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使動用法規律

使動用法規律

發布時間: 2022-06-15 13:35:05

① 英語的使動用法

一、常見使役動詞Have的用法

1、Have+賓語+do,該句式結構表示的是主語要讓賓語做某事,例如:

The gentleman had his servant help the lady.

那位先生讓他的僕人去幫助那位小姐。

2、Have+賓語+現在分詞,該句式結構表示讓某人一直處於某種狀態或動作當中,例如:

She had Tom waiting her for two days.

她讓湯姆一直等了她兩天。

3、Have+賓語+過去分詞,該句式結構表示主語讓別人為自己做某事,例如:

Jacky had his phone stolen on the station yesterday.

傑克說他的手機昨天在車站讓人給偷了。

二、常見使役動詞make的用法

1、Make+賓語+do,該句式結構表示主語要讓賓語做某事,例如:

The boy made his friend stand there.

那個男孩讓他的朋友站在那。

2、Make+賓語+過去分詞,該句式結構中的賓語指代人時一般都需要用到反身代詞,例如:

He put his phone closed to make himself heard.

他把他的手機離得更近了,以至於可以讓自己聽見。

3、Make+賓語+adj,該句式結構中賓語可以是單詞,也可以是從句,例如:

The ending made him very happy.

這個結局讓他非常開心。

三、常見使役動詞Let的用法

1、Let+賓語+do,該句式結構表示的主語讓賓語做某事,例如:

Let Lily stay at home and do her homework.

讓莉莉呆在家裡做家庭作業吧。

2、Let+賓語+副詞/介詞

Who let you into my room?

誰讓你進我房間的?

四、get:使成為/變得某種狀態或結果。

I can』t get the old radio to work.

我無法讓那舊收音機工作起來。(接帶to不定式作賓補)

五、leave:使保持/處於某種狀態

Did you leave the doors and windows firmly fastened?

你把門窗緊緊鎖上了嗎?

② 急~~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常有的標准有哪些

1、剛剛耐心答了一個沒分的卻未被採納,影響心情。這題沒分還要轉移分類?呵呵。
2、簡單回答如下:
一、使動用法:即:使...如何。 包括:
(1)動詞的使動用法:①項伯殺人,臣【活:使之活】之。 ②先生欲舉手【出:使狼出來】狼。③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使曹操軍逃跑】也。
(2)名詞的使動用法: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使骨長肉】骨也 ②縱江東父老憐而【王:使我為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①今君有一窟,未得【高:使枕變高】枕而卧也。 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使秦變弱】秦。

二、意動用法:意動用法:即:認為...如何 ,包括:
(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①孔子登東山而【小:認為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 ②民各【甘:以食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2)名詞的意動用法:①孟嘗君【客:以我為客】我 ②邑人奇之,稍稍【賓客:以其父為賓客】其父。

不知道回答是否對你有幫助,祝新年如意。

③ 漢語中使動用法是怎麼回事

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對賓語含有「使它怎麼樣」或「使它成為什麼」的意味,它能讓賓語具有「使動」動詞所賦予的行為和性狀。
一、動詞使動用法。
例1: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懷:使…歸順。
例2:直可驚天地,泣鬼神。(《〈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驚:使…震驚。
泣:使…悲泣。

二、名詞使動用法。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毛遂自薦》)
臣:使…稱臣。
例2: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
王:使…為王。

三、形容詞使動用法。
例1: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急:使…急。

四.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區別
使動: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它是用動賓結構表達使令式的內容。

意動:認為…怎麼樣:余頗易之,我認為甚是簡單
使動用法指動詞謂語表示主語使賓語"怎麼樣"的用法。有些名詞和形容詞活用為使動詞,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種:1.動詞的使動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中的"勞",意思是"使....勞累"。 2.名詞的使動用法。是"使...成為...."的意思。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特點是使賓語表示的人或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怎麼樣,或主語把賓語當作什麼。有兩種:1.名詞的意動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為王"。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例如"而恥學於師"中的"恥",意思是"以為恥"

