人、投訴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舉報內容經查證屬實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獎勵。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水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普及水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增強公眾的水環境保護意識,鼓勵和引導公眾參與水環境保護。
教育部門應當將水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學校應當開展水環境保護知識教育,培養學生的水環境保護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水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科學知識和水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加強對污染水環境違法行為的輿論監督。第二章水污染防治的標准與規劃第十條自治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自治區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以及經濟、技術條件,對國家水環境質量標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制定自治區水環境質量標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對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自治區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
自治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水環境質量標准、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根據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經濟、技術條件,適時提出制定或者修訂自治區水環境質量標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方案,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8.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銀灘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北海銀灘生態環境,規范北海銀灘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北海銀灘保護范圍內從事岸線、沙灘、海域、林木保護以及開發建設、旅遊觀光、生產經營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銀灘保護范圍包括核心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

核心保護區為西至大墩海、東至馮家江、北至規劃岸線、南至平均低潮位線的圍合范圍以及冠嶺公園。

建設控制地帶為核心保護區(不含冠嶺公園)外圍向陸域延伸至200米的范圍。

具體保護范圍以附圖為准。第四條北海銀灘保護堅持保護優先、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則。第五條北海銀灘保護實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管理體制。

北海市人民政府負責北海銀灘保護的管理、組織、協調和監督。發展和改革、環境保護、財政、國土資源、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安、水利、林業、城市管理、旅遊、水產畜牧獸醫、海洋、海事等有關部門以及北海銀灘管理機構和北海銀灘所在城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北海銀灘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自治區人民政府建立北海銀灘保護協調機制,協調自治區發展和改革、環境保護、財政、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安、水利、林業、旅遊等有關部門和北海市人民政府,解決北海銀灘保護政策、資金投入、項目建設、環境保護等重大問題。第七條自治區從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支持北海銀灘的生態環境保護。第八條北海市人民政府在開展保護北海銀灘工作中,可以依法相對集中實施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第九條根據北海銀灘保護的需要,北海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對北海銀灘核心保護區內的單位和居民實行搬遷安置。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北海銀灘生態資源和環境的義務,有權制止、檢舉破壞北海銀灘生態資源和環境的行為。

北海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設立、公布舉報電話,接到舉報應當及時處理。第二章保護規劃第十一條北海銀灘核心保護區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北海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並向社會公布。自治區人民政府在審批前,應當提請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後,將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交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研究處理。

北海銀灘建設控制地帶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北海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北海市人民政府審批,並向社會公布。第十二條根據北海銀灘核心保護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實施需要,北海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可以組織編制北海銀灘重要地塊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報北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十三條經批準的北海銀灘核心保護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應當嚴格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或者擅自修改。

確需對北海銀灘規劃內容進行修改的,應當按照原審批程序辦理。第三章陸域生態保護第十四條北海銀灘核心保護區的陸域以建設沿海防護林、濱海景觀為主,提高植被覆蓋率,保持植物多樣性,綠化美化環境。第十五條在核心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擴建永久性建築物,但經依法批準的安全防護設施、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市政基礎設施和其他公共、公益設施除外。

在建設控制地帶內的建設項目和在核心保護區內建設經依法批準的安全防護設施、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市政基礎設施和其他公共、公益設施的,應當符合北海銀灘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按照程序報北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第十六條報批的北海銀灘保護范圍內的建設項目,應當附有景觀修復、植被保護、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案。建設、施工單位在建設施工過程中,應當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好景觀景物、水體、林木、植被和地形地貌,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壞。項目竣工後,應當及時清理施工現場。第十七條嚴格控制在北海銀灘保護范圍內開采地下水,地下水的開發利用應當符合水功能區劃和地下水保護規劃的要求。禁止擅自打井抽取地下水。第十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毀壞或者擅自砍伐北海銀灘保護范圍內的林木。確需砍伐的,應當經北海市城市管理或者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批准。第十九條經批準的北海銀灘保護范圍內的建設項目,其綠化指標應當符合自治區的綠化標准要求,綠化工程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驗收。