④ 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使動用法比較多,了解掌握這方面的知識,有助於文言文的學習。學習使動用法需注意以下三點:

一、三種情形。文言使動用法主要有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三種:

1.動詞使動用法。指主語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動作,而是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發出這個動作,表示主語使賓語「怎麼樣」的一種用法。例如:

①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活」這個行為不是主語「臣」發出,而是主語「臣」使賓語「之(項伯)」發出,是「使……活」意思,全句譯為「項伯殺人,臣救活過他」。

②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陳涉世家》)「忿恚」是主語 「(吳)廣」使賓語「尉」「忿恚」,全句譯為「吳廣故意多次說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惱怒。」

③叫聲屈動地驚天。(《竇娥冤》)「動、驚」分別是主語「屈」使賓語「地」「天」發出,分別是「使……震動、使……震驚」意思。

2.形容詞使動用法。就是當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後,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例如:

④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觸龍說趙太後》)「尊」是形容詞,作使動,「使……尊貴」,「尊長安君之位」即主語「媼」使賓語「長安君之位」「尊貴」。

⑤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詞,作使動,「使……穩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穩固」。

3.名詞使動用法。就是當名詞活用為動詞後,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

⑥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王」名詞,作使動,「使……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陽者)成為王」。

二、判斷方法。判斷一個詞是不是使動用法,方法有兩種:

1.看能否在這個詞里加進一個「使」字,加得進「使」就是使動,否則就不是。例如: ⑦「曹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赤壁之戰》)燒(之),加不進「使」字,「燒」是一般動詞;走(之),使(之)逃跑,加得進,「走」就是使動用法。

2.根據句義判斷。例如:⑧士卒亦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李將軍列傳》)⑨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鴻門宴》)判斷兩句中「從」字是不是使動,就要看句子的意義。⑧句中士卒比李廣地位低,「從」當然是一般動詞;⑨句中沛公地位比百餘騎高,「從」便是使動,如果說是沛公「跟隨著」百餘騎,那就不合情理了。

三、翻譯方法。使動用法的翻譯要注意避免兩種錯誤:

1.意譯混淆直譯。如:例①可以意譯為「項伯殺人,我救活了他」,但不能因「活」可以意譯為「救活」而認為不是使動用法,如果單獨解釋「活」,那就一定要直譯為「使……活」,不能意譯混淆了直譯。

2.附加賓語。即翻譯時把賓語也一同帶進去。如:有人將「大王必欲急臣」的「急」,翻譯為「使臣著急」,「足以榮汝身」的「榮」翻譯成「使你榮耀」,這都是錯誤的譯法,正確的翻譯應該是「使……著急」,「使……榮耀」。

⑤ 文言文中的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使動用法比較多,了解掌握這方面的知識,有助於文言文的學習。學習使動用法需注意以下三點:
一、三種情形。文言使動用法主要有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三種:
1.動詞使動用法。指主語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動作,而是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發出這個動作,表示主語使賓語「怎麼樣」的一種用法。例如:
①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活」這個行為不是主語「臣」發出,而是主語「臣」使賓語「之(項伯)」發出,是「使……活」意思,全句譯為「項伯殺人,臣救活過他」。
②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陳涉世家》)「忿恚」是主語
「(吳)廣」使賓語「尉」「忿恚」,全句譯為「吳廣故意多次說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惱怒。」
③叫聲屈動地驚天。(《竇娥冤》)「動、驚」分別是主語「屈」使賓語「地」「天」發出,分別是「使……震動、使……震驚」意思。
2.形容詞使動用法。就是當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後,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例如:
④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觸龍說趙太後》)「尊」是形容詞,作使動,「使……尊貴」,「尊長安君之位」即主語「媼」使賓語「長安君之位」「尊貴」。
⑤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詞,作使動,「使……穩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穩固」。
3.名詞使動用法。就是當名詞活用為動詞後,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
⑥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王」名詞,作使動,「使……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陽者)成為王」。
二、判斷方法。判斷一個詞是不是使動用法,方法有兩種:
1.看能否在這個詞里加進一個「使」字,加得進「使」就是使動,否則就不是。例如:
⑦「曹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赤壁之戰》)燒(之),加不進「使」字,「燒」是一般動詞;走(之),使(之)逃跑,加得進,「走」就是使動用法。
2.根據句義判斷。例如:⑧士卒亦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李將軍列傳》)⑨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鴻門宴》)判斷兩句中「從」字是不是使動,就要看句子的意義。⑧句中士卒比李廣地位低,「從」當然是一般動詞;⑨句中沛公地位比百餘騎高,「從」便是使動,如果說是沛公「跟隨著」百餘騎,那就不合情理了。
三、翻譯方法。使動用法的翻譯要注意避免兩種錯誤:
1.意譯混淆直譯。如:例①可以意譯為「項伯殺人,我救活了他」,但不能因「活」可以意譯為「救活」而認為不是使動用法,如果單獨解釋「活」,那就一定要直緝丁光股叱噶癸拴含莖譯為「使……活」,不能意譯混淆了直譯。
2.附加賓語。即翻譯時把賓語也一同帶進去。如:有人將「大王必欲急臣」的「急」,翻譯為「使臣著急」,「足以榮汝身」的「榮」翻譯成「使你榮耀」,這都是錯誤的譯法,正確的翻譯應該是「使……著急」,「使……榮耀」。

⑥ 什麼是使動用法

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的意思,即此時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出的,而是由賓語發出的。實際上,它是以動賓的結構方式表達了兼語式的內容。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是由名詞、形容詞活用來的。由於原來的詞類不同,活用作使動之後,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也不完全相同。

中文名
使動用法[1]
外文名
Causative
快速
導航
名詞

形容詞

區別
動詞
動詞和它的賓語不是一般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產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
一般說來,被活用為使動的動詞,多數是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於使動後,後面就帶有賓語。翻譯時要採用兼語式的形式。
例1: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
懷:使……歸順。
例2:直可驚天地,泣鬼神。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泣:使……哭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止:使……停止 (使愚公止)
及物動詞也有活用為使動的,但較少見。
例4: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赤壁之戰》)
走:使操軍逃跑
再如:
《詩經·衛風·氓》:「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左傳·成公八年》:「霸主將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長有諸侯乎?」
《孟子·告子上》:「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養之者。」
《呂氏春秋·上德》:「嘗人,人死。」
《史記·晉世家》:「乃與趙衰等謀,醉重耳,載以行。」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名詞
名詞用作使動詞,是指這個名詞帶了賓語,並且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譯時要採用兼語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毛遂自薦》)
臣:使……稱臣。
例2: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鴻門宴》)
王:使……為王。
在古代漢語里,名詞用作使動詞比較少見。(例2「王」為意動用法不是使動,譯為,認為……為王或把……當王)
例2中兩種不同用法的理解是由對該句句子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如果理解為成功後的君主為王,則為使動用法,若理解為成功後大家認為他為王,則為意動。
所以有判別是使動用法還是意動用法,還需要自己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
再如:
《左傳·僖公三十年》:「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左傳·定公十年》:「爾欲吳王我乎?」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威王欲將孫臏。」
唐 韓愈 《原道》:「人其人。」又:「廬其居。」
宋 胡銓 《戊午上高宗封事》:「是欲劉豫我也。」
形容詞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後,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和狀態,那麼這個形容詞則活用為使動詞。
例1: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廉頗藺相如傳》)
急:使……急。
例3: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小石潭記》)
凄:使……凄涼
寒:使……寒冷
再如: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厚其牆垣。」
《漢書·食貨志》:「薄賦斂,省繇役,以寬民力,然後可善治也。」
明 方孝孺 《學士亭記》:「安能舒暢其心神,流浹其情志乎!」
區別
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區別
語義區別
使動用法指動詞謂語表示主語使賓語"怎麼樣"的用法。有些名詞和形容詞活用為使動詞,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種:1.動詞的使動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中的"勞",意思是"使....勞累"。
2.名詞的使動用法。是"使......成為......."的意思。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特點是使賓語表示的人或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怎麼樣,或主語把賓語當作什麼。有兩種:
1.名詞的意動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為王"。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例如"而恥學於師"中的"恥",意思是"以為恥"。
語法區別
1.使動可以省略賓語,意動不省略賓語。
2.謂語靈活性不同。
使動用法與意動用法,都屬於詞類的活用范疇。構成使動用法的詞,一般是動詞以及活用為動詞的名詞、形容詞和數詞。構成意動用法的詞,一般是活用為動詞的形容詞及名詞。
使動用法,是古漢語中一種簡潔的特殊表達方式,其主謂賓三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相互關聯的關系。其語義結構是謂語的動作不由其前的主語所發出,而是由謂語後的賓語所發出,賓語有兼語的性質。其意就是表動作的謂語在其前主語的客觀作用下具有「使(讓)賓語怎麼樣」的意思,譯成現代漢語時,「使(讓)賓語怎麼樣」就成其為常用的表達方式。
意動用法,也是古漢語中一種簡潔的特殊表達方式,其主謂賓三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相互關聯的關系。其語義結構是主語主觀上認為(以為)賓語具有謂語所表的屬性。其意就是主語「認為(以為)賓語怎麼樣」或「把賓語當什麼」的意思,譯成現代漢語時,「認為(以為)賓語怎麼樣」 或「把賓語當什麼」就成其為常用的表達方式。