9. 國家海洋局的法律法規

(一)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二)行政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1983年12月29日發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國務院1985年3月6日公布)
3.《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1989年2月11日公布)
4.《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海洋科學研究管理規定》(1996年6月18日公布)
5.《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06年9月19日公布)
(三)部門規章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1990年9月20日公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實施辦法》(1990年9月25日公布)
3.《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實施辦法》(1992年8月26日公布)
4.《海洋標准化管理規定》(1997年1月30日公布)
5.《海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2002年12月25日公布)
6.《海底電纜管道保護規定》(2004年1月9日公布)
7.《委託簽發廢棄物海洋傾倒許可證管理辦法》(2004年10月20日公布)8.《海域使用管理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2008年3月27日公布)
(四)地方法規
海域使用類:
1.河北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2.天津市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3.山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4.江蘇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5.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6.廣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7.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辦法
8.海南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定
9.大連市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10.廈門市海域使用管理規定
11.寧波市無居民海島管理條例
海洋環保類:
1.山東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2.江蘇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3.浙江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4.福建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5.海南省珊瑚礁保護規定
6.深圳經濟特區海域污染防治條例
(五)地方規章:
1.遼寧省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2.上海市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3.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4.福建省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5.廣東省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辦法
6.廣東省人工魚礁管理規定
7.廈門市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8.遼寧省海洋環境保護辦法
9.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0.廣西壯族自治區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1.河北省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2.廈門市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13.上海市金山三島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0.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倉河口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北倉河口海洋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的管理,保護和恢復保護區內的海洋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促進海洋科學研究,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維護生態平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和有關的法律、法規,特製定本辦法。第二條本保護區是自治區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位於自治區防城港市西南沿海地帶,地理座標為東經108°02'-108°16',北緯21°28'-21°37',總面積30平方公里。第三條凡在保護區范圍內從事各項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辦法。第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保護區內自然資源與自然環境的義務和制止、檢舉損害、破壞保護區行為的權利。第五條保護區的保護對象是紅樹林自然生態系及其相關資源。第二章保護區管理機構及職責第六條保護區隸屬自治區科學技術委員會,由防城港市人民政府負責行政管理工作,自治區海洋開發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業務管理工作。第七條廣西壯族自治區北倉河口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站是保護區具體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責為: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海洋自然保護區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二)依據本辦法制定管理實施細則或制度,並組織實施;
(三)制定保護區總體建設規劃和年度計劃;
(四)採取有效措施保護保護區內的紅樹林海洋生態系及其相關資源,對保護區內與自然保護工作相關的各項活動予以管理;
(五)組織開展海洋自然保護區內的經常性的監測、監視工作和適度的開發工作,配合有關單位和組織開展保護區內的科學研究活動;
(六)建立保護區的工作檔案;
(七)開展保護區的宣傳教育。第八條各級公安、林業、環保、水產、土地、水電、旅遊、交通、礦產等部門要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根據各自的職責,協助做好對保護區內保護對象的保護工作。第九條保護區的撤銷、降級和保護范圍的調整,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批准。第三章保護區的管理第十條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三部分。在核心區內一般禁止除觀測、研究、恢復、保護以外的各項活動。在實驗區和緩沖區可以進行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等活動,以及符合規定的各項開發活動。第十一條保護區邊界及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邊界應設置標志物。第十二條未經保護區管理機構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入保護區建立機構和修築設施。本辦法公布之前經合法程序修建的設施,其所有者應向保護區管理機構報告,並嚴格遵守本辦法的各項規定。第十三條未經保護區管理機構批准,不得在保護區內進行砍伐、放牧、狩獵、開墾、挖土、採石及其他可能對保護對象造成危害的活動。第十四條禁止向保護區內傾倒垃圾、廢渣、排放含油、含毒物質和其他有害物質。第十五條嚴禁破壞保護區標志及設施,不得妨礙或阻撓保護區管理機構人員正常的管理活動和在保護區內進行的科研、試驗工作。第十六條保護區管理機構可以會同有關旅遊業務部門編制旅遊區規劃,確定合適的旅遊點和旅遊路線,報自治區海洋開發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批准。
有關旅遊業務部門可與保護區管理機構簽訂協議,按批準的范圍組團開展旅遊活動。超范圍、超規定和臨時組織及個人進行旅遊活動的,須報保護區管理機構批准。
開展旅遊活動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損壞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第十七條需要進入保護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攝影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事先向保護區管理機構申請,提交活動計劃,經批准後方可進行。活動結束後應將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圖表、照片、錄像、資料、論文等)的副本送交保護區管理機構存檔。第十八條單位和個人需與境外簽署涉及保護區的協議,接待外國人和港、澳、台同胞到保護區從事有關活動(純旅遊活動除外)的,必須徵得自治區海洋開發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和有關方面的同意。第十九條確需在保護區內進行生產活動和開發項目的,須事先向保護區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並附上有關管理部門的許可證明及其主管單位的意見,經批准後方可進行。第二十條經批准進入保護區從事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所規定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向保護區管理機構交納保護管理費和保護對象資源補償費,收費辦法由自治區海洋開發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會同自治區物價、財政部門制定。所收費用主要用於區域內的建設和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或挪用。

熱點內容
法律責任承擔的方式包括懲罰和 發布:2025-01-26 15:48:08 瀏覽:331
合同法中對於贈與財產的規定 發布:2025-01-26 15:48:02 瀏覽:667
法院去部隊 發布:2025-01-26 15:47:55 瀏覽:299
法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2025-01-26 15:28:09 瀏覽:521
地方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26 15:19:49 瀏覽:969
新民法典怎麼樣 發布:2025-01-26 15:04:13 瀏覽:156
2018年是否修訂了行政法 發布:2025-01-26 15:03:10 瀏覽:117
董海峰律師 發布:2025-01-26 14:52:10 瀏覽:249
深圳勞動法辭快工工資怎麼算 發布:2025-01-26 11:30:32 瀏覽:699
離婚律師姚晨服裝 發布:2025-01-26 09:35:58 瀏覽: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