⑦ 什麼是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一、使動用法

使動用法是一種特殊的動賓關系,是指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不是由主語所代表的人物發出,而是在主語的影響下使賓語發出的,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干什麼(怎麼樣)」的意思。

二、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也是一種特殊的動賓關系。是指謂語動詞具有「認為(或以為)賓語怎麼樣」或者「把賓語當作什麼」的意思,總之,動作是主語意念上發出的。意動用法有兩種: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的意動用法。

使動用法與意動用法

都屬於詞類的活用范疇。構成使動用法的詞,一般是動詞以及活用為動詞的名詞、形容詞和數詞。構成意動用法的詞,一般是活用為動詞的形容詞及名詞。

其語義結構是謂語的動作不由其前的主語所發出,而是由謂語後的賓語所發出,賓語有兼語的性質。其意就是表動作的謂語在其前主語的客觀作用下具有「使(讓)賓語怎麼樣」的意思,譯成現代漢語時,「使(讓)賓語怎麼樣」就成其為常用的表達方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使動用法

⑧ 初中文言文使動用法整理

1、動詞和它的賓語不是一般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產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

一般說來,被活用為使動的動詞,多數是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於使動後,後面就帶有賓語。翻譯時要採用兼語式的形式。

例1: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

懷:使……歸順。

翻譯:他施行仁義的政策感化了西戎。進而統治了天下

例2:直可驚天地,泣鬼神。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驚:使……震驚。

泣:使……悲泣。

翻譯:使天地震驚、讓鬼神哭泣。

2、名詞用作使動詞,是指這個名詞帶了賓語,並且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譯時要採用兼語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毛遂自薦》)

臣:使……稱臣。

翻譯:文王憑借百里的土地,而使諸侯臣服於他。

3、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後,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和狀態,那麼這個形容詞則活用為使動詞。

例1: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

安:使……安。

翻譯:已經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

(8)使動用法規律擴展閱讀:

使動用法與意動用法,都屬於詞類的活用范疇。構成使動用法的詞,一般是動詞以及活用為動詞的名詞、形容詞和數詞。構成意動用法的詞,一般是活用為動詞的形容詞及名詞。

使動用法,是古漢語中一種簡潔的特殊表達方式,其主謂賓三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相互關聯的關系。其語義結構是謂語的動作不由其前的主語所發出,而是由謂語後的賓語所發出,賓語有兼語的性質。

其意就是表動作的謂語在其前主語的客觀作用下具有「使(讓)賓語怎麼樣」的意思,譯成現代漢語時,「使(讓)賓語怎麼樣」就成其為常用的表達方式。

⑨ 什麼是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也是一種特殊的動賓關系,是動詞對它的賓語含有意謂性,即「認為賓語具有這種性質」。構成這種特殊動賓關系的動詞,主要是用作動詞的形容詞、名詞和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相當於「認為……是……」、「把……當作……」或「感到……」。

⑩ 文言文中使動與意動用法的使用規律

一、使動用法

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使賓語動」。它是用動賓結構表達使令式的內容。動詞的使動用法不是以賓語作為動作行為的對象,而是使賓語作出這一動作行為。
例如:
《鴻門宴》:「項伯殺人,臣活之。」

1、動詞的使動用法。古代漢語里,動詞的使動用法一般只限於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於使動時,後面就帶賓語。
例如:
①《廉頗藺相如列傳》:「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②《石鍾山記》:「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③《扁鵲倉公列傳》: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
④《韓非子 十過》:吾欲輔重耳而入之晉,何如?

有時候,及物動詞也用為使動,但這種情況極為少見,例如:
①《左傳》:將戰,華元殺羊食士 (「食士」是「使士食」)
②《史記秦始皇本紀》:(王翦)降越君,置會稽郡。 (「降越君」
是「使越君」降)
③《左傳》:晉侯飲趙盾酒。 (「飲趙盾酒」是「使趙盾飲酒」)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古漢語里,形容詞也常常活用為使動,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例如
①《促織》: 「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
②《論語》: 君子正其衣冠。
③《戰國策》: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④《史記》: 能富貴將軍者,上也
⑤《置屯田令》: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
3.名詞使動用法。
A.普通名詞活用為動詞。
①《中山狼傳》:「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②《廉頗藺相如列傳》:「舍相如廣成傳舍。」
③《項羽本紀》: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④《韓非子》:桓公解管仲之束縛而相之
⑤《史記》:齊威王欲將孫臏。
B.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是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這個方位名詞所表示的方位行動。
例如:
①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而不信蘇子矣。

二、意動用法。意動用法就是形容詞、名詞帶賓語用如意動,就是「覺得賓語動」,「覺得賓語怎麼樣」,是在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動的形容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或者成為用如意動的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代詞有時也活用為意動。動詞一般不用如意動。用如意動的詞可以譯成「以……為……」、「認為……是……」或「把……當做……」等等。

1.形容詞意動。
例如:
①《促織》: 成以其小,劣之。
②《傷仲永》:邑人奇之
③《桃花源記》:漁人甚異之
④《鄒忌諷齊王納諫》: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⑤《廉頗藺相如列傳》: 且庸人尚羞之
⑥《論語》: 不恥下問
⑦《漢書 奇貨志》: 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
⑧《史記 項羽本紀》: 項梁然其言
⑨《漢書》: 時充國年七十餘,上老之
⑩《文子 微明》: 人之將疾,必先不甘粱肉之味
2.名詞意動。
①《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②《傷仲永》: 稍稍賓客其父
③《赤壁賦》: 侶魚蝦而友麋鹿
④《師說》: 孔子師郯子、師襄、老聃
⑤《荀子 賦篇》:(雲)友風而子雨
⑥《與元九書》:詩者,根情,苗言,花聲,實義
⑦《孟子 離婁上》:今也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
⑧ 魚肉百姓
⑨《燭之武退秦師》:越國以鄙遠

附:使動用法與意動用法比較。

意動用法與使動用法的主要區別是:前者是主觀上認為賓語怎麼樣或是什麼(實際上不一定這樣),而後者是客觀上即事實上使賓語發生了某種變化,或者使賓語將要發生某種變化。

比較「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和「工師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兩句中的「小」字,就可以知道:前者只是主觀上的認識(這種認識也可能符合事實,也可能不符合事實),而後者則是實際上把木頭弄小了,使它客觀上發生了某種變化。

三、為動用法。「為動用法」是動詞(包括活用為動詞的形容詞、名詞)的一種特殊用法,即這個動詞所表達的內容含有「替」「為」或「對」賓語怎樣的意義。主要有三種情況:

例:先請看一道文言翻譯題:

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

譯文:馬患肥胖症而死,讓群臣為它治喪,要用內棺外槨的大夫禮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對此直言規勸,認為不可以。

上題為2005年高考語文全國卷II(黑龍江、吉林、廣西等地)第11題中的第(1)小題。題中「使群臣喪之」的「喪」是動詞的為動用法,解釋為「為……治喪」。

第一種情況:表示「給」(「替」)賓語施行某一行動。相當於「為人民服務」中的「為」;這種賓語的為動用法,賓語大都指人。可譯為「給」「替」等。
例如:
1《秦晉餚之戰》: .文嬴請三帥 。「請三帥」:替三帥請求。
2.《三國志·華佗傳》:廣陵太守陳登得病……佗脈之。佗脈之:華佗給他切脈。
3.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1980年高考語文試題)
「履我」:給我穿上(鞋子)。為取履:替(他)取了鞋。履之:替他穿上(鞋子)。(分析:句中的「履我」「履之」和「為取履」交錯使用,結構相同,用法也相同。)
4、《左傳》: 邴夏御齊侯。(御:駕車)

第二種情況:表示為了某一目的或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動。可譯為「為了」,與「為革命學習」的「為」字相當.
例如:
1.《史記·陳涉世家》:等死,死國可乎?(死國:為了國家大事而死。)
2.《莊子駢拇》: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盜跖死利於東陵之上。 (死名:為了名而死。死利:為了利而死。)
3. 《病梅館記》: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泣之:為了病殘的梅花而哭泣。)
4. 《詠荊柯》:君子死知己。 (死知己:為知己而死。)
5. 《蜀道難》: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為動用法,譯為「為……發愁」)
6、柳宗元《辯鶡冠子》:貪夫殉財(殉財:為財而死)
這種用法也可直接用「為」表示,如: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史記·報任安書》

第三種情況:表示「對」、「向」賓語施行某一行動。如:

1. 《秦晉餚之戰》: 蹇叔哭之。(哭之:對著秦國軍隊哭泣。)
2. 《漢書·蘇武傳》:單於視左右而驚,謝漢使。(謝漢使:向漢使道歉。)
3.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君三泣臣矣,敢問誰之罪也?
(泣臣:對著我哭泣。)
4. 《左傳·隱公元年》: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誓之:對她發誓。)
5、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解之:對之解,向他們解釋。)
有些成語中也保留了這種用法,如:捐生殉國(為國家而死);啼飢號寒(為飢餓寒冷而哭號),形容生活極端貧困。
又,現代漢語也繼承了這種用法。如:
服務顧客(為顧客服務) 獻身四化(為四化獻身)造福後代(為後代造福)
又:形容詞用如動詞,也常常有這種用法。可視為形容詞用如為動。
例如:1、武安侯新用事欲為相,卑下賓客 (對賓客卑下)
2、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下士:對士人謙下;驕士:對士人驕傲)

熱點內容
航海條例影響 發布:2025-01-25 06:42:59 瀏覽:151
社區兩委班子法律知識培訓 發布:2025-01-25 06:19:44 瀏覽:673
民法自救行為 發布:2025-01-25 06:19:06 瀏覽:366
誅六族刑法 發布:2025-01-25 05:56:49 瀏覽:521
第五版國際商法翻譯 發布:2025-01-25 05:40:12 瀏覽:599
復旦大學法律碩士好考嗎 發布:2025-01-25 05:23:18 瀏覽:244
額頭的閉合性粉刺應該用啥防法治療 發布:2025-01-25 05:05:41 瀏覽:605
名詞解釋立法機關 發布:2025-01-25 04:38:00 瀏覽:721
勞動法司法考試真題2012 發布:2025-01-25 04:37:48 瀏覽:25
道德經密法 發布:2025-01-25 03:56:02 瀏覽:663